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27 08:34:38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研究

摘要: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用顶层设计的思路,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分解德育目标,组织德育内容,设计德育途径,运用德育方法,实施德育管理,评价德育过程。学校德育顶层设计要整体考虑德育各层次、各环节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增强学校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德育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这样广大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才能成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然而,当我们冷静审视和思考学校德育工作时,学校德育没有像智育那样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的传授体系。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德育内容没有完全纳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党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这些德育实践途径毕竟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固定的课时,有专门的教师,有一套科学评价的手段。因此,学校德育在时间、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而成为“软”任务,容易落空或流于形式。我们还应看到,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节”“倒挂”“简单重复”“过频变动”,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德育目标“过高”“过大”,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空”“过远”,德育可轻可重、可紧可松,德育是务虚工作,存在无法抓、无处抓、抓不着、抓不好等现象。学校德育需要注入育人价值,进行顶层设计。

二、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依据

(一)根据德育内涵要素进行顶层设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需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1]德育内涵要素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维度。其五个维度的教育既有自己特定内涵、不能互相取代,又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互为条件,构成了学校德育的统一体。(二)根据德育主体要素进行顶层设计。德育的主体是学生。从系统论的动态原则来看,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思维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是通过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学校德育顶层设计要关注德育主体,要遵循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原则,从学校德育大系统下设计小系统。考虑各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与评价方式的运用,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三、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系统性

(一)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顶层设计。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德育目标,才能更自觉地组织德育活动。德育目标的超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道德本身对生活的超越性,德育目标的要求应适当高于德育对象现实的道德水平;二是德育目标应适当超越日常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提升。学校德育内容顶层设计要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达到的不同水平,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安排德育内容。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客观性是指学校德育内容顶层设计应符合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的要求,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人类进步、科学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主体性是指学校德育内容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需要。第二,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整体性是指德育内容体系是一个包括多层级、多维度的整体,具有整体功能的优势;层次性是指不同层级的具体内容及其难度因教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同一层级的内容及其难度因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而不同。学校德育内容顶层设计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就是既要考虑各个阶段德育内容的纵向衔接,又要考虑各个阶段德育内容自身系统的完整性及层次性。第三,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指学校德育内容顶层设计既要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对稳定的内容,又要根据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实际,灵活地确定某些内容。人的素质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没有稳定的内容,就难以对德育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会出现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学校德育也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变化,紧跟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2](二)学校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顶层设计。1.学校德育途径的顶层设计。学校德育途径的顶层设计,要求各条途径都能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必须强调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建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广义上讲,学校的教师、干部和职工统称为教师。学校德育途径顶层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在教书育人途径、管理育人途径和服务育人途径。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校德育途径顶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体现在积极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形成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等社会道德生活的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高度统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学校德育途径顶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的主体性本质为基础的。第三,学校、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的原则。学校办学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要和外界环境进行合理、有效和良性的互动。德育亦如此。要将德育实效性的目标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去研究和探索家庭、社区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以期待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外部环境。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2.学校德育方法的顶层设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诸多矛盾,如德育目标定位过高与德育效果欠佳的矛盾、德育途径的不断变化与德育内容陈旧的矛盾等。在学校德育方法顶层设计中,也同样如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应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就引导而言,教师应站得比学生更高,才能进行引导;教师以一定的手段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施加影响,积极主动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教师的引导,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第二,“疏”与“堵”相结合原则。“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要方法。教师要通过倾听学生的观点、看法,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疏通思想认识,解除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觉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把握好“疏”与“堵”这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第三,理与情相结合原则。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德育方法的顶层设计时应坚持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同时,对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三)学校德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学校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子管理。相对其他管理活动而言,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原则。学校德育的政治方向性决定了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具有社会属性、时代属性和阶级属性。我国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第二,整体性原则。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子系统,要着眼于全局,有整体观念,必须遵循德育规律、科学管理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第三,民主性原则。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必须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第四,开放性原则。学校德育管理具有开放的特点。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学校德育管理不能走封闭式教育之路,不仅要面向社会、面向家长,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向生活化、个性化转型。(四)学校德育评价的顶层设计。学校德育评价是指运用测量或评鉴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潜在的和外显的综合素质的差异及其功能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活动。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目的性与一致性相结合原则。德育评价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些目的分为长期、中期和近期。德育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致的标准。在德育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目的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目的混乱,导致德育工作者无法根据合适的目标安排德育内容,使用恰当的德育方法。第二,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和掺入个人感情,在德育评价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准确的分析,进行合理性价值判断,这样才能使德育评价成为德育工作的导向。德育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德育评价标准制订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细化为分数与指标,思想品德除了表现为道德行为,还有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等方面。第三,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原则。德育评价必须注重德育过程,它包括校风校貌的建设、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德育评价具有展现一个阶段德育工作效果的功能,它主要指学生的品德测评,包括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变化。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让评价履盖整个德育过程。

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具有整体性,要统筹考虑德育各层次、各环节和各要素,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具有民主性,是高端设计、民主设计、符合实际的设计;学校德育设计具有价值性,要与学校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相关联、相匹配、相衔接,体现育人价值;学校德育设计具有操作性,思路要清晰明确,可实施、可操作,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2]易连云.德育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37-138.

作者:周凤林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