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生活化论文

时间:2022-12-01 08:35:36

初中德育生活化论文

初中阶段是学校向青少年传递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形成自我判断力的关键时期。学校加强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协调发展知识学习能力及道德素质,使学生能品行兼优,成为一名有内涵、讲文明的创新型人才。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德育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无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找到开展德育教学的切入口,导致教师无法良好衔接日常教学与德育教学。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学,能够快速找到日常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共通点,促进两者之间的互相转化,从而有效克服初中德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在德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

德育教学应与学生思想水平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思维方式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引用积极的生活事例来作为正面教材,让学生先根据事例中人物的行为及影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发掘人物品格中的闪光点,运用一定的依据来阐述事例中的人物行为会广受赞扬的原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观念作进一步的拓展延伸讲解,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对积极、正面、乐观、先进、高尚价值观的向往之情。最后教师再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与事例相对的负面教材,加强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使学生能强烈抵制低俗行为及不良诱惑,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促进学生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优秀青年。教师通过结合正负面教育,加强学生对不同事件性质的判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社会应对能力。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发展和进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尚的情操情怀。

二、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内心深处具备对优良道德品质及精神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素养较好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提高知识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能加强自身内在涵养。教师除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外,还应适当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使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去体验志愿者工作。教师可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安排和分配任务,让学生分别去做打扫街道、清除小广告、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工作,激发学生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传统优秀美德。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应端正学生做志愿者服务时的态度,禁止学生产生懒惰、敷衍了事的行为。教师在学生实践结束后,应及时表扬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自豪感,从而更有信心与动力去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询问学生活动结束后的感受,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发现此次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使下次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师让学生利用学习知识解读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效运用理论,增强自身对正确道德观的认识,有利于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道德价值观。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德育教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章。

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德育关系

家庭与学校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德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德育教学工作,通过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来陶冶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要与家长互相紧密配合,通过提供给家长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家长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回到家里也能感受到良好的德育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这样教师一有德育上的具体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微信群联系各位家长,方便家长随时查看群内消息,了解自己孩子的最新动态,从而在家采取有效、及时的对策,与教师的教学对策一起双管齐下,保证学生能得到全方面的德育效果。同时,教师也可在微信群中与家长提前协调、确定好家长会时间,有利于家长会的顺利召开进行。教师应牢牢抓住家长会这一契机,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及探讨,改进和优化家长的德育方案,帮助家长及时纠正错误观念,让家长通过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减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教师应学会联合家长,共同制定且为学生量身打造令学生满意的德育内容。德育生活化有效地将社会、学校及家庭三者联系在一起,极大加强德育教学的感染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良好的涵养、乐观的精神,将自身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应在初中德育教学中积极贯彻德育生活化,让学生立足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作者:熊胜平 单位:江西景德镇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