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武侠电影发展特性

时间:2022-09-05 10:07:19

论述武侠电影发展特性

一、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简介

从2000年的《卧虎藏龙》到2011年末的《龙门飞甲》,是中国武侠电影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创了一种新的面貌、气象与格局。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电影市场愈发火热起来。从2002年之前的不足十亿,到2010年的突破百亿,中国电影用八年时间完成了超过10倍的增长,基本每年保持30%的增速,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预言,在将来的七到十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50亿到400亿[1]。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中,武侠电影占据了一个很显著的位置,每年上映的华语大片,大部分是武侠电影,还有一些中小成本武侠电影。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宠,作为类型片,它有明显的模式和规则。陈墨在《武侠电影漫谈》中谈到,武侠电影的三个基本元素,一是武,二是侠,三是传奇。这三个元素,就是武侠电影的规则与模式,观众已经完全熟悉此三元素,但观影的期待心理,又促使他们不停地寻找这三个元素。陈墨说,武打、侠义、传奇使华人观众如痴如醉,心旷神怡,也就是观众的期待心理得到了落实及武侠电影本身的刺激与精彩[2]。

新世纪以来,由于市场浪潮的刺激,许多导演投入到武侠片的拍摄之中,再加上政策的宽松,许多港台导演北上,与大陆的资金人力汇聚,更是增加了武侠片的拍摄力量。大陆如张艺谋的武侠三部曲,冯小刚的《夜宴》,陈凯歌的《无极》,港台的如徐克的《七剑》、《狄仁杰》、《龙门飞甲》,陈可辛的《投名状》、《武侠》,张之亮的《墨攻》,于仁泰的《霍元甲》,李仁港的《见龙卸甲》、《锦衣卫》、《鸿门宴》,袁和平的《苏乞儿》,叶伟信的《叶问》系列,陈德森的《十月围城》等等,这些都是武侠电影票房中的佼佼者。

二、探析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的新特征

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电影,出现了大量的作品,笔者一直是武侠电影的忠实观众,在此结合自己的观影经验,试析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的一些新的特征。

(一)风格多样化

新世纪之后的武侠电影,受李安《卧虎藏龙》成功的影响,追求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动辄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但在这些大片中,没有统一的风格,而是风格各异,就是一个导演,拍出来的作品也是形态迥异,大相径庭。李安的《卧虎藏龙》,追求一种写意的状态,拍出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武侠世界,像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大战,余秀莲与玉娇龙的房顶夜逐,皆具有灵动飘逸之感。张艺谋的《英雄》,动作戏被称为革命,它已经不是两人对决,而是一曲卓绝的舞蹈,画面唯美与绚丽,造就了张艺谋武侠电影的独特美感与风格。冯小刚的《夜宴》,就是一幕幕华丽舞蹈。写意的同时,写实也是一些武侠电影导演的追求。陈可辛的《投名状》,无论是场景的选择、动作场面的设计,演员的表演,全都是写实的,一种历史的苍凉感跃然于画面之上。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就如他的《双旗镇刀客》,在广褒的西部旷野追求一种朴实的画面风格。导演自己的各异风格,在徐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七剑》,就是灰头土脸的写实派武侠电影,但在2010年上映的《狄仁杰》中,他又使用了大开大合的色彩,场景,一反《七剑》的风格。怪不得人们称他为徐老怪。

(二)叙事更广、更宏大

新世纪武侠电影的叙事更加的宏大,宽广,不似以前的只是一些所谓的武林恩怨、争龙夺宝,而是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思考。《卧虎藏龙》就有一种大气象,他的故事从秀丽的江南,发展到政治勾结的北京城,接连牵涉到风光雄浑的大漠,这种转战南北,是以前那些武侠电影所不具备的。而且《卧虎藏龙》中,对于中华民族的那种情感的含蓄与委婉表现得恰如其分。《英雄》中,大场面包装下的各个人物对于国与家的理解与个人爱恨的炽热,体现的都是一种大情怀。《投名状》中,关于庙堂的残酷描述,兄弟情义的背叛与无奈,表达了创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虑。《十月围城》中,社会各个阶层、各路人马,共同出力保护为国为民的孙中山先生,每个人物的出场就是一条叙事的线索。《墨攻》中对于墨家“兼爱”、“非攻”精神的展现与发扬。《剑雨》中,将武侠精神与禅意的结合,把江湖人物内心和灵魂的救赎这种精神意蕴添加到了武侠的精神之中,而且处处穿插着佛教的禅意的元素[3],很是自然,并不生硬。《霍元甲》中,李连杰对与“止戈以武”的探讨,着力表达了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向老片寻找素材、灵感

武侠电影发展到今天,名载史册的大师与经典作品数之不尽,为我们当今的电影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新世纪以来好多电影人对经典作品或翻拍、或寻找素材、或借助其影响力,这从一方面反映出如今电影人创新能力的欠缺、对票房市场的过分看重。《投名状》翻拍自武侠电影大师张彻的名作《刺马》,但陈可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入了更多当代的元素,从而面貌是焕然一新。于仁泰版《霍元甲》,就是对于80年代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重新演绎,加入了李连杰自己多年习武及拍摄武侠电影的思考与人生感悟。袁和平执导的赵文卓版《苏乞儿》,一方面是对周星驰版的致敬,最主要还是借助于周版的强大影响力,来为自己赢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彭氏兄弟的《风云2》名为刘伟强的《风云》的续集,招回原班人马,实则还是为了市场、为了票房,但除过绚丽的特技外,故事可谓是漏洞百出、牵强附会。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终极版,直接对自己1993年的《东邪西毒》进行了重新剪辑配乐调色,进而又在市场上是一片大卖。周星驰计划翻拍李小龙的名作《猛龙过江》,而徐克又根据《新龙门客栈》拍出了《龙门飞甲》,这俨然已成了武侠电影的一种趋势。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值得电影人深思。

(四)3D武侠电影的起航

随着美国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席卷三十多亿美元的票房,3D电影被认为是未来电影新的形式,而《阿凡达》也被称为影史革命之作。3D技术的大热,自然引起中国电影人极大的兴趣,纷纷尝试。武侠电影作为一种以武术、传奇、宏大的场景等运动性极大的场面调度为主的电影类型,若是与3D相结合,自然是如虎添翼。由袁和平执导的《苏乞儿》中,有二十多分钟的打戏,用3D效果呈现,二十多分钟的戏,110人花了半年时间制作,出来遭所有人痛骂。之后阿甘导演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号称亚洲全片3D立体电影,上映后不受观众欢迎,主要还是3D技术的不成熟。2011年末徐克执导的3D电影《龙门飞甲》上映后,成熟的3D效果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获得了极高的票房佳绩,中国从此也有自己的3D电影了。对于前几部3D武侠作品的失败,尹鸿谈到,中国的电影技术尚在稚嫩时期,但总要有一个开始和尝试,否则谈何进步?他一直持支持的态度,期待3D技术为武侠电影带来新的生命力。

三、结语

武侠电影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之中,并非一帆风顺,公众一直把它与大片划等号,众多的作品受到观众和专业人士的诟病,但在众多电影人团结努力的情况下,依然产生了很多优质的电影作品。任何事都是在反思与坚持中前行,这十几年也只是武侠电影八十多年漫长发展史的短短一页,今后的路依然很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武侠电影肯定会出现适应时代的一些新特征、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