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上载与优质播出关系

时间:2022-05-30 11:27:00

电视节目上载与优质播出关系

江苏广电总台从2009年开始了全台网架构下的网络化播出,正常的节目播出,是由上载工作站控制录像机和上载服务器,通过录像机播放节目磁带或P2节目记录卡,将录像机输出的SDI信号编码成素材文件,通过以太网迁移至播出媒资进行保存。节目播出前,通过交换机从播出媒资将素材文件迁移到播出服务器,通过播出工作站控制播出服务器将素材文件解码成SDI信号进行播出。如图1所示:图1网络化播出上载、存储及视频服务器播出框图尽管我台设有严格的软件自动技术审查机制,但软件自动技术审查并不能检测因人为造成的节目内容错误以及软件无法检测的节目内容缺陷。这就需要通过人工审看、审听,在上载岗位对电视节目进行上载的同时,保证至上载服务器播出节目的技术质量及节目内容的完整性不存在任何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实施上载工作流程

根据节目源存储的介质方式不同,目前节目上载分两种上载方式:

1.数字磁带上载

由于某些磁带在使用了100多次,磁带纪录的信号减弱,磁带上载时图象会由于误码频繁出现马赛克现象。对于这种磁带应立即更换。

2.P2卡上载

P2卡(“ProfessionalPlug-in”专业插卡式)是一种为专业音视频而设计的小型半导体存储卡。P2卡上记录的视音频数据是MXF文件格式,使得新闻采集和节目制作流程更加高效和流畅。与以硬盘及光盘为存储介质的记录设备不同,P2录像机完全摒弃了机械结构,采用电荷擦写的方式进行记录,所以它更具有出众的可靠性,抗震性以及在恶劣温度环境工作的适应性。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次的P2卡,不但降低了使用成本,还充分考虑到了专业广播电视对可靠性的追求而采用了相关强化设计。虽然数字磁带与P2卡的存储介质不一样,但是上载操作流程基本相似。以磁带介质上载为例,磁带上载的第一步,应仔细核对磁带名称、时长、带壳带芯编号、节目开始时间码、播出时间等,避免错误上载。一旦错误上载并审核通过,将造成不易发现、长时间的错播事故。送播的磁带正式节目之前必须录有20秒“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提示性字幕及5秒黑场,然后是节目的第一帧画面。对于提示字幕,上载人员需要认真核对,每段的提示字幕如果不仔细核对,有因错误上载造成严重错播事故。上载工作中曾出现过一盘磁带包含有多段不同时间的待播节目的播出事故隐患。按道理说根据时间码定位上载起始位置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很多上载人员因此有所疏忽,从未想过一盘磁带上可能出现前后两个相同的时间码。P2卡上载要使用专用的P2录像机。P2录像机一般配备了六个P2卡插槽和3.5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存储卡记录器,可记录和播放六张P2卡上的DVCPROHDDVCPRO50DVCPRO/DV和AVC-Intra格式的音视频,支持多种时码上载方式。

在进行P2卡上载时,首先要查看P2卡盒上标注的节目名称,播出时间及节目时长等信息;核查P2卡自带的唯一卡号是否与导播提供的一致。江苏广电总台规定一张P2卡上只能存放一个节目片段,因此在进行P2卡缩略图信息检查时应该只显示一个缩略图(片段),并且在其液晶屏上会显现其他诸多如时长,报警等讯息,所以在P2卡上载中就避免了有多个时间码的问题。其他方面的操作和磁带上载录像机基本类似,即按照节目制作技术规范规定检查提示字幕,首帧活动画面,核对TC码等上载操作。

二、认真负责做好审看审听

对于节目内容本身,江苏广电总台规定在所有节目头、尾30秒、中间内容间隔选点处20秒必须按25帧/秒进行播放审看,有任何疑似错误,需回头找点按25帧/秒重新进行播放审看。正是由于江苏广电总台播出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严格流程操作,基本可以检查出将近99%的由于存储介质录制播出节目的缺陷。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审看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播出节目上载时高度专心致志。除了人工审看审听环节外,通过自动技审软件可以提高对上载节目质量的高效评价。自动技审软件能够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模板进行动态比对,自动对上载至上载服务器中的节目素材进行黑场,彩场,彩条,静帧,静音等播出质量问题的检测,并提供可靠检测结果报告;根据技审结果对素材进行再次软审看功能,通过点击错误列表准确定位错误帧的位置,进行复审,可以弥补人工审看审听的疏漏,在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同时又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审查的准确率,更加有效的避免了播出事故的发生。审看时对于节目中出现彩条、连续3秒以上的黑场、头尾严重马赛克、音频超标等硬性故障判断相对容易,对于画面亮度色彩异常和声音音质及响度异常等故障判断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虽然电视台通常设有技术审查部门,专门负责播出质量的审查,由于种种原因,依然会有一定数量未经技审或技审不严的磁带会送到上载岗位。从保证安全播出和提高播出质量的要求来说,上载审看人员应具备视音频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鉴别能力,在上载环节发现技审遗漏的技术质量缺陷,上载环节和技审环节形成对播出质量的交叉覆盖,确保安全优质播出目标的实现。

三、掌握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上载人员直接操作的设备是放像机和上载软件,除了需熟练掌握放像机基本操作和参数设置,软件操作和参数设置以外,还应掌握上载节目的视频信号的电平规范、音频声道分配、节目数字音频电平规范及时间码等相关标准。

1.上载节目视频信号的电平规范

为满足当前模拟传输通道和模拟播出的要求,视频信号的等效模拟参数见表1。

2.音频声道分配

上载人员拿到一盘磁带或P2卡应重点关注节目伴音的记录音频声道。《GY/T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中对声道的分配规定见表2。如果节目制作人员误将节目混合声制作在声道2,在当前单声道播出情况下,上载后将发生无声或电视伴音错播的播出事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或疏忽,制作人员误将节目混合声制作在声道2的事故并不罕见。

3.节目数字音频电平规范

节目音频制作不规范,电平过低或过高的现象也是影响播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播出部门的录像机的音频设置应参照《GY/T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要达到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要求的电视节目录像磁带的录制的标准值:“声音信号源应满足GB/T14919-1994的数字音频信号。声音校准信号应符合GY/T192-2003的规定。为1kHz的正弦波,校准电平为-20dBFS,对应的模拟信号电压电平为+4dBu”节目数字音频电平最大值不超过-6dBFS(通常节目数字音频电平在-9dBFS以下)语言数字音频电平最大值不超过-12dBFS。对于过高或过低的平均节目电平,上载人员应根据音频电平表的音量显示,通过手动调整放像设备的电平,将节目上载电平调整到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要注意到是,在下一条节目正常上载之前应将放像设备的电平恢复到正常工作电平。

4.节目上载过程中主观检验的要求

节目上载过程中主观检验应符合《GY/T192-2003》的规定。图像应无与节目内容无关的跳动、闪动或马赛克等异常现象,图像的明暗、色彩和层次应与节目内容相对应。声音效果应无异常起伏、明显失真、明显噪声和断点等异常现象。声音响度应与节目内容相适应。声音与画面应无明显不同步现象。

5.控制磁迹CTL和时间码TC

CTL码是control的缩写,全称为磁迹逻辑控制码,简称为控制磁迹。其功能是将编辑的起点和终点的时间,像图像画面变换那样落在一帧一帧转换瞬间,使视频磁头拾取的图像视频信号与待录图像视频信号场序一致(即成帧)、相位相同。可以通过在基准点清零的办法方便地计算出节目的长度。《GY/T192-2003》规定,节目磁带上记录的控制磁迹信号应连续,控制磁迹信号的计数能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相对时间。TC码是timecode(时间码)的缩写,采用专门的电路对应每一帧图像在磁带上记录一个时间地址,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描述磁带上所记录信息地址的二进制码。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时间码有两种:LTC(纵向时间码)和VITC(场消隐期时间码)。LTC采用专门的TC磁头记录在一条专用磁迹上的二进制时码信息;VITC由视频磁头在场消隐期间记录在视频磁迹上。《GY/T192-2003》规定,在节目录制的全过程中,均应采用时间码;节目磁带上记录的时间码应连续增加;节目磁带应同时记录两种时间一致的时间码,即LTC和VITC,两种时间码分别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绝对时间;除特殊需要外,时间应以保护带过后的彩条信号开始处为零时刻,记录在磁带上的时间码应确切地对应磁带上的引带、节目、带尾等各种信号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由于TC码是绝对时间码,表示的是磁带位置的绝对信息,在后期编辑时把有用的节目素材段起始与终止点的TC码作为编辑的入点和出点,可方便的完成节目上载。在节目管理中,使用CTL码时由于无法精确标记出入点,只能用文字说明画面内容,如果带中有近似的画面便容易出现混淆。而使用TC码则可以在编审过程直接标记时间码,既提高了出入点的准确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自动播出系统要求播出磁带上记录的TC码必须保持连续,媒资管理系统对TC码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按规范而是分段操作,录像机可能会给多次组合编辑分配相同的时码起始点(取决于录像机的时码参数设置),这就造成在一盘磁带上出现前后两个甚至多个相同时码的可能。由于节目带时间码未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作,将给播出节目上载造成错误上载,引发严重的播出事故。

综上所述,上载是保证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的重要节点。上载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每一个环节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掌握电视技术相关知识和相关标准及本台节目制作和上载的相关规范和工作流程。只有上载质量有足够的保障,才能实现安全优质播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