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及基层治理能力

时间:2022-07-15 11:14:17

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及基层治理能力

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把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和治理能力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化解能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有效化解重大风险,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朝阳区功能布局及发展现状

朝阳区是北京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是北京市的经济强区,具备以金融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朝阳区坚持两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即以长安街东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为两轴,划分首都功能保障带、绿色生态共享带,以及疏解提升优化区、产居融合发展区、绿色生态休闲区三区,逐步形成东部温榆河生态休闲和金融产业区,中部传统工业区改造的文化创意发展区,南北两翼为以中关村朝阳园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供应、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安全管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给消防安全和火灾防范带来了许多新风险、新挑战。依托朝阳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试点建设,推进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构建主动适应、开放包容、协同有序的精细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消防治理模式,是推进朝阳区“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发展主攻方向的现实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新需要的必要手段,是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风险隐患特点分析

(一)传统风险点多面广

朝阳区高层地标建筑和繁华商圈集聚,现有高层建筑6961栋,其中高层公共建筑1064栋,高层住宅建筑5689栋,汇聚中信大厦、奥林匹克塔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拥有国贸、华贸、环球三大金融中心,三里屯、蓝港、燕莎奥莱时尚消费商圈,人密场所、文博单位、易燃易爆单位数量多、分布广、人员密、风险多;全区2000年以前建设小区数量多810余个,仅木质屋顶大屋脊建筑就多达240余栋,建筑年代早,对于耐火等级、用电负荷、生活空间、功能设计等先天不足,存在消防设施缺失、电线线路超负荷使用或私拉乱接,杂物堆放、通道堵塞等治理“难点”问题。例如曾作为全国电子工业基地的酒仙桥地区,国有电子工业企业集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配套建设大量的苏式筒子楼作为职工家属宿舍;八里庄地区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国棉一二三厂生活区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十里堡、八里庄东里、西里社区等44个老旧小区,占地区小区总数的68%。同时全区共有物流仓储网点1300余处,规模以上仓储库房730余家,登记在册的食品集中交易市场45家,物流仓库、汽配建材、集贸批发市场等空间跨度大、火灾荷载大、彩钢板建筑多,人流物流集中,消防安全风险高。

(二)新兴业态发展迅速

CBD中心商务区和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被纳入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医疗健康、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商务会展等产业功能将进一步发展提升;区政府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百园工程,聚焦文化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行业,推动了一批老旧厂房转型应用。其中仅市级园区就多达32家,比如国营电子798厂改造的798艺术区、国棉京棉厂房改造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三间房懋隆文创园、高碑店通惠河畔文创园等,建筑、规划、使用性质的变化,由原来单一仓储生产向展览、演出、制作、餐饮、办公等多种业态转变;蟹岛度假村、郁金香花园、蓝调薰衣草庄园等旅游休闲活动场所集中,容易出现消防设施设备不全、市政供水条件有限、夜景灯光照明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中关村朝阳园作为部级高新技术园区,移动通讯和信息服务、新能源、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金盏乡南部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固体废物填埋、焚烧发电,医疗、厨余垃圾处理等工艺多样、复杂;即将落成的京沈客运专线北京朝阳站,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推进周边违法建设整治、配套道路、接驳场站、人流物流等问题势在必行,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材料增多,工艺日益更新、快速发展,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

(三)人员构成复杂多样

就业、医疗、教育资源的明显优势带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因租金和位置优势,大量务工人员选择城乡接合部出租公寓、宿舍大院和自建房居住,建筑违规封闭院落、设置顶棚,外窗设置铁栅栏,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堆放可燃杂物问题突出,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存在电动车违规充电、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私拉乱接、明火取暖等行为,发生火灾后因贪恋财物、不会逃生、不懂扑救,造成“小火成灾”“小火亡人”。老龄趋势影响明显,朝阳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3.6万人,并且呈现“老年人口总体规模大”“老龄化增长率高”“高龄化现象明显”等特点,同时区内还有肢体、视障等残疾人17.6万人。这些群体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存在行动不便、精力不足、记忆衰退等问题,存在捡拾废品、堆积杂物、卧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电气设备、燃气炉灶使用的时间长、故障多,容易成为火灾事故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三、提升风险防范及基层治理能力建议

(一)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享的社会协同机制

1.完善权责明晰的逐级负责机制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区级统筹主导、街乡级组织实施、社区(村)级抓好基层基础的工作格局;以区、街乡、社区三个层面为横向轴线,以党政引领带动、重大风险防范、隐患综合治理、区域精细管理、基层治理创新为纵向轴线,打造全覆盖、全方位、全参与的“三横五纵一张网”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横向以属地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为主,纵向以部门解决问题,提升水平为主,推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2.完善人人尽责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动员社会化、管理精细化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朝阳群众”品牌,由参与安全隐患防范向参与社会治理转变,由主要参与重大活动安保向全面参与平安消防建设转变,构建全域覆盖、一体联动、高效运行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通过“朝阳群众管城市”公众号,对堆物堆料、堵塞通道等问题一键举报,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加快整合小而散的物业服务企业,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3.完善内外结合的社会服务机制聘请社会化消防专业技术力量,从设施、管理、人员等方面,逐栋、逐层、逐项进行全面“体检评估”;拓展垡头地区“人+车+云”社区安全服务理念,以“云端管理+移动APP+巡防员”的运营体系,通过专业化人员、实用化装备、智能化平台,发挥巡防发现、宣传配合、应急处置和数据采集“四大功能”,实现24小时常态化的科技巡防服务。

(二)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把握“两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优化疏解提升模式,控增量、去存量、治源头,探索建立减量发展机制,疏控并举,稳扎稳打,紧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城乡接合部地区棚改、煤改、气改、电改,依法整治私自修建、超层加建、私搭乱建,采取腾退清空、规范管理、升级改造、完善设施、电气改造等手段推动转型升级,推行重点疏解腾退地区“三见面”“三提示”,与房东见面谈责任、与转租人见面谈整改、与租户见面谈腾退,强力整治待拆迁区、平房区、城中村等区域环境,切实加强腾退、拆除、清理工作的衔接;巩固“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成果,强化部门联动配合,完善街乡综合执法机制,注重主动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安全隐患闭环体系、预防体系和信用体系,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健全完善部门常态化管控机制,健全完善消防安全惩戒奖励“红黑榜”机制,强化消防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创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安全信用环境。

(三)完善科技支撑、信息高效的智慧消防体系

结合《朝阳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坚持5G助力、数据支撑、平台赋能、科技引领,充分依托朝阳区“城市大脑”平台,强化数据分析、整合、处理,搭建智慧物业、交通实时监测、人口大数据、群租房密度等多个分平台,提高消防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五个业务应用、N个安全专题”的思路,将“智慧消防”与“安全大脑”有机融合,实现数据安全、方便易用、应用灵活,做到风险防控网格化、预警预测智能化、指挥调度可视化,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依托高清监控、人脸识别、智慧门禁,打造城乡接合部智慧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火情风险监测网络,实现对区域公共安全隐患问题的实时掌控、及时消除与高效管理。

(四)完善专常兼备、一体联动的应急响应模式

1.加强综合应急体系建设整合应急、公安、地震、医疗、环保等职能部门,“五供”单位、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专业救援队伍,小微消防站、技术(工艺)处置队及社会救援力量等三个方面力量,建立以专业应急队伍为依托,以专家应急队伍为支撑,以志愿者应急队伍为辅助,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下转第66页)时,灭火救援技术处置队在F6、F18、F30、F44、F58、F74、F88、F104设置8处装备点,装备统一存放在装备柜内。

(五)提高人员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如何第一时间开展扑救,人员如何安全快速的疏散,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重点。想要做到第一时间处置火情,就要求人人都会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尤为重要。超高层建筑内工作人员,包括物业服务企业职员、保安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餐饮娱乐等火灾高风险场所职员、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队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多种形式消防队员,这些都属于“一警六员”。要通过使用灭火器“灭真火”,使用消火栓“出真水”,使培训对象普遍达到“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的要求,确保受培训人员成为“见火不慌、抬手就灭”的准消防员。超高层建筑消防应急演练要注重质量和效果,要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场所、不同人员的灭火应急预案,针对地下车库、餐厅厨房、施工现场、办公区域、设备机房等重点区域的消防应急演练,让员工真真正正疏散至避难层,达到应急演练预定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北京某超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消防安全问题。结合单位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工作措施,提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单位应当创新工作方法,落实消防主体责任,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08):1103-1106.

[2]卢志铭,冯斌.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8,4(18):61-62.

[3]田真真,陈光.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与应用策略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2):53.

[4]朱萍.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研究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9(30):77+80.

作者:李久才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