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22 03:26: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需求,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对道德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不足、缺陷又会给道德建设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消极后果。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影响到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源自于“亚当•斯密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研究市场与道德之间关系的非常权威的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分别基于人性本恶的个人利己主义和人性本善的利他主义两个不同观点进行阐述,两种观点相互碰撞冲突,从而演绎出了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相统一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生存价值。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建设上的外在强制力逐渐被削弱,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约束机制却尚未完全形成,这使许多人误认为人的自私自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可以脱离道德而存在。由此产生了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部分社会成员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作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道德是一种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是指导和约束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平等性、牟利性、竞争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它即能够使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也决定了它的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加以约束。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它对人们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控手段,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进步,为道德的更新和升华创造了切实可行的前提和条件,为道德建设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创造力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效地破除传统的落后观念,这样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平等观念和自由意识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使每个人都有了展示自己能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可能。

(二)道德建设以它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又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利益多元化,这就使社会上难免出现一定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趋向。腐朽、低级庸俗的道德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对国家的前途、经济建设失去信心,对社会和经济形成消极的负效应。因此,当前的道德建设中,应该在承认社会多元化利益主体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上,弘扬崇高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道德建设。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概括出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固然进步很大,但也出现了不少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象,存在着许多令人痛心的问题,留给我们很多分析和思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需求结构不断变化,社会道德建设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这其中既有大部分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诚实守信讲道德,也有一些人沉迷于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做出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就其市场经济这一点又存在着共性,都具有利益驱动性。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市场主体采用不道德手段,肆意追求甚至违法获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对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例如,存在于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消费者的利益;纳税人的偷税、漏税,损坏了国家的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法律规定任意排放废水、废气,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官员贪污、官场腐败等等问题。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引发我国社会出现道德失范问题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采用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贫富差距相对不明显,人们对利益的诉求及其途径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社会道德的追求也是比较一致的。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这种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公平交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陈旧观念,树立竞争与效率意识,通过竞争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自我利益的追求成为促使人们积极进行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利己性这些特点必然会反映到道德建设方面,导致有些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迄今为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各种机制规则尚不完善,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

2.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许多不遵守道德规范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首先,我国在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市场上出现许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有毒食物,如毒奶粉,地沟油,注水肉,毒大米等不合格的食品,正是由于各种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或执法不力所导致。其次,法律法规的缺陷影响着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如果我们的法律法规不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驾护航,其结局是不堪设想。见义勇为反遭诬陷,搀扶老人却被讹诈,一些人利欲熏心、良知泯灭,道德堕落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甚至触及法律底线。事实证明———不讲法律,何谈道德!毋庸置疑,法治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强大支撑和有力保障。

三、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必要的立法来树立和维护道德的权威性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议出台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机制的正常运行,抑恶扬善,维护正义,使法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强化道德建设的奖惩机制

所谓奖惩机制是利用各种现实利益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通过各种手段,以利害为中介来促使行为主体选择社会所期待或接受的行为的一种管理体系。奖惩机制对道德建设来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有效,它能保证道德的社会功能在人们的行为中得以实现,对“有道德”群体鼓励和表彰,对“无道德”群体惩罚和约束,从而有助于社会成员的道德养成,改善社会道德面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三)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要想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就必须把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通过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使道德真正成为人们的内心追求和自觉行动。通过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道德准则不仅利他,也能利己的深刻道理,从而自觉接受道德规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道德建设还需要道德规范的确立和完善,还要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功能。一方面,道德教育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道德规范能够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反过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固有缺陷,必然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如何趋利避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影响到了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二者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沿着正确道路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苗馨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秋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光波,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孟建民,许凤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1).

[4]赵景来.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述要[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