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分析

时间:2022-05-02 10:51:05

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分析

摘要:结合通用航空企业实际情况以及通用航空器运行经验,梳理通用航空器引进全阶段工作项目,并分析各阶段实施程序与内容;结合民航规章相关要求,识别出各阶段关键点和具体要求,提出通用航空器引进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为通用航空企业后续航空器的持续引进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用航空器;飞机引进;运行

合格审定航空器引进是指航空运营人通过合法的协议或合同等方式获得航空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家低空空域和通航产业的深入改革,通用航空正在步入急速发展期,各通航企业不断引进各类通用航空器,行业规模急剧壮大。截至2017年6月,我国共有通航企业38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2776架,相比2015年的281家通航企业和2235架通用航空器,增幅分别为35.2%和24.2%。同时,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通航发展情况,可以预见我国通用航空后续发展潜力巨大,通航航空器引进需求巨大。目前,我国通用航空运行企业在进行通用航空器引进并投入运行时,主要依据CCAR121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相关民航法规来实施相关工作,整体上对于通航企业缺乏相适应的法规,导致通用航空器在引进和投入运行过程中存在法规指导性不强、适用性较弱等问题。同时,通用航空器从接机验收到“三证”办理再到投入运行,涉及的规章多达十余种,指导内容相对分散,具体条款执行时缺乏明确指导,造成通用航空器引进工作周期长、成本浪费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通用航空企业实际情况以及通用航空器运行经验,梳理通用航空器引进全阶段工作项目,结合民航规章相关要求,提出通用航空器引进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

1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的一般要求

1.1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流程通用航空企业主要通过购买、租赁以及托管等方式完成航空器的引进工作,按照要求加入企业运行规范并达到航空器运营状态。从通用航空器交付到最终投入运行,主要经历航空器验收、合格证件办理、维修能力建设以及运行合格审定等阶段,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2通用航空器接机验收通用航空器的引进,首先要完成航空器的接机验收工作,其相关程序、验收对象与内容以及相关依据如图2所示。1.3通用航空器“三证”办理完成航空器的接机验收后,需依次完成航空器国籍登记证、适航证以及电台执照的办理工作,相关办理程序、对象与内容、依据如图3所示。1.4通航企业维修能力建立新引进机型投入运行前,航企业的维修系统(若有的话)一般需要通过维修增项申请工作,至少获得该型航空器航线维修的批准,相关流程如图4所示。1.5运行/补充运行合格审定航空器完成交接验收、取得合格证件并建立维修能力后,运营人即可申请进入运行/补充运行合格审定阶段。合格审定工作主要分为审定准备、预先申请、正式申请、文件审查、验证检查、签署运行规范等6个阶段。运营人需依据厂家提供的适航性资料及民航法规制定航空器的MEL、飞行训练大纲、驾驶舱检查单、运行符合性声明、豁免/偏离请求、重量平衡控制程序等;局方审查小组对运营人提交的资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同时,通过现场观察、评估等形式审查申请人的各类运行活动,如人员训练的评估、训练大纲的实施、航空器符合性检查、主营运基地/维修基地检查、记录保持及管理程序、机组成员记录、训练飞行评估、验证试飞等。最终以批准运营人运行手册及运行规范的形式批准引进航空器投入运行。

2影响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的因素分析

2.1实例表1为某型通用航空器在2015年引进及投入运行时的实际实施周期情况(其中不含等待时间)。2.2影响因素分析1)总体分析该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涉及的工作项目多,实施人员涉及专业多,执行程序也较为复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运营人、航空器厂家以及局方等多部门协调完成。该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的主要阶段工作总体上有先后顺序,需串行依次完成;部分阶段项目(如适航证办理和维修增项申请)也可并行实施,以缩短工作周期。2)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飞机交接验收阶段工作周期较长,主要原因为该航空器出厂时涉及改装状态,在接机验收过程中除飞机平台外,还需对其改装部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功能、性能、资料、备件、工具、设备等),以确保整体状态良好。改装状态验收过程中往往存在配套资料不完善、航材标签不全、设备性能不达标、维修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影响飞机交接验收的进度。适航证办理往往比较费时,主要原因是需进行航空器的局方适航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查。运营人不仅需要提供航空器的TC/VTS、PC、噪声合格证等证明文件,构型差异说明、制造符合性声明、装机设备清单、时控件清单等技术文件,改装、维修、检验、试飞和校正等工作记录,经局方批准或认可的持续适航文件,还需进行航空器平台的适航性自查以及发现各类问题的纠改落实等工作。维修增项申请工作中,运营人除了满足必要的硬件配套要求外,还需根据厂家提供的飞机资料和局方要求制定维修方案及相应工卡等文件。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消化大量厂家手册并形成客户化的维修方案等文件,期间各类适航问题(如航空器利用率问题、CAD/SB在维修方案落实问题以及定检周期偏离时限问题等)需与局方反复沟通、确认并落实。维修人员培训大纲、维修管理及程序手册等文件需要新建或修订,并报局方批准后方可实施。由于缺乏规范的、可操作的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工作指导,容易造成工作团队成员对法规要求理解不一致,任务实施往往多源于个人经验,随意性较大,存在分工职责不清、执行程序错误、工作漏项或返工等问题,造成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工作整体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此外,当前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工作主要按照CCAR121相关法规要求执行(如定检周期偏离要求、MEL制定依据、航空器适航检查要求等),提高了通用航空器的运行成本;同时,当前通用航空器证件办理程序较为复杂且无法完全实现电子化审批,也降低了相关工作效率。

3结束语

对于通航企业来说,应该在当前法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用于其自身运营特点的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标准,细化并规范其具体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尤其针对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指导后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确保任务顺利实施,还可大幅缩短项目周期,降低相关成本。通过标准化操作,也提出了通用航空器引进及投入运行的合理化建议,推进民航法规关于通用航空器运营工作要求的合理化修订,进而促进通航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田斐斐 陈晓敏 张楠 单位:中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