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构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3:45:05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范文篇1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航运营销;合并重组;物流服务

1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涵

互联网思维是对互联网企业发展逻辑的一种概括和提升。从理论性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可分成互联网哲学精神、互联网思想理念、互联网经济技术等3个层次。[1]从实用性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可以概括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等。[2]与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互联网思维是脱胎于互联网企业成功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实体行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认为,对传统实体企业来说,互联网思维所包含的内容中具有可借鉴价值的主要有3个方面。用户需求至上,用户反馈直接在传统企业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企业认证账号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宣传和售前售后服务新平台,使得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和及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评价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小米公司为例,其产品的出发点在于“为发烧而生”,抓住了目标客户群的最主要需求;同时,采用客服电话、专业论坛、手机端菜单等途径,不断接受用户反馈,从而完善产品。从客户角度来看,可以直接发表对其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直接在产品论坛中与产品开发者、设计师进行交流。消费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更新发展的基础上,消费购物行为得以不断简化,这不仅反映在网络购物、在线支付领域,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扫码支付等新的手机端消费行为也给实体行业销售模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在网络购物行为上,订单式管理方式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变得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保证了消费的体验和产品的质量。以京东为例,凡是在京东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均有唯一的订单号可查,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人员负责;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购买商品的操作简单、快捷,无须操心商品的包装、运输等问题。企业应不惜成本打造平台,抢占市场,树立品牌和口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抢占入口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占有了行业的入口,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本行业的利润。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例,我国“百度”搜索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中占有绝大份额,成为我国最有钱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以餐饮外卖行业为例,近几年,百度外卖、饿了么外卖、美团外卖为代表的互联网外卖提供商进行了一番空前的“烧钱”大战,在此战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成为此行业的领头羊。以专车、出租车用车领域为例,外来品牌Uber和本土品牌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也上演了“挥霍”上亿金钱抢占市场的大戏。

2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中远中海合并航运服务营销变革策略

对于传统实体经济来说,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不是要让所有的企业都成为阿里巴巴或小米公司,或者都采用网络销售模式,而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实体行业。互联网思维对集装箱营销的借鉴意义在于,其为集装箱营销变革指明了方向。当前,中远中海合并重组在即,正是借鉴和应用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契机。组织架构变革以中远集团为例,目前中远控股旗下物流板块的境内企业有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等,在这几家公司所属子公司下又有数十家开展具体业务的子公司、区域公司。在此组织架构下,如果同一家商品出口企业,既有大宗散货,又有适合集装箱运输的商品;既有国内商品贸易,又有出口国外很多国家的销售渠道,那么,此出口企业需同时联系负责不同片区、不同物流类型的几家公司。从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来看,企业营销服务应该实现综合化、集中化,营销服务窗口实现唯一化。从具体操作上来看,中远与中海集团合并后,旗下可打造以营销服务为主业的二级公司,集合各个运输领域和片区的营销队伍,以网络电子营销为辅助,建立营销服务均质一体化的窗口型企业。

2.1.1建立航运服务营销二级公司

建立航运服务营销二级公司,实现中远、中海旗下提供物流服务的子公司销售部门的一体化。这不仅有利于中远品牌销售的一体化、唯一化,进一步实现中远航运服务的品牌唯一化、销售途径唯一化,而且有利于形成“门到门”的航运服务生态圈。除去运输和仓储等实际操作环节,在物流服务中,销售环节对利润影响最大。营销部门的成绩最直观的反映是订单量。在航运业中,营销是货物、船务的重要工作。对于合并后的中远和中海两家央企来说,具体业务操作与物流服务销售的分离,是实现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销售部门整合的最终目标是,不管客户想要同时或者分别购买集装箱运输服务,还是散货、大件运输服务,都可以通过同一个客服电话来解决,并实现网络端全程跟踪、实时查询,还可在订单结束即时对物流服务予以评价。目前,中远和中海旗下不乏提供航运服务的平台机制,如“中远集运电商”“泛亚航运电商”“航运订舱网”“一海通”等平台。但是,目前这些平台还无法提供仅通过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网站就能找到的“一揽子”航运物流服务。一旦一体化的航运服务营销公司成立,客户服务热线就可得以设立;同时,也可以在网站、手机应用上实现营销窗口的唯一化,最终实现类似于互联网“抢占入口”的概念,将航运服务的销售集中到以航运服务营销为主业的新集团下的新二级公司。航运服务营销二级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航运服务营销、订舱、报关、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拖车、仓管等全程服务。这些业务均具有一定的赢利空间,营销服务集中一体化或许也将成为新中远中海的重要赢利点。航运服务营销二级公司的职能应不仅限于窗口型业务的“接单”,还应成为整个新集团营销策略的中枢,负责航运业务板块的行业布局、销售网络,以及服务定价等重要工作。

2.1.2同步开展航运业务操作公司的整合和营销部门的整合

在营销窗口的背后,具体实施航运业务操作的船队、车队、仓库等业务操作部门支撑着整个新集团。在一体化的营销策略下,能够更加及时和直观地评价业务操作,对业务操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类似于互联网企业从用户意见出发改进、更新产品的快速性,航运营销服务的标准化最终将更快、更好地带动航运业务操作水平的标准化。营销队伍建设(1)“全球服务均质”是新的营销队伍最重要的要求。在全新统一的营销队伍组织架构得以建立的基础上,需要及时更新和统一营销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规则。客户可以从公司网站、销售专线、售后服务,体验到快速、便捷、热情、细致、标准的营销服务。营销队伍是公司直面客户的第一线,是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市场形象的代言人。在营销人才队伍中,营销人员和客服人员都应是重点培养对象。营销人员与客服人员应在注重深层次交流和配合的同时,分别有所侧重:客服人员侧重保证与客户交流中订单的达成率,对订单进行跟踪并后期接收客户反馈;营销人员侧重保持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以调整营销策略和相关运价。另外,针对营销队伍的高管层面,可以“跨界”从互联网企业、新媒介公司招聘网络营销人员,试水互联网中如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2)提高对营销服务的质量要求,严把绩效考核关。进一步完善营销队伍的人员录用和培训机制,杜绝“没贡献,吃空饷”一类人员进入营销队伍;建立完善的人员淘汰、退出机制,保持队伍的旺盛战斗力,必须以优胜劣汰为人员管理准则。从航运业务实际操作员工队伍中,择优纳入营销队伍,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营销服务。(3)成本投入应向营销队伍倾斜,加大奖惩力度。在整个员工队伍中,营销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水平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营销队伍在各行各业都有人员流失的巨大压力,留住优秀员工,不仅需要靠较高的薪资待遇,还需要配套的企业制度文化,为优秀员工职业生涯向上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国有企业更要发挥自身与政府密切联系的优势,可积极为营销人员优先谋求户籍政策等隐性福利。

3结语

中远、中海集团合并重组,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开展航运服务营销变革的重要契机。在合并重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员调配、组织架构调整,将是以最低成本开展营销窗口、营销队伍一体化工作的最佳时机。

作者:华逢林 单位: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参考文献:

组织构建范文篇2

一、理论综述

网络组织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社会学,主要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总览既有的文献,大多数的国外研究主要是围绕网络组织的成因而展开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Salanick的资源论、Verona的动态能力论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主体加入网络组织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派。另外,Pfeffer、Salanick认为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一个资源束,指出通过网络组织,经济主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等以提升整体的协调能力。[2]Burt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主体重要资源的一部分,强调借助于网络组织中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国内,将网络组织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见,比如:刘洪滨指出,青岛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发展海洋旅游企业集群的优势,整合海上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利用海岸线,滨海大道,岛屿等开设新的旅游景点,以全面促进旅游业的联动发展;[3]张广海以青岛旅游产业为例,从旅游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旅游城市增长的内在机理。[4]尽管这些理论从行业或者产业层面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关联覆盖范围小等原因致使这些组织形式内部的旅游企业间各种敲竹杠或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出现,所以产业竞争无序、组织的不稳定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当前的这些研究大多也只局限于研究经济现象本身,不利于揭示旅游城市内部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组织作为关系嵌入式的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信任、协作、共赢建立起来的一种集灵活性与约束性于一体的共生网络,在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是旅游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旅游城市旅游业结构实现均衡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加强关于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状况,还可以透过经济现象发现引起青岛旅游业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这些有效的诊断不仅可以为旅游企业如何地有效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青岛市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策略咨询。所以对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思路

青岛市在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首先,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景区与人文景观众多,由于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旅游企业内,而资源的独特性又恰恰形成了旅游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旅游者空间移动的推动力量。正是旅游资源分布的差异性致使拥有不同资源的旅游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有着互补性的依赖,这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跨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可能性。其次,从旅游业的综合性以及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性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涉及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而且其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产业如工业、农业等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业内外关联的发展方式必然会推动旅游企业与各行各业的企业结合。最后,从国际旅游业的竞争态势看,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挑战,为了将青岛市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和海滨旅游胜地,客观上要求青岛市旅游企业不仅要建立产业内和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而且也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旅游企业网络,通过合作强化竞争意识,实现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推、形象共塑、产品共建,进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立足于青岛市旅游市场现状,结合青岛市的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沿海一带的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延伸到周边的县级市,实现全市范围内拥有不同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网络协调,全面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海洋旅游资源而言,近年来黄金海岸一线得到了有效地开辟,包括琴岛、五四广场、雕塑园、生态风景区、海豹馆、海底世界等,但是市域范围内尚有很多“未开发处女地”,由胶南、即墨的灵山岛、田横岛、长门岛、大管岛、竹岔岛等小型岛屿组成的海域带,极具开发价值,适合于开发海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地;黄岛的金沙滩、银沙滩、薛家岛景区;胶南的大、小珠山、琅琊台;平度的天柱山,宗教建筑群、魏碑石刻,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合理地规划与开发青岛市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科学地构建青岛市旅游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行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拓展到与产业内,甚至与产业外企业间合作,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绩效,进而优化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绩效。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传统的化工、橡胶、轻纺、酿酒、食品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家电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青岛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也是得天独厚的。有效地利用产业间的优势,建立产业间的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三,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本市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还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向周边城市扩展。山东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虽然青岛市“海”的吸引力最大,但在山、水、古文化等方面,东营、泰安、济宁、烟台、威海、日照等各地却各领风骚,由于地域的相近,可以将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有机地形成网络,利用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群”,在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青岛市旅游业的竞争能力。第四,青岛市既有陆域也有海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个方面,而应将不同地域的旅游企业合理地通过网络关系有机地联动起来,探索一套产业布局合理、资源有效利用的旅游企业网络组织运行模式。从资源组合角度分析,青岛的山海城结合之巧妙是众多海滨旅游城市所没有的,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等天然海湾、海滩、礁石和市内的古遗迹、宗教建筑、近代特色建筑、军事遗址、名人故居等,加之倚立在海边的崂山及其山麓区的浮山、信号山、观象山、大平山、大小鱼山等分散在城中,组成了青岛旅游资源的密集区。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海、陆旅游资源有机地构建成企业网络,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岛市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丰富性。总之,通过点、线、面层层深入的网络关系构建,将密切不同层面,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青岛市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开发,而且也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升级。

三、轴———幅理论与结构洞在网络组织中的应用

所谓轴———幅理论就是指将网络中的特殊节点作为中心节点或枢纽节点,利用节点与链接路径间、节点与影响域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旅游流一体化组织形态与过程,主要目标是实现网络中相互作用的节点之间旅游交流与功能服务转换,以实现轴———辐网络服务引致的规模效应,提高旅游通路组织客流的运用效率,降低路网服务总成本。[5]由于网络组织中的旅游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同,以至于他们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青岛市作为旅游城市且行政划分为七区五市,旅游企业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在构建青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时,就可以利用轴———幅理论,选择在青岛市旅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旅游企业作为轴心(一个或多个)。关于轴心的选择,既可以是行业中旅游企业,也可以不是,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市场实力较强,不仅能为其他旅游企业形成示范效应,而且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其他旅游企业的业绩,甚至关系到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选择代表青岛市最佳服务水平,最优接待能力的五星级酒店作为轴心,也可以选择代表青岛市实力最强,业务最完善的某家旅游社作为轴心,当然也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作为轴心。轴心确定后,就可以依据其他旅游企业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等因素将其他旅游企业划分不同层次的幅度,最终利用不同轴心间的相互经济联系性形成波及范围广泛的网络组织。图1表示在行业中构建的轴———辐网络组织。图2表示行业间构建的轴———幅网络组织。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轴———幅网络组织,轴心的旅游企业在网络组织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发挥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网络组织资源的积聚与幅射,以促进网络组织中处于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知识外溢,最终形成利益与风险并存的共生体,以提升整个网络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所谓结构洞是指网络中两个关系主体的非重复关系。或者说,一个主体拥有的关系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具有排他性,即构成第三方的结构洞。[6]在图3-1与图3-2中,由于A与B相对于C来讲,具有结构对等性,即A与B对网络的贡献是重叠的,所以相对于C,A与B之间不存在结构洞。然而,由于B与D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对网络的贡献是可累加的,所以相对于C,B与D之间存在结构洞。图3-1结构洞图3-2结构洞———结构同质结构洞的存在对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因为,结构洞多意味着网络中的非冗余的关系就越多,非冗余的知识也就越多,最终带给网络组织的效率也就越高。相反,结构洞少意味着网络中的冗余关系少,重复的知识也就越多,最终带给网络组织工作的效率也就越低。因此,在构建青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时,要注重网络规模的适度性,即一方面要考虑加入网络组织的旅游企业数量特别是某行业的旅游企业数量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同质旅游企业对加剧网络组织内部的竞争,恶化网络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络组织成员的异质性建设。因为只有异质的旅游企业才能带来全新的知识,为网络组织带来全新的资源,并和其他旅游企业形成互补性,在某种程度上讲,异质企业结成的网络组织容易产生知识外溢和组织创新。当然,旅游企业通过各种关系结成网络组织并不意味着网络内部消除了竞争。由于结构洞的存在,致使各个旅游企业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不同,利益之争也就难以避免。但是网络组织中的竞争区别于传统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传统旅游业竞争模式下,稀缺资源分散于各旅游企业中,而对资源的占有形成了旅游企业间的主要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旅游企业网络组织却集中了加盟旅游企业的全部资源,组织内部根据整体目标做出调度和应用,显示出了网络组织整体获取租金的竞争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导致旅游企业凭借结构洞产生的位次差别对网络组织所获取租金的展开分配竞争。可以说,网络组织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成员旅游企业的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利益不断的协调,还有利于实现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

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路径

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组织内各旅游企业之间协作与联合发展是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关键。将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构建成一个纵横交织、层次分明、竞争与协作关系紧密的旅游企业网络组织,还需要加强和不断地完善以下具体途径:第一,加快交通网络建设。高效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不仅是网络组织内部全理分工的前提,而且是引导整体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效手段。各行各业的旅游企业能否有效地结成网络取决于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的连接和旅游公共交通网的形成。区域内整个交通网络布局将关系到旅游企业网络所涉及到空间的到达领域和规模上的成员种类和数量。目前,青岛建成了济青高速公路青岛段、胶州湾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青岛段、青银高速青岛段、滨海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岛海湾大桥、胶州湾隧道于2011年建成通车。青岛航空、铁路运输网络发达。空港整体技术等级达到4E标准,另外作为山东省第一条轨道交通正在开工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交通设施为青岛市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发展信息技术。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每个旅游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独立发展,也就是说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对每个旅游企业至关重要。在每个旅游企业能处理的信息量是既定的限制下,网络组织则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网络组织可以引导、汇聚、合法化每个成员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需要此信息的其他成员。信息代表了机遇、也代表了丰厚的利润。通过网络组织,每个旅游企业不仅能够减少独自承担巨大的市场调研、信息搜寻费用的压力,及时地了解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的,而且还可以共享市场调研信息,扩大成员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提高协作效果,创造出新市场、新信息、新技术。目前,青岛市旅游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关系嵌入的程度尚显不足,集中体现在未能形成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单独进行经营宣传的旅游企业居多,旅游企业间信息整合效应差,旅游产品线路单一。加快青岛市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法制建设是推动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必要条件。第三,培育信任机制。信任是指网络成员是否值得为其他成员作出一些积极的冒险行为。在市场上,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旅游企业的发展(特别专有资产投资)总是存在机会主义风险。那么在旅游企业网络中,由于信任的存在,旅游企业愿意大胆地作出投资行为(特别专有资产投资),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旅游企业的规模效率,又有利于优化网络组织的规模结构,进而促进网络组织的良性发展。可以说,信任是网络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有效调整的关键。青岛市旅游业多年来的发展显示,单就旅游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如合同违约、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等行为普遍发生且有增无减,产品或服务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和欺诈失信等固疾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关系,其结果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组织。提高市场进入壁垒,规范进入者的资格标准,形成规范和约束网络成员行为的信任机制,是有效规避旅游企业之间各种违约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组织构建范文篇3

关键词:虚拟企业;组织;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在新的世界市场环境中,每个企业或公司都应当把对外寻求必要的能力,并对其兼收并蓄当作一项战略方针。在新经济类型中,企业表现在制造、贮存和运输实物资产上的能力日趋弱化。创造共享和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日渐增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走向高级化。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任何公司指望在内部保持所有必要的专门知识、技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是不可能的。而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正以高弹性运作和敏捷性、虚拟化经营来适应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间的各种优势集成.催生出1+1>2的综合效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虚拟企业以其对市场的极大应变能力正在被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策略而得到广泛应用。

一、虚拟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步伐大大加速,资本、智力、技术在全球流动与扩散,使企业逐渐处于“无界”经济的环境之中;二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而封闭的大而全的企业显得笨拙僵滞,缺乏竞争活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三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以及电信等获取信息技术的提升,多数企业均利用Intemet和局域网获取信息优势,使得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完成成为可能;四是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欲望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受到了遏制,企业产品不得不依靠项目创意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五是工人雇用的弹性化,员工一般是弹性雇用,采用兼职等形式,使人们在工作时间的选择上更富于多样性。同时由于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人可以在不同时点、场所,甚至在旅途中办公。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目标导向型的。甚至单个雇员都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独立单元,一个公司,以便充分发挥雇员的能动性。另外,企业还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再教育等,促使人力资本增值。

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便产生了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技术联系、灵活管理和统一指挥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它以核心优势为龙头,通过借用外力形成动态的优势互补联盟,强强联合对资源整合产生聚变,催生出敏捷反应的强大综合竞争优势。

二、虚拟企业的内涵及其组织特点

1.虚拟企业的内涵

1991年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1)敏捷制造强调企业要具有敏捷性——对不可预测变化的适应性即被动响应能力和创新性即主动开拓能力。(2)敏捷制造强调企业组织、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等要具有可重构,可重用,规模可变能力。(3)敏捷制造强调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联合即全球化联合,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4)敏捷制造系统把“工厂集成”概念发展成为“虚拟工厂”,即是一种由若干企业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它围绕新产品或新经营机遇的产品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借助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来动态建立,从而进行机遇产品的经营、开发和生产。随着机遇的消失,敏捷虚拟企业也将解体。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各成员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源动态组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它追求的目标是突破企业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达到全方位借用外力的效果。

2.虚拟企业组织的特点

(1)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敏捷性。它要求企业不可以再停留在一个静态的位置上来进行生产及其它业务运作,企业必须不断地在竞争环境下定位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产品与服务、人员、技术以及市场策略等,以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

(2)组织结构是可以重构的扁平状的动态网络化组织形式。虚拟企业虽具有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功能,但在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结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分化、组合、重整。当企业策略目标改变、产品方向更换时.随即解散现有的虚拟组织。

(3)组织的范围具有可缩扩性,组织具有动态的规模可调的能力。这主要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电子手段建立协作网络;集成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使各自独立的企业单元迅速高效的进行资源重组,组织结构优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

(4)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组织面临严重的环境变化。原有的经验知识极大贬值,当经营衰落时,往往会实施各项企业再造或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通过组织对原有的认识、做法等进行深度思考,再判断,然后加以改变,使其适合现有的环境。同时这也呼唤组织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在21世纪。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特点在于它自身的迅速变化,原有的知识不停地老化,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经济时代,惟有不断地学习。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以机遇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从组织体系的整体角度来讲,虚拟企业是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将具体的成员企业联系起来.进而构成虚拟经营的统一实体。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所需要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某些成员组织或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企业,共同应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这一联盟是参与者围绕特定产品建立起来的拥有共同利益的组织。按照产品研究、开发、制造、市场投放的任务分工.按照优中选优的外部资源利用原则.从设计到投放市场由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的企业协同完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并行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在高科技全球制造企业中。这种虚拟组织形式更显其优势。这种组织是随着市场和产品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项目完成以后.该组织联盟便解散。

2.以盟主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从组成虚拟群体的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虚拟企业是盟主借用企业外部力量,对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优化,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的方式。采用这种策略模式,企业可以获得诸如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具体的功能,但却不一定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而是通过外部资源力量来实现上述功能。

前者的“虚拟”是针对所有的参与者组成的整体而言,它指的是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竞争一合作的关系。无任何等级差异,这种层次上的扁平型及细胞似的动态网络状的组织形态与传统的企业形态对比是一种虚拟的组织.后者的“虚拟”则是针对每一个参与者个体而言,以我为主,将过程资源配置虚拟化,形成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联系关系。虚拟企业组织形成的过程其范围已不再限于具体企业组织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建立以非股权联合为手段,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全球资源为背景,以全球市场为依托,以利益共享为目标,以信息、通信、网络设施为基础的动态组织联盟。这种开放、动态的企业组织网络,不仅跨越企业组织边界,而且跨越国界、洲界,既没有地理重心,也没有民族轴心,以信息通信技术打破时空间隔,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与协作。

四、虚拟企业组织建立的几个重要步骤

1.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虚拟企业通过分享成本、技能和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单个成员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进入全球性市场。波特的研究可以帮助很好地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一,是运用价值链分析。一个公司如何在成本和差异性方面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其二,是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一个公司如何进行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卓越能力。每一个组织必须集中于核心优势,而不是期望在每件事上形成超越。然而,集中于核心优势还不足保证生存的必要条件,多项弱势可能削减企业核心优势的作用。虚拟企业就是一种解决组织中存在弱势的最有效途径,可以借助成员企业的核心优势弥补自身的弱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进行这项改变,努力将他们的组织转化为虚拟形式以适应新世纪的企业环境。如IBM.PacificBel1.AppleComputer等。

2.将公司的经营与其它企业整合在一起

在确定核心竞争优势后.下一步就是将自身公司的核心能力与其它公司的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和保持成本优势,成功的产品差异化战略,作为技术领先者或利用横向及纵向企业间的内部关联创造竞争优势。许多公司通过建立虚拟关系.从外部企业那里外购其非核心资源。美国一些大型软件公司,如Microsoft.HP.3COM等都形成了一些人员贮备,供有大型开发项目却缺乏足够人员的其它软件公司和企业应急使用。

3.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虚拟组织,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系统将不同的组织和个体跨越时空地连接在一起,完成单一企业无法完成或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才能完成的任务。日本富士公司通过成功运用电视会议系统。发展了与会成员的积极人际关系。尽管电讯系统还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但它们在实践中确实可以很容易地获取虚拟组织成员的工作承诺,在减少紧张和对抗的同时将工作顺利安排下去。

4.发展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虚拟组织成员的内部凝聚力。它包括观念认可、报酬系统和价值系统。虚拟组织成员很少或根本不见面,它们依靠通讯技术,借助计算机媒介进行相互影响和交流。这时使虚拟组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任,以信任取代监督,通过市场协调机制强化自我尽责的敬业精神,这也是虚拟组织得以有效运作的最重要组织文化。为了加强信任,提高虚拟小组的效率,要特别建立一整套经营战略来建立虚拟组织的文化。包括活跃的行为。热情的工作交流,积极的态度,轮换小组领导。明确任务目标,细分角色,经常性的信息反馈等。

五、虚拟企业组织的运营过程

针对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组建方式。一般认为,虚拟企业的运营是由一个或几个掌握核心资源(如关键技术、市场或品牌等)的成员企业发起的,另一方面,其他的加盟成员愿意提供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同时承担共同的风险和分享共同的利益,从而创建和分享共同的敏捷竞争力。

对于发起企业而言,组建虚拟企业的任务应由他来承担,虚拟企业建立的过程。可以借助于现代西方战略联盟的组建方式,于是虚拟企业组织的经营分为五个阶段:

1.市场机遇识别

虚拟企业是机遇牵引的,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是它的起始点。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顾客信息反馈分析、创新研究与开发等诸多手段和方法,找寻和发现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社会环境分析,依据成员企业产品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开发战略,进行机遇识别,确定虚拟企业的经营对象。

2.虚拟企业组成结构分析

根据机遇产品的特征,确定所需求的资源,同时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状况及与这些资源所有者的网络信息沟通条件等基础。因为虚拟企业的优势是通过企业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协调的,每个企业通过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来完成对顾客的产品供应或服务,如果企业自身专门从事产品的设计和创牌,而由不同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产品,通过这种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可以取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可见联合能力对虚拟企业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3.伙伴选择及联盟建立

围绕企业目标,研究与之相关的潜在的可选伙伴,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特别是核心能力的评价,它是企业响应市场竞争所依赖的能力,是选择合作伙伴的依据。确定出合适的联盟对象,根据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原则,通过协商签约完成联盟建立,定义分配形式,明确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联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时限的合作和核心资源的组合使所有参与者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所以,利益的分配至关重要。而企业的利益和风险是共存的.考虑利益共享的同时也应进行风险的分担。合理的利益和风险分配方案是虚拟企业得以建立及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4.管理、追踪、记录

虚拟企业的参与者之间竞争—一合作的效果.根据具体情况和签约制定的规则.调整组织结构。在组织发生变动或市场有较大变更时,将有关信息反馈,进行开拓企业的改组甚至解体。

5.清算及解体

当虚拟企业完成了特定的市场机遇或产品过程之后.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清算各自所应承担的费用和应获得的权益,包括管理费用、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分摊;业务往来过程中资金的清算;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技术知识的归属及后期使用等问题的处理。

六、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的专有知识和技术的不同企业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的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共同应付市场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它强词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各自发挥特长.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组合赢得机遇。虚拟企业能够通过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迅速组配其技术、雇员和管理.随着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可重构的、集成的快速响应。总之,虚拟企业具有产品开发力强、组织形式灵活、投资少、风险分散,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突出的优势,它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很值得我国企业界借鉴与学习。

近年来,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如何深化体制改革和优化企业组织管理的难题,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我国实施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间很难达成策略联盟。由于行业和区域双向分割、条块分割状态使得企业间的互动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2.资本筹集不畅。虚拟企业是一种“松散”的项目组。尤其是高技术很难获得资本注入。这是由于市场上缺乏完备的融资渠道,不能迅速地筹集资金和实现资金结算。

3.企业的信息工具的利用程度有限。有效利用国际网络的企业不多,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响应能力。

4.科研基础薄弱。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开发和制造周期过长,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的需求。

5.人员流动不畅。人们的职位大多倾向于稳定性。

6.投资体制有待完善。目前正在加大央行的安全性监控。对创业投资的主角基本上都是政府包办,大批风险投资机构没有建立,投资模式正从计划经济的项目投资向市场体系中的法人投资方向转变,所以企业间的项目管理常常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从以上可看出,目前在我国实施企业虚拟化的条件还有欠缺,但是,虚拟企业依靠信息加强合作,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充分组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竞争力,这个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企业要重视利用外部优势。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经营所需的全部资源,这是我们目前许多企业应该树立的一个基本观念。当前,企业一方面应利用自身的有限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应利用信息网络寻找外部优势,借助虚拟企业形式,使其为我所用,形成合作竞争优势。

2.树立合作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表面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问的竞争,实际上,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价值链上各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之间的竞争,即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问的竞争。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价值链上各成员企业协同经营的意识,及其共同营造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3.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企业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4.建立、增强核心竞争优势。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与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当根据顾客认可的基本利益选择核心能力。区分开比较优势与核心能力,有时还需要跳出原有产品的局限;其次,要展开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把这些能力用好用活,把它们转化为可观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再次。企业经营方式越灵活就越要对核心竞争力给予充分的保护。如自有专利、研发能力、销售能力、销售渠道等,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最后,增强吸收、创新整合、延伸能力,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因为虚拟企业是一种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强一强”合作。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的优势不是来自于“全”而是来自于“精”,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就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优势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才能有机会组织或参与虚拟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5.精简组织机构,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我国目前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多结构庞大。管理层次繁多。使得企业的决策速度、质量、效率极低。难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虚拟企业的那种弱化组织结构,突出企业对核心资源的把握和控制的发展思路,为我国企业精简机构,突出主业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组织构建范文篇4

一、正确认识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地位

人大常委会机关担负着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职责,同时也担负着为人民代表大会服务、为人大常委会服务、为主任会议服务的重任。由于人大机关所处的特定地位和具有的重要职能,决定了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示范者。人大机关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积极主动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构建和谐人大机关的合力。

第二,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组织协调者。和谐需要组织协调,组织协调创造和谐。人大机关中党员所占比例较大,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多,机关党组织尤其要注重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中坚作用,不断增强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从而为和谐机关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推动者。人大机关党组织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内和谐促进机关和谐。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机关的目标要求,运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机关的宣传发动、舆论支持、典型引导等推动工作,确保和谐机关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二、充分发挥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的进程中,人大机关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要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谐人大机关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而机关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重大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机关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充分发挥人大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机关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新形势下人大机关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所以,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强人大机关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好工作人员,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认真履行机关党组织的职责,抓好机关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要加强所属党支部的管理,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为和谐人大机关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实施者是机关干部,更主要的是机关党员干部。因此,机关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模范,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模范,做改革创新的模范,做奉公守法、依法执政的模范,充分发挥在构建人大机关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和谐机关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三是要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监督约束作用。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能,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机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人大机关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协调、监督作用,通过制度约束,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和工作职责。对机关内出现的不和谐杂音,积极排查原因,认真研究解决的方式方法,保证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要建立健全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群团组织是机关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机关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人大机关要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配强、配齐、配优班子,发挥它们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机关的文化生活,陶冶干部职工情操,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充满生机、奋发上进的和谐人大机关氛围。

三、积极探索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途径

组织构建范文篇5

一、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必须肩负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基层党组织这层出现肠梗阻,执行不力或执行不到位,势必引起群众的不满,引发不和谐的社会因素。

2、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开始在基层不断交织和日益尖锐起来,如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企业职工下岗、社会保障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负担偏重等问题,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着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在基层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社会和谐将是一句空话,也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着党的形象。

3、基层党组织是反映群众呼声的第一渠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充分了解群众的呼声,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贴得最近,最容易了解到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反映、群众的愿望,是群众向党组织反映呼声的第一渠道。如果基层党组织闭目塞听,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或者不愿意听群众的真话,只满足于听假话、空话,不能把群众的真正意愿反映出来,必然导致党的决策失误,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4、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用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用和谐社会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美、不断丰富、不断健全、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基层党组织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高五种能力

1、宣传力。基层党组织要调动一切手段,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有效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党内外群众宣传好,提高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知晓度,消除群众思想中因不了解政策而产生的对党和政府的误解甚至不满,引导群众走出思想误区,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来,从而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投入到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2、组织力。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与时俱进,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的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要强化党组织在基层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领导、团结、协调群团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服务力。基层党组织要从关怀服务入手,凝聚党员、群众和社会。要广泛开展以人文关怀、保障权利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服务活动,积极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渠道,建立和完善从政治上、生活上、感情上关心和服务党员的有效机制。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党内互助机制,让广大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兼顾好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城镇居民失业失地、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心理失衡和再就业、民企务工人员权利保障、农民工工资福利、“留守农民”要致富以及天灾人祸致人贫困等实际问题。

4、协调力。基层党组织要具备在促进和谐中化解矛盾的能力。现阶段既是人民群众享受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的时期。要依靠教育疏导化解矛盾,改进和完善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得失问题;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政策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依靠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立足于防范,落实具体责任,尽可能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5、创新力。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妥善地解决好层出不穷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没有创新能力是不行的。用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走老路只会越走路越窄,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开创新局面。

三、基层党组织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实现途径

1、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要适应推进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广泛覆盖。遵循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与经济社会结构相契合的内在规律,自觉适应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从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提升基层党组织整合功能。要根据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党员从业多样化发展趋势,突破按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依托产业链组建党组织,构建纵横交错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网络结构。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继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努力将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非公有制企业。要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大社区党组织组建力度,建立楼幢党支部和特色党支部。要根据新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的状况,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模式,加大社团党建力度,为整合资源、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2、创新党组织班子建设。要适应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新选育方式、优化绩效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队伍。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贯穿于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全过程,创新选拔培养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建立健全基层干部人才库,定期通过组织选派、双向选择充实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基层干部选任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把基层干部纳入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范畴,健全分级培训体制,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实现基层党组织班子考核由定性、封闭向定量、透明转变,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一是建立开放型组织生活模式。就是要打破原有基层条块划分模式,开展基层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和横向联合活动,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自由选择范围,发挥不同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优势和特长,以扩大党员的信息交流范围,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增强组织凝聚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时,不局限于本人所属的党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加系统内、工作和居住区域内其他党组织的活动;党组织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对系统内的其他党组织或者系统外单位的党员开放,也可以在党组织之间联合组织活动。在开放的程度上,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适度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开放,接受社会评判。二是开展创意组织生活竞赛活动。为了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使组织生活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时代要求,富有生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真正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作用,可以按年度分层次在所属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组织生活创意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性。由基层党组织自行设计组织生活主题,自行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对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组织生活活动中形式新颖,效果突出,有内容、有质量,具有可推广或可借鉴价值者,授予组织生活创意奖和其他奖项。

组织构建范文篇6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村级组织必须思考“干什么”、“怎么干”的课题,村干部必须成为“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的干部,但目前,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队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和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农村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较难;部分改制和停产企业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近两年新发展的26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党员中有17名因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后流出城区;而离退休回村、回社区党员逐年增多,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年底,全区1763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739名,占41.9%;35岁以下党员426名,仅占24.1%;全区2582名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057名,占40.9%;35岁以下党员773名,仅

占29.9%;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为了保证参会率采取发放5-50元“书报补贴”、“误工费”的办法,但“”制度的执行依然困难。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在调研中发现,太西街道太西社区有1名10年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政治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接管的改制企业党员,存在人户分离较多、流动就业较多、不满情绪较多的“三多”现象,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抓好政治教育,增强先锋意识。要从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要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树好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党组织在安排布署工作的时侯,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发挥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党建网联工程”的实施,发挥网格优势,创新组织设置,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以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进一步选强配齐支部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培训,不断提高支委会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提高社区、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着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实际,找准突破点,依托现有的经济条件和优势,做活工农结合文章,拉长产业链;通过广泛招商用活外来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拉动项目建设;利用自然条件优势,构建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带,带动旅游沿线村的经济发展;三是抓好活动阵地建设。要加大区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共建单位扶持,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社区活动场所问题,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同时,要落实党组织活动经费,建立党建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新机制,提高党组织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要采用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培训、示范点建设、大学生村官“一帮一”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班子每位成员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使每位成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吃苦耐劳;三是要加强能力建设,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现代技术、产业调整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培养他们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实地培训,现场学习,培养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提高带民致富的本领。

组织构建范文篇7

一、总体情况

年,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落实管党责任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县经济跨越、构建和谐万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建情况

1、大力加强“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多形式选配“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积极从党政机关中选派热爱和熟悉农村工作、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在职、退休及提前离岗的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共选派7名乡镇干部到村任职,选聘2名退休干部到村任职。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县所有村党组织班子中都有一名35岁以下委员,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建立了502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三是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职高、专科和本科班的学历教育。共有29人报名参加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本科学历进修班。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质量,投资350万元新建占地20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县委党校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今年共举办培训班10次,培训村干部930人。

2、夯实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多渠道筹措资金350多万元,新建3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该县有154个村达到“达标”标准,占全县总村数的89%(其中有52个村达到了“示范”标准,占到30%)。同时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多项效能于一体的基层阵地,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党员之家”、“村民之家”和“村干部之家”。

3、深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一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年,该县新发展农村党员380名,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的分别达到80%以上,种养加销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5%以上。二是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在产业链上、外出务工经商人群中、“两新”组织中新建立党组织16个,使党组织在产业链上达到了无缝覆盖,组建率100%,且产业党组织书记兼任区域内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100%。乡党委对同一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建立起5个党总支,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社1个,成为山区合理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一种有益探索。乡党委在外出打工人员集中地XX市朝阳区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

4、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靠抓好集体资产经营和管理增加收入。镇村通过对集体所有的闲置房屋等实行租赁承包,获取收入;二是靠抓好村级社会化服务增加收入。乡村通过兴办贸易市场,为搞好商品流通服务;三是靠抓好资源开发增加收入。镇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矿山,实现富民强村;四是靠区位优势搞开发增加收入。镇村依靠“以地生金”的办法,通过、商宅楼开发、土地租赁费等形式,来增加集体收入。目前,该县村集体收入年增长率在10%以上村共有2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6%。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一是建章立制,一方面建立了县委领导联系点制度、党建联络员制度和县直部门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注重规范党组织制度、活动阵地管理和队伍建设,确保实现“建一个,优一个,活一个”。二是分类指导,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大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100%建立党组织。三是增强活力,丰富活动内容,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用。公司党支部和管理层“致富不忘社会”,扶持和帮助周边乡村农民发展机械加工业,带动了以园区为核心的140多家小规模、大群体的机械产业群的形成,推动了产业由传统加工向精细加工迈进。

(三)社区党建情况

该县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在硬件建设上,全年投入资金15万元,整修了街道办办公用房和工业街北社区办公用房,改善了办公条件。二是在队伍建设上,对7个社区党支部班子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有6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有3个社区书记兼主任职务由32岁以下的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9岁,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以上,初步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三是在服务管理上,积极健全街道社区社保工作体系,强化了民政低保工作体系和社区综合网络体系,社区凝聚民心、服务居民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创新工作

组织构建范文篇8

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为一个服务中心、两个支撑能力、三种工作方法。纵览已有的学者成果,基层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点、功能及作用等方面。笔者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新态势与基层党组织构建结合起来,创新体系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服务。

2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新变化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基层党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出现新的变化。具体阐述如下:2.1内涵的丰富化。通常来说,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处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建设成效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更是制约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许广华、温卓,2014)。同时,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举措(曹忠琪,2009)。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服务师生,净化心灵与塑造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既能发挥政治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堡垒的支撑力,又能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力及师生品德素养的监督力。2.2特点的现代化。一是信息化。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的党建工作构建。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层次的采用网络化、远程电视化及APP应用软件,随时随地的传达党建精神、党课学习心得等。此外,正确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实时掌控师生舆情,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的目标。二是精英化。服务型党组织成员是师生群体中的精英,不仅是技能、学历等方面的强人,更是思想道德的表率,对基层群体的工作、生活都能发挥榜样作用,唯有这样,服务型党组织的威信才能真正落入人心。三是国际化。随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国际化与留学生的逐年增加,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国际化与服务对象的国际化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因此,探讨与研究国外文化、理解习俗差异,增强心理辅导与行为干预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2.3功能的延伸化。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定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四项基本功能,即服务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白皓,李淑云,2016)。进一步来说,笔者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具有新的延伸功能:一是学习功能。党组织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不断学习与不断进步的功能。正如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一样,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与规划,保持学习的激情,具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才会收获学习的果实。二是创新功能。创新是当前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与产业更新换代的主要动因,因此创新也是服务型党组织构建的重要基础。当然,创新不是否定前人成果,而是符合当前党的建设思想下的先进工作方法、手段与途径的升华,是兼容并蓄的过程,也是扬弃的结果。三是合作功能。统一战线是我党发展壮大,获得诸多光辉事迹的重要基石,是联络其他优秀政党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继续保持与发扬优秀传统,主要挖掘民盟、九三学社等党派教师及学生群体,将中国共产党的有效影响落到实处,有力保障其他政党的长效支撑力度。

3产教融合改革下党组织的目标与任务

3.1目标。新时期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改革,为党组织提供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扩大党的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王亚丹,2015)。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体系的构建目标还包括:监督教科研风气、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及深化师生“亚健康”服务程度等。3.2任务。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目标,结合产教融合改革进程,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任务可以表述为:一是培育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不仅是“1+2+3”的核心要素,也是党组织增强凝聚力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不仅将服务理念放在工作过程中,更应成立“服务中心”与“服务小组”,设置师生服务岗位,构建一岗双职,从而将教科研工作与思想培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可追溯、可提升、可示范”的服务体系;二是提升支撑能力。支撑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前者主要指学习带来领导、组织与监督的自信,后者则是学习的目的与学习积累的成果。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说,“优胜劣汰”既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内在规律,也是组织、团队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命题,因此,构建基层党组织不断学习的制度、塑造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的氛围是今后高职院校党组织在新常态下的又一重要任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秀的工作方法,此外,实事求是是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但随着当前国家政治生态出现的不良影响与不利环境,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也相应发生变化,诸如短期功利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等,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的创新,遵循紧扣热点、深入访谈及勇于突破等思路,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效率与质量。3.3小结。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是将校内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产业链演变与教学内容更新的无缝对接,更好的培育优秀应用人才。因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服务中心,提升支撑能力及创新工作方法,紧紧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形式,为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提供推动力、约束力与保障力。

4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研究

4.1构建原则。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上级党组织会议精神、任务内容及建设要求等确定工作重点、工作思路与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一是一致性。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思想的一致性。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的党组织建设的会议精神,研读基层党组织建设文件与书籍,定期集中研讨学习心得体会,统一思想,深刻领会新时期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持续性。持续性是工作作风的坚韧、工作方法的稳定与工作态度的执着。它不仅是体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的主旨,也是展现党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常态下,持续性的构建原则既是指基层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的长期、艰巨的过程,也是“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传统、优秀党组织建设思想的延续。三是兼容性。体系的建设应与其他政党、团体兼容并蓄,扮演好引领示范的角色。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来自于优秀、拔尖的群众,也来源于其他党派与团体,因此,体系的兼容性是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则之一;另一方面,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也要求体系的兼容,才能进一步的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2构建内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主要在理念、组织设置、工作方式、组织活动内容、党建理论以及建立和完善创新的制度保障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周春芬,2010)。总的来说,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构建可集中于强化内在动因与外在诱因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内在动因强化途径。其一,内在动因为个人能力成长的激素,可表述为服务群众的内在需求性,从而满足自身精神层次发展的欲望。基层党组织应成为师生能力发展的平台,成为发挥服务、奉献与忘我崇高境界的阶梯。其二,内在动因还是基层党组织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斗志,可体现在承担任务的积极性、执行任务的坚决性与攻坚除障的牺牲性。二是外在诱因强化途径。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保持纯洁性的主要因子。“环境与党组织”是互补互生的辩证关系,从历史层面讲,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也洗礼了党组织的纯洁性。而当前,我党同样面临诡计重重的国际政治环境与腐败频发的国内官员生态圈,从严治党成为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构建的首要标准。另一方面,党员自身的纯洁性及党组织的崇高理念也能够塑造乃至改变社会环境,增强民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改变当前极少数“提党不屑一顾”及“党费是负担”的不良现象,重塑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团结力。4.3构建对策。通过研读党建学者的相关成果,结合课题研究思路,笔者认为以下对策是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体系的有利途径。一是服务专业化。这里的服务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特点与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简言之,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学生培育的服务才是基层党组织构建的内容,才需要集中精力激发和诱导的对象。因此,服务的专业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服务理念的宣导,包括视频化的培训、座谈会的宣讲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服务技能的培训,着重在于服务对象心理的研究、行为异常的甄别及实践技术的考核等。二是能力指标化。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衡量应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如目标考核法、质量工程法及平衡记分卡。此外,基层党组织干部与党员应明确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果,定期开展工作自查、工作纠查与整改,且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计量分值中,从而做到“党建质量”的人人有责,追责到人的效果。三是创新常态化。创新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的“量变”到体系与成果突破的“质变”,这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效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教改工作中去,尚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提升,及时服务高职院校师生素养培育中。因此,创新工作时时刻刻存在,但存在于长期工作经验积累与扎实的理论素养升华之中。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构建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任务,也是影响到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课题对“1+2+3”体系的构建研究既能对党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学术借鉴,也能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田跃 钱俊 梁传波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广华,温卓.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研究[J].祖国,2014(02).

[2]曹忠琪.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72~73.

[3]周春芬.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51~152.

组织构建范文篇9

一、加强自身建设,筑牢阳光采购的基础

政府采购中心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队伍。采购中心从其他单位择优抽调5名专业人员,有工商管理专家,有从财政局抽调的财会人员,还有工业、汽车和电气行家。在管理上狠下工夫,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先后到中方县、市采购中心等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全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实现阳光采购提供了可靠的队伍保障。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采购中心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采购中心十不准”、“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中心服务承诺”、“县政府采购中心内部保密制度”、“县政府采购中心防范商业贿赂内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动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强化廉政建设。为预防商业贿赂,发挥政府采购源头治腐的功能,中心建立了以“教育为主,制度约束,监督促进”三位一体的廉政建设模式和岗位责任制,将“依法采购、规范操作、廉洁高效”的工作准则贯穿到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实现了有效投诉为零的目标。四是抓好硬件建设。成立之初,采购中心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室。筹建小组积极想办法,将机关食堂存放杂物约30平方米的保管室作为办公用房,简单进行装修后,改造成2间简洁实用的办公室。为适时掌握市场动态情况,及时招投标信息,提高办公效率,中心添置了4台电脑,实现一人一机,确保了办公自动化。

二、依法运行,规范阳光采购程序

坚持依法采购、阳光采购,是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做好采购工作的基础。一是规范信息,确保信息公开。为了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投标,使采购工作更加体现公平、公正、有效,采购中心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以及项目特点,结合本地实际,规范了信息程序和渠道,严把采购信息制作审核关,确保采购信息的质量和覆盖面。先后在电视台、电台和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政府采购法》、县政府集中采购流程图、办事指南等内容的大力宣传,依法将招标及采购项目在政府采购网和新闻媒体上。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了解,提高了社会公信度。二是规范招标文件,确保内容客观公平。中心规定,所有招投标活动,在发售标书前,都必须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先初审供应商的投标资格证明文件,只有初审合格的供应商,才能购买标书,既保证了项目的按时进行,又能有效遏制借证投标行为的发生。三是规范评标定标,确保结果公正。项目评定都由专家评委进行,在评标前1小时,由工作人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出至少3位以上专家组成评委,现场评定合议,评定出结果,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和失误,我们实行定标复核程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专业性、合法性。避免过来政府采购中出现的在公开招标、竞标中私下暗地拍板,造成费用高、档次低的局面,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阳光作业、高效运转”。四是规范“两库”管理,确保高效采购。“两库”即供应商库和信息数据库。严把供应商市场准入关、做到坚持原则,不放宽标准,确保供应商自由进入政府采购市场。为了适应信息化、电子化的政府采购新模式,提高采购效率与效益,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信息数据库,包括产品信息、供应商实力、市场行情等资料。通过完善两库管理,为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高效完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五是创新采购方式,助推阳光采购。采购中心一班人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定点采购规定,率先在我市成功推行公务接待定点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招投标的基础上,确定12家宾馆和25家酒店为接待定点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县城宾馆标准套间挂牌价为588元,合同价为380元,节约208元,标准间挂牌价为228元,合同价为150元,节约78元;在餐饮方面,实行照菜单价格的百分比优惠率定价。如吉首炒鸭店20%的优惠价,沅武是18%的优惠价,三龙大酒店是10%的优惠价。通过推行政府采购,降低了成本,推动了政府集中采购的阳光运行。今年,县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采购宣传画册,医疗办经多方了解提出49500元申报价。采购中心接到申请后,采购信息,经公开招标以30800元的价格签下合同,节约资金18700元。通过不断努力,确保了采购质量,优化了服务环境,实现了效益,降低了采购成本,赢得了采购单位的信任。

组织构建范文篇10

一、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现状

我社区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社区,拥有团支部1个,辖区内有28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5%,其中大部分青年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在职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0.5%左右。

二、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特点

社区的未成年人建设是市未成年人建设的试点,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在社区开展的如教育、扶贫、帮困、卫生清扫、环境绿化美化、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服务、科普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能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难点,最终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通过市民学校开展了法制教育进社区、禁毒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关注青少年成长,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帮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成才。同时联系楼门组长及时了解青少年现状,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

在年7月16日,双新四社区与育心方舟心理咨询中心合办了一场“快乐成长训练营”培训活动,开展此次活动是针对初一到初三的学生,由心理咨询专家韩玉老师主讲,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找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韩玉老师对孩子们育心暖语来打开孩子们对活动的认知与接纳,使他们了解了人生中的愿望、目标,聆听与接纳,承诺与责任分享的重要性,从中锻炼了自信心,使孩子们找到自我,也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的乐趣,最后活动情感的体验,在孩子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父母到场,为孩子出色的表现献上鲜花,活动达到高潮。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在成长中体会乐趣,也使家长们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发挥团组织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我社区建立联防服务网络中,团员发挥了带头作用,社区联防员聘用了团员,只要接到居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防火防盗、居家安全等突发性事件的报警,社区联防员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3、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紧紧抓住社区环境建设、再就业工作等党政所急、百姓所盼的难题、难点问题,发挥着社区建设攻坚克难的作用。年4月2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市路南区总工会、市第八医院、市学院南路街道办事处与我社区联合举办“送岗位、送健康到基层”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为基层送去了39家用工单位的410个就业岗位,260多位社区居民前来咨询用工信息,59名求职人员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为26名前来进行政策咨询的参会人员进行了有关政策的解答,活动取得的胜利与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以上的工作体现了在社区团建过程中的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关注青少年教育,使青少年工作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壮大了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力量;二是积极筹划解决青少年的工作问题,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三是充分发挥青年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团员为民服务的意识。

三、当前社区团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面对社会转型带来青年群体的变化、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的变化、社区青年的思想的转变等过程中,以及受客观存在的原因的影响,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活动场所既是青年的活动中心也是老年的活动中心,还是社区开日常办公的地点,能够被青少年利用的时间不长、机会不多;二是设施健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缺乏完善的管理办法,并受条件制约未能配备专职的青少年中心管理人员,造成有条件开展活动却利用率不高,并且缺乏广泛宣传,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

第二、社区服务青年的志愿者人群单一,并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志愿者难以长期坚持。志愿者是社区青年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服务社区青年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普遍采用招募离退休老干部作为服务社区青年的志愿者的方式。一方面在为老干部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同时也在社区团组织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年龄和身体条件影响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仅仅招募的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时,由于难以投入更多的经费,不能够给志愿者最基本的工作投入补贴(车旅费、通话费等)部分招募的志愿者不能够坚持长时间的进行志愿者的工作。

第三、社区团员青年活动缺乏新思路、品牌性、影响力,难以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共青团紧密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而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一个亮点。基层的社区团组织在组织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活动缺乏新思路、品牌性、影响力,不能够将共青团的工作带动起来形成社会影响力,已然成为制约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区团工作的环境不佳。部分街道、社区党政领导对团组织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街道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社区团组织缺乏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的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一些社区新成立,遇到的困难较多,面临着不可回避的职能、经费困难等问题,致使社区团的工作难以摆到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团员青年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团员是社区团组织的组织基础和依托,社区中的团员青年结构复杂,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走进社区,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一,长期游离在团组织之外,致使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有的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给团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三是社区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社区团干部身兼数职比较普遍,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团的工作,有的对团工作持应付态度,工作缺乏热情和创新精神,从而制约社区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四、对于于开展社区团组织工作的几点意见

社区是团的工作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是团组织带领广大青年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崭新领域。当前,大量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落到了社区,社区将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带来了青年流向与分布的巨大变化,大量待业青年、非公有制企业青年及外来务工青年游离于团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之外,这些青年迫切需要团组织联系他们、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组织好青年在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社区团的工作是一个崭新的区域也是一个崭新的舞台,更是一个当前团组织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结合调研实际,谈几点对于团的社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社区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社区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当前社区团组织在团干部的配备、团组织制度的实施、团员的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是当务之急。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党组织一方面在工作中为共青团的工作确定了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进行党的建设过程中为社区团组织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社区团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使党委及时把团建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中,切实促进社区团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应该加强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建设经验,为社区团的工作确定指导思想,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优化团干队伍,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机制的建设。社区团干部是社区工作开展的主力军,是社区团工作的实施者,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对社区团的建设尤为重要。基层团组织应当进一步完善社区团干部选拔、培养、使用、交流、转岗等工作机制。积极选拔任用一批工作热情高、工作态度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社区团的岗位上培养锻炼,建议多举办一些针对基层的培训班,切实提高基层团干部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实现新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团干部的相关职级待遇,免除团干部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