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8 17:38:04

连锁经济

连锁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无形资产;联盟战略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连锁经济范文篇2

【摘要】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投资者和治理者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旨在阐述经济型连锁酒店如何运用顾客忠诚度营销迎接未来的挑战。【关键词】经济型连锁酒店营销策略顾客忠诚度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碰到了千载难逢的创业良机,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入。拥有了关键的资本驱动力之后,国内的经济型酒店飞速发展,国内外连锁品牌遍地开花,竞争加剧。商务部和中国饭店协会组织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迅猛,以连续三年翻三番的速度井喷式增长,锦江之星、如家快捷等领头企业的年均增速高达90%。中国饭店协会据此预计,在未来的十年,经济型酒店的客房数将超过现在星级饭店的客房量,成为我国酒店市场的主流。一、市场竞争态势以北京为例,北京奥组委和酒店行业的专家人士已经清醒地熟悉到,奥运期间,北京酒店行业能否满足需要,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经济型酒店。为此,北京市明确表示,2008年前将重点发展经济型酒店,通过品牌特许经营、投资、融资、参股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闻名经济型酒店品牌落户。无疑这是一个潜力巨大、获利丰厚的市场。目前,全球酒店业前10强均已进入我国市场。其中包括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英国洲际酒店集团、美国速8酒店集团、美国万豪国际集团等。这些酒店集团通过输出品牌等方式进行经济型酒店业务的扩张。全球第二大的酒店治理集团——美国温德姆酒店国际治理集团CEO史蒂芬·罗尼斯基今年3月17日表示,今年将加速旗下经济型酒店速8在华的“圈地”活动,预计今年底将有100家速8在华开业,而目前这一数字为32家。假如计划顺利实现,速8的门店数将逼近目前国内老大如家快捷。在美国上市的如家快捷是国内的最大经济型酒店,去年底该公司拥有134家门店。如家终于如愿以偿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既展示了经济型酒店的良好发展前景;也能看出风险投资的倾向所在。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高成长性,使得它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焦点之一。继“莫泰168”获得摩根士丹利的风险投资以及广州的“7天”获得华平投资之后,风险资金关注的下一个重点将是那些从区域市场发展起来的规模酒店。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经济型酒店的迅猛发展也给投资者和治理者带来了诸多问题。经济型连锁酒店这一经营模式在中国刚刚起步,在价格定位和服务特色上还没有确立标杆,成本控制机制还没有完善,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不够细致和完全,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者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突出特点和层次,缺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虽然我国经济型酒店都称自己“经济”,但市场上价格却相差甚远。业内人士称,测算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房价应该在200元以下才比较合理。然而,目前中国大多数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上海一家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装修豪华,而这些高昂的建设、装修成本必须依靠房价消化,这家经济型连锁品牌尽管打出“168”的房价标准,但实际平均房价已经超过200元。在美国经济型酒店被定义为“B&B”,即“床+早餐”。经济型之所以“经济”就是在满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同时,省去了星级酒店的冗杂设施,节省投资成本。在房间设计,设施配套,人员设置,定房机制等方面有严格而科学的控制机制。可是,中国大量所谓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缺乏这样的成本控制理念。中国现存的大量经济型酒店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虽然称为连锁,却没有统一采购系统、订房系统和品牌的支援,在市场旺盛的情况下暂时可以衣食无忧,一旦市场趋于饱和,面临重新洗牌,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三、培养酒店顾客忠诚度的原因酒店集团一直认为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顾客。旅馆经营者们则认为当顾客入住时,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目标在于不断发掘新客户。这种不断发掘新客户的市场调研被称为征服市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酒店市场不断成熟,竞争会更加激烈,仅仅依靠“征服市场”是不够的。近几年来,追求顾客忠诚度的市场营销已成为服务行业研究和实践的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服务业人士在市场战略上已开始将重心逐渐转移,不少行业已从吸引更多的顾客到保留老顾客。开始顾客忠诚项目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市场分额不被竞争者抢走;要从竞争者那里吸引重要客户;要保留和培养更多的重要客户;要保留一个中等价值客户群作为核心等。史密斯宣称顾客忠实是“顾客强烈地觉得你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相关要求而不考虑其他竞争对手的服务,几乎一切只从你这里购买,称你为‘他们的酒店和餐馆’。”格里芬提出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有两个关键因素。首先,跟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你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更加渗透着和顾客情感的联系。其次是再次购买。她强调说根据顾客情感的联系和再次购买的程度,可分为不同的顾客忠诚度。高水平的顾客情感联系和回购率是成熟的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指标,这是任何公司所不懈追求的顾客忠诚度,因为它对竞争对手的诱惑有最强的反抗力,相反,惯性顾客忠诚度却最轻易受到竞争对手的诱惑。惯性顾客忠诚度是指顾客多次重复购买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但却对服务商没有情感上的联系。稍后讨论的频率项目就只能培养惯性顾客忠诚度。一个策划周全的顾客忠诚项目可以使惯性顾客忠诚度逐渐转变成成熟的情感顾客忠诚度。因为这些顾客已经习惯于在此公司购物,很轻易转变成具有成熟的情感顾客忠诚度的客户群。四、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只有增加顾客忠诚度,增加回头客,提高重复入住率,拥有顾客的终身价值,才是忠诚度营销的目的。为此,如家实施了客户忠诚度计划,推出以“家宾”命名的俱乐部,实行会员制,逐步建立了完备的客户数据库,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推出促销活动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数据库就能调取满足相关条件的客户资料,直接打印成信封,把优惠券邮寄给相关的客户,实现了一对一的精准营销。五、实行差异化的治理细分市场开发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产品。决定顾客对酒类产品的关键因素首先是酒店产品的功能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所以酒店企业要认真研究顾客需求,细分市场,针对顾客需要而开发产品才能吸引顾客的注重力。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划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经济型酒店定位比较模糊,有些只是笼统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客人作为目标市场,很少有进一步的划分。然而,在经济型酒店非常发达的美国,不同的经济型酒店所针对的目标市场是非常明确和独特的。有专门为自驾车客人预备的汽车旅馆,有专门为老年游客提供的酒店,有专门为青年背包旅游者提供的住宿设施,有专门接待女性旅游者的酒店,还有针对家庭出游的公寓式经济酒店。这些酒店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21世纪是品牌争天下的时代,实施品牌营销已是酒店类企业21世纪营销的新内容。名牌产品越来越以更加强大的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顾客也越来越把对产品的忠诚集中到对品牌的忠诚上来,品牌忠诚度是顾客忠诚的最终体现。假如顾客对品牌产生了忠诚,就不再仅忠诚于品牌下的某一种产品,而是忠诚于品牌下其他的产品,为酒店企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延伸提供了条件,比如忠诚于雅高酒店的客人也更轻易忠诚于雅高的其他品牌。酒店企业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丰富品牌内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连锁经济范文篇3

(一)经济型酒店概述

经济型酒店在国外又被称为有限服务型酒店,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方位服务酒店而存在的一种新兴的酒店业态,突出小而专;是以中小商务者和大众旅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把客房作为唯一或主要产品,价格相对低廉,环境舒适干净,卫生达标,服务标准设施简洁,高性价比的现代化酒店形态。根据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与特色,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价格方面,由于经济型酒店的客源主要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所以一般的房价在200元左右,根据各酒店的设施配置不同,价格略有变化,且因地方经济而不同。第二,在成本方面,经济型酒店只提供住宿这一灵魂产品,其他方面基本借助周边设施,除了早餐之外,基础不设餐饮、购物、娱乐等过量的产品,且最大程度发挥员工的作用,减少了设施与人员成本。第三,在功能方面,经济型酒店功能简单,主要强调核心功能产品———客房。第四,在服务方面,经济型酒店以优质的住房服务为重点,强调清洁卫生,舒适温馨等服务理念。第五,在经营方面,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便于达到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

(二)如家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

如家酒店集团是我国连锁酒店行业的龙头性企业。如家酒店于2002年创立,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所有酒店中海外上市的第一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其不断增加门店的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扩大品牌的规模。如家遵循服务至上原则,用心了解顾客的旅行需求,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让顾客满意,使顾客宾至如归。且以诚实守信作为其做所有事情的前提,真诚地对待每一位顾客、员工及合作伙伴,承担起对自己,对周围人的责任,尽力做到最好。同时,对待顾客一视同仁,不以其身份、穿着、外观而差别对待,尊重每一位来如家的顾客,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如家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如家所处的大环境,为企业自身内外部的分析提供指引。本文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来分析如家的宏观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政治局面一直保持稳定状态,这为如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国家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使得国内旅游业不断迅猛发展,酒店作为旅游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此外,中央政府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和重组,使国有经济退出一些领域,这为如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如商务部的《关于加快住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这些均为如家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经济环境。我国国民经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状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越发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对于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居民而言,旅游成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3.社会文化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大,休闲出游、商务出CHINESE&FOREIGNENTREPRENEURS行等成为不可避免的一些项目,旅游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助游的份额逐年增加。受到经济预算的限制,游客对价格适中、住宿舒适、服务好的经济型酒店情有独钟,这就使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新的消费趋势。国内旅游的数量从2008年的171.2亿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326.2亿人次,旅游业迅猛发展,从一个侧面显示经济型酒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经济型酒店能保持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要使顾客切实感受到产品或服务的魅力与价值,让顾客感到物超所值。

4.科学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的成熟与网络的广泛使用,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成为市场主流,客户端APP等应用应势而生。顾客可以直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了解酒店的内部情况,看到其他用户的体验评价,通过比较选择自身满意的酒店,直接下单预订并实现支付。技术进步为顾客预订酒店提供了方便,并促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拓宽了产品的营销渠道。

(二)微观环境分析

1.同行业竞争对手。其他不同品牌经济型酒店是如家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设备上都有极高的相似性,而拥有成熟发展模式与管理经验的国外经济型酒店是如家最大的竞争对手。2014年,如家的客房数量达到233518间,门店数量达到2135家,居于首位。尽管如此,其他品牌的规模也相差不大,排名第二的7天酒店门店数与如家只相差50家。同类经济型酒店仍旧对如家有着极大的威胁。

2.潜在的进入者。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现阶段,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旺盛,注定存在潜在的进入者。随着自驾游愈发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型酒店类似的汽车旅馆受到了关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将快速发展,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3.替代品的威胁。如家目前的替代品威胁并不大,酒店作为旅游出行必需的产品,解决了人们出行住宿上的问题。在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小型旅馆、家庭旅馆、农家旅馆,它们尽管在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食宿环境方面不及如家,但其低廉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可以说对如家存在一定的威胁。

4.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精神生活更高的追求,使得消费者越发地对经济型酒店产生更多的需求。如果让消费者对如家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利于如家的发展。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如家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酒店日常用品的供应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此时如家成为买方市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对于酒店的水电等公共设施费用,如家根本不具备还价能力,酒店的成本在不断提高。

三、如家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

如家重点为顾客提供住宿这一灵魂产品。在有形产品方面,如家既为顾客提供舒适的床铺,又在房间的布局及淋浴上突出重点,且提供免费上网以及各种休闲书籍便于顾客使用。在选址上,如家看重交通的便利性,主要选择交通方便的住宅区,为顾客提供详细的乘车方案。如家的餐厅也比较特殊,它不对外开放,且只提供早餐。如家还不提供与之相配的娱乐、购物等其他过量的产品。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酒店周边的商场、停车场、餐饮等资源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无形产品方面,如家提供的无形产品主要是服务,员工主打微笑服务,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微笑服务是如家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面对顾客咨询产品的时候没有一丝的不耐,全程以专业的态度解答顾客的疑问,尊重并理解顾客。

(二)价格策略

如家一方面采取低价策略,走平民化路线,着重打造大部分人都消费的起的酒店;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作用,在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的同时,降低整体的服务价格。

(三)渠道策略

如家采取多样化连锁方式,主要包括直营店,管理合同,加盟连锁,特许经营四种经营方式。直营店是如家派人直接管理,完全受总部的指挥。这种亲力亲为的方式能够保证酒店的品质,但不利于快速扩张。管理合同模式是指其他酒店在如家管理人员的管理下使用“如家”的名称运营,减少了建设的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费用。加盟连锁模式是加盟者给如家总部一定的费用,总部提供一些经营的必要条件与帮助。在这种方式下,加盟商如果不按如家标准运营的话容易对如家的品牌产生不好的影响。特许经营是指其他的中小酒店加入如家,按如家标准运营,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四)促销策略

1.广告促销。如家利用电视、电影、杂志、广告等时刻受大众关注的媒体,扩大如家品牌的知名度。旅行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品牌传播方式被如家所采用,进一步扩大了如家的品牌名气。不仅如此,如家还以其各个领域精神领袖的真实生活为蓝本,拍摄了如家品牌的微电影系列,向广大顾客群体传递了正能量,让如家更为大众所熟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与促销效果。

2.其他促销。如家根据客源对象与市场需求的不同提出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如在节假日期间,学生群体出游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可以开展对折活动。母亲节期间,则可推出双人住宿优惠活动。针对不同的客源对象还可以提出“家宾卡”活动,会员积分累计制度以及抽奖活动。此外,平时也根据市场需求利用网络营销采取相应的价格促销策略。促销组合的多样化使如家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品牌影响力。

(五)关系营销策略

首先,与如家相关的群体是顾客,如家为提高顾客的回头率采取各种方式。如家设置会员制,配备了会员俱乐部网站,如家的会员享有汽车租赁、机票预订等全方位服务。且会员可享受积分累计服务,达到一定的积分,可兑换礼品。针对老顾客如家特地推出“家宾卡”活动,家宾卡上会记载着顾客的独特要求,便于在下次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此外,如家与快的打车达成战略合作,提出“专属打车服务”,为入住如家的顾客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对当地不熟悉,不了解路线的问题,大大地提高顾客的服务体验。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有利于如家维持客户关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其次,如家会参加国际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展示自身产品与品牌的优势,并巧用顾客的好奇心,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接受多家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的采访,借助媒体形式宣传自己。通过加强与各类群体的联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与亲和力,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

(六)情感营销策略

如家的情感营销与它的名字相呼应,主要集中于“家”。如家,顾名思义,就是像家一样,要让顾客有一种入住如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的感受,干净、温馨舒适等要素是感受中必不可少的。如家还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提供完善的细节服务,比如酒店的牙刷,毛巾要做到颜色不同,这样便于顾客的区分,不容易混淆。通过小小的细节打动顾客,以此获得更多顾客的信赖与忠诚。如家的室内设计及色彩运用也体现了其情感营销,整体围绕“家”这一情感主题,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在价格方面,如家在一些节日也采用情感价格,针对不同年龄,角色的顾客推出优惠价格与政策,如对老年顾客,推出折扣优惠,对情侣推出情侣会员卡。如家主张站在顾客的角度,为其提供真实而又暖心的细节服务。

四、如家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品牌管理不足。(1)如家品牌较为单一,市场份额有限,使得分散经营风险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顾客的流失比较难以抑制。(2)如家品牌定位过宽,细化程度不够。尽管市场规模比较大,消费群体较多,但消费者在消费水平与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正因为如家在服务的内容上比较有限,这使得单一服务内容和多样化顾客需求产生矛盾。(3)如家品牌架构有待完善。如家发展时间相对而言不长,对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重视度不高,且顾客的品牌忠诚度还有待提高。

2.市场定位与细分不准确。在市场定位方面,如家与其他同类经济型酒店雷同现象较为严重,都定位于中低档商务、大众旅游市场,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服务和管理相互模仿,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如家没有根据自身的服务理念、产品特点、人们消费需求变化来寻找自己的市场,市场细分不完全,使得市场出现重叠。如家的创新意识不强,服务差异化不明显。作为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龙头性企业的如家,在价格、成本、市场、管理经营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近年来,经济型酒店之间竞相模仿,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明显成为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的一大特点。如家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发现自身服务过于普通,缺乏吸引新顾客的特色之处,因此受到了竞争者的威胁。

3.服务与卫生问题。如家专注于住宿上的产品营销,同时也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如家有些门店在客房的定价较高,基础设施却较为简陋,硬件设施与价格不能对等。近年来,如家还多次被爆出“卫生门”事件,主要是酒店清洁人员用顾客浴巾擦马桶,用同一把刷子刷洗手台与马桶。此类事件的发生使得如家的品牌与服务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而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清洁人员个人的素质问题,员工的素质不高使得在服务上面不能做到完全以消费者为主体;另一方面也是如家在管理上有所欠缺,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难以达到统一的服务标准。

(二)营销对策

1.品牌差异化策略。目标市场差异化:如家可因顾客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档次与主题的房间。例如,如家可设置儿童主题的房间,在房间布置上趋向于童话色彩,设施上也可适当增加安全性能较强的小娱乐设施。这种房间主要是为携带儿童的顾客准备,能够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充满温馨感。如家的这种设计可使顾客根据自身的资金预算、经济能力和具体的各方面需求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房间入住。且有利于吸引更多各类需求的顾客,提高酒店的入住率。服务差异化:服务是如家重要的产品。如家员工要以耐心友好的态度为顾客解决其在住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使顾客感受到服务的真诚。还应在前台设置电子意见收集屏,顾客在离店之前可以在电子屏上写下此次住宿中遇到的问题或提出对如家的建议,顾客的所有问题与建议都将被自动记录下来。如家应有特定服务人员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听取合理化的建议,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与态度,尽量减低服务的投诉率与不满率。此外,在房间的布置上也应具有如家独有的特点,增加顾客对如家的印象。总的来说,硬件服务的投入与软件服务的创新缺一不可。

2.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如家在营销渠道方面应将注意点放在现代营销渠道。网络、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都将促进如家进一步发展。在手机应用上,如家开发了针对不同手机系统的应用程序。这意味着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完成酒店的预订,大大降低了酒店预订的难度。在布局上,如家更加注重高铁网络沿线的规划,极大地提高了入住率。并且还通过网络平台发展更多的如家会员,从而发展会员渠道,提高会员回头率。

3.文化营销策略。如家对酒店的主题进行创新,着重突出“家”的主题,以“家”文化为主,全方位向顾客传递家的理念,将顾客作为自己的家人,使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酒店员工在顾客进门时就要微笑问好,在顾客咨询的时候要做到对酒店产品耐心介绍,不能露出一点不耐。微笑搭配适当的敬语,能让顾客感受到服务的热情与专业,达到与顾客情感沟通的效果。不知不觉中你既满足了顾客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其精神需求。这时候即使你在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点小错误,顾客也会是比较宽容的态度。

4.危机公关。如家应组织一个危机公关小组,以各部门全方位人才为主要提升对象,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如家发生信任危机时,危机公关小组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维护品牌的形象,保障顾客的权益。首先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的质量。并邀请顾客到店现场观看服务人员的服务流程与规范。对于加盟店的管理上,如家还可以不定期的安排神秘顾客进行暗访,了解加盟店的服务与管理情况。危机公关小组能够化危机为机遇,加大企业的宣传,重新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结语

连锁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对策;运行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一)劳动分工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劳动分工理论研究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继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实际上,经济型酒店的分工策略就是一种劳动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酒店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二)规模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规模经济性理论研究的是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单体酒店规模较小,经济型酒店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或资金的投入设立新的单元,扩大规模,实现连锁式经营,同时经济型酒店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根据旅游经济学理论,如果生产大量的适合现阶段国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则需求弹性会变大。同时,经济型酒店要持续发展,还必须研究消费者行为,通过细分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客户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忠诚度。

五、保障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针对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道路。针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现状,经济型连锁酒店应善于抓住市场空白点,坚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创造发展机遇,并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添加安全、清洁、方便、温馨服务要素,及其他增值服务,力求使顾客在经济型连锁酒店中享受到星级酒店的服务,努力打造服务无限、设施齐全、价廉物美的标准、统一、独特的经营模式。

连锁经济范文篇5

【摘要】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文章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对其中典型代表的营销策略作了分析,研究了其成本在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分销,同时也指出了在营销方面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就其营销策略的变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营销策略;成本

我国住宿服务业经过了长期的两头大中间小(高档星级宾馆和低档招待所多,中档的酒店少)的发展后,在20世纪末经过锦江之星等一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带动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酒店档次的格局。由隶属于锦江国际集团的锦江旅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1997年建设了国内第一家典型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并走上连锁化经营之路后,如家快捷酒店、莫泰168、7天连锁酒店和汉庭快捷等等一批经济型酒店快速崛起,并且都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势力迅速从华东辐射向珠三角和华北,而后又蔓延到全国,使得我国的经济型酒店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十年时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经济型酒店的概念

对什么是经济型酒店,国外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但是有很多判断的方法。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SmithTravelResearch),经济型酒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20%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简单而言,经济型酒店就是具备3BIP,即浴室(Bath)、床位(Bed)、早餐(Breakfast)和停车位(Park),突出房间的实用功能,追求足够大的客流量以保证薄利多销的酒店。而根据我国近十年自身的发展和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认为所谓经济型酒店就是提供了较好的睡眠服务而将其他一些传统星级酒店提供的业务进行合理消减、硬件较好、环境舒适、价格较低的这一类酒店。

二、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成功的营销策略分析

经过十年的发展,经济型酒店不仅在店面建设数量上呈直线增长,而且在市场拓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酒店已经成为很多商务人士和旅行者的首选,一些运作良好的经济型酒店的人住率长期可以保持在90%以上,投资回报率相对传统星级酒店高,其中独特的营销策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对此类酒店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产品策略

在产品开发问题上,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成本控制与利益提供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对于到酒店的顾客而言,他们所购买的核心产品是“休息与睡眠”。经济型酒店在此问题上着重考虑,从酒店整体设计到房间设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进行的,空间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这些功能,对相对使用频率不高的附加服务进行削减,例如对会客、办公、商谈等区域都在客房中予以删减,在产品的设计上舍去了一些传统酒店所必备的餐厅和会议室。而这两个地方在传统酒店中效益一般是最低下的,单独核算的话大部分酒店都是亏损的,而且关键的是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客户而言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必需的。再如干洗、按摩等等服务机构也是都作了精简或外包。对客户的用餐需要,国内的这些经济型酒店大部分都是早餐在大厅设立一个临时的自助用餐区,午餐和晚餐都是采取外包,这样极大地压缩了成本并减少了空间浪费。在传统酒店象征地位和身份的豪华大厅布置的,在经济型酒店这里也作了删减,店面相对来说比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并且大厅相对较小,这样也可以增加更多的客房。

在基础产品层面上,经济型酒店很好地将核心产品在现实层面上作了落实,提供床、浴室、毛巾、衣橱和厕所等一系列设施及用品。但是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显示出不同的思路,酒店的装潢策略基本就是不奢华,尽量简洁明快但不缩水。例如,汉庭快捷的房间就很具有代表性,以现代风格的装修为主(相对古典风格的造价会更低)。房间尽量减少木制家具,甚至取消了传统木质衣柜,而以敞开式衣柜代替。地面取消地毯,铺设价格低廉的强化木地板。卫生间内不设浴缸,以相对便宜的淋浴设施代替。但这些缩减并不是意味着这些经济型酒店的低档,而是将一些目标客户使用率低并且给酒店建设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的设施进行删减,将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做到了良好的平衡,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简约而不简单”。

在期望产品层面上,经济型酒店都能做到商务旅行者在三星级酒店所期望的水平,干净的床单、清洁的毛巾、电水壶、必要的灯和安静的住宿环境,这是这类酒店所着重做好的关键部分,没有什么缩水的地方。

在附加产品层面上,经济型酒店的原则是提供成本不高的、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附加产品,例如定时唤醒、网上预定、免费上网的网络、电话、图书杂志、寄存等等,这样既增加了顾客的利益,又不增加成本,保证了价格和盈利能力。而像机场接送、门童接送、游泳池等一些相对成本较高的附加服务都没有纳入提供范围。

从以上的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分析中我们看到,他们为目标客户群体开发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针对性,有效地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需要,而对一些成本高昂而需要较少的附加产品进行了有效缩减,在保证较高质量的同时体现出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

(二)价格

由于经济型酒店在产品提供上作了有效简化,在成本控制上比其他酒店更有优势,因此从目前定价来看其经济性体现得比较突出。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168和汉庭快捷这些经济型连锁酒店普通的单人间和标准间价格大部分都在200元/间·天以下,这个价位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确与当地三星级或以上酒店的定价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价差,以合理的价位满足了商务人士和旅游人士必要的住宿需求。并且在此定价基础上对于长期客户还提供了不同档次的折扣来稳住客源,最低的标准间价格甚至可以低至140元/间·天。这个价位相对来说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强的价位,既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差旅费用的财务预算,又可以满足城市白领旅行住宿的需要。

(三)渠道

在酒店经营中,位置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需要在客流与成本之间平衡的难题,而经济型酒店在这个方面就有自己独到的理念。王艳芝在2004年对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168在上海市的选址进行了研究,根据上海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出售公有住房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全市房屋地段登记分为I、Ⅱ、Ⅲ、Ⅳ、V、Ⅵ六个等级,这三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地段分布如表一1所示。

从表一1可知,I、Ⅱ类用地中,上海经济型酒店共有6家,占16.22%(特别的是当时没有一家选择I类用地),说明经济型酒店选址未必在市中心繁华地段。以锦江之星为例,万体馆店拥有最多的交通路线,多达18条,平均下来,每家连锁店都有11条交通线路,并有轨道交通或可通往商业区、机场及火(汽)车站的公交线路,

这种选址的理念对于这些经济型酒店在其他城市的选址也体现出来了,例如在重庆也是回避了非常核心的商业中心,选择了一些交通比较便利的次重要区域及能和较多的公共交通工具接轨的地段,譬如与机场大巴线路吻合,在重庆机场大巴的终点那里就云集了如家快捷、莫泰168等若干家酒店,这就为商务旅行人士的入住提供了便利又节约了成本。再如重庆锦江之星有两家酒店就距离陈家坪汽车中心非常近。重庆其他的一些经济型酒店也基本选择在离交通枢纽比较近或者乘坐出租车费用很低的区域内。这样的做法等于借用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减少了酒店自己的地租。

这种做法非常明确地体现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理念,就是在相对低成本的情况下提供便利,而这种选址策略很好地符合了他们服务对象的要求。

同时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分销途径上,并没有呈现出很多特色,基本都是依靠旅行社、旅游集成商(如携程、e龙等)再辅以自己的预定系统(本酒店网站和800或400电话)建设而成的。

(四)促销

在促销策略上,经济型连锁酒店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在广告投放上,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大部分的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路牌广告)上的广告投放量并不是很大,而在杂志特别是一些商务杂志上的投放量要多一些,,这是从酒店的目标客户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考虑的。相对而言这些酒店在新兴的网络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要大一些,这也是因为他们目标客户的网络使用率较高,同时相对成本较低。在销售促进方面,在各地新店开张等时刻也会提供相应的一些电子优惠券,赠送附加服务,附赠奖品,累计消费返利,有选择地给客人免费参加一些旅游、展览、竞赛、兑奖等等活动。大部分连锁酒店都成立了自己的会员组织,为长期客户提供不同档次折扣来稳定客源,例如锦江之星组建的“蓝鲸俱乐部”、“红枫俱乐部”,汉庭快捷组建的“汉庭会”等等这样一些会员组织。

三、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优秀营销手段,但是我们并不能说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这中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产品策略的问题与对策

在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运营中,这些酒店为了有效地压缩经营成本已经将诸多的附加服务进行了缩减,但是缩减的思路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全方位锁定顾客的理念。对于目标客户不是特别需要的而且会较大增加成本的附加服务固然应当缩减,但是对于一些可以有效地从目标客户那里扩展很多消费群体并稳定客户的必要的附加服务应当予以提供并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商务人士,一类是自助出游的家庭。这两类人员在出行中都有一个相同的需求,即不想在出行的核心问题(办公和游玩)外的一些繁琐性事物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所以经济性连锁酒店有必要打造一个出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行和住的问题一体化解决。而从目前来看,机票的订购业务是最好介入的,因为各个航空公司的折扣都是全公开的,进入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机票预定运营成本比较低,以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渠道来运作全国的订票网络相对来说效率会高很多,同时应当和若干家航空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整体服务提供整体的折扣,辅助以出租车或其他车辆的预定业务,这样就可以打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出行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从顾客一出行就将其全程锁定并纳入酒店的消费范畴内。

同时在附加服务方面,经济型连锁酒店可以和旅游部门(景点、旅行社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类似e.龙这样的平台,提供一个介绍、交流、展示和接待的平台。这样一个平台由连锁酒店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成本是不高的,但是对于顾客的出行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品牌塑造方面,相对而言,经济型连锁酒店都做得不够,因为经济型连锁酒店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类似于实物产品中的快速消费品,在产品性质没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品牌塑造就是一个吸引顾客的重要的因素。但就目前来看,这方面经济型连锁酒店做得并不够,品牌的号召能力和个性都是不足的,并没有在全国消费者中形成真正的名牌。

(二)定价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大部分都是从华东地区发展起来,它们向中西部地区布局展开后,原来以华东地区为准的定价模式就显得并不是很合适了。就以锦江之星在上海市虹口路的上海海伦路店而言,标准房的会员价是179元/间·天,汉庭快捷的复旦店双床房的会员价为174元/间·天.而在虹口区携程所提供的三星级酒店的标准房的价格均在248-528元/间·天之间。可以看到,在上海地区如果只是从单纯的住宿来看,经济型快捷酒店的价格是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的。但是这个价格放到西部就存在问题了,例如汉庭快捷春熙店的双床房价格为183元/间-天,而携程提供的春熙路周围三星级酒店成都民航大厦宾馆标准房为198元/间·天,三星级的成都新华饭店为210元/间·天,可以看到经济型快捷酒店并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起码价值是不足的。因此,在未来,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全国市场的开辟道路上必须要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考虑在内。

同时,由于现在是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飞速发展期,那么相对而言,其首要目标并不是占领市场,而是共同做大市场。考虑到未来经济型酒店密度会比较大的情况,目前各经济型连锁酒店150-200元/间·天的整体价格还是显得略高,可能需要降到100元/间·天左右,现在的利润率是有些高了。

(三)促销方面的问题

从现存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促销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促销力度和方式都是远远不够的。相对而言,这些酒店在促销与成本控制两方面中更重视成本的控制。所以,目前经济型酒店应更重视整个连锁点网络化的整体运作,投入更多精力减少整体的成本,减少各个店的经营人员,利用网络建设将很多经营的工作归到总部来进行,这样可以减少更多的成本。

在广告方面,各个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投入都是比较低的,只是在个别类型的媒体上高一些。当然,这是在控制成本的整体思路下进行的,但是这种做法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问题。例如,酒店形象塑造不够,造成产品的同质化;除了关心成本的消费者外其他旅行者试用率太低;整体的知名度偏低。

在促销方向方面,没有形成从两个方面推动的思路,只是从出差人员的角度来考虑,没有从这些人员所在的公司的角度来考虑。其实完全可以以套餐的形式向各个出差频率比较高的企业提供整体的打折,来推动这些公司将出差全部业务外包给某一经济型连锁酒店。这种推广方式相对而言效率会更高,并且能更完善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有助于公司控制总体成本。

连锁经济范文篇6

1.美国IT产业衰退

美国IT产业衰退首先表现为设备投资的大幅度下降。1995年以来,美国IT产业的设备投资一直以年均30%的速度迅速增加。然而,2001年以来,IT产业过热的设备投资却迅速冷却下来了。其中,第一季度下降了10%以上,第二季度又下降了20%以上。美国IT产业投资的大幅度下降,乃是此前投资过旺的必然结果。以高速通信领域为例,由于光传送装置WDM(波长分割多重方式)的应用,在美国东西海岸间的信息通信量有可能成万倍增加的诱惑下,以AT&T为首,美国各大通讯公司竞相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然而,由于设备投资过剩,至少在今后2年内已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了。

其次,美国IT产业的衰退还表现为生产下降和企业经营的恶化。以计算机为例,4-6月,全世界的生产台数为3043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其中美国下降了6.1%,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第一次生产下降。另外,美国半导体工业的开工率现在也下降到了60%。在生产下降、库存增加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就迅速恶化了。例如,康帕克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6%,纯利润由38800万美元的盈利转为了27900万美元的亏损;计算机主机的最大厂商-英特尔同期的纯利润也下降了76%。

另外,电子商务交易减少也是美国IT产业衰退的主要征兆。90年代以来,美国电子商务交易一直呈迅速增加的局面,其中1999和2000年都增加了60%以上。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其增长速度不仅明显放慢,而且从5月起已开始下降,6月份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

2.西欧和日本IT产业的衰退

在西欧,IT产业衰退在携带电话的生产和销售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据预测,2001年,全世界的手机销售将下降5%,其中西欧将减少50%以上。由此,世界最大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第二季度的经营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由于诺基亚以芬兰为总部,在美国、中国、韩国等8个国家都有生产基地,所以,其经营恶化的影响就是全球性的。西欧各国的电信企业为开发新一代手机,都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其中仅向政府缴纳的电波许可费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例如英国电信等5家公司向政府缴纳的许可费高达360亿英镑,德国电信等6家公司向政府缴纳的许可费高达508亿欧元。所以,在手机市场前景暗淡的阴影下,各电信公司的经营就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其中,英国电信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决算就出现了17亿英镑的巨额赤字。

在日本,IT产业衰退在计算机生产的下降方面表现的非常明显。1999和2000年度,日本计算机的生产量分别增加了18.3%和27.5%。其中,2000年10月的增长率高达75.7%,12月仍达39.3%。然而,自2001年2月增长率下降为10.7%以后,增长率就骤然下降,4月只增长了1.3%,6月反而下降了3.1%,是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以计算机生产的下降为契机,日本高新技术企业的亏损也迅速增加了。今年第二季度,索尼、富士通和松下电器的经营决算都是大幅度的赤字,NEC虽然还有盈利,但利润额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0%。从全年度的情况看,到2002年3月末决算时,索尼、富士通、松下电器、NEC、东芝、日立等六大电气机器企业的经营利润至少将减少1万亿日元以上,其中,NEC的经营利润将由原来预计的650亿日元,转为1500亿日元的赤字。

3.美国IT产业衰退的连锁反应

美国IT产业衰退,对世界各国的IT产业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由于美国光通讯投资的过剩,号称世界光通讯领域第一把交椅的加拿大诺泰尔网络公司,其第二季度的经营赤字为15.5亿美元,与2000年同期7.37亿美元的纯利润相比,其经营明显恶化了。另外,早就在美国投资的日本富士通公司,由于到现在还没有接到今后2年内的任何订单,其2002年3月的年度决算就将出现前所未有的2200亿日元的巨额赤字。

其次,由于计算机生产的下降,全世界的半导体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计算机市场中,占市场总额40%的半导体产品已出现了销售大幅度下降的局面。2001年6月,全世界的销售额下降了30.7%,其中北美(主要是美国)下降了45.1%。在半导体中,DRAM(记忆和保持动作的显示器)的处境尤为惨淡。由于生产过剩,美国市场的需求减少,2000年秋季,1个128百万比特的DRAM的价格还卖15美元左右,而目前则下降到了2美元以下。据估计,全世界的DRAM的销售额就至少比去年下降50%以上。

在DRAM价格下跌中,受打击最重的国家是韩国。韩国萨姆森电子是世界最大的DRAM厂商,其上半年的经营利润比2000年同期下降了42%。由于DRAM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影响,韩国7月份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另外,台湾省作为计算机配件的生产基地,也因美国计算机生产的衰退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2001年7月,由于计算机配件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影响,台湾省的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4%。另外,中国上半年的出口额虽然比上年增加了8.6%,但在外商IT产业投资集中的广东省,第二季度的出口也出现了减少的迹象。鉴于东亚各国的出口依存度提高,其中,泰国1996-2000年由39%提高到了66%,韩国同期也由30%提高到了45%,所以,美国IT产业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其所带来的需求减少,就使东亚各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4.世界经济的连锁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西欧、日本和东亚各国经济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以IT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泡沫经济崩溃为媒介,迅速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连锁危机的严重局面。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4.1%,其中第四季度为1.9%。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为1.3%,第二季度又下降为0.7%。由于“9.11恐怖事件”的影响,第三、第四季度还都将出现负增长。根据全美企业经济学家协会9月10日的预测,美国今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为1.6%,低于5月份预计的2%。为此,美联储已连续9次下调利率,其中联邦基金利率已由年初的6%下调到了10月2日的2.5%,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与此同时,布什总统10月3日又要求国会增加600-7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刺激经济。

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根据欧洲菲齐资信评定公司9月21日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为1.25%,比世界银行4月预测的2.2%还低,是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26日的最新预测,日本经济将再次出现-0.5%的负增长,欧盟也将下降到2%以下;东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也都普遍下降,其中新加坡只能增长0.2%,台湾则将下降1%即出现负增长。

5.世界性的股市泡沫经济崩溃

受世界经济连锁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首,各主要国家的股市普遍出现了股市泡沫经济崩溃的迹象,其中,与IT产业衰退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股的下跌尤为明显。以美国那斯达克指数为例,2000年3月10日,其最高值为4802.99点,约为1994年751.57点的6.40倍。其后,那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10月跌破3000点以后,2001年3月14日又跌破了2000点;“9.11恐怖事件”后,9月21日又跌到了1423.19点。

在高新技术股泡沫繁荣和泡沫崩溃的过程中,世界最大的网络交换机厂商-美国思科的沉浮最为引人注目。在IT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信息化投资,网络交换机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在生产规模和经营利润成倍扩大的形势下,思科的股票就身价倍增,其股市总值在2000年3月27日骤然增加到5478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的5416亿美元和通用电气的5204亿美元,成了美国和世界股市总值最高的企业。然而,由于IT产业衰退和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投资大幅度减少的影响,思科2001年7月的经营决算就出现了1990年上市以来第一次赤字,赤字额约为10亿美元。由此,思科的股票骤然暴跌了2/3以上,现已不足1800亿美元。结果,在8月3日统计的全美10大上市公司中,已看不到思科的名单了。

在那斯达克指数不断创造新高的时候,高新技术股的新股公开,曾经是网络企业最拿手的圈钱术。然而,在IT产业衰退的形势下,这一招已经越来越不灵了。1999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公开新股的高新技术企业曾多达354家,2000年仍有284家,而2001年1-7月,则只有19家,全年也很难超过40家。

连锁经济范文篇7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处在绿色景气区内运行,但是,局部过热和结构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房地产投资稳步上升,地域热点显现

发展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积累,投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的稳步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就尤为重要。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实现7.3%和8%的高增长率,其中投资贡献率高达3.6%左右。在国内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5.6%,逐步上升至2001年的20.7%(表1),弥补了传统产业投资增长率下降的遗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慢慢显现出来。

从总量分析,在1997~2001年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8.6%,13.9%,5.1%和10.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2%,13.7%,13.5%和21.5%,略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1992~1993年增长率高达117%和165%的过热现象(图1)。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基本合理,2001年住宅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6%,

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别墅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6%和9%,办公楼为12%,商业用房为12%。

从房地产持续投资热点的分布来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

主导的三大城市群(图2),从2002年1-9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31.4%,30%,33.4%,31.4%和40.1%。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房地产投资热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三大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劳动力的流动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房地产投资也要以需求为后盾,没有效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那么,我国的房地区性投资稳步增长是否有需求的支撑?

2、销售率空置率,地域分化明显

近几年,购房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户籍制度的松动是刺激居民购房的三大政策因素,2001年商品房屋和商品住宅的销售率(当年销售面积占当年竣工面积的比例)分别是88.4%和75%,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3)。

但是,在销售率回升的同时,空置面积也在上升,达到1200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期一年以上的为4000多万平方米,占当年房屋竣工面积的13.4%,高于国际警戒线10%。对于空置率需要我们做认真的分析。首先,空置率上升无论何种原因都不是一个好现象,空置率高意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占压银行资金多,由此会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库存。房地产作为一种价值高的大宗商品,其合理的库存期、库存比率应该为多少?以住宅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房屋多是高层和多层,国外多是一家一户住宅,不同样式的住宅,其均好程度差异极大,因此,就有好卖与不好卖之分。那么,不同质的住宅空置率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值得商榷。此外,国外的空置率是以全部存量房为分母,而我国城镇存量房有多少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再次,地域差别。即便是在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对空置商品房屋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1998年东亚危机爆发后,海南空置商品房425万平方米,给当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带来重创,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尾楼”,而当时上海的空置房屋接近7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却能使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仍以房地产投资三大热点地区为例,1998~2001年,广东的商品房屋销售率为66%,69%,71%和6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销售率走低的情况下,施工面积仍居高不下,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同期,上海的销售率为73%,90%。85%和100%。截至2002年9月,上海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1404万平方米,当期竣工面积为1194万平方米,销售量大于竣工面积无疑有助于消化空置商品房屋。鉴于销售率和空置率是房地产前期投资经营活动的一个结果,因此,全面的、动态地分析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拆迁面积的联动关系,才能对销售率和空置率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3、价格基本平稳,结构变化突出

2002年1-9月份,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较快,其中,宁波南昌、杭州、青岛、上海和厦门的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19.2、109.3、108.4、108.7、107.9和104.4,涨幅超前。但是,全国总体平均价格的走势力基本平稳,特别是与百姓相关的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很小,在北京等大城市还出现了小幅回落(图4)。

可是面对走低的价格,广大百姓却仍找不到自己能负担得起的住房,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平均价的构成,或者说住宅的结构。我们的统计分析中,只提供住房价格的平均数,却很少提供不同价位住宅所占的比例,或每套住宅的价格。以北京为例,近几年为配合旧城改造,增加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低价位住宅的供给增加无疑会拉低平均价格。此外,北京这两年炒“入世”、炒奥运会,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急剧扩张,大量远郊别墅、高档住宅星罗旗布,由于远郊土地成本低,别墅的平价为7583元/平方米,低于近郊区11605元/平方米,这样大量城郊楼盘的推出,也有压低整体房价的作用。

因此,总体房价的合理并不意味着住房供给结构的合理,单位价格(元/平方米)的走低并不意味着每套住宅的总价位走低。北京等城市经济适用房单位价格虽有政府控制,但是由于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大、建筑标准高,造成每套住宅总价位过高,结果许多工薪阶层还是买不起。加之低价位住宅的地段不近人意,靠公交车上下班的工薪阶层多希望购买京城四环以内的住房,可低价位的住宅多在五环和郊外,在地铁、公交车等多种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的情况下,买经济适用房多为经济收入可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4、炒地圈地热,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隐忧

实事求是的讲,北京等大城市房价高有其合理的一面,其中“五多”——常驻人口多、老外多、外来人口多、高收入者多和集团购买多都会推动房价上扬;但是,土地市场的不规范,炒地圈地热是造成北京等大城市房价盘升的根本原因。许多地产商借“旧城改造”之机或赶在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之前忙着圈地,以增加自已的土地储备,致使2001年北京购置土地面积增幅达到173%,在全国名列前茅(图5)。

圈地炒地让地产巨头从中获得了暴利,地价经多次转手越抬越高,房价也就跟着上去了,这种圈地炒地热对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贻害长远。熟话说“没有能长到天那么高的大树”,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长下去。因为任何来京创业的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生产与生存的成本,短期的涨价也许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当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过可接受的成本,那么,北京就丧失去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的优势。香港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一大制约因素,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省吗?

5、房地产信贷发展有喜也有忧

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其投资与消费都不离开金融的支持。从住宅消费信贷方面分析,将抵押信贷机制引入住宅市场,对于多年来习惯于追逐的“大企业”、“大项目”、“大笔贷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对于习惯了“量入为出”的广大百姓来说更是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一次巨变。个人住房抵押信贷的迅速增长,不仅改善了银行资产结构,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也促进了住宅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房地产开发信贷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很小,致使国内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在22%徘徊。相比较,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那么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多年负债率高达76%的情况,自筹资金主要是依靠预售房款和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而消费者购房的预付款除一部分个人储蓄金外,相当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因此,无论资金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是从银行的口子出去的。

那么,靠银行信贷搞投资是否会诱发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在现代信用经济社会,银行借贷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泡沫,能否诱发泡沫取决于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如果将资金投向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中、低档普通住宅,投资的结果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增进社会的财富。反之,盲目地炒地、炒高档楼宇、高档娱乐设施,表面上热得不得了,实际上供求关系严重失调,泡沫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分析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银行信贷的规模、增长速度只是一个变量,关键是看资金的投向和资产的质量。

此外,银行自身体系是否健全也是抵御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键。衡量银行体系健全的基本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坏帐率)、经营管理水平、收益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等。在1997东亚危机中,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资产的30~40%,却能在房地产价格大幅缩水时安然无恙,因为香港和新加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15~20%,不良资产率仅为3%,而韩国、菲律宾和泰国银行的资本资产比率在6~10%,不良贷款率高达22%,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使这些国家的银行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Collyns,2002)。在我国银行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居高下的情况下,个人住房信贷和房地产企业贷款应在银行资产中应占多大的份额才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在我国信用制度、抵押保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如何提高房地产信贷的质量?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举措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看好,且此轮房地产热主要是消费需求拉动的,与1992~1993年单一的投资热有质的区别,但是,总体形势看好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和隐忧。我们认为,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不在总量,在结构;不在速度,在质量。因此,对于不同的房地产热,政府的调控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根据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我们认为,防范房地产泡沫应采取如下措施:公务员之家

1、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资源短缺不仅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困扰城市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利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公正、平等、富足和安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有赖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认为:首先,应通过立法确定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以防止朝令夕改、急功近利,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加快建设有形的土地市场,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公正、公开、公平。今后,国有土地无论使用者是谁(政府或其他企事单位),土地出让都应纳入有形市场,避免“黑箱”操作的诸多弊端,且招标并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标,政府可用综合指标,包括企业的资质,以往的开发业绩、土地使用方向、开发项目的市场前景等,来确定中标者的资格。这样,政府才可以有效的调控土地供给的规模、条件、时序和位置,同时,有效地保障百姓急需的普通住宅用地供给。再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各城市政府应对所有待出让的土地、现有土地使用结构、规划、评估价格等信息公开,防止信息不对称为一些人圈地、炒地谋取暴利便利;第四,对违规违纪者应给予严厉的制裁,以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灵活运用利率、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近两年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形成的。在经济紧缩时,低息、减免税政策有利于刺激有效需求,本无可非议,但是,长期实施一种政策,或无视受益对象实施同一政策,就可能给市场一种错误的信号:多次降息、资金成本低会诱使许多企业、个人涉足于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为引导企业投资与开发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适时调高投资别墅、高档公寓、高档娱乐设施、商厦写字楼的贷款利率,调高个人非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使低息政策更好地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各城市政府还应对高档不动产开征不动产税,并可采取累进税。这对于中国一个仍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有利于抑制奢靡之风泛滥,而将有限和宝贵的资源用在实现城镇和工业化上。此外,完善市场信息的供给,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内容。

3、完善房地产金融体制防患于未然

我国银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信贷业务,从外部环境上讲,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和抵押保险机制不健全,从内部机制上讲,我国银行自身存在着许多脆弱性,如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过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低等,这些都会加大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多次下调利率利差收益缩小的压力,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兴的房地产信贷特别是个人住宅抵押信贷则成为银行业理想的选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好资产,但持有比例过高,也会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这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美国,人住房抵押贷款仅占商业银行资产的18%,占抵押银行资产的50%,银行资金来源不同,资金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在香港,银行要及时动态踪贷款的质量。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4、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1世纪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都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不仅是未来城市的开发建设者,还是未来城市、地域空间设计者;我们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实物资产、价值的载体,还有全新的知识技术、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投资与经营中少一点盲从,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炒作,多一点真诚,给消费者多一点实惠。认认真真的在产品的质量、功能与服务上下功夫,我们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等,“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连锁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模式;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忽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式快餐在进行自身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参照着国外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自身的连锁经营模式,很多中式快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着规模小、管理不当、缺乏标准化等特点,因此对于中式快餐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的现状

(一)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的背景

在我国经济水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要求餐饮要能够便捷实惠,同时要能够满足大众口味的需要。因此我国餐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快餐行业的发展,我国的重视快餐店不断增加。同时中式快餐的种类非常多,能够方面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因此我国很多餐饮企业都在进行快餐转型,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

自我国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不断增加,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每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在我国的连锁网点应突破了250万个,同时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增长速度还在加快。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提供非常多就业岗位,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快餐行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发展主要方向都是连锁店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一个餐饮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利润就需要占有市场、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同时通过连锁经营模式能够保证自身的餐饮产品和相关服务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真正达到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规模较小品牌不成熟

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整体程度较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因此不能够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和西式快餐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很少有在全国都有分布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规模小会导致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提升自身知名度,无法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整体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二)中式快餐企业经营模式缺乏独创性

由于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独创性。在一些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有着很好发展趋势的时候很多新兴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往往会对这些成功案例进行模仿,这就影响到了已经形成规模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多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盲目的模仿,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提升自身的餐饮文化机制内涵,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独创性,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又会被其它相似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所代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中式快餐企业经营模式中管理不当

导致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发展程度较低的因素还有经营模式管理的不当,我国很多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扩大自身的规模,但是对于连锁店整体服务质量的管理并没有很好管理。因此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连锁店越多,发展的规模越大,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缺少标准化,并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相同或者相似的服务体验。由于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对于自身的管理不当,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这不利于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并不能够达到西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水平的主要方法

(一)明确中式快餐的市场定位

要想提升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就需要明确中式快餐的市场定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要能够适应我国民众对于饮食的需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市场有着充分地把握,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人民对于美食的需求。要能够适应我国人民的身体特点,防治人们在食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按照中式餐饮的烹饪手法进行烹饪,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民众对于中式快餐的需要。

(二)增强中式快餐企业独特性

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是指要有自身独特的菜品,还要求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于中国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惯开发快餐产品,同时要能够针对于上班族和学生开发出适应他们生活节奏和习惯的快餐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

(三)增强中式快餐企业的标准化

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扩大规模和促进自身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因为只有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标准化才能够给消费者更好的用餐体验,同时能够提升中式餐饮生产的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用餐习惯,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对于中式餐饮连锁店的管理

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应当加强对于自身餐饮连锁店的管理,要能够保证各个连锁店的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饭菜和服务的需要,防止连锁店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影响到餐饮连锁企业的整体信誉和企业形象。结语:综上所述,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品牌不够成熟、连锁经营管理不当,餐饮缺乏标准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导致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昙花一现的现象,因此应当对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探究,要在进行连锁快餐店的经营过程中加强对连锁店的管理、增强自身的标准化、增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餐饮企业的繁荣。

作者:王业挺 单位:枣庄市龙都职业中专

参考文献:

连锁经济范文篇9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连锁经营这一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本文首先阐述了连锁经营的概念及其实质,并简要介绍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1【Title】Astudyonthecountermeasureofsoundlydeveloping【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文献综述】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一、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连锁经营在我国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权关系不明确、规范化程度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行业,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对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对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感到振奋。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在中国能健康成长,被关注、被拥护,而非被溺爱、被误解。同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连锁经营,促其健康、规范发展。二、理论研究现状(一)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机理的研究一般用专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来解释。分工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体现在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依据其营运程序和作业特点所形成的大项分工,即连锁企业的采购、库存、配送、经营、促销等环节的分工,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同时,它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通过总部与分店的职能划分,实现了决策与作业、决策与管理的分工。这些都促进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是规模不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研究发现: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研究中所假设的那样,交易费用为零或忽略不计,而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科层组织,它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当交易行为由企业来完成比由市场进行耗费成本低时,这种交易行为将被内部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所以,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与市场能否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连锁经营就是将市场的交易活动变为企业内的行为。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符合现代化、大企业运行机理,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同时,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但单位交易成本却是下降了,即交易费用递减。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行业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企业行为的优化,实现较高的市场绩效。其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是后期的结构主义或产业组织理论所构造的框架)。连锁经营就是实现企业结构合理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通常表现为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从而使企业间有效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向有序化发展,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由于连锁经营本身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包含着现代的经营思想、经营技术、管理方法,如果说一个企业从“硬件”上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从“软件”上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二)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纷纷提出解决对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志强在其撰文《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连锁网点的布局,资金投向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连锁经营法规,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张德良、孙继义在其文章《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或兼并、收购实力不强、规模弱小的连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组建全国性的连锁集团。这样既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迅速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普遍落后,南京大学赵世勇指出,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发挥配送中心在流通体系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本文主要观点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一)文章主要观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是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认识不清以及过于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其内在要求,导致经营失败。(2)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3)产权关系不明确。(4)工商关系不和。(5)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6)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7)规范化程度较低。(8)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9)管理基础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合我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1)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3)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6)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7)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8)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二)趋势预测国外连锁经营主要有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趋势一:在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中,以特许连锁发展最为迅速。趋势二:连锁加盟店的数量将逐年激增,同时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行业也将不断涌现。品牌嫁接活动已开始在特许经营领域普遍出现,合作双方的品牌吸引力和营销活动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的特许品牌与小零售商的合作以及小的特许品牌与大零售商的合作开始出现。趋势三: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兴起。连锁总公司在一些大的地区,选择几个区域性连锁公司,在该区域内授权其执行协助加盟店的训练、经营管理、促销等本应由连锁总公司来发挥行使的职能。趋势四:集中相关行业而组成的连锁企业购物商场或多种行业集成式连锁所组成的连锁城将崛起。趋势五: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我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利店、超市、品牌专卖店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已逐步普及。据统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将逐步占据零售业、服务业的相当比重,今后我国连锁经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集约化增长。独具特色的集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会成为城市功能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壮大。就业态而言,除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快餐店以外,折扣连锁、仓储连锁、服务业连锁也会快速发展。连锁行业将更为广泛,并可能有部分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发展成为国际连锁。从趋势上说,我国零售市场最终将由连锁业主导,因而我国连锁经营的前景相当光明。[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效益的目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那样,使之相对简化,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效益与专业化的矛盾,同时也为在企业内部实行买卖分离创造了条件,使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商品的销售。一、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从1859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始,到目前连锁经营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连锁经营,70~80年代,连锁商业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连锁经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正规连锁(RegularChain)。指同属于一个资本的多个店铺,在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运作,包括统一店面、统一装饰、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税赋、统一营销策略等。pp2.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指零售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而成的连锁经营。总部和各店铺间是协商和服务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销售战略。各店铺拥有所有权、核算权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pp3.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指由专利、特殊品牌商品或管理技术的有偿转让而形成的连锁经营。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加盟店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他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一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服务活动。总部拥有经营权,具有总体销售计划制定、业务指导、广告促销、统一进货、物流组织、教育培训等职能。各加盟店对所属店铺拥有所有权,承担总部所规定的义务,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总部与各加盟店以特许合同作为连锁关系的纽带。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落户深圳蛇口,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而1990年底由广东省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则是内地首家国有连锁超市。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企业自发的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而不是政府号召推动;1995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连锁企业座谈会,由此,我国连锁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正式开始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它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目前我国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时,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较具实力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健康、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相比,我国连锁经营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新闻媒体对我国连锁经营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我国连锁经营因规模小、速度慢,效益才上不去,甚至以开多少间店铺作为小型与大型企业之分,或者认为开到了理论上认可的店铺数量就一定能达到规模效益,结果这种把连锁店的数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而盲目发展的做法,由于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地解决,仅开了几个店铺就导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一知半解。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每家门店都是这个集团的构成单位,业务经营均由总部控制的商业组织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在同一个行业内由某一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第一种观点只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但缺乏连锁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从实践来看,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中的每个商店均不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因此这种观点不妥。第二种观点除了表明连锁经营的性质以外,对其基本特征、目的等均未作说明。同时也存在一个错误:即它是由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事实上,有的连锁商店是由批发商或厂商进行控制的。因此此种观点亦欠妥当。此外,在一些亏损企业眼中,把连锁经营认为是“一连就灵”,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特点而盲目上马,一旦进入这种误区,令人担忧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二)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三)产权关系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确,影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发挥,产权表明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动力基础,而经营形式是企业借以获得利润的载体。连锁经营形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公司的资本实力,来自产权所有者对资产增值、扩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连锁经营,大多建立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不但束缚了现有经营者的手脚,而且冲减了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产权不清造成了我国连锁业的不规范发展,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四)工商关系不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造成双方同床异梦、彼此算计的局面,大家都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经济效益,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使得工商关系变得一边倒:商品代销已成普遍现象,商业风险基本由供应商承担。而供应商们也不愿任人宰割,他们一方面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以弥补代销的成本,另一方面则伺机发威反客为主。连锁经营企业应深刻认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以求得共生共荣。(五)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连锁商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我国许多连锁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类别品种的食品周转期过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购物环境及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处在商业区的连锁店的购物环境相对好一些,处在居民区的店容店貌差一些。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非定量包装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对顾客有无偷窃行为的监督措施,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度,影响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六)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从国际上连锁经营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连锁经营的起始规模一般要在10家门店以上。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庞大组织系统。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02年已拥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额达到2445亿美元。巨大的规模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正是国外一批大型连锁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连锁企业要15家以上的店铺才有规模效益。可是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大多只有10家以下的门店。这样,由于分店过少,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及价格优势就无法实现,各店之间的商品调剂也难以进行,必然影响规模效益的实现。而造成连锁网点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七)规范化程度较低连锁经营一般来说,必须做到统一市场、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等。这些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一致化。而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权威的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的盲目冒进,或搞“拉郎配”式的强行连锁,或搞只图虚名,不讲实质的连锁,其结果是普遍存在着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甚至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八)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1)统一配送率不高;(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九)管理基础薄弱这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运作不规范,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太少,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连锁店中,除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公司比较规范以外,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科学化;专业人才缺乏,一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管理水平自然跟不上去,另一些企业虽然起点较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司的制度无法真正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缺乏沟通,员工跟不上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商品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确,商品档次、购物环境、陈列方式千篇一律等,缺乏创新;经营不灵活,效率低下。三、进一步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由上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把连锁经营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连锁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要求。(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三)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能否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从国外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连锁经营要显示出优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如美国和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连锁经营的最低店铺数量为11家。从上海等地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看,一般在开业2~3年内达到15家左右的门店,公司才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多数连锁商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而不成“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因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以规模经济手段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有:(1)鼓励较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结合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工业、商业、银行相互持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3)以知识产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回避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的连锁集团。(四)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1)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2)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3)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4)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业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业务。(五)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商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六)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英国的马狮公司被称作没有工厂的制造商,它的“圣米高”品牌极富盛名;日本大荣公司的“节约”牌商品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占大荣公司总销售额的40%左右;家乐福集团拥有的“家乐福”品牌也深受用户信赖。我国发展较成功的商业企业可借鉴上述公司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准确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商誉,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顾客中树立自有品牌形象。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偏好,使他们总是乐于来商家购买那些独家经营的商品,在目前商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易于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群及生产群。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七)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扩大形式主要是正规连锁,行业主要以零售百货业为主。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制过程,尚未真正走出困境,私有企业还不强大,发展连锁商业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努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多业态发展之路。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可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之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连锁,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狗不理、佐丹奴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于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实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企业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向国外连锁巨头学习,发展多种业态连锁经营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这些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和新兴连锁业态企业,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八)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尽快制定、完善商业连锁经营标准、管理条例、服务规范等法规,努力同国际惯例接轨,做到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立法以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此外,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结束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资本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商业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合理布局分店,规范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国内贸易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1995年6月26日[5]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6]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7]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刘安,黄江明.连锁商店组建与运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9]刘培松.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0年[10]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2000,(8)[11]王婉珍.立足消费需求、发展连锁商业[J].商贸经济,2001,(3):9[12]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商贸经济,2002,(12)[13]戴安琨,寇建亭.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7,(6):5[14]李晓红.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4):112[15]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带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49[16]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4):14[17]张德良,张继义.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23[18]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19]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3):44[20]徐宁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J].财贸研究,2000,(7):20[1][2][3]

连锁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

【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

【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文献综述】

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

一、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权关系不明确、规范化程度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行业,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对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对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感到振奋。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在中国能健康成长,被关注、被拥护,而非被溺爱、被误解。同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连锁经营,促其健康、规范发展。

二、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机理的研究一般用专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来解释。

分工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体现在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依据其营运程序和作业特点所形成的大项分工,即连锁企业的采购、库存、配送、经营、促销等环节的分工,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同时,它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通过总部与分店的职能划分,实现了决策与作业、决策与管理的分工。这些都促进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是规模不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研究发现: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研究中所假设的那样,交易费用为零或忽略不计,而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科层组织,它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当交易行为由企业来完成比由市场进行耗费成本低时,这种交易行为将被内部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所以,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与市场能否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连锁经营就是将市场的交易活动变为企业内的行为。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符合现代化、大企业运行机理,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同时,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但单位交易成本却是下降了,即交易费用递减。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行业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企业行为的优化,实现较高的市场绩效。其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是后期的结构主义或产业组织理论所构造的框架)。连锁经营就是实现企业结构合理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通常表现为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从而使企业间有效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向有序化发展,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由于连锁经营本身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包含着现代的经营思想、经营技术、管理方法,如果说一个企业从“硬件”上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从“软件”上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

(二)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纷纷提出解决对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志强在其撰文《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连锁网点的布局,资金投向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连锁经营法规,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张德良、孙继义在其文章《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或兼并、收购实力不强、规模弱小的连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组建全国性的连锁集团。这样既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迅速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普遍落后,南京大学赵世勇指出,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发挥配送中心在流通体系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本文主要观点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

(一)文章主要观点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是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认识不清以及过于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其内在要求,导致经营失败。

(2)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

(3)产权关系不明确。

(4)工商关系不和。

(5)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

(6)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7)规范化程度较低。

(8)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

(9)管理基础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合我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

(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3)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6)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7)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

(8)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二)趋势预测

国外连锁经营主要有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

趋势一:在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中,以特许连锁发展最为迅速。

趋势二:连锁加盟店的数量将逐年激增,同时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行业也将不断涌现。品牌嫁接活动已开始在特许经营领域普遍出现,合作双方的品牌吸引力和营销活动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的特许品牌与小零售商的合作以及小的特许品牌与大零售商的合作开始出现。

趋势三: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兴起。连锁总公司在一些大的地区,选择几个区域性连锁公司,在该区域内授权其执行协助加盟店的训练、经营管理、促销等本应由连锁总公司来发挥行使的职能。

趋势四:集中相关行业而组成的连锁企业购物商场或多种行业集成式连锁所组成的连锁城将崛起。

趋势五: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整合。

我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利店、超市、品牌专卖店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已逐步普及。据统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将逐步占据零售业、服务业的相当比重,今后我国连锁经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集约化增长。独具特色的集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会成为城市功能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壮大。就业态而言,除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快餐店以外,折扣连锁、仓储连锁、服务业连锁也会快速发展。连锁行业将更为广泛,并可能有部分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发展成为国际连锁。从趋势上说,我国零售市场最终将由连锁业主导,因而我国连锁经营的前景相当光明。

【正文】

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效益的目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那样,使之相对简化,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效益与专业化的矛盾,同时也为在企业内部实行买卖分离创造了条件,使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商品的销售。

一、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

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从1859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始,到目前连锁经营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连锁经营,70~80年代,连锁商业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连锁经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规连锁(RegularChain)。指同属于一个资本的多个店铺,在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运作,包括统一店面、统一装饰、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税赋、统一营销策略等。

pp2.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指零售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而成的连锁经营。总部和各店铺间是协商和服务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销售战略。各店铺拥有所有权、核算权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

pp3.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指由专利、特殊品牌商品或管理技术的有偿转让而形成的连锁经营。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加盟店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他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一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服务活动。总部拥有经营权,具有总体销售计划制定、业务指导、广告促销、统一进货、物流组织、教育培训等职能。各加盟店对所属店铺拥有所有权,承担总部所规定的义务,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总部与各加盟店以特许合同作为连锁关系的纽带。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落户深圳蛇口,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而1990年底由广东省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则是内地首家国有连锁超市。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企业自发的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而不是政府号召推动;1995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连锁企业座谈会,由此,我国连锁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正式开始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它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目前我国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时,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较具实力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健康、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相比,我国连锁经营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一)认识上的误区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新闻媒体对我国连锁经营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我国连锁经营因规模小、速度慢,效益才上不去,甚至以开多少间店铺作为小型与大型企业之分,或者认为开到了理论上认可的店铺数量就一定能达到规模效益,结果这种把连锁店的数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而盲目发展的做法,由于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地解决,仅开了几个店铺就导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一知半解。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每家门店都是这个集团的构成单位,业务经营均由总部控制的商业组织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在同一个行业内由某一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第一种观点只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但缺乏连锁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从实践来看,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中的每个商店均不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因此这种观点不妥。第二种观点除了表明连锁经营的性质以外,对其基本特征、目的等均未作说明。同时也存在一个错误:即它是由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事实上,有的连锁商店是由批发商或厂商进行控制的。因此此种观点亦欠妥当。此外,在一些亏损企业眼中,把连锁经营认为是“一连就灵”,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特点而盲目上马,一旦进入这种误区,令人担忧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

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

(三)产权关系不明确

产权关系不明确,影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发挥,产权表明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动力基础,而经营形式是企业借以获得利润的载体。连锁经营形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公司的资本实力,来自产权所有者对资产增值、扩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连锁经营,大多建立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不但束缚了现有经营者的手脚,而且冲减了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产权不清造成了我国连锁业的不规范发展,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

(四)工商关系不和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造成双方同床异梦、彼此算计的局面,大家都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经济效益,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使得工商关系变得一边倒:商品代销已成普遍现象,商业风险基本由供应商承担。而供应商们也不愿任人宰割,他们一方面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以弥补代销的成本,另一方面则伺机发威反客为主。连锁经营企业应深刻认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以求得共生共荣。

(五)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

连锁商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我国许多连锁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类别品种的食品周转期过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购物环境及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处在商业区的连锁店的购物环境相对好一些,处在居民区的店容店貌差一些。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非定量包装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对顾客有无偷窃行为的监督措施,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度,影响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六)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从国际上连锁经营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连锁经营的起始规模一般要在10家门店以上。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庞大组织系统。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02年已拥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额达到2445亿美元。巨大的规模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正是国外一批大型连锁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连锁企业要15家以上的店铺才有规模效益。可是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大多只有10家以下的门店。这样,由于分店过少,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及价格优势就无法实现,各店之间的商品调剂也难以进行,必然影响规模效益的实现。

而造成连锁网点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七)规范化程度较低

连锁经营一般来说,必须做到统一市场、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等。这些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一致化。而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权威的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的盲目冒进,或搞“拉郎配”式的强行连锁,或搞只图虚名,不讲实质的连锁,其结果是普遍存在着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甚至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

(八)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1)统一配送率不高;(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

(九)管理基础薄弱

这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运作不规范,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太少,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连锁店中,除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公司比较规范以外,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科学化;专业人才缺乏,一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管理水平自然跟不上去,另一些企业虽然起点较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司的制度无法真正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缺乏沟通,员工跟不上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商品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确,商品档次、购物环境、陈列方式千篇一律等,缺乏创新;经营不灵活,效率低下。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

由上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把连锁经营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连锁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

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

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要求。

(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三)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能否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从国外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连锁经营要显示出优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如美国和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连锁经营的最低店铺数量为11家。从上海等地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看,一般在开业2~3年内达到15家左右的门店,公司才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多数连锁商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而不成“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因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以规模经济手段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有:

(1)鼓励较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结合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

(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工业、商业、银行相互持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3)以知识产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回避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的连锁集团。

(四)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

(1)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

(2)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

(4)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业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业务。

(五)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商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六)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英国的马狮公司被称作没有工厂的制造商,它的“圣米高”品牌极富盛名;日本大荣公司的“节约”牌商品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占大荣公司总销售额的40%左右;家乐福集团拥有的“家乐福”品牌也深受用户信赖。我国发展较成功的商业企业可借鉴上述公司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准确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商誉,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顾客中树立自有品牌形象。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偏好,使他们总是乐于来商家购买那些独家经营的商品,在目前商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易于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群及生产群。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

(七)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

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扩大形式主要是正规连锁,行业主要以零售百货业为主。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制过程,尚未真正走出困境,私有企业还不强大,发展连锁商业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努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多业态发展之路。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可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之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连锁,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狗不理、佐丹奴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于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实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企业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向国外连锁巨头学习,发展多种业态连锁经营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这些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和新兴连锁业态企业,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

(八)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尽快制定、完善商业连锁经营标准、管理条例、服务规范等法规,努力同国际惯例接轨,做到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立法以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此外,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结束语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资本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商业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合理布局分店,规范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4]国内贸易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1995年6月26日

[5]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

[6]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7]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8]刘安,黄江明.连锁商店组建与运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9]刘培松.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0年

[10]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2000,(8)

[11]王婉珍.立足消费需求、发展连锁商业[J].商贸经济,2001,(3):9

[12]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商贸经济,2002,(12)

[13]戴安琨,寇建亭.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7,(6):5

[14]李晓红.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4):112

[15]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带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49

[16]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4):14

[17]张德良,张继义.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23

[18]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