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时间:2022-02-23 10:57:25

中职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班主任既是教师、班级管理者,也是心理辅导员。中职班主任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是要化危机为契机,上好开学第一课;二是要整合资源,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四是强化教师心理素养,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强烈冲击并造成深远影响。相关调查发现,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约有10%的人会出现持续性的心理问题[1]。我国青少年学生中约有32%的学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中职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呈现出逐步递增趋势[2-3]。由抑郁症引发的自杀已成为全球15岁至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4]。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高度重视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着重介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我校学生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班主任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工作策略。

一、中职学生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约61%的学生表示仍关注并略微担心疫情暴发影响正常生活和危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约25%的学生表示已经不再关注疫情,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疫情离自己很遥远;约14%的学生则表示自己依旧非常紧张,担心疫情随时暴发会危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其中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在“非常态化”抗疫期间曾出现过自杀倾向甚至实施过自杀计划。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一)因疫情产生的职业焦虑和学习焦虑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控力较差,作息极不规律,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等。复课以后,一是因学业荒废,跟不上学习进度,造成学习焦虑和升学压力;二是因疫情导致部分学生家长失业,给学生造成经济压力和恐慌心理;三是因疫情导致部分工厂及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从而产生职业焦虑和就业压力。

(二)因疫情产生的自闭倾向和社交恐惧

由于疫情“非常态化”防控期间的隔离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人际交往距离的限制,导致部分学生对“健康距离”“新冠防控”出现错误认知,部分学生由于过度紧张,害怕与人相处,出现自闭倾向社交恐惧心理障碍。

(三)因疫情产生的敏感、脆弱心理

中职生由于年龄特点与自身成长经历,本身就易成为疫情期间的“消极易感”人群。调查发现,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学生变得更加敏感、消极,觉得生命脆弱,感到人生无常,悲观厌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轻视生命的现象。

二、中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

班级对于学生而言就像一个小家,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较为密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班主任具有独特的优势。当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从以下策略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化危机为契机,上好开学第一课

疫情防控以来,部分中职学生出现生活习惯懒散、学习状态低迷、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中职班主任应活用抗击疫情事迹,引导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生活状态,增强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1.增强抗疫信心信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人对事情的判断、观点和看法[5],面对学生出现的职业、学习焦虑,中职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结合国家抗疫战略方针,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通过挖掘人类与SARS、天花等病毒作斗争的历史事件,以及我国新冠抗疫中的典型事例、抗疫英雄和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既要正视疫情的严峻形势,又要增强抗疫信心。2.科学理性防疫信任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愿意做出托付的前提,是深度交往的前提条件和必要的组成部分[6]。作为中职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因疫情而产生的自闭倾向、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冠疫情,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理性看待疫情期间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做到冷静、理智、科学防疫。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经历此次疫情,部分学生看到了病毒的无情、生命的脆弱,少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轻视生命的现象。作为中职班主任应把握这个契机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疫情防控初期,一批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抗疫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冲进抗疫一线捍卫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班主任应通过身边的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及生命与自我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珍惜生命,努力学习,提升技能,回报社会,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二)整合资源,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依托专家、平台,精准掌握学生心理状态面对疫情防控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应及时启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后,我校引进了专业的心理测评机构,对在校1200多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与“性格和职业类型测验”,帮助班主任准确掌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发挥家庭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7]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职班主任应通过电话沟通、线上线下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及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梳理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以爱和关怀包容学生、接纳学生,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同时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到专业医院或机构进一步进行干预或治疗。

(三)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1.加强体育锻炼,培养积极心理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运动,身体分泌的多巴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8]。因此,除了学校常规开设的体育课,班主任应鼓励、督促学生利用早晚以及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活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助于缓解焦虑,减轻压力,消除不良情绪,锻炼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防疫意识为了提升学生的防疫意识,班主任可利用班会对学生开展防疫专题培训,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开展防疫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戴口罩,如何消毒、量体温等,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做好个人防护;组织学生开展防疫志愿者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发放防疫手册,宣传防疫知识,提醒他们戴好口罩、自觉测量体温、主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等;在班级开展防疫知识、抗疫事迹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和防疫能力。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心理氛围勒温曾在“场动力论”中提出了人的行为会受环境的影响[9],班主任应通过班级的微观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研究表明,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极易产生相互作用,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地方。温馨、整洁的班级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班主任应着力打造积极班风,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管理中融合心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创意角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构建和谐阳光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四)强化教师心理素养,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中职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学习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条件尊重、接纳学生,关心、关爱、帮助学生。只有班主任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才能真正引导、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王亭亭,黄金岩,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及情绪引导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12):147-156.

[2]俞国良,靳娟娟.我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来自调研的证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2):48-58.

[3]张渊.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156-158.

[4]袁璠,喻思红,杨冰香,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抑郁及自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6):3253-3257.

[5]胡伟,王琼,王楠,等.新冠疫情中公正世界信念和民众有意传谣行为的关系: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06):1271-1275.

[6]石艳.教师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信任与社会互动[J].教育研究,2016,37(08):107-116.

[7]彭丹,朱锡斌.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意义及其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45):16-18+21.

[8]钱铭怡,王雨吟,姚萍,等.影响体育运动坚持性的相关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7(08):25-30+56.

[9]韩承敏.地域文化与校园精神[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1999(02):48-50.

作者: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