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

篇1

【关键词】主管护师;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2-01

手术室质量控制是保证手术质量,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主管护师既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管护师参加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能够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对手术室质量控制提供指导。

1 促进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

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主管护师经验丰富,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了如指掌,让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既可以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又可以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质量控制,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同时,主管护师还要带头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标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主动进入到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奠定基础1。

2 促进院感监测工作

院感监测工作是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要保证。主管护师能够促进院感监测员的工作,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各重要环节、流程以及危险因素。定时、及时使用动态杀菌机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对手术室的空气、物表以及护理人员实施生物监测,保证消毒杀菌的质量。每周更换1次戊二醇消毒液,对各类储槽、容器每天至少灭菌一次,每日监测含氯消毒液一次。每天检查灭菌包,保证灭菌包的使用期限在有效期内,且及时发现有效期内存在质量问题的灭菌包。

3 促进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保养与管理工作

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的质量是保证手术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重要条件。在手术器械和仪器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主管护师要认真严格对手术器械和相关仪器进行登记,为相关仪器制作专门的操作程序卡,将其挂在仪器旁边,以避免错误操作。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相关措施,确保手术器械以及相关仪器有专人管理,专人保养,使用有登记,维修保养有记录2。

4 促进敷料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正常进行过程中,敷料以及其他必不可收的手术物品不但要供应充足,而且要有质量保证,切忌敷衍了事,制作简单,不达标的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进入手术操作流程。在敷料制作以及相关物品的准备工作中,主管护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准备,确保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质量达标,供应充足。平时,主管护师还要及时对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进行清点与整理,发现不足,及时添置,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敷料以及相关物品,要坚决杜绝进入手术操作流程之中,确保手术质量。

5 促进术前、术后访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使其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更好地配合,主管护师要要坚持和其他护理人员一道在手术进行前一天对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中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疾病的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在让患者对手术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解除患者恐慌不安的心理。在手术成功完成后的第二天,主管护师还要组织相关护理人员一道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询问患者术中、术后感受,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怀,并督促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完整与规范3。

6 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

主管护师定时开展手术室护理知识培训,讲授手术室专科护理知识,特别是针对重点和难点,更要做到认真细致。在讲授过程中,主管护师要认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逐步提高护理人员解决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管护师还要认真组织考核,通过考核发现知识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主管护师还要积极组织并参与急救工作,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两年来,我院充分发挥主管护师主管护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大幅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由两年前的78.89%提高到98.64%,手术医生满意度由两年前的90.32%提高到99.21%,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由两年前的97.6%提高到100%,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由两年前的1.02%下降为0.01%,患者的投诉率下降为0%。

总之,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有效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协调手术室人员展开急救工作,提高医护间、护患间的沟通能力,增强患者与其家属的安全感。充分发挥主管护师的责任感,挖掘其工作潜力,带头参加工作,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人力资源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主管护师在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一线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手术中的配合质量。通过主管护师参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还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为打造一支具有集体精神,作风技术均过硬的手术室护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忠才,彭刚艺,蔡艳芳,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2:26-28.

篇2

【关键词】技术水平;心理素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3-01

护理质量是医院与患者的生命线,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的健康及手术的成败息息相关[1]。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施主体,需要克服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工作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环境封闭、手术间气味特殊等困难。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及高新科技在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掌握专业、心理、教育、伦理、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职业素质,并应具备抗压、排压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通过可调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室护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手术室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人员从业过程中发生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体验进行分析,以讨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及心理素质并提出强化措施,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从业于我院手术室的33名护理人员及此33名护理人员在这3年内引起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33名护理人员女性28人,男性5人,年龄20-46岁;护龄1-26年;其中护士11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12名。

1.2 调查方式 ①回顾3年间发生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病历、手术、麻醉等资料,分析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标准参照《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及手术室护理相关操作流程、工作职责、规章制度等。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2]测评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共设90个项目,包含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健康水平按得分高低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③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测评。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概括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等5个因子。压力按得分高低分为4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不同人为性原因所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采用构成比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构成情况表 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一原因为统计目标,各项原因构成比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分析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与工作时间的分配和工作量多少、工作的环境和需掌握使用的仪器设备、患者护理效果、科室管理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相关性大(P

3.2 强化措施 ①转变服务理念,进行自我调控。现代医学模式已成为发展必然,护理人员应摒弃过去被动服务、单纯技术操作观念,转变为主动服务,能对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管理层可运用价值或情感激励法鼓励护士相信自己,促使提升自我价值。②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手术任务,还要面临知识、技术、仪器等更新和医护纠纷。工作压力这把双刃剑,适度则激励员工提高业绩,过度可引起不良身心反应,导致身体、心理和行为等异常[5]。医院应依法制定相应职业防护措施,优化工作环境和设备配置,组织开展多样业余活动,注重思想交流,关心、理解、尊重护士,减轻其心理负担,营造美好和谐的人文环境。③合理安排人力,实行弹性工作制。手术室护理人员多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若不及时疏导和调适可能引发诸多负面影响。手术室管理人员应根据预计工作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计划性分配,实行分组轮替制和当班、待命补足制。④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具备与医生配合完成手术的能力,还应具备应变能力、病情评估能力、边缘学科知识及与沟通技巧。手术室可通过建立技术能力考核体系,新知识、新技术专项培训,新仪器模拟演练,开展学术交流会,个体化培养年轻护士的业务技术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保障手术安全。⑤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医院整体讲座、科内讨论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补修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教谕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排除不良情绪干扰,强调医护、护患沟通,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 樊立秀.关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205-206.

[2] 尚莉,李燕,李健,等.工作压力对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9-1521.

[3] 赵体玉,李秀云,张亮,等.我院护理人员人口学特征与工作压力相关性[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26-28.

篇3

[关键词] 循证管理;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186-04

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ZHOU Xia

Operation Room,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influenc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Methods The sampling results of intermediary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analyzed. The sampling result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was used. While the sampling result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his period, the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hospital was used. The qualification rates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monitoring, infection rates of operative incision, occurrence rates of infection risk event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qualification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fection rates of operative incision and occurrence rates of infection risk ev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by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which can improve qualification rates of operating room sample monitoring,decrease infection rates of operation and risk events,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control; Influence

手g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重要环节科室,其管理质量的优劣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关系到手术患者预后恢复水平,反映着医院整体院感管理水平[1-2]。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手术类型多种多样,各项相关手术操作要求快、准、稳,操作环节要求无缝对接,手术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流动性较大,手术感染控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3-4]。医院手术室内的操作器械、无菌敷料、医护人员手、手术室内的空气、物品等都可能造成患者感染或者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加强手术室内上述媒介的管理,降低手术室感染几率,成为医护人员工作的目标和方向[5-6]。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院感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可以提高手术感染控制的质量和效率,进而为更好的进行院感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手术室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拟探讨循证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手术室感染媒介的采样结果进行观察。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样结果作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手术室采用传统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法,进行手术1200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00例,神经外科手术100例,妇产科手术500例,普外科手术400例。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样结果作为观察组,此期间采用循证管理方法在医院手术室中应用,这个过程中进行1000例手术,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00例,神经外科手术100例,妇产科手术400例,普外科手术300例,两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法,通过手术室责任护理人员进行分管负责。

观察组管理方法如下。⑴建立循证管理问题:根据手术室各项实际工作,探寻诱发手术室感染的相关问题,如医护人员洗手消毒不彻底,铺巾不规范,相关手术器械摆放不规范等,查找诱发手术室感染的关键步骤和感染源,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⑵建立循证支持:根据手术室感染问题类型,选择相应的文献资料,尤其是通过专家筛选,根据循证证据的科学性和临床实践重要性,建立统一的循证管理方案,为更好实施询证管理措施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⑶实施循证管理措施:①建立循证管理小组:由我院手术室护士长牵头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循证管理小组,护理人员是循证管理小组成员。②进行循证管理培训:在医院定期开展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的护理课程,对于不同类型手术患者的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护理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和指导,形成医院感染预防意识,通过交流学习获得感染控制的新知识,提高护理实践操作水平,建立适合本院发展的院感方案。③规范消毒相关步骤:根据手术类型,规范相关消毒操作步骤,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定的消毒步骤实施。建立手术器械污染物去除标准,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清洗和去污后,由循证管理小组长检查监督,并且定期对于已经去污的手术器械、物品进行抽查,从而完善手术器械消毒管理工作。④做好个人防护:手术室内的相关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对预防院感防护措施有深入的了解,保证护理人员自身的消毒效果。详细学习医护人员院感流程和个人防护措施的相关步骤。严格的按照要求实施个人防护措施,保证护理人员手、相关护理操作按照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注意对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的跟踪和评估,如果发现手术室感染控制问题及时改正和跟踪评估,对相关措施进行及时的改进[7-8]。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情况 参照文献[9],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部、使用中的消毒液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 观察两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情况

1.3.3 观察两组手术室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手术排列序号错误、手术相关器械缺失、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发生率情况。

1.3.4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感染控制工作等进行评价[13-14],总分数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率、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医护人员手部监测合格率、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n1/n2)]

2.2 两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n1/n2)]

2.3 两组手术室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排列序号错误、手术相关器械缺失、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室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1/n2)]

2.4 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患者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2,P < 0.05)。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是不同种类疾病进行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集中地,感染引起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和患者接|过的人和物作为途径,如手术器械、敷料、消毒剂和医护人员手、手术室内空气等[9]。手术室内的感染控制工作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恢复水平,甚至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者可能诱发某些疾病的发生[11-12]。

手术室感染控制和相关护理课程是医院循证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各个相关科室可能进行手术的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君药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培训[13-14]。进行严格评价探寻最佳证据,根据感染证据分级标准,对感染证据真实性、可靠性、实践性、适用性进行评价[15-16]。相关文献中的手术室规模、手术设备、手术室工作系统要尽可能和医院相似或者相同,从而促使循证管理措施和相关问题和本院实际情况更加贴合[17-18]。通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护理人员强化院感意识,提高院感业务水平和素质,同时进一步探讨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院感控制方案。明确提出管理问题,尤其是每天手术室各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消毒、铺巾规范性和登记疏漏,查找诱发手术室感染可能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19-20]。检索医院感染证据提出的问题类型,筛选问题和我院手术室院感面临相似问题的资料。建立有效的循证管理方法,促使管理方案更加贴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手术室各类媒介的采样结果情况,观察两组手术室感染监测合格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室各类媒介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管理方法实施后,可以更好地维护手术室净化水平,提高手术室采样结果的合格率。观察组各类手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同类型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手术室感染控制有明显的效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管理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手术室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各类媒介监测合格率,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减少感染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Nicolay CR,Purkayastha S,Greenhalgh A,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ie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gical healthcare [J]. Br J Surg,2012,99(3):324-335.

[2] 邹彦,陆雪飞,朱秀峰.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145-2147.

[3] Dadhich A,Arya S,Kapil A. Exploring the pathogens present at the patient care equipments & supplies to sensitise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for preventing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mong in-patients [J]. Nurs J India,2014, 105(6):283-286.

[4] Yilmaz C,Girgin NK,Ozdemir N,et al. The effect of nursing implemented sedation o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 [J]. Turkish Journal of Trauma & Emergency surgery,2010,16(6):521-526.

[5] Yan H,Zhang HW,Wu QL,et al. Increased leakage of brain antigen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effect of immune tolerance induced by cells 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Chin Med J,2012,125(9):1618-1626.

[6] Liu SC,Wu HH,Chen HK,et al.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y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a case of medication improvement team at a hospital in Taiwan [J]. Inform Tech J,2010,9(4):692-697.

[7] Williams EM,Lee MD,Preston GW,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soldier health promotion to examine and reduce health disparities (SHPERHD) project coordinating cent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a university/community partnership [J]. Military Med,2011,176(7):757-762.

[8] 胡素芬,谢玉珍,何妙珍,等.院感质控小组对降低手术室感染影响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3):59-6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0] 张亚莉,于芳,周浩,等.百级层流手术室动态条件下空气细菌数量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52-2353.

[11] 杨庆菊,马建中,李燕子,等.三甲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91-4293.

[12] 徐林军,沈丹红,徐晶芳,等.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18):4288-4290.

[13] 戴晓琴,李疆,章玉英.胃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s志,2014,26(12):1434-1436.

[14] 石松华,刘秋云.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58-1359.

[15] 肖玲莉.手术室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1-42.

[16] 李欣欣,田德龙,李延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207-3209.

[17] 季雪莲,马慧丽,冀会萍.手术室感染的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6-3277.

[18] 刘庆兰,唐竟学.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87-789.

[19] 许玲玲.精细化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91-292.

篇4

关键词:手术室 术前访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02-01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即手术室护士进入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从而保证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确保手术成功。术前访视不仅使手术室护士能全面掌握术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状态,制订具体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而且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护理观念的更新及护理模式的改变[1]。笔者就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术前访视效果。

1 术前护理访视的现状

1.1 术前护理访视的需要。对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访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7%的手术患者需要术前护理访视。手术前75%的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78%会焦虑紧张,75%甚至会失眠。产生上述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对手术的认识不够等。因此,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很有必要。

1.2 术前护理访视的方法。手术前1天下午或者晚上,护士访视患者,访视护士一般由巡回护士担任,若巡回护士不在位则由该台手术的器械护士或者指定的其他护士担任,时间一般控制为10-15min,时间过长患者会感疲乏、厌倦,太短患者会觉得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影响护患交流。访视护士要针对不同职业、文化背景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谈,注重首因效应,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适当使用非语言交流,如握着患者的手,交谈时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姿势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用患者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解答,不清楚或不了解的问题不要含糊地回答,对手术解释不宜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3 术前护理访视的内容。掌握患者的主要病情及一般情况,使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交待术前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设备、仪器、手术间的温度调节,使患者对适应手术环境做好心理准备;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时的配合、手术大概所需时间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使其了解有关知识,以配合手术;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认知程度、职业及文化背景,进行个体化心理支持和疏导。

1.4 术前护理访视的效果。护士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访视、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200例成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访视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访视,79%的患者恐惧心理得到缓解。87%的患者焦虑紧张心理得到明显改善,33%的访视护士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表扬。通过术前护理访视,护士可以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护理实践,同时也有助于护士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促进和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

2 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

2.1 对术前随访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法是以手术配合为主,被动、机械地完成手术配合任务,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文献报道,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度偏低,对术前访视内涵认知不足,对术前访视重要性的认识欠缺,认为术前访视不属于手术室护士的职责,71.2%手术室护士认为术前访视应由麻醉师承担[2]。手术室管理者和手术室护士普遍认为患者的护理是病房护士的职责,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随访只是对病房护士工作的简单重复,没有实际意义;有关患者的术前信息可由病房护士反馈给手术室,没有必要浪费手术室的人力和时间专门开展术前随访工作。由于对手术全期护理和术前随访缺乏正确认识,容易形成被动、消极、责任不明的手术室工作理念。

2.2 手术室护士人力缺乏。术前访视1例患者一般至少需要10~15min,开展术前访视需要时间和人力做保证。现在国内手术室存在护士缺编和工作超负荷现象,护士人力不足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大部分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以来,编制控制严,不是按实际的工作量来给予护理人员相应的比例配置术室护士忙于完成各项手术配合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往往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开展术前访视。

2.3 术前访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常规的术前访视只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过程、了解患者病史等。叶建香[3]认为访视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术前访视不具体、不深入。手术室护士对一些不常见或复杂的手术不熟悉,与手术医生告知患者的信息不一致。有调查显示,75%的患者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目前口头讲解是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唯一形式,其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并易于开展,但对患者而言比较抽象;有时还会因护士的表达能力差,与患者的沟通有时存在沟通障碍。

2.4 缺乏客观记录或记录不完善。患者术前访视记录表是手术室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发现和解决患者术后护理问题,满足其术前信息需求和患者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的书面工作指南和客观记录。一份设计完善的术前随访记录表可以作为指南,指导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确保评估全面、正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术后指导;还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和科研、教学资料。但是,国内由于初步引入手术全期护理的理念,术前访视在一些医院仍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因而存在访视记录不完善等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部分没有书面记录;个别护士认为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与病房的术前护理内容雷同,填写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随意涂改。部分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前随访记录,内容不完善;不同医院记录的内容和格式不同,缺乏统一的指引和参考标准。

3 原因分析

针对所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室面对十几个专科,每位护士又将面对不同专科的不同手术患者,而术前护理访视是把过去对手术的单一护理变成对人的整体护理,面对面地与患者直接交流、沟通。既要有勇气、知识,还要有交流技巧。但手术室护士平常与患者接触少,缺乏病房护理实践,掌握的知识有限。②手术室护士短缺,其普遍超负荷工作,延时下班、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每天仅应付手术配合已是疲惫不堪,而且还有带教任务,这些都制约了术前护理访视的开展。③术前护理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术前评估是术前护理访视的第一步,是对患者术前情况的阶段性评估,而非入院评估。要根据术前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指导。然而目前在61.5%开展术前护理访视的医院中只有17.4%的医院同时进行术前评估,44.0%的医理访视存在盲目性,无法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④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病种多样化,手术病区并不集中在同一幢楼,因此护士走出手术室大门到病区进行术前护理访视恐怕有难度。

4 小结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践。术前访视改变了手术室护士原有的工作模式,增强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成就感。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寻求和选择最佳的术前护理访视模式仍有待于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赖英桃.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田.现代医药卫生,2005,21

篇5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化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7.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3-03

手术室护理不同于临床常规住院或门诊护理,其具有更强的技术性,更大的工作量,更长的工作时间,同时其工作风险性也更高,因而在工作量、工作强度极大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1]。而手术室护理缺陷不仅会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残疾等临床结局,因而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多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旨在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强度[2-3]。本研究通过对300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管理在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415例,女1585例,年龄18~52岁,平均(36.8±4.2)岁,普外723例,骨科821例,妇科512例,神经外科612例,泌尿外科332例,其中传统手术2049例,微创手术95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满足手术相关指征;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精神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焦虑、抑郁患者;严重营养不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其中女2人,男4人,年龄20~45岁,平均(30.5±4.2)岁,工作实践2~24年,平均(6.9±2.0)年,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7人。

1.2 研究方法

为保证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及手术室护理,两组手术类型、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基本一致,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卫生管理、摆放、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将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并要求责任到人,术前完善相关仪器、器械检查,明确仪器的正常运转与使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集中访视,手术当日须在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护士,护理人员根据工作内容进行手术配合,术后进行常规管理,手术室护理服务全过程要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2)手术室心理护理。术前访视及入室后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内容、相关基础知识、医护人员等,讲解手术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入室后进行简短交流,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边配合麻醉边用温和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分散其注意力,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3)入室后保温护理。患者入室后应避免在通道内长时间停留,准备恒温水毯用于术中保暖工作,术中外露部位的保暖,可采用手术巾局部包裹方式进行保暖。(4)手术室操作及监护细节。要求o理人员护理操作尽可能准确、快速、轻柔,尽可能遮蔽患者暴露躯体,保持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密切观察监测仪器显示指标,高度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尿量等指标的观察,局麻患者应定时询问感受;术中应严格实施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严格执行设备、器械、药物清点制度,实施三人三数、三不交接制度。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手术室器械准备(100分)、护士配合技能(100分)、仪器设备管理(100分)、消毒隔离质量(100分)4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越高;同时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术中护理综合评分情况,分值均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素养、形象及综合评价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组手术室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护理情况评价比较

护理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护理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无论在任何护理类型中,护理质量均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及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手术室中,手术室护理中的纰漏可导致手术的中断、手术治疗效果的不理想及临床预后结局恶化,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医院、科室及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及精神压力,因而规避手术室护理风险、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一直是手术室护理中的研究热点[4-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手术室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整体化护理作为一种基于临床常规护理开展的具有前瞻性与整体性的护理方法,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现代护理干预模式,其在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更为关注整体的手术护理环节,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基于正确、严谨的指导及护理,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6-7]。并且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实施,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手术室心理护理、手术室综合保温等一系列全程整体化护理管理措施,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标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充分体现现代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宗旨[8]。

综上所述,手术室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安全质量,并可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与职业素养认知及护理综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涛.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14,35(21):4790-4791.

[2] Pratschke K M,Ryan J,McAlinden A,et al.Pancreatic surgical biopsy in 24 dogs and 19 ca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histological findings[J].J Small Anim Pract,2015,56(1):512-516.

[3]赵连云.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5,9(19):212-213.

[4]崔紫藤.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38-239.

[5]w丽红.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93):178-179.

[6] Anna C,Rullander M,Lundstr?m M L,et al.Stress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before and after scoliosis surgery:correlation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J].J Clin Nurs,2016,25(7-8):1123-1125.

[7]傅菊红,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1-772.

篇6

关键词:基层医院 手术室 护理风险 对策

       手术室是基层医院重要的护理单元,其中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手术室的工作具有操作繁琐、环节众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以及服务要求高等特征,如何较好的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是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笔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经验,对手术室护理过程易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做以下简要的介绍。

1.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法律意识不足

近年以来,各大医院的医疗纠纷事故越来越多,对于基层医院有着同样的趋势,而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以及社会的安定,使得患者和医院双方的权益都受到严重的挑战[1]。而手术室由于其特殊性,更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问题。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理的记录单是病者手术过程中实施情况的重要记录凭据,是十分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在手术护理的记录过程中如若出现漏记、涂改以及错记等情况时,就会产生潜在的法律隐患,从而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1.2 工作责任心缺乏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及违规操作的情况。例如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核查中,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也不核查其科室,从而造成接错患者的现象,给手术治疗带来不便;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仅仅按常规要求查对患者的名字和床号,而不查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容易造成错误手术的发生;在遗嘱的查对之中,手术执刀医生往往下达的都是口头的医嘱,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原因致使护理人员没听清,而未执行医嘱等。

1.3 护理专业基础不扎实

医院中每年都会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他们的工作时间较短,也缺乏相应的护理经验,同时其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较为不成熟,当这些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年轻护士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时,一旦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协助手术医生进行处理或者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手段。

1.4 预防并发性感染意识淡薄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基层医院中,手术中并发感染的情况很多,这也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导致并发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手术室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为的因素。而人为的因素主要与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预防知识的多少密切相关,手术中稍微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患者引发并发症感染。

1.5 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

    手术室是医院高危感染的区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抗压能力。但是由于基层医院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往往不够,所有的护士几乎都是在长期的加班加点工作,很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容易发生差错,影响护理的质量。

2. 解决护理风险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自身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法律修养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如积极的学习《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同时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客观、严谨的书写相关手术护理记录,同时应该尽可能的与手术医师的记录报告相一致。不得出现漏填、涂改或者是误写的情况,同时要确保记录书写真实、客观、完整和准确,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充分的证据。

2.2 加强手术护理记录

手术护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治疗凭证和资料,具有法律的效应。因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必须不断强调手术护理记录的重要性,相关科室甚至可以建立相应的记录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流程。同时护理人员想必须注重相关证据的整理、收集、保存和保护。

2.3 定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习

要想不断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加强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充分的利用业务学习和晨会的机会多讲、多交流、多考核,并对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人员进行因人而异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水平。对于刚刚实习的护士,应该专门的指派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2.4 加强手术室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无菌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手术物品的灭菌消毒操作以及相应的无菌手术技术操作。首先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在进入手术室必须注重自身卫生的管理,并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其次手术的器械必须保证无菌,最后手术室手术的无菌操作必须依靠全体人员团结协作。

2.5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积极的制定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以便尽快的为手术室培养出新一代的能担当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者,则需要在管理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带小、能带差,一些重大手术要培养好接班人,以免给工作安排带来一定难度。

3. 小结

   手术室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各种不同的安全隐患,因此手术室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防患于未然,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加强法律法规观念,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和事故,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满意、安全、高校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手术室;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0.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6-03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实施相关治疗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与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1],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控制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根据质量要求完成各项护理[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f直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12月在完善质量管理前的护士作为对照组,这一阶段科室共有9名护理人员,年龄22~41岁,平均(32.89±7.67)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将2015年1-12月完善质量管理的

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3.89±7.90)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以下质量管理。

1.2.1 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 建立质量控制监督体系,由护士长、管理员建立质量管控监督组,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护理成效进行监督及效果分析,同时监督组长对护理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1.2.2 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查,有纪可循,明确岗位职责。将手术室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如院内感染又分为学习培训、监测、术中监控、保洁清扫的管理,质量控制又划分手术配合、标本管理、抢救车管理、无菌物品准备等,指派各层级护士分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3 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 制定合理科学质量管理标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3],据手术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按照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制定完整的手术室质量标准和定量评估规则,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要确定的内容是:无菌物品管理、药品器械与设备管理、无菌技术操作与手术配合、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卫生与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

1.2.4 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 有计划的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业务学习计划,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新手术的配合,开展新手术、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手术室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能力[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手术医生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根据科室人员紧,手术任务重的局面,适当增加手术室工作人员,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5]。

1.2.6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6],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召开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7 实施监控改进方案 质量抽查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护士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抽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手术间物品定位、清洁卫生、各班职责等;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质量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质量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

1.3 观察指标

(1)手g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护理理论考核、护理文件评分,各项满分100分。(2)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调查两个不同时间段临床手术患者各100例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整体水平往往会从手术室中得到体现,所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7],然而在目前随着外科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外科病床扩展手术量增加、低年资护士进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士“慎独”精神欠缺、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8],因此如何做好管理过程控制,保证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3],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9-10]。本文通过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实施监控改进方案等措施完善质量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由于环境因素、患者特点、护理人员等众多因素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手术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树玉.应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用[J].天津护理,2013,21(6):293-294.

[2]霍丽民,高深.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96-6397.

[3]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4]夏庆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1(21):16-17.

[5]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6]张丽娟.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7中):78-79.

[7]张梅,刘海霞,姚见玉.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419-420.

[8]白洁,吴福丽.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上旬版),2012,10(19):1791-1792.

[9]郑艳.高效安全管理手术室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9-1430.

篇8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疗效分析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中衍生出来的全新护理理念,是近些年来护理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1]。手术室护理是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为全面的护理。手术室是个相对复杂的特殊科室,涉及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等,其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对手术患者做好护理,还需要服务好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求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2]。在此研究中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比较两组中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满意度,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借此评估其护理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患者158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完善术前准备,积极给予相关支持治疗。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19~71岁,平均47.5岁。其中40例普通外科手术,50例骨外科手术,17例泌尿外科手术,21例肝胆外科手术,30例妇产科手术。麻醉方式上,98例全身麻醉,35例硬膜外麻醉,20例腰麻,5例局部浸润麻醉。将所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79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都是依据最高诊断依据确定诊断患者,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如:常规输液、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试验组手术患者首先依据循证护理学要求,全面准确评估护理相关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相适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首先对接受手术患者治疗及治疗后并发症、心理、情绪及家庭等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并加以系统评估分析,从护理观察中收集各种护理问题,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寻找最佳方法,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如有手术意外情况发生,积极抢救治疗,并及时排除研究对象,一经排除研究组,不在进行新的研究对照纳入。统计两组研究数据,并对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给予完整的临床治疗。

两组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满意度情况:两组均经过成功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满意度上,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值

两组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手术过程顺利,在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值

讨 论

手术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同时它也有些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在面对患者服务患者的同时,还需要服务好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3]。一方面这将是护理工作所必须的,另一方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的配合程度,间接影响到整个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影响到患者[4]。既然手术护理工作这么复杂且重要,选择何种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护理模式,具体疗效尚未达成一致。早在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提出循证医学护理模式,意图在褥疮护理问题上提供理论依据[5]。随着整个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循证医学护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循证护理要求实施护理的前提是要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6]。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临床护士过去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7]。其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使患者得到最为优质服务,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循证护理目前已被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可以尝试将此种近乎完善的护理理论应用到手术室相关护理工作中,给整个手术参与的相关人员,包括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良好的临床转归。本组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应用循证医学护理,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梅梅,宋孝华,孟祥芹,等.在手术室开展循证护理的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32(14):4488.

2 王恒.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39-5140.

3 陈顺洪.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对比[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1):84.

4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2012,9(17):158-159.

5 胡敏.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0):154-156.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b)-015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oot cause analysis method in reducing adverse events in operation room.Methods 40 cases of the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were selected.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not used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and it was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used in the period from Januaryto December 2016,and it was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room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ot cause analysis.The adverse even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nursing adverse incidence rate of operation room 1.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Operation room;Nursing;Root cause analysis method;Operation room nursing adverse event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的特殊医院内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护理效果对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如手术器械数量不对、设备损坏、药液外漏、药品准备不全等)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关键。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结构法问题处理法[1-3],通过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来制定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处理问题不是单单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找出根本性的处理解决方案[4-5]。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就是找出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问题,通过根本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6]。据此,观察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我院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室护理人员共40名(其中1名是男性护理工作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年龄21~46岁,平均(35.1±6.7)岁,学历分布:本科学历17名、专科学历20名、中专学历3名。所选护理人员均愿意参与本实验研究,并能够完成实验中所及项目和操作。其中2015年1~12月为没有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手术室护理干预,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手术室护理干预,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没有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根据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室消毒、术前访视、手术中护理、术后手术室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手术护理干预。①清楚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如手术器械数量不对、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药物器械摆放不规范、药物外漏、药品仪器标识不清等。②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用时间轴和事件流程图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描述,描述时要体现发生的相关人员、时间、地点及如何发生的,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确认,列出可能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程序、护理操作执行过程,对上述执行情况和已经建立的制定进行对照,了解符合情况,同时列出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及其他不可控因素。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相关原因,找出原因并探讨解决上述因素的方法。③确定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对已经收集到的相关治疗通过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环境设备等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出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如设备保养不到位、维修不力、工作责任心不够、不能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护理等。④根据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和修改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手术室安全护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知识、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等形式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7-8]。

1.3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实验期间分别抽检400次,记录抽检中不良事件(手术器械数量不对、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药物器械摆放不规范、药物外漏、药品仪器标识不清)发生次数。评估两组实验期间的护理质量,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药品和器械四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每项质量评估总分数为100分,评估两组各项得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不良时间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19,P=0.0000)(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药品和机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商业企业、工厂等方面应用较多。根本原因分析法是结构化处理问题方法之一,是通过找出发生某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它不是单纯解决问题的表象,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把根本解决问题实施系统化,及早预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9-10]。随着医护技术及理念发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来查找医学中的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问题也逐渐有所应用。把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医学就是对产生的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方法,提高医护质量。

篇10

计划生育相关手术常见的有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输卵管复通术及输精管复通术四种手术。前两种手术为绝育手术类,目的是永久、有效的获得避孕效果,达到绝育目的;后两种手术属绝育术后的恢复性再通手术类,属功能修复手术,目的是再次获得有效地自然生育能力。两类手术目的不同,术后效果迥异,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期望不同,耐受手术刺激的能力各异。因此,为了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要保证手术用器械供给、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给药,维持有效的手术室运作秩序外,还要注意对患者情绪的观察、重视对患者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术中及术后一段时期之内均为患者的围手术期。这一时期患者的心理波动很大,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要特别注意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进入手术室前,大多数患者都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低落,容易丧失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放弃治疗[1]。这时,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行、特别是巡回护士的言行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护理人员要关心、爱护、体谅患者,绝不能漠视、冷落患者,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真挚的护患关系,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鼓励家属从心理上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

2术前护理

2.1讲解手术相关知识:针对患者手术知识的缺乏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健康宣教等,要做到态度和蔼、言语温馨、关怀真诚。

2.2术前常规准备:核查术前用药情况,有无义齿、各种导管是否完整通畅等。如术前日晚饭是否进流食,术日晨是否禁食水。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协助了解术前常规准备情况,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2.3了解术前补液情况:术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和呼吸,必须用推床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途中步行跌倒而发生意外[2]。

3术中护理

3.1环境的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维持患者正常体温。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 ℃~25℃,相对湿度40%~50%。

3.2建立静脉通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首先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保障麻醉及手术输血、补液及给药的需要。必要时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使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和三通以保证麻醉、抢救用药快捷方便。

3.3输液、输血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稳定。输液的速度根据病情调节,一般对严重脱水、失血、休克、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患者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压。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导管脱落、渗漏现象[3]。

4术后护理

计划生育相关手术完成后,巡回护士应恰当约束患者四肢,防止患者突然烦躁而发生坠床、输液针脱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同时在护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注意保暖,并与值班护士详细交代手术中基本情况、术后注意事项等,待值班护士测量血压、氧饱和度正常后返回。

5器械护理

(1)已生锈的器械切忌不可用刷子、钢圈刷洗,必须使用符合医疗器械的除锈产品。(2)对特殊仪器、精密仪器使用手工清洁或拆下清洗,轻拿、轻放。(3)高温灭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达到无菌水平。(4)清洗后烘干,完全浸润在油稀释液中上油,尽量不采用擦拭上油的方法。(5)建立器械消毒交接登记本,认真记录器械包的名称、数量、接收器械的时间,器械的完整性、有无器械包丢失、器械损坏,应及时与供应室联系。

6护理体会

计划生育相关手术的手术创伤虽然较小,手术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但手术操作精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较大,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有责任协助医生给患者做好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术前辅助检查,确认术前诊断;认真收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交待术前注意事项,介绍手术目的、方法、麻醉方式和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关心并细心了解患者术前心理反应。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诚恳,主动与其交谈,给予其心理支持,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对手术治疗认识和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术后巡回护士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及时告知手术顺利结束,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使其心情愉快,早日痊愈出院[4]。

参考文献

[1]冯宝琴,谭惠霞.加强手术安全护理,防范手术病人潜在性损伤.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28

[2]黎彩玲,戴红霞.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护理管理杂志,2007,7(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