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影预告片分析

时间:2022-08-29 04:00:10

当前电影预告片分析

摘要:本文在查阅电影预告片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对预告片发展简史作一回顾,归纳了预告片的分类,分析了部分预告片与影片镜头不同的原因及预告片在电影发行中的作用,为电影预告片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影预告片;发展历史;镜头差异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国家政策引导、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跨国资本合作、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合力促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腾飞。据统计2018年全年院线影片总产量达1082部,网络大电影1526部。在如此之多的影片中如何脱颖而出,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成为发行商极为关心的问题。而预告片则可以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展示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向潜在的观影人提供有用的线索,让他们迅速了解影片的主题内容,充当了类似于商品导购的角色。笔者就此谈谈对电影预告片的几点认知。

一、电影预告片的发展

“预告片”(trailer)这个词最初来自于在故事片结束时放映在大屏幕上的即将上映的影片的一些镜头。但实践证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在影片结束时观众在回味电影故事的同时就起身离开影院了,多数观众是不会耐心地观看完屏幕上所出现的预告片的。所以此后的预告片就改在故事片上映之前播放了。早在1916年就有公司尝试拍摄预告片来宣传电影,直到1919年开始正式制作预告片。起初美国国家电影公司(NSS)在并没有得到工作室许可的情况下,就使用35毫米的胶片来拍摄与电影相关的镜头,作为广告出售给电影放映商,这就是“预告片”的起源。后来,电影工作室意识到了预告片的潜能,开始主动向国家电影公司(NSS)提供连续的电影镜头用来制作电影预告片。初期的预告片只是做简单的剪辑,然后再拼接在一起。此后逐渐开始由有经验的人来做剪辑和特效,完成预告片。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预告片已经看起来非常像40年代后期由老工作室剪辑出的成片的样子了。它采用传统的制作方式,将重点放在广大观众所熟知的电影明星效应上。其夸张的标题和怪诞的叙事方法告诉观众不可错过这部电影,更通过浪漫的故事情节和异国情调的场景,加之视觉和明星形象的结合来更大程度的吸引观众。从5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中期出现营销模式之前,预告片还经历了多样化的试验阶段。预告片由统一的专业行业协会监督管理,如电影制作守则——“海斯法典”,当代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等。此时的预告片开始有了分级制度,同时要求预告片不能超过2分30秒,当然每个工作室或者发行商认为某部电影预告片有必要加长时长时,是可以每年超过此时限一次的。70年代中期至今,以“高概念”电影(指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营销指导创意的电影类型)为目的的预告片成为了大片时代逐步形成的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可以说预告片的发展史就是电影宣传方法的演变历史。

二、预告片的定义与分类

预告片是即将上映的故事片的广告。既是高度商业化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大众文化产品。以高度浓缩的方式讲述一部电影故事,以期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预告片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根据发行时间分类;二是根据电影题材分类。1.根据发行时间分类的预告片分为先行预告片和正式预告片。在影片上映前的3-6个月在影院播放的预告片称之为先行预告片,通常为90秒时长。其作用是唤起人们对影片可能产生的兴趣,使人们开始谈论它。然后再从正式预告片(在电影正式上映前的6-8周前播映)了解影片的更多内容。正式预告片,一般时长不超过2分钟,其目的为目标观众准确定位电影。2.根据电影的分类,预告片可以分为惊悚类、喜剧类、动作类等。如果是为恐怖片制作预告片,那就要做得很可怕,有些画面让观众吓得跳起来。若是喜剧片,就要拍成滑稽的预告片,让观众笑到最后。通常预告片的题材根据电影分类决定,但为了吸引观众,有些预告片会混用电影题材。若将预告片定义为某一种类型,这将冒着失去一部分潜在观众的风险。为此好莱坞工作室不是给出特定电影类型的预告片,而是将类型模糊。

三、预告片与影片镜头的差异

为了吸引观众观看电影,预告片中的镜头通常是从电影中最令人兴奋、最有趣或最值得注意的部分中摘录的。因此,场景不一定按照它们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展示,甚至一些场景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分析其原因有四种:1.往往在影片拍摄前就已经完成先行预告片了。例如,阿诺德(资深预告片剪辑师)不得不为一个几乎没有电影片段,仅有剧本的电影制作先行预告片。在《卡萨布兰卡》的预告片中,里克•布莱恩说:“好吧,你要了!”但这段对话在最终上映的影片中并没有出现。由于这些经典电影预告片的素材在正式电影中没有使用,这也就因此催生出了一些专门收集电影预告片的收藏家。2.有些影片拍摄完成后,导演会为该电影专门拍摄一个预告片。但某些演员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再次参演预告片,就只能使用替身演员,但尽量避免替身演员正面出镜或者使用极短时间的镜头来替代。例如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惊悚片《精神病》的预告片是在影片完成后拍摄的,而当时影片的女主角珍妮特•利已经不能再拍电影了,于是希区柯克让替身演员维拉迈尔斯戴着金色假发拍摄这个转瞬即逝的镜头。在经典镜头拍摄场景浴室,一向说话温和的希区柯克突然把浴帘掀开,露出了替身演员“维拉迈尔斯”的同时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事实上,由于片名“精神病”立即覆盖了大部分屏幕,这个镜头多年来一直没有被观众注意到,直到有人在定格分析淋浴画面时,才发现预告片中出现的是替身演员维拉•迈尔斯而不是主角珍妮特•利。3.为了使影片更加流畅,逻辑性更合理,剪辑师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导演或者剧情的需要剪辑掉一些片段,这就导致部分在预告片中出现的镜头或者片段在影片中并没有呈现。4.目前有些制作技术无法在电影中实现。例如特效技术所需要的渲染时间是按照每帧近百个小时计算的,影片《奇异博士》的一帧画面就需要50个小时的渲染时间,那么在时长2分钟的预告片中可以使用,但对一部完整的电影,却无法赶在影片确定档期前完成,因为完成渲染要耗费几年的时间。

四、预告片的作用

预告片从1916年发展至今已经从最初的电影播放结束后的结尾花絮演变成了保证电影票房的手段之一,足以证明预告片对于电影宣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门制作预告片的蚂蚁农场公司的剪接师米休说:“预告片是给观众扣上安全带,把人们按在电影院的椅子里。”预告片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吸引个人关注影片,而是希望全家人都能走进电影院观看影片。《指环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被看做是家庭冒险的集合。《侏罗纪公园》或《星球大战》就是各种叙事体裁最商业化且具有魅力的影片,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演员参演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兴趣。随着新媒体发展日趋成熟,电影预告片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也流行起来。在每年在线观看的约100亿条视频中,电影预告片排在新闻和用户创造的视频之后,位列第三。预告片能够用独特的夸张手法让潜在的观众在短短的1-3分钟时间内体验电影。影迷们会争论预告片暗示的故事片的线索与技术,期盼尽早走进影院一睹为快。例如《星球大战》中的Dato是带有一定情感的机器人。在预告片中他讲话如同以往面无表情,但突然开始大笑,这将吸引观众渴望尽快看到影片寻找答案。1995年盖洛普(民意测验)电话民调了1200名美国人对预告片效果的提问,表明大多数人在看了预告片后想看特定的电影。他还认为吸收了市场营销者意见的预告片是使影片大受欢迎的有效途径。预告片的重要作用在投资比重中也凸显出来,参考电影产业标杆的美国好莱坞,电影预告片通常占电影投资比例为7.1%至21.4%,高达五分之一的电影投资比例也彰显出电影预告片在电影宣传中所占的重要作用。

总之,制作一部有刺激性的、感人的、激起人们“想见你”的预告片并不是一件美差。这不仅要求电影预告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电影观众的情感参与其中,还需要故事作者与广告人的共同智慧,利用综合画面、文字、音乐、音效、对话、故事和影片类型及高科技手段,打造出不泄露剧情的最佳预告片。

参考文献:

[1]王昱华.电影产业发展背景下人才需求增长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7-04-30.

[2]陆佳佳,刘汉文.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R].当代电影,2019-03-05.

[3]张辛欣.我的好莱坞大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8.

[4]张洋.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对电影预告片的使用与满足研究[J].新闻界,2014-1-10.

作者:李 磊 刘 璟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