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港产业升级研究

时间:2022-03-26 04:02:46

航空港产业升级研究

摘要: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实验区”)自成立以来,郑州的经济发展迅速,河南省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问题成为阻碍郑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得比较迟缓,没有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影响了航空港实验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依据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自身区位条件和政策倾斜,调整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河南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实现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新常态;产业调整;航空港实验区

河南省地处中原,郑州市作为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对其有独特的战略定位。郑州市一直以来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郑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和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占比过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加以调整。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变需求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因时而动。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

供给侧学说思想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第配,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从不完善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财富增长来自于生产领域,来自于供给侧。美国经济学家裘德•万尼斯基首先提出供给侧这一概念,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与需求侧管理相对应的供给侧管理。此外,以芒德尔、拉弗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在论证供给管理政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法国的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萨伊定律同样表明在经济发展中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来源于社会的供应,增大社会供给量能够刺激有效需求。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来源是供给学派,以供给学派的观点进行的美国“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新政”,取得了供给侧改革的胜利。亚当•斯密1776年在其名著《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是供给国民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而一国消费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则取决于年产量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理论进一步发展,他指出供给大于需求这种现象不是永恒存在的,同时他也不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长期的问题。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他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拉动经济增长、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中的重要性,在总需求适当扩大的同时,同样注重供给的作用。“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从提出以来就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供给侧改革在中国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我国为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防止全球经济危机使国内经济下滑过快。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重要的理论来源。

二、航空港实验区发展优势

航空港实验区的设立,得益于郑州自身的发展优势。第一,区位优势独特。河南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它不仅承接着东部的产业转移、西部的资源输出,更连接着南方北方的经济贸易交流。除此之外,它可直达中亚、中东欧以及波斯湾等海外地区和国家,也可以经沿海地区直抵东南亚国家,还可以通过港口等便捷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郑州市地处中原城市群中心位置,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航空条件更是得天独厚。这给企业采购原材料、销售商品和提供现代化服务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在郑州建设航空港区,能够覆盖和贯通东西南北几乎全国90%以上的人口和地区,从郑州机场出发两小时就能覆盖整个国家的航空圈。第二,三大国家战略的支撑。首先,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是河南三大国家战略中第一个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支撑。其次是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首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区,是河南的第二个国家战略,该战略定位除了继续贯彻第一个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功能之外,增加了几个新定位,它是全国工业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城镇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信息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以及全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纽带支撑。最后,航空港区国家战略是河南三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型战略,以现代高端物流工具———航空为核心载体,形成欧洲火车班列、高速公路等航空港高端物流体系。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扶持。“一带一路”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极大地推进了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贸易。郑州开通了中欧班列,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河南省内企业的商品输出到国外,同时给国内人民带来国外产品,让人民的消费类型更加多样化。航空港实验区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在以郑州为中心的4小时国内航空交通圈和24小时国际航空交通圈内,实验区通过空铁结合、空陆结合东联西进借势发展,成为国家物流中心体系物流大通道的战略核心支点。郑州地处中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临空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选择。航空港实验区的设立,使郑州以机场为依托与其他国家能够相互联系,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航空港实验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航空港实验区成立时间不长,虽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拉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在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科研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航空港实验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虽然航空港实验区近年来加大主导产业引资招商力度,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总体上产业还存在外向型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总体规模不大的问题。食品加工、传统化学药制造、钢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一定比重。产业单一状况比较突出,精密制造产业、E贸易、国际贸易、流通服务业等产业需要强化发展。航空港区虽然已经确立港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产业布局尚不合理,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仍然占据很大比例。港区内的传统产业仍然偏多,航空偏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较少,港区内的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二)航空物流运输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为。货运提供一个畅通的航空物流运输通道对航空港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虽然货运吞吐量在不断地增长,但其中存在着货运中转频率高但效率低的问题,航线总数量不断增长,航线网络快速拓展,但运营的基地航空公司较少,飞机队伍的规模远远不够。飞机的数量、调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河南的航空业发展迅速,客流量和货流量都迅速上涨,但在价格和装载率等方面仍然有一些不足,航空网络不够完善。(三)开放程度不高,利用外资所占比例少。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弱,外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富士康的手机业务,河南省外贸对富士康的依赖度持续增强,与郑州陆港的综保区、郑欧班列项目的协作机制不完善,未有效融入新丝路的开放大格局。航空港实验区在通关、通道、开放平台、发展环境上,没有充分利用河南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等有利因素,航空港实验区对外开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还要进一步刺激消费,加大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郑州航空港区内的大部分企业尚未参与国际分工,如富士康只是进行装配、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工作,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国际竞争力较弱。(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经济附加价值低。中国现阶段还停留在中国制造阶段而非中国创造,由于国际上对产品的高品质需求,中国未能达到,挡住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脚步。航空港实验区原有企业多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传统产业发展空间有限,附加价值较低,外向型程度不高,不利于航空运输和大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五)缺乏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航空大都市离不开高端人才的领军作用。河南有丰富的人口资源,能够满足制造业的发展,但对于航空港实验区而言,面临的是国际化的挑战,更需要的是高层次人才。郑州航空港三大主导产业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而对普通劳动力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小。航空港发展所需要的创业型、综合型、高层次技术专家供给不足。

四、航空港实验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航空港实验区是整个中原地区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整个港区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降低以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主的高端制造业所占比重,提升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全面做好配套服务,吸引一批生产、制造、销售智能终端产品及含有配套服务的企业,形成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卫星导航相关产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贸易,大力发展会展业。积极吸引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投资,培育本土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发展其他航空核心产业。(二)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大力推进航空物流基础建设。打造航空货运骨干网。通过构建国内和区域航空货运网络,主要是腹舱带货网络,吸引辐射地区货源在郑州进行集散,利用国际和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保障货物在郑州与主要目的地之间的干线运输。构建多种形式的联运枢纽。构建“铁”“公”“机”三项联动的交通格局,以郑州为出发点建设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公路网以及航空网。有效连通周边省市,扩大郑州的辐射范围。加快道路交通建设。优化内部道路系统,改善交通换乘方式,使出行更加快捷。(三)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外资,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加快国家化口岸建设,提升口岸跨境通关物流能力,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智能终端手段,建设郑州航空国家枢纽口岸。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时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引导外商投资,积极参与融入全球产业链,集聚有利因素。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积极争取国际城市合作试点,密切与“一带一路”欧洲战略支点城市在经贸、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联系,重点在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生物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开展合作。(四)加大开放力度,由高端制造业转向精密制造业。1.鼓励企业创新。利用国家对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创新能力,确保发展质量。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企业集聚科技资源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2.发展精密制造业。建设精密机械产业园,积极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包括数控机床、立体停车设备、节能照明、精密机械等产品及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高度集聚的精密机械产业园,推进3D打印机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汽车高端零部件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等汽车高端零部件项目,按照专精尖的要求,吸引小型零部件企业集聚。(五)引进高层次人才,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实验区“大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业态,缺乏航空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物流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高端物流人才,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郑州“大物流”格局的发展。首先要针对港区产业所需人才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从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到在职技能培训,让产业人才在各个阶段都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人才的终身教育。其次,优化行业环境,促进人才成长。以公平、公正为准则,完善薪资管理分配办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动态竞争机制。建立及完善人才需求信息预测中心,综合考虑人才总量及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措施。总之,郑州航空港区如果想实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学习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外部条件和国家的政策扶持,积极调整港区的产业结构,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江曼琦,张志强.推进型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极化与扩散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1).

[2]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陈继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3).

[5]张合林,赵晓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6).

[6]喻新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实现中部由“塌陷”到“崛起”的战略选择[J].中州学刊,2004(3).

作者:顿晨阳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