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良心态矫正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3 11:32:00

高中生不良心态矫正策略论文

现在的高中生刚入校时年龄一般都十五六岁,思想逐渐成熟,观念日趋定型。升入高中后,环境改变了,学习强度加大了,一些初中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在这些情况下,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家长一句不经意的奚落,同学之间的一点小误会,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造成其心理发育畸形。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生心理,及时对症下药。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归纳了如下几种高中生的不良心态:

一是狭隘抑郁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对人对事斤斤计较,稍有不顺即烦恼,遇事也好猜疑,闷闷不乐,对人冷漠,成天愁眉苦脸,不能自解。A生是一位男生,就其成绩来说属于中上,但其心态却较差,常常为调动座位动脑筋,有一次体育课手表表壳被一个同学无意破坏,便要那个同学赔一只表。此类学生心胸狭窄,成天脸上少笑容,一副“成人”的样子。如另一位男生B,总认为现今的教育体制不科学,使学生少了玩耍的时间,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作业本或书上的扉页等处大多写的是“一切顺应自然”之类的话,甚至有一次课堂上当面顶撞老师的善意的批评。这类学生心态的形成往往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常常出差,缺乏家庭应有的温暖和正常的引导,思想显的幼稚。

二是虚狂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任性,好表现,逞强显能。曾有一男生C,入高中时,自己主动申请担任班学习委员,也确为同学学习想过办法,如利用晚自习请成绩好的为其他同学讲题,但该生总爱把名次成绩拿来与成绩低的同学比,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班委改选落选后,他便更任性了,一切以我为中心,老师批评不得,否则一趟子冲出校园,情绪极不稳定。此种心态形成原因可归咎于现今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引导无方一味地迁就,不切实际的吹捧。

三是神经过敏型心态。表现为喜怒无常,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胡思乱想,容易把偶然当成必然。如路上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老师没有看见便没有还礼,于是便认为老师瞧不起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一时的疏漏出了错,便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以偏概全。此类学生的心态大多是由于父母溺爱所致,也与有的老师盲目宠爱学生有关。

四是自卑与怯懦型。表现是做事言行紧张,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脸红筋涨,手脚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口头禅是“不行”“做不好”等。这类学生女生居多,其中也不乏成绩较好的,农村的学生比例较大。

针对以上几种不良心态,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引导矫正,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现在归纳如下:

一是情感触动法。要用真挚的爱代替那种一味嫌弃厌恶,以情动人,减轻受挫学生的紧张或痛苦情绪。如对自卑型,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多肯定,少否定,以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减少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二是转移注意法。注意发现心态不健康学生的其它长处,有意识的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其积极性,并故意制造一两次偶然的失误,让他明白偶然是难免的,也使之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那种狭隘的心理得到扩张,恢复理智的行为,使他们的注意转移到另外一些方面,以免再因受到挫折不能自拔。

三是制造挫折法。这里的制造挫折是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制造一些意外的小小的挫折让学生的心理受“损”,使其心态受压,得以磨练。如临时更改主张,临时抽问,突然考试,即兴讲演等,这种半途易辙看似使学生心态受伤,但实际上时间稍长其心理承受力较以往大多了。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常用,且度要适当,过后要给学生讲明其用意,不要让学生误解。公务员之家

四是视而不见法。学生一旦受挫,情绪极不稳定,最容易出现一些违反班规的事,此时对老师来说主要问题是调节他的心理状态,对违反班规的一些小事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更不要当众批评,数落错误,要看得惯他们的“过失”,勿再使其心理受伤,再培养其健康的心态,而一旦此种心态固定下来,那些违纪的事也自然会得到遏制。

五是开展集体活动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如开展“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造班歌,唱班歌。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帮助。

六是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网。

家庭是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学生最早的教育者和启蒙老师,学校必须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班主任要主动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和学生家长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各种思想和舆论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当然,这样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和假期生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辨别社会现象的美好与丑恶,懂得择善而从,争取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中时期,是人一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担当起园丁之重责,重视他们心理的发展,让社会主义花园中的每一朵话都绽放盛开,不让它们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