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企业轻重资产模式思考

时间:2022-11-30 09:35:14

仓储物流企业轻重资产模式思考

1两种模式经常左右为难的现状与原因

仓储物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如果固守“轻资产”模式或盲目“重资产化”都易陷入困境。1.1部分“轻资产”企业易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脆弱性。“轻资产”模式是实力不足的初创企业的自然选择。大量“轻资产”的企业也曾风光一时,但很快发现面临如下问题。(1)效益下滑。有的“轻资产”公司前几年盈利可观,随着仓库租金不断上涨、其他要素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的刚性上涨使业绩难以为继。(2)业务不稳定。当前社会仓储需求快速上升,但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近年工矿仓储用地不增反减。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老旧仓”、“农民库”被拆除,“轻资产”仓储物流企业经常陷入有货无库、无库更无货的恶性循环。(3)资金链绷紧。“轻资产”仓储物流企业业务越大,往往交税越多,人力成本越高,为货主垫付的资金越多,贷款越多利息负担沉重,利润分配越多。如无增量资本金投入极易出现资金紧张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仓储物流业务本身的特点(劳动密集性、公益性、低盈利性)外,主要在于“轻资产”企业的脆弱性。(1)拿业务难。目前的物流业务招标中通常对投标方提出硬件设施的要求,在供方资信评价时“有无自有仓储设施”往往是重要因素;“找库”往往成为制约因素。(2)维持业务关系难。常常出现仓储方“抄后路、抢业务”的情况;如需求方对仓储设施提出软硬件改造要求时也难以满足。(3)盈利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导致“轻资产”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当前部分“轻资产”企业提出向“全程物流”转型,即提供总包、“门到门”服务。这样,除“储”和“运”(及相关的)等基本功能收费外,业务收入来自于以下方面。(1)包装、分拣及简单加工收入。(2)作为“总包方”的协调管理收入。(3)利用信息不对称所获取的差价。(4)作为“总包人”承担更大的风险所获得的风险补偿。(5)出现代垫运杂费获得的利息收入。显然,前几项收入仍然摆脱不了受运输、仓储能力、价格的掣肘,受劳动力上涨的挤压;后两项受企业承担风险、垫付资金上限的制约。当然,不排除部分固守“轻资产”模式的企业生存能力较强,原因是其拥有核心竞争力,如有卓越的信息系统,这类企业更像物流信息服务商;或者有的专注于特有的细分领域的专有物流技术(如化工危险品、冷链),这类企业更像物流技术服务商。1.2部分企业“重资产化”困难的原因在于实施过程的综合性。当“外租”模式好景不再,企业本能地转向“自建”。“自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1)建设投入大。一个项目动辄几千万甚至数亿,而据统计,“重资产”仓储项目的总资产回报率往往低至3%以下,项目投资回收期高达20年左右。融资难、回收期长,导致部分决策者望洋兴叹。(2)投产初期亏损压力大。仓储项目投入大、收入相对不高,特别是投产前几年(由于建设期部分费用的一次性入帐,初期出租率低等原因)极易出现亏损。另外,仓储项目自有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通常不到50%(据统计全国仓储企业负债率平均为60%左右),财务费用高、还本付息任务重。(3)执行阻力大。投资仓储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实施难,包括策划、决策、拿地、设计、施工、验收的周期短则三四年长则数年;项目策划、功能设计、施工质量等易出现问题。在职业经理人体制、常规的(比如按年考核)绩效考核机制下,很少有人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重资产化”实施过程的综合性。(1)有一定专业跨度。不仅涉及运输、仓储管理,还涉及投融资、施工管理、设计管理、项目策划等。(2)协调工作量大。从项目动议到建成投产具体工作上百项,涉及部门、机构众多,如政府审批就包括建设、国土、规划、消防、园林、交通、环保、人防、防雷、市政等10多个部门,审批时间长达200多个工作日(2018年5月国务院已要求部分城市试点,压减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一半以上至120个工作日)。对于仓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这些无疑是很棘手的工作。

2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与启示

面对两种模式,决策者经常左右为难,分析原因和对策,有必要对其各自利弊进行全面分析。2.1两种模式的主要利弊。2.2分析与启示。因此,两种模式的决策既要考虑行业特点、企业战略定位,更应考虑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2.2.1初创企业首选“外租”模式。初创阶段、家底薄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外租”模式。但只有内部能力与外部机会相匹配才能抓住市场的机遇,企业的业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持续竞争优势获取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外租”模式很容易被模仿,如缺乏资源、规模、科技等垄断性优势,难以形成中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投资价值。故“外租”模式应努力形成品牌效应。2.2.2适度“自建”是必要的。只要条件成熟,企业应考虑适度“重资产化”。首先,“自建”模式实际上可以取得三方面的收益。(1)物流运作(仓储保管收入、运输装卸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收益。(2)物流地产收益(归仓库产权人所得的仓储投资开发收益,在“外租”模式下即“库租”;在“自建”模式下有时表现为“库租”,有时掩盖在物流服务费用中)。(3)土地增值收益(但不进行资产价值重估或发生产权交易时无法在帐面体现出来)。因此,“自建”模式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客户黏性,强化核心竞争力,扩大净现金流入,享受土地增值。条件成熟不“自建”等于自废武功。其次,面对快速增长的仓储需求应该加强“自建”。据戴德梁行统计,当前中国现代物流设施供给缺口巨大;据普洛斯预测,高标准仓库需求未来5年仍将保持20%左右增速。2.2.3“自建”模式应灵活运用“重资产化”要适度。首先考虑自身的策划、营销、建设、管理、自用能力。要自用、出租、销售结合,最好辅以多种资本运作形式。其次,要防止债务危机。为保证支付,或为了提高自有资本回报率增强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重资产”企业也不排除适度再“轻资产化”。

3成功实施“重资产化”必须增强开发运作能力

笔者认为,企业由“外租”转型为“自建”模式,实际上是在原有的“物流运作”业务上增加了“物流地产”业务。孤立地看,两块业务在产业上比较成熟,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难言需要多少突破性的“黑科技”;但两块业务不应简单叠加,应追求“1+1>2”的效果,这就对仓储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能力要求。仓储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是强项,“物流地产的开发运作”是短板,将两者有机结合更富于挑战性,故要成功实施“重资产化”必须增强相关能力,需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3.1融资筹资能力。“重资产”模式应以自有资金为主,采用稳健的财务策略规避财务风险。以优化的资本结构、最小的资金成本、合理的杠杆率降低还本付息的压力并提升自有资金盈利能力。要以多种方式(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等)争取外部资金投入,合理安排内部资金使用,坚持风险底线,保证支付。3.2选址拿地能力。当前“拿地难”问题突出,企业应结合自身战略研究目标区域发展规划,强化政府关系,加强形象宣传。根据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状况,目标客户、服务需求(如生产服务型、消费服务型、中转型、储存型)、交通状况确定重点开发区位。根据地形、地质、地价、市政配套完善程度等条件选择具体地块。事实上,许多城市仓储用地供给逐步收紧,出让土地时规划设计条件、投资强度、税收条件越来越严格,应尽可能抢占优质仓储土地资源。3.3设计管理能力。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满足自用、租赁甚至部分销售变现的多种功能需求。设计决定约70%项目工程造价,对项目的功能、造价、使用和维护费用都有重要影响。要充分考虑业务需求,认真进行设计优化,力争功能最大化,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特别要尽量避免设计缺陷,杜绝设计错误。3.4营销策划能力。仓储资源投资在体量上应追求适度规模经济(单个项目仓储建筑面积宜在5万m2以上),同时要保证好用、好租、快租。要充分把握业务需求,以定制化、提前营销等方法,保证开发建设与运营的无缝对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提升服务和营销能力提供保障。尽量采用高位自动化仓库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克服人力成本刚性上涨问题。通过租赁、自用、销售并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3.5建设管理能力。要对仓储施工建设过程的费用、进度、质量、安全实施全面控制。要健全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专家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实施(包括分包与采购)工作,力争使项目建设又快又好;实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尽量避免工程变更和索赔,切实控制建设成本;争取验收一次性通过,避免拖期带来的资金成本的增加和租期的损失。

4结语

仓储物流企业“轻、重资产”运营模式各有利弊。除少数具有核心物流专业技术、信息技术、品牌效应的企业以外,“轻资产”仓储物流企业要保证持续稳健经营,适度“重资产化”是必然选择。而顺利实施“重资产化”,需要企业增强物流地产的开发运作能力,包括融资筹资能力、选址拿地能力、设计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建设管理能力。此五大能力建设,可供轻、重资产转型中的仓储物流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郭武军,刘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283-306.

[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80-188,201-203.

[3]张维迎.竞争力与企业成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5-138.

[4]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秘书处.2017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G]//2017中国仓储业蓝皮书.北京: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2017:3-18.

[5]陆江,贺登才,刘伟华,等.物流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G]//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0).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48.

[6]李莉.轻重资产的地产围城[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7(1):50-53.

[7]谢勤,王智超,杨娟,等.关于大型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G]//中国物流重点课题研究(2012).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197-240.

[8]姜超峰.2012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G]//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2—2013.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174-179.

[9]权威,冯耕中,王能民,等.2012年物流地产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G]//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2—2013.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197-211.

[10]李芏巍.物流地产[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43-55.

作者:沈罕夫 单位:中远海运航空货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