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作用

时间:2022-11-29 10:40:00

加强新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作用

进入21世纪,小学德育工作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如何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本文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情况、学生主体出现的新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阐明了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的到来,为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科技、军事,还是文化和教育,都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任务。作为为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基石作用的小学德育工作更为重要,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有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身心发展特点也随之改变了许多。这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发展,时代要求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改革,不断发展。

1、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近两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继续提高。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我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谴责和反对恐怖主义,在国际反恐怖斗争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尤其是我国面临入世后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给小学德育工作既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广的空间,学生能接收更多的信息,小学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材料;同时,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消极落后思想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小学德育工作面广且复杂。

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任务。“还有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对学生在校外活动的情况,抓得比较松,有些学生在社会上接受了不良影响,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根据新的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强调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保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任务,要求小学德育工作端正教育思想,着眼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时代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动适应新形势,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接受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3、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20余年,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2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这是一个拨乱反正,强调又红又专的时期,主要解决德育的正位问题。这一时期学校德育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始从泛化的政治束缚中解脱出来。但仍普遍存在着德育方式单纯灌输,德育内容成人化等问题。

(2)1986年到1992年。这是一个建立制度探索规范的时期。《小学德育纲要》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方向、目标、实施途径和原则等提出了明确的系统的要求,对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1992年后,进入了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时期。1994年中共中央根据新形势进一步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是从面向未来、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制定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课程改革成效明显,德育工作途径不断拓宽。但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化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传播等,无一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他们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然地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更关系着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能否处于优势,掌握主动权。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如何才能得以加强和改进?如何才能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这就要求广大德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新时期德育对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立新思路,努力在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4、学生主体有了新的特点

应当肯定,当前少年儿童主流是关心祖国建设,追求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文明礼貌,认同助人为乐等主导社会公德规范,能遵守公共秩序,环保意识增强,孝敬父母,尊重父母,肯定集体主义价值观。但随着城市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学生普遍存在“娇骄”二气,缺乏以往学生所具有的吃苦精神,依赖性强,有时连自己的事都不做,生活自理能力较以往小学生差;自我中心突出,有自私自利行为表现;他们接受文化信息快,但分辨力不高,缺乏稳定性;行为偏于情绪化,缺乏理性成份;意志力薄弱,心理抗挫能力差等。这些特点给小学德育工作增大了难度。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主体的新特点,开拓新思路,迎困难而上,努力取得好的效果。

二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性

1、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有适应它发展的具备某种优良品德的人,尤其是作为民族未来与希望的小学生更是如此。

21世纪的中国,将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之中。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影响社会道德要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断走向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必然恪守社会主义的价值关系,新旧道德的冲突表现在以功利、效率、平等、竞争、合作等观念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价值取向与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保守、惰性等品德的矛盾,以及与消极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对应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社会道德体系,是中国迈向新世纪的重要社会建设,也是进行有效的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二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与革命为道德开辟了新领域,生态伦理、宇宙伦理等分支的出现使道德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克隆技术所引发的关于道德的话题不仅涉及到道德的扩展,而且涉及到道德作为人类反映社会现实和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可以肯定,围绕科技发展而进行的道德革新将是持续与经常的。三是高度民主和法制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必将对社会成员的道德与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在社会道德养成的过程中,个人精神的因素占据突出的位置。四是多元化的国际形势和一国两制的政治格局,加速了道德上的矛盾斗争与融合并存,多维的道德结构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也影响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

以上四个方面,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教育学生分辨社会中的是非善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个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总之,社会发展对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教育教学领域将得到大力提倡,师生的人际关系将出现重大调整,德育理所当然地应提高实效。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这表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很强。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的复杂环境里,其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较好,几乎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部门,都要注意正确引导,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千万不能由于某些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一些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小学生健康成长,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需要正确有效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