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1:33:49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范文篇1

从当前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师基本可达到专业教学水平,资源上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形成了一致。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已习惯于面对有基础、有经验的学生,而如今突然要教授一群毫无基础的学生,教师常无从入手,未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思想观念,因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最终导致课程难以继续,甚至使学生失去信心[1]。

2.幼师钢琴教学组织策略的改进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幼师专业的钢琴教学应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开创出一条专属的教学道路,若继续盲跟风,不仅会让学生难以适应,更无法保障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幼儿教师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2.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师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但实践教学并非弹钢琴一般简单,其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通过借鉴和学习采取一种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更够更加有效的接收教师所讲授的一切。幼儿教师专业若想实现钢琴教学的创新和改革,首先就需要革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快速的适应教学对象,耐心的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琶音和弦、音阶等等,其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由于学生事先未接触过钢琴,故难免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在此情况下,教师不要一味的去苛责,而是要本着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帮助其走出困境,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2.2改善教学技巧、方式和内容。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慎重,并保证其适用性,且需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色,通俗易懂。合适的教学内容还要搭配上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从而有效改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现状,变主导为引导,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开始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合理的应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曲风,还可通过名人事迹来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贝多芬在失恋之后,感觉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击,进而引发耳鸣,但他却未被命运折服,创作出了大气磅礴的《命运交响曲》。教师还可带领学生欣赏莫扎特的钢琴曲或大家比较熟悉的曲子,如《婚礼进行曲》。2.3因材施教。幼师专业钢琴教学课堂中,学生手指的长短、灵活度、独立性均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的技术缺陷为其选择合适的曲子练习。例如,手指独立性较差的学生可加入“636”练习曲;左手不灵活的可加入“718”练习曲等[2]。另外,教师还应将常用的练习曲按照技术类型进行划分,课本教材中的训练曲目也尽量要求其全面性。划分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曲子,可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钢琴亲基础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练习各类优秀的伴奏原谱,对于学生而言,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悉心的讲解和传授下,其很快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如在学习伴奏中,应重点注意力度、气息以及配合等等。2.4完善考核体系。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应避免让学生抓住漏洞而怠慢自己。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机选择曲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结合其日常表现,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完善。

综上所述,幼师专业学生由于以往接触钢琴的机会较少,故导致其基础较差,因此注定不能实行与音乐专业学生一样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注重专业特色发挥,采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更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必胜决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默.怎样提高幼师学生钢琴教学兴趣[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5:74+92.

组织教学范文篇2

然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仍一直沿用“理论课满堂灌,实验课看切片,老师说了算”的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时间衔接脱节,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脱节等弊端,已不能适应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组织学与病理学基本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其利用所学的组织病理知识独立分析相关临床疾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本文谨对我院2001年以来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

1、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搞好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先决条件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病理学内容涉及临床教学跨度较大,教学内容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

对初学者来说往往觉得既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医学院通过临床交流的方法,使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从而能在讲课过程中将各章节、各系统疾病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用设问的方式将每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与相应的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阐述,层层展开,并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的课程设计是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关键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范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学习掌握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具有很强的教学连续性。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的教学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我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与病理教研室已合并为组织病理教研室,但是,合并后的教研室在教材、教师、实验、课程安排等方面仍是各自为政。特别是第二学期开设组织学,第四学期开设病理学的课程安排影响到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一年前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已淡忘。在这种情况下,病理学教师在上课时不得不占用很多课时来复习组织学的主要内容,即便如此,学生对组织学的细节概念仍很模糊。因此,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针对存在的弊端,我们设计对组织学病理学课程进行改革的以下措施:第一,组织学与病理学教材合并为组织病理学,组织学内容后紧接相关的病理学内容。第二,组织学与病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进行,或者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授课。这样做既能省去病理课复习组织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加快病理学教学进度,又能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安排。

二、实验教学

组织学与病理学实践性较强,组织病理学理论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学生也通过实验课直观地认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的形态结构,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以往的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老师简述理论,学生看看标本的旧模式上,学生动手少,兴趣低等弊端逐渐显露,致使实验课流于形式,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自2001年起,我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实行实验项目导师制和招标制。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实验课都由理论课老师担任.由教师根据每门课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实验项目,并将相关内容串联为实验单元,实验项目从标题到步骤、结论设计完成后交学院审查,通过后向学生张榜公布,学生对各实验项目全面了解比较后报名参与其认为设计合理、新颖,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然后,学院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成本及报名人数划拨实验经费,确定教师实验课酬,正式启动实验项目。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创造性实验新模式,遵循学生动手,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验开始由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概况,并做教学演示,然后,由学生从解剖动物、建立动物模型,直到制作标本,独立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以病理学心血管实验为例,学生自己动手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在直观高血脂症大中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的同时,加深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以建立动物模型为主线,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形态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演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知识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组织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动物组织胚胎学;线上教学;必要性;实践研究

引言:《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是多个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动物科学、实验动物以及动物医学等具体专业,该课程也是《动物解剖学》的延续,是学生的重要知识根基。但是当前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学生培养因素的影响,对《动物组织胚胎学》进行线上教学十分必要。受制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影响,《动物组织胚胎学》的线上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直接影响《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动物组织胚胎学》与《动物解剖学》息息相关,是学生的重要基础知识科目之一。《动物解剖学》主要向学生诠释动物机体的微细组织构造与发育。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受到经费、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动物组织胚胎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较低,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提高学生对《动物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众多教师在当前的《动物组织胚胎学》教育教学中都寻求着突破和创新。打造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教育做起。《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在当今教育改革与网络发展的大环境下,线上教学逐步突显其教学价值。为打造富有特色的《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体系,需要深入思考《动物组织胚胎学》的特色建设,结合前沿的先进的特色理念,完善《动物组织胚胎学》的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1]。随着时展,《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也受到当前教育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校园教学开展对学生来说,趣味性、灵活性较差,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说,传统的课程教学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课堂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发展上限,对学生学习的价值不高。必须意识到当前《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积极构建线上教学体系的建设路径,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时代的进步发展中借助各类教育资源的机遇,勇于革新教学体系,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体系完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前《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动物组织胚胎学》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忽略学生的实践发展。如今教育设备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而《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地位不够突出也从侧面带来对学生地位的影响。学校的教学思想不够先进,不能意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在《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也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也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不到规范,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不能有效结合,使教学效率降低,办学宗旨未能体现。

1.2学生配合程度不足

目前,《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存在最大问题是教师作为主动方忽略学生的配合程度。课堂教学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在《动物组织胚胎学》的教育开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以及教师的安排。因此存在着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学生完成度和配合度的问题无法解决的现状。在学校中,各种类型的学生较多,受到学生性格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学的配合程度不同,无法做好《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达不到期待的效果。对于《动物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体系来说,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的连续性,寻求学生的配合更为教育工作的难点,只能尝试弱化学生配合的情况下,尽量将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利用。因此需要针对现在高校层次学生的特点寻求一些有效的办法,针对当前《动物组织胚胎学》的教学问题形成有效方法。

1.3《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缺乏活力

在当前《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学体系缺乏活力,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教师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无法确保所有的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其中,《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过于枯燥,缺乏活力,导致学生的许多学习兴趣被慢慢地磨灭。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趣味性、灵活性较差,在《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无法推动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

2《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

随着疫情的开始,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多的高校开始开展线上教学,在此过程中突出线上教学的优势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价值。《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逐步发展。当前,各大高校纷纷投入线上教学改革和实践之中,探求更加高效的线上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线上教育实践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知识。基于这样一个背景环境所探索《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应用具有深远意义[2]。在高校《动物组织胚胎学》课堂中落实线上教育的发展性体系,借助于其他学习的经验以及优秀做法,经过实践工作,探索并研究如何通过在线教育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建立一个突破地域的,学生可以完成自主学习进步的线上平台十分必要,学生在线上平台内可以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老师也可以在线上平台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基于当前的教育理念,完善在线教学平台的质量,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线教学中总结出落实网络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做法,总结在线教育的发展性应用具体方法和途径,力求将《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在线教学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2.1在线上教学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在线教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线上教学结合更加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线上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线上教学中,引入学生在线交流板块以及学生在线分享板块,将更加专业的在线教学模块应用于《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学科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教育意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该保证线上教育的合理性,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出现线上课程质量差的问题,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出现,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多元化发展。

2.2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增强学生与教师互动

《动物组织胚胎学》当前存在着教学手段比较的单一化、动物学实践条件不足等问题。为使学生提高课程的兴趣,可以采用线上教学平台增强学生与教师互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不同于其他线上平台,在基本的师生问答版块的基础上,添加短视频、语音等新的交流方式以便有不同困扰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去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还设有分组功能,以便线下的教师对需要提高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更好的线上辅导。《动物组织胚胎学》借助于微信小程序可以更加便利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师生线上多方面互动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期许,是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发展的基石。《动物组织胚胎学》的线上教学不仅是教师发挥能动性,学生也应该积极与教师互动,增强学生与教师的配合,使在线平台的服务价值充分发挥,让学生也明确《动物组织胚胎学》对个人发展的正向意义,主动参与课程体系[3]。

2.3引入线上教学增强《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的活力

传统的《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具有严格的制度,灵活性以及趣味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发展。为增强《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的活力,使高校教育工作一直保持在动态进步中,不应该坚守传统的刻板方式,应该注重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引入线上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第一,在线上教学平台中设立专门的《动物组织胚胎学》学习板块,使学生和教师在线上平台有独立空间完成各自任务,设计更加专业化的知识。第二,针对学生之间的讨论,设立线上讨论组,教师也参与其中,为学生解答更加《动物组织胚胎学》的学习难点。第三,为确保学生的线上学习质量,设计定位系统,确保学生处在适合学习的环境中,对学生的《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学习进行监督。第四,在线上教学平台中设立直播教学板块,确保直播教学的自动录屏功能,使学生不仅可以参与直播教学的学习,还可以利用重播重复学习课程知识。相比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工具的教育效果更好,增加《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的活力。在进行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式工具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

2.4融合前沿的教育理念

《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发展需要融合前沿的教育理念,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动物组织胚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编撰许多高质量教材,如动物配子与胚胎实验操作技术以及动物形态学实验等教材。当前,为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需要融合前沿的教学理念,加强教材建设,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采用交流访学的方式,学习一流院校的线上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动物组织胚胎学》的课程建设打下基础。还需要制作更加全面的教学预案,做好线上平台的上传工作。拍摄更加高质量的《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视频,方便学生线上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查找到更多的相关学习资料以及拓展资料。

3提高《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质量的对策

3.1开辟《动物组织胚胎学》教育的新领域

利用线上教学模式开辟《动物组织胚胎学》教育的新领域。提高学生对《动物组织胚胎学》的认识,促进《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更加稳定的长期发展。创建线上理论与线下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专业性的知识,了解《动物组织胚胎学》基础内容。在线下的实验操作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实践环节,增加线上平台将二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线上考评体系,使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个人而言,在引入线上教学平台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次次进步也可以给学生个体带来极大的成功喜悦感。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使教师了解《动物组织胚胎学》线上教学的理念及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的系统化培训十分重要。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拥有专业化的教学知识,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综合教育技能。首先,应该培养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案例开始,使高校教师充分感受到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的价值。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使提高《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质量的成为教师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教师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再次,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建设是一项团队性工作,团队意识的形成对教师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这是教师系统化培训中最重要的一步。完善的培训计划需要有目的有重点的使教师投入《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理念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能力,危机意识的培养也不可缺,学校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帮助教师系统性学习管理理论[5]。

4结论

《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体系不断发展,构建线上教学平台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和前沿的教育管理体系,提升《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深远意义。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利用教育环境的优势,通过探索《动物组织胚胎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创新路径,更加细化教学的不同方式方法,结合当下学生更加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虹亮,王水莲,段德勇,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兽医杂志,2021(3):118-120,130.

[2] 刘华珍.“雨课堂”在《动物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87-188.

[3] 徐春生,祁凤华.动物组织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53):69-71.

[4] 钟蕾,胡毅.“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21(2):129-132.

组织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小学学校都相继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严重的影响到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及时采取创新教学策略,依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调整教学进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我教学概念,紧紧跟随时代的教学节奏。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组织者,必须要时刻掌握最先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改革模式。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跳绳》这一运动时,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进行示范,一边跳一边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跳,示范后原地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跳?”引导学生说出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单、双脚跳等。在学生大致了解跳绳的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游戏规则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如:师说向上跳,学生则蹲跳,师说向前跳,学生则后跳,发展学生动作的灵敏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将课堂全部还给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合作学习,有效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引导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探索出绳子的多种玩法,学生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掌握玩绳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创造性玩绳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添体育教学趣味性

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教学科目之一,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尽情挥洒汗水与热情,但是在玩耍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将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知识内容进行融合,以此来不断贴合教学改革要求,尽自身最大限度的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以游戏或比赛为主要形式,通过将体育技能合理的融入至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充分感受体育学习趣味性的基础上,有效理解与掌握其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投掷》这一项内容时,教师需要在开课前进行细致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如:首先,右手握住小纸球,身体侧向投掷方;其次,球过肩头体后仰,重心落在右脚上;最后,原地转髋体左转,挥臂扔向前上方。通过有效讲解投纸球的动作要领,结合口诀并示范。将班级中学生科学分组,自主进行动作练习。需要及时提示注意安全,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指导,纠错。?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投掷距离进行记录,最后为成绩最好的小组鼓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投掷能力,同时还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对于日后的学习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则是完成此项教学任务的物质前提。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需要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课《前滚翻》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充分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以前滚翻游戏为主要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引导,在正式讲解动作操作要领前,需要先教学注意事项,如: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等。然后采用分散与集中及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配合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作为教学发展中关键内容,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充分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及时审视教学局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研发全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永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张圩小学

参考文献:

[1]叶振.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组织教学范文篇5

本文作者:邹礼乐韩艺徐富翠彭柯余鸿工作单位:泸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组织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课前都应该认真备课,提前组织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易懂,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7]。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临床相关疾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组织学内容时,联系一些相关的临床问题,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例如在介绍甲状腺这个器官的结构时,教师可以首先显示给学生几张患不同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图片(如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呆小症等),当学生看到这些生动的图片时,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然后教师再提示学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甲状腺发生病变所致,那么甲状腺的微细结构是怎样的,这个器官又具有何功能呢?教师就通过这些临床疾病的图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组织学内容的讲解上,也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求者。联系器官功能介绍器官结构组织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但单纯讲授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对学生而言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如果联系机能对结构进行讲授,则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小肠的微细结构时,会强调小肠的三级放大结构,即:皱襞、绒毛和微绒毛,那为什么只有小肠具有这三级放大结构,而大肠没有这三级放大结构呢?这是因为小肠是人体的主要吸收器官,食物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要通过小肠吸收入血,而要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必须要求小肠具有足够大的吸收面积,为了增加吸收面积,小肠腔面就形成了这些结构,从而大大增加了小肠腔面的表面积,以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到达大肠的就主要是食物残渣,所以大肠不具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因此大肠这个器官也就不必形成相关的参与吸收的这些结构。这样联系功能对结构进行讲解,学生们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结构的组成,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日益关注。本科室的组织学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较完善[9]。平台上集成有组织学各章节的电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录像、课后习题、历年试卷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在线观看并下载以上内容,并且还开设了在线自测系统,以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同时在此平台上,还增加了在线讨论社区以及留言板,以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反映,该平台已成为学生在课外自学组织学的重要媒介,非常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提高。因此,在组织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习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运用教学艺术的魅力,不断总结完善自己,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组织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变革

一、组织结构价值取向本人化

学校是一种生命性存在。学生在学校中居于主体地位。人应该是组织和服务的中心,学校失去了对人们精神、意识和情感的关注,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传统小学组织结构的根本缺点在于忽略了人的精神、意识和情感,把教师看成像机器一样的工具,把学生当成需要加工的原材料。建立良好组织结构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学校组织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校组织结构的价值应该是服务师生的积极健康发展,以及两大服务主体的共同成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提高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如果没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学生就没有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就是通过“赋权问责”建立以基层为主的学校组织结构,唤起教师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它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释放了巨大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生活质量。测试人员通过设立校长,部门主管和教师专业团队负责人,将学校管理权下放到基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组织结构功能定位专业化

学校的组织结构变化与中国小学的基础发展有关,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未来。为了满足社会向学校组织结构转变的需要,我们应该围绕学校职业功能的实现重组组织结构,使学校从任务执行型组织回归到专业型组织,一是重新确立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加强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应从管理转向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服务;二是向专业权威倾斜,绐予教师最充分的专业自治权,确立教师的专业权威与尊严,通过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使教师的发展活力最大化,学校组织形式成为教师成长的源泉。

三、组织结构形态呈现新特点

现代学校的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是扁平化。与金字塔组织结构相比,由于组织层次的减少,扁平的组织结构强调了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两层信息交流。注重分散决策,资源和权力集中在基层,强调平等与合作,组织民主化与和谐,成为一种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学校组织结构,通过组织活动和其他特征来适应信息时代。其次是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改变组织机构设立的固化传统,在学校内部机构的设置上变得更富有弹性,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最常见的就是在学校组织结构中出现了大量的项目管理团队等非行政团体。如在“新基础教育实验”中;一些学校鼓励教师突破行政组织的关系,组织具有相似专业兴趣的非正式和合作研究小组,跨组织、年级和学科。围绕共同主题或主题(来自教学和研究)开展研究项目。一些学校主张建立一个由重点教师领导的“项目工作站”,即由一批重点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通过学校(也称为“公民社会”)的“纪律委员会”,提出学科,年级和所在部门的重点问题和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研究小组负责人被批准组建项目并组建工作站。这些非行政性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在实践中极大地树立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有效地促成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后是开放性。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教科文组织在学习生存方面表示:“学校要向全世界开放,全面而开放的教育系统有助于学习者在这个系统中纵向和纵向移动,并扩大他们可能拥有的选择范围。”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组织结构使得小学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这使得学校无法广泛吸收各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在一些学校中,在组织结构变化中,一方面,权力结构向学校的相关利益相关者开放,父母资源、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被引入学校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它削弱了组织边界,建立了各种委员会、在线学校、校际联盟和校外教育基地。各种形式的各种资源已被广泛用于参与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和研究。学校组织一旦形成以源于组织又高于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就会具有太平洋般的巨大能量。

从总体上分析可知,当前小学的管理组织模式发展主要从单一向复杂多样性发展,使得其机构职能的分化更加具体,并且整个学校的管理从权威逐步向多元化参与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小学的管理机制发展更加科学化,为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全国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内在机理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7(1).

[2]陈安福.试从管理心理分析中小学组织结构及其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4).

组织教学范文篇7

一、为人师表,从师德做起。

本学期我继续以学校的两条“高压线”和师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本学期我通过电话、短信、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进行友好交往,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和家长的关系相处融洽。孩子进步了,家长也来向我致谢。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对于学生,在工作中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启发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犯错误时,或学习不用心时,耐心教导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上进的勇气。这样调动了学生进取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还配合班主任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自主、健康的发展。

另外,当同事们有困难时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们因此和同事相处和睦。

二、教学为主,认真钻研。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二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在教学方面认真钻研努力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向武老师学习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尽量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尽量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有家长和我联系是说感觉到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路明显清晰。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本学期在学校的关心下,在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活动中,我与武巧变老师结成了师徒对子。在武老师的指导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进步。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武老师的意见,学习她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本学期我们两个班的后进生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都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孩子都上了90分,我们二年级的武佳伟同学在这次考试中还得了99.5分。

6、本学期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我的课题是“关于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围绕这个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把我的想法及时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并且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汇报课的展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并且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失分情况明显减少。尤其是一年级只有六个学生在这方面失分,还是由于粗心列对算式算错得数失分。

三、教学成绩总结。

本学期,期末考试一年级三班平均分分,优秀率达百

分之以上。二年级三班平均分也有分,优秀率达百分之以上,两班的两个班都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四、认真反思,困惑之处。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使我产生了以下困惑。

1、在教学中有的知识点较难,在学生学习时就研究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需要用一节课时间,使得最后没有练习时间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2、在一个班里学生的思维反映速度不一,反映快的同学(大约有10人)总是能很快的学会新知,而反映慢的总得用很长时间反复教才能学会。这种情况该如何设计教学?

3、对于练习题,学生做完以后,是全班集体纠正效果好呢?还是学生自己改后个别辅导效果好?

组织教学范文篇8

1对话教学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话教学主要是以老师和学生心理世界为主,将互动这样的方式应用其中,进而进行的一种语言交流。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能够拥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对学生加以引导,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进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将对话教学融入其中,老师以及学生是以同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还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小学德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具体应用

2.1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想促进对话教学的有利开展,就应坚持民族平等这样的原则,如果不存在民族平等,进而师生之间是不能进行有效对话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将自身的主导地位放下,积极融入在学生集体中来,进而能够平等发展。就整体而言应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和学生的密切交流,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进而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将新型教学技术应用其中,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另外,老师还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进而创设出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多媒体教学下,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能够促进课堂活跃度的提升。在应用多媒体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针对问题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不仅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2能够认真聆听。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聆听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同时这样的方式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作为教育者应尊重学生,进而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同时能够让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最终将德育深入心中,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对而言师生在交流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应认真倾听学生所描述的事物,给予学生一定的鼓舞,进而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当学生犯错误时,不应立刻给予批评,而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改正,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素养的有效提升。2.3积极创建自我对话情境。对于情境对话的创建来讲,换言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进而促进认识的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一部分重点教学内容。在课文中留有半页的空白,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围绕圆作画”,在作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针对同一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具有着独特性的特征,将这些个体组成最终构成多样化的世界。另外,这对课文空白老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日记或者是观后感等,进而与自身进行对话,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具有塑造性作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对德育教育越发关注,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将对话教学融入其中,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端华.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2):69.

[2]赵峰,卜俊平.浅析对话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5,(10):124.

组织教学范文篇9

“应用气象学方法”课程正是应用气象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是兼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仪器应用为一体的课程,主要介绍应用气象调查研究与考察、试验观测、环境模拟试验、“3S”技术、统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和试验实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接轨,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方法的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应用气象学研究及业务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可见“,应用气象学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除了理论教学外,课程实习是该课程必要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学生对各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气象观测试验、环境模拟试验、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统计分析方法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应用气象方法原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步骤,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业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在实践中寻找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研究总结案例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它不仅可提炼出一系列事件共同特征,还能反映个别案例在特殊情况下所反映出的特殊表现。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2案例的甄选

实践中的案例为数众多,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甄选案例时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密切相关,涵盖“应用气象学方法”的三个重要方法,即试验、模拟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选择贴近科学研究、业务服务的实际要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等特点的好案例[3]。

3案例教学实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战能力。必须精心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反映应用气象学典型方法和手段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掌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农业气象研究中,分期播种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可以利用自然条件下气象要素的周期性时空变化特征,设计若干试验水平和试验强度。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案例“水稻低温冷害指标鉴定中,试验分期播种试验设计”,这个案例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分期播种、关键期、光温特性等多个农业气象的概念,通过这个案例的实践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的组织

根据案例的特征、班级的人数等具体情况,本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协调负责的形式进行[4]。将所有学生按5-8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职责,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最后由小组统一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在组织学生课程实践的相互交流时,要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和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可以将学生在不足的问题或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引导他们结合案例中的任务、环境、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提问,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时给予一些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教学范文篇10

一、课前准备部分

(一)心理准备

语言交流,就是心灵之间的交流。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充满激情,语言也会从心而发。一个教态自然和内心丰富的教师,走进课堂满脸笑容,心中会有千言万语。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课堂语言提前构思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而语言是承载思维碰撞的载体,所以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要把备课的过程当作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只有深入理解新理念,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教学语言的再设计和再创作,写成自成一家的口语化教案。但是,口语化教案绝不是教材书面语言,要把教材中提出的大问题化解成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以期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前行。一堂课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实施部分

(一)导入语——要具有磁力效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其蒙而引其趣”。诱导启发,挑起兴趣。我们科学课前2-3分钟,设计好情景,准备好素材,要从第一秒开始就抓住学生的魂。

(二)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这就决定了科学课堂上必须给足孩子们探究活动的时间。一堂课只有40分钟,每一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忌夸夸其谈,要惜字如金,句句切中要害,做到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将这些语言分为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

1.提问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提问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领人吗?不,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个局外人。我们的提问语应该尽可能的少。否则学生还会在我们的引领下,完成所有的过程。我们的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看看,科学发展史上所有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此我们的语言尽可能的少,不要怕学生发现不了什么。思考的过程最重要。放手,再放手。我们只要将提问语准备好就可以了。

2.实验语:就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与科学道理有关的语言。那这些词语必须准确、全面、易懂。例如在《抵抗弯曲》中的结论: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其中的大大,可能大部分学生知道意思,但说不出准确科学用语,教师必须总结。

3.激励语:科学课中有些地方是很麻烦的,有些地方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的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做实验成功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还要大胆激励。不要过分注重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