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3 10:21:37

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喜忧参半。对于大学生道德状况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将其思想和方法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中,以寻求破解之法。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调了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重视道德的作用。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创新,并把这些核心思想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合贯通,古为今用,以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精神面貌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德育教育,古有孔孟之道,尊卑礼仪、修身养性等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也应迈向求学生涯的新时代。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可借鉴儒家德育的思想与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融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境界。

一、新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状况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的总称。大学生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历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道德缺失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1新时代大学生有志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德状况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作为新时代祖国栋梁的大学生肩负着服务社会,振兴国家的重任,他们关心国事民生、关心家庭自然、关爱自身发展。近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整体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衷心拥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分肯定和信赖;他们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处理国内复杂问题时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有志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有95.4%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表示乐观[1]。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大学生是积极乐观朝气蓬勃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一代,他们有抱负有梦想有追求,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时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模糊和易变、道德行为多面和叛逆的误区。

2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偏差,高校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在道德认知方面,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尚未建立自身的道德体系,不能遵循道德行为规范,对道德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道德教育教学是一种纯粹的理论说教,不能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意识,从而导致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着不一致性,在不良思想的侵袭下缺乏道德判断力,导致道德失范,行为失体,缺乏诚信,缺乏纪律,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盛行。其次,高校在道德教育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利性目的使得人们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导致大学生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腐朽的意识形态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互联网的兴起,负能量的网络文化,动摇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人格形成、心理适应等方面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种种难题的出现也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再次,高校在道德教育上不够重视。教育内容老套,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陈旧,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奖学金的评定,人才的培养、考核与提拔,唯成绩,重能力,忽视道德的标准,缺少道德的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的道德实践和调研活动缺乏实质内容,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导致道德上知行脱节。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针对大学生中德育缺失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审视历史,借鉴经典,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儒家德育思想,从儒家德育思想和方法中寻求破解之法。

二、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与方法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具体是指“儒家学者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主张,以及方法、原则的总称”[3]。

1借鉴儒家“仁”“义”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仁”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思想,“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孔子认为,仁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仁者爱人”,每个人要从内心出发具备由衷的爱人之心,仁是爱人的道德规范,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通过克己复礼达到仁的境界,“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义”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君子、圣贤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义者,宜也”,作为一个君子,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还是对待陌生人,都要遵循仁义,做到孝敬父母,忠君爱国,诚信待人等,这些是“义”的基本道德表现。“仁”“义”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根基,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紧密相连,与西方传统文化有根本的不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高校德育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仁”“义”思想对于高校德育教育有着现实意义。首先,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内容利于丰富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在教育中融入儒家德育的核心思想,可以培养学生普爱众生的情怀,推己及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积极性;利于大学生借鉴“见利思义”的原则,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和仁义道德的关系,解决好金钱与道德的矛盾,自觉防腐拒变,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其次,儒家德育思想利于高校发挥积极的教育功用,以“仁”“义”思想为引领,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激励“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而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建立正确的道德体系。

2借鉴儒家德育方法,加强道德修养儒家德育的基本方法孔子称之为“修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内省修己是指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调动内心深处的自觉意识,查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过则改,积善成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并且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内省而修身是实现“君子人格”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与方式,首先把内省的修身之道融于大学生德育教育之中,促使大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言行,以增强自律意识,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其次通过道德行为训练养成一种习惯,以提高文明素养,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再次把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行列之中,坚持立德、立功、立言,从而领悟道德的真谛,获得人生的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儒家德育的基本方法还主张“践行”,“知行合一”。“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认为“行”是道德品质的载体,是精神之气的外化,“行”是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升华的手段[4]。荀子也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知”从广义层面来说是指人的心知,而从狭义的层面来说则强调道德知觉,“行”在广义上是指人的行为,在狭义的层面则是指道德实践[5]。在儒家的教育实践中,都注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可见,倡导躬身践行,进行道德实践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道德实践活动是锻炼在校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精神的途径,也是磨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具体可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底蕴,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实践环节,知行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切身体悟道德的内涵,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修养,提高道德水准,进而追求慎独的道德境界。通过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砥砺德行的道德情操,做一个奋发向上、有益于社会的道德高尚的人。

三、儒家德育思想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

1儒家德育思想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6]一个不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认同感的人,是不能担任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造就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高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儒家德育思想的内涵,借鉴儒家德育思想基本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加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建设专门性的网络课堂,嵌入丰富的德育故事,传承德育理念,润物细无声,在教育学习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与他国、他民族异质文化的比较中树立和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7]。使得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2儒家德育思想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持续深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价值遵循和人生追求。91.2%的学生赞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承载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8]。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肩负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应通过他们更好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和践行,唱响在全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立足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深刻领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个慎独、理性之人,心存一种责任,肩负一份担当;立足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努力培养道德品性,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学业、德业得到不断提高;迈入新时代,大学生更应该时刻牢记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深谙新思想,承担新使命,提升道德境界,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丁雅诵.二○一六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公布[N].人民日报,201607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78.

[3]黄钊.儒家德育学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

[4]杨小艳.浅谈道德价值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1):82—83.

[5]商润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8(2):88—90.

[6].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7]曹正勇.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与方法[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84—88.

[8]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9—16

作者:吴新建,董遂强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