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运用

时间:2022-07-10 09:40:31

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由于传统学生管理采取“上施下教”的办法,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因此必须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改变刚性管理模式,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学生服务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管理;学生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素质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特点[1]。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未突出人性化管理,缺少对学生情感需要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和当前高校发展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是相悖的[2]。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主动适应时展,打破“制度为本”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柔性管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现舞台。

一、柔性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柔性管理”从企业管理理念演化而来[3],与刚性管理相对。刚性管理讲究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柔性管理倾向于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从人的行为及心理规律,能够对被管理人员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并且能将组织意志当作个人自觉行为,进而改善个人行为。高校采取柔性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高校文化、价值观以及精神氛围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高校管理人员通过信任、指导、感化以及自控的办法,对学生开展说服教育,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帮助,充分调动广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全面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如今高校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多种新变化,一是,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物质水平的逐渐提升,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更加优渥,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学生追求的生活质量存在高低之分,部分学生由于人生经验不足、价值观扭曲,追求颓废的生活方式[4]。因此,高校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学生往进步和高尚的道路上慢慢引导。二是,由于大学生的心智比普通中学生要成熟很多,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对于个体权利的追求更加重视。对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要把握好集中和民主以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鼓励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有自律意识,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团队协作意识。三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以及升学压力,当前社会出现的不公现象及腐败问题也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该加强引导和教育。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只追求意志统一、要求学生完全服从的管理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适当添加柔性管理的理念,符合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广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了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都能够接受人性化教育和管理,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个性,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反观当前刚性管理模式,并未突出学生情感和个性的需要,这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的“以人为本”目标相悖。采取柔性管理的办法,坚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要管理办法,通过和学生之间共建平等互信、情感激励及真诚交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5]。(三)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最根本的内容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学生的性格、品质、情绪及需求等因素都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带来巨大影响,只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尊重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此外,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生存以及工作,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大部分存在“一刀切”或“一锅端”的现象,以致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将创新精神发挥出来,这也违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初衷。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地位。柔性管理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学生自我发展,是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途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进而激发广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及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对学生加以教育。(二)相辅相成,刚柔并济。刚柔并济指在制定及执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过程中,把刚性的制度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充分结合,从而实现二者的良好互补[6]。比如,在开展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人文管理的具体程度,有效顺应当前事物发展的特点,并进行疏导和沟通,全面促进事物更好地发展;在进行刚性管理的时候,要把柔性管理的手段及决策充分融入其中,结合当前高校管理的具体情况,把高校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多项制度条文全部融入其中,做到用制度去规范学生行为,体现出制度的灵活使用及权威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借助制度进行约束,依靠传统的奖惩和纪律监督等手段实施管理,难以实现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无法体现出真正的情感和谐,学生管理工作也将难以开展。(三)加强情感交流,做到以心换心。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表现出的喜好,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尚处于情感成熟期的大学生来说,情感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加强学生管理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当管理人员用真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用情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并且感动学生,方能使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思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全心全意地尊重、关心学生,做到以心换心,逐步淡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限,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心,卸下包袱和教师促膝长谈,从而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四)激发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群体,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具有较为理性且独特的判断,通常不会盲目听从或者是迷信,崇尚民主、公开以及公正的思想。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应该充分适应大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虽然当前大部分学生并未主动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但是学生都渴望获得自由,实现自由发展,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安排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对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以及完全理解学生,更应该做到尽可能地满足学生,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广大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工作责任感,还能够满足广大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进而激发广大学生采取有效行动,最终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校管理情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高校管理工作的认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一体感[7]。第二,加强对学生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刚性管理存在权力太过集中的问题,自我激励以及自我管理对修正这一问题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能够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柔性管理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能够增强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对于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突出的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目标以及工作任务的开展,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对自我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强化自我管理,进而实现自我完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革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市场化……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显得没有力度。因此,引进“柔性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对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如何在高校学生中构建柔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在高校教育模式变革当中起到一点作用。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各界都提出社会发展和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良好高校教学氛围的重要基础,把柔性管理理念充分引入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广大学生获得更加全面且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及效率有着突出的作用。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十分清楚且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柔性管理思维引导学生,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充分融合。虽然二者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但是有效结合更能发挥出管理效用。柔性管理事实上也是刚性管理重要的补充,对于刚性管理方法及思想起到良好的升华作用,二者“刚柔并济”方能体现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7):156-157.

[2]叶晓勤.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沧桑,2009(5):187-188.

[3]林莉.浅论“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9(6):156-157+15.

[4]连惠芗.浅谈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78-180.

[5]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08-112.

[6]唐圣华.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130-133.

[7]石沁禾.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51-53.

作者:吴玮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