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30

计算机小论文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1

1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分析化学教材,其内容和体系中经典的化学分析还是占了大量篇幅,仪器分析内容有所加强,但仍不够详细,学生从目前分析化学教材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在新兴学科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基本上还是各占一半,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多数是以讲授为主,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中,内容过于陈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实验结果的处理停留在笔纸上,基本上没借助于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来处理数据、打印实验结果和进行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少,开发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开设,学生能力的拓展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

2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2.1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与药学专业及其发展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整体水平,使本课程的特色更加明显。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迅速发展,药物的分离分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国外的分析化学教材内容更新较快,缩减了化学分析部分,更新较多的仪器分析部分,教材内容贴近专业发展实际状况,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技术水平联系紧密,目前常用的是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这一技术能对复杂体系进行分析。最新版的《中国药典》大量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的含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压缩重量分析法和四大滴定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看懂,老师只要讲重点和难点部分,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并且通过做相关实验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内容。重点放在仪器分析部分,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较少,枯燥、抽象、难懂。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凡与后续课程有关或与以后工作关系密切的要多安排课时。如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要详细讲解误差的来源、减少误差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判断实验数据、实验方法是否可靠?为学生工作以后写论文、搞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在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突出重点,少而精,结合科学发展前沿,在教学中注意抓重点和难点,删除较陈旧的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穿插一些现代分析化学如何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包括药物、环境、食品等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

2.2结合教学内容,写小论文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以2~3人为一组写简单的小论文,如讲色谱法时,可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要求按论文的格式写一篇关于色谱法发展史的综述,通过查资料、写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色谱法的发展有更深层的认识,了解到相关的仪器和分析方法,进而了解一些最新研究报道和热点追踪,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药品检测方面的课题是学生毕业论文中常选的课题之一,在按药典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实验以后,可让学生做相应的研究:流动相配比的改变对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的影响研究,pH对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的影响研究等相应课题并写成论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又能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2.3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拓思维

以前所用标准溶液均由实验员事先准备好,学生直接标定,这样,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将实验时间改为6h,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标准溶液,然后标定,再测定样品含量。一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整个样品含量测定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仪器分析实验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的含量”实验,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操作的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并通过Excel,Origin等软件的应用,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模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为使学生尽快地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化学分析实验中开设了综合实验,“沉淀滴定法测定混合离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仪器、试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2.4制作动画,提高课堂效果

如仪器分析部分在讲仪器的构造和原理时,要学生去想象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直观教学手段中形象的仪器构造和操作说明及各种各样的动画、视频等使理论课的学习不再抽象,解决了因仪器数量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同步进行的矛盾。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降低理解难度。课堂教学更加完善,学生能较快、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上课时适当的穿插生动的动画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对仪器分析中某些简单的分析仪器,制作相应的实物教具,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一种方法的原理、概念和基本实验技术,可提高授课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与实验是面向全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必修基础课,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在人才培养的基础功能作用意义重大。近年来,人们在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但受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学时及教学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影响。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交互式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架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现有大学物理及实验课时压缩的教学现状,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对前阶段的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基于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与实验在体系和内容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改革核心,保证课堂的知识容量,同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以该模式作为改革的切入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深厚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目标。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理论及实验改革的目标:重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理论教学体系方面在不打乱基本大学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教学总体系的基础上,保证学生有宽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遵循物理学的发展更新规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减不同教学内容,特别增加与新技术发展相关的知识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重新审视现有实验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渗透和支撑,能够使学生在现有教学时数内更加系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学会使用新仪器、新工具及现代实验手段开展物理量的测试。实现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1.交互式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大学物理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次序作改革,以经典为主线,改革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的教学次序,近代物理的相对论部分放在经典物理的主要内容电磁学、光学和热学之前,使学生更早了解接触近代物理,对后续经典物理内容的现代化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学生掌握物理学中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概念、规律和方法;强调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对计算机类、电子类学生,增加电磁学部分的内容,介绍电子管束河电磁聚焦技术,结合物质的磁性介绍一些新材料的发展,在光学部分,介绍激光原理及应用、光导纤维等,将现代高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内容,经过适当的选择、精炼和加工,转换为具有基础物理学风格和水平又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作介绍,这部分内容可通过问题的方式提出,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分组讨论总结并以PPT形式讲解问题,也可以提交小论文,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用现代科技发展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观点重新审视现有实验内容之间的关系,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在原有三级实验课程体系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筛选、调整实验项目内容,取消重复性理论验证项目,构建科学合理连续的实验内容体系,保证学生熟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掌握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这类项目及要求可由老师提出,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完成与试验相关的理论推导公式,确定实验方法,选择或组合配套实验仪器,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具备一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创新设计性实验,将物理实验原理应用在具体专业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在全息照相的基础上如何研究光纤全息等方面的内容,在惠斯登电桥中加入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曲线测量,在分光计实验的基础上如何测定液体折射率等。通过调整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大学物理及实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交互式模式下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形式大都是由教师讲或示范,学生听或按教师方法做,严重制约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直观性和互动性,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程教学中,以适当的课时比例分配,优化教学过程,在采用讨论式、探究式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实验和插播视频片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的显示复杂的物理现象,精讲教学内容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加强课外延伸性学习,如学生自拟题目,撰写相关教学内容的小论文,定期进行网上的分组讨论,总结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小组推荐同学对讨论结果作PPT演示讲解,小论文演讲交流等。实验教学中,对各阶段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基本实验由学生在实验教材指导下自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及需要解决的实验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答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补充和深入理解理论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学生自己提出题目和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把关下做实验,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我们将计算机仿真实验,多媒体信息技术及计算机采集、处理实验数据等现代计算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给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交互式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改革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直观性。3.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实例。在近代物理教学中,针对“狭义相对论”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内容抽象,时空效应理解困难,我们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配以计算机模拟、动画、录像、声音、文字等,将狭义相对论的内容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学生,教学中把理论直观化、形像化,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复杂物理理论呈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近代物理的学习兴趣,交互式教学方式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在波动光学中,针对薄膜干涉中的等倾干涉这个教学重难点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讲述迈克尔逊干涉这段教学内容时,我们在光学实验室进行授课,首先结合实验室迈克尔逊干涉仪让学生了解仪器结构,然后演示观察等倾干涉花样及其随厚度的变化规律,再定性分析花样的形成,给出厚度变化与花样中环纹数目变化的定量关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直观形像的理解等倾干涉理论公式,也为后续实验验测定氦氖激光波长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深入浅出的将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改革,实现了理论与实验体系和内容更加优化,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我们在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近两届部分专业、部分班级的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学生的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科学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有显著提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教师给出的理论问题,会阅读教科书和课外参考资料,针对问题撰写小论文;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能自行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创新性的完成实验;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交互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大学物理与实验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霍剑青,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3]张占新,王汝政,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6).

[4]罗文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对策[J].物理与工程,2013,23(4).

[5]周全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索[J].科技展望,2017,27(1).

[6]谢丽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2009.

[7]张凤琴,林晓珑,等.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物理,2017,36(3).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3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操作系统为用户屏蔽了计算机硬件细节,便得用户更加方便。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需要学好它。然而,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是由计算机各种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思想、方法和理论综合而形成的,所以,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只是通过背诵记住了几个基本概念,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优秀的、大型的软件;没有学到程序设计中的很多精华思想和编程技巧;也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怎样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资源,这不便于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大型项目的开发;

因此,在操作系统的讲授课堂上使教师和学生“互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而完成教学的方式。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通过近两年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我就一些主要做法同大家探讨如下。

一、结合大学生自身较强的自学能力,采用“设疑--自学--提问--释疑--总结--练习”的模式,充分发挥其“学为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宁肯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喋喋不休”,也决不愿意自己看十分钟的书,或动手做几道题。其实,教师的“喋喋不休”,他并没有听进多少,灌输无效。针对这种现象,我结合大学生自身较强的自学能力,选取部分章节,采用“设疑--自学--提问--释疑--总结--练习”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设备管理这一章的时,由于很多内容曾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涉及到,如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的工作过程己经在计算机原理课中详细讲过。如果再逐条讲授的话,费时费力且效果不见得好。于是我首先提出关于该内容的一些主要问题,然后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程序操作:先细看一遍书,再看我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重新看书,然后答题。任务完成后,我先按重点讲解,然后同学向我提问,没有问题后我再向他们提问,将其遗忘部分补足。接着我就该内容做总结,提出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要求其掌握,并请同学将在前面课程中学习该内容时的体会与在本门课程中再次学习时的感受做一张总结表,使其进一步透彻掌握该内容。最后提出思考题和作业题给其练习。经过这样一套程序下来,尽管教师没有逐条讲授,然而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高。

二、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开拓思维、研究实例和实际实践,培养学生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的创新能力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来自于客观需要,现正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上。操作系统中的概念在实际操作系统中体现,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实施。在授课过程中,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源代码是这门学科的着落点,着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实例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Linux。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分析和阅读源代码的工作。例如,我在讲授操作系统界面时,我先讲有关内容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上机的任务,请同学上机实验操作。在操作前,我布置了相关的上机任务,要求学生在额定时间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利用上网时间不务正业,便于教师的管理控制。操作时根据学生的总人数,适当安排2-3人一组,发扬合作精神,便于优势互补,又要避免蒙混过关。操作结束后,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请每个小组做一个总结汇报。要求上台演讲,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汇报,并且要求做短时间的“答记者问”。这个过程有时间控制,有现场记录,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还有一个公平的考核,也就是请全体同学给每个小组民意评分,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这实际上是我在这门课教学中实施教学法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创新、积极动手参与实践的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再进一步上升为理论,开拓思维,主动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提问式的讲课,互出试卷型的自学,“十分钟老师”的交流,变枯燥的教为趣味的学,教学互动,相得益彰

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大篇幅的讲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类似于哲学教材,学生对这些文字感兴趣的不多,加上教学手段没有及时跟进,这门课上起未免显得枯燥。于是我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在讲授进程管理这一章中有很多的其本概念,如果上课就这么平淡地讲了,同学们就不会注意听,所以我稍稍改变了一下方式,采用提问式的口气,比如:“你们知道操作系统中的信号灯会是什么样的吗?”、“猜猜看,是谁叫醒了正在睡眠的进程?”。一个提问式的口吻,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他们会猜,会开动脑筋,得到答案后也容易留下深该的印象。由于这门课是考研的专业课,而且经过对大多数学校考研试卷的分析,几乎所有学校都非常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所以我选择了书上重要的章节,额定时间请同学就相关内容采用一定题型互出试卷,要求一人一份、题型标准、选题合理、密度均匀、份量适当。然后由我随机调换,再额定时间给同学答案。最后再交出题人判分。这种互出考的学习,学生反映好,教学质量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习重要章节时,我要求同学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做一篇关于这个内容的课程报告,课堂随机抽查学生上讲台做“十分钟老师”,这种寓情于理,绘声绘色的交流,不是讲课胜似讲课,课堂气氛活跃。

四、采用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仿真模拟实践中创新的机会

长期以来,操作系统这门课应重点置于理论研究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实际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发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还不能根据某种需要灵活运用操作系统原理对核心代码进行使用、修改和扩展,更谈不上创新。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学习过程中的“剖析——模仿——创新”三步曲。对实现操作系统功能的最核心的内核模块以及数据结构要求学生要进行深入地剖析,要模仿前人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然后由我提出一个新的要求,由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并且把它整合在原有的操作系统内核模块中。通过这种多次有目的的训练,以便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根据所研发的各种操作系统技术指标要求,对现有源代码进行改造、扩展或压缩,以生成适合自己需求的操作系统代码的能力。

五、在平时成绩考核模式上,加大口试、学生检索国内外前沿资料并且做小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的分值,使学生的学习在自主、自愿、协作、愉快的过程中完成

学生最怕考试,往往为了考试而学习,非常被动。而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这平时成绩的30分通常是点名、平时的作业决定的。这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人来了但心却“飞”了,作业也交但却是“复制”的。而老师却不能不给他满分的平时成绩。因此,在平时成绩考核模式上,加大口试、做小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的分值,这样就能保证认真学习的同学和人在心不在,作业也交但作业是“克隆”的同学的平时成绩的差距,以最大限度避免有些同学想提高平时成绩蒙混过关。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做法。1、在课堂中穿插提问。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其平时成绩的重要记录。平时的提问相当于对学生进行口试,可以及时反映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单边活动。这是互动式教学所不提倡的。学术民主也应该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2、小论文可当作平时的作业,但其中的管理控制很重要,随随便便的抄袭或在网上下载是最没有意义的,。所以题目应是学科的前沿并且值得研究,要在授课的初期或中期给出,而不要在授课后期,这样便于学以致用,利于创新。3、参与课题研究。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在授课过程中提出,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我发现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能够保持相对集中,尤其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地教为主动地学,较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意识,使其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

六、结束语

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终身事业,需要不断地追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努力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自然是非常欣慰的。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个学生若对本课程有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去学习,而对一个相应领域问题的解决,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这就能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兴趣,使本门课程从苦学、难学变成了乐学、好学。

【参考文献】

[1]陶文铨,杨世铭.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明洁.经贸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4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4

写小论文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如:现在大家关注的环境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通过写小论文,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学生只有在对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熟悉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此之前,学生必需好好地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其次,学生又必须把书本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改革的第二种方式———课堂讨论

在教学中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上台讲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分析化学在讲完了酸碱滴定,下面的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部分,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组,每组准备一部分,教师上课时请学生上台讲解,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记忆深刻。

三、教学改革的第三种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它是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原本难理解的仪器结构、原理变得较好理解,原来看不到摸不到的仪器变为可以看的,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如对于电位分析法中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的原理,如果我们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说明电极浸泡后由干玻璃层变为水化层,膜电位与溶液中被测离子的关系,从而得出其电位与被测离子的关系。假如没有,学生便很难理解。

四、利用前沿学科研究,采用渗透模式,加深本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计算机教学作一些思考和尝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物理学与计算机的密切关系

电子计算机是因解决物理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二次大战期间为了快速计算弹道,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研制成功[1],万维网的出现是因欧洲核物理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由此可见,计算机与物理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物理学的发展促成了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出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延伸了人们的思维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很多物理、数学等方面的难题,没有计算机就不可能准确计算出火箭和卫星的轨道位置、就没有今天的航天成就,计算机应用跨越各个学科,在工业技术、企业管理、情报信息处理、国民教育等领域引起深刻的变革,在今天几乎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够离开计算机的应用。

作为孕育计算机诞生与发展的物理学,如果说早期物理学应用计算机主要解决人们的计算速度、强度的技术问题,那么到了今天,计算机已在更深刻的层次上促进物理学的发展,由于在物理学很多领域中能够找到精确解的理论问题已经不多了,剩下的是大量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预测和求解离开计算机,人们几乎无能为力了。另外一个方面,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够通过真实的实验来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工程中也往往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做实验来探测某些数据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而今天很多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来完成,达到与真实的实验完全相同的效果,成本低廉且安全环保,用计算机来进行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史上革命性的变化。

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情况对我们今天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物理教学中结合计算机教学的一些思考

大学物理课内容很多,结合不同的专业,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内容上作一些必要的取舍,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等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上适应地向专业倾斜,使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明确基础课的服务目标,让学生明了物理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精选典型物理问题用计算机编程求解

大学物理课程一般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进行,而大多数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也恰好在此阶段展开,这就为物理课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相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精选一些典型的物理问题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值求解。例如在力学部分讲抛物运动时,先按教材讲授忽略空气阻力时的运动方程,求出精确解,然后补上空气阻力二次项,方程就变成非线性的了,让学生体验含有空气阻力时实际问题求解的难度,再介绍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与思路,给出编程示范,作为综合习题让学生完成程序设计与调试,并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教师协商,程序调试可利用计算机上机课时间完成,通过这种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既培养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课和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双方面的积极性。又例如在振动学章节用计算机演示单摆大角度强迫振动的混沌效应;在热力学章节用计算机模拟二维布朗粒子运动;在电磁学章节用计算机编程求解一般位置的电场和磁场分布情况,像载流圆形线圈,根据毕粤--萨伐尔定律和对称性,教材上只给出了求线圈轴线上点的磁感应强度,但对其它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计算就很难了,因此可在课堂上简单介绍计算机积分法,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完成求解圆形电流非轴线上点的磁场分布情况,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的理解与把握,学习和体会计算机编程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精选少量典型物理习题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值求解,以小论文或综合作业的形式布置练习,具体实施中充分征求计算机相关教师的意见并请求协助和参与实施,加强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双赢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大学物理课的基础地位与作用,体现计算机对物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知道这两门课程关系如此密切,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自然就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部分物理实验利用计算机仿真课件来进行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物理的计算机仿真实验也得到普遍的关注与认同,成为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个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一些院校已开发出很多有特色的大学物理仿真课件,为我们在实验方面实施物理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结合创造了另一个有利条件。可将全部物理实验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按原计划实施,一部分实验由计算机仿真实验取代,还有一部分作为对比实验,既按真实实验进行,又做仿真实验进行对比。将仿真实验课件安装在机房和校园网上,方便学生操作。仿真实验虽然不可完全替代真实实验,但真实实验仪器因结构复杂精密、价格昂贵,不允许学生反复操作、随意拆装,以剖析仪器性能结构。仿真实验恰好在这方面能弥补真实实验仪器的不足,丰富了物理实验的手段与方法,拓广了学生的视角,也为以后计算机的应用开发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6

下面,我们分别从教学的几个方面探讨网络教学的方法与建构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网络教学的任务

众所周知,人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如此,小学生也如此。所以,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上面所说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

我曾经在五年级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中有60的人在家里上过网,20左右的人经常上网,当问及上网能做什么时,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内容,如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等。于是,我为经常上网的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一篇"环保"文章搜集素材,结果只有30的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关资料和文章,其他同学却不知道找什么、如何去找。可见,网络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如何上网。

二、网络教学的准备

在学生上网学习之前,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随便在网上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网页等等。这个环节是保证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三、网络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网络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的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什么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呢?它大体可分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明确主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下面,我们以"搜集有关环保的内容,准备一篇环保小论文"这一课题为例,说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准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习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2.搭建框架、进入情境:

如果把主题看作宝塔的金顶,这一步的任务则是构建塔的框架。教师抓住"环保"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具体问题与"环保"有关,如: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水污染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节点,为主题搭建一个有具体目标的框架。

3.独立探索:

有了具体的目标,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把找到的素材保存下来。此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的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找到了更简捷的搜索信息的方法;有的则从不同角度了解了"环保"的有关知识;有的找到了多种保护环境的途径;有的还把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的学生竟然想到把大海里的水引到沙漠,让沙漠变成清澈的人造海,从而为改造沙漠服务。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吗?

4.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搜集完信息,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个方面。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5.效果评价: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7

1多样化、分层次的实验内容体系

我校是国内较早开设文科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之一,所以可借鉴的经验很少。考虑到文科学生特点:物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方式是靠直觉、灵感、顿悟,而物理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有“物”才有“理”,几乎所有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对“物”的思考和分析获得的[6-7],因此最初我们开设的是实验原理相对简单、实验方法比较直观、生活中会应用到又能体现物理思想和规律的典型实验,例如“长度测量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不少文科专业的学生是文理生兼有,这就导致文科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程度的需要也不一致,因此要求物理实验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在这个指导思想上,我们逐步为文科学生增开了一些具有一定设计性、创新性、提高性实验内容的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丰富多样化、分层次的实验内容体系已形成。

1.1开设定性、半定量测量实验,提高学生兴趣为了提高文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本着实验原理易懂、操作简单、现象有趣、结果直观且学生在实验后觉得有所收获的原则,开设了一些定性、半定量测量的实验项目。例如:“硬币起飞实验”———用硬币起飞来模拟飞机起飞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一些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加深对流体力学的认识;“驻波与克拉尼图形实验”———通过振动频率的改变,观察不同频率下的一维和二维驻波图形,深入直观地理解驻波产生的原理;还有“利用钢尺测定激光波长实验”等。这些实验具有新奇性,直观、有趣,得到了广大文科学生的喜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1.2开设内容递进、要求提高的系列实验,因材施教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文科学生的需求,我们将一些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原理简单、物理概念清晰且内容逐步提高,操作具有一定难度的系列实验项目也同时向文科学生开放。这些系列实验的基础部分,大部分文科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而那些物理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文科学生则能完成提高性内容部分。这样递进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到了因材施教。此外,文科学生选做理工科类实验项目也符合我校“低选高”的选课政策。例如“利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运动实验”同时为我校文理科的学生开放选做。这个实验的基础性内容为研究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以及提高性内容的小课题———物体的碰撞等,也有许多学生选做。小课题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大小选实验项目。通过此类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文科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并充分满足了不同能力文科学生的需求,也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随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性实验内容和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我系面向文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实验项目中,提高性内容已达到60%。

1.3引入近现代经典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物理精神和科学思想,我们引入了一些近现代物理史上有影响和意义的经典物理实验。例如“密立根油滴实验”,虽然该实验验证的是电荷的不连续性,涉及到了量子物理理论的范畴,但是该实验原理简单易懂、实验设计思想巧妙。通过对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论的渗透介绍,对文科学生进行实事求是、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的教育。此外,该实验操作步骤不繁杂,文科学生完全能独立完成并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密立根油滴实验自开设以来得到了文科学生的普遍喜爱,在学生课程论文中,他们都认为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充分体会到物理实验科学家的钻研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思想之美,充分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1.4引入演示物理实验,拓展学生视野我系在开设文科物理实验早期就尝试引入物理演示实验,并很快受到广大文科学生的欢迎和青睐。物理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操作,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从魔术般的物理演示实验中学习物理各主要领域的概念、定理和思想,认识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学习物理学是提高文科学生基本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8-9]。2006年东南大学搬迁新校区建设新物理实验教学楼时,我系建设了中等规模的物理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的内容涉及到力、热、电、光等各个方面,从体现高新技术的创新中揭示物理学的规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比如电磁感应实验,由于演示发电,整个电机可以当场拆卸、组装、运转。这些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样,海市蜃楼实验、枪打猴子实验、模拟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演示板等实验,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10]。演示实验室向我校全体学生开放,但专门为文科学生安排了开放时间,演示实验课也是文科学生必选的实验项目。

2开放的、“多重交互”的教学模式

东南大学实验中心在创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的历程中,创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11],并成功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依托中心成熟的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文科物理实验也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多方位开放、交互的新模式。

2.1计算机TA助学与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引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即计算机TA。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图片、动画、视屏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进行远程预习,课堂上可通过课件解决实验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而教师只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深层次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图1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引入计算机TA助学教学新模式的对比。

2.2开放的教学形式,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现在的教育改革是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开放的项目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07年,文科物理实验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设置固定的实验项目、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教学的模式,将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2个部分。每个学生完成教学要求的3个必做和4个选做实验项目。开放的10多个实验项目中既有基础性内容,如电磁学基本仪器的使用等,也有提高性的内容,如光电池特性的研究等,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专业需要,有针对地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这种开放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图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引入计算机TA助学教学新模式对比示意图文科物理实验教学管理全部依托实验中心的网络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学期初,根据全校文科学生总实验项目人时数,实验中心设置好实验开放项目和时间,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约。学生在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刷校园卡获知实验桌号,同时开启对应桌号实验仪器电源,实验完成后再次刷卡关闭仪器电源。实验结束3周后,教师将学生的实验成绩登录到网上,学生可自行查看。这种全程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适应文科学生的物理实验考核方式

作为一门拥有独立学分的必修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考核手段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实验课程考核目的就在于能够正确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实际能力的状况[12]。文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而传统的“笔试+平时表现”的实验考核方法不能体现该教学目的。在新形势下,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也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3]。经过多年的文科实验教学实践,我系已初步形成了适合文科学生的物理实验考核制度。

3.1多元化的实验考核借鉴理工科物理实验的考核经验,我们将文科物理实验的考核模式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形成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1)增加实验课堂考核。比如光学组合实验中透镜的同轴等高的调节、如何判断“假象”、透镜焦距测定几种实验方法的比较等,使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探究活动参与,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在探究问题答案时,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与理论课考核相结合。在理论考试中出若干实验题,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设计题目、解答,并进行讨论,从中看出学生的水平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

(3)对于一些演示物理实验及定性观察、半定量测量的物理实验项目,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分析,课后由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写一篇以叙述和设想为主的实验报告。

3.2引入课程小论文

随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了更充分地体现文科学生的特点,2005年我们引入了实验课程小论文。文科学生在完成一学期的物理实验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有兴趣的方向,独立撰写一篇课程小论文。论文的内容可以是本学期实验总结性报告,也可以是就某实验的深入思考、钻研报告等。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深入钻研实验教材,并到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另一方面相互讨论,请教教师,并将相关的实验综合考虑。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文科物理实验课程小论文使学生对实验思考进入了更深的阶段,切实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总结、归纳及撰写论文的能力[14]。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农林;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国农林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为例,每年有过一半的大一新生(近3000人)要学习该课程,足见其在农林院校的重要地位。一般有如此多学生的课程都会采用统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试卷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度和客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农林院校仍以人工命题的方式出卷。人工命题方式有其优点,但在当前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首先,人工命题往往易受出题人的主观影响,存在对课程内容覆盖面不全、难度把握不好、重点不够突出、题目容易跟往年类似或重复等缺点,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细致,区分度可能也不好,达不到考试目的[1]。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其次,人工命题容易出错,如符号错误、分值错误、数据错误等。出题人的责任心不同,试卷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责任心强的教师出的试卷质量还比较高,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所出的试卷质量则不能保证。再次,人工命题效率低、成本高。命题一般在教师课程未结束的时候同时进行,教师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命题,往往是人付出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能也没有得优良的试卷[2]。

1试题库系统结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和网络已是我们日常生活、教学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林院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计算机试题库系统可有效避免人工命题的诸多缺点,如实现教考分离,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覆盖、难度分布、重点突出、不易出错等等[3]。再次,机器出卷效率高,只要设置好一些基本要求,就会很快组成试卷。另外,试题库系统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如满足学生的日常练习,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试题库系统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供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之用。最后,考试完之后,考试情况可以反馈给试题库系统,进一步改进试题库系统,那么以后的试卷会越来越好越客观。当然电脑组卷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结合电脑组卷和人工修改,即可结合二者的优点,得到一份优秀的试卷。建立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总的来说,试题库系统首先应该有一套优秀的试题库软件,然后问题就在于要采集大量试题,最后就是管理与参与者的长期完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所示,应该包含四个基本子系统,即题型管理、试题管理、用户管理和组题管理子系统[4]。题型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加入不同类型题目,除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及计算题之外,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题型;试题管理子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设置难度、归类等,如批量输入试题,设置修改难度系数等;通过用户管理子系统可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可以登录系统,根据要求使用系统,保证多用户使用,同时保证安全;组题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组题方式,产生试卷。另外还有试题质量评价模块,为考完试后进行评价反馈而设置。

2试题库系统软件

试题库软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商业软件和使用者自己编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编写一套较好的软件有一定难度,故采用成熟商业软件比较可行。不管那种方式,试题库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方面:(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管理,功能齐全:试题库系统不仅管理员使用,普通老师也要用,如出一些练习题、小测验等。大多数化学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因此简单易用的界面能为更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如题型的设置,普通的选择、填空、判断、计算题必不可少,还有其他题型,如概念、证明、小论文之类。另外用户管理、组题出卷等都要包含。每个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组试卷时根据难度系数的分布情况组卷,这样考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可由管理员修改。(2)化学语言友好:由于化学试题必不可少的出现化学语言,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中热力学部分的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原子分子结构部分的分子杂化轨道显示、化学分子结构式,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实验示意图等。因此试题库软件应该正确显示这些化学语言,兼容CHEMDRAW等化学软件绘制结构图,而且必须是WORD软件友好的软件,以正确显示化学语言和数学公式。(3)网络题库:试题库系统不仅在考试时使用,平时也要发挥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中的练习题非常有限,学生可能需要做更多些练习题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试题库系统可以提供网络练习接口,让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另外网络题库可以发挥其交互的优势,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互反馈。(4)安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因此试题库软件的安全性一定要高,如果出现试题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造成教学事故。因此,软件系统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3试题采集

试题库系统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试题的数量和质量,即试题采集。大量试题需要大量人员完成,是一个大工程。有经验的老教师承担试题的核验、确定难度系数、试卷的把关等工作,其他老师可搜集试题,试题翻译,试题录入及管理等工作。系统管理可由几位老师承担,每位负责某种题型。试题采集是最为繁琐且庞大的工作,必须由多人承担,按章节划分,每1至2位老师负责一章,结合科学前沿有趣的东西,收集翻译编写题目。试题采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已有资料。西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命题近年都由不同老师轮流命题,教师一般都有出题经历,有一定量试题资料,因此首先将每个老师的试题资料收集、归类,就是试题库的基础试题。(2)外文课本翻译。相对于国内课本,国外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一般都有大量题目,可以联系版权方,获得题目的使用权,然后进行翻译。(3)自编题目。组织教师自己命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特点,负责某一章节试题的编写。(4)另外,试题库的题型可多样化,不局限于考试,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写小论文,将小论文的题目也可加入试题库共享。

4不断实践、反馈和改进

试题库系统是不断建设、实践及完善的长期工程,每次组卷考试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如难度调整等。另外,每年都应该往系统里加入一定量的试题,淘汰陈旧试题,保持更新。经过几年的改进完善,最终会建设好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

综上所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一门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该充分重视其考核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实现教考分离,淘汰陈旧的人工命题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建设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作者:蒲亮 张忠 王文己 杨正亮 单丽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78.

[2]陈红兵,贾俊仙,武英耀,等.创建农业院校化学网上试题库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8(12):50-51.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9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规律”教学》在20*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理解——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在20*年12月获得江阴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再论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在20*年1月获得江阴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年获江阴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年获江阴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篇10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科学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上述科学论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争创“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系列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要开展科技活动,必须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为此,我校组织干部、教师重点学习和理解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僻论述,学习了《科学技术普及法》,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及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颁发的《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是兴国之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既体现了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又是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思想的重大举措。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是保证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强国之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保证。

二、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对科技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一是在经费投入上,只要需要都给予保证,建设多媒体计算机多络教学室、多功能电教室、购买“乐高”智能智能机器人套件、数码相机、刻录机、采集卡、摄影摄像器材、开辟科技宣传橱窗、派教师外出学习等;二是强化了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做到了七抓:

一抓机构的建立。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务主任负责抓此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各年级组组长、科技教师等人组成。使这项工作有校长负责抓,教务主任亲自抓,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年级组长配合抓,形成了校长抓教务处,教务处抓年级组,年级组抓教师的“层层抓,抓层层”的管理网络。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组织上得了保证。

二抓制度的建立。为了规范科技活动的管理,我们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周周召开行政会的制度,开学第一周,行政会就要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的开展;二是坚持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就要向教师宣讲全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及活动安排;为使开展科技活动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33项、制度14个,如分管领导职责、教务主任职责、辅导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及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群众意识。

三抓计划安排。计划是实施的起始环节,是确定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略的过程。为了制定计划,我们注意了三点:第一坚持召开三个会,即召开各处室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征求大家对开展科技活动的建设;召开行政会审议并修改活动计划;召开全校教师会,由校长宣讲科技活动计划;第二,坚持由校长亲自审定科技活动计划,并将计划目标要求分解到各个年级,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制定的计划,教师易于接受,实施时配合默契。

四抓科技课教学:课堂教学总要求渗进“八性”,即加强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知识准确性、指导书法规范性、手脑并用实践性、各项训练渐进性、每堂要有创造性,面向全体普及性。

五抓过程检查。从去年秋期起,我校开展了以争创科技校造为主线的科技活动,要求各班做到“六个一”即红领巾广播站每次播诵一条科技要闻,学生每周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搞一项小制作,各班每期组织学生看一次科技电影或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小专刊。为了检查这些活动是否落实,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进检查,检查后,行政人员及时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与年级组、与教师交换意见。通过检查,使科技活动的开展趋于经常化、正规化。

六抓科技素质评价。继续将科技素质纳入学生素质等级评定中,科技素质的评定先按100分制打成绩,然后转换为等级,其中科技课考察占40%,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考察占30%,学习课外科技书,科普知识的考察占1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考察占15%,计算机基础知识任课教师评价,其余部分由班主任评价。

七抓激励表彰。为了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把科技活动的开展纳入了评选先进班,先进教研组的重要内容,对评出的优秀者,学校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二是组织评选活动的经验、论文,并向有关报刊推荐,如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者,学校记效益分给予奖励;三是在每年教学工作考评中将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以此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

三、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我校开展的科技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专用时间、有专用场地、有专人辅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健全了25个活动小组,分普及与提高两个层次。普及型小组要求全校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分别参加,旨在培养学生兴趣,进而发展特长。提高型小组旨在培养学生一个方面的特长,本期由于周六非文化活动课取消,还是设立了9个科技兴趣小组,安排每周二或周三下午由学校安排教师、场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开展以突出教育性、时代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首先,我校严格按教育部颁发的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小学科技活动课,列入课表,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学生科技制作。学校教务处主任分别深入到班级进行督查,确保科技课的教学到位入格。在检查中如发现教学不认真者,或将科技课挪作它用者,学校按《大秘书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考奖惩意见》扣发当月部分奖金。

其次,开展以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创造等为主要内容的“三小”制作活动。

如:我们组织学生出科技板报、开展风筝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征文大赛活动、组织学生搞了车模、航模、建模制作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市举办的智能机器人辅导教师培训、参加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组织了“大手拉小手,迎接新世纪”的科技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图片展”、撰写优秀科技小论文等,学生科技活动参与面达到100%。仅本学期,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29篇、创作科幻画136幅、制作各项小制作100余件,报名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竞赛的多达65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和创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能手能力、想像能力等。

四、可喜的成绩,奋飞的起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