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露营旅游开发

时间:2022-07-31 01:39:42

天津露营旅游开发

一、露营旅游

露营旅游是指摆脱传统的行、住、食等方式,利用自带设备或就地租赁设备,于特定的场所(露营地),开展野外休闲、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活动。目前已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并表现出异常的活力。

(一)露营旅游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现有露营地20000多个,房车保有量超过860万辆,家庭房车拥有率近10%,露营种类繁多,能为房车旅行爱好者提供完善的服务。欧洲有露营地50000多个,房车拥有量超过533万辆,2008年露营行业收入283.3亿欧元。日本、韩国房车露营行业也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日本露营地超过1500个,韩国政府对房车露营行业加大了扶持力度,2010年建成的露营地中,仅政府投资的就有20家,每个露营地投放约50辆房车供游客租用。

(二)我国露营旅游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露营地约50个(含在建),房车保有量约3500辆,2009年房车销售辆为600余辆,但同比增长速度超过20%。《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房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露营、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表明露营旅游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我国露营旅游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支撑露营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也正在形成。

二、天津发展露营旅游的优势

(一)良好的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主要指发展露营旅游的引导政策倪端初显。《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天津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和“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天津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举办中国旅游产业节,引导并推动旅游产业园建设。同时,天津的旅游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比较突出,加之快速发展的旅游配套服务,共同孕育了天津露营旅游先行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畅通的交通网络

1.远程。天津作为环渤海的枢纽,以海陆空立体交通和城市畅通工程为保障的“双城双港”框架正在进一步完善。天津机场第二跑道、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改造工程、城际高速铁路等远程“窗口”,无疑将成为吸引海外旅游者及露营爱好者到天津参加露营旅游的强大引擎。

2.中程。作为露营旅游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即公路干线已完全齐备并进一步完善。天津高速公路网构筑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核心区为双核的“一小时市域快速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及三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形成了“九横五纵”,总规模1360公里,密度为11.4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干线高速网。为该网域内的露营旅游爱好者提供了高效快捷旅程保障。

3.近程。天津的普通公路是露营旅游的毛细血管,其布局和密度直接影响着露营旅游开发的进程。目前,天津已实现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区县新城之间有一级公路连通的目标,实现了“90、30、15”的时空目标。至2020年,普通干线公路3350公里,密度达到39.4公里/百平方公里。这将对市域露营旅游的发展起到极大地催化作用。

(三)汽车保有量显著增长

家庭轿车作为露营旅游的重要工具已呈现出爆发性增长。2011年汽车发展国际论坛上公布了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而天津2010年年底,千人汽车保有量排名全国第二,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1辆,拥有率比上年增长37%,2012年机动车辆将达到200万辆。可见,露营旅游的基础性工具正在步入“寻常百姓家”。

(四)品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天津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态环境、古迹建筑、消闲求知、购物等,类型齐全。然而由于缺乏鲜明的独断性旅游资源和地缘等原因,天津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滞缓,风景名胜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较小,致使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与浪费。但这些“短板”恰恰又成为发展露营旅游的优势之一。露营旅游只需要将这些利用率较低、开发深度不够、结构单一的旅游资源稍加整合,便能吸引露营旅游者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以其深度体验理念与无限自由方式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而成为露营旅游者的新宠。

三、天津露营旅游开发策略

(一)合理规划与建设露营地

露营地其实是一个社区的缩影。合理规划露营地的生活区、娱乐区、商务区、运动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尤为重要。生活区以满足人们日常住宿、餐饮、卫生等日常生活需求;在娱乐和运动区可分设户外与室内两大区域,足球、网球、篮球、游泳池、高尔夫、儿童游乐园等多种运动场地和多功能厅等,满足游客尽情放松、娱乐、度假休闲的需要;商务区的会议室等可供游客商谈、会议等商务使用。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或静或闹的生活方式来体验生活、放松心情、增进感情。天津旅游地貌资源类型丰富。露营地建设可以采取梯队式开发模式,重点建设山地型露营地、湖畔型露营地、海滨型露营地、乡村型露营地等类型。山地型露营地充分利用“京东津西北”相毗邻的地缘优势,以蓟县为核心,发挥京津走廊的辐射作用,兼顾盘山、黄崖关、生态田园、清东陵等景区(点);湖畔型露营地以于桥水库、团泊洼、东丽湖等水库与湖泊为依托;海滨型露营地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统筹滨海旅游度假区、国际游乐港、北塘渔人码头、外滩公园等资源;乡村型露营地则以生态较为丰富、农家乐发展较为充分的地域按照露营地的要求逐步建设起来以满足不同旅游偏好的游客。

(二)滨海先行,示范突破

在适合天津发展露营旅游的众多类型中,滨海型露营地应率先突破。滨海旅游区位于滨海新区北部生活片区,东邻渤海,西邻中新生态城,南至永定新河入口,北至津汉快速路,总规划面积为99平方公里,其中陆上28平方公里,围海造陆52平方公里,保留19平方公里海域。选择区内适当位置建露营地,无疑将其主题公园区、休闲总部区、产业南区、产业北区等形成完美组合,将形成以旅游观光、参与互动、休闲娱乐等露营活动为主题的公园集群和露营地。既培育了以旅游用品为主的研发、制造、加工基地,又凸显出我国北方的旅游产品集散地特征。露营地规划中,要符合滨海旅游区整体发展要求,设计风格要与“海滨”文化相协调,露营地运营要遵守滨海旅游区的管理规定,处理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同时,要在露营地示范建设过程中加强指导与监督。从露营地的选址到产品定位、服务理念设计、人员培训、产品营销等具体环节上要结合滨海旅游区全局,充分考虑经营主体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彰显露营地的示范作用,强调服务理念的现代化和服务设施的人文化与信息化,从而吸引海内外的露营旅游爱好者。

(三)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

天津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2011年天津旅游行政部门明确提出在重点支持天津旅游集团、泰达控股集团等企业集团成为津门旅游“航空母舰”的同时,引进并扶植10家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作为其重点工作之一。引导旅游企业认识露营旅游的发展前景以及天津发展露营旅游的优势所在,发挥其主体作用,运用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优先发展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房车、酒店用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制造业,建设露营地、旅游制造业基地等,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旅游企业在露营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力度,重视露营旅游经营企业的发展诉求,围绕露营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发展导向等核心问题,在充分融合露营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多层次发展的露营旅游发展战略。相关旅游部门应充分发挥联动机制,鼓励新型经营机构进入露营旅游市场。一方面要加大对露营旅游发展的政策倾斜,提高对露营旅游经营企业在用地、投资、税收上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健全露营旅游行业的市场运营机制,在合理的宏观调控下强化行业自律,在尊重自身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支持有实力的露营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四)立足环渤海露营旅游市场

天津露营旅游首先应立足于京津冀和环渤海市场,然后逐步扩展辐射半径以形成广域市场。本着《区域旅游合作廊坊共识》平台,充分发挥“京津冀—港澳台(3+3)旅游合作大会”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关于推进天津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合作协议》,建立国家旅游局与天津市政府紧密合作机制,结合北方十省市“9+10”旅游论坛宗旨。利用京津冀、环渤海、港澳台、东北亚四大客源市场合作机制推进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与提升,为露营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五)趁势而为营建露营旅游支撑机制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以其深度体验理念与无限自由贴近自然的方式深受现代旅游者喜爱,势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旅游局已经积极地将露营旅游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体育总局等部委的协调合作,加快制定露营地建设标准,露营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等行业规范性文件。由此,天津旅游业能否以前瞻性的思维与理念把握住这一机会,趁势而为,协调与整合市域范围内的各种资源,确立发展天津露营旅游的体制框架,为天津露营旅游的规模开发提供有力地支撑并做好有益的铺垫。

(六)组建露营旅游协会

通过露营旅游协会的组织平台建设,将与露营旅游相关的各级行业协会的组织财富挖掘出来,沟通旅行社协会、车友协会、户外运动协会等行业组织。通过便捷的路径积极做好露营旅游的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积极反应露营旅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协同相关部门开展露营旅游产业形势分析与研究,积极争取露营旅游产业的发展政策,加强露营旅游业战略性指导文件的落实工作,加大协作力度,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露营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开通及时有效的露营旅游服务意见反馈渠道,加强露营旅游市场运行过程的监管力度,推进天津露营旅游产业健康积极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