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02

连锁经营论文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在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优越性已经逐步显示出来。但由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在连锁规范、规模效应、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连锁拓展模式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本文探讨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目前,国内的零售市场一直都被外资企业占领着较大份额,但本土零售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零售业中,国内一直是本土企业的主要战场,随着中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受欢迎的程度越来高,中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开拓外国市场,把营销网络触角伸向国外!在零售业日益发展的过程,连锁经营这一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被得到广泛的应用,连锁经营实际上是复制思想在经营层面的应用,可以迅速实现企业规模的膨胀,抢占市场份额,最后托起企业的品牌。

一、我国零售连锁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连锁店组织力不强

连锁经营要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的零售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连锁店的数量,把门店数量多少当成连锁经营规模的标准,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观念。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已经强大的资金后盾,门店快速增加往往导致店开到一定程度时流动资金和商品资源严重不足。连锁经营强调企业在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各方面保持标准一致的形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表明,我国很多的连锁企业都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以致出现企业连而不锁的局面,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此外,规模太小,费用太高,连锁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都没有建立起来,集中促销的优势也无从谈起,这些都极大制约了连锁经营优势的发挥。

(二)分支机构管理不善

连锁企业由于在规模上较传统零售企业结构复杂,所以在管理上也极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连锁企业的“连而不锁”与企业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有关,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连锁公司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的专门研究,未能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我们通常会在一个企业的不同连锁店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气氛,这种情况就使企业未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种标准的形象。另外,企业照搬单体商店管理模式,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的分支管理不够完善,也难以满足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

(三)与供应商关系紧张

从表面上看,零售业的竞争是价格的竞争,究其本质来看是渠道的竞争,尤其是在如今生产力发达、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零售商赚的是供应商的钱,而不是消费者的钱”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方面,很多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通路费用,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店庆费等,以家乐福为例,它的新供应商进店是每家分店1万元,要想进入全国的家乐店,那么数目就可想而知了,交的钱越多,享受的优惠也就越多,如果愿意每个店花5万元,你的产品就可以进入绿色通道,不管产品好坏,都可以直接上架;另一方面,零售商习惯于拖欠供应商欠款,利用供应商的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供应商为寻找销路不得不作出让步。

(四)物流配送效率不高

人力资源的不足、经营资金的短缺、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效率的低下,阻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目前尚缺乏高效成熟的物流系统,商品信息传递慢,配送速度慢,致使店铺经常出现缺货、断档现象,商品管理水平低下。而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强大的物流支撑系统。这种物流支撑系统,要么由连锁经营企业自己拥有,要么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锁企业提供。发达的连锁企业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而我国多数连锁企业的经营门店目前只是采用电子收款机,商品实时管理系统还未建立,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保证其高效运转的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已有配送中心,但自动化水平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二、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对策

(一)统一品牌形象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战略规划,控制连锁的规模,切忌不可盲目追求连锁店的数量,充分搜集市场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合理的连锁分店选址,分店大小。其次,建立一套标准的连锁经营规范,做到切切实实的连锁,每家分店提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设施和布局、相同的服务,保证每个分店都给顾客一种标准正规的感觉,让顾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享受一样的服务感受一样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最后,在公司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候,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企业网点布局,因为只有扩大规模才能享受到统一管理和集中进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针对连锁企业的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的缺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首先就要求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到管理都应该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离开标准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不可能产生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因此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总店和分店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其次,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对于连锁企业,传统的单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规模的需求,运用信息网络能增强企业的协调、管理能力,可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加强同供应商的联系等功能。最后就是加强人才培训,连锁企业的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懂经营动管理和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的高素质人员,因此开发人员培训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大的零售商往往通过其庞大的市场终端来控制渠道,制造商为其产品寻找市场销路往往不得不被迫作出一些让步。而零售商如果不能在经营产品、价格、服务、环境上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就会被制造商所抛弃,两者是相互倚赖同时也是相互制约。作为理性的经济个体,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作为连锁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应当争取与制造商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建立共享利益的愿景,确立共同发展目标,才有利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才能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各自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21世纪零售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通过节约中间环节的费用来实现。具体是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将企业的物流环节的业务外包出去,将企业的资源集中用在能给公司带来最大利润的地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仅仅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其优势却已经充分的显露出来,连锁经营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我国企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它们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推动我国零售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参考文献

[1]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周传龙,我国商业连锁经营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05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2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房地产经营战略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吉芳.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3

1.1专业分工明确。美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按专业分工主要可分为汽车快速养护中心、事故车维修中心、汽车专项维修企业。车主可根据维修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去处。

1.2连锁总部能量强大,分店网络密集,呈小型化,总体规模化。国外连锁店一般有很强大的背景和资金支持。但连锁分店一般规模不大,美国人数在20-30人规模的占据大多数,而日本10人以下的店面比较为78.32%。

1.3品牌强大,市场稳定。在发达国家,汽车维修连锁企业都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用户看到品牌标识,可以放心地消费。

1.4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首先因为连锁总部的强大力量,能够给予连锁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设备配套、统一的宣传推广、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配件配送、统一的技术培训,这使得连锁店的运作有章可循,从而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环境亲切、价格合理、便捷快速的服务。其次由于连锁店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对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作业标准、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使得连锁的运作更加规范、可靠。再者,连锁维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店面实体网络、配件配送网络和电子信息网络三网合一。

2国内汽车维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2.1起步阶段,领导品牌尚未出现。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起步晚,起点低,除了传统的汽车维修店,4S模式由于德系车辆率先引入、早期车型单一、资源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先行在中国遍地开花,而连锁模式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4S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而后来出现的。但大批外资品牌表现水土不服,本土品牌又由于资金量小、连锁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快速成长起来,故我国的连锁服务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没有形成领导品牌和规模效应。

2.2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差。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众多品牌都处于尝试阶段,网络建设的规范化程度,市场的稳定性不够,连锁总部的管理、控制、支持、服务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内容和形式不统一,没有实现真正连锁。

2.3时机已渐成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从市场需求角度,由于消费者日趋理性和成熟,对服务的要求更高,而连锁维修企业恰好能更好的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维修服务的需求。另外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这为分散的连锁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客源。第二从条件来说,我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和维修设备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物流技术、风险投资等相关产业已经日趋完善。第三,企业日渐成熟,经济实力增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涌现。第四,有了政策法规支持。中央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已经认识到发展汽车维修连锁企业,提高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政策。

3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主要优势

3.1数量多,分布广、门槛低。连锁经营的核心在于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既能发挥大型团队的整体优势,又不失中小个体的灵活,连锁店面因为可以获得总部的全方位支持,因而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有利于集团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占领市场。“点多面广”的连锁店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连锁企业创造了高额的利润。

3.2规模优势带来价格优势。汽修连锁店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扩大了经营规模,并借助连锁总部的规模优势,整合采购、配送、物流等渠道,精简管理、经营成本,实现了成本最小化,以成本领先带动价格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3.3网络化和专业化使得“快速、便捷”的维修服务成为可能。“快速服务”是汽修连锁企业典型的差异化战略。另外,适度的专业化不仅使得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灵活,广泛布局的同时,提高了维修质量,缩短了作业时间。

3.4规范化和标准化经营使得汽车维修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各分店在总部统一管理下按照分散自主经营、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物品的方式经营运作,由于拥有维修技术资料和技术人员的保障,配件来源相对稳定畅通,业务量充足,加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更为维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目前我国建立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具体路径

4.1推行品牌战略。品牌是对维修企业战略、经营理念、追求、文化等的高度凝练和形象表示。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关键是我们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实现建立强势品牌,创建一个品牌,不仅企业形象标识系统很重要,重中之重是企业的内涵建设,如推行汽车维修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培育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

4.2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建立强大的总部。国外知名连锁品牌都有一个能量强大的总部,首先他们都依托强大的资金基础,或整车厂家,或大型零配件企业或汽车维修设备企业,或风险投资,或他们的组合。建立强大总部,意味着建立强大的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

4.3与4S网络相整合。中国的市场宽广,地域差异大,车型多样,布局分散,以及4S店本身投入大,管理不善等原因,造就了4S模式今天的窘境。但4S模式对于主流高端品牌汽车有不可磨灭的优势。众多汽车品牌已经建立的4S体系面临着经营困难,他们的出路在哪里?除了被淘汰出局,若能主动与一些优势资源合作走连锁服务道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整车生产商若能够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他们是否也可以学习日本特约维修站的经营模式,日本的特约维修站模式其实也是一种连锁模式,如果能借助厂家的资金、配件和技术优势加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全可以走出垄断的桎梏,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在汽车后市场得到更多利润。

4.4走适度专业化的道路。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化,但我国现阶段不宜盲目追求专业化,要在投入和车流量上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点,选择合适的市场覆盖策略,还要考虑到技术优势,做好市场定位。

4.5人才战略。要建立强大的连锁品牌,必须实行人才战略。首先要有连锁经营模式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人才,特别要做好总店龙头的运作、处理好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再者汽车技术更新迅速,维修手段、方法和维修工具、设备不断变化,这些都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才。实行人才战略,不仅在需要教育的支持,企业和行业也要投入很多。在日本和美国,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都有非常严格的准入和考核机制,企业也特别注重培训和人才的成长。

4.6寻求政府与行业的进一步支持。政府或者行业协会都要发挥领导和管理者的作用,高屋建瓴的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使企业规范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民.美国汽车维修业的特点[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3.(6).

[2]赵恩涛.美国汽车服务业的特点与趋势[J].连锁与特许.2004.(4).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4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连锁经营这一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本文首先阐述了连锁经营的概念及其实质,并简要介绍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1【Title】Astudyonthecountermeasureofsoundlydeveloping【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文献综述】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一、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连锁经营在我国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权关系不明确、规范化程度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行业,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对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对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感到振奋。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在中国能健康成长,被关注、被拥护,而非被溺爱、被误解。同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连锁经营,促其健康、规范发展。二、理论研究现状(一)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机理的研究一般用专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来解释。分工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体现在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依据其营运程序和作业特点所形成的大项分工,即连锁企业的采购、库存、配送、经营、促销等环节的分工,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同时,它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通过总部与分店的职能划分,实现了决策与作业、决策与管理的分工。这些都促进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是规模不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研究发现: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研究中所假设的那样,交易费用为零或忽略不计,而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科层组织,它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当交易行为由企业来完成比由市场进行耗费成本低时,这种交易行为将被内部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所以,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与市场能否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连锁经营就是将市场的交易活动变为企业内的行为。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符合现代化、大企业运行机理,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同时,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但单位交易成本却是下降了,即交易费用递减。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行业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企业行为的优化,实现较高的市场绩效。其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是后期的结构主义或产业组织理论所构造的框架)。连锁经营就是实现企业结构合理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通常表现为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从而使企业间有效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向有序化发展,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由于连锁经营本身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包含着现代的经营思想、经营技术、管理方法,如果说一个企业从“硬件”上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从“软件”上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二)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纷纷提出解决对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志强在其撰文《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连锁网点的布局,资金投向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连锁经营法规,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张德良、孙继义在其文章《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或兼并、收购实力不强、规模弱小的连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组建全国性的连锁集团。这样既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迅速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普遍落后,南京大学赵世勇指出,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发挥配送中心在流通体系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本文主要观点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一)文章主要观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是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认识不清以及过于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其内在要求,导致经营失败。(2)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3)产权关系不明确。(4)工商关系不和。(5)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6)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7)规范化程度较低。(8)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9)管理基础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合我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1)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3)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6)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7)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8)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二)趋势预测国外连锁经营主要有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趋势一:在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中,以特许连锁发展最为迅速。趋势二:连锁加盟店的数量将逐年激增,同时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行业也将不断涌现。品牌嫁接活动已开始在特许经营领域普遍出现,合作双方的品牌吸引力和营销活动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的特许品牌与小零售商的合作以及小的特许品牌与大零售商的合作开始出现。趋势三: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兴起。连锁总公司在一些大的地区,选择几个区域性连锁公司,在该区域内授权其执行协助加盟店的训练、经营管理、促销等本应由连锁总公司来发挥行使的职能。趋势四:集中相关行业而组成的连锁企业购物商场或多种行业集成式连锁所组成的连锁城将崛起。趋势五: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我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利店、超市、品牌专卖店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已逐步普及。据统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将逐步占据零售业、服务业的相当比重,今后我国连锁经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集约化增长。独具特色的集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会成为城市功能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壮大。就业态而言,除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快餐店以外,折扣连锁、仓储连锁、服务业连锁也会快速发展。连锁行业将更为广泛,并可能有部分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发展成为国际连锁。从趋势上说,我国零售市场最终将由连锁业主导,因而我国连锁经营的前景相当光明。[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效益的目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那样,使之相对简化,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效益与专业化的矛盾,同时也为在企业内部实行买卖分离创造了条件,使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商品的销售。一、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从1859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始,到目前连锁经营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连锁经营,70~80年代,连锁商业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连锁经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正规连锁(RegularChain)。指同属于一个资本的多个店铺,在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运作,包括统一店面、统一装饰、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税赋、统一营销策略等。pp2.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指零售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而成的连锁经营。总部和各店铺间是协商和服务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销售战略。各店铺拥有所有权、核算权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pp3.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指由专利、特殊品牌商品或管理技术的有偿转让而形成的连锁经营。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加盟店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他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一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服务活动。总部拥有经营权,具有总体销售计划制定、业务指导、广告促销、统一进货、物流组织、教育培训等职能。各加盟店对所属店铺拥有所有权,承担总部所规定的义务,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总部与各加盟店以特许合同作为连锁关系的纽带。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落户深圳蛇口,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而1990年底由广东省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则是内地首家国有连锁超市。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企业自发的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而不是政府号召推动;1995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连锁企业座谈会,由此,我国连锁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正式开始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它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目前我国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时,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较具实力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健康、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相比,我国连锁经营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新闻媒体对我国连锁经营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我国连锁经营因规模小、速度慢,效益才上不去,甚至以开多少间店铺作为小型与大型企业之分,或者认为开到了理论上认可的店铺数量就一定能达到规模效益,结果这种把连锁店的数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而盲目发展的做法,由于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地解决,仅开了几个店铺就导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一知半解。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每家门店都是这个集团的构成单位,业务经营均由总部控制的商业组织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在同一个行业内由某一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第一种观点只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但缺乏连锁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从实践来看,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中的每个商店均不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因此这种观点不妥。第二种观点除了表明连锁经营的性质以外,对其基本特征、目的等均未作说明。同时也存在一个错误:即它是由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事实上,有的连锁商店是由批发商或厂商进行控制的。因此此种观点亦欠妥当。此外,在一些亏损企业眼中,把连锁经营认为是“一连就灵”,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特点而盲目上马,一旦进入这种误区,令人担忧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二)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三)产权关系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确,影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发挥,产权表明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动力基础,而经营形式是企业借以获得利润的载体。连锁经营形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公司的资本实力,来自产权所有者对资产增值、扩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连锁经营,大多建立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不但束缚了现有经营者的手脚,而且冲减了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产权不清造成了我国连锁业的不规范发展,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四)工商关系不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造成双方同床异梦、彼此算计的局面,大家都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经济效益,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使得工商关系变得一边倒:商品代销已成普遍现象,商业风险基本由供应商承担。而供应商们也不愿任人宰割,他们一方面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以弥补代销的成本,另一方面则伺机发威反客为主。连锁经营企业应深刻认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以求得共生共荣。(五)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连锁商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我国许多连锁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类别品种的食品周转期过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购物环境及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处在商业区的连锁店的购物环境相对好一些,处在居民区的店容店貌差一些。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非定量包装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对顾客有无偷窃行为的监督措施,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度,影响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六)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从国际上连锁经营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连锁经营的起始规模一般要在10家门店以上。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庞大组织系统。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02年已拥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额达到2445亿美元。巨大的规模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正是国外一批大型连锁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连锁企业要15家以上的店铺才有规模效益。可是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大多只有10家以下的门店。这样,由于分店过少,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及价格优势就无法实现,各店之间的商品调剂也难以进行,必然影响规模效益的实现。而造成连锁网点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七)规范化程度较低连锁经营一般来说,必须做到统一市场、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等。这些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一致化。而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权威的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的盲目冒进,或搞“拉郎配”式的强行连锁,或搞只图虚名,不讲实质的连锁,其结果是普遍存在着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甚至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八)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1)统一配送率不高;(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九)管理基础薄弱这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运作不规范,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太少,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连锁店中,除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公司比较规范以外,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科学化;专业人才缺乏,一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管理水平自然跟不上去,另一些企业虽然起点较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司的制度无法真正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缺乏沟通,员工跟不上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商品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确,商品档次、购物环境、陈列方式千篇一律等,缺乏创新;经营不灵活,效率低下。三、进一步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由上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把连锁经营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连锁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要求。(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三)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能否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从国外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连锁经营要显示出优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如美国和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连锁经营的最低店铺数量为11家。从上海等地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看,一般在开业2~3年内达到15家左右的门店,公司才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多数连锁商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而不成“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因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以规模经济手段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有:(1)鼓励较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结合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工业、商业、银行相互持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3)以知识产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回避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的连锁集团。(四)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1)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2)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3)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4)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业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业务。(五)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商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六)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英国的马狮公司被称作没有工厂的制造商,它的“圣米高”品牌极富盛名;日本大荣公司的“节约”牌商品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占大荣公司总销售额的40%左右;家乐福集团拥有的“家乐福”品牌也深受用户信赖。我国发展较成功的商业企业可借鉴上述公司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准确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商誉,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顾客中树立自有品牌形象。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偏好,使他们总是乐于来商家购买那些独家经营的商品,在目前商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易于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群及生产群。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七)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扩大形式主要是正规连锁,行业主要以零售百货业为主。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制过程,尚未真正走出困境,私有企业还不强大,发展连锁商业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努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多业态发展之路。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可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之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连锁,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狗不理、佐丹奴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于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实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企业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向国外连锁巨头学习,发展多种业态连锁经营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这些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和新兴连锁业态企业,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八)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尽快制定、完善商业连锁经营标准、管理条例、服务规范等法规,努力同国际惯例接轨,做到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立法以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此外,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结束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资本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商业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合理布局分店,规范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国内贸易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1995年6月26日[5]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6]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7]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刘安,黄江明.连锁商店组建与运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9]刘培松.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0年[10]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2000,(8)[11]王婉珍.立足消费需求、发展连锁商业[J].商贸经济,2001,(3):9[12]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商贸经济,2002,(12)[13]戴安琨,寇建亭.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7,(6):5[14]李晓红.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4):112[15]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带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49[16]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4):14[17]张德良,张继义.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23[18]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19]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3):44[20]徐宁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J].财贸研究,2000,(7):20[1][2][3]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

【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

【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文献综述】

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

一、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权关系不明确、规范化程度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行业,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对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对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感到振奋。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在中国能健康成长,被关注、被拥护,而非被溺爱、被误解。同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连锁经营,促其健康、规范发展。

二、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机理的研究一般用专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来解释。

分工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体现在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依据其营运程序和作业特点所形成的大项分工,即连锁企业的采购、库存、配送、经营、促销等环节的分工,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同时,它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通过总部与分店的职能划分,实现了决策与作业、决策与管理的分工。这些都促进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是规模不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研究发现: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研究中所假设的那样,交易费用为零或忽略不计,而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科层组织,它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当交易行为由企业来完成比由市场进行耗费成本低时,这种交易行为将被内部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所以,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与市场能否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连锁经营就是将市场的交易活动变为企业内的行为。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符合现代化、大企业运行机理,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同时,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但单位交易成本却是下降了,即交易费用递减。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行业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企业行为的优化,实现较高的市场绩效。其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是后期的结构主义或产业组织理论所构造的框架)。连锁经营就是实现企业结构合理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通常表现为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从而使企业间有效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向有序化发展,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由于连锁经营本身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包含着现代的经营思想、经营技术、管理方法,如果说一个企业从“硬件”上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从“软件”上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

(二)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纷纷提出解决对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志强在其撰文《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连锁网点的布局,资金投向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连锁经营法规,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张德良、孙继义在其文章《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或兼并、收购实力不强、规模弱小的连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组建全国性的连锁集团。这样既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迅速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普遍落后,南京大学赵世勇指出,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发挥配送中心在流通体系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本文主要观点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

(一)文章主要观点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是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认识不清以及过于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其内在要求,导致经营失败。

(2)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

(3)产权关系不明确。

(4)工商关系不和。

(5)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

(6)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7)规范化程度较低。

(8)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

(9)管理基础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合我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

(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3)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6)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7)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

(8)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二)趋势预测

国外连锁经营主要有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

趋势一:在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中,以特许连锁发展最为迅速。

趋势二:连锁加盟店的数量将逐年激增,同时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行业也将不断涌现。品牌嫁接活动已开始在特许经营领域普遍出现,合作双方的品牌吸引力和营销活动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的特许品牌与小零售商的合作以及小的特许品牌与大零售商的合作开始出现。

趋势三: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兴起。连锁总公司在一些大的地区,选择几个区域性连锁公司,在该区域内授权其执行协助加盟店的训练、经营管理、促销等本应由连锁总公司来发挥行使的职能。

趋势四:集中相关行业而组成的连锁企业购物商场或多种行业集成式连锁所组成的连锁城将崛起。

趋势五: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整合。

我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利店、超市、品牌专卖店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已逐步普及。据统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将逐步占据零售业、服务业的相当比重,今后我国连锁经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集约化增长。独具特色的集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会成为城市功能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壮大。就业态而言,除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快餐店以外,折扣连锁、仓储连锁、服务业连锁也会快速发展。连锁行业将更为广泛,并可能有部分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发展成为国际连锁。从趋势上说,我国零售市场最终将由连锁业主导,因而我国连锁经营的前景相当光明。

【正文】

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效益的目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那样,使之相对简化,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效益与专业化的矛盾,同时也为在企业内部实行买卖分离创造了条件,使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商品的销售。

一、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从1859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始,到目前连锁经营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连锁经营,70~80年代,连锁商业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连锁经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规连锁(RegularChain)。指同属于一个资本的多个店铺,在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运作,包括统一店面、统一装饰、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税赋、统一营销策略等。

pp2.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指零售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而成的连锁经营。总部和各店铺间是协商和服务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销售战略。各店铺拥有所有权、核算权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

pp3.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指由专利、特殊品牌商品或管理技术的有偿转让而形成的连锁经营。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加盟店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他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一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服务活动。总部拥有经营权,具有总体销售计划制定、业务指导、广告促销、统一进货、物流组织、教育培训等职能。各加盟店对所属店铺拥有所有权,承担总部所规定的义务,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总部与各加盟店以特许合同作为连锁关系的纽带。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落户深圳蛇口,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而1990年底由广东省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则是内地首家国有连锁超市。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企业自发的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而不是政府号召推动;1995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连锁企业座谈会,由此,我国连锁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正式开始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它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目前我国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时,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较具实力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健康、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相比,我国连锁经营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一)认识上的误区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新闻媒体对我国连锁经营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我国连锁经营因规模小、速度慢,效益才上不去,甚至以开多少间店铺作为小型与大型企业之分,或者认为开到了理论上认可的店铺数量就一定能达到规模效益,结果这种把连锁店的数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而盲目发展的做法,由于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地解决,仅开了几个店铺就导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一知半解。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每家门店都是这个集团的构成单位,业务经营均由总部控制的商业组织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在同一个行业内由某一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第一种观点只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但缺乏连锁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从实践来看,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中的每个商店均不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因此这种观点不妥。第二种观点除了表明连锁经营的性质以外,对其基本特征、目的等均未作说明。同时也存在一个错误:即它是由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事实上,有的连锁商店是由批发商或厂商进行控制的。因此此种观点亦欠妥当。此外,在一些亏损企业眼中,把连锁经营认为是“一连就灵”,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特点而盲目上马,一旦进入这种误区,令人担忧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

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

(三)产权关系不明确

产权关系不明确,影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发挥,产权表明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动力基础,而经营形式是企业借以获得利润的载体。连锁经营形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公司的资本实力,来自产权所有者对资产增值、扩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连锁经营,大多建立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不但束缚了现有经营者的手脚,而且冲减了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产权不清造成了我国连锁业的不规范发展,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

(四)工商关系不和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造成双方同床异梦、彼此算计的局面,大家都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经济效益,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使得工商关系变得一边倒:商品代销已成普遍现象,商业风险基本由供应商承担。而供应商们也不愿任人宰割,他们一方面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以弥补代销的成本,另一方面则伺机发威反客为主。连锁经营企业应深刻认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以求得共生共荣。

(五)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

连锁商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我国许多连锁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类别品种的食品周转期过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购物环境及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处在商业区的连锁店的购物环境相对好一些,处在居民区的店容店貌差一些。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非定量包装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对顾客有无偷窃行为的监督措施,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度,影响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六)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从国际上连锁经营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连锁经营的起始规模一般要在10家门店以上。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庞大组织系统。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02年已拥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额达到2445亿美元。巨大的规模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正是国外一批大型连锁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连锁企业要15家以上的店铺才有规模效益。可是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大多只有10家以下的门店。这样,由于分店过少,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及价格优势就无法实现,各店之间的商品调剂也难以进行,必然影响规模效益的实现。

而造成连锁网点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七)规范化程度较低

连锁经营一般来说,必须做到统一市场、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等。这些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一致化。而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权威的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的盲目冒进,或搞“拉郎配”式的强行连锁,或搞只图虚名,不讲实质的连锁,其结果是普遍存在着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甚至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

(八)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1)统一配送率不高;(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

(九)管理基础薄弱

这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运作不规范,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太少,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连锁店中,除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公司比较规范以外,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科学化;专业人才缺乏,一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管理水平自然跟不上去,另一些企业虽然起点较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司的制度无法真正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缺乏沟通,员工跟不上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商品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确,商品档次、购物环境、陈列方式千篇一律等,缺乏创新;经营不灵活,效率低下。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

由上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把连锁经营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连锁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

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

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要求。

(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三)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能否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从国外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连锁经营要显示出优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如美国和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连锁经营的最低店铺数量为11家。从上海等地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看,一般在开业2~3年内达到15家左右的门店,公司才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多数连锁商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而不成“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因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以规模经济手段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有:

(1)鼓励较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结合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

(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工业、商业、银行相互持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3)以知识产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回避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的连锁集团。

(四)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

(1)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

(2)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

(4)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业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业务。

(五)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商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六)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英国的马狮公司被称作没有工厂的制造商,它的“圣米高”品牌极富盛名;日本大荣公司的“节约”牌商品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占大荣公司总销售额的40%左右;家乐福集团拥有的“家乐福”品牌也深受用户信赖。我国发展较成功的商业企业可借鉴上述公司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准确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商誉,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顾客中树立自有品牌形象。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偏好,使他们总是乐于来商家购买那些独家经营的商品,在目前商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易于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群及生产群。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

(七)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

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扩大形式主要是正规连锁,行业主要以零售百货业为主。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制过程,尚未真正走出困境,私有企业还不强大,发展连锁商业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努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多业态发展之路。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可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之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连锁,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狗不理、佐丹奴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于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实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企业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向国外连锁巨头学习,发展多种业态连锁经营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这些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和新兴连锁业态企业,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

(八)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尽快制定、完善商业连锁经营标准、管理条例、服务规范等法规,努力同国际惯例接轨,做到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立法以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此外,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结束语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资本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商业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合理布局分店,规范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4]国内贸易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1995年6月26日

[5]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

[6]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7]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8]刘安,黄江明.连锁商店组建与运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9]刘培松.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0年

[10]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2000,(8)

[11]王婉珍.立足消费需求、发展连锁商业[J].商贸经济,2001,(3):9

[12]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商贸经济,2002,(12)

[13]戴安琨,寇建亭.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7,(6):5

[14]李晓红.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4):112

[15]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带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49

[16]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4):14

[17]张德良,张继义.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23

[18]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发展;连锁经营;优势「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连锁经营的优势,指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fl!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连锁经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起步,而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厂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丁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一作效率和效益2、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打‘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规模效益正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3、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丁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4、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5、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厂}一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厂购物时间,也节省厂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厂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厂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白一分点6、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商圈很)’一,因而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厂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7,增加就业机会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大幅度明显降低,等丁增加厂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乃至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厂社会总需求从社会整体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厂就业机会

8、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要提供好的顾客服务,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对员}一进行商业培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丁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服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_作效率大大提高;明码标价降低厂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厂消费者的利益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_、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汀货、预先备货、分拣加}_、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_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努力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以期为全面开进中国市场作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现实,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努力发展连锁经营,其意义不仅仅在丁发展我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不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我国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作入世后的竞争是残酷的,也是全方位的,是观念、技术、管理方法、人才等的综合竞争,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方光

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1997.f=}[3]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北方经贸,2003,(2).[4]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2).[4]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2).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发展;连锁经营;优势「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连锁经营的优势,指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fl!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连锁经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起步,而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厂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丁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一作效率和效益2、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打‘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规模效益正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3、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丁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4、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5、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厂}一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厂购物时间,也节省厂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厂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厂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白一分点6、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商圈很)’一,因而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厂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7,增加就业机会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大幅度明显降低,等丁增加厂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乃至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厂社会总需求从社会整体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厂就业机会8、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要提供好的顾客服务,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对员}一进行商业培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丁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服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_作效率大大提高;明码标价降低厂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厂消费者的利益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_、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汀货、预先备货、分拣加}_、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_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努力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以期为全面开进中国市场作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现实,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努力发展连锁经营,其意义不仅仅在丁发展我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不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我国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作入世后的竞争是残酷的,也是全方位的,是观念、技术、管理方法、人才等的综合竞争,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1997.f=}[3]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北方经贸,2003,(2).[4]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2).[4]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2).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连锁经营品牌观念品牌战略

一、引言

“新华书店”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金字招牌,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整整一代读者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加入WTO,出版发行行业履行WTO的相关承诺,新华书店从此卷入建店以来最大的经营环境变革,同时面临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由政府推动的书店企业重组和连锁经营战略成为全国新华书店走向市场化、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就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书店企业改革提供帮助。

二、“新华书店”品牌建设的困局

品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厂商区隔开来,在市场竞争中为品牌所有者带来收益溢价。

作为一个集体商标,在法律上“新华书店”只属于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一家。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全国有2700家各级“新华书店”都在使用这一名称。因此,“新华书店”品牌的区分功能仅仅表现在新华书店系统以外的企业,在新华书店系统内则是统一的商号,并不能区分不同投资主体的各地新华书店。此外,集体商标的性质也使“新华书店”这一品牌在跨地区连锁经营时会遇到知识产权上的限制,各个企业在品牌的使用和转让上都没有自主权。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许多省级新华书店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推进连锁经营中实施双品牌战略,即在省内继续延用“新华书店”的老招牌,而在省外培育独立于“新华书店”之外的新品牌,比如浙江省的新连锁书店被冠名为“博库”,四川省新华书店重点打造“文轩”品牌等,都是为了和当地的“新华书店”形成差异,更好地进行跨地域连锁经营。

除了品牌名称归属不清这一表面问题之外,在新华书店品牌建设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品牌观念的落后,以及长久以来“新华书店”在读者心目中的“事业”的形象。现在各地新华书店的品牌观念还是以产品(图书)为导向的品牌观念,要建立成功的图书零售品牌,就要转变观念,集中精力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以满足消费者期望为导向的品牌观念,并以此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三、树立以满足消费者期望为导向的品牌观念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观点:一种产品、服务和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竞争就会导致市场细分,每种产品、服务和行业就要寻找他的细分目标市场,从大众产品营销进入个性化服务营销,分众营销时代。书店营销也不例外,只有定位清晰、经营有特色的书店才会有持续竞争力,才是发展出路。

美国学者大卫·艾克在《品牌领导》一书中认为:“品牌应该和消费者建立如同人际关系般的联系”。要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局限于产品的范畴里,而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使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朋友、老师、顾问等,从而品牌就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某个角色,消费者的利益价值主张在这人性化的品牌形象中得以体现,品牌将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为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奠定基础。四、分阶段实施品牌化战略

新华书店长期以来作为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己任,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太多“事业”的形象。目前,在集团进行连锁化经营的进程中,要努力将“事业”形象转变为“企业”形象,但又不能丢弃过去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在“企业”形象中能够体现出特有的文化个性。因此在适应读者需求、构建独特企业文化、建立服务优势等方面需要赋予新华书店品牌新的内涵。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品牌战略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入门品牌化,仅限于建立和传播连锁企业品牌名称和企业形象,有利于创造和提高连锁书店的知名度,它是连锁经营发展初期的阶段。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历史较短等诸多客观原因,造就大多数零售书店在内部的管理上,与有着市场运行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西方国家的书店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很多基础管理建设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逐建立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理念。

第二阶段,特征品牌化,当连锁书店经营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企业有了显著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时,就进入了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形象品牌化,就是将连锁书店自身的企业文化作为品牌来进行建设和传播,在读者心目中逐渐占据显著位置。一个品牌的价值理念包含承诺、创造和竞争三个方面,正如诺基亚的“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一样,所承诺的是在竞争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出版发行企业的品牌要以读者价值为根本,通过其核心价值的观念化,确定并彰显品牌的理念。比如,青岛市新华书店在开展连锁经营的同时提出“知识服务每一天,个性服务每一人”的经营理念,并借此打造书店的服务品牌,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第四阶段,体验品牌化,也就是连锁书店为读者创造个性独特的、连续的、积极的品牌体验,让读者不断地累积对本连锁书店的消费体验从而忠诚于本店,为连锁书店创造出持久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

随着图书市场的开放,图书零售业务的竞争将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随着出版发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新华书店跨省连锁经营趋势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新的营销理念、新的品牌策略必将越来越多的用于对渠道终端和市场资源的争夺。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