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德育课程构建与策略

时间:2022-03-03 04:00:30

学校特色德育课程构建与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铸魂。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结合独特的地域资源与历史文化传统,构建了其具有“翠竹文化”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明确了其“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以及其“竹心竹韵,向上人生”的德育课程目标,丰富了其以校本化国家课程和特色化活动课程为主的德育课程内容。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德育课程开展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德育课程的特色化、纵深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翠竹文化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立德行是“三不朽”之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德育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更加迫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挖掘“竹”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主张开发以“翠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德育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可供实践与参考的德育课程建设标准。在此目标的牵引下,绿翠小学提炼出“竹品塑人生”这一德育课程理念,并积极探索特色德育课程的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旨在通过特色德育课程培养竹子般气质的学子,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整体化发展。

一、以“竹品塑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理念

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心性养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包括的独特品质对人的品性形成可以起到积极的塑造与引领作用。当前,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既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又要求能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呵护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基于此,绿翠小学确立了“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以竹为媒,以竹品喻人品,培养竹子般的绿翠学子。该课程理念具体明确了两项内容:(一)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竹坚韧挺拔,外直中空,超然独立,象征着正直、谦逊、高洁、坚毅等品质,历来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赞扬。绿翠小学德育课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基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翠竹文化”为核心载体,把握一个核心———如竹般的品质,即竹品。学校设置课程以挖掘并利用翠竹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及其教育价值,积极提升德育课程的育人成效,使学生在竹品氛围的浸染下,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气质高雅、胸怀宽阔的如竹品质的学生。(二)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与学生发展为重点。“竹品塑人生”德育课程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源自绿翠小学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源自学生的发展需求,它在具体的构建与实施中包含两个重点。其一,重视“竹品教育”与学科的融合。从德育课程的特色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将“竹品教育”渗透于学科性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通过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学生既能获取专业的学科知识,又能从课堂中感受“竹品教育”的熏陶,丰厚人文素养与身心发展,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二,重视学生实践与体验。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德育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节庆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提高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实践力。

二、以“竹心竹韵,向上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目标

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不仅是培育全面发展学子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学校特色育人成效的重要“窗口”。绿翠小学以“竹心竹韵,向上人生”为育人目标,同时结合学校整体课程目标,构建了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围绕着德育课程育人目标,绿翠小学构建了以竹心、竹韵、竹风为主的校本教材体系。其中,“竹心”是指拥有竹子般开阔的心胸,学校重点把握“爱国爱家”和“健康心理”两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如竹之心,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保持阳光的心态。“竹韵”是指拥有竹子般高洁的气质,学校重点把握“行为习惯”“丰富学识”“多样才艺”三个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才艺。“竹风”是指拥有如竹子般坚韧的力量,学校把握“健康体魄”“实践能力”两个要素,积极培养学生进取的求学态度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

三、构建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理想是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时展、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这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就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便是高尚的道德。绿翠小学以“翠竹文化”为引领,深化开展“竹品教育”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及完善工作,按照国家课程建设标准创新,将“竹品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同时,利用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竹品”系列德育活动课程。(一)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任务是宣讲道德、传授成人之理,其次是讲授知识、解决疑惑。绿翠小学结合“翠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教育价值,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相融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发展。具体而言,绿翠小学将德育课程理念、目标及内容渗透至国家学科课程中,同时充分调动国家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实现两者的相融相渗,最终促使学生在各学科的课堂学习中,既能获取学科知识,又能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在数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竹这一物象,将其灵活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竹韵之美认识数学之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的如竹气质。又如,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编导与竹有关的小剧本,将竹文化搬上课堂小舞台,陶冶学生高雅趣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将“竹的生长”“竹与建筑”等竹的探究性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旨在通过学竹品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科学态度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二)实现活动课程特色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学校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绿翠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活动课程,包括“品竹悟竹”系列主题活动、“竹乐五节”特色节庆系列活动以及社团活动课程。1.开展“品竹悟竹”系列主题活动该系列主题活动主要以仪式教育活动为主,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队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具备庄严感和神圣性,以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和道德价值的引领作用。其中,主题班会主要通过与竹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深入体会“翠竹文化”的内涵,领悟竹的品质及精神。国旗下讲话活动主要围绕竹的品质以及“翠竹文化”的内涵展开,引导学生抒发关于“竹品育人”的感想,分享参与系列德育活动的心得体会。2.开展“竹乐五节”节庆系列活动“竹乐五节”是绿翠小学的特色节庆活动,分别是3至4月的竹乐数学节、5月的竹乐科艺节、9至11月的竹乐读书节、12月的竹乐英语节、体育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节庆活动,全体师生在“翠竹文化”的浸润中深刻感悟竹的道德力量及教育价值,并通过亲身参与与实践,将“竹品育人”的气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在竹乐读书节期间,学校邀请家长嘉宾来校为学生讲演竹子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育人形式,将竹文化渗透学生的心间。3.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开展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开展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绿翠小学创新设置了竹竿舞社团和竹笛社团,并设立了竹艺、竹画、竹乐等社团。同时,学校积极做好学校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场地及设备支持。

四、完善课程实施和评价,保障特色德育课程实效

结构清晰、内涵丰富的德育课程实施及评价方式是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确保了体系的顺利构建与有效实践。绿翠小学根据德育课程内容,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德育课程开展的途径和方式,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与实践力。(一)确立课程实施网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和家庭都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绿翠小学立足于德育课程目标,确立了全面立体的课程实施网络,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推动德育课程有效实施,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1.把握校内课程资源主线。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绿翠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展开德育课程,并重点从教学形式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两方面展开具体的探索。目前,绿翠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讲授、讨论、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和访问、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与教学游戏、欣赏与联系、讲故事、竹竿舞、竹筷舞、葫芦丝演奏等,并综合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学校建设了竹韵大厅环境资源,搭建了“竹品见行动”平台资源,并积极开拓文本、音像、互联网等材料资源,有效实现综合教育效益。2.积极开拓校外课程资源。绿翠小学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开发为课程实践基地,聘请了校外专业科研人员、社区人士以及优秀家长担任课程导师,开展了主题多样的德育课程讲座,并积极参与学生德育评价,指导学生德育成果展示。此外,绿翠小学还充分利用家庭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德育活动课程及日常评价,同时开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资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是确保德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检验德育课程实效的有力“监测器”。绿翠小学确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在促进德育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同时,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肯定学习成效,查找自身不足。该评价方式呈现出了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的特征,且重点强调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记录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成果展示法,呈现出了全面化特点。《管子》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绿翠小学以“翠竹文化”为指引,确立“竹品育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积极丰富校本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内容,并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实施及评价机制,实现了德育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有效渗透,奠定了“竹品”树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广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N].语言文字报,2019-11-01(007).

[2]赵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校本实践[N].语言文字报,2019-10-11(007).

[3]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1):48-52.

作者:翁少静 单位: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