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5:15

口腔实训总结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1

1)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刚通过高考进入了医学院校,对医学知识没有任何的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理论教学让学生很难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听的一头雾水,难以理解。

2)对于刚刚进步大学的新生,他们习惯了高中时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讲解的授课模式。而大学里课程相对比较多,课时少,任务重,讲解也是一遍而过,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反复复习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口腔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采取纯理论考核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到了背诵的过程中,考完很快将知识又还给了老师。缺乏实践考核让学生误以为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基础没有打好,势必会影响以后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口腔系有8020口腔医学协会,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口腔专业活动,但这些活动主要是侧重于临床学科,比如排牙比赛、外伤缝合比赛等,很少有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活动,导致学生忽略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性,以至于在临床实践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基础知识脱节。中国现代口腔之父林则博士说过,要做医学家,不要做匠人。这也正是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仅要会做手术,还必须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手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作为一名口腔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在口腔医学学习过程中打下好的基础,开一个好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改革措施

2.1理论教学改革

1)课前认真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针对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与助理医师考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充分备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授课。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看似很热闹,其实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2)教学模式转变。摒弃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递-接受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观看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讲解和操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理论授课与实训充分的联系到一起。比如讲授进行牙体形态和特点时,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将牙体的外形一步步的雕刻到手中的蜡块或者石膏块上。每雕完一个面,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学生边学、边听、边练习,达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束时,将学生的作品分组评比,并派出代表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根据其形态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相关联,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充分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图表法。学生对于图表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远远强于枯燥的文字叙述。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绘图,制作表格,而不是依赖于课本和PPT上的图片。学生则准备一个专门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绘图本,跟随教师绘图。此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绘图过程也会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绘图过程中。比如讲解血管和神经走行分布时,教师通过绘图讲解,学生更能形象生动的想象出血管神经动态的走行,而不是死板的文字和叙述。比如讲解颌骨,让学生去描绘整个头颅,进而能明确颌骨在头颅的位置以及其大致的形态结构。当学生自己绘图完毕后,整个知识点在脑子里就有了画面感,掌握的也更彻底和全面。当死板的文字转化成可视性很强的图片,并且经过自己动手完成的勾勒,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3)课下总结。传统的总结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带着学生复结,将重点内容画在课本上,慢慢就演变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总结,学的快忘记的也快。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次课结束后,教师以问题的方式给出需要总结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收集资料,解决疑问,将结论和自身的反思总结到笔记本上或者制作成PPT,下次上课前,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强烈的存在感。这样的课堂便充满了新鲜的创举,百家争鸣的奇思妙想。教师引导课堂,学生积极参与也反馈于老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2强化实训教学

1)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训项目的选取上,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作为口腔临床课程的基础和桥梁,为日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帮助同学们毕业后能顺利的通过口腔助理执业医师的考核。明确实训课在执考中的重要性。

2)在日常实训课中,阶段性的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将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成绩中,有利于学生重视实训课学习,从而更好的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3)建立学习小组,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使每个组员都能在对方身上学习到优点。同时小组学习也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同学们之间可以互通有无,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或者临床求教等诸多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组员都是主体。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产教融合;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围绕产教融合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展开实践、探索与创新。从研究学校和医院现有优势资源及利益共同点出发,通过实践,探索了学校、医院和企业在教学、招生、师资、质评、就业5方面深度融合的路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兼职教师团队、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创建三元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校院企共赢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了专业长远发展。

1校院企共同建立一体化办学体制

1.1成立管理机构

学校和烟台市口腔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办学项目,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校院企合作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校院企合作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下设校院企合作办事机构,研究制订校院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校院企合作项目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组成的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章程,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宏观调控校院企合作发展,协调解决校院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校院企合作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随时沟通联系,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为校院企紧密合作提供了保证。

1.2出台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班班主任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学生临床实习管理规定、实习生安排管理规定、实习生考勤和违纪处理办法、实习生住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针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制度,有效加强了实习学生管理。与烟台市口腔医院共同出台了校院企合作管理制度、口腔护理班企业教师管理办法、烟台市口腔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等针对口腔护理班学生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校院企合作项目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合作条件、管理方法及奖惩措施等,使校院企合作项目做到有据可查。

2校院企共同打造一体化办学模式

2.1推行“订单式”合作办学

学校自2010年起与烟台市口腔医院建立了校院企合作关系,最初合作形式仅为派遣学生到医院进行顶岗实习,随着合作力度的加大,为大力推进校院企合作深度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学校与烟台市口腔医院、迈世通中国有限公司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了校、院、企三方合作,开设了口腔护理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总结,领导小组定期对相关部门、科室的合作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院企一体化办学长效机制。

2.2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

校院企三方共同探索出了产教融合、师资共建、共同招生、共同培养、资源共享的校院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由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指导口腔护理及专业设置调研、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及能力培养;医院提供实习场地,安排临床教师指导学生轮岗学习专业技能,每年均会安排临床护理专家到校授课、讲座和临床实践指导。这种校院企合作办学模式将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直接对接、将做与学直接对接、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

3校院企共同进行一体化招生就业

3.1共同完成招生招工计划

学校负责在三二连读高职四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招生宣传,向学生及其家长介绍项目优势、教学实训安排、选拔标准、顶岗实习和就业去向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专长、就业意向等自愿报名。学校与医院、企业三方针对口腔护理岗位要求共同制定标准,参考学生多元行为指标和应对方略,对报名学生进行结构化面试选拔,确定录取名单,成立口腔护理班,并签订顶岗实习和就业意向书。

3.2共同进行用工就业考核

口腔护理班五年级学生在校进行3个月的口腔护理理论学习,考核合格后进入为期7个月的临床实践操作阶段,烟台市口腔医院安排实践和理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轮岗学习各项口腔护理技能。实习结束经各科室护士长反馈和综合考核评定,烟台市口腔医院优先录用考核合格的学生为合同制护士,或推荐到同级、上级口腔医院及医疗企事业机构就业。学生进入医院很快就能适应岗位工作,深受医院欢迎,真正实现了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3共同打造就业服务体系

校院企双方共同成立三级领导机构,根据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性格特征等进行分层次、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每位毕业生落实理想就业岗位。校院企双方共同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调查毕业生工资待遇、工作强度、预期达成度等,及时解决其岗位适应问题;掌握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和意见反馈,从而为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校院企共同推行一体化人才培养

4.1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为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全面指导下进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前已组建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口腔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团队现有教师39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0名,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型兼职教师29名,团队所有教师均具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资格,“双师”比例达100%。

4.2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烟台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对口腔护理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校院企三方沟通协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护理专业特色,共同研究形成注重企业文化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口腔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教学,并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共同研讨、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三对接”,即专业教学要求与护士岗位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与口腔护理工作过程对接。

4.3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资源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并参考国内外优质教材,校院企三方共同开发了满足现阶段中国口腔医疗发展需求的口腔护理课程体系,编写了具有口腔护理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现代口腔护理指南》,内容包含职业素质、技术技能、知识拓展和职业能力4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校院企三方协作继续丰富颗粒化专业素材资源,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4.4共同改革专业教学模式

校院企共同研讨改革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训课教学采取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由医生和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操作,在协作中锻炼其医护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提升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迈世通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所需的各种教具、材料、标本、器械等实训设备,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4.5共同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校院企三方共同参与组成口腔护理专业考评小组,经过认真研讨,建立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四方三元”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四方参与,对学生进行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内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通过校院企合作,学生将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5校院企共同推动一体化高效发展

5.1推动互聘互兼

学校借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授帽活动和教学研讨会邀请口腔临床护理专家到校,面对面探讨口腔护理教学内容、实习计划,并结合临床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部分临床课程教学及进行教学示范课展示。每年寒暑假学校会安排教师到北大口腔医院和烟台市口腔医院实践锻炼,取长补短,以提高教学水平。

5.2强化实习管理

实习前,学校邀请校院企合作实习医院护理部主任到校开展“面对实习,你准备好了吗?”等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明晰医院需求,以便更好地融入实习工作中。实习过程中,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科教兴院的原则,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一系列配套实施方案,并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教师全程指导及管理学生。学生进入实习科室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学生在各科室实行轮岗制实习,可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不同岗位技能,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带教教师,手把手教导,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岗位技能。每个专业均建立了学生学习档案,每周、每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考核。医院在培训学生“三基三严”、口腔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教给学生了生活和职场礼仪、沟通技巧等,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实习后期,通过校院企座谈会、师生座谈会将实习管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学校和医院根据反馈及时完善校院企各项管理制度,同时给予学生指导。

5.3优化教学团队

每年聘请校院企合作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到校授课、讲座和临床实践指导,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选聘10名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突出、护理科研水平较高的校院企合作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加入学校教学团队,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无缝对接,使教学团队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更合理。

5.4彰显办学效益

学生在历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97%以上,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均处于较高水平,就业率连年保持在100%。近3年来先后有5名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市、省和国家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中2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30名学生获得二等奖,28名学生获得三等奖,12名学生获得优秀奖;在全国师生礼仪大赛中获得中、高职组团体一等奖,14个个人一等奖,18个个人二、三等奖。

6校院企一体化办学成效

校院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导师”、校院企文化“双渗透”、技能考核“双评价”,通过双主体育人,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障碍过渡,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零分隔对接,真正做到了校院企共赢。

6.1资源共享常态化

学校牵头组建的烟台市护理专业联盟充分发挥护理专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形成了校校联合、校院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进双赢的护理专业教育新格局。学校主动联合市内外兄弟院校和提供实习的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等区域型联合体,通过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了解医院需求,同医院专家一起共同制订了满足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定期组织行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需求,严格参照国家和省制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校院企以医院用人需要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产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在省内兄弟院校中推广使用,提升了学校软实力。

6.2教改成果多样化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3

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使用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其制定和岗位需求脱轨,没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理论课比例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操作少,动手能力弱。这些因素导致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厌烦牙体形态的枯燥理论知识,所接受的牙体雕刻训练又较少,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弱,这与现代口腔专业的需求差距较大。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培养口腔工艺技术学生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在设计上注意学习任务与岗位实际需求一致,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模拟义齿制作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打破传统以单纯模仿雕牙教学为主,教学场地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固有模式,把实践教学放在校内仿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和校外全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让师生都以职业人员身份开展教与学,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把做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有机事整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2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必要的牙体形态雕刻训练,可以逐渐熟悉与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与特征,对每一颗牙达到理解并诠释其特征的程度,牙体雕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对牙体形态的基本认识,到再现每颗牙齿的细微结构都来源于熟练的牙体雕刻技术。通过反复训练,将牙体解剖形态雕塑作为实训课程是实现培养合格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接受的慢,理解有困难,而且学生厌学枯燥的牙体解剖知识。这就需要在实验课上把学生没有理解吸收的理论知识弥补回来。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简单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的是适应岗位的能力知识。所以实践教学不能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去模仿雕刻一颗牙,而是锻炼学生对牙体形态的应用能力、对事物的明锐观察力,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智商,还要兼顾学生情商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团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

2.2.1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

实践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完全对接,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郑晓梅(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毕业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中让学生学到最有价值的实践技能技巧知识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在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仅从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教学中以校内实训课堂为主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辅以知识讲授课堂解决学生必备的职业理论知识。以竞赛课堂为延伸,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37-02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该课程应采用以项目导向、以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牢固而扎实的牙体解剖学及相关理论及知识。课堂讲课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动画及像片、投影、实物教具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的模式,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并按教学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先教会学生怎么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会操作,再要求学生在学会做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2.2.2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积极改善口腔解剖生理的实践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光盘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配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适应时代的要求,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2.3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法

教师示教只是教会了学生雕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雕牙的方法步骤,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而雕牙过程中很多技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与总结。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右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形态练习为例,我们的实践教学是这样开展的:先从视觉上使学生知道这颗牙的大体形态:观察牙体模型,之后理解牙体形态,在纸上描绘三倍大牙体形态,进而缩小描绘二倍大、一倍大的牙体形态;如果有学生绘画基础较差,可描绘5倍大甚至更大的牙体形态,直至描绘标准为止;为便于学生的操作,先进行放大三倍的牙体雕刻,再缩小进行一倍大的牙体练习;最后在石膏牙列上进行滴蜡塑形的练习。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层次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雕刻进度参差不齐,雕刻作品的质量有高有低。对此,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雕刻技术好的同学为组长,帮助、指导本组成员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助的助教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2.4开放实验室,设置竞赛课堂

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而课堂时间有限。为便于学生的练习操作,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雕牙;实验室随时开放,确保学生有地方练习雕牙。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感受,生命价值的体现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价值所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共同来体验和享受这种学习活动的快乐,保持和坚定学习的信念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答案是比赛。比赛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践教学中设置竞赛课堂,可大大激励学生练习和操作的积极性,营造学生竞相练习的氛围。每月举办的牙体雕刻技能大赛,精神抖擞的、激动人心的竞赛场景,使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竞争,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每年举办的省级比赛、部级牙体雕刻比赛都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积极练习的过程中,早已超越了参加比赛的境界,而是转化为脚踏实地的练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团结协助、朝气蓬勃、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能鼓励他们满怀信心扫除障碍、解决困难并且提高自我解惑能力。

2.2.5与时俱进,信息网络必不可少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运用信息网络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传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验课同样离不开网络。该校已建立校园网,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供教师和学生随时使用。校内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本课程实践教学相关教学资源已在学校网站运行多年,网上开通良好,教学资源丰富。利用网络技术,我们还将建立课程网络,把课件、雕牙视频、参考资料、习题集等教学相关材料挂在网上,开设学习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很好的网络互动平台。

2.3建立多元实践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4

建构主义的课题研究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做中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发生过程,从而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获得直接经验[2]。结合学生实际及口腔临床医学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些贯穿于一个或几个章节的教学全过程的课题,加强操作实训,并与临床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在发现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比如在龋病的教学中,掌握龋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的教学课题。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式组织讨论,通过见习及观察龋齿实物标本,学生发现了龋病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教师再以病案讨论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龋病临床表现和诊断的认识。龋病的治疗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技能之一,学生通过石膏牙洞型雕刻、离体牙洞型制备、仿头模洞型制备、仿头模洞型隔湿及消毒、仿头模洞型垫底与充填等操作实训,获得了窝洞分类、洞型制备原则及方法、洞型隔湿消毒、洞型垫底充填材料及方法等龋病治疗的原则、过程、材料及方法等知识的直接经验和操作技能。口腔材料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放射学等学科也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一课题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并教授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发现、总结,形成系统完整的龋病知识建构。

2问题解决模式的简析与应用探索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思考和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口腔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结合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适时设疑,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在口腔临床医学课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主动思考、灵活掌握及融会贯通。如在根尖周病的教学中,首先介绍一个急性根尖周炎典型病例,以该病例导入整个章节的教学。分别针对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进一步的检查措施、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参阅书籍,提出意见,并准备书面发言提纲,组织课堂讨论。而这几个问题又恰好是本章节的讲授重点,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正确引导,逐一解答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根尖周炎有了完整而生动的认识。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探究学习模式的简析与应用探索

美国教育家萨其曼和施瓦布等对探究式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本质就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过程,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其特点就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探究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笔者应用了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比如利用误诊误治病例为伏笔,制造悬念,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发现错误、探究真相的强烈兴趣开始有关章节的学习。如在牙体牙髓病的教学中,教师介绍了几个临床实例,有牙髓炎误诊的临床实例,也有牙髓炎诊断正确,但患牙位诊断错误的临床实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探究热情很高,讨论热烈,讨论中学生对牙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及龋、非龋性牙体病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生为了发现问题,更主动、认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接受教师讲授为主动探究知识,并逐步锻炼形成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4情景学习模式的简析与应用探索

布朗等提出了情景学习的概念。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抛锚式教学模式,即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口腔临床医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实例的逼真情节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情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及亲身体验,完成对口腔临床有关知识的建构过程。具体方法有:

(1)以典型病案引导一个章节的教学;

(2)以临床误诊误治病案设伏展开教学;

(3)病案讨论课,选择教师亲身经历的本系统有代表性的、有一定深度及难度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准备,讨论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病例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分析时既要训练学生遵循临床思维的整体性原则,认识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找出各病症间的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规律,又要遵循临床思维中具体性的原则,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理论升华认识,形成概念,并逐步掌握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一个病而对一个系统的疾病的认识都有启发,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的培养;

(4)模拟临床实训。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实用性科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我校建立了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在教学中以逼真的临床病例为情景,要求学生在口腔临床模拟系统上完成该病例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并以检查实习、课堂讨论、病历报告或实习报告等形式评价。

5合作学习模式的简析与应用探索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倾听,进行平等对话与协商,包括常规的学习和自主探究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4]。笔者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立题目组织小组、大组或全班讨论来完成口腔临床医学的课堂教学,应用这种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笔者有以下体会:

(1)对话和倾听,有助于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同意见的交流和争论,能促进意见的整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制订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中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各自经验和优势的发挥,增加学生完成较复杂任务的热情和信心。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经典案例分析;PBL教学法;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应用效果

口腔修复科临床上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口腔修复科室类型复杂,患者症状差异较大,治疗通常需要各种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1]。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我国口腔修复科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而为了使口腔修复科的临床教学质量能够提高,需要让学生在临床进行实习,以培养更多的口腔修复科室的临床专业人员[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口腔修复的教学中来,如此一来更好地在口腔修复的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高效课堂[3]。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PBL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充分利用PBL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PBL教学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双向共识的课程理念认知、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构建口腔修复科教学模式改革。在PBL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地位,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以推动他们自行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口腔修复科的重要性,明确口腔修复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对“以学生为本”这个概念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在学生的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案例分析和专业技能是教学目标的关键。基于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主题的基础和课堂教学的指导形式,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然后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教育。从理论角度看,PBL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模式,进一步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对最终实施非常有利,最终在口腔修复科的临床实践中实施[5]。本文为了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探究两组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口腔修复学的本科生中选取两个班,将这两个班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50名学生,实验组有50名学生。在对照组中,男生22名,女生28名,年龄在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13±0.49)岁;实验组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年龄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31±0.46)岁。对比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被告知该实验,并自愿进行研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两个班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进度相同。排除教学课程和教学进度不相同的班级。(二)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1)教师指导操作的全过程以标准、规范、常规的速度进行经典案例分析演示。在重难点的地方进行分解演示并用语言说明操作要点,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学习操作的过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模拟操作,教师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操作结束后,教师再次总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加强检查,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解决问题。(2)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让其进行治疗配合。按照治疗配合的方法,首先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此过程。在治疗配合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评价治疗配合的效果[6]。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将实验组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各小组在PBL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最初将全体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并让学生对搜索到的信息在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需要积极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书籍、网络和其他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促使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加深记忆。实验实施一个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PBL教学模式的效果。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接受PBL教学模式的程度。并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评估该教学模式的效果[7]。(三)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以参加教学研究的学生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关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该教学方式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2)综合测评:采取考核的方式为对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分为笔试部分和面试部分。笔试部分主要决定学生的理论分数,面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等其他实践能力。(3)系统分析:采用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95%的信赖极限,综合不同教学模式描述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差异。(四)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对教学评价和教学满意度用χ2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学生期末成绩用配对t检验验证,两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一)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二)教学评价比较实验组教学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三)教学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3。

三、讨论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课堂教学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浩东 李洋州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7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以德为基;以学为尊、自强不息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索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目标

对护理学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全面推广,可使更多学生受益,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布置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填写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制订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按方案执行教学改革。2.将2016级护理4个班250人,分为两组,1、2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3、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选取近年国赛、区赛项目中的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吸痰、无菌技术、鼻饲技术、口腔护理6个项目对2016级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通过测试了解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教学质量的改变。3.选拔及培训选手,参加2016年钦州市级、广西区级护理技能比赛,总结比赛结果,对比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4.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调整,将研究结果形成护理学基础研究报告,完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总结、反思、修改。2.出版《护理学基础》教材,建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资源库。

四、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教学改革。1.课程体系改革。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生形成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形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形成系统化的能力体系。2.课程设置的改革。本着“理论为基,实践为重,突出能力,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教学重心转移为实训的改革重点,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方案。原护理学基础理论课为80课时、实践课100课时,护理学基础理论课为0课时、实践课为90课时,两门课程总的理论课时与总的实践课时比为8∶19。调整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为88课时、实践课为100课时,护理学基础理论课为0课时、实践课为138课时,两门课程总的理论课时与总的实践课时比为44∶119,增加了实训课课时比例,突出技能操作。3.教学方法的改革。(1)改革理论教学: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成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护理评估,分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微格法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采用现信息化教学,使用数字化校园、“雨课堂”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资源库,建立在线辅助操作系统,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2)改革实践教学:一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步骤进行教学;二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安排,将原来的“基础—专业—医院见习”的“三段式”模式改为“四阶段”,即“基础—专业—临床见习—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模式;三是实施以医院、社区为基地的临床教学改革。(二)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改革教学理念,构建适应我校护理生的“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1.修订教学课程标准。以护理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和评分标准为指南,以知识和技能结构要求为导向,引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把握“必需、够用、提升”三个尺度,大胆引入行业新标准、企业新技术、岗位新技能,使理论教学和岗位内容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吸收医院、其他院校和护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后,完善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标准。2.改革护理技能教学。(1)将比赛要求融入教学过程,以护理工作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项目化的形式融入竞赛活动中,以理论讲解切入、以护理操作训练、以技能比赛检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应用“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4个基本环节:教学→练习→竞赛→考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在实训中引入竞赛式教学,定期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操作比赛,并将比赛结果计入考核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参与和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组织课堂内阶段比赛和课堂外校级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每个单元章节教学结束后,组织班级内部小组间进行技能比赛。3.搭建竞技平台,提升竞技能力。建立常态化的校级技能比赛制度,定期举办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举办形式多样的“临床护理技能大赛”和“512护士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竞技平台。通过班级、校内、市赛、区赛等技能大赛,提高竞技能力。4.建立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团队。(1)成立一支培养学生参加护理技能操作大赛的教师队伍,通过筛选学生进行锻炼培养,为参加本省、本市的各种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做好赛前准备。(2)从在校护生中选拔优秀选手,组建护理专业技能学生培训团,经过大赛的锻炼,在日常的学习中使这部分学生起到带头作用,通过他们进行示范,帮带其他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3)实行导师制,聘请行业专家和护理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每周至少开展两次指导活动。(4)进行护理技能大赛活动的常态化运作,选拔和集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四个促进”,即促进办学模式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五、课程改革预期成效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慧琴.技能比赛对培养中职护生执业能力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4.

[2]刘艳.通过对护理技能大赛的导向分析促进护理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1):89-90.

[3]伍媚春,王蓉,段功香,等.《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08):85-86.

[4]马国平,牟英君,张艳,蒋继国.护理学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整合设计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03):377-378.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

护士就是护理患者的人,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护”就是关心、关爱、照顾患者,而“士”则是守护生命,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心人、尊重人的护理理念,即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最终实现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真正融合[1]。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照护等基本护理技术操作[2],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升高职护理教学效果,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素养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尊重和关爱患者,笔者进行了护理基本技术课程设计。

1课程性质

1.1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护理基本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构建护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开展临床护理活动的基础[3],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1.2课程衔接。根据护生的特点和临床工作岗位的要求,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授课,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护士人文修养等医学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临床专业课和顶岗实习。本着知识内容适量、实用、够用的原则,与临床专家、医学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集体备课、研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确定的课程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3个方面,知识目标为掌握护理工作岗位中的常见的护理基本技术的知识、技能、注意事项,能力目标为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护理对象健康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为培养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关爱尊重患者的服务意识。

3课程内容

3.1课程内容框架。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护理行业的改革建设要求,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将护士的临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以患者住院过程为导向来设计学习情境,本课程共设计了7个学习情境、31个工作任务,共144学时(见表1)。3.2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结合产学研反馈和教学反思,确定了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迁移的能力,重点训练学生将人文关怀的意识融入护理技术操作中。

4课程设计

4.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置依托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基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强调“教学做”合一,加强人文渗透,体现护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4.2学时分析。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设置7个学习情境,31个学习任务,共158学时,以第一个学习情境———医院环境管理为例,共5个学习任务,教学难点中无菌技术的应用6个学时,隔离技术的应用4个学时。4.3学情分析。高职第三、四学期的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人文关怀知识,对动手操作比较感兴趣,但操作中重模仿、轻理解,习惯使用手机,喜欢玩手游、聊微信,好奇心强,受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灵活运用技术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缺乏,运用人文关怀的能力缺乏。4.4设计安排组建设计小组,开展岗位调研,进行学情分析,形成设计方案。依托教学资源库、微信平台、云课堂等信息化资源,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案例教学、全真实训、医院见习等教学,引导护生突破重难点,掌握知识及技能要点。

5教学实施

5.1教学组织及情境设计。以静脉泵输液法为例进行说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从“课前自学—课上学习—课后拓展”的教学模式逐步进行,课前自学时护生登录蓝墨云领取学习任务,查看教学视频,绘制操作流程,医院临床见习,完成课前测评,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课上学习时导入案例,分解任务、分步示教,整体练习,归纳总结,强化训练;课后拓展时查阅资料,到社区进行知识宣传,通过学习使护生逐步掌握知识要点、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5.2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场所,开展“课前自学、课上学习、课后拓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积极推行“师生互动型”双向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7种。5.2.1案例分析。如在“患者清洁卫生护理”的考核中,设置了清醒、昏迷患者的案例,同时根据高热、口腔感染、口腔异味等情况考核护生灵活处理患者护理问题的能力。5.2.2实战演练。每个任务中包含单项技能实训,每个学习情境的各单项技能实训之后是综合技能实训和情景考核,如项目三“患者的生活照护”学习后,安排综合技能考核的项目,由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考核案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5.2.3现场教学。由医院教师在床边进行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意识,如安置卧位的学习任务,在骨科进行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的现场教学,由医院教师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比较,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体位的临床适用范围,有利于护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5.2.4角色扮演。绝大部分实训项目要求护生进行护士和患者角色扮演与互换,在情境中分别体会护患的情感,在操作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如在“生命体征的测量”中,护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角色,体会到了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也体会到了护士操作中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5.2.5启发引导。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提问,利用前沿技术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导入,启发护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引导护生自主学习,如临终关怀的教学中导入《生命里》纪录片,让护生感受到临终关怀就是“死者善终,生者善别。帮助病患有尊严地直面死亡,让他们与亲人,与这个世界,好好道别”,激发人文关怀的意识。5.2.6自主学习。如在静脉输液教学时,护生提前登录蓝墨云班课学习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输液反应与护理等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小测试检验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课后布置作业习题进行强化,护生通过学习能迅速掌握重难点部分。5.2.7小组合作。要求护生在课前导学、整体练习、综合考核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无菌技术的应用”的教学中,小组成员分别领取铺单巾盘、铺双巾盘、戴无菌手套、取无菌物品等小任务,通过“分解—整合”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考核,强化了知识点。5.3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引入动画、视频、网络课程、蓝墨云班课、微信公众平台等教学资源,让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放实训中心,护生以结对形式练习操作,自主把握时间和检验效果,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5.4考核与评价。根据临床护士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出了本课程对于护生的考核评价包括技能考核、知识考核、态度考核。根据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专业能力综合技能考核,占总分的40%;实施应知应会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知识考核,占总分的40%;对护生的学习态度和护士素质养成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的态度考核占总分的20%。

6教学资源

6.1教辅资源使用《护理基本技术》部级精品课程配套改革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配套《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护理基本技术练习题》《护理技能抽考标准》,利用“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专业核心期刊等作为拓展资料,同时使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云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等数字化教辅资料。6.2实践教学条件我院拥有20间理实一体化教室、67家校外教学医院、8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效地提升了护生的操作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6.3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0名,教授∶讲师∶助教=2∶1∶1,研究生学历达50%,同时配备了8名实训指导教师,课程团队中有1名二级教授,1名省级教学名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护生的技能操作掌握情况、综合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强化和个性化指导;对护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手把手指导,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7教学效果

7.1护生能力、素质培养课程教学注重护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临床医院带教教师、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培养了护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大奖,参加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得到社会肯定。7.2教学评价本课程得到了行业、督导、护生、社会的高度评价,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督导评价、护生评价得分高,实习医院对我院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优且口碑好。7.3成绩与考证护生在参加省“护理之星”就业力挑战赛中囊括冠亚军,在省级、部级技能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大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连续3年达96.2%以上。

8课程特色

课程设计贴近临床,直接将护士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护生的学习任务,善于利用情景案例开展教学;教学中整合资源,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蓝墨云班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

9改革思路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生在课前自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将努力改革考核评定方法,合理选择教学项目,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郭慧芳,丛潜,刘启贵.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47-449.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20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按顺序编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第1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15人;第2个班级为试验组,共117人。两组所用实训教材、实训带教教师均一致,年龄、性别构成、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入校成绩、上学期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22学时的实训内容为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课上教师统一讲解示教,学生按学号顺序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操作;下课前教师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书写任务,内容包括班级、组长及组员学号和姓名、实训项目及学时、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及反思。试验组采用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2.1组建合作小组,选拔和培训同伴辅导员

根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利用超星学习通构建学习小组,每组4~5人,尽量做到综合素质均等。结合学生个人意愿与组员推荐意见,选择一名成绩较好、有班干部工作经验、性格开朗的学生担任组长兼同伴辅导员。由任课教师对组长职责、同伴辅导任务、学习通软件功能进行统一说明与培训,考核通过方能担任。

1.2.2混合式教学

(1)线下同伴合作学习:课前由实训员对组长进行操作项目预训练。课堂上带教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后,各组组长回示操作,组员观摩,教师纠正错误并指导组长掌握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之后组内成员依次轮流练习操作:操作者模拟护士,其他组员1人模拟病人,1~2人扮演家属,组长记录错误点。每个成员操作结束后组内进行点评,相互讨论,实时纠错,总结要点与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答疑,再次示范标准操作。学生可利用自习课以小组为单位预约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组长指导,组间协作,由组长将练习情况记录并上传至学习通。预约实训室由我校实训中心学生志愿者统一负责。(2)线上同伴合作学习: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分组预习任务,包括绘制操作流程、观看教学操作视频或微课、讨论操作模拟案例等,各小组将案例讨论结果和组内投票产生的最佳操作流程图上传至学习通,教师在线点评。课后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录制操作视频并上传至学习通,组间点评、在线纠错并记录错误点。教师针对操作细节与易错点线上主题讨论,每组由组长带领进行总结反思,并合作完成线上实训报告(可附操作流程图与操作图片)。最终形成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模式见表2。

1.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1.3.1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由Cheng等[5]编制的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价干预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该量表共4个维度20个条目,即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量表信效度较高,总克朗巴赫系数为0.916。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越高表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干预前后选用自习课时间段向两组发放量表,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学生以匿名方式如实填写,要求10~20分钟完成,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率100.0%,剔除无效量表后,有效回收率为98.4%。

1.3.2期末实训总评成绩

两组统一设置本学期授课计划内3项实训操作(无菌技术、鼻饲技术、导尿技术)为学期末操作考核项目,学生采用随机抽签法任抽一项操作进行考核。监考教师统一按照我校自编的《护理实训手册》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操作评分,并就相关理论提问。对照组进行单人考核;试验组进行团队考核,即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整组参加考核,其他组员参与理论答题。采用百分制计分,学生最终实训总评成绩=实训操作成绩(70%)+理论答题成绩(10%)+实训报告成绩(20%)。

1.3.3教学满意度及反馈

教学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另外,依据相关文献[6],采用专家函询法自行设计单维度问卷对教学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知识水平的提升、对基础技术的提升、对信息素养的提升、对合作能力的提升、对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思维能力的提升6个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与实训成绩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及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2两组期末实训总评成绩比较

试验组实训操作、理论答题、实训报告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3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讨论

3.1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教育具有终身性特点,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医学的快速发展,胜任临床岗位工作。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7]。但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8-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及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往研究也证明同伴互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0]和自主学习能力[11]。同伴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师授生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助学习、合作进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与技能提升。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多元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进行自主学习,既突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传统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12]。Vaughan[13]认为有效的混合式教学策略是在课前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作为触发事件,课中与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课后以活动为中心设计学生作业。本研究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课前线上以小组为单位实训预习任务,进行组内投票,促进同伴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借助平台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参看学习记录,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教师的精准在线点拨可以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在评价学习效果的同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开展小组线上主题讨论、组间点评、线上作业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使所学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此外,线上教学方式提供了学习沟通和展示的平台,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2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训学习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实训操作、理论答题、实训报告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效果评价已从传统单一的关注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混合式教学依托信息平台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考核评价呈多元化,有利于教师掌握教与学的情况,提高课堂内外教学质量[14]。但有些高职生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浅层学习和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导致在线学习流于形式[15]。同伴合作学习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16],同伴之间平等、参与性强,有利于激发讨论的热情[17]。试验组在实训学习的前、中、后期,借助学习平台在组间或与教师不断进行“提问—解决”和“交流—反馈”,从而加深知识点记忆,解决实际操作难点,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往研究也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法或同伴合作学习法单一应用于护理专业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18-19]。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与同伴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到了教法与学法并进、协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试验组对本次教学效果的反馈中,也体现出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培养的正向作用;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达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在混合式教学中,试验组线上合作学习任务完成率达100.0%,对线上教学软件的频繁摸索应用及每一次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得其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基本是各顾各地练习,不关心组员的成长。而同伴合作学习中,组长指导训练增强了学生的担当意识,团队考核形式让每个人的表现都与小组最终总评成绩挂钩,增强了组员的责任感和团结互助意识,从而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但本研究也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期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并进行验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同伴辅导员在同伴合作学习中发挥着“小老师”的重要作用,在筛选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在学生中的人缘等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培训,以保证基于同伴合作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均能顺利开展。(2)教师在线上平台跟踪评价学习效果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关注学习者间的动态反馈,及时调整同伴辅助策略,做到“人人有效学习,人人学习有效”。(3)在尝试一种新的教法或学法时,不能只关注成绩与技能等学习指标,也应该注意到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行为和思维能力的积极影响。本轮教学改革虽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下一轮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增加德育元素的渗透,做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同时提高思政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3]梁园园,马秀,吴蕾蕾,等.基于学习风格的同伴互助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94-97.

[4]曾凤丽,尚茜苓,田静,等.基于考试结果分析的线上线下教学效果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7):48-49.

[6]郭明贤,冯香艳,孙妍,等.合作探究学习法在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改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5):2432-2434.

[7]李秀,陶莹.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征与培养策略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48-50.

口腔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

1项目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护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及内科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与人们的健康概念、卫生需求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们对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护理人才培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与护理岗位要求相符合,护生毕业当年就考取护士执业证书,并凭证上岗。综上,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本教研室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实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与护生在毕业当年考取护士执业证书的通过率,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改教案、教学课件、教材等,以使授课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更加衔接,为此提出了本教改项目。1.2项目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于2014年在原有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修订内科护理授课计划、学习情景方案,以使其更合理、更科学,配备与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情景方案、课件、电子教案。同时,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践医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积极查找相关文献,学习优秀的、比较前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间交流、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积极参加内科护理教学评比活动,落实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总结课程建设的优与劣,不断完善课程建设。1.3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1.3.1研究内容。(1)教学内容。本课程共9个学习任务,所有学习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要求,融合专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2)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3)师资队伍。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4)教材与资源库。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大纲,开发一套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一流立体化教学资源库。(5)实训室。建好本课程校内实验实训室,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增添内科护理实验仪器设备,使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6)网络资源。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3.2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建设内科护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实训室,建设内科护理教学资源库,创建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使全校护生受益,并向校外辐射。1.4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1.4.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6—8月)(1)组建内科护理品牌课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加强管理,明确分工;(2)制订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与建设目的、目标和方法;(3)项目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更新观念,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打好基础。1.4.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1)通过院校合作、聘请护理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与自学研讨、师徒式教师培训等措施,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内科护理品牌课程教学内容;(3)根据职业情景和职业要求,加强现有的仿真实训室建设;(4)与医院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题库建设;(5)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实施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的评价及内科护理能力的考核;(6)初步建立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平台。1.4.3结题、总结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1)对项目研究的各种材料、数据进行总结,评价项目实施情况;(2)形成项目成果,向学校汇报,上报项目成果,并接受专家评审,同时推广此品牌课程建设成果。

2项目研究过程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2.1.1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品牌课程建设的根本与首要任务。[2]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及一名在临床工作的副主任护师,其中7人具有医师资格证和中职教师资格证书;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研究生学历7人,新老结合。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可采用导师制、师徒结对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在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环节给予其悉心指导。通过参加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指导、集体备课等,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建成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2派遣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行业能工巧匠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辅导工作[3]。项目组教师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进行学习。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建设,2015年我校成功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制订了工作室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师资培养工作,建设了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3优化校企合作方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护理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对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指点。2.2重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我校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在行业护理专家指导下编写了《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在教材设计上,有情景导入与正文、课后练习。为了更适合中职生阅读,正文内容表述上要求简练、明了、透彻、难度适宜,同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涵盖职业标准,满足岗位工作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符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课后练习题应注重重点、基本点,结合历年考题,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深对课程的印象。2.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另一部分内容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中。例如,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学习情景,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手机微视频、小组讨论法,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2.4优化教学评价。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4]。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不能固守程式化的考核内容。考核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护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立体考核形式,使校内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2.5加强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结合培养目标、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与地方护理行业需要,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适用性,树立品牌意识,开发有特色的、能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内科护理》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用于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利用网络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有鲜明的特点[5]。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6加强实训室建设。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实训室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2.6.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我校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约一千多万元,建立健全了多媒体示教室、内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儿科护理技术实训室、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实训室,购置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无线遥控高端临床护理模拟人、护理健康评估模拟人、全自动起立床、反复重训练系统、微电脑语言沟通版等大量先进的医疗、护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了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学生能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内科护理校内实训室从无到有,目前能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内科护理实训操作。实训室管理科学、规范,每台重大设备都有使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责任具体到人,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2.6.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在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疗单位是我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教学组织和带教队伍,负责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工作。加强院校合作,统一管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及就业机会,也为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7建设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8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行品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带领教师做好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负责管理。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导师制度》《作业全批全改制度》等,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中有独立作业分析,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等等。通过同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学生评教、学期初与期中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收到良好效果。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列出详细可行的建设目标和完成时间,并按计划执行。

3创新点

教材的创新。2016年7月之前我校中职护理及助产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第二版,由金中杰主编。重新编写的校本教材与规划教材相比,它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课前有案例导入,课后有达标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正文相对简洁明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采用学生喜爱的理实一体化学习模式,丰富学生自学的网络资源,开发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项目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1)制定了内科护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标准;(2)编写了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3)建成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题库与内科护理课后练习题库;(4)创建了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5)创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6)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及获得专利一项;(7)构建了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8)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考通过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护理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增多,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较好;(9)师资力量得到增强。5开展本项目研究的几点体会(1)品牌课程能反映行业前沿,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转变教学理念,还能积极创新,提高自我认识,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2)在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实现共同进步。(3)项目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可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个别谈心等方式,促进教师进步。同时,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4)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过程。(5)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压力、工作量大,但同时也能锻炼教师,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韦振飞.全口义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123-125.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3]严子良.如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韦振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