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价年度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0:23:25

竞价年度总结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1

一、市办下达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余额223350万元,较年初净增22325万元,增幅为11.1%,占市办分配年计划21000万元的106.31%。

2、不良贷款余额元,较年初净下降897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年初净下降15%,占市办分配年计划13000万元的69%。

3、利息收入增幅为2.33%。贷款收息率为1.52%,低于市办分配年计划1.78个百分点。

4、综合费用率为28.67%,超市办分配年计划0.84个百分点。

5、帐面利润。

二、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1、认真测算财务收支计划,合理制定经营目标

年初,本着“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在结合我市上年度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二月份对各社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编制了《市农村信用社年度财务收支编制方案》、《市农村信用社年度收息、利润任务分配表》,为各社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

2、深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开支双重管理的经验,结合今年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化“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财务管理办法,将今年的各项财务指标细化到月,层层落实,逐月控制考核,并及时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年专项费用限额明细表》,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2)为了规范财务开支行为,及时制定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违规的处罚等,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领导小组,对于大额费用开支实行事前申报,上会研究,公开竞价的管理办法。3月份,首次对各社配置的14台传真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少382元;5月份,对城西、城关等社购置打印机、点钞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分别少330元、200元;6月份对购置的35组档案柜公开竞价,每组较市场价少60元;8月份对购置的5台电脑进行竞价购买,每台较市场价少200元左右,三项公开竞价购买减少费用支出10526元。2月末对全市亏损社的17辆汽车进行封存变卖,并对各社需保留的车辆进行百公里耗油限定和集中指定厂家修理的管理办法,3至9月份全市钞币运送费较去年同期少支出26万元。

(3)减少代办业务,压缩成本支出。3月份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对全市181个信用站进行撤消,对需保留的42个信用站分别与各社主任签订了管理责任书,并缴纳每站10000元风险保证金;4月份组织对全市客户经理协储金额进行检查,并逐社、逐人建立协储台帐,跟踪监督,降低了经营成本,消除了信贷员贷款、收息依赖信用站思想,同时,也减少了经营隐患。

(4)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其它应收款帐户继续实行“先申报,后列支,谁经手,谁负责清理”的管理原则,联社会计科对各信用社、部其它应收款建立台帐,跟踪督促,限期清理,元至九月份清理收回各类暂借款207万元,清理业务周转金41万元。

3、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发生。

(1)为了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提高各社坐班主任责任意识,3月份及时于与社坐班主任签订《市农村信用社年度内控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及考核考评办法。

(2)为了做好全市信用社及各营业网点的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消除经营隐患,除要求各信用社、部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外,还要求坚持每月交叉勾兑制度。4月份组织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年度领用、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空白凭证重新帐、证勾兑,并与勾对人和管理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7月份组织对全辖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消除了经营隐患。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2

一、市办下达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余额223350万元,较年初净增22325万元,增幅为111%,占市办分配年计划21000万元的10631%。

2、不良贷款余额元,较年初净下降897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年初净下降15%,占市办分配年计划13000万元的69%。

3、利息收入增幅为233%。贷款收息率为152%,低于市办分配年计划178个百分点。

4、综合费用率为2867%,超市办分配年计划084个百分点。

5、帐面利润。

二、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1、认真测算财务收支计划,合理制定经营目标

年初,本着“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在结合我市上年度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二月份对各社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编制了《市农村信用社年度财务收支编制方案》、《市农村信用社年度收息、利润任务分配表》,为各社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

2、深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开支双重管理的经验,结合今年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化“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财务管理办法,将今年的各项财务指标细化到月,层层落实,逐月控制考核,并及时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年专项费用限额明细表》,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2)为了规范财务开支行为,及时制定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违规的处罚等,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领导小组,对于大额费用开支实行事前申报,上会研究,公开竞价的管理办法。月份,首次对各社配置的14台传真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少382元;月份,对城西、城关等社购置打印机、点钞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分别少330元、200元;月份对购置的35组档案柜公开竞价,每组较市场价少60元;月份对购置的5台电脑进行竞价购买,每台较市场价少200元左右,三项公开竞价购买减少费用支出10526元。月末对全市亏损社的17辆汽车进行封存变卖,并对各社需保留的车辆进行百公里耗油限定和集中指定厂家修理的管理办法,至月份全市钞币运送费较去年同期少支出26万元。

(3)减少代办业务,压缩成本支出。3月份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对全市181个信用站进行撤消,对需保留的42个信用站分别与各社主任签订了管理责任书,并缴纳每站10000元风险保证金;月份组织对全市客户经理协储金额进行检查,并逐社、逐人建立协储台帐,跟踪监督,降低了经营成本,消除了信贷员贷款、收息依赖信用站思想,同时,也减少了经营隐患。

(4)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其它应收款帐户继续实行“先申报,后列支,谁经手,谁负责清理”的管理原则,联社会计科对各信用社、部其它应收款建立台帐,跟踪督促,限期清理,元至月份清理收回各类暂借款207万元,清理业务周转金41万元。

3、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发生。

(1)为了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提高各社坐班主任责任意识,月份及时于与社坐班主任签订《市农村信用社年度内控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及考核考评办法。

(2)为了做好全市信用社及各营业网点的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消除经营隐患,除要求各信用社、部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外,还要求坚持每月交叉勾兑制度。4月份组织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年度领用、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空白凭证重新帐、证勾兑,并与勾对人和管理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7月份组织对全辖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消除了经营隐患。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3

一、市办下达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余额223350万元,较年初净增22325万元,增幅为111%,占市办分配年计划21000万元的10631%。

2、不良贷款余额元,较年初净下降897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年初净下降15%,占市办分配年计划13000万元的69%。

3、利息收入增幅为233%。贷款收息率为152%,低于市办分配年计划178个百分点。

4、综合费用率为2867%,超市办分配年计划084个百分点。

5、帐面利润。

二、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1、认真测算财务收支计划,合理制定经营目标

年初,本着“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在结合我市上年度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二月份对各社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编制了《市农村信用社年度财务收支编制方案》、《市农村信用社年度收息、利润任务分配表》,为各社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

2、深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开支双重管理的经验,结合今年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化“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财务管理办法,将今年的各项财务指标细化到月,层层落实,逐月控制考核,并及时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年专项费用限额明细表》,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2)为了规范财务开支行为,及时制定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违规的处罚等,建立健全了财务审批领导小组,对于大额费用开支实行事前申报,上会研究,公开竞价的管理办法。3月份,首次对各社配置的14台传真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少382元;5月份,对城西、城关等社购置打印机、点钞机公开竞价,每台较市场价分别少330元、200元;6月份对购置的35组档案柜公开竞价,每组较市场价少60元;8月份对购置的5台电脑进行竞价购买,每台较市场价少200元左右,三项公开竞价购买减少费用支出10526元。2月末对全市亏损社的17辆汽车进行封存变卖,并对各社需保留的车辆进行百公里耗油限定和集中指定厂家修理的管理办法,3至9月份全市钞币运送费较去年同期少支出26万元。

(3)减少代办业务,压缩成本支出。3月份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对全市181个信用站进行撤消,对需保留的42个信用站分别与各社主任签订了管理责任书,并缴纳每站10000元风险保证金;4月份组织对全市客户经理协储金额进行检查,并逐社、逐人建立协储台帐,跟踪监督,降低了经营成本,消除了信贷员贷款、收息依赖信用站思想,同时,也减少了经营隐患。

(4)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其它应收款帐户继续实行“先申报,后列支,谁经手,谁负责清理”的管理原则,联社会计科对各信用社、部其它应收款建立台帐,跟踪督促,限期清理,元至九月份清理收回各类暂借款207万元,清理业务周转金41万元。

3、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发生。

(1)为了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提高各社坐班主任责任意识,3月份及时于与社坐班主任签订《市农村信用社年度内控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及考核考评办法。

(2)为了做好全市信用社及各营业网点的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消除经营隐患,除要求各信用社、部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外,还要求坚持每月交叉勾兑制度。4月份组织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年度领用、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空白凭证重新帐、证勾兑,并与勾对人和管理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7月份组织对全辖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消除了经营隐患。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市场;水电;价格;四川

四川是水电资源大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也是第一批现货交易试点省。四川省电力市场结构十分复杂,地域特征明显:一是电网类型多样。既有国家电网,又有地方电网。国家电网分为一个直供区和100多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供区,地方电网有一个省属电网、5个市县电网和254个小水电自供区。二是电厂调度关系多样。既有国调机组(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直送江苏、上海、浙江,又有网调(西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机组送往重庆;既有省调机组(四川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的机组)在省内平衡消纳,还有地调机组(在不同地方范围内调度的机组)在市、县范围内消纳,还有不参加统一调度的自备电厂。另外,还存在“一江三调”(雅砻江梯级水电受国调、西南网调、省调三级调度),“一厂两调”(溪洛渡电站同时受国网、南网调度)。三是送电方式多样。四川电网与西藏、重庆、陕西、华中、华东电网有输电网连接,既有复奉、锦苏、宾金“点对网”外送,又有川渝、川陕“网对网”外送;既有直流外送通道,也有交流外送通道。四是水电调节性能多样。多年调节、年调节、季调节、日调节和无调节(径流式)电站兼有,季以上调节性能水电约占水电总装机的37%,丰枯出力差别大。水库电站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承担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生态供水等社会公益性功能。五是流域梯级水电关系复杂。既有省内河流电站,也有金沙江界河电站。除雅砻江及一些中小河流由单一业主开发外,大部分梯级水电为多业主开发,不同时期、不同业主、不同调节性能、不同并网点的水电不协调问题突出,下游水电受上游干支流电站出力影响大。六是水电建设成本差异大。既有运行几十年的老电站,基本无折旧和财务费用,也有近年新投产的电站,债务利息负担重。同时期建设的水库电站相比一般径流式电站成本偏高,另外,在建和后续开发的水电建设造价更高[1]。七是电价类型多。历史形成的还本付息电价、经营期电价、标杆电价、分类标杆电价、分时电价、“三州”留存电量电价、川电外送电价、留川电量电价、扶持电量电价等水电上网电价多达33个,火电上网电价也有9个标准。销售电价更加复杂,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经营区内大部分实现同价,部分低价区尚未同价。省属电网20多个价区和市县电网仍是“一县一价”。

1电力市场概况

1.1发用电情况。2018年四川省全口径装机容量9832.67万kW。其中,水电装机7823.95万kW,占全口径装机的79.57%;火电装机1575.15万kW,占比16.02%;风电装机252.82万kW,占比2.57%;光伏装机180.75万kW,占比1.84%。2018年四川省全口径发电量3760.84亿kW•h。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3249.10亿、434.67亿、54.65亿、22.42亿kW•h。2018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59h。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4186、2724、2333、1441h。2018年,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2459.49亿kW•h,统调最大用电负荷超过3700万kW。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1.16、1561.99、419.99、466.36kW•h,分别占比为0.4%、63.5%、17.1%、18.9%。2018年四川省与区外电网已形成“四直六交”联网格局。即,通过复奉、锦苏、宾金三条±800kV直流、±500kV德宝直流以及川渝六回交流通道外送电力。2018年全口径外送电量1333.25亿kW•h。1.2中长期市场交易品种。截至2018年底,四川电力市场主体3346家,其中统调发电企业286家,电力用户2864家,其中220kV用户21家,110kV用户153家,35kV用户204家,10kV用户2485家,6kV用户1家,售电公司196家。目前,四川省开展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交易周期涵盖年、月、周,形成了以“年度交易确定规模、月度交易促进增量、周交易处理偏差”的市场交易机制,交易方式有自主双边交易、复式竞价撮合交易和拍卖转让交易等。以年度交易为主,按月开展月度偏差电量调整交易、短期发电辅助服务交易、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交易等。按周开展直购电增量交易、富余电量交易、年度双边调整交易、电厂合同电量转让交易。交易品种主要由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组成,批发市场交易有直接交易、跨省跨区交易、合同电量转让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四大类,直接交易的品种有常规直购、铝电合作、战略长协、跨省联动、富余电量、低谷弃水、留存电量和居民替代等,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又包括发电侧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关停火电补偿交易、用电侧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强退售电企业合同转让等,零售市场的交易品种也有常规直购、战略长协、跨省联动、富余电量、低谷弃水、留存电量等。1.3水电成交价格。[2]2018年,四川省内年度市场化交易电量达712.06kW•h,共计650家市场主体参与直接交易,总成交电量614.73kW•h,其中水电成交电量483.46kW•h、火电128.62kW•h、风光2.65kW•h,水电参与直接交易成交电价0.214元/(kW•h)。水电企业参与年度市场交易的成交价格相差甚大。如2018年度成交的常规直接交易电量336.87亿kW•h中,水电成交电量237.30亿kW•h,交易均价0.265元/(kW•h),区间为0.245~0.320元/(kW•h);长协直接交易电量140.79亿kW•h,其中水电成交电量116.99亿kW•h,交易均价0.194元/kW•h,区间为0.134~0.230元/(kW•h);自备替代交易电量36.81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89元/(kW•h),区间为0.085~0.205元/(kW•h);电能替代交易电量1.90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48元/(kW•h),区间为0.141~0.225元/kW•h;铝电联动及精准扶贫交易电量为49.51亿kW•h,水电交易均价0.124元/(kW•h),区间为0.036~0.146元/(kW•h)。从上述交易价格看,最小与最大交易价差高达1倍以上,如此大的价差会导致不同水电企业收益显著不同。

2水电交易价差成因分析

2.1电站成本差异大。省内水电企业分别建设于不同时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的,也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的。一是新老电厂成本相差甚大,有的小水电度电成本只有几分钱,新开发水电的成本却高达0.4~0.5元。二是水库电站与无调节电站成本差别大,在电网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水库电站在优化电源结构、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调频调压和备用以及防洪、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诸多公益功能,移民安置、环境生态治理修复等成本也显著高于一般径流式电站。目前的竞价规则均未对新老电站、水库电站与一般无调节电站、调频电站与一般电站区别对待。如,常规直购年度双边交易水电实行均按基准电价0.288元/(kW•h)上下浮动15%限价,月度交易均按0.288元/(kW•h)执行丰枯浮动后上下浮动15%限价。“一刀切”的竞价机制造成新老水电、水库电站与无调节水电不平等竞争,水电站间矛盾突出。2.2公平竞价环境缺失。一是送出通道受阻严重,影响部分水电全电量交易。目前,攀西断面受阻容量约550万kW,受阻率近30%;康甘断面受阻480万kW,受阻率约为60%。这两个断面的水电只能部分参与市场交易,弃水严重。二是四川电力外送通道使用矛盾凸显。国调水电优先使用外送通道,省调水电外送通道严重短缺,国调、网调水电使用76%的通道资源,省调水电仅能使用24%的外送通道。三是电力消纳政策不一致。国调机组按国家能源局确定的跨省电力消纳方案运行,“点对网”直送江苏、上海等地,年发电利用小时数5000h以上,基本不弃水;地调机组在供区内自我平衡,“弃水”较少;省内电网平衡压力几乎全由省调机组承担,机组利用小时仅为国调机组的70%。四是不同调度主体发电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深度不同。省调机组参与市场交易;而两家国调机组留川电量执行政府批复电价,量价均保,不参与省内市场竞争。国调机组与省调机组盈利水平差异大,两家国调、网调水电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省水电企业的87.7%。国调、省调水电企业间缺乏公平、统一的竞争环境,导致国调与省调水电企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2.3市场价格信号失灵。目前,四川电力总体供大于求,汛期水电弃水严重。在电力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市场化交易演变为发电侧“纯降价”。市场竞争价格往往成最低限价,市场价格信号失真,难以传递出体现水电建设成本和清洁能源价值的信号,也无法有效调节供需;加之市场规则限制等因素,导致市场价格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上网电价逐年下降,不到批复电价或标杆电价的80%,影响水电企业的合理收益。有些企业生存面临挑战,挫伤了企业开发水电资源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引导水电开发投资,有碍四川水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四川水电新开工项目明显不足,2018年水电装机仅增长1.4%,2019年水电装机增幅约3%,发电装机增速整体放缓,预计未来2~3a内枯水期将面临缺电,需外购电力予以满足。

3政策建议

3.1探索试行水电“两部制”电价。为体现同网同质同价原则,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有利于电网的经济调度、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探索试行水电“两部制”电价,即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主要反映电站折旧、财务费用等固定成本,容量电价按不同投产时期实行同一标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或逐步过渡到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电量电价则主要由发电变动运行成本组成,电量电价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3]。容量电价与发电计划利用小时数挂钩。通过两部制电价能较好处理不同时期投资的电站、水库电站和无调节电站等的成本和电能质量差异,为各类电源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3.2探索试行分类标杆电价+浮动机制。水电按调节性能分类定价,可以充分体现出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的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给水电投资以强烈的引导信号,鼓励建设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抑制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盲目建设,有利于水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电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实践证明,水电分类定价符合四川实际。为保持四川电价政策和市场化改革的有效衔接,建议试行分类标杆电价+浮动的机制。即,按照不同时期投产水电的成本差异,水库电站与径流式电站成本差异以及丰枯期差异,合理确定分类标杆电价水平及不同上下浮动系数,发电企业在分类标杆电价+浮动范围内有限竞争。3.3完善市场机制建设。一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议取消国调机组留川的国家指令性电量计划安排,将其统一纳入四川省年度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推动国调机组留川电量参与市场机制尽快落地,参与四川电力市场交易,确保各级调度发电企业,新老电站,不同类型电站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立公平的价格竞争机制。理顺计划体制下投产发电企业价格,还本付息完成后的电站,重新核定电价。三是建立公益性电站发电保障机制。对公益性和调节性水库电站、电网主力调频电站等,可探索优先发电计划电量按照“保量保价”或“保量限价”形成,并实行优先发电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四是建立标杆电价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后续电源开发成本的提高,分类标杆电价也应随之调整。3.4鼓励流域梯级水电统一竞价。流域梯级水电上下游水力电力联系密切,而水库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用水等综合利用要求复杂。按照有利于提高河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梯级水电统一调度,保障流域梯级水电安全经济运行的原则,统筹考虑水电的多目标功能,研究探索流域统一调度、统一参加电力市场竞价的模式[4],建立梯级联合调度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多业主适应电力市场改革,逐步推动流域梯级水电实现单站竞价向河流分段统一竞价、分业主统一竞价或全流域统一竞价,提升流域梯级水电的优化调度、市场消纳和经济效益水平。3.5积极争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鉴于四川未来水电建设成本攀升、市场竞争力差,为提高水电的价格竞争力,应积极争取国家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降低政策性成本。如,减免水电站水资源税,继续实行大型水电增值税超过12%的部分即征即退或允许财务费用、移民投资纳入抵扣范围[5],降低水电企业增值税税负。积极争取甘孜、阿坝、凉山三洲藏区水电项目实行西藏地区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藏区水电建设成本,以提高市场价格竞争力。3.6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为更大范围配置电力资源,建议加强与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沟通衔接,在丰水期科学合理确定甘孜雅安、甘南攀西500kV水电通道输电的安全约束,进一步减少对现有500kV水电通道输电能力限制,发挥现有水电通道最大潜力。对已纳入国家和四川“十三五”规划的雅安加强工程、甘蜀改接和串补工程,加强线路走廊及建设用地问题协调,加快核准开工,提高送电能力。积极争取将四川省中长期目标电网及结构规划纳入国家电网调整规划,协调取得国家电网大力支持并争取尽早实施,尽早开工建设阿坝-成都-乐山-甘孜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着力解决甘孜、雅安、阿坝地区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电站当前受阻水电送出问题。督促国家电网加快第四回特高压“网对网”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早日投产,满足甘南攀西统调水电机组富余电量优先外送消纳需要,为水电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创造条件。3.7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水电是清洁能源,水力发电和水资源利用密不可分,水电特别大型水库电站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关系着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供给革命,也直接关系着水安全、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关系着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问题,水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水电除具有一般电力商品的属性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且水电与其他电源相比,由于其调节性能、建设成本、就地消纳与外送等的区别,水电之间的差异性大。四川水电占总装机80%,水电价格不仅影响其他能源价格,也影响用户电价及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四川水电价格改革的复杂性、困难性和艰巨性,水电价格机制除反映电力成本和市场供需状况外,也要有利于引导电源投资。四川水电价格机制改革应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分类施策,不宜一刀切,也不能一蹴而就;应从着重解决四川电力行业的主要矛盾出发,循序渐进,认真总结现行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问题,优化交易品种,进一步完善中长期交易机制,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现货交易。

参考文献:

[1]刘悦,黄炜斌,马光文.提高西藏水电外送价格竞争力的政策效应分析[J].水力发电,2019,45(2),21-24.

[2]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四川省2018年电力交易信息公告[J].四川能源,2018(4):117-119.

[3]马光文,王黎.水电竞价上网优化运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33.

[4]周佳,马光文.流域梯级水电站统一上网电价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5):166-168.

[5]史立山.中国水电建设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26-128.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5

2006年以来,恩施州立足州情,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起“产权清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创新管理体制,改各自为政为集中监管

恩施州现有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总量达80多亿元,我们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责任主体不明、产权关系不清、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改体制,立法规,严管理,建网络”的目标,制定了分类实施、统一监管、规范处置、收益统筹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行政事业资产新型管理模式,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的目标。

——分类实施。州直行政事业资产改革分两类实施,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兴办经济实体,闲置资产和需处置资产列入首批改革范围和对象;对学校、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州政府直属驻外机构等单位列为第二批改革范围。

——统一监管。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资产,由州政府授权委托新成立的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挂牌竞价租赁交易。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实体,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根据政策规定,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分别采取脱钩转型、面向社会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

——规范处置。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以及需转让、调拨、捐赠、报废、核销和处置的其他资产,由州政府授权委托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调剂处置,采取整体转让、直接拍卖、挂牌竞价等方式盘活变现,按照可置换的不建设,要建设的需置换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处置机制,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收益统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后,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属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创新管理制度,改缺乏约束为制度规范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恩施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恩施自治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恩施自治州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州财政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开竞价报名规程”、“协议转让(出租)规则”、“公开竞价规则”、“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出租出借工作流程”、“公开竞价纪律”、“公开竞价监督人员职责”以及“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规定”等制度和办法,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创新管理方法,改随意处置为规范运作

——在资产配置环节,做好标准制定,促进合理配置。一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部门预算日常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有效地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配置标准的公用房屋和闲置公用房屋,由州人民政府授权州财政局集中统一配置。2007年,对5个州直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了调剂配置,共调剂办公用房2868.62m2,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部分州直单位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三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党政机关汽车配置定编标准”,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的车辆,我们配合州纪委共同集中统一处置。2007年,共处置超标准配置车辆8辆,公开拍卖,实现处置收入133.8万元;对5个州直单位超配置定编标准的6台车辆进行了调剂配置。

——在资产使用环节,坚持公开竞价,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实行公开竞价。一是规范流程。对州直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单位共同拟定方案,制订公开竞价文件,在恩施日报和有关网站公告,组织报名登记。改革以来,共制订公开竞价文件800多份,规范性合同文本800多个。二是坚持以州综合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为公开竞价操作平台,严格按照公开竞价规则组织公开竞价大会。改革以来,共召开了48次竞价大会;对经过规定程序不能形成有效竞价的,按规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竞争性谈判。新的操作方式不仅公开透明,且降低行政成本,得到各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承租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州民政局局长刘述宣在参加首次竞价大会后也表示,成交价比底价高出1.4倍,出乎意料。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形式,既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又减少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值得在全州推广。

——在资产处置环节,科学制定流程,强化监督管理。改革启动后,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严把资产评估、主管部门审核和财政审批、确定底价、公开竞价、收入进专户五道关口,资产出售一律到州综合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进场交易。改革以来,对州直单位申报的102个项目国有资产进行了规范处置,其中处置车辆29辆,实现收入346万元;处置土地、房屋建筑物实现收入1537万元;处置一般设备实现收入60万元;处置事业单位改制资产实现收入979万元。通过规范处置,加大了政策执行力度,有效遏止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随意性,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在收益管理环节,强化征收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采取直接收缴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直接收缴,是由财政部门按合同规定的期限,由州国资办开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缴款义务人凭“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到指定的银行缴款,缴款义务人凭银行盖章的“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收据联,到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集中汇缴,是由受同级财政部门委托的单位履行委托征收职责,向缴款义务人出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票据”,在收取款项后,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将所收款项通过银行集中汇款至财政专户。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收入实行比例调剂,对拨付给单位的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这样操作,不仅做到应收尽收,增加了财政收入,又调动了部门和单位有效利用资产的积极性。改革以来,州直共征收国有资产收益6388万元,其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466万元,比单位原合同年出租收入2446万元净增1020万元,增长42%;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2922万元,比资产评估(鉴定价值)2320万元净增602万元,增长26%。

四、创新管理手段,改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我州共抽调6800多人,组成1600多个资产清查工作专班,采取“以物对账,以物查账,见物就点,见账就清”的方法,对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清查面达100%。清查结果,全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82.54亿元,比账面资产总额74.02亿元净增8.52亿元,增长11.5%,其中行政单位资产31.48亿元,净增4.84亿元,增长18.2%;事业单位资产51.06亿元,净增3.67亿元,增长7.8%。为保证资产清查不走过场,全州组织40个核查小组,对全州405个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查工作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省规定的25%。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其中160多个单位进行重点核查。通过资产清查,为建立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了初始数据,为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创造了条件,为稳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动态管理。结合我州实际,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台账为突破口,组织专班深入单位帮助指导固定资产建账建制。2007年,州直各单位建账建制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免费为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安装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669套(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安装使用面达100%。

五、创新工作措施,改监管缺位为齐抓共管

——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举办培训班。讲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改革以来,共培训资产管理人员7000多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0多册。二是服务上门,宣传政策,收集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改革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州直有的单位领导原来对这项改革不理解,认为集中统一管理手续复杂,程序太多。经上门宣传解释,同时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得到了理解和支持,主动派员到财政部门办理房屋(门面)对外出租和资产处置手续。三是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资产清查和管理改革工作中的典型,在《恩施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

——搞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一是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相结合。凡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一律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完成购置任务,杜绝了擅自购置现象。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凡涉及资产报废、损失的,单位要说明原由,对价值大的,须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凡资产调剂划转、交换、出售、转让等行为,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对资产处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房产、国土和交警部门不得办理房产、土地和车辆过户手续;工商部门不得办理年检登记;财政国库收付中心不受理收支业务;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纪律监督,对造成资产损失和流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这些措施,增强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约束力和责任感。

六、创新绩效管理,改重投轻管为投管并重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工作组织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2007年4月,恩施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为组长的“恩施州人民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财政局。重新调整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咨询组,并向新增加的49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健全和完善了州级财政支出专家人才库。为我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资源保证。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厅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2007年州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恩施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个方案。同时,选择3个不同的财政项目,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家和省颁布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目标,参考项目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制定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恩施州卫生事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鹤峰县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咸丰县瘦肉型生猪重点产业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有效地推进了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6

建立区域电网电力市场,将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市场模式设计、市场交易方式;电价机制、及其调控;转供,开设输电通道;期货和现货合同等问题。本文仅就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设计及其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一、建立区域电网市场已具备前期条件

1、电厂具备良好运行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系统的发电企业先后经过企业整顿、升级、双达标、创一流等阶段性重点性整治、改造、提高和创优工作,电厂的设备水平、安全环境、人员素质、科技手段、管理能力和效益实力,得到全方位总体提高,发电设备处于稳定可靠、环保效能的良好运行状态,已能满足区域市场的需要。地方投资主体的电厂,亦参照了上述做法。

2、电网基本框架已构筑

最近几年,随着西电东送战略部署实施步伐的加快,以及首批电源、电网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相继投产;同时,各省市“城乡两网”改造的预期完成,更好地提高了电网输、送、受电能的整体功能。至2000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分别为:500千伏25910千米、330千伏8524千米、220千伏l22597千米。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网骨架已形成,提高了区域联网能力。

3、五大集团资源配置相当

“五大”发电主体,同等参与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竞争。5家发电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质量大致相当,地域分布基本合理,在各区域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均不超过20%,平均可控容量约为3200万千瓦,权益容量在2000万千瓦左右。为五大集团参与竞争,提供了“透明、公开”市场平台。

4、有良好的区域网间输送技术与市场条件

随着西电东送项目实施,跨区联络线建设的加快,省市际交易和区域交换电力能力提高。尤在当前电力供应趋紧的形势下,区域内和大区联网效益作用更为显著。同时,随改革的深入,要求打破省际壁垒、开放市场等行政措施的配套,更为建立区域性市场奠定了市场基础。

5、高峰负荷错时性

各大电网根据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预测,为保证用电站可靠和持续性,均作出高峰负荷错时性按排。如华东电网,2003年高峰时段至少错峰340万千瓦。这种错时性按排,不仅有效地缓和了高峰用电,还为区域电力市场中省际间负荷的互剂,提供了交易平台。

6、有模拟或竞价电力市场的经验

早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前,不少省、市结合经济责任制考核,就推出了以指标考核为主体的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其实质内容除技术支持系统原因,不能实时交易结算外,其它基本具备市场要素雏型。1998年始,浙江、上海等试点省、市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研究和制订并实时运作,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奠定了市场的硬件、软件基础;同时培训了市场运作人员队伍,增强了竞价上网意识。

综上所述,当前开展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建立工作,时机已基本成熟。

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模式框架设计

1、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主体是区域电网公司、省网公司及直接准予进入区域电网的独立发电公司。

2、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结构:约束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的结构模式。省网公司必须参与,独立发电公司自愿参与并取得准入资格。

3、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特点: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的运作和调度,由区域电网公司本级的电力市场交易中心负责操作。该中心应依据市场交易规则,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市场运作。

结算中心设在区域内各省、市电网公司所在地。

区域交易中心和省网结算中心,都接受同级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

4、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性质:主要表现为:它是有多个购买者市场,购买者可以是电网经营企业,也可以是准入的独立发电公司(主要是处在区域接网处的电厂,购进电量作为转供电量向邻域市场上市);它是一个批发市场,电量成交在多个购买者之间。市场初期,不直接向大用户售电;市场后期,先采用省网公司集中购售、加收过网费的模式试点直供;后逐步开放,向大用户直接购电。

5、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5.1设计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区域电网的现状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在省网电力市场“竞价上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交换电量的竞争力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激励电网经营和发电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上网电价。

借鉴我国建立省网级电力市场的运作经验,区域电网电力市场竞价模式为:多个购买者+差价合约多个购买者:指代表所有电力用户,统一收购市场竞价上网电力的区域电网公司;指需要进行电力交换的区域内各省网公司和部级独立发电公司(如三峡发电总公司)。

同时,多个购买者自身,通过各自区域内同级电力市场,向发电企业竞价购电。

区域市场组建初期,可以是区域电网公司统一上网电量的购售。

差价合约:指买卖双方的一种期货合同。用于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引起的金融风波。

5.2交易种类:现货交易和合同交易。

5.3竞价电量份额:建议采用全电量竞价上网;部分电量按市场清算价结算,部分电量按合同价结算。市场初期,建议按市场清算价结算的电量比例不超过20%,以后视市场发育情况逐年递增,直至全部。

5.4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价电量额度匹配。前期采取过渡电价:市场卖方报价,满足需求的系统边际价格为市场清算价;合同电量按合同价。同时根据区域市场规则要求,规定市场上限价格。市场后期,全电量完全竞价,取消合同价后,以一部制电价结算。

5.5交易方式:

5.5.1现货实时交易,指交易当日二十四小时内。

5.5.2期货日前交易,指交易前一日二十四小时内。

5.5.3期货合同交易,指合同期有效期内。

6、建立电价调节库;

在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形成联动机制之前,上网机组竞价产生的差价部分资金,由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用,用以规避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市场管制时段等产生的风险。该资金的使用,应以国家电监会规定规范、透明操作。

7、区域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

进入区域电力市场的所有发电机组,都有义务承担电力系统的备用、调频、无功、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市场初期,对实施辅助服务的机组,建立合理的按上网电量计算的补偿机制;中期,可对备用和调频等辅助服务,初步建立竞争性服务市场;市场远期,则可进一步完善竞争性服务市场。

8、区域电力市场的电力监管机构:

按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设立区城电力市场的监管机构。

三、建立区域市场配套的相关措施

在建立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如何使得建立的电力市场,既促进电力工业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又保证电网高度安全可靠,同时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矛盾的焦点在打破省际壁垒与统一调度上。

1、制定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运营规则

在总结省级电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经验基础上,结合省级发电市场规则和监管办法的实践经验,制订《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区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等市场运作必须具备的约束性文件,确保区域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营。

2、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

具体负责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运作与调度,市场信息,履行市场监管机构授予的其它职能。

3、建立和规范区域电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是应用计算机、量测和通信技术,把市场规则的具体执行计算机化的支持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满足“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在省级发电市场支持系统基础上,研制和开发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结合实践,建议采用浙江省网“预调度+实时调度的电力系统运作模式”,作为区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雏型模式。按《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编排交易程序。

4、理顺电价机制、促进电价改革

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同时尽快制订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

四、其他需同步研究的问题

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电职能随之发生变化。在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中,我们要加以重点研究。

1、网调与省调在市场中的功能定位

网调与省调进入市场电力交易平台的主体,分别是区域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省网公司电力市场交易中心。两个交易中心分别主持两个交易平台,同时分别向上一级电网或其它同级电网电力市场,归口提交本网电力交易标的。

两级调度的其它职能不变。

到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上下级电网交易中心应是单纯的供售电契约关系。

涉及电网系统安全等调度指令,仍需网、省两级调度按规程严行。

根据电网统一调度的原则,在网厂分开后,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网调与省调,对电厂应继续按电网现有规定和《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2、缺电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

2.1电力体制改革后,原网、省公司行政管电职能已分别移交同级经贸委,但区域、省网公司仍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三做好”,即做好电力建设的规划、发展建议工作;做好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做好同级电网缺电预案,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2.2区域、省网公司有职责搜集电力市场信息,研究电能价格波动规律,及时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的规律性变化,及早提出弥补缺电风险的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3慎重、规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一机一价”、“一厂一价”等涉及历史定价的状况,要区别不同投资主体、机组经营期限、合同电价等情况,既慎重又规范地予以妥善处理。既要兑现承诺,又要结合电力市场建立和运作的实际,还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分期分批解决此类问题。

3、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

进入区域市场运营后,网、省两级电力(网)公司的职能与其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亦将随市场模式重新整合。但管理职责界面的划定应与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相适应。建议在市场过渡阶段,在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的协调上,尚需协调和磨合。参照浙江电网电力市场的作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关于市场运营机构问题。区域电力市场进入试运后,要明确市场运营机构。在现“网公司电力调度通讯中心”上加挂“某某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调度中心”名称,增加承担市场交易职能。

3.2关于年度合约电量的预测、计算、分解与调整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计划与规划部门履行适宜。

3.3关于购电合同的准备、修改、签约及发电市场的实时与合同的财务结算职能。此项工作由区域电网公司财务与产权部门履行适宜。

3.4关于电力市场的前期培训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到市场运作机构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建议由网公司总经理工作部牵头为宜。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7

根据计算,三峡工程将耗用钢材约75万t,水泥约615万t,粉煤灰约135万t,油料约105万t,炸药约10万t,木材约25万m3。这部分主材的费用约为三峡工程建安工程总成本的30%左右。为有效实施“三控制”中成本控制的管理目标,对影响工程成本较大的钢材、水泥、粉煤灰、炸药、油料、木材(以下简称“六大主材”)实行了业主供材制,即由业主对三峡工程建设所需的六大主材的计划、订货、采购、检测、储运、配送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管理,对工程建设物流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监控。

物资供应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物资供应合同是工程建设合同的延伸。但物资供应合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将三峡工程的物资供应合同主要分为3大类进行管理,即物资采购类合同、物资供应类合同和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

一、做好合同的事前管理

招标文件编制得是否细致,对合同双方责、权、利的规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合同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它是合同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应认真做好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尽量避免合同的先天不足而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纠纷,即对合同管理实施事前控制。

(一)物资采购类合同

三峡工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此对构成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的主要材料的采购,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编制和审查物资采购类合同时,重点突出质量,详述质量条款及违约责任,其次是价格、产量和信誉等。

(1)水泥、粉煤灰:其需用量约750万t,供应量不均衡,施工高峰年水泥和粉煤灰的需用量分别达到90万t和40万t左右,约为正常施工年的4倍和6倍,且施工高峰年主要集中在三峡二期施工期的4年时间内(1999~2002年)。为此在三峡工程即将进入二期工程施工的1997年,业主对水泥和粉煤灰面向全国的水泥生产厂家和火电厂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招标文件编制和审核工作,在质量条款上,除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外,针对三峡工程的特点,对水泥的某些指标如MgO和碱含量给出了三峡工程的质量标准。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首次在三峡工程上全面采用一级粉煤灰;考虑到每年的准确采购量未知,在采购标的上采用单价合同,要求投标人分品种和运输方式报到三峡工地综合单价。在评标中按照“产品质量、厂商信誉、运输条件、应急能力、到工地综合单价”五项原则选取了三家水泥主供厂家和五家粉煤灰主供厂家。

(2)钢材:考虑到钢材市场比较成熟,为提高厂家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并降低采购成本,对普通钢材采取每年2次(上半年6月份和下半年12月份)公开招标采购,择优选取5~6家钢材生产厂家进行供应。对特殊钢材如压力引水管用高强钢板则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在编制和审查招投标文件时,重在质量条款上,以确保钢材的质量。

(3)油料、木材:基本上采取与钢材类似的模式,根据三峡工程的进度和需求不定期地进行竞价采购。

(4)炸药:属于国家专控产品,主要委托公安部和国内贸易部指定的京昌公司进行供应;又委托葛洲坝易普力公司供应部分混装炸药。在委托合同中要求两家公司对所供炸药质量负全面责任。

(二)物资供应类合同

在编制物资供应类合同时重点放在物资计划、物资核销、质量争议和物资进出场管理。

物资申请计划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重要基础,物资申请计划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到物资采购供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关系到业主采购资金的周转占用水平,仓储管理的应急能力等。为此在物资供应管理协议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对各类物资计划申报的责任、义务及违约责任,也规定了业主方的供应责任。考虑到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对月度施工计划除了每月22日申报下月的正式计划外,还增加了每月10日前申报当月的调整计划,以适应现场施工变更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计划申报的准确率。

由于各施工合同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其六大主材供应采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固定单价进行供应,随着市场的变化,固定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负价差(如0#柴油标书规定的供应价格为2200元/t,2001年二季度宜昌市场价格约2900元/t,价差约700元/t),因此如何考核各施工项目业主所供应的六大主材耗用量的合理性,保证三峡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防止六大主材价差流失,目前来看,较有效的合同措施是物资核销和物资进出场管理。通过月度和年度物资核销进行物资消耗的过程控制,通过竣工物资核销进行物资消耗的事后控制。通过物资进出场管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三峡工程和三峡工程所用物资流出三峡。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材料质量争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

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主要包括仓库委托管理、专用设备委托维修管理以及物资中转、储存委托管理等。委托管理类合同重点在服务和安全上,受托方应承担保管和服务的责任,要防止材料的变质,制定合理的材料进出流程并及时向委托方提出异常情况报告等;受托方还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材料保管和进出的安全。

二、做好合同的过程控制

一份好的合同是合同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但合同签订后能否按合同规定的目标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同的日常性检查、分析和协调,即合同的过程控制。通过对合同的过程控制,检查合同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履约情况,针对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进行分析和协调,并对合同有关内容通过合同双方的协商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物资采购类合同

物资采购类合同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物资质量、成本、产量和物流组织。

对物资质量的控制重在检查和落实各厂商在投标文件中所承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对未落实的督促其改进和落实,并协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和措施。如散装水泥采购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运抵三峡工地的水泥有部分温度偏高,某些指标不能满足三峡工程的标准。为避免水泥运抵三峡工地后由于质量原因退货造成合同双方不必要的损失,经协商,双方决定委托国家水泥质检中心进驻水泥主供厂家,对运往三峡工程的水泥实行出厂检验,对不符合三峡工程质量标准的水泥不准装车发运;为从源头控制水泥产品的质量,双方决定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专为三峡工程生产的水泥进行全面质量监理(从原材料到成品水泥)。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优质水泥用于三峡工程。

为提高三家主供水泥生产厂家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并考虑工程施工特点,业主按工地拌合楼进行分厂供应,每座拌和楼配备一家主供水泥厂,一家辅供水泥厂。在供应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产量、物流和采购成本,对各拌合楼的主供、辅供厂家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需要。由于原水泥采购合同无具体水泥数量,三家水泥主供厂家的合计年水泥产量又较大,而三峡工程的水泥需用量有限,为有利于生产厂家合理安排为三峡工程生产和面向市场生产,业主根据三峡工程施工的特点,对2001年的水泥采购,按工地拌合楼实施竞价排序,将各水泥厂家对应到工地各拌合楼,从而保证了各水泥厂家有了全年的水泥基本供应量。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不仅保证了水泥的质量和数量,而且降低了水泥的综合采购成本,使合同双方在日常工作中处于主动。

三峡工程在全国水电工程中率先全部采用一级粉煤灰,粉煤灰是火电厂的发电副产品,在粉煤灰采购合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问题。由于火电厂的发电负荷由电网进行调度,加之汛期受水电站发电的影响,另外粉煤灰运输还受长江汛期航运和铁路运输的限制,因而造成粉煤灰的质量稳定性和供应量难以保证,使供应工作十分被动。曾有一段时间,三峡工程面临粉煤灰断供的危险,不得不采用公路应急运输方式,增加了部分采购成本。对此,采取了一系列合同措施:首先,业主与粉煤灰主供厂家一道向三峡建设委员会和国家电力公司发函,要求保证向三峡工程供灰的几家主供火电厂家的发电负荷;其次,督促粉煤灰供应厂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增大在厂内和宜昌的储备;最后,决定引进后备资源厂家。在1999年底,面向国内十几家大型火电厂竞价采购2000年三峡工程所需的粉煤灰,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既保证了粉煤灰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又降低了粉煤灰的综合采购成本。2000年底对2001年三峡工程所需的粉煤灰又进行了一次竞价采购,进一步提高了优质一级粉煤灰的比例,同时粉煤灰的综合采购成本有了进一步降低。

对钢材采购,通过每年两次的竞价招标采购,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有些质量标准甚至超过了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如产品包装等。各钢材供应厂家都树立了质量、信誉第一的指导思想。对钢材供应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争议,除在招标文件中严格规定外,同时委托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驻三峡工地,对到达三峡工地的钢材进行质量检查;另外采取增加钢材检测数量和频率的措施。

对于木材、油料和炸药,虽不构成工程主体,但仍严格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不符合合同文件规定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退货。

(二)物资供应类合同

物资供应类合同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物资计划、物资核销、质量争议和物资进出场管理。

物资计划准确率的提高是一长期的过程。经过统计,三峡一期工程计划准确率平均在65%左右,经与施工承包单位多次协商和协调,进入三峡二期工程施工后物资计划准确率在逐步提高,平均在80%左右,但各施工项目和分品种材料的计划准确率还很不均衡。物资计划准确率主要受施工计划和设计变更的影响,施工计划的完成率更受现场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物资申请计划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将继续是一个难点,采取库存的方式可缓解一部分压力,但也增加了材料积压的风险。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争议,及时进行记录和检验,并请权威部门进行仲裁。在责任未分清前,为保证工程施工首先及时更换材料。

根据业主制定的《三峡工程主要物资核销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物资核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已为业主追回100多万元的价差损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物资核销标准和物资核销深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从2000年1月开始,对进出三峡坝区的主要物资实施全面的进出场管理,通过这些合同措施,力争使优质材料用于三峡工程,并使材料消耗趋于合理的水平,同时防止业主供应的六大主材价差流失。

(三)物资委托类合同

日常性的合同检点在被委托方的服务和安全上。通过走访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并结合日常性的检查来了解受托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对于安全(特别是油料仓库和炸药仓库),同坝区公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确保安全第一。同时对合同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协商加以明确。

三、做好合同的事后分析和总结

三类物资合同数量多,合同有效期不同,各合同执行完后,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找出合同文件编写上的不足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在新签订的物资合同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使物资合同管理水平逐步向前迈进。如散装物料集装箱维修委托合同,重点考核指标是集装箱的完好率,但在一期委托合同中未对完好率制定出可操作实施方案,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较多合同纠纷。为此,在进行二期委托合同编制时,即在对一期委托合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目前合同执行情况良好。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8

一、我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初步情况

市委开会布置以后,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传达和布置。局党组认为中央决策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有利于净化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干部队伍;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和形象;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公平关系。我们财政部门要从反腐败工作全局和深化财政改革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切实做好防治商业贿赂工作。

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将会议的精神在局机关进行了传达,成立了市财政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党组书记张福来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职责。

二是开展了调查研究。组织了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区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采购人代表、中介机构和供应商参加会议,学习了有关文件,宣传了有关政策,就政府采购领域防治商业贿赂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就有关政策问题向财政部进行了咨询。

三是将财政部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调研问卷印发各有关单位。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理解政府采购领域内的商业贿赂问题,在采购工作中应当把握哪几条原则或标准来区分商业贿赂与正常商业往来;政府采购领域内发生商业贿赂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哪些环节和岗位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现象;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一般采取的商业贿赂手段和方式有哪些;单位内部是否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或办法等。

四是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列入20*年政府采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上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

二、近几年我市在政府采购领域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为目标,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制度,不断规范采购行为,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我市政府采购规模累计达61.8亿元,比采购预算资金节约7.3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0.6%,比市场平均价格节约10%以上。

(一)把握关键环节,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公开招标是透明度最高,竞争最充分的采购方式,最能体现规模效益。为此,我们在政府采购项目执行审批程序中,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严格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的审批。一是加大公开招标的实施力度,对政府采购方式的审核更加严谨。二是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除了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以外,其中标结果也全部通过政府采购网予以公布。三是编发政府采购文件资料汇编近4000册,并及时向市直单位、采购机构和部分供应商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的通知》(武财采[20*]457号)1000份,增加了政府采购政策的透明度。四是公开承诺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八不准”、牢固树立“八种意识”。在全年政府采购工作中,没有发生违纪、违规行为。

(二)加强专家库建设,规范专家评审制度。我局与市监察局联合制发了《*市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武财采[20*]76号),结合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按专业对现有政府采购业务机构专家库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目前拥有49种专业的政府采购相关专家790名;二是实行政府采购专家执业资格管理,给196名专家颁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聘书》,对评审专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日常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人员。保证了采购项目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采购评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三)建立协作管理机制,创新工程采购管理模式。我局在不改变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实施方式的前提下,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出发,从预算编制、信息、合同备案和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统计等环节入手,就规范政府采购工程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在市源头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形成了《关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初步建立了职责明确、依法运行的政府采购工程管理模式。即资金及合同管理以财政部门为主,招投标活动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使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当事人的监督检查。

我局与市审计、监察部门一道,对市、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政府采购行为检查工作。20*年我们与市审计局、监察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做好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行为的年度检查制度。2005年,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联合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进行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政府采购法》执行情况较好的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少数单位执纪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并在全市范围进行了通报。

在对政府采购业务机构规范化操作的监管方面,我局与市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市政府采购招标业务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对我市政府采购业务机构运作和业绩情况进行了半年和全年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有效地规范了政府采购业务机构的采购操作行为。

在对供应商的监管方面,我局采取走访调查等形式,就政府采购合同执行情况,向市直部门单位了解供应商尤其是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在价格、质量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及时就存在的问题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认真履行协议。

(五)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2003年,我局会同市监察局对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市美达办公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损害政府采购工作形象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停止美达公司办公用纸定点供应商资格两个月;要求该公司向采购单位退回复印机销售收入中高于成本价部分,并上门向采购单位赔礼道歉。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美达公司的错误给予通报批评,通过对美达公司违规行为的查处,举一反三,使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从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在为市场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在我国,虽经多年的改革,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但由于这项制度改革处于建设完善阶段,工作中还会存在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尤其少数不法供应商为了获得政府采购合同,铤而走险,采用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拉拢腐蚀采购单位、采购机构和采购评审专家,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腐蚀了我们的干部队伍。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我局将尽快研究制定《市财政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下一步我们将按全市的统一部署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我局将加强对采购人和采购机构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指导,运用新闻媒体和编发简报等形式推动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建立商业贿赂举报和通报制度。我局将设立治理商业贿赂举报信箱、电话和传真,同时要求区财政局也要建立相应的举报和通报制度。

三是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惩治。要求全市两级财政部门将在准确运用法律政策的同时,本着自查自纠为主、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查办政府采购活动中违法违纪案件。

四是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现综合治理。市区财政部门将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从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方面遏制商业性贿赂行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制度。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的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供应商的商业秘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应予保密的政府采购信息以外,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招标投标信息,包括公开招标公告、邀请招标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信息,都必须在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同时,将现有的财政投资工程采购项目信息纳入政府采购信息管理范围。

2、健全评审专家的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完善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所有的评审专家须持证参评。制定《市级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抽取办法的暂行规定》,除网上竞价和日常协议采购项目以外,政府采购机构必须通过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采购项目评审专家。

3、规范网上竞价运行管理。不断研究和完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网上竞价采购的范围,健全有形电子买场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规范采购行为。

4、健全政府采购检查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协同监管手段。开展市直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联合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采购问题的处理力度;二是继续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机构的管理。严格按照政府采购业务机构资格管理办法和量化考核办法,落实对政府采购机构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三是通过制定《市级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供应商诚信监管机制。加强对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履约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协议供应商违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5、进一步完善政府工程采购监管职能,在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目前政府工程采购管理经验,强化协调监管职能,理顺监管程序,研究制定规范性的政府工程采购管理制度。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9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粮食局的指导下,全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拓宽思路,狠抓落实,积极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储备粮管理机制,推进粮食订单收购,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进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基本物质保障作用。

(一)健全粮食市场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网络体系,粮食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稳定粮油市场供应。积极发挥粮油加工经营龙头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特别是当粮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市、区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督促有关粮油经营加工企业积极组织货源,落实生产能力,增加成品库存,及时投放市场,确保了市场供应稳定。二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针对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大豆油和花生油等食用油价格上涨情况,启动粮油市场监测日报和周报制度,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做到重点品种、重点品牌重点监测,重点市场重点监管,及时收集报送价格动态,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加强完善本市粮食应急保障供应网络。制定《“十一五”期间*市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认真开展粮食应急管理趋势分析评估;组建了由10家粮油加工企业和821家粮油零售网点组成的*市粮食应急加工和零售供应网络体系,承担本市粮食应急状态下的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任务。本市应急保障粮源组织、加工配送和零售供应各环节的衔接得到有效加强。

(二)完善粮食储备运行机制,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一是调整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有序推进储备粮轮换。市级储备粮籼米调整为粳米(谷);市级储备粮轮出和轮入分别完成全年轮换计划的32%和10%;把握轮换时机和节奏,有序推进区县级储备粮轮换。二是市级储备粮轮换公开竞价销售稳步扩大。今年安排公开竞价销售20万吨,同比增加9.6万吨,增幅达92.3%。三是市级储备粮“藏粮于企”储备规范有序推进。“藏粮于企”储备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加强了对承储企业的考评和指导;承储企业通过正常加工销售,小麦、大豆、玉米轮换率达到100%,粳稻谷轮换率为84%,确保了储备粮常储常新。四是地方储备粮管理努力向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粮油仓储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粮油仓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完成质量体系标准培训和粮油仓库管理现场调研,并制订完成有关工作标准和要求。嘉定区制定了区级储备粮精细化管理办法。

(三)进一步做好帮困惠民和军粮供应工作,不断提高政策性业务管理水平。

一是帮困粮油供应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19个区县全部完成了帮困粮油供应网点的规范挂牌工作。针对粮油价格上涨情况,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提高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粮油帮困补贴标准,从每月40元临时调整为45元。二是积极推进“副补”发放工作纳入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一门式”服务。指导和协调有关区制定完成了人员安排、业务交接、资金流程管理等工作方案。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军用购粮卡改革,提高军供电子化水平。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各军供站(点)全面推行军用购粮卡,军供业务操作流程进一步调整优化,并规范军用购粮卡系统设备使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军粮供应不断不乱。

(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有效掌控本地粮源。

一是推进本市粮食订单收购工作初见成效。按照市政府领导有关批示要求,市、区县粮食局积极会同农委等部门组织推进粮食订单收购工作,指导区县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生产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有效发挥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导作用。良友集团公司与崇明、金山、奉贤、嘉定、宝山五个区县开展夏粮小麦、秋粮稻谷订单收购试点工作。今年全市夏粮订单收购数量达到夏粮收购总量的60%以上。二是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坚持依质论价,采取多种方式方便农民售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认真履行订单收购协议,促进夏粮收购市场稳定,受到种粮农民欢迎。截止7月底,全市累计收购小麦近6万吨,同比上升10.8%,累计收购油菜籽4900多吨。

(五)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优化提升。

一是粮食批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基本稳定,市场体系建设逐渐向拓展功能和提升经营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粮食批发市场粮食交易量69.8万吨,其中粳米交易量55.9万吨。二是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外高桥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粮食储备库及码头设施的一期土建工程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抓紧设备安装,整体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基本建成。三是各区县积极调整粮油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区县骨干粮库建设。崇明县10万吨仓容的储备粮库已逐步交付使用;浦东、嘉定区分别开工建设约4万吨仓容的储备粮库。

(六)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促进粮食流通规范有序。

一是注重加强机构建设,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嘉定、南汇两个区挂牌增设“监督检查科”,增强了区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市、区联动、和有关执法部门的协同执法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规范高效。二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粮食质量安全有保障。认真贯彻国家质量标准,完善粮食检验制度,严格按照粮食品质判定标准指导粮油轮换工作;认真开展脂肪酸值多因素分析研究,已进入多因素检测阶段。三是继续完善本市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制度,制定并实施了《2007-2008年*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全面完成2006年度本市(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四是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要求,依法实施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全市粮食收购企业增至146个。

(七)全面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提升粮食信息工作水平。

一是着重丰富便民服务内容,提高粮食行政透明度,“*粮食网”建设有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粮油消费常识、粮油质量标准等栏目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国际粮油市场信息,为市民和粮油经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栏目信息质量和更新速率有了提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政府信息公开页面访问量达7000多人次。二是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制订和完善了《*粮食流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计划》、《*市粮食调控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规划》和《*市粮食流通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市粮食流通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积极推进项目招投标工作。三是依托《*粮食信息》等载体,及时编写和报送政务信息,切实服务于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粮食工作,上半年各区县向市粮食局报送粮食信息共计224条,录用率为100%。四是认真做好《中外粮油信息》的改版和编辑发行工作,提高信息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上半年本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例如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销合作受到运输“瓶颈”的制约,协议履约率不高;关注民生、为农民服务工作还要再做深做细做实;粮食行业产业化程度、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节粮节能减排工作还要强化等等。下半年,要针对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全年粮食工作任务。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市粮食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全力做实做好粮食保障供应、帮困惠民、粮食流通监管、储备粮管理等工作。

要着力推进和落实以下八项工作:

(一)抓好粮油市场供应,确保粮油市场稳定。

一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继续督促指导粮食批发商、成品粮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粮食经营企业,积极组织货源,加强物流配送,满足粮油供应,确保价格和质量稳定,确保数量和品种充足。二是继续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完善市、区县两级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粮油零售价格监测直报联系点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粮食价格监测和报送工作;加快推进基层单位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确保粮食价格信息及时、准确报送。三是深化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粮食应急供应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预案,建立和完善粮源应急保障、粮食应急加工配送和应急供应零售网络,各区县要抓紧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推进企业基层应急管理单元建设,编制全市粮食应急供应零售网点名录,做好备选应急零售网点工作;制作完成“*市粮食应急网络电子地图”,逐步建立市、区县和有关企业粮食应急信息传输网络。

(二)落实帮困惠民等政策性业务,切实保障民生和部队基本需求。

一是加大帮困粮油供应的监管力度,确保帮困粮油供应质量安全、计量准确。继续开展以“静安六店”为榜样的优质服务互学赶超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示范店经验,不断提升帮困粮油供应工作管理水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副补”发放工作纳入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一门式”服务,抓好有关区工作方案落实,加强对尚未纳入“一门式”服务的区县的协调、指导和推进。三是加强完善军供粮源统筹机制,继续推进军粮站资格认证工作,落实军粮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军粮供应质量;及时升级管理软件,加强军供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军用购粮卡系统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军粮供应水平。

(三)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规范粮食流通秩序。

一是突出重点,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进行粮食流通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以郊区和良友集团公司为重点,实施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以郊区县为重点,开展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二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证粮食供应安全、百姓放心消费。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开展粮食品质判定;依法开展原粮卫生状况摸底调查和粮食库存质量检查,加强陈化粮销售处理全程监管和政策性用粮质量监管;继续开展脂肪酸值的多因素分析研究,根据多因素检测中期数据,提供阶段性数据分析成果。三是注重提高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水平。加大统计制度宣传力度,强化各级粮食部门依法统计的职责,提高统计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推进粮油统计信息化建设,引导有关企业建立电子统计台帐,积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准确反映全市粮食流通实情。

(四)积极开展节粮和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

贯彻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一是开展节粮工作专题调研,提出符合本市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节粮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有关实施意见、政策措施。二是落实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节粮措施,量化并严格控制各环节粮食损耗指标,加强节粮长效管理;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促进全社会普遍形成爱粮节粮的风气。三是结合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以粮油加工环节为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减少粮食损耗。

(五)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完成今年粮食订单收购任务。

把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在总结夏粮订单收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落实秋粮订单收购工作,及早开展调研,掌握秋粮生产和订单签约基本情况,完善工作措施,力争完成今年粮食订单收购工作目标。二是继续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加强粮食供求形势、收购价格走势分析,做好为农服务工作,足量收购本地粮源,结合地方储备粮轮换,充实储备粮库存。

(六)继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探索完善市级储备粮运作新机制。

一是协调落实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关于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有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本市粮食流通龙头企业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基地;鼓励、吸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到本市来建立粮食产、加、销一体化销售基地,以吸纳主产区优质粮源进入本市。二是积极开展“北粮南运”多种运输途径研究,探索储备粮“异地代储”可行性研究,利用主产区的粮源和仓储资源,完善本市市级储备粮运行机制。三是继续做好2006年度*与黑、吉两省粮食产销合作合同履约的跟踪支持工作,提高协议履约率。

(七)努力推进科技储粮和动态管粮,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规范市级储备粮轮换公开竞价销售交易规则,完善相应措施,切实抓好和落实下半年市级储备粮轮换竞价交易工作,同时规范区县储备粮轮换备案工作,推动和引导区县级储备粮轮换公开竞价交易。二是认真总结市级储备粮“藏粮于企”试点推进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藏粮于企”储存协议,调整品种结构,督促承储企业加强仓储管理,确保常储常新,增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开展储备粮管理运行评估,提出进一步完善市级储备粮运作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继续推进地方储备粮库质量认证,完成*粮油仓储有限公司质量认证审核工作。四是做好粮食储存安全工作。要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制定防范隐患的可行措施,加强粮情检测和安全储粮检查,规范储粮危险化学品和药剂的使用管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当前特别要做好汛期安全储粮工作,加强夏粮收购期间的安全生产和储粮安全管理。

(八)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粮食管理信息化水平。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IPO;定价;权益定价法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即股票的初始发行定价,是指发行上市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的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一般来说,理论上的定价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股票的定价往往与定价方式息息相关。现在在国际上通行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固定价格方式:是指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商定一个固定价格并据此价格进行公开募集。以这种方式发行股票的企业可以准确预知收益率,因此,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往往采取这种发行方式。(2)累积定单方式:主要是事先不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股份,而是有机会让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定价完成之前表现出对股份的需求,并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信息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用这种发行方式对理论上的定价往往只作参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投资者对股份的需求。(3)招标竞价方式:是指投资者之间的公开竞价,挖掘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促使发行价格贴近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并按照投资者竞价高低分配股票。这种方式其实比理论上的定价更准确一些,因为以这种方式所确定的发行价格不仅表现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还表现了人们对公司价值的一种期望,相当于投资者对公司无形价值的一种承认。

一、对以往的定价方式的回顾

现行理论上对IPO的定价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可比公司定价法,即对可比较的或者代表性公司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的新近发行以及相似规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开发行以获得定价基础。在运用可比公司定价法时,可以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比率指标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价值(EV)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率等等。一类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即根据发行公司可预计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得出公司价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确定发行价。还有一类是内含报酬法:即认为是用未来红利的现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在实际运用中,市盈率、现金流贴现法和股息贴现法较常用,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定价方法,然后提出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从股东权益看IPO定价。

市盈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订发行市盈率,然后决定发行价格。

2.现金流贴现法。

运用现金流贴现法主要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的前提是本次发行成功地筹到了现金并将该现金运用到了公司的项目投资上,预测的期限一般是5~10年。其次,是预测公司的残值。残值是公司预测时的市场价值,可以参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然后选择贴现率计算公司的净现值。

最后,确认发行公司的股本、需要募集的资金和发行的股份计算发行价。

3.内含价值法(DCF)。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未来红利的现值来确定发行价格。这种方法是理论界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被承认的方法。内含价值法要根据不同公司的不同特点来确定。

(1)若公司是每年分配固定的股息,则:

这种模型适用于增长率不稳定的公司,T通常取为5~10年,而在我国,有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上市2~3年内财务包装将会释放殆尽,财务数据将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经营结果。因此,我国T可以取2~3年。

二、从股东权益来看IPO定价

我们以上只大致介绍了一下很多定价方法中的常用的三种。从以上三种方法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定价主要是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股东权益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整个市场看成一个对该上市公司拟发行股票的唯一的一个买家。市场为什么会出钱来买这些股票?原因是它可以得到收益,这些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每年的股息收入,另一部分是企业的留存利润,这两部分都是属于股东权益。考虑留存收益是因为如果不考虑企业的扩大投资,这部分也应发给股东,但股东为了能在以后年度能拿更多的股息,因此同意作为企业的留存利润进行企业的再生产投资。同时也是相当于股东借钱给了上市企业,因此,在考虑市场会出钱来购买股票时,应从这两部分来考虑。

但我们这里同样存在一个问题:企业每年的股息是怎样变动的?在这里我们先给出一个总的公式,然后再分情况进行讨论。

设公司拟发行n股,每股价格为P,每股股息为D,则:

nP=nD+留存收益

又:留存收益=n×留存收益成本

则:P=D+留存收益成本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我们只需确定每股股息和留存收益成本即可。

1.每股股息。

我们在确定每股股息前首先要明确留存收益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一部分未分配的税后利润留存于企业,实质是对企业追加投资。如果将这笔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的收益率,企业就不应保留留存收益。因此,留存收益成本就是企业放弃将这笔钱用于风险相似的投资而留存下来所要付出的代价。

明确了留存收益成本之后,我们就明白其实股东每年的股息收益就是来自于企业前一年的留存收益,相当于一个无限递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使用股东权益法时,所用的股息选最近一年的股息即可,因为以后年度的股息收入可以体现在现在的留存收益当中。

股息收益同样可以用两种方法来确定:一是以同行业上市企业最近一年的平均股息为参照标准;二是以与企业有相似资本结构与规模的同行业企业的股息为参照标准。

2.留存收益成本。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因为留存收益的假设是没有把这笔钱投资于风险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可以用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算留存收益成本。

Ks=Rf+β(Rm-Rf)

Ks—留存收益成本,Rf—无风险报酬率,β-股票的风险系数

Rm—市场股票的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可以选国债利率或银行固定存款利率,股票的风险β系数可以查行业β系数,通过一些网站如国泰君安等可以查到。

(2)风险溢价法。主要原理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也越高。普通股东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大于债券投资者,因此,会在债券的收益率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

Ks=Kb+RPc

Kb—债务成本,RPc—股东所要求的风险溢价

债务成本可以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计算。而股东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则主要用经验值来求得,具体如下:

市场利率达到历史最高点时,RPc≈3%

市场利率处于历史最低点时,RPc≈5%

通常情况下,RPc≈(3%~5%),一般取RPc≈4%

三、总结

权益报酬率法与内含价值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内含价值法是把以后各年的股息折现为现值,而权益报酬法是把以后各年的股息看成是前一年的留存收益所创造的。而笔者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并不规范,用理论上的未来各年预计股息收入其实并不代表了企业潜在的价值,很多企业为了在股市上圈钱,不惜假造财务报表,结果上市前两年因有主承销商的支撑,比较正常,但过了3~5年或许更短时间之后,就显示出了其虚假财务的真面目。而这时企业亏损严重,更别说给股东以股息了。因此,此时与理论上应有的股息相差甚远。因此,用这种方法我认为误差较大,尤其对于象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

而权益报酬法就克服了这种缺陷:将未来的股息纳入留存收益里考虑,因此,在对企业定价时,就只需考虑最近一年的股息收益和当年的留存收益成本,而避免了企业上市时间长之后收益的不确定性给IPO定价所造成的误差,权益报酬法比较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希望大学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