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道德教育措施

时间:2022-05-04 03:20:51

后进生道德教育措施

【摘要】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是有后进生。后进生的道德教育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是使之向“真”、从“善、”尚“美”。建立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促进道德内化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后进生做到及时、全面、持之以恒,后进生的形成过程决定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关键词】后进生;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

一、职校后进生的具体特点

对于职校的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养成的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班主任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的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但职校的后进生也并不是说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正好相反,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想法,情感方面很丰富,他们的心里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班主任,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二、学校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是人的一种文化性创造,是出于社会内在的要求和人类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它不仅具有社会性、指引性,同时具有个体性。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将道德教育泛化为德育、政治教育,这就使得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具体表现是:第一,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只要求学生被动接受各种“美德”。第二,忽略人的情感因素。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品质,发挥道德的内化能力。课堂上讲品德,课后却无德行。第三,缺乏个性化。对学生只强调社会的要求,过分追求模式化,形式主义严重。第四,缺乏实践。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目前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门技术在进行训练,把道德和生活割裂开来,甚至以学生考多少分作为判定其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不免形成有些学生有思想品德之知,而缺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

三、后进生的道德教育及转化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校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能尊敬长辈,爱护弱小,勤做家务活,勤剪指甲、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岗位上有能力完成工作上的任务,能持之以恒、爱岗敬业。1.及时与后进生沟通交流。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变化或简化成一定对象可接受的德育内容。和后进生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观念,往往改变人的行为;教书育人,往往改变人的思想品德。了解后进生的想法,尊敬他们的想法,慢慢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做到关心后进生胜过优等生。大量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后进生往往责任心差,不懂得尊重别人,无所谓礼貌,不屑与人沟通,心里或多或少罩着些阴影……他们需要的,首先并不是书本知识,而是需要被关心、帮助、爱护,心理得到矫正,好让迷途的羔羊不再迷途。因此班主任应该时常的关心后进生。3.捕捉闪光点。后进生也有很多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学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采取适当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后进生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4.家访。针对一部分后进生家庭教育薄弱,进行家访活动,家校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达到家校合一,共同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我们要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去认真分析研究,即使是一块最普通的木头,只要我们用心雕琢,也会使其能够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学校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是使之向“真”、行“善”、尚“美”。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顺序错误现象,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而对大学生则进行社会公德和基础文明的教育,因而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道德教育是学生所受的最基础的规范训练,又是向学生显示人生的最高境界,最高人格的榜样。具体的道德规范实践同崇高的人生追求相结合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以价值感、神圣感来激发每一个受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主体性是指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整个道德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以达到培养有道德的人的目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学生只能处于被接受者、被塑造者的地位,使其处于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真正调动他们作为自身道德发展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道德发展主体。注重道德实践建设。所谓道德实践,是指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系并主要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的道德知识向道德素质的内化,必须通过其自觉自愿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实现。在实践中,人们才真正把道德规范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从而形成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熊化玲 单位:扬州旅游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