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研究

时间:2022-02-21 08:30:16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研究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急,且导致患病的原因较多而复杂,尤其是近年来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疼痛是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许多患者由于剧烈的疼痛而导致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部分耐受性较差或身体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还可能因为创伤性疼痛威胁到生命安全[1]。所以,加强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治疗与护理技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友好关系的升温发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本文通过分析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更佳的疼痛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患者的标准:(1)年龄小于60岁;(2)住院治疗,且没有发生中途转院的情况;(3)不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能自主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3]。根据研究的目的及患者的纳入标准,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收的98例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满足创伤骨科临床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分配的方式将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的49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年龄19~57岁,平均(34.68±6.19)岁;男26例,女23例;普通摔伤4例,交通伤29例,器械伤5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观察组年龄18~55岁,平均(34.71±6.03)岁;男27例,女22例;普通摔伤6例,交通伤28例,器械伤4例,重物创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的意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其中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创伤处置、药物镇痛等措施。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了强化疼痛护理与基础护理,主要的内容如下:(1)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通过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来提升护患的友好关系,从而便于采取语言安慰与鼓励,交流过程中适当的肢体语言及为患者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都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并联合病房与社会的支持与鼓励的声音,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素质,使得患者心理上的疼痛应激反应得到充分降低[4]。(2)优化护理操作技术。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柔,且严格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患者的创面或创伤发生感染,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对护理操作可能造成的疼痛担忧[5]。在对患者的创面或伤口进行接触性护理时,应轻柔、有序地进行,尽可能降低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例如在进行伤口的清洗与包扎、改变体位、病床用品的更换等过程中,都应该动作轻柔,控制好着力点与力度[6]。(3)疼痛感转移法。正确应用疼痛感转移法,能够较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比如,通过在病房内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与患者聊天或者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来缓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7]。(4)科学使用镇痛药。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鼓励患者尽量不使用镇痛药物,但是对于疼痛过于剧烈,患者难以忍受的情况时,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来降低疼痛感;另外,用药时,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机制用药,防止出现滥用止痛药的情况出现,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其他损伤[8]。(5)开展疼痛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与镇痛知识,促进患者形成正确的镇痛观,并指导患者学习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疼痛时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技巧,告知患者急诊创伤性骨疾病应注意的事项[9]。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进行综合评价。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主要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其中,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进行评价,评价得分越低,说明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轻。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总分100分,由患者自主填写,根据患者最终得分来评价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超过80分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得分为60~80分的评价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评价为不满意[10]。护理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4统计学处理。将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观察。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3.2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急诊创伤骨科的患者来说,疼痛是最基本也最难以忍受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患者受到外力创伤后,其肌肉和骨骼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从而产生剧烈且持久的疼痛感,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另外,患者的心理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较好的配合治疗,给患者的病后康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1]。所以,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还应该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降低疼痛给患者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升治疗效果。不过,仅仅是采取优化护理操作技巧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创伤或创面的疼痛,其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有研究指出,患者的疼痛感不仅仅来自生理,还来自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12]。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来缓解患者对疾病与疼痛的恐惧与担忧,增强患者的心理素质;以优化护理操作技巧的方式来降低患者创面与创伤的触及性疼痛感;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得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从而降低其疼痛感;而对于疼痛过于剧烈的患者,则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使得镇痛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通过科学、合理的疼痛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疼痛知识,掌握自我疼痛控制法,提升护理有效性。

本次研究结果与穆彦丽等[13]的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将120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表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3.28±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强化疼痛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婧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