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07 18:02:36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在社会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食品安全问题休戚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的使用安全食品,并保证其切身利益不被侵害,就必须对食品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完善与加强。

食品质量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与其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如何确保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与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刻不容缓。

二、关乎食品安全重要因素的概述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所谓食品添加剂,是将或是天然、或是经过化学合成的物质添加到消费者食用的食品中,目的是改善食物的味道、改变食物的色泽以及起到保鲜保质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多样化,比如甜味剂、食用香精以及防腐剂等等,由此可见,食品添加剂的确是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大毒瘤,必须使用严格、准确的食品质量检验。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如食品中污染物、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毒素的检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当下,必须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不给黑心商家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从源头上彻底的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的对策

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就必须将严格的检测规定落实到食品的安全检测的各个环节,将食品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何改善并加强食品质量的检测准确性,本文将分以下四点进行论述。

1.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

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食品检测的基本前提之一。检测食品的仪器必须符合规定标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一个符合规定标准的仪器之上的。

一方面,可以选择能够进行校准的仪器,这样在每次使用前先进行校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同样不能忽视对检验仪器的维修与养护,在发现仪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避免因检验仪器的问题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选择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作为食品检测的基本前提,保障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

选择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科学、先进的检测方法,其二技术人员能否熟练掌握科学方法。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由于检测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特性,作为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位素质,才能选择一个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而按照规定实行检测,保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并非是固定的,这就需要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依据样品成分、实验性质以及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可行并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3.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

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环境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不可忽视检测环境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检验环境对检测的准确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检验环境的温度因素。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容量法分析时,要保证室温20℃的条件才可进行操作;在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时,校正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只有在20℃时校正值才为零;在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这一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并得出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

4.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对于近年来,我国社会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地沟油事件等,一直到进来社会上颇为关注的六合集团“速成鸡事件”的全面升级,一起起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杜绝此类事件的继续在我们身边发生,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设立双重负责制与奖惩制度,从制度上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作为消费者,更要加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问题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向相关部门举报。

作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不仅是判断食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当下,完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众望所归,这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国家相关执法部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指日可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确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必须反思由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食品质量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与其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食品质量检测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作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做到使用安全标准的检验仪器、选择可行合理的检测方法、适宜的检验环境以及建立健全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才能将食品质量检测中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食品安全问题终究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鹏.;谈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环节[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食品检验;计量安全;重要性

引言

计量检定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生产和进行科学化管理时的基础性工作。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保器具是够达到工作的要求,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检验和加封盖印等环节。计量检定可以保证量值准确一致,同时量值进行很好的传递。由于计量检定工作需要数据精准,所以不仅要求检测人员专业技术强,还要求其具备高度责任心,保证量值的准确。另外,先进检测设备的辅助作用也是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前提。由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于食品计量器具的检测必须实行强制检定。

一、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

1.检定装备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条件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检测条件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计量检定机构的办公条件与以前相比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计量检定室应做到封闭隔离、布局合理、制度健全,但是目前很多计量标准装置集中安放在一个室里,不能分室专项检定,无法达到检定室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存在许多计量标准装置使用时间过长,设备严重老化,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计量机构的投入,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和完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2.检定工作缺乏落实

计量机构的主管部门应该协调好被检测单位和检测部门的关系,由于在工作中执法力度不够,群众不理解,使得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被拒检的情况,给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阻碍,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3.计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各个工作岗位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都在不断提升。从事计量检定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还需要继续加强。目前,我国的计量人员业务水平还较低,无法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发展现状,譬如检定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尚浅,不能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计量器具的知识。因此,社会的发展促使技术人员要不断的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食品行业中计量检定的重要性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方面也在不断提高。在食品行业检测工作中,计量器具的检定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计量器具的周期性检测等都有一定要求。

1.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生产行业是国家重点监控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是党和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之一,事关民生,是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食品安全中的营养成分搭配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否则会产生毒素,消费者食入后会影响健康,甚至造成生活危险。对于成分的合理安全搭配,国家相关机构制定了强制性的配合标准,以严格的参数控制其产品质量,这就要求食品的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检验部门严格地执行国家标准。生产中的原料搭配,生产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到最后成品出库的检验,都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因此,计量器具按周期检定是非常重要的。

2.计量工作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使其具有重要作用。计量工作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广泛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它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安康,又关系到了各家居民的正常生活,食品计量工作的重要使得必须要将其运用国家的法律体系进行保护和约束。所以,国家专门制定了《计量法》来规范计量器具的管理。当今社会的发展,促使对计量器具的管理也需要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食品输出和输入也日益密切,食品检测的安全和稳定关系这多方面的关系发展,所以具备完善的计量检定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并且需要将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关乎民生,切实的保障人民的权益。

三、计量检定工作的改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力度进行大力宣传,让计量走向社会,走进百姓的生活。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了解计量工作的意义,意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广大计量工作者也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理念,尽职尽责,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计量检定工作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计量、支持计量的良好氛围。

2.对计量人员的再培训 由上述结论得知,由于计量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所以需要相关单位对计量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工作人员有清楚的专业评估。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同时提升检测部门的工作效率。

3.注重对计检器具的维护 计量器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磨损、老化的情况,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其测量精度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影响量值的精准,这将直接影响到计量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在计量工作汇总,对于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以及保养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

4.完善计量设备 计量工作的正常运作,不仅需要检测人员的专业性过硬和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计量设备的辅助,现在很多县级计量机构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仪器很难用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评定计量性能。所以今后的计量工作中,要不断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还要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两方面同时向前发展,使得计量检定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量检定工作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食品行业向绿色行业发展,计量检定工作能有序跟进,要继续探索检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只有保证食品的质量问题,提高生产企业的信誉度,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才可以使得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计量检定工作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协调好各方关系,为计量检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该项工作的向前发展,也为我国的计量检定工作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名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载于《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检验检测能力;农产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在目前的社会中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从而获得公信力。简言之,无论是从百姓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进行考虑,食品安全工作都是需要重点建设的。在食品安全中,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所以积极的探讨农产品检验检测当中的问题,并就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强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完善性差,检验检测漏洞明显

制度完善性差,检验检测中的漏洞明显是目前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问题分析来看,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责任制度不完善,所以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滋生了检验检测漏洞。第二是监督制度的作用l挥不充分。在目前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监督工作形同虚设,作用发挥十分的渺小,所以在督促责任落实方面的价值较小,第三是执行制度有失标准。在执行工作中,执行流程、细节等都存在问题,所以整体执行的有效性较弱。

2.技术先进性不足,安全监测达标率低

技术的先进性不足,安全检测的达标率低也是目前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在目前的工作中,对于技术的先进行性和创新性分析不足,对于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分析也存在缺陷,所以整个技术使用的问题检出率比较低。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农产品食品检测的达标率发生了虚高的现象。这种虚高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影响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另一方面造成了检验检测部门对食品检测的轻视,所以其产生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3.人员专业性差,检验检测的价值较低

人员的专业性差,检验检测的价值性低是目前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存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人员专业性差的表现来看,一方面是其理论水平较低,所以对于检验检测的认识不足,在检测实践中,理论所能提供的指导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检验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较低,检测实践有失专业性和标准性,所以检测效果的可靠性低。简言之,因为理论和实践的不足,造成了检验检测工作的价值降低。

二、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措施

1.完善制度,实现检验检测的全面性

完善制度,实现检验检测的全面性是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一项主要措施。就制度的完善而言,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责任制度的完善。在检验检测责任划分的时候,一方面从横向划分,实现责任范围的扩展,另一方面从纵向划分,实现责任深度和细节的提升。简言之就是从纵横两方面进行责任的明确,检验检测责任的范围和深度会得到提升。第二是进行监督制度的确立。利用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监督人员或者机构对责任的落实以及工作的执行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第三是执行制度的完善。执行制度主要从执行环节、细节标准等方面进行建立。通过执行制度的完善,整个检验检测工作的执行效率会大幅度的提升。总而言之,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制度建设,检验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会得到提升,工作能力会显著的加强。

2.强化研究,提升检验检测技术的实效性

强化研究,提升检验检测技术的实效性对于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工作来看,技术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问题的检出率,所以进行技术研究的深入十分必要。就现阶段的技术研究来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从技术本身进行缺陷完善和创新。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变技术现状,从而使得技术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其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增强。第二是进行技术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匹配性测试。通过测试提升二者的适应性,这样,技术的利用实效会明显的提升。简言之,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先进性研究,另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实践性研究,二者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实效。随着技术应用效果的增强,检验检测能力会得到提高。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对于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提高而言,主要的工作有两项:第一是对检验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进行强化。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理论是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通过理论强化,实践工作的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二是进行工作人员检验检测工作的实践训练。通过方法培训与操作训练,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性和规范性,这样,整个工作队伍检验检测能力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总而言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语

农产品食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人身健康,所以积极的进行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积极的分析现阶段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措施探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果提升来讲现实意义巨大。

参考文献:

[1]栾玉龙.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J].吉林农业,2017,03:63.

[2]黄佑安.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J].世纪行,2012,09:14.

[3].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04:6.

[4].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J].世界临床药物,2015,02:80.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 评估制度

随着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公众对食品的要求从卫生上升到了安全的考虑,伴随着食品进出口贸易的繁荣,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弥补了食品安全立法的不足,其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进行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环节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意味着新食药总局将实现食品药品的全程无缝监管,食药总局新成立的三个司中就包含有分析预测的安全监管,食药总局还将在制度层面健全食品药品的风险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内容包括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两个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为了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状况,对食品安全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评价和公告的活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主要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目的就是识别有害物质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在特定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下,有害因子对人类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因我国对该制度的认识起步较晚,受到经济水平、立法技术落后等现实国情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本文对我国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现状进行梳理,提出符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的完善建议。

1.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运作的现状

1.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没有覆盖整个食品产业链

我国当前食品行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农业生产落后,后续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占总企业数的10%,而市场占有率却占70%至80%,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而规模以下企业数量远大于规模以上企业,市场占有率仅20%-30%,且大多处于欠发达地区,其产品大多投入农村以及二级市场,但消费者依然众多,在管理上无疑具有很大的难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建立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食品加工的基础在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尚不普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个体食品摊贩,农贸市场仍是食品销售的主要场所,流动摊贩等也不在少数,显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工作难以在这些方面开展,无论是数据的收集还是信息的反馈,都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1.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共享程度低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信息规制。但从实践中来看,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有无违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消费者仅凭外观是无法判断的,而食品伤害可能不会马上显现,有滞后体现的可能性,使得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的时候,通常需要依赖于厂商所提供的宣传信息,从而处于劣势。

第二、监管部门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由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小而多,与西方国家集约式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加大了监管方获取信息的成本。

第三、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因为受到信息传播限制等因素,监管者难以将食品安全信息迅速,及时地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也很难收集。

由此可见,要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必须为公众提供参与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的途径,使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分享机制的积极性或渠道通畅,并在社会中形成网络。

1.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不高

风险评估的机构大多隶属于行政部门,且在经费来源方面完全依靠政府,使得其提交的风险数据或决策建议有受到行政处罚者意向影响的嫌疑。特别是之前在现已废除的食品免检制度下,所暴露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使得这些机构的监测结果、评估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受到了公众的质疑,从而缺少了公信力。

1.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构科研水平低

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限于研究水平,往往直接采用国外研究制定的限量标准,推出我国的检验标准,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来讲是不够的,甚至是片面的。

普通消费者在面对晦涩难懂的食品专业术语时,只能依靠权威部门的解释作为指导,然而唯有依靠科学的手段进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在此基础上获得数据,得出的结论才会真实有效的。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专业机构无论从数目还是水平上都不能跟发达国家相比,数据的采集、分析都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结果。

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必须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和应用达到的水平,以及目前全国及各地的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将物力、人力以及经费用于近期重点发展的领域,以期获得最佳的效益。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引进其先进的设备是快捷、有效的途径。然而更关键的还在于在引进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情况与世界贸易发展的要求制定符合我国现状和发展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

2.1理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部门之间的职权分工关系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分,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德国、丹麦为代表,将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机构,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贸易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第二类以美国为代表,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依然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但通过较为明确的管理主体分工来实现食品安全;第三类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由一个权威的食品安全机构统一协调食品安全事宜,但不负责具体的监管职责,主要负责政策和标准制定,部门协调等,食品安全监管由主要的几个部门负责。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将成立三个司分别负责生产、流通、分析预测的安全监管。此外,食药总局还将在制度层面健全食品要求的风险预警机制、地方监管检查机制。按照《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级层面的食药机构组建在上半年完成,市级机构组建在9月底前完成,县级机构组建年底前完成,这意味着,到2013年年底,新食药总局将实现食品药品的全程无缝监管,彻底解决部门间分割与不协调问题。

2.2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部门的独立性

德国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在食品检测检验方面是最有效率的,其监测机构分为三个层次,除了企业的自我监测、政府检验检测外,还有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完全独立的中介检测机构,更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而获得更为可靠的数据,它可以是接受政府委托或者由政府直接成立的,也可以是企业联盟、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专门成立的监测检验机构。

风险分析主体应职能分离,由不同的机构来分别担任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以减少风险评估者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我国可借鉴国外评估机构的组成,不仅仅限于官方的监测与评估,还包括第三方机构的监测与评估,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承担监测和评估的主体大都为非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抽身于监测评估之外,与行政执法分离,将精力投入到评估机构认证以及监管中,一方面减轻了行政执法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得数据与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3加大投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构的分析水平

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程序手册中,对风险评估的步骤和过程有明确描述:首先是有害物的确定,其次是有害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是对可能摄入的有害物进行毒理学、生物学的影响评估,最后依据上述过程对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做出定性和定量估计,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还处于监测和分析阶段,对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较为有限。因此除了加大投入购买、引进先进的仪器,还应当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其次,加大风险数据覆盖面,通过信息系统及时上传监测数据,获得第一手、全面的数据资料,监控追踪食品安全状况;同时,针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评级。

2.4鼓励企业参与并重视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将食品安全列入公共安全领域优先主题,国家为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针对生产销售规模大的食品企业商家,可以建议设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查员制度,对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的风险状况,防患于未然。建议采取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科研机构予以技术指导等方式,企业自力建立监测体系的模式,鼓励企业承担起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职责,为监管机构获取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评估提供条件。

目前,消费者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反馈食品安全信息,可以建议消费者协会等团体组织真正转化成第三方机构,将自身的职能由传统的调解解决纠纷,转化为事前的监测,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将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反馈、汇总、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供预防性的提醒,以便于及时地更新监测数据进行研究,为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做出贡献。

3.总结

在食品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的扩围,食药总局对食品领域实现了链条式全监管,其中新成立的食品安全监管三司主要承担食品安全统计工作,分析预测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将更着重于数据的分析研判和评估工作。

当然,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在科学条件保证下,有其可控的范围,对现有食品和新食品采取密切的跟踪研究,探其风险源,评估其危害,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永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7):581-583.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5

一、食品检测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生存,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食品的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田园到摆上餐桌,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对食品的安全及人民健康都会造成影响。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仍然并不明朗,农产品的源头污染严重,从农药残留到假冒伪劣,再到违法加工,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频繁发生。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展开,食品安全的问题已成为跨国界的的问题,哪个国家的食品出现了安全问题都有可能通过对外出口的途径波及到世界各地,因此,其影响也掺杂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所以食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食品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将食品安全隐患扼杀于未然。

二、HPLC在食品检测当中对添加剂检测的应用

食品中的添加剂指的是能够对食品品质及颜色、味道等进行改变的添加成分,以及为了防腐、干燥、保鲜与工艺需要而掺入食品的添加物质。虽然这些添加成分有人工合成物质也有纯天然成分,但是与其并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食品添加剂残留的问题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权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技术也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对HPLC在对人工合成添加剂与纯天然添加剂的几种常见添加剂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描述。

1.甜味添加剂的检测

甜味添加剂指的是能够为食品带来甜味的食品添加成分。甜味剂能够按照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与非营养两种添加剂,也能按照其成分分为人工合成甜味添加剂与纯天然甜味添加剂。当然,以其化学结构来区分也可分为糖类甜味添加剂与非糖类甜味添加剂。不论添加剂的区分如何,其中所含的成分都不应以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伤害为基础,但是因为糖精钠的廉价以及添加方便等原因而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类食物的甜味调节当中,企业为了谋求高利润、追求低成本,置人民健康权益与不顾,进行过量或越界投放,过量的服用糖精钠会对人体造成血小板减少诱发急性大出血、脏腑功能损坏等不可估量的损伤,不仅损坏了人民的消费知情权,更加对人民的健康权益造成了损害。我国当代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即HPLC,结合荧光检测器与紫外检测器混搭的手段来对食品中的糖精钠含量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检测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较,其不仅避免了因为食品组分杂且乱而导致的前期不好处理的问题,并且更具有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和回收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当中,回收率高达99.6982%,相关系数大于五个9,相对的标准偏差为0.648%

2.色素添加剂的检测

在食品行业中所称的色素添加剂,叫做食品色素添加剂,它是色素添加剂的一种。其目的在于对食物在原有程度上的颜色进行加工,通过食物的外貌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目的,它是一种可以适量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与上面提到的甜味添加剂相同,也分为人工合成与纯天然两类。人工合成的色素由煤焦油中剥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始材料提炼而成,所以又称为煤焦油色素抑或苯胺色素;天然使用色素是由动植物组织当中提取,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如果过度食入则会出现中毒症状,更甚者甚至会诱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无可估量。因此在对食品当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含量进行检测便显得至关重要。现代学者经过研究,建立了对肉类食品中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以及日落黄进行测定的方法。先将肉制品进行脱脂,后按照7比3的比例将乙醇与氨水体积进行控制,运用超声波过滤技术进行提取,再用安捷伦1100系统以每升20千毫摩尔乙酸铵与甲醇梯度进行洗脱,进过二极管阵列CAD的检测,外标法标定峰面积结果,显示4中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回收率在91.473%至99.3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83%

三、HPLC在食品检测中对农药与兽药残留的检测应用

食品中药物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巨大的,这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当今世界食品卫生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被搬上了日程。残留监测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需要运用多种样品进行处理与分析。PHLC与液质联用技术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发展,使之更加广泛的利用于不同种类的农药、兽药以及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中。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指的是动物在喂养过程中服用药物的残留以及其代谢物;农药的残留指的是植物在种植过程喷洒的农药残留以及降解产物的残留。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尤以对蔬菜水果当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分析最为关键,它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问题。HPLC是分离分析热不稳定与难挥发性化合物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HPLC对于那些难以会发,且吸附力较强不易清除的物质进行分析特别有效。根据专家估计,GC方法只能解决二成左右的有机物分析,另外八成左右的有机物可通过HPLC方法进行分析。兽药因其特点使然,通常更适于HPLC分析;而农药的残留分析中,也有不少使用HPLC方法进行检测的例子,收效也不错。

HPLC在进行常规检测的应用时得心应手,但是在使用其对药品残留进行分析时,则需要高度的灵敏与重现性能。高灵敏度才能达到对复杂机制中痕量目标组分的良好检测,得到预期的结果,而高重现性是得到高置信水平的基础。只有在对HPLC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才能发挥出其在食品检测当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HPLC技术在食品检测当中应用广泛,且重要性自不必细表,它对食品当中的各类添加剂,及农、兽药残留物的含量分析有着巨大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对食品检测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借鉴,对我国食品卫生安全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使人民健康权益得到保证,对食品检测事业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杨大进,赵凯,方从容,陈波. 防腐剂和甜味剂检测技术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07) .

[2] 张银志,阮起郡,孙秀兰.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蛋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3] 袁奕沁. HPLC-CL联用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D]. 东华大学, 2011 .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 基层检验机构 建设

一、引言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开始,各地政府也纷纷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并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国家乃至地方在政策资金方面对质监部门的支持也应该跟上形势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近来多方媒体报道,国家计划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样,地方的责任和任务显得更加重大。而拥有检验检测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工作的重要支撑。质量技术监督职能涉及到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涵盖面广、技术性强,富有鲜明的特色。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基层检验检测机构有着分布广的特点,据2008年的调查显示[1],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级市,按平均每个县设立一个质检机构,全国拥有2000多个技术检测机构,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县级质监检验机构在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基层质监局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是相当缓慢也参差不齐,特别是贫困地区更是举步维艰。如何加快基层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是各基层质监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的现状及展望进行阐述。

二、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现状分析

(一)、技术机构资源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县级的食品类检验机构主要设立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简称质监局、工商局、食药局)的二层技术机构,根据职能分工,这四个部门分别负责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食堂和餐饮服务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领域是食品质量问题的源头,是监管的重点对象,也是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环节。但由于质监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而且质监部门目前又属于省垂直管理制度,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致使人员、设备远远满足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而工商局技术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只用于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检测,食药局的检测资源几乎没用在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而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食安委)却大都设在食药局,总体上,食药局的技术机构技术实力远比质监局的雄厚。因此,技术机构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用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节。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经费也没有倾斜到承担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

(二)、“三不足”问题严重

本文所称“三不足”是指,经费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编制不足。“三不足”问题是目前基层技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家每年都有关于技术机构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方面的项目申报,但是据绝大多数的基层技术机构反映,5年来县级机构每年申报的项目,从未获批过,国家拨付的配套资金大多被省、市一级占用,即使偶尔获批,也因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使项目落空。因为缺乏上级经费支持,基层机构的检验设备远远达不到《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下简称《基本要求》)的要求[2],很多县级检验机构连最基本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匀质器、通风橱、纯水系统和生物安全柜等都没有配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技术设备的欠缺落后,导致食品监督抽查的检验任务必须由省级或者市级的检验机构承担,既增加了上级检验机构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县级监管部门运送样品的成本。其次,人员编制不足也是基层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2000多个县级检验机构,起码有70%以上的技术机构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编制和财政支持,不少技术机构实际上形同虚设。有些则是在背着经济重担经营着。比如,平南县是个有着将近150万人口的大县,食品工业也是该县的特色产业,而作为该县唯一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综合实力较强的食品检验机构—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平南检验站,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没有编制,没有财政支撑,完全自收自支,尽管严格按照自治区的收费标准收取检验收费,也难以承担工资和日常的巨大开支。由于缺乏编制,加上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任技术人员多是学历、专业、水平都远跟不上检验检测需求的步伐。类似的例子还有灵丹县质检所、博白县质检所、北流市质检所等县级质检机构。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资源调查显示,起码半数以上的县级食品检验技术机构的人员达不到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占检验人员总数30%以上的要求[2,3],严重制约了基层质检机构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县级检验机构无论是带有事业编制的独立法人单位还是属于完全自支自收的法人单位的派出单位,管理上都采取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事和工作管理上受行政因素的干涉太多,招聘的人员多数有关系有背景支撑,学历低,技术差,意识浅,无责任心,导致机构内部干多干少一个样,或者干多的人得到的回报不多,绩效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4],严重挫伤了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也阻碍了基层技术机构的发展。

1、思路与展望

深刻认识当前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现状对加快推进技术机构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途径,同时加大对技术机构的整合力度,优化资源结构,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注重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促进技术改造、技术装备的更新,切实提升基层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基层质监部门的技术监督和质量监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中国县级农村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2008.

[2] 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热工计量;食品质量检测;内涵;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食品安全,才能更好的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食品产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很多参数进行检测以及控制,例如温度,压力或者是真空等,只有严格控制上述这些参数,才能顺利的实现生产过程,并且促进食品朝着自动化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在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也能够采用这样的方式保障产品质量,让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将热工计量应用在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是具有显著意义的,通过这样的检测方式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化发展,由此促进食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 热工计量对食品质量检测的作用

通过热工计量,主要的工作原理是运用对温度、湿度以及对压力的控制作为参数,对食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控制c监督,这样可以促进生产流程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也能对食品质量以及安全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在生产成本的控制方面,也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甚至是在产品生产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带来重要的帮助作用。由此可见,热工计量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食品生产的环节,同时也体现在食品检测的活动中,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是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热工计量设备为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以及干燥箱。不同的热工计量设备具有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以培养箱为例,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培养箱主要应用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是需要特殊条件限制的,所以只有对温度、湿度以及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培养箱的目的也就在此。而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主要作用在于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灭菌。干燥箱是应用在食品生产环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设备,这种设备在烘焙、灭菌以及烘干等多个环节中都有所涉猎,因此干燥箱一般都具有数字显示的功能,这样一来就能更加准确的对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对测量箱中的温度进行更加精准的检测,一旦出现温度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情况时,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上述这些设备的应用都是建立在热工计量基础上的,为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其次,在对食品质量保证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热工计量的存在,在食品质量的检测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灭菌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一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要想保证良好的灭菌效果,那么就要对温度加以控制,如果温度过低,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还会造成食品出现变质的现象,而温度过高,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又会受到破坏。灭菌效果除了受到温度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气压以及时间的影响,只有通过热工计量对这些参数进行有效的设定,达到最优的参数数值,才能真正的满足灭菌的要求。

第三,热工计量在食品包装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我国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品的外包装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要想满足人们对食品外包装的需要,就应该采用定量包装的方式,取代散装散卖的方式。所以在进行定量包装时,应用热工计量主要是为了缓解毛重与净含量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性,因为人们对于净含量这一概念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所以一旦出现食品问题,要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会是困难重重,而将热工计量应用在这一工作中,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食品的存储是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到食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选择最优化的食品储存方式以保留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保证食品不腐败就需要用到热工计量的技术。大多数微生物在常温下较活跃,在低温环境下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遏制,甚至死亡。温度作为热工计量的主要参数,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温度来遏制食品当中的细菌生长,避免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用于食品储藏的冻库必须精确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低会浪费资源、增加成本,温度过高会使食物变质,这对企业的热工计量有较高的要求。

食品运输与食品存储同样重要。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温度,就会导致食品中细菌大量繁殖,致使食品腐败变质,不但会使企业利润受到亏损,还可能造成消费者受害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运输过程中热工计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热工计量的设备来控制运输过程中食品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还能维护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

2 热工计量的使用建议

专门性设备和技术的完善。热工计量离不开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撑,唯有完善的设备和技术的相互结合,才能奠定优质检测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计量装置(用以测定标的所需的各种计量器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计量器具(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具、工作用计量器具等),确保计量的全面性。技术方面包含:评定计量性能和质量的检定;计量器示值误差的校准;计量数据与相关标准的比对。除此以外还有检测文件的制作、信息传递、计量认证等一系列工作技能。

实现检测和监督管理的综合。食品的检测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应当属于生产管理的中间环节。因此,检测环节与生产、销售环节之间必须形成良哇的互动,以检测为基点实现对食品市场的综合监管。质监部门通过采用和推广热工计量,确保官方检测与企业检测适用的是同一技术体系,并建立起快速应急指导机制,一方面企业的日常检测数据能够及时地反馈到主管部门,便于监督;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通过检测结果及时地对企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多方面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3 总结

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均具备其一定的物理特性,其中热学特性便是主要表现之一。如何掌握食品的热工计量,不仅可以帮助进行专业的检测,还能控制其基本属性,保障食品质量。热工计量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运用,可以说是一种检测上的创新,但目前看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不断增多的食品类商品,如何掌握各种食品的物理特点,并且以其各种参数作为检测的标本和依据,将会继续困扰检测工作者。

参考文献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粮油食品;安全监测;防范手段

1 我国粮油行业的现行发展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现在是粮食出口和油原料出口的大国,这种贸易方式直接有利于我国的粮油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粮油行业相较于其他的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帮助了我国的粮油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粮油在出口的过程中,品种和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粮油的质量还是上乘,这样就使得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粮油商同我国的粮油商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不断的提升着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粮油行业的出口的繁荣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伴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粮油行业的进步,我国的粮油行业在科技进步中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本行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这样可以帮助粮油行业生产出更多品种的粮油产品,现阶段我国的粮油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可以处在世界的先进行列,甚至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没有更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中国相比。伴随着我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的粮食大国的地位,我国的粮油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种规模的扩大就使得我国粮油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断的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我国的粮油产业已经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长久可靠的依托和支柱。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民以食为天的真理上。不论国家有多富足,粮油永远都是必备的食品保障。粮油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多有益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粮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粮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包括了粮油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粮油产品的生产问题等,这些粮油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会演化成社会问题,会对我国的长久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产生一定障碍,我们要格外的重视。

2 粮油行业中的食品质量的存在的问题

关于粮油行业中的食品质量的存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粮油行业将好坏产品混淆,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粮油行业在粮油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监测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粮油行业在对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上还是较为落后的。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2.1 粮油行业将好坏产品混淆,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我国的粮油行业的产品品种繁多,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千差万别,人们在选择丰富的同时还会被很多以次充好的粮油产品给蒙蔽。现在市场中有很多的粮油产品在出厂之前没有进行有关的质量检测,更严重的情况是粮油产品会存在质量问题,有问题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现阶段,人们对于粮油产品的质量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和清晰的防范。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市场会上当,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切身利益,最严重的是会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

2.2 粮油行业在粮油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监测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粮食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对粮油的检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政府部门有时候也会对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给予忽视,检测的全过程没有全程的监控,对没有按照规章检测的行为没有进行严厉的查处,在检测的过程中,会省略掉很多的过程和步骤,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直接的影响着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种行为就从一个方面上给予那些以次充好的粮油产品一个生存的空间,有关部门会将来历不明的粮油产品归为合格的粮油产品,这样就会让我国的人民受到经济和健康的损失。

2.3 粮油行业在对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上比较落后

鉴于我国对于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技术严重的发展滞后,现在的我国的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还没有形成规模体系,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安全监测技术和相关的仪器严重的滞后。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我国的粮油产品监测变得形同虚设。我国的大型城市中的粮油产品没有过精密的安全监测,我国的落后地区的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就相当于空白,这样会严重的危害我国的偏远地区人民的健康。现阶段我国的粮油食品的安全主要是依靠着生活中的常识来判断,这种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能的办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 对于粮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测的若干建议

关于粮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测的建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是我国要对粮油行业的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第二是粮油行业在进行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时要有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第三是粮油行业要不断的增强安全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3.1 我国要对粮油行业的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想对粮油食品的安全给予保障,就必须对监测过程给予明确,我国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关的粮食安全的法律和法规,我们要用科学的手段来保障粮油产品的检测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我们要用理性的判断取代感性的认知。我们要用法律来规范粮食安全的检测工作。

3.2 粮油行业在进行粮油产品的检测工作时要有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在粮食的安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关的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要坚决的树立起粮油产品的安全监测的责任意识,要落实责任人,要求每一个安全监测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和严谨办公。在安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明确安全第一的责任,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粮油食品的安全监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粮油行业要不断的增强安全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

粮油产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提升粮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要将食品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在购买粮油产品时,要提高警惕,要科学的区分产品的好坏,严防上当受骗。在购买时,要优先选择高知名度和质量信得过的粮油产品。

参考文献

[1]李雅莲,冯厉,徐弘彦.粮油质检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6):46-47.

[2]高秀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J].粮食加工,2010(3).

[3]李洪远,陈义飞,王代强.粮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1(9).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餐饮食品监管 监督检验 存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章 总则中的第四条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履行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至此,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自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1]。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受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参加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

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餐饮消费环节是"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终端,也是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链条中诸多不安全因素累积和问题集中暴露的环节。餐饮服务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是对餐饮食品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和2011年在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中,分析探讨了我国餐饮食品监督抽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未来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存在问题

1.1 样品采集

1.1.1 餐饮食品抽检分离的问题

抽检分离是指餐饮食品抽样与技术检验相分离,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分离,简而言之,就是指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抽样、食品药品检验所负责餐饮食品检验。相对于抽检不分离的做法,抽检分离是一种创新和改革。抽检不分离,食品药品检验所又抽又检,缺少第三方监督,很容易造成某些食品药品检验所受利益驱动,以及受检验技术和检验物质限制带来的抽样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同时,抽验分离是一种相对的抽检分离制度,看似分离,实为结合,监督抽样与监督检验应结合起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工作思路应结合起来。只有做到这两个结合,才能更好了解餐饮行业。

1.1.2 餐饮食品监督抽样、评价性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问题

抽验包括监督抽验和评价性抽验。监督抽验常常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餐饮食品监督管理活动中,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可疑餐饮食品进行了抽验,是动态的监管。而评价性抽验是为保证饮食安全,对餐饮食品质量有预见性的技术监督措施,用以控制餐饮服务中重点品种和防止市场上出现餐饮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评价性抽验是为了掌握和了解该地区内餐饮食品质量总体状况进行的抽验工作,是通过小样本抽验来推断该地区区餐饮食品质量总体状况的一种科学抽验方法。无论哪种抽验,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就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科学抽样呢?抓有效覆盖率。抽样的品种应是餐饮服务行业中使用流通快、消耗量大的品种,在考虑样本数量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提高抽样的代表性。那么,又如何确定哪些食品具有流通快、用量大的特征,哪些食品是抽样的重点对象呢?这就需要对该区内被监管餐饮行业的情况展开广泛的调研并建立动态数据库,调研可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电话调研等多种形式。其次是对以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依据以往的数据推断出统计最佳置信区间的理论值,以往的数据积累越多越精确,得到的理论值对工作的指导意义就越大。但在实际抽样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体制上的因素,餐饮环节实际样品量不足,无法满足抽样数量、抽样品种要求等原因,因此,餐饮食品的抽样问题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工作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1.2 检测工作

1.2.1 检测方法

餐饮食品的检测方法首选是国家标准方法,食品检验标准交叉较多,方法重复性差适应性差,检验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方法,并且应该做方法的检出限和回收率,以保证方法的适用性,并建立SOP。

1.2.2 评价标准

餐饮食品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是独立的系统,评价标准国家是动态过程,因此,应该时时关注相关的网站,依据最新的评价标准进行判断。

2、解决对策

2.1 样品采集

2.1.1 加强抽样的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建议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规范》,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抽检工作制度,实行抽、检分离,明确责任、分工。

2.1.2 编写餐饮执法文书规范

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执法、采样操作技术规范,保证采样的科学、规范,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规范》要求,统一全省采样记录文书,保证抽样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2.1.3 加强培训和工作交流

抽检是餐饮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系统内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应集中时间专项培训,以到达基本符合要求的水平,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开展快速检测

快速检验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要重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快检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仅可以节省检验检测资源、满足日常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而且也能大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下,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要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规范》[2]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抽样检验,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监测,从而有效监控餐饮服务食品的安全风险因素水平。以风险分析为基础,快速提升监测检验能力,积极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信息交流工作,才能适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一直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证学校师生的用餐安全,一直是学校食堂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我校作为天津市市属唯一一所“211工程”医学类院校,在相关专业理论和设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能够在平时对各食堂管理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测和定期抽查,不但可以配合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使检查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向性,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学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之一,不仅已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关乎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信任,历来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民众的关注。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密集区域、国家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其食品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从面前情况来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食堂主要采取自营、半自营和对外承包的经营模式,不论以何种模式经营,都会建立相应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但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之后,由于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普遍不高,流动性大,导致其卫生安全意识不强、加上经济利益等方面的驱动,致使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从国内各高校学生食堂来看,大部分食堂注重食品原材料的索证索票和食品加工管理,但缺乏对原材料的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肉及熟食制品检测,使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2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技术

目前食堂管理者多在采购、卫生方面较为重视,对于食材质量及检测标准方面并未制定相应标准,技术人员在质量检测方面,也只能以较为简单的感官判断为基本依据,无检测细则及标准。近年来高校食堂生产操作流程、出品质量等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管理者对菜肴食品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在菜肴食品质量检测方面,主要还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直观感觉,因没有检测依据和标准,而容易导致菜肴出现质量不稳定现象。由于现今食品原料大量使用农药、瘦肉精、各类防腐剂以及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食品中毒事件频发,传统的检测手段虽然结果准确可靠,但实验周期长、费用高、对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较强,无法满足对食品安全实行快速监督的需要。食品快速检验技术是指包括处理样品在内,短时间内可以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与一般食品检测室相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具备结果准确可信、时间短、费用低、设备便携、操作简单,对技术人员专业性要求较低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对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超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等指标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它是保障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加强和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

3高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验室的意义

一直以来,高校食堂重在卫生监管,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只能靠眼看、手摸、鼻子闻等手段,缺乏科学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鼓励在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验室;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院校创建A级示范食堂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教委办〔2016〕46号)中也明确提出:“学校应购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对食品中的瘦肉精、农药残留、甲醛、二氧化硫、吊白块、亚硝酸盐、总酸等有害物质及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达到预防的目的。”高校食堂具有供餐人数多、供应量大、供餐时间集中等特点,如果在食品采购、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能保证食品安全,极易引发食物安全事件。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验室对有效阻止有毒有害食品流向餐桌,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十分必要。快速检验工作涵盖农药残留、瘦肉精、甲醛、硼砂、二氧化硫、亚硝酸盐、鸡蛋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餐具大肠菌群等十多种检测项目,基本囊括学校食堂常用的蔬菜、米、面、油等食物,可帮助学校逐步建立日常检查的流程和标准,定期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常规留样检查,重点对易滋生或感染致病原的食品进行检验,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在高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师生饮食健康安全,提升学校监管水平,是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力武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志贤,周焕英.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2008,2(90):12-13.

[2]姚吉成.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4,3(25):375-376.

[3]张建洲.快速检测技术构筑食品生产的安全防线[J].食品工程,2012,1(03):27-28.

[4]黄鉴,曾昌禄.食品安全工作实践与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4(04):58-59.

[5]赵磊,肖潇,刘国荣等.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及发展[J].食品科学学报,2015,4(3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