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15 03:22:52

急诊科护士培训效果分析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轮转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内容为:CPR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注意事项。技能培训内容为:CPR新程序、判断呼吸心跳停搏、按压位置、频率、深度、开放气道(包括评估)、手法、复苏有效指征等。培训后考核。模拟突遇一患者突发心搏呼吸骤停场景,护士现场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核。采用营口巨成教学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C-CPR4500A全自动模拟人。

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均在75分以上。操作存在的问题较多,详见表1。培训前后的效果对比,说明了及时有效的培训对于提高见习轮转护士急救水平和意识的重要性。护士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哨兵”,及早的发现、判断并有效的复苏措施对于抢救成功至关重要。操作培训不到位必然会影响临床抢救工作,使得抢救时达不到心肺复苏的最佳效果[2]。培训强调真实性而不是泛泛的表演秀,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

缺陷原因分析

胸外按压:缺陷率达67.4%,排在第一位。表现为:按压部位不准确;未垂直施压;手掌根离开胸壁,虽然很用力,但仍然不到按压效果;按压时胸骨下陷<5cm,频率<100次/分。清理开放气道(包括评估):缺陷率达60.9%,排在第2位。主要表现为: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时头未偏向一侧;纱布一带而过,未达到清理作用;遗忘取下义齿;开放气道时未评估颈部是否有损伤、口部有无损伤等情况。2010指南中开放气道建议使用仰头提颏法,如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应采用推举下颌法[3]。口部损伤严重者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未评估而错误开放气道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次伤害。人工呼吸:排在第3位。临床急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心肺复苏,但未同时行有效人工呼吸,患者心脏复跳后却最终脑死亡或成植物人[4]。主要存在问题:通气过大或不足;未确保人工吹气时胸部升起并持续1s;吹起同时眼睛余光未观察胸廓起伏。未评估现场安全或非有效评估:排在第4位。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只重视了操作本身而忽视了对救援现场是否危险的评估。安全的环境对于无论是施救者或是被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评估(意识、颈动脉搏动):排在第5位。存在问题主要为判断意识呼叫患者时未做到两侧耳边轻声呼叫;离耳较远;判断颈动脉搏动定位不准确;存在直接定位的现象。整体急救意识:排在第6位。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时未启动紧急呼叫增援;未看表记录开始抢救时间;在整个CPR操作过程中结构不紧凑、频率慢。急救后操作:排在最后一位。存在问题为评估心肺复苏效果项目不全;未洗手看表记录;用物整理不规范。

通过对见习轮转护士入科前后考核结果分析显示,系统的理论、操作培训能让护士客观掌握CPR操作各步骤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增强了急救意识;重视了对危险环境、情况的评估及避险实施。利于以后工作中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本文作者:吴娜工作单位: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