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论文:小议食品质量影响原因及防范策略

时间:2022-02-22 05:30:14

食品质量论文:小议食品质量影响原因及防范策略

本文作者:魏想明谢云峰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原材料供应商食品供应链的源头是农户。理论上讲,农产品供应链系统难以将农村、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加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致使食品供应链系统的优化工作难度加大。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乱用添加剂和防腐剂给人们的健康形成了严重隐患。食品加工商现阶段我国食品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是10人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没有生产资质的小作坊、小工厂大量存在,极大地限制了食品的规模效应。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卫生状况不达标,生产过程处在无监管状态。生产人员没有经过健康检查,甚至没有严格的岗位培训,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储运商运输损耗与冷链物流问题。据统计,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及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仓储货柜等达不到标准,导致许多出厂合格的食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的食品,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食品在运输途中的腐烂变质给我国带来每年750多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易腐变质食品从原产地收购、加工、贮藏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并不能完全处在冷链环境的有效控制下。监管方面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有很强烈的短期行为色彩,通常是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各有关部门才会行动起来,并且大都只会处罚却不加以指导和纠正,以处罚代替监管。工作方法大多是采取突击检查,阶段性的进行专项整治,一旦风头过去,食品安全事故还是反复出现。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监管机构没有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来对其实现全程监管。

我国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储运、监管、终端销售更是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原材料供商数量多分布广,且企业成熟度低农户作为最原始的原料供应商,数量巨大,分布较广,管理难度很大。由于上述现状,使得源头的物流工作复杂且繁琐。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儿奶粉,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儿出现肾结石。据卫生部通报,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国累计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共29.6万人。石家庄三鹿集团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分散向各地收购牛奶,因此在奶农和乳企之间设立了许多奶站,各散户的奶都通过奶站被集中送至三鹿的各家工厂。这些奶站或者由三鹿直属、或以个体加盟形式存在,布局比较分散。这种轻资产的经营模式由于将养殖成本分散化,三鹿能够轻装上阵从事高附加值乳品加工生产,在解决了奶源不足问题的同时使得三鹿集团效益迅速增长。但这种急功近利采购模式的采用失去了奶源的品质保障。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协调约束机制国内食品业对食品供应链理论研究及管理认识不够,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格化认识不足,食品供应链物流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控等。2011年10月9日,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在重庆的13家门店被当地工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5天。重庆官方透露,该公司在重庆的10余家门店近两年销售假冒“绿色食品”猪肉逾63吨,非法牟取利益人民币73万余元。同时,沃尔玛重庆九龙广场分店还发生了散装食品未依法标注法定条款,食品标签含有虚假内容等违法行为。此事的爆发,沃尔玛“绿色供应链”彻底毁信,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自己在供应链下游环节出现的严重问题,导致所谓的安全绿色食品欺诈长达两年之久,在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个供应链都非常脆弱,基础信息还不够完善现,因此,在生产行业中,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许可制度。物流设施落后,质量安全意识差目前,我国80%的食品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中专用运输工具又较为缺乏,此外,食品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规模普遍偏小,质量安全意识不足等都是确实存在的问题。2012年9月,深圳盐田口岸查获一例因运输环节失误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检验检疫人员查验现场时发现,一个装载有27吨巴西产冻鸡翼的集装箱不停地流出血水,卸货查验时发现大部分货物已是变质状态,其余小部分货物虽未发臭但也有明显解冻现象。经查实,该集装箱由于在运输过程中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柜内温度升至1.5℃,高于冻肉产品-18℃的保存要求,导致装载的冻鸡翼变质。物流企业应建立食品低温冷冻环境和食品冷链体系,在实际操作中让易腐食品始终保持合理温度,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的质量状态。监管不力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屡见不鲜,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绝,这其中不乏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少作为的因素,反映了监督环节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疏漏。2011年5月28日。央视播出了《食品安全在行动》的调查,有8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利益驱动和道德沦丧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被调查者又是怎么看的呢?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是诚信不足的占到了53.6%,认为是媒体过度炒作的占到了32.1%,认为是政出多门和标准不清晰的分别占到了25%和7.1%,而认为监管不力的占到了60.7%。从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监管不力和诚信不足,是目前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才能有效地改变我国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现状,提高我国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食品法律体系的框架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尚未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当前与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尚未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节点,尚存在空白、重复、交叉。比如,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规范的是食品的生产、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环节的活动,却不包括种植和养殖环节。2009年实施的《产品质量法》规范的是食品的生产、销售活动,2003年实施的《农业法》规范的是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总体上看,种植、养殖等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尚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因此,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法规执行效率,是提高消费者信心的必然之举。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食品标准体系,但总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食品标准的总体技术水平偏低、检测标准不够详细、食品标准政出多门、相互交叉、相互矛盾等问题。为了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解决国内食品标准、行业标准重复、交叉、矛盾的问题,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水平,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可靠、有效地的技术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着重从食品加工品及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食品检验标准、食品加工产品标准、食品包装材料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等系列加以规范和修订,同时吸收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国际先进标准,尽快清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及时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稳步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源头管理,从源头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加强产地周边环境保护以及规范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构建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保证产地周边环境符合安全、卫生生产要求,提倡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从原料、加工制造过程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采用替代品等手段,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加强生产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严格产品检验,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要转入下一过程以免造成损失,保证食品安全。构建并完善企业的信用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唯有食品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沟通,健全诚信制度,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完善食品认证,使用国际通行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有效手段,来证明其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全过程符合技术标准规范。提倡食品企业开展产品认证,推进管理体系认证,例如ISO9001、HACCP、ISO14000体系认证,并将认证“关口”前移,提高食品安全准入门槛。食品企业只有规范操作、诚信经营、严于律己,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当今,社会各界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是提高其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限制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曝光各类问题食品黑幕,将食品的生产、销售过程透明,公开地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