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的亲情教育和培养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3 10:52:00

班主任对学生的亲情教育和培养策略论文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变化更为急速,他们急于摆脱来自家长方面的束缚,要求独立的意识日渐强烈。很多父母叹息"孩子越大越难侍候"。在长期的教育中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许多子女对家长教师不了解,不信任。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亲情意识淡漠。关键词:亲情教育学校家长子女镜头一:上个学期周末的一个下午,我班学生**放学回家,将80分的数学考卷递给了妈妈。"你真是越大越笨!你真让我失望,现在你爸爸椎间盘突出,不能干活,我一个人又要挣钱,又要做家务,一天忙到晚,你还这么不争气……"说着妈妈哽咽不止。"从小你们就把我放在外婆家,哪里管过我,你们根本不爱我!我成绩不好,以后你们也什么都不要管我……"毛当场嚎啕大哭。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其实**这样的成绩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本来的成绩更糟糕,刚刚建立的一点自信,又被击垮了。这样的事例不止他一家,据中新网对家长们的粗略调查发现,约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感觉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有的甚至无法沟通,有六成感到子女和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据某中学学生情感现状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爸爸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和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以上是网上摘录的数据,有报道中考作文中以"爱心"为题的作文,极少学生写到父母对子女的爱。近几年来,不断有家长反映,孩子上了中学就变了样,随便顶撞家长,甚至赌气出走等。好多家长都迷惑不解,我们的孩子怎么呢为什么渐渐疏远了父母作为教师,应该反思当前的社会形势,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和亲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亲情的培养需要教育,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轻易波动,可塑性也强,我认为教师应根据这些特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和培养。

一、剖析亲情理念学校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熟悉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和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学生,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假如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子不嫌母丑,时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固然和子女有矛盾,但这不是父母的错,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怎样,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诚的。我还常把自己对子女的爱和感受告诉学生,学生因对教师有崇拜的心理,更轻易接受亲情教育。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伟人(如岳飞,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务员之家

二、实施亲情行动学校的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1,作亲情查看。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天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查看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心得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暖和,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2,作亲情沟通。父母和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和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喜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心得父母对子女的良苦专心。天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三、作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在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新问题和家务布置,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其心得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心得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四、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给父母一份惊喜,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自制的贺卡,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歌;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为父母做一件他们早已忽略的事;帮父母做家务:天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分担家务劳动。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是学校要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