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资金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6 14:51:06

科研资金管理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

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拉动作用,高校获得的财政科研资金越来越多。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可见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如何提高科研资金、尤其是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率成为政府以及各研究主体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现状

(一)预算环节:可操作性弱。科研项目申报初期,各项目负责人主要关注的就是申报材料的质量,只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申报材料才能增加获得科研资金的机会,项目预算作为申报书的一小部分,得到的关注极少,科研人员很少在预算一块进行审慎的思考,使得项目预算本就不具合理性,而项目申报成功后,科研人员是否按照预算执行也不得而知。总的来说,我国财政科研资金预算体系尚不明确,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财政科研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标准(二)使用环节:管理不规范。目前,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参与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的机构主要是:科技处、计财处、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监审处,各个机构负责项目执行过程的不同问题,这种独立的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模式,缺乏管理的衔接性,以及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对科研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交叉合理性掌握的不够清楚。而且,众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申请财政科研资金,对其一向采取宽松的科研资金管理政策,致使科研人员对科研资金管理改革进行排斥,科研资金的审查受到众多阻碍。(三)结项环节:绩效评价不完善。科研管理评价体系不规范,经费使用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科研人员评价各个评价系统内部的机制都不完善,并且缺少稳定性,而且各评价系统之间衔接机制和配套机制不够明确,对各评价指标的理解和操作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忽略长期效益,容易引发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导致科研人员的短期行为,造成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我国现行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对财政科研资金在科研项目中的使用效益不作详细的绩效评价,无法充分发挥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在资金监督管理上往往重两头,轻中间,使得财政科技投入与产出严重脱节。

二、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启示

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求制度设计必须结合科技发展实际,并遵循科学研究规律。本文从政府和高校层面展开分析,提出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的路径与措施。(一)政府层面。1、对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采取“放管服落”措施。政府要进一步改进财政科研资金管理,调动高校参与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在基础建设等方面放松对高校等科研机构的限制,从根本上减轻高校科研创新的政策阻碍;强化高校在财政科研资金管理中承担的责任,规范其对科研资金的管理,避免科研资金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对科研资金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督促高校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扮演好为高校等科研机构服务的角色,对科研项目的检查评审进行合理性精简,并采用创新的方式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为高校科研人员专心做好科研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实,并不断加强对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的监督,使得高校创新活动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推行。2、对科研人员采取“松绑+激励”措施。进一步简化预算编制项目,对一些科目合并“同类项”,进一步下放预算调剂权,使高校自主承担多数项目预算,为科研人员减轻约束条件,使科研活动预算更具灵活性;彻底打破“玻璃门”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借鉴美国等国家科研项目中的人员费设置做法,对参与科研项目的所有劳务人员支付科研费用,并督促高校等科研机构从该方面进行切实的推进。制定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制度,坚持以科学、民主的评价标准,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断增强激励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以科研人员为本,高校科研人员是一个群体,具有群体复杂性,如果采取单一的激励手段,势必有部分科研人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要根据不同层次科研人员不同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采用薪酬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贡献,科研人员薪酬体系的特殊性从内外两方面兼顾,对外保证竞争性,对内保证公平性,促进科研人员高昂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创新活动。(二)高校层面。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要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对症下药,可以从预算环节(事前)、使用环节(事中)和结项环节(事后)分别采取措施,使高校财政科研资金在预算、使用和监督方面有据可依,减少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的阻碍,进一步完善高校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机制的改革。1、预算环节。建立高校科研“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人员管理相结合,从科研财务监管、业务监管和人员监管的角度加强财政科研资金管理,为财务科研资金管理提供坚实的依据和评价指标,进而促进高校创新活动的开展;落实科研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的认知水平和意识,只有在资金管理的源头上合理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资金的有效运营;建立预算管理预警制度,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科研资金的预算、支出信息进行实时提醒,及时将经费的使用情况反馈给管理者,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行。2、使用环节。对项目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考察制度性因素对科研创新项目实施的适用性,为高校创新活动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深层次的保障;建立健全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首先明确财务助理的职责和要求,充分利用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特长,并制定合理的财务助理绩效考核办法,调动科研财务助理的积极性,鼓励其对高校创新科研项目进行高效的服务和辅助。3、结项环节。完善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保证科研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引入外部评审制度,使其在科研资金评价机制中发挥基础作用,并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更加客观的、系统的评价指标指导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建立健全财政科研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另一方面,力求监督的全面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障高校创新活动开展的条件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新波,李晨光,于洋.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4).

[2]徐沐莹.分析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费管理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5(14).

[3]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2

(一)资金来源多渠道

既有来源于经营活动的资金,也有来自于各类科研经费拨款的资金。科研经费通常强调“专款专用”,尤其是来源于同级财政的科研经费,由于在零余额账户内拨付及使用,虽然拨款的计划性较强,有利于进行资金使用的规划,但与来源于经营活动的资金不同,资金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宜作为流动性和资金安全库存的补充。

(二)资金“季节性波动”显著

非同级财政拨付的科研性资金,通常在每年年末集中拨付,科研项目的开支,对于全年资金的占用量较大、占用时间较长,给资金的流动和筹措带来较大压力。

(三)资金管理存在多重目标

受资金来源影响,“事业性”资金管理侧重于合规性,强调符合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及科研项目管理的经费使用要求;而“经营性”资金管理更侧重于流动性,并逐步趋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

(四)资金管理是多因素作用下的非平衡系统

资金管理,从存量控制上,应当更加注重安全性,对大额的偿付做好提前筹划,对可能出现的现金盈余,寻找合适的增值渠道;在流量管理上,着重兼顾流动性,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统筹安排流出,根据资金需求和资金使用成本,合理筹划资金筹措渠道。由于资金管理是基于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及资金成本等多种管理,并兼顾业务流转以及渠道管理,各因素间存在协同性,因此资金管理是复杂的多因素影响下的非平衡系统。

(五)资金单体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通常为单体的经济实体,资金规模较小,难以获得企业集团式的协同效应,日常的资金流动也无法通过资金池、票据池等资金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补充。资金管理主要以营运资金的循环及必要的投融资活动为主要对象。

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的多重目标使得管理的重点不统一

从资金管理的内容看,包括预测、预算、分析、控制及增值等,事业性资金的“合规性”管理,重点在预算与控制,而经营性资金的营运管理,重点在于预测与加速流动。由于两部分资金管理各有侧重,容易导致管理的策略不清晰。

(二)投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不能进行权益性融资,因此,资金需求的解决方式以债务融资为主,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的融资成本过高、风险较大,筹资的手段较为单一;资金的投资渠道有限,增值能力受到限制。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更加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对于暂时闲置的资金,缺少合适的渠道进行投资,影响了资金的增值能力。

(三)经营性资金营运能力不足

科研事业单位由于管理目标不清晰,在实务中,通常以资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为基本要求,资金营运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在经营性资金的运动过程中,主动管理和加速运转的行为较少,以收支平衡及流动性安全为管理的基本手段和目标。

(四)非平衡系统使得资金管理难以定量设定目标

资金管理的效益不能片面的理解为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而是资金管理与业务协同后,带来的缩短时间周转周期,创造的资金循环上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难以量化,导致管理行为的不确定性较强,或不能联动的关注资金管理的总体效益,只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指标管理,使得资金管理在行为上无所适从。

三、策略分析

(一)加强资金计划,控制风险敞口

资金计划是企业进行资金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促进企业有序开展资金管理、规划并合理使用资金,控制风险敞口。月度的资金计划与战略规划、年度预算结合,可以对资金筹措进行提前规划,并在全年按时间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通过月度精益的资金规划,对投放在各渠道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资金计划管理的重点不仅在于保证资金存量的安全,更重要的在于规划资金流动,加速资金流转,做好资金的流量管理。

(二)加强融资管理、稳健进行资金筹措

在融资管理中,首先结合资金计划及资金预测对资金的长短期需求进行规划,在充分调动经营活动资金周转的基础上,找出资金需求与存量之间的缺口,从而确定筹资数量,进行方案规划,选择合理方案、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同时,对融资活动,加强对融前分析、融资交易、融后事项的全过程管理,做好风险控制及事后评价。在日常管理中,应当结合业务开展情况,加强对银行授信情况进行管理,并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背景及技术成果转化等情况,加强对政策性融资渠道的利用,减少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资金偿付的风险。

(三)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使用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项目;资金管理;提升策略

随着经济环境日益稳定,各类单位都加强对新项目的关注,借助全新的项目活动激发自身发展活力,受到知识经济现象的影响,科研类项目也逐渐增多,这显示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在把控技术性条件的同时,还要对管理层面的工作进行重视,尤其是资金管理工作,资金关系着项目能否有效展开,因此必须重视资金管控,减少资金损耗,将资金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先针对项目开发条件,研究内部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科研项目是比较常见的项目,现结合科研项目剖析资金管理问题,以此确定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1.1资金管理系统不完善。在我国的科研院所中,管理组织结构比较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直线管理方式,虽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提升上传下达的效率,也便于做好日常的考核工作,但是在实际科研院所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在经费管理过程中,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出现问题以后,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由此可知,传统管理组织结构很难满足当前科研院所的发展。并且对普通的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积极的认识,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导致在进行项目研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经费不够的问题,或者由于经费管理人员缺乏节约意识,从而导致经费浪费。1.2资金预算管理未落实到位。在进行实际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扶持。一旦科研院所没有足够的资金,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并且向上级部门进行申请,保证经费能够顺利下拨下来。但是在科研经费实际协调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科研经费存在很多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科学合理沟通与交流,导致一些急需研究的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对每一项科研经费,都需要做好预算管理,但是很多科研院所,没有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有的虽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缺乏约束力,导致预算经费与实际开支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无法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2提升项目资金管理综合水平的可行措施

2.1丰富资金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改善项目资金管理情况,首先应当形成可靠的资金管理工作模式,结合科研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基于获得更多的科研技术成果的需求,必须结合项目开发条件的变动情况,来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在传统式资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资金控制理念,改造直线管理系统,追随时代变动,形成具有网格化特点的管理系统,兼顾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的资金管理内容,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使用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资金管理工作模式,来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处理,结合资金使用需要,做好协调性工作,注重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给资金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实施环境。2.2做好预算监督工作。管理项目经费,还应注重监督预算,构建完备预算编制与管理规范,根据经费使用标准来规定应用经费的方式,确保资金管理方案中使用的方法都有相应的依据。项目的负责人应当注重把控与经费相关的细节性问题,实现资金的全方位把控需求,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来减少后续资金应用环节的问题。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也应当形成成本意识,能够主动地节省资金,形成科学规划,减少项目落实期间的资金开销,以此来确保项目保持经济化优势。2.3重视对横向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关注横向项目的管控需求,运用激励机制来鼓励更多的单位与人员参与这类横向的科研类项目,为技术创新做出必要的贡献。针对新时期的项目,应当注重学习先进的资金管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资金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购置物资环节的工作,可借助信息化的资金管理平台,来完善管理模式,做好资金记录,通过上传资金使用情况,来确保资金的透明化。最后还要做好经费核算管控工作,不可胡乱支出经费,以免造成程度过于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2.4形成资金应用绩效评级体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综合绩效的重视,控制好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分析科研支出的目标。但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科研项目支出很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无法评定科研项目研发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科研经费,既要做好对立项项目的预算评估,而且还对后期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科研院所中,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效益绩效进行评价,然后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指标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报告机制,实现内部经费信息的贡献,为下一年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升科研项目经费的利用效率。2.5合理使用经费。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是为了让项目参与者更好地应用经费,将其使用到关键的地方,为了改进资金应用管控系统,应当做好审批工作,注重对经费的监督与审计,结合法律来消除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漏洞。

3结束语

项目种类不同,资金应用方式也存在差异,在进行多种项目时,要对一些通用的资金管理工作要点进行把握,强化资金管理机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对相应的责权关系进行掌握,做好成本预算管控工作,形成并应用绩效评价价值,使项目资金保持更高的使用率,给国家创收更多的经济收益,也提升相关单位的经营能力。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还可被有效提升,在实际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可累积更多的工作经验,以优化资金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梁雯.畜牧业基建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3):198-198.

[2]刘建华.财务管理在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19,500(01):152-153.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我国始终在增加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量,但无法满足全部科研项目需求。对此,农业部门应明确管理目标,严加监管,保证资金使用效果,进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目标

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但受事业单位管理格局等因素的影响,新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出现较多问题。农业科研项目主要在转化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并据此深入完成科研项目。因此,在当前市场发展环境下,受单位性质与产品属性等因素的影响,科研项目部门虽然不是为了营利,但也应结合科研市场寻求更好地生存,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证市场经济效益。据此,农业科研项目最终管理目标则是利用市场机会与财政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1]。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闲置率较高。农业科研项目需要利用先进精密的设备仪器展开研究,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花费大量资金购置专门设备,且这种设备使用时一般为一对一,无法应用至其他科研项目,造成闲置问题,降低了科研项目资金的利用率。其次是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农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全面跟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一般由科研人员直接申报预算资金,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专业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部分预算方案不够细致,无法准确审核,甚至出现专款不专用问题。最后是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科学,监督效果较差。农业科研单位根据职能划分科研项目,根据主观判断确定预算编制方案,经费使用计划缺乏合理性。同时,除了科研材料与设备支出费用外,农业科研项目资金还存在会议差旅费等方面问题,经费开支较大,无法保证资金开支的合理性。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对策

3.1降低固定资产闲置率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重点为固定资产,为了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率,事业单位应采用新的设备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新购置以及原来购置未弃置的固定资产、设备仪器等信息,明确使用期限,租借闲置的科研设备仪器,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农业科研项目结束后,将未使用的资金返还至拨付部门,或在得到上级允许后留作他用,不得私自转向其他项目或用作私有财产。除此之外,农业科研部门还应搭建信息平台,全方位统计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使用及结余情况,实时跟踪项目进度,结合农业科研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库系统,及时发现设备仪器使用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纠正措施,保证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2]。

3.2规范预算编制流程

首先,应科学编制预算方案。科研项目负责人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细化资金预算项目,提高资金使用率。其次,综合考虑农业科研项目预算工作,以单位近几年项目预算数据为依据,论证分析预算可行性与合理性,细致调查预算较大的开支项目,纠正预算误差。期间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人员参与项目时间等因素,编制劳务预算,详细说明仪器设备购置资金与会议差旅费用,保证专款专用。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员工预算意识,强化培训力度,避免出现重复申报预算项目问题,强化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可行性。

3.3提高成本核算能力

当前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并未全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只是核算几个环节,存在局限性。当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单位应提高自身成本核算水平,整体管理科研资金项目,保证开支的合理性。成本核算方案应结合自身单位运作特点,由立项至项目结束均优化划分成本费用,保证开支的合理性。对于超越范围的科研项目资金,不得计入成本范围,尤其应谨慎支出差旅费与会议费,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3.4加强资金监管力度

首先,农业科研资金应保证专款专用,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制定统一的管理系统,集中核算,积极控制资金项目开支,及时解决农业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实施细则,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同时,还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结合财务管理与科研情况,建立内控系统,制定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动态监督项目申报、实施以及落实等环节,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也应加强合作,构建完善的沟通渠道,动态管理科研经费,严格审查申报项目,强化监督效果[3]。

4结束语

农业事业单位在管理科研项目资金时应遵循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强预算编制意识,以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农业科研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陆道翔.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8(10):95.

[2]赵敏.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对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法的探讨[J].当代会计,2020(2):76-77.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促进了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公立医院更好服务社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立医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在对重点病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科研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科研方面的研究,把对医务人员目标考核与科研水平相挂钩,对个人科研能力和水平实行了指标量化管理,对促进医院和个人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预算执行等方面限制,对兼顾门诊、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为了有效推动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的有序运行,规范使用科研项目资金,建立形成灵活高效的项目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体系是促进公立医院科研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项目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制度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负责。科研项目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立项部门的资金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尤其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由于公立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虽能够粗略核算项目所需经费,但在细化项目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方面缺乏经验或专业知识,需要公立医院组织专业人员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项目预算编制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结合实际适时调整预算,使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规范、合理。项目负责人应按项目计划任务书约定或国家规定使用项目资金,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督查。

二、及时高效拨付管理科研项目资金

主管部门要建立科研项目资金统筹协调机制,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对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的项目可以考虑追加科研资金,对研究进展缓慢或无进展的项目可以取缔,收回剩余资金。现阶段,常常会发生科研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已下发,项目资金迟迟没有下拨到医院,不利于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不利于项目的开展,同时,延误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待项目中期考评时会出现项目进度缓慢、执行率低等现象。为此,医院项目管理部门应联合财务部门,及时与上级资金拨付部门(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使项目资金能够及时得到拨付、管理和使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制度

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适度下放项目预算调剂权限。由于项目预算编制的粗放性,使很多项目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与预算执行存在偏差,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项目组在权限范围内合理调剂预算科目和金额,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执行率,避免科研人员在支出使用科研资金方面受限。对使用财政资金的科研项目原则上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仪器设备,为了缩短采购时间,提高采购的效率,可在充分运用政府采购平台信息基础上,由公立医院自行采购,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但要做到采购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对于项目执行中发生的试剂费、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管理按公立医院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执行。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公立医院对于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可以设立多部门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平台,由医院项目管理部门按照项目立项预算进行科目设置和管理,对设定好的科目预算金额除需要进行合理预算调整,否则不予调整。科研人员按规定使用仪器设备费、试剂费、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国际交流和合作费等,对申请通过一体化平台报销支付超预算将预警提示,财务报销端审核不通过,予以退回。此外,每年度末医院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对每个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执行进度慢、资金使用率低的项目,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加快资金使用和进度执行,在项目期内使用完毕所有资金,尽量避免资金结余。

四、适度提高间接费用占比,加大对科研人员绩效支出

由财政资金立项的科研项目,公立医院一般均设立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公立医院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以及绩效支出等。对于间接费用占比按照国家或省级相关文件规定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设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在医院有工资收入的科研人员,不能在科研项目资金中领取劳务费,不得变相以劳务费的形式列支绩效等支出。因此,科研人员除了绩效,在项目上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为了鼓励公立医院科研人员获得项目、积极取得科研成果,需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体现科研人员的价值,可以按照项目任务书或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最大限度地绩效支出,以此为动力,激发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创造出研究成果。

五、规范使用科研项目结余资金

对跨年度进行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实施第一年底,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对通过项目和财务双重验收且仍有结余资金的项目,结余资金可考虑留归公立医院自行使用,在规定的年限内可优先安排由原项目负责人用于其他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但对未通过验收或经过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有结余资金的,可按原拨付途径收回,因此,公立医院可对项目负责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通过奖惩并用,对激发项目负责人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具有推动作用。

六、公立医院自主规范管理横向科研项目资金

公立医院在激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同时,应鼓励科研人员与其他医院、社会组织开展科研合作,其通过合作取得对方单位转来的项目资金我们通常称为横向科研项目资金或横向资金,由项目负责人按照合作协议的约定规范使用横向资金,但各项支出须符合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七、结语

总之,公立医院通过适度放权,调整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资金结构,改革和创新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模式,保证科研项目资金顺利周转,目的都是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为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供服务,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增强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以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科研能力和水平,这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实现公立医院与科研人员共赢。

参考文献: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支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三农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农业科研单位负担着科技兴农的重要任务,其中项目研发及相关资金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内容,科研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推进科研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农村农民造福。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资金不能确保专款专用,资金预算管理、支出管理不够完善,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水平提升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如何规范有效地做好农业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预算管理不科学。在申报项目资金预算的实际过程中,各项目申报人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往往会虚增项目预算额度;另一方面,由于项目未经过科学地论证,这就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完成项目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的编制通过“拍脑袋”即兴发挥而成,特别是基建工程项目,大部分基建项目的概算情况与后期实际执行相差甚远。在项目预算下达后,规范的项目管理单位会要求各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的明细预算,并定期对项目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督促项目负责人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但实际上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未按照规范方式进行管理,即使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管理,大部分也流于形式。2、项目资金支出管理不完善。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财政资金的上报、审批、下达有个过程,就是项目支出预算下达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延迟收到项目资金,而项目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出于对资金专款专用的考虑不允许事业单位扯用其他用途资金提前垫支,这就直接影响到项目工作的正常启动和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前期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项目资金也未进一步细化,项目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就存在项目资金部分明细支出执行进度缓慢;部分项目指标未按规定执行,如劳务费支出超过项目总额的比例规定,项目支出中大量列支办公设备;年底突击花钱,列支许多与项目无关的费用。3、项目的报销管理方式落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品类繁多,项目资金通过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农口部门等多渠道方式拨付使用,大部分单位项目资金在财务管理上采用简单传统的纸质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到来,给项目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的项目财务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不适,例如由于财务人员在月末才能归集费用的滞后性导致项目预算超支;项目明细实际支出与预算相差较大;项目负责人经常来财务部门查项目支出情况;同一项目多个名称造成财务人员混淆不清等等。4、项目资金支出的绩效考核不到位。大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对项目的绩效考评不重视,项目完结后未继续对项目进行后续跟踪和考核。同时由于绩效考评体系不够完善,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各项目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也无法对来年的项目申报和预算安排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和相关依据。而且,不健全的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和惩罚机制使得项目预算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免受制约,不能很好地推动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降低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建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规范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的关键之一,且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精细化、统一化与规范化,项目预算以过去的历史资料作为基础,合理预估项目经费额度及明细预算,同时,将同类别的小项目合并成大项目进行申报,科学合理地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对于大型基建项目,还应当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制定合理预算或概算。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对项目管理和预算编制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定期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和预算编制能力。2、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项目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项目资金类型制定各类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预算管理、项目支出方式、资金管控方式及项目验收绩效目标评价等。加大项目的管控力度,从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对项目资金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及时纠正并防控相关风险。另外,在项目支出财务系统上,对各个项目实行专账管理,按照项目管理制度设置明细子目单独核算,同时让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预算、支出、评价、验收的各个阶段,监督项目执行的全过程。3、采用“互联网+”项目财务管理网络管理平台方式规范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单位项目、财务管理活动的实施应紧跟其步伐,建议将“互联网+”与项目财务管理相结合,通过进一步优化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流程,采用远程报账系统,通过预算指标控制,建立一套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具有申报、管理、审批、核算和查询等功能的财务与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对财务报销、项目管理进行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4、完善项目绩效的考评制度,健全项目奖惩激励制度。构建贯穿项目全过程的绩效考评制度。在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构建上,重点推进和落实项目绩效目标的申报和审核评价工作。在项目申报时,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执行进度和相关情况实时追踪;在项目完成后,根据前期的绩效目标,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价。同时也应当建立项目奖惩激励制度,对于评分高效果显著的项目,来年应当重点关注,并适度增加项目资金额度,对于评分低且未完成绩效目标的项目,来年酌情考虑项目资金的安排情况。

参考文献:

[1]康忠芳.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4):184-185.

[2]林孔智.探析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构建[J].海峡科学,2012(5):42-43.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资金管理;风险;效益

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的数量不断增加,类似于985、211一类的大学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从各方面都有所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费用不断增加,且扩招力度也随之增加,无论是资金收入还是资金使用的额度都在不断上涨,这就面临着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除此以外,高校资金管理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关系到高校的自身发展,还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监督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校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资金使用过程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当前高校资金使用过程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过程管理弱化,具体投入与结果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均衡,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一些高校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增加知名度和科研水平,对于科研方面专项的资金申请热度较高,并把申请资金项目的数量和额度作为这一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而对于相关方面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并没能实现专款专用,且对于申请所得的资金“随意支配性”较强。且在实践中,一些高校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会刻意通过这一模式进行资金的获取,来补充其他方面资金支出的不足,这样一来,在资金使用的初衷方面就发生了扭曲,自然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1]。除此以外,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做到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只是对使用结果进行评价,过程管理工作开展滞后,长此以往,高校对资金管理的意识逐渐弱化,重视程度降低,不利于资金管理。(二)高校资金管理规划工作开展有待提高。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国家相关部门划拨、一些专项资金的申请、学生所缴纳的学费等等,这也是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除此以外,高校为了自身发展,还会向一些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这也是资金管理的关键内容[2]。而实践过程中,高校资金管理在有关方面的规划水平较低,影响了高校的财务工作开展,还会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比如说在贷款方面,一些高校只注重“贷”,却没有对“偿还”方面进行规划,虽然教育部限制高校贷款额度,但是并没有禁止高校贷款,如果“贷与偿”之间关系把握不合理,就会产生“借贷危机”。除此以外,资金管理还要包括资金使用规划、监督、指导、目标制定等等方面的内容,而一些高校在此方面涉及较少,还存在于财务账目审核、资金收支数目比对的初级阶段,没能真正理解资金管理的内涵,缺乏资金应用指导。(三)资金管理配套方面投入不足。一些高校在资金管理方面虽然较为重视,但是配套方面投入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如相应的制度建立、设备购置、现代化财务软件系统应用、人员培训等等,这都会涉及到一定的成本,学校在有关方面的投入缺少意识和规划,建设滞后,导致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并且存在管理漏洞。除此以外,单纯的进行目标制定和口号宣传难以起到实际效果,只会导致形式主义的产生,更会在此方面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让他们对资金管理存在理解误区,管理积极性不足,参与热情不高,认为高校资金管理与自己无关,而作为具体的工作人员也会因“管理工具匮乏、学校重视不够”等难以提升效果,逐渐减弱管理的热度。综合以上高校资金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进行高校资金管理的风险识别,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立提供依据。在进行风险识别时,主要借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二、高校资金管理的风险

(一)高校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高校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公开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使用制度、反馈制度、内控制度等等。除此以外,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一些高校即使具有上述制度,但也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3]。比如学院、后勤等二级财务机构属于学校财务机构的分支和组成单元,财务管理如何直接影响整体效果。但是,这些二级机构并没有建立货币资金内控情况内部监察机制,只是通过来往账目进行监督,对于一些科研资金方面的使用监督缺乏针对性,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且监督过程中的披露制度和反馈制度不科学,对于资金管理方面的内容披露不全面,反馈不及时,影响监管工作处理的及时性,这都会引发风险。除此以外,对于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高校没有与内部控制工作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是不科学的,严重者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也增加了风险的概率。(二)高校资金管理方法落后带来的风险。资金管理要与时俱进,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增强管理效果。而一些高校所使用的管理方法过于传统,将会导致管理工作滞后、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管理质量较差的风险。当前的高校资金管理应该注重的是对于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提高使用价值,并不是结果的分析,过程管理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解决,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损失。而管理工作也需要的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及时的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资金使用情况,有利于决策的制定和管理策略的实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而一些高校在资金管理方法的创新方面没有形成意识,最明显的体现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导致资金管理动态性较差,很多问题不能未雨绸缪,容易形成资金管理风险。(三)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根据实际的调查发现,少数高校当前还没有形成货币资金相关的经济活动定期风险评估机制。这就导致了货币资金相关的经济活动受其影响,风险识别不准确,评估不客观,不利于防控措施的建立,制约了资金管理目标的实现。比如说学校基础建设资金,如果风险评估工作较差,没有合理的识别来自外部的材料、人工价格上涨的风险,那么会导致资金利用率下降、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难以按时完成建设目标,还会影响整体营运资金的使用情况,影响资金使用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风险。

三、高校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建议措施

根据上述高校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下面进行资金管理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重符合实际,并且便于操作。(一)健全管理制度,体现创新。第一,要完善高校资金管理的监督制度,并且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反馈制度,对于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披露,以供全体人员进行监督,并且对一些意见和疑问进行反馈,激励员工参与资金管理的积极性。第二,建立高校资金使用的专项制度,实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资金管理相关人员负责上报相关信息,不能随意进行资金的截留和挪用,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可以进行资金用途使用计划变更的申请,由校领导和资金拨付部门进行审批,如不符合要求,就不能改变用途。第三,进行资金使用要合理筹划,进行管理目标的设置,无论是何种资金都要如此,规范使用行为,评价使用效果,比如说科研资金,总计数额,如何进行分批使用,每一阶段的使用情况明晰,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对比等等,做到实事求是。第四,对于学院、后勤等二级财务机构,要设置资金内部情况的内部检查机制,对于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进行明晰,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将定期检查和抽查结合在一起,增强监管效果。除此以外,对于高校资金管理制度,为了体现创新和优质高效,可以采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外包的模式,学校只是进行基础的管控,关于计划、审核、风险分析与控制等都可以外包给第三方,比如说一些财务管理公司,这样监督力度会更强,如果发生意外,可以由其进行风险的分担。(二)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降低风险。高校资金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上报,然后由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归类和分析,对于现阶段的资金管理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以供管理者参考和决策。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大数据中心,将以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储存,然后与当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基于此进行管控风险的预测,合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除此以外,还要对各部门和每个项目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使其能够实现管理目标,合理使用资金,并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笔者认为,还可以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一些财务管理公司建立网络联系,随时咨询和了解资金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会增强管控效果,降低风险。(三)提升全员素质,建立风险评估小组机制。在进行高校人员素质提升过程中,注重创新,要以全体人员为目标,且素质提升工作需要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方面来实现。首先,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提高其对于资金管理风险的重视,加强资金管理的投入。可以由政府部门组织,聘请专业人士讲解国家对于高校资金管理的要求、趋势以及要点,并且讲解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使管理者具备资金管控、审核和监督的素质。除此以外,还要加强这一工作落实的法制化,制定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对于一些违法违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威慑力。其次,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要明确其管理的内容、职责以及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考核等工作,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其三,其他员工也属于资金管理的受益者,也要参与到资金管理当中。因此,要搜集全体员工对于资金管理的意见,了解员工的心声,然后进行简单的资金管理知识的介绍,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管理之中。其四,建立货币资金有关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确认经济活动的风险点,可以由校领导任组长,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聘请银行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定期进行评估,分析存款合理性、使用风险等等,既能加强银行存款的管控,还有利于制定资金使用风险防控策略。除此以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全体人员所处岗位的专业技能,这也是风险降低的有效手段,由于专业性增强,提高了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降低因个人因素导致的风险。对于以上的工作,笔者建议,高校或者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网站,进行资金管理方法、要求、法律知识等的宣传,还可以建立讨论平台,供全体人员进行业余时间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注重风险的识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管控,增强资金管控的专业化、信息化和动态化,且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其加强重视,建立针对性法律法规,并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高校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商兰芳.杜靖,王艳.探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8(1):188-189.

[2]王金妹,王爱华,朱霖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分析及评估[J].财务与金融,2016(5):40-48.

[3]管小敏.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内部审计,2018(4).

[4]隋春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16(14):177-178.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新形势;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在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财务会计也愈发重要,被社会大众所关注。本文主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借鉴。

一、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制度不健全,协作受限。国内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协作进行管理,涉及项目预算编制、申报、研究活动、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及审核、考核及决算、结题等,多个部门一起协作,才能支撑科研项目的有效运转。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部门间的协调比较差,相互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甚至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比如在对某一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编制时,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竟然没有参与到编制环节,进而不能真正了解项目情况,对项目的预算、审核、分析、监督缺乏支撑和理解,不能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项目信息记录存在缺失,进而导致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缺陷。(二)预算与实际支出状况不符,制度管理不系统。科研项目一般而言都要根据项目的需求,编制相应的预算,但项目自身实际研发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情况,特别是一些周期非常长的项目,那么整个项目实际所需资金花费就很难准确预估,导致项目资金实际支出和项目预算有很大差异,而且一些项目预算在编制时,对实际成本缺乏基础的数据以及具体指标,导致后续缺乏依据,课题组编制预算就不能对整个项目成本进行客观的反映,而且一些单位为争取相关项目,在竞争时承担大量配套的资金,但单位实际资金的来源却比较有限,进而造成项目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支出有很大差异。此外,各种项目资金管理实际上也没有完整和统一的制度,项目的实际任务、经费的使用结构和方向也有很大差异,一些项目的开支相对宽泛,另一些的限制则比较严格,造成执行项目时必要的支出无法得到合理解决。而且制度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不少科研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或上级领导部门以及对资金管理制定了不少规则和办法,经费在立项与审批时也有相应的约束,相关人员只要遵守并执行就可以了,不必再另外制定自身的管理制度,而且一些单位即便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本身比较粗化,一些关键环节比较笼统,造成制度更多的只是形式,缺乏有效发挥管理作用。(三)科研项目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完善。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对项目的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缺乏专门的内控制度,协调机制也存在问题。项目管理部门对课题的立项与结题进行组织,对科研实际进展状况进行记录,对实际成果负责,而项目承担部门则对项目进行申报,进行研究,并按照预算对经费支出进行安排,财务部门则是开展会计核算,对预算情况进行监督,对项目进行控制,最终进行决算。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方面比较困难,监督也非常麻烦,管理相对松散,内部审计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主动审计经费的情况比较少,或即便开始了审计,大多也是事后审计,对经费实际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无法及时发现经费支出时存在的问题,整个监督效果相对较差。

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质量的建议

(一)健全相关协作机制。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开展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相关制度,使整个项目申报、具体实施以及资金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还要对不同部门在各个环节的职责进行科学规范和明确,施行责任制,不同部门需要定期进行沟通,在项目启动时财务人员必须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环节,进而确保预算更加科学。提高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与能力,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为科研项目管理奠定基础。(二)加强预算编制与控制。预算编制对整个科研项目来说都非常重要,在某一新项目进行启动前,可聘请专家对项目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等进行专业培训,对科研项目中涉及的规则制度以及办法进行针对性解释,比如“十三五”科研项目在启动时,请科技部专家对“十三五”122会计研究ACCOUNTINGRESEARCH项目中编制预算相关情况进行仔细讲解,关注新预算编制的不同之处以及关键环节等,经过专家讲解及互动后,科研人员基本上会对预算的编制有了初步了解,而财务人员也会有更深的认识,进而能更好地对编制预算的关键环节进行把控,确保编制预算工作能够有序、顺利地开展,推动资金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使制定出的预算成本更能满足科研需要。与此同时,重视让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申报的过程当中,跟进项目申报进度,了解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问题处理,切实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保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且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要对项目执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支出以及费用进行全面考虑,要对预算进行细化,对具体的收支额度进行核定,对支出用途和方向进行明确,财务人员在项目跟进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处理要做到合理有序,专项资金也要细化至具体的项目中,要从效率方面提升对科研成果的作用,有效降低成本。(三)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需要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监督,科研事业单位要对财政部或其他国家部门下达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有效落实,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合,对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进而建立与本单位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制。科研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要想科学运转,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平日就要注意对到款的资金状况进行整理,这样可以使项目管理得到有效衔接,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开展,也能够为单位领导人员提供财务方面的可靠信息。项目在结束或结题时,管理部门需要及时通知单位的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要对相关项目的结算手续等进行办理,然后按照规定填写结算情况表,如果发现资金还有结余,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出现长时间挂账的现象。对没有正当理由,超越期限不办理结算手续的项目,监管部门需要增强意识,加大对这些情况的监督,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项目实际执行时,各种财务支出的监督,要确保支出合理。监督时也要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实际轻重情况,告知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还需要加大对违规现象的惩罚,进而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四)规范科研核算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相关部门在进行核算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应重视与国内科研发展水平相契合,切实保障核算体系的实效性,为今后的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新的政策、制度以及办法等,财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对经费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对各种新的政策进行理解和消化,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发挥作用,对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确保财务数据精确。财务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在项目启动前,结合实际情况及核算体系,主动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解,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环节,进而使预算能够满足科研需要,也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单位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对合格的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合格的则给予一定的惩罚,进而提升财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发挥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五)借助信息化平台,有效解决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核算应该是非常及时的,但目前现实中存在滞后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各部门沟通不顺畅导致的,加上缺乏有效沟通的方法,进而使很多财务方面的信息流转非常慢。要想对其进行解决,可以建立综合化的信息平台,在这一平台内,不管是项目预算状况、实际进展或者项目实际花费的资金以及项目带来的效果等都能够进行展示。可以将这一平台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化信息,这主要涉及项目的基本信息,各种财务信息包括实际财务支出和收入等具体的信息数据。第二部分是研发的流程,这里主要包括项目实际进展状况、预估结束时间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信息。第三部分则是决策层面,这里主要对研发时涉及的各种重要决策信息进行公示与记录,借助这几个层面的信息展示,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资金动态和流向等进行掌握,并对资金进行有效记录与审核,确保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总之,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要针对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手段,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水平,进而使科研单位能够降低成本,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利艳.科研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基层科研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0(06):12–15+18.

[2]陈晓燕.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1):71–72.

[3]段婷婷.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项目成本管控[J].财会学习,2019(29):127–128.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考评;奖励机制

高等教育资源在国内属于比较稀缺资源,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造成该项资源极大浪费,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这些资源最大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目前中国高校资金管理机制已经滞后于高校的发展,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与监督机制,绩效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少了配套的奖罚措施,其资金管理还存在产权虚置、利益不兼容等问题。拒绝浪费,提升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完善高校资金使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的关键,对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高校竞争力至关重要,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校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和内控机制不健全

预算是对高校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控制,在高校资金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资金使用效率。预算执行管理是否合理影响学校资金使用效率的合理性。就当前而言,高校普遍存在预算方式方法不合理,经费核定缺乏科学化的评定标准,各高校一般都采用增量预算,预算经费的规模和结构,受上一年度经费基数和项目结构的影响大,而非完全根据以往预算执行效果和决算结果制定,也未完全根据来年工作任务变化确定预算经费数额。而且一般预算安排只增加不减少,于是各学院部门就无谓增加了不当支出,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校经费的浪费。

(二)监督力度不强

高校对于预算管理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机构,没有对高校各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最后导致许多经费使用完全背离初始的预算经费的用途安排。

(三)缺乏资金支出绩效激励和处罚机制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支出绩效缺乏考核机制,经费使用情况与效果对使用者没有约束评定体系,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一些管理者肆意使用资金,有些部门负责人责任意识单薄,从而造成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增加教学成本。

(四)高校收入管理不善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学费收入已经占高校收入的60%以上,学生收费收取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高校资金的流量、财务状况。高校收费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费拖欠严重,特别是以前年度已毕业学生拖欠学费比较多,收回难度很大;在校生的欠费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收入和办学经费支出需求。收费管理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责任主体不明确;收费管理与财务核算脱节,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等等问题。

二、提升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细化资金的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强调的是“内涵式”发展,要重视对高校资源的挖掘和高校产业内部的调整,重视结构效益。(1)尽量把高校资金运用到效益好的学院或者部门。按照“目标、有效性、效率”三位一体的原则进行资金分配,使预算的编制更科学准确,统筹安排高校各学院部门资金来源分配、支出安排。(2)资金的支出预算要好好统筹,确保重点突出,同时兼顾到一般支出,经费使用合理有效,在大的方向保证高校事业快速发展,在各个阶段中反映并实现财务财年的发展目标。(3)在保证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行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项事业支出。而针对专项经费支出,在完成既定目标前提下,同时注重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经费用在关键点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二)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针对高校科研经费浪费严重的现象,高校应该加大对科研负责人的法律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节约意识,规范其高效的使用经费,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项目报销规章制度,明细项目经费开支小项、制定项目经费立项标准、完善领导审批权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支出结构,严控项目经费的各项支出比例,实现项目科研经费效益最大化,提高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对预算管理情况的重要考评环节,为了实现预算的合理化,急需建立一套全面统一的经费使用评价体系,明确各项经费使用的考评工作原则与工作程序。从偿债能力、资产经营能力、资金使用效益、教育事业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和财务运行情况,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善高校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该体系,还可以及时了解学校人财力等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为学校进一步改善和强化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费用支出,减少浪费,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可行的措施与建议;强化预算管理,保证预算执行顺利完成,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保证财务管理良性发展。

(四)完善激励制度

通过各种激励的手段和措施,调动教师及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与科研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增强高校技术创新竞争力,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体举措包括:(1)优化分配制度,针对教学科研对教师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既从事教学又负担科研工作的双肩挑教师,应分别给予教育和科研的薪酬奖励。(2)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平台,提高科研教学队伍整体素养与能力。(3)对科研人员实行奖励制度,对于科研成果显著,同时经费使用效率高的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同样,对于教师、科研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应给予一定的奖罚,奖罚并重,奖罚分明。(4)强化科研转化管理,特别侧重产学研一体的研究体系发展,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其经济价值。

(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反馈高校资金使用效率,针对使用效率低的项目做相关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将资金使用效率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资金预算制度,参照依据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合理化,提高使用效率水平。

(六)完善学校内部收费管理制度

(1)将学院经费与学生收费情况挂钩,制定缴纳奖罚制度,奖励学费欠费较低的学院,对学费欠费低的全额发放学院经费,对于学费欠费比率高的学院进行相应的处罚,扣减其办学经费,直至学费缴清。(2)制定拖欠学费的奖罚制度。对于恶意拖欠学费的学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处理,并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的动态,制定相应的催缴措施,比如:限制其参加期末考试,不能参加教务处选课,不能参加评优活动,不能参与评选奖学金等等。(3)加强助学贷款宣传工作,鼓励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及时缴纳学费。(4)加快学生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其信用意识、诚信品质。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学生信用档案。对无故不按时缴费的学生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运用各种手段催促其缴纳学费,对那些教育不改的学生采取特殊的约束、惩罚措施,如在公告栏或者网上公布名单等。建立健全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体系,将学校学费欠费信息加入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和失信约束机制,并加以法律规范、约束之。

(七)提高资金管理意识,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1)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有效地利用银行提供的理财业务、加大高校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高校利息收入。(2)提高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率的认识。有效使用资金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强化财务管理对资金流转各个环节的调控,确保高校资金高效运转,从而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3)对资金管理实行绩效管理,改变过去以传统收支为主的管理方式,将高校资金充分用在学校发展的关键点,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周绍华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孙元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9,(1):62-64.

[2]陈庆华,吕海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6):55-57.

[3]张美霞.浅谈高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24):191-193.

科研资金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建议

一、广东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1.广东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党的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部署,2014年6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正式拉开创新驱动发展序幕。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全国经济和创新发展大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截至2016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29年雄居国内省市经济总量榜首,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9年排名全国第2位。因此,为贯彻落实对广东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走在前列,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指示要求,继续保持经济和创新发展优势,广东必须高举创新发展大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下放权力和简化行政审批权限,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等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局面。2.广东省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广东省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不乏阻碍经费管理使用效率的深层次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二是科研经费结构分配不合理,间接费用及劳务费等现有规定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科研经费使用评价导向机制不利于科研成果产出,仅重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发票是否合规,不注重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将导致部分科研经费无效使用。3.广东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面对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广东省在新的发展时期若能突破现有瓶颈,将对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有利于改进政府科技管理模式,推进科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有利于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改革;四是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升创新发展的效率。

二、国外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借鉴

1.科研经费管理权力下放,机制灵活科研经费管理权力下放,提升了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自主权,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产生。如:美国科研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分散在多个联邦级的部门,联邦科研机构主要是通过理事会或委员会为核心的自我管理体制,以此保证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1]。德国出台《科学自由法》,以法律形式赋予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受国家资助的非高校科研机构在经费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和主动权[2]。2.科研经费管理支出比例弹性大,注重人员经费配置与我国现有科研经费相关规定中对间接费用以及劳务费用规定较为严格不同,发达国家在此类经费支出中弹性较大,且充分考虑人员经费问题。美国在科研经费中设立“附加管理费”,比例由大学和政府机构直接协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授每年有3个月的收入可以从课题经费中支出,且比例可达课题经费50%左右,实际支出可以有15%上下的浮动范围。瑞典的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博士生等科研人员工资支出可占50%。德国项目经费中临时聘用人员的开支可占到80%。3.科研经费管理重成果,轻过程发达国家:一方面,注重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另一方面,注重科研经费使用绩效,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经费使用的过程,只要在项目合理支出范围内,使用弹性非常大。这与国内将科研经费管理的合规性及关注点集中于报销发票是否合规有极大的不同。因此,科研经费管理的导向性不同,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差异。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重成果、轻过程的国家,美国投入科研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其科技创新能力也高居世界第一。英国科研实行“项目制”,从事科研项目的人自行管理经费,经费的使用由科学家自行决定,这一制度促使英国成为科研经费使用最有效率的国家。4.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力度大,惩罚严重发达国家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赋予单位和科研人员非常大的自主权,但同时也建立了非常系统、完善、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对于单位或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违法违规问题,规定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美国对大学经费使用设置了“系管理人员———学校的基金管理机构———相关拨款机构”的审计三道监督关卡。一旦科研人员发生了科研经费滥用、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但会受到法律制裁,还会导致无法再申请政府财政科研资金支持[3]。

三、国家及兄弟省市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借鉴

1.国家层面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着力加快科研经费改革,力求实现科研经费使用绩效新突破。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明确提出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2015年,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也秉持简政放权,激发研发人员科研积极性的宗旨,下放了部分预算调整权限,将原来全部预算调整事项均需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调整为特定预算如需调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报依托单位审批。提高间接费用比例等。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加大简政放权,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权限。如提高间接费用比重,规定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这些政策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释放和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力的强烈信号,对科研人员较为关心的间接费用和劳务费使用管理提出了更为灵活的规定,这将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2.兄弟省市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国内各兄弟省市为激发本地区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也纷纷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已有政策中,不乏针对性强、灵活度高的适用性政策。如上海《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沪财教〔2015〕95号)中规定: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申请资助的间接费用总额不得超过专项经费资助总额的10%,其中绩效支出不得超过专项经费资助总额的5%。如湖北省2015年出台《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40号)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中列支。进一步下放对同一项目预算调整的审批权限。如重庆市2016年出台《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人力资源费可占到30%,其中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项目最高不超过60%。总体而言,兄弟省市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在保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自主权方面下足功夫,充分考虑科研人员利益,这将给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气氛,避免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变成财务人员。众多兄弟省市政策中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沪财教〔2015〕95号)。它无论是在权力下放的力度还是在经费使用灵活度,都取得较大政策突破。同时,该政策在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极大保障了科研人员的权益,减少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广东省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问题

广东省是全国创新大省,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科研经费切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为此,本文对广东省近年重要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进行简单介绍,从中找到广东省科研经费管理的不足,找准未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方向。2014年,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强广东省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粤府〔2014〕31号),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加强省级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整合优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等。2016年,广东修订出台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其中第56条明确提出了本省财政性资金设立的自主创新项目,人力资源成本费最高可占40%;其中,软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类项目最高可占60%。进一步明确提出人力资源成本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组成员、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费,以及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而安排的相关支出。2017年3月,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原则,在中央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积极实现突破。一是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对一些科目合并“同类项”;二是重视人力成本,允许科研经费开支人员工资;三是科研绩效支出不受工资总额限制,提高了间接费用比重,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四是打破劳务费比例限制等。广东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方面,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修改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为科技创新松绑。但在执行层面存在政策措施不够衔接配套、部门执行依据各异、相互打架冲突等现象,制约影响政策措施落地。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人头费在落实中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限制。高校、科研机构往往受制于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对项目经费中人头费控制严格。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甚至不允许项目组成员从项目中支出人力资源成本费,更不允许科研绩效支出;二是经费管理中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按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进行管理。往往对科研机构的出国考察指标、差旅费标准、会议费标准、公务卡使用、零余额管理、政府采购等参照政府机关管理,使得各类科技经费管理的松绑性政策难以真正实施;三是横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按照政府纵向项目课题管理,未能按照实际合同支出。部分高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由于受到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不管是纵向课题经费,还是横向课题经费,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导致横向项目课题经费仍然按照纵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来使用支出,并未能按照委托合同实现自主支配经费。因此,广东省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仍有一定的改革空间,需要立足实际,进一步挖掘改革的关键点所在,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激发科研活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五、广东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广东省科研经费管理应该抓住现有几大问题对症下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强调简政放权,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监督,本文具体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合理提高间接成本使用范围及比例。在充分考虑科研机构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机制的适用范围,在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研究建立间接费用补偿机制,适当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第二,提高人头费所占比例,建立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管理制度。参考国内外有效经验,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和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自主权,提高人头费所占比例,允许科研经费使用中有事业编制的科研人员支出人头费,打破科研经费管理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的矛盾和制约,进一步完善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管理办法。第三,进一步完善横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将横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与纵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分离。建议尽快出台广东省横向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具体办法,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明确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在横向项目课题资金方面的管理权限,对不同功能和资金来源的科研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第四,完善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预防科研腐败。参考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系统的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4]。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使用的信用记录和评级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落实对违规使用经费的惩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一旦进入黑名单将不得再申请任何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聂常虹.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借鉴[J].人民论坛,2014(05):232-234.

[2]聂常虹,王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典型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与社会,2014(03):36-44.

[3]李奎,郑秋生.我国科研经费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研究———基于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16):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