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4 08:19:27

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1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略部署和国务院9号文件的具体行动,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刚才,学勇同志代表六部门对方案作了介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逐步进入到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可以说,近现代以来每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周期日益缩短。如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则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惠普公司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元资产用了47年,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谷歌只用了9个月。这些例子都生动地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党对科技的认识不断深化,党领导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部署。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讲的创新型国家,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应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大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各经济强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顺利完成这双重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立与国家发展进程相适应、先进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开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科技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一方面,只有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创新体系才有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造福人类社会,才能体现其最终价值。我们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们大力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三大载体,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科技只有与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架起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系统和模式,这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纵观历史,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最近总理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谁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谁的高端产品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长期占有优势”。从这次危机中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有的还扩大了市场;而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核心是聚焦企业。要紧紧围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是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具有天然优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利润的天然动力,有直接洞悉市场变化的灵敏机制,有持续支持创新的资金优势。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整合产学研用的力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理念,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首要目标。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决定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由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主导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由企业直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缩短转化周期。近年来,总书记、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企业,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

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机制,广开渠道,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向企业。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产业化前景和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要吸收优势企业参与,积极鼓励企业牵头,带动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要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大量创新班组、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增强员工承接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教育系统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合格人才。要引导科研资金向企业集聚,调整财政科研投资结构,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成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要引导技术向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要加强科学管理,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保证。要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潮流看,由企业独立创新到产学研用互动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普遍趋势和有效形式。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导向不一致,功能趋同,责任不清,缺乏利益保障,合作动力不足。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要鼓励用户参与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畅通渠道。

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支撑和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网等科技基础条件设施,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但是必须看到,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不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等方面的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项工作一定要突破,利益壁垒一定要打破。现在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但较难惠及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问题,自身没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缺乏购买技术的实力,对政府提供低成本技术支持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目前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通道不畅等问题,单一企业如果直接与科研单位对接,就形不成技术需求的规模,会提高技术应用的成本。要强化这方面的公共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地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要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转制院所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部门和行业局限,加强协同和联动。六部门制定的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对国务院9号文件的部署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这些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工程的实施,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重点和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使这一工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第二,加快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落实好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个实施细则,多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这些政策的出台,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很有力度,也很不容易。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共同做好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工作。尤其对那些企业最关心、最能得到实惠的具体政策,比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首套重大装备应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更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落实好。要加强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2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逐步进入到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可以说,近现代以来每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周期日益缩短。如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则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惠普公司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元资产用了47年,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谷歌只用了9个月。这些例子都生动地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党对科技的认识不断深化,党领导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部署。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讲的创新型国家,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应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大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各经济强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顺利完成这双重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立与国家发展进程相适应、先进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开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科技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一方面,只有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创新体系才有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造福人类社会,才能体现其最终价值。我们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们大力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三大载体,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科技只有与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架起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系统和模式,这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纵观历史,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最近总理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谁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谁的高端产品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长期占有优势”。从这次危机中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有的还扩大了市场;而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核心是聚焦企业。要紧紧围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是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具有天然优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利润的天然动力,有直接洞悉市场变化的灵敏机制,有持续支持创新的资金优势。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整合产学研用的力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理念,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首要目标。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决定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由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主导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由企业直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缩短转化周期。近年来,总书记、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企业,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

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机制,广开渠道,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向企业。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产业化前景和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要吸收优势企业参与,积极鼓励企业牵头,带动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要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大量创新班组、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增强员工承接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教育系统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合格人才。要引导科研资金向企业集聚,调整财政科研投资结构,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成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要引导技术向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要加强科学管理,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保证。要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潮流看,由企业独立创新到产学研用互动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普遍趋势和有效形式。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导向不一致,功能趋同,责任不清,缺乏利益保障,合作动力不足。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要鼓励用户参与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畅通渠道。

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支撑和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网等科技基础条件设施,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但是必须看到,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不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等方面的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项工作一定要突破,利益壁垒一定要打破。现在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但较难惠及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问题,自身没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缺乏购买技术的实力,对政府提供低成本技术支持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目前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通道不畅等问题,单一企业如果直接与科研单位对接,就形不成技术需求的规模,会提高技术应用的成本。要强化这方面的公共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地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要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转制院所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部门和行业局限,加强协同和联动。六部门制定的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对国务院9号文件的部署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这些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工程的实施,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重点和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使这一工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第二,加快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落实好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个实施细则,多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这些政策的出台,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很有力度,也很不容易。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共同做好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工作。尤其对那些企业最关心、最能得到实惠的具体政策,比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首套重大装备应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更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落实好。要加强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3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市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春明书记、省科技厅朱建基副厅长亲自到会,充分体现了对会议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正式启动我市技术创新试点工作,进一步顺应大趋势、融入大科技、创新大思路、实现大跨越。刚才,彭家法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演讲,客观总结了去年科技工作的成果,认真分析了形势,并就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完全赞同;朱建基副厅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省科技厅对我市的关心和支持,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会上对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惩处,并为高新技术企业授牌,希望这些企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会议同时印发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下面,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也是殊途同归,统一思想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是当务之急。

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试点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加速步入电子时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危机后,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为标志,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既是科学规律,更是经济规律,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技术创新为我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去年底,安徽被批准为“皖江城市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是安徽第一次进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此举意味着安徽经济由此正式扬帆起航。示范区、试点省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具有探索意义的创新之举,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倍加珍惜、主动作为、全力推进。

必需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市企业的科技投入普遍缺乏,从我市实际看。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177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08%低于全省137%平均水平;技术创新的基础仍然比较单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8%低于全省269%平均水平;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创新守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加快激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现实需要,加快发展的殊途同归,充分利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一重大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疏风解毒胶囊”等一批新产品的问世,济人药业等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证明我市在技术创新上是有一定亮点的有能力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的怎样把亮点举高描亮?这就要求我努力连点成线,由线到面,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想方设法在有限空间”里实现“无限发展”

二、也要重点突出,掌握主攻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要全面推进。

不折不扣发明性地落实《方案》执行《方案》围绕“四个一批”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实施一批大项目、发明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认认真真抓好几件具体事情,各级各部门要创新观念、创新方法。为加快亳州发展不时提供科技动力。

(一)技术创新、企业主体。第一。科学制定规划目标,工作下沉,搞好调研,传送信息,找准企业创新的兴奋点、结合点,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第二,企业要解放思想,着眼久远,不时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一般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10%以上。每个药企都要积极购买药方、验方,这是技术创新的最便捷途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济人药业就尝到甜头。市政府已与上海药业达成协议,手中掌握几千个品种,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对接合作。第三,要增加科技投入,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优先支持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第四,要整合资源,现有的科技计划和专项补贴等政策中,要加大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研发经费支持和补贴,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撒胡椒面现象。

(二)技术创新、平台优先。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推进技术创新的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为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3个;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下一步,要着力提高产学研合作的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有效性、主动性,建立校企为主、政府服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层次,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年内,争取建成部级中药材检测中心、国家中医药研究所亳州分所,争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设立芍花研究所,确保现代中药产业园、中药科技孵化器投入使用。二要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引导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公共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行业创新基金等有效的技术创新形式,构筑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孵化器和园区功能,强化专业性的守业服务,构筑科技守业平台;拓宽科技合作的范围和途径,构筑技术要素交流平台;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构筑资本与知识的对接平台。三要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推广站所的作用。古井白酒研究所、亳州微生物研究所、亳州农科所、三星化工研发中心曾经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甚至在全国、全省领先,这次要闻风而动、抢占先机,借助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良好机遇,迅速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三)技术创新。据统计,全市共有经营管理人才11万人,硕士以上人员仅占06%专业技术人员共有46万人,事业单位的占97%企业的仅占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仅占43%为此,一要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发明良好的环境汇集人才。依托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招商引资,引来一个项目,就会带来一批人才,带来一批技术。三要做好专利的开发、申请、使用和保护,加强商标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要树立规范意识,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国家规范的制定工作,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

三、也要营造环境,构建保证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要完善机制。

不只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需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时开创我市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新局面。

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技术创新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4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逐步进入到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可以说,近现代以来每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都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周期日益缩短。如电从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则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惠普公司从成立到拥有10亿美元资产用了47年,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谷歌只用了9个月。这些例子都生动地说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成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党对科技的认识不断深化,党领导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部署。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讲的创新型国家,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国家,应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大量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各经济强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的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LG等,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着眼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顺利完成这双重任务,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立与国家发展进程相适应、先进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开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科技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一方面,只有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创新体系才有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造福人类社会,才能体现其最终价值。我们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们大力推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三大载体,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科技只有与经济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架起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系统和模式,这本身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纵观历史,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最近总理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谁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谁的高端产品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长期占有优势”。从这次危机中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有的还扩大了市场;而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二、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核心是聚焦企业。要紧紧围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是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具有天然优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利润的天然动力,有直接洞悉市场变化的灵敏机制,有持续支持创新的资金优势。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整合产学研用的力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要牢固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理念,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首要目标。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决定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由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主导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由企业直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缩短转化周期。近年来,总书记、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企业,代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依靠创新谋发展的道路。

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机制,广开渠道,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向企业。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产业化前景和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要吸收优势企业参与,积极鼓励企业牵头,带动科研人员到企业去。要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大量创新班组、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增强员工承接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教育系统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合格人才。要引导科研资金向企业集聚,调整财政科研投资结构,加大对企业的科研投入。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成为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成果转化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要引导技术向企业集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扩散,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要加强科学管理,为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保证。要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世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潮流看,由企业独立创新到产学研用互动创新,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普遍趋势和有效形式。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导向不一致,功能趋同,责任不清,缺乏利益保障,合作动力不足。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要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形成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要鼓励用户参与合作,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畅通渠道。

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支撑和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设备网等科技基础条件设施,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但是必须看到,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不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大型企业等方面的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项工作一定要突破,利益壁垒一定要打破。现在只有大企业才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但较难惠及广大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问题,自身没有条件建立研发机构,缺乏购买技术的实力,对政府提供低成本技术支持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目前科技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通道不畅等问题,单一企业如果直接与科研单位对接,就形不成技术需求的规模,会提高技术应用的成本。要强化这方面的公共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地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技术。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水平。要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转制院所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协调,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部门和行业局限,加强协同和联动。六部门制定的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对国务院9号文件的部署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提供有力支持,确保这些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条件保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工程的实施,亲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重点和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使这一工程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第二,加快政策落实,营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落实好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个实施细则,多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这些政策的出台,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很有力度,也很不容易。各部门、各地方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共同做好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工作。尤其对那些企业最关心、最能得到实惠的具体政策,比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首套重大装备应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更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落实好。要加强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

五、组织实施

各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生产需要,若需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创新(改造),应遵循以下程序:

1、本单位创新领导小组应先对该创新(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反复论证,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起草《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

《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应包括:技术改造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方案;技术改造内容;经济效益分析;需增材料及设备;实施进度;技术力量状况,技术改造分工等。

2、《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需报请公司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审批,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应对该项目技术方案、技术内容、需增材料及设备、验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充分论证,并签属意见。

3、由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根据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的签属意见,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进行全面最终审核签属意见,并备案。

4、如创新(改造)项目资金投入需十万元以上的,应报请公司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审批,该委员会应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回收期、回报章进行审查并签属意见。

5、在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质量监督监测委员会应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

6、技术创新(改造)完成后,应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按项目验收标准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权有。

7、技术创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六个月,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和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对该项目追踪考核鉴定,确定其科学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经济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工和的评比、奖励。

六、申报条件

1、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含部室、车间、班组)申报条件:

(1)建立单位领导机构,有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强决策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和基础工作;

(2)在本行业新增产值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有明显提高;

(3)经济效益好,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超额完成指标。

(4)有计划地组织本单位员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有总结评比、表彰奖励。

(5)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法令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能力。

(6)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

(7)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争作贡献。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8)其它条件

2、创新标兵或岗位能手申报条件:

(1)发明一次以上国家专利;

(2)实现一项同行业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

(3)改进一项同行业先进操作(工作)法;

(4)提出并由所在单位采纳实施一项以上优秀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5)应用一次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

(6)创一项同行业新纪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7)自治区以上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五名获得者,林区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三名获得者,公司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第一名获得者;

(8)其它条件。

3、重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申报条件:

各单位员工、攻关小组独立完成或与有关单位和人员合作完成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属下列之一者,均可参加重大效益(或社会效益)创新成果评选。同时,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可推荐上报林区以上进行参评。

(1)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在公司或林管局同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项目;

(2)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科研难题的技术成果;

(3)成功引进和消化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

(4)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开辟和占领市场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技术项目;

(5)改造、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年创节约价值10万元以上的技术项目;

(6)其它条件。

七、评比考核、表彰奖励

(一)评比考核

建立公司活动成果申报制度,并纳入林区活动成果申报制度范围内,即:各单位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成果确认后,向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申报,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后,将其中重大经济效益年创效益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创新成果随时向林区职工“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同时由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及经济技术创新所增加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期界定,并严格按照公开、公正、严肃、严格的原则进行审核,并以此作为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进行评比和考核要以经济技术成果和数据为依据,不搞照顾和平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采用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以企业增效益、职工增收入、国家增财富,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成果按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八、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团结和组织公司员工投身西部大开发,推进公司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要求各单位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

五、组织实施

各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生产需要,若需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创新(改造),应遵循以下程序:

1、本单位创新领导小组应先对该创新(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反复论证,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起草《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

《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应包括:技术改造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方案;技术改造内容;经济效益分析;需增材料及设备;实施进度;技术力量状况,技术改造分工等。

2、《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需报请公司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审批,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应对该项目技术方案、技术内容、需增材料及设备、验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充分论证,并签属意见。

3、由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根据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的签属意见,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进行全面最终审核签属意见,并备案。

4、如创新(改造)项目资金投入需十万元以上的,应报请公司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审批,该委员会应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回收期、回报章进行审查并签属意见。

5、在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质量监督监测委员会应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

6、技术创新(改造)完成后,应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按项目验收标准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权有。

7、技术创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六个月,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和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对该项目追踪考核鉴定,确定其科学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经济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工和的评比、奖励。

六、申报条件

1、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含部室、车间、班组)申报条件:

(1)建立单位领导机构,有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强决策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和基础工作;

(2)在本行业新增产值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有明显提高;

(3)经济效益好,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超额完成指标。

(4)有计划地组织本单位员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有总结评比、表彰奖励。

(5)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法令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能力。

(6)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

(7)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争作贡献。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8)其它条件

2、创新标兵或岗位能手申报条件:

(1)发明一次以上国家专利;

(2)实现一项同行业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

(3)改进一项同行业先进操作(工作)法;

(4)提出并由所在单位采纳实施一项以上优秀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5)应用一次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

(6)创一项同行业新纪录;

(7)自治区以上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五名获得者,林区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三名获得者,公司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第一名获得者;

(8)其它条件。

3、重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申报条件:

各单位员工、攻关小组独立完成或与有关单位和人员合作完成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属下列之一者,均可参加重大效益(或社会效益)创新成果评选。同时,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可推荐上报林区以上进行参评。

(1)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在公司或林管局同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项目;

(2)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科研难题的技术成果;

(3)成功引进和消化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开辟和占领市场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技术项目;

(5)改造、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年创节约价值10万元以上的技术项目;

(6)其它条件。

七、评比考核、表彰奖励

(一)评比考核

建立公司活动成果申报制度,并纳入林区活动成果申报制度范围内,即:各单位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成果确认后,向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申报,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后,将其中重大经济效益年创效益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创新成果随时向林区职工“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同时由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及经济技术创新所增加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期界定,并严格按照公开、公正、严肃、严格的原则进行审核,并以此作为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进行评比和考核要以经济技术成果和数据为依据,不搞照顾和平衡。

(二)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采用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以企业增效益、职工增收入、国家增财富,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成果按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八、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团结和组织公司员工投身西部大开发,推进公司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要求各单位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生产部,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

五、组织实施

各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生产需要,若需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创新(改造),应遵循以下程序:

1、本单位创新领导小组应先对该创新(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反复论证,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起草《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

《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应包括:技术改造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技术改造工艺技术方案;技术改造内容;经济效益分析;需增材料及设备;实施进度;技术力量状况,技术改造分工等。

2、《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需报请公司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审批,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应对该项目技术方案、技术内容、需增材料及设备、验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充分论证,并签属意见。

3、由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根据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的签属意见,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建议书》进行全面最终审核签属意见,并备案。

4、如创新(改造)项目资金投入需十万元以上的,应报请公司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审批,该委员会应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回收期、回报章进行审查并签属意见。

5、在技术创新(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质量监督监测委员会应对该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

6、技术创新(改造)完成后,应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按项目验收标准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权有。

7、技术创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六个月,由技术鉴定论证委员会和重大项目投入审查委员会对该项目追踪考核鉴定,确定其科学性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经济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审核委员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工和的评比、奖励。

六、申报条件

1、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含部室、车间、班组)申报条件:

(1)建立单位领导机构,有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强决策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和基础工作;

(2)在本行业新增产值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有明显提高;

(3)经济效益好,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超额完成指标。

(4)有计划地组织本单位员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有总结评比、表彰奖励。

(5)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法令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能力。

(6)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

(7)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争作贡献。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8)其它条件

2、创新标兵或岗位能手申报条件:

(1)发明一次以上国家专利;

(2)实现一项同行业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

(3)改进一项同行业先进操作(工作)法;

(4)提出并由所在单位采纳实施一项以上优秀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5)应用一次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

(6)创一项同行业新纪录;

(7)自治区以上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五名获得者,林区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前三名获得者,公司同工种、同业务技术比赛中第一名获得者;

(8)其它条件。

3、重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申报条件:

各单位员工、攻关小组独立完成或与有关单位和人员合作完成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属下列之一者,均可参加重大效益(或社会效益)创新成果评选。同时,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可推荐上报林区以上进行参评。

(1)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在公司或林管局同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项目;

(2)解决公司生产经营中科研难题的技术成果;

(3)成功引进和消化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

(4)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品牌、树立新形象,开辟和占领市场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技术项目;

(5)改造、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年创节约价值10万元以上的技术项目;

(6)其它条件。

七、评比考核、表彰奖励

(一)评比考核

建立公司活动成果申报制度,并纳入林区活动成果申报制度范围内,即:各单位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成果确认后,向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申报,经“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后,将其中重大经济效益年创效益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创新成果随时向林区职工“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同时由公司“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及经济技术创新所增加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期界定,并严格按照公开、公正、严肃、严格的原则进行审核,并以此作为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进行评比和考核要以经济技术成果和数据为依据,不搞照顾和平衡。

(二)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采用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以企业增效益、职工增收入、国家增财富,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成果按公司《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八、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团结和组织公司员工投身西部大开发,推进公司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要求各单位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8

在班组建设工作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周全刚厂长对××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年,我们确定了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班组建设、实施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需要全体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辛勤劳动,需要和目前正在开展的严细管理年活动、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大力宣传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创新创效、优化操作的好人好事。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装置的运行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装置的平稳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等。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层次的职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比如:要提高装置的产品质量,就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监控力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要提高装置的开工率,就要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人员对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要提高设备运行平稳率,就要成立特护小组,对于关键设备、大机组的维护要责任到人,让基层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发挥一线操作维护经验多,熟悉设备的长处集思广益,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实效,要重点解决职工身边发生的影响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职工乐于参加;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人都有成就感。对于操作工人,要善于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发挥他们熟悉装置的优势,在他们中间广泛开展小指标竞赛;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改造攻关项目。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9

一、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

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工程科技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的进步加速,使工程科技人才对知识更新的渴求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程技术课程开发设计困难

由于工程科技技术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强、业务领域广、知识技术更新快、通用性差,因此在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上存在较大难度,投入大,回报少。

(二)是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调研发现,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等方面资源十分贫乏,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学员本身就是专家,因此较难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师资和教学内容。

(三)工程科技人才的工学矛盾突出

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是企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科研技术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很多工作他人难以替代,参加继续教育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四)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模式落后

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尚未摆脱院校式教育和填鸭式培训模式的束缚。内容上,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不足,方式上,重课堂灌输、互动交流不足,手段上,重课件讲义制作、现场应用不足。受上述因素制约,传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工程科技人才培训一度成为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必须在继续教育理念、运行方式和培养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调研发现,起初由企业技术人员自发创建起来的技术创新工作室,很好地解决和克服了上述难题。

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典型案例

2004年,某油田企业成立了首例以科技人员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个人技术创新工作室已近200个,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为分析需要,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介绍。

(一)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

“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04年11月,由某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成景石领衔创建,起初是为解决油井试压装置而成立的技术攻关小组,后经油田党委正式命名为“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才能克服技术上的难题”的工作理念,立足生产,扎根现场,尊重科学,崇尚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方法,把新技术、新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为导师带徒活动提供了全新模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为油田发展和技术创新发挥更大作用”,“新型劳动者不仅自己要创新实践,还应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专家”,成景石如是说。他本人就是有名的技术头牌,他把一批技术骨干聚拢到工作室,针对制约油田开发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传帮带和相互学习,使一大批技术人员成长为机械采油、防砂领域的行家里手。工作室成立的7年时间,共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0项,部级QC成果优秀奖1项,局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成果、效益回答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学习效果,诠释了“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精神内涵。

(二)章继平技术创新工作室

“章继平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6月,作为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章继平带领一批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开创了以研发团队引领技术发展的科研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抓培训提素质,在生产一线现场开展钻井参数优化、施工关键点数控、设备优化运行和自动化控制等科研创新实践。章继平工作室集训练室、培训室、实验室、办公室于一体,高效开展钻井作业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工作。与生产科研紧密协调,与公司培训保持同步,注重提高基层一线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章继平说:“我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少说每年也有100人,希望他们站在我的肩上,把创新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年轻工程科技人员都以在章继平工作室“渡过金”为荣,感觉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遇到复杂的井况故障和技术难题,章老师会与我们一起探讨,他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总能让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依托工作室,2年时间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6期,对抗赛12场次,前来参观学习1,600人次。一次,章继平收到一名钻井项目经理的手机短信:“培训效果明显,到你那里培训过的新员工都能独当一面了!”这或许是对技术创新工作室培训效果的最好注解。

(三)李新安技术创新工作室

“李新安技术创新工作室”起步较早,在这里,一批朝气蓬勃的测井分析、IT专业技术人才,采用最先进的NET4.0软件,开发出许多优秀的测井技术软件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石油测井技术研发基地。2010年1月,成为油田工会授牌成立的十大技术创新工作室榜首。该工作室作为一个技术综合体,首先是创新集群室,包含公司测井技术协会、青年科协、专家工作室;其次是多技术混合体,涵盖测井、地质、解释、仪表检修、软件等多技术领域;多兵种工作室,博士、硕士、大学生与技能操作工人、首席专家、技能大师与技术员融合在一起。在“思行聚势,创新超越”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测井技术开展技术、产品创新、联合攻关、生产疑难问题解答、应用技术研讨、导师辅导等活动,紧跟前沿技术,开发优秀产品,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作室先后完成国家863科技项目“生储盖综合评估系统”等27项课题,其中获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局级科技成果奖12项。工作室还拥有技术革新和改造成果9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担完成部级测井技术标准系统1项。截至目前,油田已命名了189个技术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组建了各类技术协会、专业学会、攻关小组,吸纳技术尖子、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3万余人。组织培训学习、技术研讨各种活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某一细小领域技术交流、传承和成果转化、应用问题,而且还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学习动力和培训资源不足问题,在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以及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技术创新工作室模式的调研分析

鉴于技术创新工作室对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独特效用,在此对“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提升。调研分析认为,看似零散的工作室,其发展也有迹可循,加以适当引导和政策扶持,可以发展成企业“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知行合一”的学习培训系统。

(一)坚持需求导向,变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实战训练,较好地解决了技术课程开发设计困难问题,增强了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实用性技术创新工作室源自企业生产科研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源自工程科技人才对技术科研知识的渴求,以生产科研中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在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项目设计中,工作室着眼于“实用、有效”,将培训学习重心定位在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上。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先建立不同类别技术和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模型,把技术和人才需求模型与实际生产需要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缺口”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了工作室培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工作室进行的继续教育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单一的办班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技术研究、实例分析、现场演练、手把手辅导、技术论坛、学员辩论、沟通交流等互动式培训学习方式,使继续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生产现场,由理论走向实践,摆脱了单纯的课堂培训束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激发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资源共享,由侧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提高能力转变,较好地解决了继续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增强了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培训学习平台,按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好企业内部优质继续教育资源。技术创新工作室坚持放开视野、开放学习、沟通交流、共享资源。近年来,油田加大投入,引导规范工作室发展,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工作室,对口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油田讲学、作报告或技术交流。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各级专家带头进工作室、进课堂、上讲台,积极为工作室人员授课辅导。依托工作室技术专家资源,建立了由首席专家、专家、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后等组成的兼职师资库,形成了内外结合、开放完善的继续教育网络节点。技术创新工作室教育模式,确实为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新型学习“课堂”,学员在学习参与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在切身体验中提升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程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个人能力的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知行合一的培训学习系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弥补了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选点招标,是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承担单位。

第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选点招标工作,委托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格认可的招标机构进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选点招活动。

第四条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选点招标面向国内企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点招标工作,不得限制国内企业参加选点招标活动。

第五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根据产业技术政策,在下列范围内确定选点招标的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一)重点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技术推广项目;

(二)重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项目;

(三)重点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四)重大装备研制和国产化项目;

(五)适合进行选点招标的其他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第六条选点招标采取公开招标形式。招标机构应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出具的《选点招标委托书》,在《中国招标》周刊或其它部级报刊上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选点招标项目名称;

(二)选点招标项目的性质和主要实施目标;

(三)对拟投标企业资格要求;

(四)招标机构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五)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地点和时间;

(六)投标及开标的时间和地点。

从招标公告发出之日起到开标之日止,一般为30日。对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确定的重点企业,招标机构可以同时发出投标邀请。

第七条招标机构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委托,参照《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制招标文件,并组织有关专家或机构审查,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审定后发出。对专业性强的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招标机构应对有投标意向的企业进行资格预审后发出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标邀请;

(二)投标人须知;

(三)项目实施的内容和目标;

(四)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

(五)投标方对项目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六)投标文件的格式、内容要求。

第八条招标机构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共同商定标底。

第九条招标机构对招标文件所作的澄清应当在投标截止日期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并将此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要求撤销招标委托,导致选点招标终止的,应以书面形式向社会公开说明;因招标机构的原因取消招标,导致选点招标终止的,招标机构应以书面形式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开说明。

第十一条符合招标公告要求的国内企业,均可参加选点投标。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联合投标。

第十二条投标方应履行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编写投标文件,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招标机构提交投标文件。

第十三条选点招标的开标仪式应当公开进行。

第十四条选点招标的评标委员会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招标机构的代表及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人选须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审定。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泄露与评标有关的情况,或与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招标机构按招标的有关规定和惯例,结合选点招标项目的特点提出评标办法,征求评标委员会意见,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审定后提交评标委员会执行。

第十六条评标委员会依据评标办法选出中标方,形成评标报告提交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十七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接到评标报告7日内,审查评标报告和定标结论,并向招标机构批复确认。

第十八条招标机构接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确认的定标结论3日内,向中标企业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向落标的投标方发出《落标通知书》。

第十九条经选点招标确定的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招投标文件和评标委员会意见为依据,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签定项目合同。经选点招标确定的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纳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享受相关政策。未按招投标文件和评标报告签定项目合同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有权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选点招标项目的实施管理、资金使用、鉴定验收、项目调整等按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有关规定执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