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08:24

基层审计论文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1

随着央行职能的转变,新增加了反洗钱、征信管理等重要职能,央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

央行职能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要通过分支机构具体的管理和操作来实现。内部审计作为基层人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内容不断扩大,从查错纠弊审计逐步发展为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加强内控管理、监督、检查落实,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等方面。如何引入管理审计,也就说内部审计如何从合规性监督为主,向强化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人行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转变,是当前央行内部审计发展值得探讨的的一个重要课题。

主要问题及成因

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央行内审部门成立以来,陆续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我国央行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目前央行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理念、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比如,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没有作出准确全面的界定,也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模型。这些都加大了央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弱化县级人行普遍没有单设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只有一名干部兼任内审工作,内审人员在行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级人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内控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查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内审人员的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内部审计效能的瓶颈基层人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现象:其一,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审计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财务、法律、管理、金融、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审计工作需要一种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它来自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层人行在这方面人才严重缺乏。

其二,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欠缺。一些基层人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风险意识淡薄,常常因操作行为不当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产生。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对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甚至存在内部审计“不作为”、“走过场”现象。

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滞后一方面,大量的内部审计工作仍以手工审计为主。这一现状已严重滞后于央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化趋势,导致审计成本提高,严重制约了内审效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多数内部审计仍采用不成熟的抽样审计方法。目前,大多数内审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既没有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没有数量统计推断方面的扎实功底,而是过分倚重于自身的业务熟练程度和经验,难以有效履行审计职能。引进管理审计的建议

管理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基层人行应充分重视管理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从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纪律约束等方面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基层人行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积极营造良好的央行内部审计环境其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不断完善央行内审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使内审工作迈上制度化的轨道。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内审非现场监督、质量考核评价、责任追究以及内审回避等制度,从制度上提供保证。

其二,加强基层人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人行一把手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支持内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在分配内审部门任务时,应避免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对内审部门及人员实行单独考核,以适当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同时,立足于基层县(市)人行内审力量不足的现状,当前可探讨将基层内审人员编制全部集中到中心支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探索采取适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具体控制措施,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规范央行内部审计程序由于央行内部审计是对央行自身各项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的一项监督、评价与咨询活动,因此,央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央行内部审计操作程序,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坚决杜绝违反程序进行操作的现象,从而有效避免重要审计事项的遗漏或偏差,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逐步采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式首先,强化内审工作的电子化建设。加快央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构筑公用审计信息平台,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从而达到实时监督的目的。

其次,改进审计方式,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效能。通过成立联合审计组进行离任审计、实现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采取现场审计与走访有关金融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级监督、将审计调查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等形式,整合各种审计手段,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

同时,适当采取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基层人行在没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专业性内审人员的情况下,针对特定项目实行内部审计外包,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

此外,加强内部审计综合分析工作。基层人行内审部门要善于“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在审深、审透问题的基础上,从大量分散、零碎、表面上彼此孤立的问题表象中,发现存在的具有突出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从制度、机制上进行深入剖析,及时向行领导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建议。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2

随着央行职能的转变,新增加了反洗钱、征信管理等重要职能,央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

央行职能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要通过分支机构具体的管理和操作来实现。内部审计作为基层人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内容不断扩大,从查错纠弊审计逐步发展为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加强内控管理、监督、检查落实,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等方面。如何引入管理审计,也就说内部审计如何从合规性监督为主,向强化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人行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转变,是当前央行内部审计发展值得探讨的的一个重要课题。

主要问题及成因

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央行内审部门成立以来,陆续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我国央行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目前央行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理念、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比如,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没有作出准确全面的界定,也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模型。这些都加大了央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弱化县级人行普遍没有单设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只有一名干部兼任内审工作,内审人员在行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级人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内控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查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内审人员的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内部审计效能的瓶颈基层人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现象:其一,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审计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财务、法律、管理、金融、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审计工作需要一种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它来自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层人行在这方面人才严重缺乏。

其二,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欠缺。一些基层人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风险意识淡薄,常常因操作行为不当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产生。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对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甚至存在内部审计“不作为”、“走过场”现象。

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滞后一方面,大量的内部审计工作仍以手工审计为主。这一现状已严重滞后于央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化趋势,导致审计成本提高,严重制约了内审效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多数内部审计仍采用不成熟的抽样审计方法。目前,大多数内审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既没有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没有数量统计推断方面的扎实功底,而是过分倚重于自身的业务熟练程度和经验,难以有效履行审计职能。

引进管理审计的建议

管理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基层人行应充分重视管理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从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纪律约束等方面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防范内部风险,促进基层人行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积极营造良好的央行内部审计环境其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不断完善央行内审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使内审工作迈上制度化的轨道。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内审非现场监督、质量考核评价、责任追究以及内审回避等制度,从制度上提供保证。

其二,加强基层人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基层人行一把手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支持内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在分配内审部门任务时,应避免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对内审部门及人员实行单独考核,以适当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同时,立足于基层县(市)人行内审力量不足的现状,当前可探讨将基层内审人员编制全部集中到中心支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探索采取适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具体控制措施,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规范央行内部审计程序由于央行内部审计是对央行自身各项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的一项监督、评价与咨询活动,因此,央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央行内部审计操作程序,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坚决杜绝违反程序进行操作的现象,从而有效避免重要审计事项的遗漏或偏差,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逐步采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式首先,强化内审工作的电子化建设。加快央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构筑公用审计信息平台,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从而达到实时监督的目的。

其次,改进审计方式,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效能。通过成立联合审计组进行离任审计、实现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采取现场审计与走访有关金融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级监督、将审计调查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等形式,整合各种审计手段,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

同时,适当采取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基层人行在没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专业性内审人员的情况下,针对特定项目实行内部审计外包,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

此外,加强内部审计综合分析工作。基层人行内审部门要善于“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在审深、审透问题的基础上,从大量分散、零碎、表面上彼此孤立的问题表象中,发现存在的具有突出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从制度、机制上进行深入剖析,及时向行领导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建议。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3

在基层央行的审计实物中,针对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结合央行的工作实际,以风险防范为基础,树立风险导向和控制理念,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央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服务主体明确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实行行长负责制,内审部门对行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应在本行行长领导下,负责本辖区的内审工作,接受上级行内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央行内审服务主体是本行行长,服务主体工作目标在不同的时期虽有所侧重,但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要防范风险,确保安全。这就决定了内审工作最终目的是防范风险,对风险的评估与改善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不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内部控制审计,或者是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均要以防范风险为基础。

(二)审计重点突出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支行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这是内审部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依据,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和内容相符,央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认真贯彻《指引》有关要求所采取的举措。审计重点主要是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业务开展是否规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财务报表审计已非央行内部审计的重点。因此,在防风险的前提下要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有所侧重。

(三)审慎吸收运用的原则

外部风险导向审计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财务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以规避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通过对高风险领域和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确定审计计划,调整审计策略和审计资源分布。央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履行各项职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创新。央行内部审计是为本单位领导管理和决策服务的,是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要审慎分析,理性对待,吸收该审计理念和方法的精华,摒弃其为节约审计成本,只针对风险而忽视制度的遵守性、报表的合规性等等的问题。

(四)多种方法并用的原则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总结发展起来的,它虽克服了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资源分散的弊端,与风险管理的理念相吻合。但是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以风险管理为宗旨建立的,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如果孤立应用风险导向审计而忽视其他审计方法的运用,将会偏离服务主体的工作意图,与央行内部审计的初衷相违背,使央行内审走入无人喝彩的境地。应根据央行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针对不同业务特点,以服务主体的要求为目标,以内部控制为起点,以风险评估为手段,综合应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既保基础,又获得涵盖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富有特色的审计成果。三、央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银行业务的迅速扩展,使得央行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要顺应环境的变化,正视风险的存在,对基层央行而言,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这就要靠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当然,风险导向的理念首先应该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得到树立和贯彻,但是要更大程度上降低基层央行风险,还要求央行各级领导和员工都应懂得风险语言,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全体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风险导向审计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推动央行职能更好的履行。

(二)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内审人员熟知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掌握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知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道德情操,使内部审计人员能自我约束与提高,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加大内审人员内审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审计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为基层央行内审人员进行审计前沿理论培训,介绍先进的审计方法和经验;同时,让各级行的内审人员走出去,参加政府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协会、财经院校等组织的审计培训、研讨和考察等学习活动。

(三)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已经非常普遍,他们开发了大量审计程序软件,审计师在审计中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使用程序软件构建模型并由计算机自行检验和核对。目前,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于央行的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中,内部审计应顺应时代潮流,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确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达到迅速、客观和公正效果。②积极争取在业务软件上开设审计接口,便于审计人员对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③编制电子审计手册。将审计制度、审计方案、审计案例和有关的业务制度和文件汇编成电子审计手册,设计检索、查找和维护功能,方便审计人员使用。

(四)筹建内审信息资料库

充足的信息资料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结果与实地审计测试结果出入大小取决于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的多少。若不以组织制度形式要求辖内所有单位和部门定期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内审人员,审前风险评估针对性就不强,分析也不全面,不仅达不到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还有可能因审计主导方向选择错误加大审计风险。

(五)建立适当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要制定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审计模式的改进,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诸如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以及在控制测试和证实测试阶段都要使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估计和评价法等,为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建立一个规范性的、原则性的技术指导,以便使审计人员执业能够有章可循。

(六)突破现行审计制度的局限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允许审计人员在其认为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下,省略部分常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当前人行系统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重点之一是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就是看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了内审操作程序。这种过于注重审计程序形式完整性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势必制约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推行。因此,要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建立相应的《风险导向审计办法》或《风险导向审计操作流程》,指导审计人员操作。

二、基层央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央行身处金融领域,经营管理的是货币资金,与生俱来的是高风险,因此,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这一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有重点、有针对地制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安排审计资源,深入细致地查防央行各业务领域、管理领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一)评估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假使在没有内部控制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评估央行业务和管理存在的固有风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特点,收集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结论和以往年度内部审计结果,确定易发生风险与错弊的业务环节。如人财物管理的关键环节,资金流转各个节点,为下一步开展审计提供风险导向。二是了解央行有关业务核算和管理法律法规的变迁,为内部控制测试提供方向。三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氛围,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和能力等因素,以充分考虑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二)测试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执行不力导致业务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发生差错而不能被预防或纠正的可能性。评估控制风险就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可采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询问法、现场测试、调阅内控制度及其他资料进行核对等不同方法。一是评价内控制度建设的完整性。主要验证各级行是否根据不同的管理和业务活动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否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二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部门操作人员、业务运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重要业务控制点以及控制环节的人员职责和相互牵制是否恰当合理、权责分明。三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考察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遵循程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等。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4

(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审计把大量的电子信息输入数据库系统,然后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进行自动筛选、分析、查询等功能,将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使审计思路清晰可靠,突出重点,全面反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线索,节约了时间、人力、使有限的审计资源更好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大地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适应财务环境的要求

随着电子化财务时代的来临,被审计单位财务处理、财务电算化日益普及,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以电子账为主的财务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外部网(Extranet)使企业对外有选择地对合作者开放或提供有选择的服务,使信息共享。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电子数据也日益庞大。由此,人们对待数据的方式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们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互联系。如此海量的数据,通过人工进行审计已经不太可能,计算机审计越来越重要,处理大数据的优势将会越发明显。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薄弱环节

(一)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储备不足

计算机人才问题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基层审计机关的待遇偏低导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来,或引进后留不住人才;学习中级计算机审计的机会偏少,学成后很少使用,复合型人才较少,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受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限制,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要实现基层每个审计人员都进行系统的培训不太现实,每年的培训名额也十分有限,学习机会较少。

(二)计算机软硬件投入不足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硬件很难在规定使用年限后给予更新,造成机器设备老化,运行速度慢。同时,软件的关注基本没有,存在软件不兼容、软件未及时升级、使用盗版软件等现象,造成计算机故障率的升高,影响了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及质量。

(三)审计人员由传统审计观念转向

计算机审计存在困难由于基层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时间比较短,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还用手工的审计方式。随着计算机审计的普及,被审计对象信息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工审计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要转变思想认识,在实施计算机审计中存在一些抵触的情况,导致计算机审计发展缓慢。

(四)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偏低

计算机审计是审计机关对使用计算机管理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被审计单位,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财务系统进行审计监督。目前,基层被审计单位除了一些大型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外,还有一部门单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核算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有一部分单位实行电子账与手工账并行,仍以手工账为主。基层被审计单位整体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给计算机审计的推行带来了困难。

三、加强基层计算机审计的途径

(一)培养计算机审计复合性人才

现在的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应把审计与计算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力高效地做好审计监督工作。从战略高度重视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要把审计信息化作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计算机审计人才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将计算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审计信息化目标任务,坚持以提高计算机审计人才素质和竞争力为主题,以优化计算机审计人才结构为主线,努力培养一支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要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审计和工作创新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审计人才培养新路子。要根据基层各审计机关的不同层次和特殊人才岗位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有计划、分批次地选送到省厅及国家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深造,重点培养审计工作中急需的专业性人才。要以长短结合、脱产非脱产结合的各类培训班为载体,力求通过培训使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得到较系统的有效培训。对于特殊业务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定期进行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二)加强金审工程建设

基层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金审工程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程代表审计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保证审计方法和代表审计业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保证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与时俱进的必然手段。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基层审计机关要尽量争取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委、财政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努力做好项目规划、立项等相关工作,千方百计等措施建设资金,保证硬件购置,维护更新,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审计技术方法不断创新

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靠计算机审计发现了很多风险隐患,靠高科技手段查实了很多大要案线索。全国基层广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逐渐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新的方法,开创一些有创意的审计观点,为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四)极力营造计算机审计良好外部财务环境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5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离任和履职审计经验,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同时为党委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人民银行1999年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规定分支机构、重要业务部门、行属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离任时,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确认其承担的责任。2005年,人民银行又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制度》,要求在领导干部任期内,对其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促进其依法、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依规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二、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要素分析

(一)明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人民银行的基本活动是经济活动。人民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清晰界定审计内容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内容扩大到人民银行所有经济活动,大而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分散了审计注意力,耗费了审计资源。如果内容仅限于财务收支情况,则显然过于侠窄,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结合人民银行离任和履职审计,建议对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可以包括:执行金融法律法规、金融宏现调控政策和规章制度情况、执行财政经济法体法规情况、财务收支核算情况、重大经济活动决策与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情况以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

(二)突出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关注

人民银行离任审计对重大决策一直有所关注,离任审计制度中提及的“重大事项”包括大额信贷资金运用、金融风险处置、预算资金分配、大额财务开支、基建立项与变更、大宗物品采购等。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确定下列事项作为重大经济事项:经费预算分配、执行和调整,重大经济合同签订,大额信贷资金运用,大额国库资金的拨付、退库,大额财务开支,大宗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及大型修缮工程,大宗固定资产的处置,大型基建工程的招标采购,基本建设项目,重大未决经济诉讼,群众反映大的事项。审计应当围绕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内容的合法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规范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效果的真实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资料的完整性进行。

(三)经济责任审计立项的特点

目前,人民银行开展的离任审计具有委托性的特点,立项依据是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调整计划发出的“离任审计建议书”,经行领导批示后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履职审计立项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拟定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计划,报行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正确看待对廉政情况的审计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宜回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否则不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督管理的宗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干部廉洁内容,应不同于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廉政监督的方式和手段,也不能替代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的廉政监督考核。经济责任审计仍然是从内部审计的视角对干部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围绕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核算和重大经济决策进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采取在审计现场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电话、征求意见在民主测评中设计内容等方式,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廉政情况。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财务收支和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获取相关情况或线索,筛选后进行进一步核实。可以包括:领导干部是否有长期借用公款未及时归还以及长期占用国家资产情况。是否未经批准,私自出国考察,有无超标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有无利用职权收受和索取有关人员礼金、回扣等贿赂问题,有无转移、挪用国有资产为个人或者牟取私利的问题。015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586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4,2015(CumulativetyNO.586)

(五)对经济责任进行多层次界定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责任的认定,主要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确认审计对象所应负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参考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人民银行对经济责任可以区分四组关系:一是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前任责任指针对被审计事项,被审计者之前所有与之所处相同岗位的领导应承担的责任。现任责任指被审计对象在其任职期间内的责任。二是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集体责任是指由被审计者所处领导集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个人责任则是指被审计者应当承担的责任,领导干部在集体领导中作为全面负责人,应当承担集体责任中的主要个人责任。三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直接责任指被审计对象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其形成问题和造成损失起直接作用的行为;间接责任主要是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由自己负责分管的事项。由于监管不力,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问题应承担的除直接责任以外的责任。领导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虽然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但由于该单位的所有行为都在其职责范围内,因而对其没有直接管理的部门或事项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应当承担的除直接责任以外的责任。四是过失责任与故意责任。过失责任是责任人应当履行的职责或监督而没有履行和实施监督,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后果发生的行为;故意责任是指责任人超越职权搜自决定、处理无权决定、处理的经济事项或者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导致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举措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只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相关制度完善制度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内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等各部门和个人在运用审计结果工作中的目标原则、方式、责任、要求和考核检查办法等,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的组织协调机制

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其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主职责,如研究制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跟踪检查,交流通报各部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和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结果运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二是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关于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什么时候应反馈、如何反馈、责任如何追究等。

(三)进一步营造审计结果运用的良好环境

只有营造基层央行内部重视审计工作,认可内部审计结果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央行内部审计部门需积极主动争取各方的重视。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增强对内部审计根本目的(为单位增加价值、为各部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服务)理解。二是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通过一定形式进行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建立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基层央行审计部门人员中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基层央行“先离后审”的情况仍十分普遍,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人事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应逐步建立起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届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实时监督,又可缓解内部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集中换届时成批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化整为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质量的提高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6

审前调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一关,通过审前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如经济性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范围、内部控制和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掌握其在财务管理上的失控点,比如:是否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财产物资管理是否有章可循等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以便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范围、重点内容、审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做到有的放矢。

二、严把收费审计关,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具有执收执罚职能。审计时要关注以下环节:㈠审查收费项目审批权限是否合法,对于由国务院和省级审批的基金和收费是否认真执行,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收取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问题。㈡审查收费入库管理及缴库级次是否正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由财政部逐年下文,分别划归预算内和预算外归口管理,看有无混淆预算内外列入渠道问题;一般来说,收费和罚没收入入库级次与执收执罚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直接相关。如省级管理部门的收费缴入省级财政专户,审计时应检查执收执罚单位有无为了单位利益将收费或罚没收入缴入地方国库,造成截留上级收入的问题。㈢审查收费和基金是否及时足额缴库,有无隐瞒、截留、转移和坐收坐支预算资金等问题。㈣检查其票据领用及缴销和库存情况,对于自制和购买的收费票据应采取详查法,进行延伸审计。

三、注重审查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

行政单位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国家对行政机关的人员、房屋、车辆等编制及各项支出标准均有明确规定。审计时应注重审查其预算批复及预算执行情况,首先,检查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有无挤占挪用、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等问题。其次,要审查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将资金转移下属单位进行支出的问题。最后还要审查其经费的使用效益情况,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㈠经费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即行政单位是否履行了其法定职责,向社会提供了有效服务;㈡经费的使用是否节约合理,有无明显不当和损失浪费情况;㈢检查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四、审查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㈠对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流动性较强,易发生错弊,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会计、出纳等有关岗位是否建立了不相容的职责分工;银行存款、现金的领用报销手续是否完善;银行开户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头开户的问题;是否存在库存现金超限额,坐支现金,超出结算起点支付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问题;审计人员还应核对银行存款余额,并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㈡对其他实物性资产,应检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责任是否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责分工能否保证所有资产变动的情况均能在有关资料上得到正确的反映;增加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帐,是否存在购建资产作为支出核销,形成帐外资产的情况;资产的领用、核销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履行报批手续,转让计价有无合法依据,是否存在低价处理国有资产的问题;固定资产的配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擅自提高标准的问题;审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全部或部分实物性资产进行监督盘点。

五、加强往来款审计,检查其内容是否真实正确。

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目少、金额小,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年底应进行清理,一般无余额,检查时常常不作重点。正因为如此,有的单位就作起了文章。将上级单位拨入的专项资金、下级部门上缴的管理费、房租收入等收入记入“暂存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造成截留挪用专项资金、隐瞒了管理费收入、逃避了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又偷逃了国家税金。在“暂付款”和“其他应收款”中,有的单位将无法报销的费用列入,对收回无望的款项及个人借款长期挂帐不处理,造成单位当年支出不实。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7

一、原因

(一)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

审计系统由于受编制、人事管理体制及专业性质的制约,人员的录用、提拔、调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人员流动性小。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但现实的大环境,人事部门也难于做到严把进人关。近两年我局所进人员,基本上是乡镇领导换届安排,部分关系人员照顾性进来的,实际能胜任审计工作人员难于“走进来”,而非专业人员,相对来说又难于“走出去”。审计人员提拔、输出的极少,由审计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更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自行消化状态,干部成长渠道窄。由此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向健康、向上方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推进。

(二)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年龄偏大点的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搞审计多年有经验、有方法,同时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当天和尚撞天钟,完成任务就行了。而年轻刚进来的审计人员,大多凭关系进审计局,缺乏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整天讨好领导,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正确认识,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基层审计机关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有关制度未能真正做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尚未建立健全符合现阶段审计发展的审计管理、审计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的结果。

(三)学习教育不够重视

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业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且大多数都是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40~50人员,加上每年要完成的审计单位(项目)众多(如我局去年审计的单位(项目)73个,其中年度计划51个,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22个,今年又达74个,这还不包含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项目一个接一个,加之审计的程序及其繁琐,案卷整理过于繁杂,审计决定执行难度较大,审计人员长年累月奔波于审计一线,天天忙于查账、写审计报告、执行审计决定、整理审计案卷,任务的日趋繁重,及主观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基层审计人员在学习上更多的是采取敷衍的态度,静不下心、沉不下心去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习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由于过份强调“忙”,更谈不上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终导致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运用绩效理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审计方法无所适从。

二、对策及建议

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迫切需要。基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及广大审计人员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从提高认识、完善机制体制及制度、加强学习教育、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审计质量等措施入手,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

(一)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由于受机构编制制约,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招录人员、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充实审计力量,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根据审计队伍实际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学习培训、强化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才,促使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严把审计进人关,用好有限的人员编制,招录急需人才。根据审计机关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及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录用方式将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缺位的、审计工作急需的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中,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三是逐步建立审计专家库。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很难配齐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因结合审计实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审计需要的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审计等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争取政府支持,确保审计经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审计署关于机构改革中加强市、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建设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86号)精神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应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列入同级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据此,审计机关应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财政年度预算时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职能和工作成本,确保审计机关的经费,以提高审计工作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维护审计人员廉洁审计,依法审计形象,推动我县审计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三)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审计事业发展方向及基层审计工作特点,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并针对审计发展形势需要及制度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及时科学地调整考核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例如我局2005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量化考核指标。并逐年进行修订完善,不断细化考核项目。通过近年来内部考核办法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四)强化学习教育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干部专业结构状况,要使广大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更新的新时期,就审计人员本身而言,学习是防止思想僵化,保持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基础。就审计机关而言,加强培训,促使审计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接受学习和教育,是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基层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切忌走过场,使广大审计人员能真正从扩大审计人员知识面和思维视野出发,培养审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潜力、有钻研的审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如按照领导、骨干、一般等不同层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也可根据审计实践需求,采取委培、代培、抽调基层人员参加上级审计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方法上,应考虑基层审计机关的实际,防止只重形势不重效果,走过场的培训,减少“作报告”、“谈体会”等枯燥单一形式的培训,注重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采取审计实务的操作演示、审计业务的经验交流等培训方法。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

(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审计报告是一种专业性极强、权威性高的行政公文,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较好的理论修养。从某种角度说,审计报告是检验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8

一、强化职能,保持健全的审计工作体系

2001年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后,精简了部分内设管理部门,受地方机构编制的限制,政府不再保留独立的审计部门,对此,我们认为,我市交通规费征收金额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所属单位、项目分布广,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完善管理,于是我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挤出了编制保留了审计人员,将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合并,组建了现在的监察审计室,在原有审计人员退休、转岗的情况下,保留和充实了审计人员并赋予了相应职责权限,做到了职能保留,班子不散,工作力度不减。由于上面稳住了阵脚,下面基层单位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全系统的内审网络继续得以保持,所属的几大事业单位都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小型事业单位和区交通局也保留了专、兼职审计人员。

二、提高认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审计工作总体上说属于经济监督性质,查错防弊是基本职能,与监督对象难免有摩擦,工作起来难度较大,部分单位领导、相关人员对此不够理解,部分审计人员也有畏难情绪,不安心审计工作,对此,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不断增强审计意识,从完善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审计工作,做到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党组书记、委主任黄蔚堂同志多次在经济工作和基本建设工作会上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审计工作与关心、爱护干部联系起来。在委领导一班人的带动下,基层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一些单位、项目的领导还主动上门要求对其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在领导的带动、支持下,通过学习,培训,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表现为安心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开展审计,遵守审计纪律、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整合资源,广泛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联系改革后审计机构撤并,人员减少,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翻番式增长,项目多,投资大,布点分散的实际和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技术要求高,鉴证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审网络优势,大大缓解了系统审计工作量大与自身审计力量较小的矛盾,减少了审计的空白点,全方位地开展了项目开工前、年度跟踪和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共计54项。在社会审计的参与方面,我们吸取国外、国内经验教训,用其所长,遏其所短,结合我市交通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体制制定了《管理办法》,一是将实际的委托权由建设单位自身变为上级主管部门,避免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弊端;二是认真作好资质审查,没有资质的不得进入;三是业务把关,对报告的格式、内容、范围、深度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合格的、有反映的和过于简单的不得通过;四是对多数项目实行按审减额进行取费,形成了良性机制,运行三年来,平均每年审减工程款1000万元以上,为基本建设项目节约了大量投资;五是将委托项目基本控制在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竣工结算、决算审计项目上,降低了审计成本。在利用基层审计力量方面,我们对部分项目采取了委托基层审计部门实施的办法,如小项目的开工前审计和大项目的年度跟踪审计,等等。在审计中,我们遵从一个“严”字和一个“帮”字,如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开工前审计中发现将建设资金擅自购买小汽车的问题,经报告领导后,严肃地下达了审计意见书,责成项目将车辆进行了变卖,归垫了建设资金。对一些工程因上马快,新手多等原因形成的审批手续不全、招投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采取查、帮结合的方法督促进行整改,强化了工程的前期管理,查堵了一些隐患,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深化改革,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针对系统内大量企事业单位划转、改制的实际,按照“离任必审”的原则,认真搞好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使委管干部的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面达到100%,基层单位达到5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公有财产,维护了单位的稳定,为交接双方提供了公平鉴证。针对政府体制改革后我委基本不管企业的状况,我们积极开展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了依据。此外,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还不定期地召开有党办、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结果,交流信息,安排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增强,效果更好。

五、点面结合,认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按照省厅每年不少于20%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三年来完成审计206项,做到了三年累计覆盖面达100%。通过审计查处了一定数额的违纪违规事项,纠正了一些管理问题,帮助基层单位加强了管理。

六、与时俱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系统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势在必行。我委从2002年开始积极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2003年进一步扩展,基本做到了有独立审计机构或有基层核算的单位全部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试点之初,省厅、交委专门下拨了经费,从硬件、软件和培训上给予支持,试点单位的审计人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通过两年的试点摸索,首批试点的审计人员基本掌握了操作技术,委监察审计室现在对大多数审计项目都使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类、筛选、查询、分析、保存等功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审计风险。为进一步节省审计工作时间,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我委从2002年末起,专门下发文件,将所属单位每年上报电子数据制度化,做到了提前阅览被审计单位数据,适应了新的审计环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计算机远程审计的试点和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数据库建设。

七、善谋发展,主动开展审计调查

按照“思建设,谋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所属单位财务状况、审计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审计调查,为领导加强建设项目、单位财务管理、落实审计成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有真实数据、有分析评价、有措施建议的参考材料。

八、力求规范,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近三年来,我们从系统和单位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继《市交通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社会审计组织参与市交通系统审计的管理办法》后,又制定了《市交通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关于所属单位上报电子财务数据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规范了审计行为,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内业管理上,各种审计程序、审计文书、档案均按规范要求实施,既保证了审计质量,也提高了规范化水平。

九、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我们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学习、培训工作,坚持每年都举办一期全系统内审人员业务培训班,近三年分别举办了以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内审规定》、《内审准则》为主题的审计人员培训班,采用电化、幻灯、专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培训人员120余人次。还组织30余人次参加交通部、省交通厅、市审计局等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全体审计人员学习蔚然成风,多人多次自费参加职称考试,其中一人已获高级审计师资格,一人通过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此外,还多次组织论文撰写和评审活动,潘同高同志的《基本建设全过程审计模式探讨》和《管理审计理论与实践之初探》获中国内审协会优秀审计论文3等奖,操朝军、朱群华等同志的论文获得湖北省内审协会优秀论文奖。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9

(一)强化职能,保持健全的审计工作体系

2001年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后,精简了部分内设管理部门,受地方机构编制的限制,政府不再保留独立的审计部门,对此,我们认为,我市交通规费征收金额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所属单位、项目分布广,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完善管理,于是我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挤出了编制保留了审计人员,将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合并,组建了现在的监察审计室,在原有审计人员退休、转岗的情况下,保留和充实了审计人员并赋予了相应职责权限,做到了职能保留,班子不散,工作力度不减。由于上面稳住了阵脚,下面基层单位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全系统的内审网络继续得以保持,所属的几大事业单位都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小型事业单位和区交通局也保留了专、兼职审计人员。

(二)提高认识,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审计工作总体上说属于经济监督性质,查错防弊是基本职能,与监督对象难免有摩擦,工作起来难度较大,部分单位领导、相关人员对此不够理解,部分审计人员也有畏难情绪,不安心审计工作,对此,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不断增强审计意识,从完善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审计工作,做到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党组书记、委主任黄蔚堂同志多次在经济工作和基本建设工作会上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把审计工作与关心、爱护干部联系起来。在委领导一班人的带动下,基层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一些单位、项目的领导还主动上门要求对其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在领导的带动、支持下,通过学习,培训,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也逐步提高,表现为安心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开展审计,遵守审计纪律、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整合资源,广泛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联系改革后审计机构撤并,人员减少,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翻番式增长,项目多,投资大,布点分散的实际和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技术要求高,鉴证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整合社会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审网络优势,大大缓解了系统审计工作量大与自身审计力量较小的矛盾,减少了审计的空白点,全方位地开展了项目开工前、年度跟踪和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共计54项。在社会审计的参与方面,我们吸取国外、国内经验教训,用其所长,遏其所短,结合我市交通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体制制定了《管理办法》,一是将实际的委托权由建设单位自身变为上级主管部门,避免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弊端;二是认真作好资质审查,没有资质的不得进入;三是业务把关,对报告的格式、内容、范围、深度提出了具体要求,不合格的、有反映的和过于简单的不得通过;四是对多数项目实行按审减额进行取费,形成了良性机制,运行三年来,平均每年审减工程款1000万元以上,为基本建设项目节约了大量投资;五是将委托项目基本控制在技术性较强的工程竣工结算、决算审计项目上,降低了审计成本。在利用基层审计力量方面,我们对部分项目采取了委托基层审计部门实施的办法,如小项目的开工前审计和大项目的年度跟踪审计,等等。在审计中,我们遵从一个“严”字和一个“帮”字,如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开工前审计中发现将建设资金擅自购买小汽车的问题,经报告领导后,严肃地下达了审计意见书,责成项目将车辆进行了变卖,归垫了建设资金。对一些工程因上马快,新手多等原因形成的审批手续不全、招投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采取查、帮结合的方法督促进行整改,强化了工程的前期管理,查堵了一些隐患,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深化改革,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针对系统内大量企事业单位划转、改制的实际,按照“离任必审”的原则,认真搞好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使委管干部的离任、划转经济责任审计面达到100%,基层单位达到5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公有财产,维护了单位的稳定,为交接双方提供了公平鉴证。针对政府体制改革后我委基本不管企业的状况,我们积极开展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了依据。此外,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还不定期地召开有党办、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通报审计结果,交流信息,安排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增强,效果更好。

(五)点面结合,认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按照省厅每年不少于20%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三年来完成审计206项,做到了三年累计覆盖面达100%。通过审计查处了一定数额的违纪违规事项,纠正了一些管理问题,帮助基层单位加强了管理。

(六)与时俱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系统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势在必行。我委从2002年开始积极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2003年进一步扩展,基本做到了有独立审计机构或有基层核算的单位全部试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试点之初,省厅、交委专门下拨了经费,从硬件、软件和培训上给予支持,试点单位的审计人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通过两年的试点摸索,首批试点的审计人员基本掌握了操作技术,委监察审计室现在对大多数审计项目都使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类、筛选、查询、分析、保存等功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审计风险。为进一步节省审计工作时间,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我委从2002年末起,专门下发文件,将所属单位每年上报电子数据制度化,做到了提前阅览被审计单位数据,适应了新的审计环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计算机远程审计的试点和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数据库建设。

(七)善谋发展,主动开展审计调查

按照“思建设,谋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所属单位财务状况、审计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审计调查,为领导加强建设项目、单位财务管理、落实审计成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有真实数据、有分析评价、有措施建议的参考材料。

(八)力求规范,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近三年来,我们从系统和单位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继《**市交通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关于社会审计组织参与市交通系统审计的管理办法》后,又制定了《**市交通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关于所属单位上报电子财务数据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规范了审计行为,为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内业管理上,各种审计程序、审计文书、档案均按规范要求实施,既保证了审计质量,也提高了规范化水平。

(九)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我们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学习、培训工作,坚持每年都举办一期全系统内审人员业务培训班,近三年分别举办了以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内审规定》、《内审准则》为主题的审计人员培训班,采用电化、幻灯、专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培训人员120余人次。还组织30余人次参加交通部、省交通厅、市审计局等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全体审计人员学习蔚然成风,多人多次自费参加职称考试,其中一人已获高级审计师资格,一人通过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此外,还多次组织论文撰写和评审活动,潘同高同志的《基本建设全过程审计模式探讨》和《管理审计理论与实践之初探》获中国内审协会优秀审计论文3等奖,操朝军、朱群华等同志的论文获得湖北省内审协会优秀论文奖。

基层审计论文范文篇10

一、创新思想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要以思想解放推进审计理念和思路的创新,以理念思路创新推进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为内审工作开展的重点,完善内部控制,由以往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固定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元化审计拓展,重点向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绩效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方式。各内审机构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通过项目计划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特别是各街镇办事处内审机构,要围绕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中心,进一步发挥内审工作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指导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相关工作,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内审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将新颁布的《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做为规范自身工作,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严格审计程序、实务操作、文书格式,从根本上达到防范风险、提高质量的目标。今年要继续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以审计技术与指南类准则为侧重点的示范活动和优秀内审项目评比活动,抓好内审准则示范跟踪。同时继续开展内部审计“双先”评选工作,年终按照考核办法从工作任务、审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论文等方面全面考核,检查评价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准则落实执行情况,搞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双先”评选的社会认可度,宣传在“双先”评比中涌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中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推动全区内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继续抓好后续教育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要在总结近几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高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后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根据省、市内审协会2012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内审人员再教育培训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法规、审计新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

四、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要高度重视内审基础管理工作,注重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利用。2012年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做好项目开展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归集与整理,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开发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内审协会对各内审单位报送信息论文情况继续采取年终考核制度,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积极探索内审协会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协会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2012年区内审协会要在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继续遵循“管理、宣传、服务、交流”的宗旨,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结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存在的困难、开展特色和成果利用等内容对基层内审机构开展调研,掌握工作动态,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为内审机构服务;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组织内审机构负责人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提供平台供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沟通感情。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2012年将不定期派员深入到基层单位服务,指导内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帮助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会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广大会员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协会凝聚力,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扎实有为的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