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时间:2022-09-16 10:15:27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摘要]制约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接收上的复杂性致使分辨信息良莠的“眼光”低;评价方式上的单一致使德育的效果差;家庭教育上的薄弱致使对学生在家的管教少。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进行创新:以人为本,爱字当头;业精于勤,至深思考;不拘一格,“教”“育”合体。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创新

当前,地域性等因素导致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良莠不齐,在新时期应该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关注,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平衡发展策略,与城市中学德育工作一道谱写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一、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受制点

(一)信息接收上的复杂致使分辨信息良莠的“眼光”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市场繁荣昌盛,传媒方式日益多样化,大众传播媒介或娱乐媒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之前城市类别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影、电视、图书资料、音像制品、游戏网络等一样,农村的信息接收渠道同样开阔。但是,和城市地区不同的是,农村家长对学生的监管漏洞大,由于常年外出务工造成的留守儿童多。而学生自身对信息的接受取舍度低,尤其是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取向、生活流行方式、行为处事作风等流行多变,对缺少家长监管和指导的农村中学生影响较大。在这些信息中,核心价值观往往被其他繁杂多样的思想冲淡,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媚俗文化、虚假信息等加重了不良社会环境氛围,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

(二)评价方式上的单一致使德育的效果不明显

最近几年,相比于城市中学,农村学校在教育意识上仍然是重成绩、轻德育。学校评价教师的手段还是以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为依据,在学科内对教师进行排名,年终考核也以历次学科成绩的排名为评价教育教学的主要标准。通过这样的单一评价方式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科教学成绩,创造评优评先的条件,取得职称评审、聘用的优势。教师向学生层层加码,无限制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素质教育乃至核心教育口惠而实不至,不惜一切代价向学生要成绩。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等,都无暇顾及。表现在学生身上,高强度学习造成他们身心疲惫,学习压力的加大,学习兴趣的消失,各种不良反应日渐显现,不交作业,抄袭作业,顶撞老师,旷课逃学,甚至出现个别学生辍学的情况。这些问题也给班级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家庭教育上的薄弱致使对孩子在家的管教少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现状,使得农村很多中学生成了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的留守儿童。由祖父祖母照顾学生的家庭,管教不严,对学生过分溺爱,听之任之。对于只留母亲照顾学生的家庭而言,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仅凭母亲的教育,也难以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加之,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知识比较匮乏,教育方式比较简单,动辄粗暴打骂,不懂得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缺乏令学生佩服的示范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致使学生我行我素,甚至出现打架斗殴、抽烟酗酒、偷鸡摸狗等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二、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点

(一)以人为本,爱字当头

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需要老师的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是教师的责任,一踏上这一岗位,教师的潜意识里就要有这种意识。学校也一样,关心爱护教师,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为教师减轻负担,争取国家给予的正常待遇,用爱消除教师职业带来的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让教师的行为崇高起来。减压减去的是烦琐、烦躁、压抑或抱怨,增加的是工作上的积极性、职业上的自豪感,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以“爱”强“爱”,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创新性地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学校这也要求那也要求;这也严管,那也处罚;忙于每日早自习跟班、跟操、班级卫生检查、课堂教学、学生思想和生活动态把握、晚上检查宿舍等等之中的班主任,就会把原本积极、高昂的情绪,转化为抱怨或压力,把高尚的工作视为高级保姆,把必尽的责任看作是繁杂差事,把应出的力量视为另外的强压。再加上农村学校的班主任离家比较远,生活方面本身就存在诸多不便,如果学校只重管理不重关怀,要增强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适得其反。所以,通过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方式,让教师在被学校“爱”中增强职业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就会轻轻松松上阵,农村条件再艰苦,也能苦中寻乐;班主任工作再辛苦,也会苦中作乐,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二)业精于勤,至深思考

农村初中教师大多吃住在学校,相比于城市初中老师在校时间长,这就为教师对业务的钻研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保障。加之,农村学生家庭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比较鲜明,学生需要填补的教育空白比较多,老师相对来说付出的也比较多。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要填补的空白,教师仅仅靠干劲还不够,还需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乃至教育艺术。像处在叛逆期的中学生,怎么才能让他们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对于沉迷在游戏、网络交往和影视剧中的中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学业上;对于逃学厌学、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的中学生,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表现,做一个合格学生……这些都不是单凭班主任的一腔热血就能达成教育目标的。所以,教师要深挖导致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勤于学习,不求安逸,不图享受,爱岗敬业,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理念和方式、方法,用智慧和科学的方法达到德育目的。

(三)不拘一格,“教”“育”合体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书育人。但一直以来,在学校管理层面,德育工作,在学校层面由政教处(室)负责;教学工作,由教务处(室)负责。在班级管理层面,各科教学由相关学科教师负责,班级学生的管理、教育,一般由班主任负责。长此以往,在学校乃至教师的心目中,就造成了“教”是“教”、“育”是“育”的现象或存在。事实上,“教”与“育”不可分离,更不可分割。学科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职责;教育管理学生,不只是年级组、班主任的事。为此,创新学校乃至班级的管理模式,不拘一格,通过新的形式或教育路径,使“教”与“育”合而为一体,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比条块分割的管理教育方式在德育效果上要好得多。

三、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关键点

(一)凸显教育的系统性

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年级、班级把所有工作系统化。就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运用符合教育规律的监管措施指导、监管学校,学校才会不至于被外行左右。所以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扮演教育“专家”“大家”“行家”的角色,一系列教育教学政策的出台应该符合教育系统自身的运行规律。就学校而言,要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搭建好挖掘其自身潜能、释放其巨大能量的平台,不能把学校办成生产人才的“工厂”;对于年级组而言,为教师、学生提供符合学段教育、学生年龄的各种服务,发挥好“台阶”之功,才会发挥其作用;对于班级而言,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健康成长,才让这一系统的运作健康平稳。

(二)彰显教育的关联性

学生的教育不可能由单方面完成,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学生上彼此关联,都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尤其在偏远的农村,人们总觉得教好学生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村社也是同样的观念,觉得教育学生有专门的老师,岂不知,学生的教育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建设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联动和合力,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成效显著。总之,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才能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宋吉良,王彦明.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5):67-69.

作者:苟满川 王秀山 单位:甘肃古浪县第三中学 甘肃古浪县直滩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