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价值分析

时间:2022-05-15 11:16:15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设置护理标识在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方面的价值。方法:将近年来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标识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标识组患者采用设置护理标识法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护理标识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其对医疗环境、护理专业技术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设置护理标识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护理不良事件

手术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任务重等特点,因此该科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相对较大。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其生命[1]。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为了探讨设置护理标识在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方面的价值,笔者对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4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这144例患者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72)和护理标识组(n=72)。在护理标识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3例(占45.83%),男性患者39例(占54.17%);其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1.72±2.83岁);其中,进行心胸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分别有8例(占11.11%)、15例(占20.83%)、22例(占30.56%)、12例(占16.67%)、9例(占12.50%)和6例(占8.33%)。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1例(占43.06%),男性患者41例(占56.94%);其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0.63±2.71岁);其中,进行心胸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分别有9例(占12.50%)、16例(占22.22%)、21例(占29.17%)、11例(占15.28%)、8例(占11.11%)和7例(占9.7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掌握其病情、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营养状态及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如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的结果。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并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和呼吸训练,以缓解其术前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信心。认真评估患者术中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为其保暖,同时准确地为主刀医生传递手术器械。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标识组患者采用设置护理标识法进行护理,方法是:1)设置环境标识。在手术室内设置清晰的标识,在无菌区设置绿色标识,在污染区设置红色标识。同时,对手术设备、手术器械放置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区分和标识[2]。2)设置警示标识。对术中常用药物的名称、用药的时间和用药的方法等进行准确的标识,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另外,对于需提前用注射器抽取的药物和加温的药物,应进行明确的标识。3)设置患者标识。用不同颜色的腕带区分患者的身份信息,腕带中应包含患者的病情、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详细信息。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识输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输注的时间等[3]。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明确标识可导致其过敏的药物。对于发生昏迷、血液感染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用红色腕带对其进行标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差错、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此问卷包括医疗环境、护理专业技术、护理服务质量三个评价指标,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对医疗环境、护理专业技术和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满意。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标识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详见表1。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护理标识组患者对医疗环境、护理专业技术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败,关系其生命的安危[2-3]。因此,临床上应努力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过去,临床上对进行手术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但效果一般。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设置护理标识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保障对其实施手术的安全性。本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设置护理标识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411-412.

[2]潘玉琴,徐维虹.澳新4360标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筛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12):42-44.

[3]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145-148.

作者:吴妍 秦婷婷 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