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9:13:38

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范文篇1

一、力求科学发展,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重点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

第一,要不断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干部教育条例》为准绳,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目标,构建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人事局、市委党校等教育培训重点职能部门,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单位职责分工,系统、有序地抓好年度干部培训方向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师资力量落实等工作,并由组织部门牵头抓好落实。要大力加强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等培训基地建设,针对干部的知识需求和职位差异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学员培训效果评估、培训项目管理等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要努力建设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紧紧围绕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把能否干事创业、推进发展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标准,谁能胜任工作、促进发展、得到群众公认就重用谁。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素质方面,针对各级班子结构仍不合理,结构性和功能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及领导班子的特点,经过科学调配和优化组合,实现知识结构配套、专业结构互补、年龄结构合理、气质机构相融、“三方面干部”有优化配置的目标。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要出台干部初始提名办法、符合实际的干部任用提拔规则,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规范全市干部提拔任用工作。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配套措施,强化干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适合基层干部交流的干部任期制。针对全市干部考核内容操作性不强、激励作用不明显的现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图们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办法》等规定,科学制定全市科局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完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学会用辩证的、全面地、历史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政绩,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统一,为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和评价干部提供依据。在干部监督工作上,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能。建立每季度与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公安、审计、信访局等执法执纪部门联系一次、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干部监督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处理干部监督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努力拓宽监督渠道,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效,推动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确保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突出和谐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和谐社会的“和谐”主要指社会各个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而不同”,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稳固,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入开展“三创两建两争”活动。要解决好全市村部管理中的工作难题,提高其使用效率,如村部取暖问题,可制定组织部、民政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村部取暖经费补贴方案并予以落实。要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使用和村部日常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好农闲时间,通过村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开展科技之冬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了解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增强农村党组织在群众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要下大气力抓好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工作思路向齐抓共建的目标发展、载体活动向创特色上水平拓展、基础环节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全力抓好在职党员和在籍党员两支队伍建设,努力拓展和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和水平,逐步实现街道社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采取“选、派、兼”等方法,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选派到街道社区工作。建立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落实报酬待遇,定期举办街道社区“两委班子”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他们构建和谐街区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开展“六共二建”活动,加强与驻街单位、驻区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签订共建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着力培植一批服务功能较完备的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单位,形成整体合力,营造街道社区“党建促共建、共建促创建、创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实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向再就业服务延伸。开展“党员创业”和“社区服务”主题活动,构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措施,建立服务档案,积极推进“社区党员创业工程”活动,为社区创业党员在就业技能培训、挖掘社区就业资源、开辟就业渠道、推荐就业岗位、提供创业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社区党员创业和再就业。

要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要继续坚持“拓展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实效性,推进规范化”的原则,积极探索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调整和充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人才档案库,重点针对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要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办法,推行“一镇一企,一企一室”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党群活动室,实现阵地建设的突破。要加强市级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工作体系建设,让市级领导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年度党员发展计划,在企业中开展“把企业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技术骨干”活动。

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预审制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发展党员质量。重点在非公企业、农村等领域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以及发展党员方面要有新突破,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使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更加有效的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广泛领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一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针对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积极稳妥地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来去自由、短期应聘等制度,创造人才施才环境。继续鼓励技术人才领办项目、承包企业,引导他们投身产业调整一线。针对各类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有计划地组织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在职技术人才进入高校定向培训学习,补充急需专业人才空白。

二是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改进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党政人才参加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城镇技能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培训,促进各类人才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加强人才实践锻炼,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定期选送优秀中青年人才到省、州直机关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挂职,选派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人才到基层锻炼,促使他们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尽快成长。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能力建设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为各类人才提供开放有效的自学平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要以创新机制为基础,放活用好各类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评价方法。坚持“凡进必考”制度,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标准,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优化党政人才结构。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待遇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绩效挂钩分配方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激励政策。

四是要以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为重点,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培植农村致富带头人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通过推进改革创新、强化领导责任、完善联动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强跟踪服务等措施,完善分类管理办法,培养一批致富能手、种养大户、营销大户,促使“产—供—销”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

五是要以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为目标,努力提升我市人才工作水平。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才目标量化考评体系,不断增强人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组织保障范文篇2

今年以来,市通过抓好两委干部、党员队伍、后备力量和退职干部四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是抓两委干部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坚持“穷村选富人、富村选能人、弱村选强人、乱村选硬人”的思路,选出一批政治过硬、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群众信得过的村干部。强化教育培训,每年组织730名农村两委主干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素质。加强考核管理,根据各村实际,设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责任,推行目标考核制,进一步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抓党员队伍建设,激发生机活力。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要求,狠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抓后备力量建设,打造人才梯队。以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后备力量为目标,重点把党员骨干、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干部和创业优秀青年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做好后备人才的择优选拔教育管理,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打造梯次化人才队伍。

四是抓退职干部建设,促进发挥余热。充分发挥农村退职干部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点,积极组织和引导他们在村务管理、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中发挥作用,与年轻党员干部结对帮学,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组织保障范文篇3

“七一”前夕,朱快乐同志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这既是对朱快乐同志个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市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鼓舞,既是朱快乐同志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喜事。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朱快乐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今天到建华来,一是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托,为朱快乐同志颁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和奖章;二是和大家一起探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问题。

朱快乐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十几年如一日,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怀着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和无私情怀,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把一个芦苇滩上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全市闻名的“小康建设示范村”。他的事迹,蕴伟大于平凡之中,是近几年全市农村基层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全市12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的杰出代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朱快乐同志被确定为全省重大典型到各地巡回演讲,市委专门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朱快乐同志学习。朱快乐同志的事迹感染了无数党员和干部群众,已经成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奋力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以崭新的业绩迎接市第五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事关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这是党中央用创新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最近,省委作出了“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总体部署,为江苏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带头人。建华的经验,很好地验证了这个道理。在新农村建设新的征程中,我们特别需要一大批朱快乐式的好支书、好党员,特别需要一大批像建华村一样的好支部、好班子,用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鼓舞我们的党员,凝聚我们的群众,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要以快乐同志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新的动力,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朱快乐,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下面,我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精神,就如何深入学习朱快乐,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讲几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找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过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的基层组织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核心作用。今天,在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中,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同样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些年,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是好的,涌现了很多像朱快乐、像建华村一样的好典型,但也必须看到,部分地区和少数地方仍然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进一步的转变,对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作用发挥、功能转变等等,都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统揽全局”的坚强领导核心。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将开展“新农村新党建”专题调研,还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现场研讨推进会。各地要上下联动,大胆探索、加强研究,超前做好调研、思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第二,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把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在纪念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在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最核心、最紧要的任务。吴仁宝、朱快乐之所有赢得群众的信赖,共同之处,就是他们把村庄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让群众的口袋富起来了。这些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喊想了“富民党建”的口号,大力开展“富民”型支部和“双带型”支书、“先富帮贫”型党员队伍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必须看到,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215元,不仅低于苏南,还低于南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仍然较高。面对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所有制的多元化,基层党组织权力运作范围越来越小,能够支配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少,许多村党组织对如何领导农村经济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要主动顺应这种形势和要求的变化,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引导、环境营造、培植典型、中介服务、推动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当前,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加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商机研究,高起点做好统筹规划,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还要加大农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力度,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展示先进性教育成效。

第三,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一直是党的自身建设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我调适,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我们先后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机制和制度,探索了一系列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但也必须看到,只要时代不断前进,创新就永无止境。当前,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提炼好先进性教育中好的做法,实现向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围绕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加大试点、加大探索。近几年,农村基层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村内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面向农业产业化和经营合作化趋势的村级党组织设置问题,农村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的问题,村庄社区化后的民主管理问题,党员队伍年轻化问题及党员分类管理、分类发挥作用问题等等,都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寻求突破。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搞好。

组织保障范文篇4

一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包括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冲突等在内的各种区域问题。由于区域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只有依靠区域间彼此协作才能加以解决。就区域协调机制而言,存在着“私法模式”和“公法模式”两种不同的选择,前者以个人、企业[1]为区域关系主体,而后者的区域关系主体是政府。具体到区域发展的实践领域,公法模式下的区域协调在效率上明显优于私法模式下的区域协调,因此也成为大多数国家解决区域问题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论十大关系》中曾明确指出要协调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但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才开始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鼓励区域联合与协作,区域协调组织也由此发端,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一)区域协调组织起步阶段(1979~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地方发展积极性不高,企业发展活力有限。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所导致的地方割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主张,并得到中央的认可。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自愿、组织联合”的区域联合与协作十六字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周叶中张彪摘要:区域协调组织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探究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缺乏法律基础、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权力约束不足是制约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重建区域协调组织以协调区域发展。新形势下区域协调组织应当以“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作为建设的法律基础,完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规范横向政府关系,进而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关键词:区域发展区域协调组织法律保障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2)04-0039-0839则方针,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强彼此互动,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进行余缺物资的调剂和技术、资金协作。这十六字原则方针也成为区域合作步入制度化轨道的标志。198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要求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之下,加强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走联合之路,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2]。1981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市(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经济联合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区域合作组织由国家政策层面正式进入具体操作层面。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上海经济区(1983年)”、“东北经济区(1983年)”、“五省区六方经济协调会(1984年)”等区域协调组织相继成立,区域协调组织建设逐步兴起。(二)区域协调组织全面发展阶段(1984~1992年)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促进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合理交流,发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联合举办各种经济事业,促进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3]。1986年,为巩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有成果,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横向经济联合的原则、目标和管理方式、征税办法、协作领域、权责界限等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199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区域合作,以省、区、市为基础,以跨省、区、市的横向联合为补充,发展各具特色、分工合理的经济协作区……巩固、完善和发展区域合作组织和各种经济网络”[4]。在现实发展的强烈需求和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这一时期的区域合作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期间,全国共成立各类区域协调组织100余个(参见表1)。这些区域协调组织,在合作层次上既包括“省(区)际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也包括“省(区)内经济协作区”、“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在结构模式上既有紧密型组织体、也有半紧密型组织体和松散型组织体;在组织形式上涵盖了包括“经济协调会”、“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经济发展联络会”、“经济联合会”、“经济互促会”、“经济联合恳谈会”、“市长联席会”、“专员联席会”、“经济协作区”等在内的多种形式。(三)区域协调组织衰落阶段(1992~2003年)大量区域协调组织的出现,对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区域割裂、促进区域合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冲突问题。“从80年代初的盲目引进与重复布局到80年代中期的地区原料大战再发展到80年代末的地区市场封锁,区域冲突不断升级”[6],一边是区域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一边是区域冲突不断加剧,区域发展冰火两重天。1985年3月,湖北、湖南共同加入“中南五省区二市经济协作联席会”,但湖南烟草仍然不能进入湖北市场;1985年12月,上海与武汉共同加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期望能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谋发展”,但却依然不能阻止双方“汽车大战”的发40生。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冲突,国务院不得不于1990年底出台《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制止和纠正地区封锁的错误做法……积极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横向联系,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7]。即使是这样,各地区仍然广筑关卡,实施旷日持久的市场封锁,[8]区域协调组织的应有作用得不到发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区域冲突大战,区域协调组织的作用逐渐被消解。根据有关学者统计,截止到2003年,“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区域协调)组织处于停滞状态或基本消亡”[9]。大多数区域合作组织的组织制度建设仍处于松散型、低层次上,区域协调组织逐步走向衰落。(四)区域协调组织复兴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并要求尽快“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区域协调组织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期,我国各地方政府之间再次展开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合作的主体范围日益扩大,形成了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泛珠三角9+2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等在内的多种区域联合。合作的组织模式也不断创新,“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行政首长论坛”、“行政协议”等协调组织相继成立。同时,合作内容不断深入,已经涉及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农业合作、旅游合作、环境保护、教育交流、食品药品监管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当前我国的区域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取得进展,但其实际效果却令人堪忧。仅就各区域合作体签订的行政协议而言,根据相关学者统计,“几乎所有区域性行政协议都或多或少存在履行问题”[10]。区域协调组织的协调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才能确保区域协调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如何才能防止区域协调组织再次陷入衰落的境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对我国区域协调组织为何会“由盛至衰”进行深刻反思,以探明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

二、制约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各种区域问题不断显现,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为落实党的发展战略,回应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域协调组织建设被重新提起。新的时期,重建区域协调组织,就不能回避20世纪80年代那些区域协调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先前区域协调组织所面临的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法律因素———区域协调组织的设立运行缺乏法律基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定的区域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设立区域协调组织是解决区域问题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手段。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也采取了与国外相类似的区域协调组织模式。但与国外经验不同的是,我国的区域协调组织是国家政策的产物,而国外区域协调组织多是立法的产物。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为例。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全美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由于该流域覆盖范围极其广泛,[11]综合开发难度极大。为解决田纳西河流域地区的落后问题,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TennesseeValleyAuthorityAct)》,并依据该法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ennesseeValleyAuthority)”,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管理田纳西河流域地区综合开发事宜,以推动该地区发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对“田纳西41河流域管理局”的法律地位、设立目标、组织结构、决策方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确保“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能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时至今日,“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已经成为“美国最具力量的公共公司”[12],并且使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均收入从不足全美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及依据该法所设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也成为区域协调组织设立和运行的典范。反观我国的区域协调组织,其在设立、运行等各个环节均以国家政策为依据,政策对区域协调组织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是唯一的利益主体,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交流必须依赖国家计划经济指令。在此情况之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区域协调组织不可能产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由“统收统支(1950~1979年)”转变为“分灶吃饭(1980~1993年)”,再转变为“分税制(1994年)”,地方政府被允许享有一定比例的财政收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为获得更大的财政收益,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本地经济。随着经济发展规律作用的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开始寻求跨区合作。至此,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中央政府专属事项,地方政府也对区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诉求。为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1980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1986年)》等一系列区域合作政策,推动地方政府进行跨区合作,区域合作开始步入制度化发展阶段,各种形式的区域协调组织大范围涌现。中央政策成为区域协调组织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央政府以政策推动区域协调组织建设具有当然的合理性。但是中央政策无法明确区域协调组织的法律属性,使得区域协调组织的法律地位、职权范围和运行机制等均处于不确定状态。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区域关系较为简单,区域协调组织的这种缺陷尚不明显。但随着区域发展的逐渐深入,一些深层次的区域利益矛盾逐渐显现,区域关系日趋复杂,自身法律属性尚不明确的区域协调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难以继续有效发挥。(二)组织因素———区域协调组织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设立区域协调组织,目的在于协调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冲突[13]。区域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利益矛盾,但是区域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区域经济冲突,区域利益矛盾也有可能通过区域之间的沟通合作得到化解,只有当区域利益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协调,也即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或不能发生作用时,区域利益矛盾才激化为区域冲突。区域利益[14]是一种客观存在,区域经济活动实质上就是区域主体追求区域利益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不可能通过消除区域利益的方式解决区域利益矛盾,而只能通过利益协调机制使各区域主体的利益诉求达到均衡状态。区域协调组织的核心价值,正体现在对区域利益矛盾的协调上。相较于一般的利益,区域利益主体众多、客体复杂,协调难度大。因而,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的利益调节体系,既包括一般的利益沟通,也包括具体的利益磋商,在更高的层次上,还可以包括利益协议机制。不同层次的利益协调机制功能和作用不同,其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但是,从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在区域利益协调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正如有学者指出,区域协调组织的“组织运作和实际功能都仅停留在信息交流的层次上,是一个对区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论坛,充其量不过是进行一些具有互惠性质的经贸洽谈和项目合作,对涉及区域内利益冲突和竞争的事项很难有实质性的42协调功能”[15]。如1987年成立的“武汉经济协作区”,其《章程》确定协作区的基本任务是“围绕各市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务实、高效地协调区域内各类经济关系”[16]。但是作为“武汉经济协作区”执行机构的“干事会”,其职责范围却仅限于“组织推动区域内联络协作工作”、“负责与区域内成员城市的联络”、“负责制定市长联席会议方案,起草工作报告和有关文件”、“负责召开协作区工作会议”、“负责协作区会费的筹集、使用、管理”以及“其他日常工作”。[17]至于“干事会”如何“科学、合理、务实、高效地协调区域内各类经济关系”,《章程》却没有提及。这种结构下的区域协调组织,自然无法对各区域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作出有效的协调。(三)权力因素———政府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区域协调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无法约束政府权力,是先前各类区域合作组织失败的关键所在。以1985年12月成立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为例。该协调会确定各长江沿岸会员城市在“长江水运、长江开发研究、长江旅游、信息交流、资金融通、科技协作、邮电通讯、商贸流通和物资协作”等九个领域展开联合与协作,[18]但是该协调会中较为重要的两大城市,上海与武汉,仍然在1999年爆发了激烈的汽车贸易战。双方为支持本地汽车产业,分别出台各类“土政策”,针对对方汽车品牌予以变相封杀。城市之间的汽车贸易封锁行为,不仅违背了其共同加入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所确立的“商贸流通”原则,而且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规定。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19]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也明确规定:“除国务院批准收取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外,严禁各地区以各种名义收取购买车辆附加费。”[20]区域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地区封锁却不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回顾双方的汽车贸易纠纷,不难看出双方冲突升级的根源在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无法对双方的政府权力作出有效的制约,自然也就无力“协调”双方的“商贸流通”纠纷。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缺乏契约精神,不能善用政府权力,是各类区域冲突的根源。因此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区域协调组织的构建,都必须首先解决地方政府权力的约束问题。如不能对地方政府权力实现有效制约,区域协调组织仍然逃脱不了由“遍地开花”到“林寒涧肃”的宿命。

组织保障范文篇5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要抓好五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以中心组为“龙头”、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深刻理解“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举办系列报告会,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推进本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四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作为今年我办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要以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促进和带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全办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要坚持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和定期进行政治教育制度,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实用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态度去指导工作;全体党员干部要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办党组成员每年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并积极参加市委统一组织的主题调研活动,实现中心组理论学习成果的转化;全体党员干部要撰写读书笔记,年底前进行交流评比,以推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进一步深化。

三要认真组织开展学习中共党史、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学习《条例》及《实施办法》活动。通过多种学习教育形式,全面准确地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严格按党章办事。

四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培训班、专题报告会、主题实践、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经济、社会、法律、农业开发业务等知识,引导和激励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本领。

三、以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及《实施办法》为契机,开展好创先争优和发展提升年活动。

一要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和“发展提升年”活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深化“送服务、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好“建功鄱湖、四方共建”和“创业服务展风采、跨越发展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党群共建、典型推动和“百姓档案”等工作落实,重点贯彻好“三创三提”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经常性争创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促使全体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我办党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要围绕纪念建党91周年,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一流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认真开展党史宣传教育。以纪念建党91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举办党史党建系列报告会,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及宝贵经验,增强知党、爱党、兴党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组织开展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活动。做好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举办市开发办纪念建党91周年征文、“同唱一首红歌”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建党91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四、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抓好支部建设。

一要切实抓好支部建设。着力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加强党群共建和群众工作,完善党建工作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在建设队伍上去的新成效,进一步推动本办党的工作创新发展。

二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各项制度规定,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构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三千干部访民情,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做好台账登记,落实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承诺制。

三要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加强党费的收缴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为支部输送好的新鲜血液,2012年预计发展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1人,预备党员1人。二是加强党费的收缴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党费收缴的规定和标准,做好本办党员党费收缴工作。

五、以推动党务公开为抓手,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和党内民主建设。

一要全力推行党务公开。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设置党务公开栏,丰富公开内容,推进媒体公开。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遵照依纪依法、客观真实、及时有效的原则,对党员群众最想知道的事情最大限度的进行公开,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办全体党员干部要把高效服务作为第一追求,用实际行动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一要结合“建功鄱湖、四方共建”、“百姓档案”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农村扶贫、特困帮扶、支部共建等活动。

组织保障范文篇6

政风来自政治环境,有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政风。匡正政风,就得先从整治政治环境开始。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解决信仰缺乏的问题。针对部分党员干部既没有党员意识,又没有公仆意识;既不相信党的宗旨,也不相信党的政策;既不信任组织,也不信任群众的现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看重责任,看轻物质;看重群众,看轻自己;看重名节,看轻名利;看重做人,看轻做官;看重老百姓,看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大局意识,解决政令不通的问题。当前,有少数干部正确东西的不执行,不正确的东西却附和;有的搞行业垄断、部门割踞、权力分割,使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有的心胸狭窄,以“小我”为中心,只谋一地一己之近利。这些都是我们衡阳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亟需去突破。树立正确的大局意识,就是要有“大家”治“小家”的境界,有“大家”统率“小家”的大气,有“大家”与“小家”相互促进的工作理念。找准“小家”职责方位,对上级制定的政策,要坚持执行,不能打“擦边球”、“踩黄线”,不搞变相执行。当局部与全局发生矛盾时,当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冲突时,勇于弃“小我”顾“大我”。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解决虚假民主的问题。消除由主要领导事先定调子的虚假“民主”作风,消除下级按领导的等级、职务高低来说话的庸俗“民主”作风,消除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民主”作风,特别要消除一把手搞“一言堂”的霸道作风。树立正确民主意识,就要不能把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等同于以一把手意见为主,把一把手作总结等同于一把手拍板,把少数服从多数等同于不必考虑少数人的意见,把民主表决等同于不需民主讨论。要创设良好的民主环境,自觉树立平等观念,尊重人权,尊重人格,尊重个性,保持等距离交往,不搞亲亲疏疏,不闹派性,不拉小圈子。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解决品位不高的问题。有些同志有地位没品位,有“包装”没武装,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有思维没思想。在他们眼中,文化就是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一切糟粕文化、官场潜规则,来谋求升官发财;品位就是追求吃喝玩乐,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品位源于修养。这要求我们不必强求外在的拥有,而要追求内心世界的充实,要善于从中国五千年和衡阳两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反省自己,洗涤灵魂,做一个心理健康、心态积极的人,做一个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品位的人。

整肃吏治,锻造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整饬吏治,整肃作风,建设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是解放思想、兴利除弊之需,是富民强市、振兴衡阳之要。在干部任用上要力行“三要”。要力戒“跑要卖”的行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鱼目混珠,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冲破关系网,正确处理和把握好裙带关系、故旧关系、老乡关系、派性关系、同学战友关系,坚持正义,坚持公道。要抵制“人情风”,自觉做到不说人情话、不写人情条、不办人情事,坚持按原则、程序、制度和规矩办事。在干部作风上要突出“三治”。要治“庸”,鼓励创新。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摒弃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畏首畏尾、求稳怕乱的观念,树立以创新谋发展,以作为求地位的意识,培育创新的胆识,激发改革的勇气,增强干事的魄力。要治“浮”,坚持勤政。解决工作拖拉、遇事推诿、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的问题,倡导勤于思考、勤于干事、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风格;纠正工作软弱无力,纪律涣散的不良倾向,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形象。要治“贪”,惩治腐败。坚决惩治无视党纪国法,利益驱动,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实行不良记录制度,连续多次不良记录者予以待岗或辞退。在干部政策上要践行“三坚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坚持以德为先,以德为重,重用德才兼备的干部,不用有德无才的、无德有才、无德无才的干部。要坚持用好五种人。大胆起用一批胸襟宽、眼界宽、思路宽的开拓者;大胆起用一批懂得经济、熟悉市场、善于经营的创业者;大胆起用一批顺时应势、敢试敢闯、开拓进取的领头雁;大胆起用一批埋头苦干、身体力行、励精图治的实干家;大胆起用一批政治上不糊涂,经济上不贪占、生活上不犯错的明白人。要坚持宽容关爱。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私过不可有、公过不可无”的观念,牢固树立大胆探索、有所失误,不是错误的观念;牢固树立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才是失职的观念。大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创新,绝不能一出现过错就指责、一看到失误就怀疑、一遇到失败就封杀。对创新能力强的干部,要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舆论上重褒。

硬化基础,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推动衡阳大发展的基础。要以抗灾救灾精神来凝聚力量——解决不信的问题。认真领会锦涛同志提出的抗震救灾精神,春贤同志提出的抗冰救灾的精神。各级党组织要善于用抗灾救灾的精神来引领党员和群众,发扬这种精神,以昂扬的斗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促进衡阳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要以强化管党责任约束党委——解决不力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强化“守土有责”的管党意识,着力解决好党委抓党建抓而不力、抓而不实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党组织管党责任制的制度和意见。要以尊重主体来引导群众——解决不行的问题。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发展人民民主的需要。通过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保障和发挥党员主体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尤其要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渠道,把越来越多的群众组织吸引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来,使之更好地发挥“主角”作用。要以培训教育来提高能力——解决“不会”的问题。针对有的党员干部不善于执行党的政策、不善于领导经济发展、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化解矛盾等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决策、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带领群众致富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普通党员和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要以加大投入来提供保障——解决“不愿”的问题。对基层要“真正重视、真心爱护、真情关怀”,建好村级活动场所,解决各类基层党组织无活动阵地的问题;切实保障村干部的待遇不打折扣,强化远程教育的学用效果,开展党内互助活动,构建党内关怀服务机制,解决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创新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

组织保障范文篇7

推进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为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于都县计生委党支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紧扣稳定、统筹、提高的原则,始终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前进的正确方向,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

做到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与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并举

一、统筹协调两手抓。

加强孕前型管理,推行计划生育事务村民自治,健全综合决策调控机制、经常性工作机制、人帮人责任落实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十大机制”重心下移,筑牢网底,不断提高村级人口自控能力。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上,切实把握四点:①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去年下半年在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居开展村民自治试点,今年月全面铺开,结合实际摸索出了一条“宣传引路、依法推进、程序规范、注重效果”工作路径。②依法依规,程序到位。县统一要求各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必须遵循村委会申请、政府批准、成立机构、制定章程、签定协议的程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规范违约金收支管理。③健全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工作中,逐步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监督制度、村民评议制度、计划生育公开办事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评估制度、计划内怀孕生育跟踪服务制度、环孕检制度等一整套工作制度。④坚持“三个结合”优化工作效果。克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单打一”做法,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与引导村民发展生产相结合、村民自治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村民自治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做到统筹施治,综合协调,提高效益。一年来,全县坚持经常抓与集中抓相结合,共组织开展了4次集中技术服务活动,一是谱好“三部曲”狠抓宣传教育、节育措施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三到位。突出以二女户结扎为突破口,以常规结扎为重点,不断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水平。

通过移风易俗抓关爱、孕产监控把关口、严查“两非”整秩序,二是演好协奏曲。多措并举,着力创建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治理工作格局。全县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专项整治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五个抓”一是抓组织保障,成立了专案组,并由县财政直接拨付了专项活动经费,从领导力量和人财物方面为专项整治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抓舆论宣传,大造宣传声势,以县政府名义共印发5万余份《关于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通告》分发张贴到全县各地;三是抓职责落实,进一步完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狠抓了相关制度的落实,并把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四是抓个案突破,根据各方面提供的线索,经专案组广泛排查、深入调查,年度内全县共查实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个案8例,对9名涉案人员均按政策法规处理到位,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给我县的专项治理个案任务,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至109接近正常值范围。

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二、以人为本抓服务。

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计生部门要牢记为育龄群众服务的天职,增进国民健康水平。发挥自身网络相对健全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生殖保健、妇科病诊治与避孕药具系列服务,做好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要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为载体,规范服务标准,壮大综合实力,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育节育、生殖健康主题,以人口计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载体,做大做强优质服务进农家活动、生育关怀、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三大品牌工程。一是走出去”推行“人帮人”跟踪随访模式,优化服务工作路径;二是请进来”开展集中性的妇科病诊治、优生筛查活动,三是深入开展“三新四送五上门”活动,不断丰富优质服务内涵,拓展优质服务领域;四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五是坚持优质服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融服务于管理,以管理促服务。一年来,全县在2004年投入资金50余万元加强计划生育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再次安排100余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县站、乡所、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禾丰、黄麟两个中心服务所,县服务站现有房屋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住院病床达到55张,床位周转率达到90%以上。全县有专业技术人才11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有11人。村服务室按“六个一”要求建设到位,进一步增强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

组织保障范文篇8

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党务工作会议,按照会议安排,我主要对20*年组织人事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20*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县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常委会听取了专题汇报,并对做好今年组织人事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等下,周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就组织人事工作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围绕中心,统筹兼顾,20*年组织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组织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创新谋发展,抓重点带整体,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以“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宗旨,先进性教育有新拓展。全县348个支部、11232名党员参加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党员的先进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所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普遍重视和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认真抓好了三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七一”前夕,对全县三批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对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挖掘,表彰了一批好的典型,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以县乡党委换届为契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全县乡镇党委换届精减了领导职数,实现了组织意图,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批优秀党员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县17个乡镇共选举产生党委班子成员95名,减少副书记73名,并确保了每个班子均有1名以上女性和1名以上30岁以下的年青干部,全县乡镇党委班子平均年龄为37.7岁,比换届前减少2.6岁,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73%,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层次、整体功能等均得到进一步改善。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望峰乡作为全市2个乡镇党委换届直选试点乡镇之一。为确保试点成功,我们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两次把民主权利彻底交给全乡党员,全乡269名党员有254名党员参加了投票选举,5名党委委员均高票当选。试点工作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有实质性的举措,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市委明华书记亲临望峰调研,对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试点工作经验被省市组织部门以专报的形式予以推介。

三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新推进。20*年,我县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县。在县委换届中,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的经验,对全县科级干部考察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采取差额试用、量化考核等办法,面向全县公开选调(聘)了36名机关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反响好。根据县委安排,对团县委书记、体育局副局长等4个科级领导干部职位面向全县进行公开选拔。通过省、市组织部门从本科院校择优选用了6名选调生,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

四是以关心培育干部为出发点,干部教育管理有新举措。全年在县委党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近600人次;选送30多名副科以上干部参加省市培训。根据省援疆办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接受了新疆鄯善县20名干部的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了相互交流,增进了两地感情。牵头组织全县249名正科级实职以上干部进行健康检查,受到了干部的欢迎和好评,并建立了干部健康档案。老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得到较好落实,老干部活动丰富多彩,老干部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五是以“强基固本”为根本,基层党建有新成绩。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对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党建指导,较好地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启动了4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17个乡镇配备了组织工作档案专柜,建立了全县离任村干部电子文档;在全县社区居委会换届中,开云镇原来的12个村、街道居委会合并成7个社区,社区资源进一步整合的同时,加强和推进社区支部建设工作,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有效开展了“三型机关”创建活动,机关、企业、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预审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规范。通过全县“学党章、亮身份、做表率”等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岭坡乡潮水村党支部书记宾惠民被评为全省“百姓心中好村官”。选拔了60余名村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的培训班,村干部自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站点管理员通过轮训,管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用活动正常开展,新桥镇永济村、长江镇麻塘村支部书记陈春香、贺家乡壁塘村站点管理员符武生分别获得衡阳市“十佳学用站点”、“十佳学用个人”、“十佳站点管理员”等荣誉称号;《*草艺》、《三黄鸡》两个视频课件已由市委组织部报国家远程办参评;大力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现已分三期选送学员1*人,参学率名列全市前茅。

六是以“人才强县”为战略,人事人才工作有新进展。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做好了全县公务员审核和登记工作;坚持凡进必考和计划申报原则,进一步规范了人事制度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题,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大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七是以“创优争先”为载体,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有新提升。深入开展了“学党章、亮身份、做表率”活动、“三个一”活动和“五比五看”活动,机关活力进一步增强。部机关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实现了以管理机制创新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的目的。县委组织部在全市组织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县老干局、县人事局分别被评为本系统出席全省的先进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组织人事干部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全县广大组织人事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亟待全县组织人事部门和全体组织人事干部共同努力。

二、把握要求,精心组织,努力实现20*年组织工作再突破

20*年,是党的*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部署和县委的要求,今年全县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接*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精神为主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打造工作亮点,进一步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今年组织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相关制度,抓好突出问题的解决,深化整改成果。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出台的6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经常性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实,尤其店门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萱洲镇天水村作为省市级长效机制建设联系点,更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文件精神,为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作好表率。今年上半年,将对全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文件精神的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并在全县党员队伍中开展“设岗定责保先进、为民服务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2、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继续抽调县直机关干部组队驻村开展建整扶贫工作,协助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鼓励县、乡机关党员干部下村任职,加强后进村党支部的转化。按照省、市委的要求,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确保在6月底以前圆满完成48个项目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制定全县村主干的三年培训规划,使村主干在三年内轮训一遍,切实提高乡村班子执行政策、民主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今年,还将开展“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村干部评选活动,推介、表彰一批“三级联创”先进典型。各乡镇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创建工作,在创新载体上着力,在解决难点上突破,细化、量化责任分解,切实保证各自创建任务的完成。

3、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其它领域党建工作。一是继续推行“三型机关”创建活动。优化机关支部考核细则,加强督查考核,注重考核成果的运用,并不断探索机关支部工作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列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做到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二是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改制、破产企业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和安置,改进企业党员的活动方式。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凡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建立党组织。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新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企业,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4、力求机制创新,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重点做好农村和“两新”组织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注重吸收文化程度高和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青年及优秀妇女入党,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建立县、乡党员服务中心,在县城一个社区建设好一个示范性党员服务中心——“阳光驿站”。积极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建立全县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推行流动党员持证外出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探索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站,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管理水平。

5、注重学用结合,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完善和探索远教站点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保障站点运行维护经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年”主题活动,分级分类抓好站点管理员的学用培训;加强样本站点建设,每个乡镇要在原有站点中再选建2个样本站点;加大乡土特色课件的开发力度,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组织制作1至2部体现党员先进性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果的电教片;继续抓好党建音像教材发行和播放工作。

(二)依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

1、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圆满成功。按照省市要求,今年年底前,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要完成换届工作。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并且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各项任务。一要严格标准。要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道识人、公开选人、实绩用人、程序定人,把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按年龄、性别、党派、学历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同时,还要注意代表、委员的标准,切实把好代表、委员的政治素质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素质决定换届工作的成败。在人大代表的推荐、考察、资格审查和政协委员的协商提名工作中,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能真正代表社情民意的人推选上来。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把代表、委员的资格审查关,绝不能让那些怀有个人目的、骗取政治荣誉的人当选为代表和推选为委员。二要严格程序。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乱,遵循程序绝不变通,认真制定人事安排方案,精心做好人大代表推荐和政协委员的协商提名等工作,做到每个环节环环紧扣,确保换届选举正常有序。三要严肃纪律。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在新老交替中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严肃干部人事纪律,坚决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和非组织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2、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针对换届后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5月份,将开展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专题调研征文活动。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检查。6月份,指导全县各单位领导班子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着重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健全决策机制,增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结合平时考察和年度考核,对党委(党组)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合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探索事先预警、超前监督的措施。年内将对3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破解难题,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年,我县仍然是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县,而且,今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按照中组部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制定好综合试点方案,围绕干部教育、使用、管理、监督四个环节,综合推进,单项突破。在团县委、县广电局、技术监督局开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着力研究根据班子类型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做好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试点工作,规范票决程序,扩大票决范围;建立健全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干部交流等制度;要全面落实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衡阳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十一五”规划》,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干部、女党员队伍。

4、创新方式,提升质量,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开阔培训视野,拓展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着重抓好“11311”体系法规文件的学习和近期出台的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函询、述职述廉、职务任期、交流工作、任职回避等规定的贯彻落实;着重抓好领导干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突出以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为重点,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创新干部培训机制,以干部夜校为平台,推行学时学分制,实行干部全员培训。

5、盘活资源,激发活力,注重造就各类人才队伍。要着力推进“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工程,落实激励机制,实行跟踪管理,促进学用成果转化;要继续做好公务员入轨运行的相关扫尾工作,稳妥处理好各种遗留问题;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加强和规范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奖惩和管理。今年,我们将结合实际,对全县公务员进行轮训,继续开展电子政务培训、县乡公务员“一人学一技”活动,提高公务员行政效能。加强公务员新型工业化素养培训,增强公务员服务新型工业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建设,积极为企业引进高水平人才牵线搭桥,要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引进专业人才的程序和机制,加强与省、市人事部门协作,推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6、落实待遇,体现尊重,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要重点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使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继续抓好乡镇老年大学的建设,年内召开一次乡镇老年教育调度会,评选一所县级老年大学示范分校,进一步提高我县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和教育水平;要重点抓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做到老干部工作优先研究,老干部待遇优先落实,老干部困难优先解决,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重点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根据老同志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把老有所养同老有所为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老同志的参谋作用、示范作用。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和谐组工为主题,努力打造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

1、激发工作潜能,争创一流业绩。今年,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要按照“培养一种境界、建立一种机制、营造一种环境、锻炼一种体魄”的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求,打造“诚实忠厚、廉洁公道、业务精湛、和谐高效”的组工干部品牌形象,着力构建一流的和谐组工干部队伍。县委组织部已制定出台《*县20*年度组织工作目标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并在全县开展以“比业务、比技能、比实绩”为主题的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大比武活动,年底进行总结和表彰。

2、坚持从严治部,加强内部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紧紧围绕提高组工干部政治鉴别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工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拒腐防变能力等“六种能力”,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使组工干部广泛了解经济、金融、财政、法律、科技、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组工干部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开拓创新、组织协调、说服教育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切实规范组工干部行为。

组织保障范文篇9

几年来,公司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以人为本、党建为基,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作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融互进,推动了企业党建和经济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证

1、完善领导配置,构建党建与经济工作一体化运转模式。企业党建必须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改革创新,把企业党建融入到企业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一体化运转模式。公司党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企业领导配置体制。在决策层建立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共同负责”制度。目前党委班子有9人、行政班子有5人,其中党委班子中有3人在行政班子中任职。党委书记胡君会同志兼任总经理,副书记王升平同志兼任副总经理,其他党委委员也兼任行政职务。通过党组织成员进入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或开展大型活动时,两套班子就会认真研究商讨,最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定,形成了团结、友好、合作的工作氛围,使两者共同履行推动企业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责任,即实现了党政领导体制一体化,又保证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为两套班子协调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干部队伍管理。一是把配强党支部班子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切实把那些素质好、业务强、作风硬、能干事的人充实到支部班子中来。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自查自纠,及时消除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解决党纪不严,党性不纯等问题,切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重点解决市场经济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把人生的价值与国家的振兴和企业的发展相融合。二是抓党风党纪,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对领导干部行使职权、待遇标准、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实施用餐申请,限定陪餐人数及标准,有效地控制了管理费用的支出。三是推行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公司成立了审计监察部,对领导干部的离任、调动、业务员的往来账款及时进行审计,既端正了党风党纪,又规范了企业的经济运行。

3、注重业绩考核。为更好的激励管理人员作好本职工作,我们对中层以上干部和后备干部,建立了岗位考核制度,每年由党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跟踪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党务干部和管理人员进行奖惩,凭业绩取人用人,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者大胆提拔重用。几年来从企业党组织中培养重用了9名厂级领导,20多名科长和车间主任,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了生力军,切实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构建坚强的中坚力量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公司党委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首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委党校成立了华康药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政策理论、党的基础知识、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等专题讲座。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认识和工作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把人生的价值与国家的振兴和企业的发展相融合。其次,抓好业务培训。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司党委特别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市场营销、ISO9002国际质量GMP药品认证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和有关人员到延边工业学校进行OTC的学习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发展的需要,使企业顺利通过GMP认证,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干部在学习上以身作则,公司党委规定,领导干部每年必须选择一本和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书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结束后,由党委牵头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在公司内部网站通报表扬,对不合格者通报批评,并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通过领导带头,在公司上下营造了学业务、提本领的氛围。

2、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党的力量。注重在生产一线、生产骨干、新到企业的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实行“三公示”制度,即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要公示,发展预备党员要公示,预备党员转正要公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追究培养人责任。切实抓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地做好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组织程序,确保新党员发展质量。三年来公司发展新党员27人,积极分子100余人。

严格党员队伍管理监督。2003年按党章要求对不合格党员进行了限期清理整顿,有4名党员被劝退,**年有2名预备党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具备条件而未被转正,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3、围绕生产经营,创新载体活动。各党支部和各车间开展了“看成就、找差距、鼓干劲、求发展”的大讨论,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抓管理、提素质、树形象、求实效”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进行责、权、利剖析,梳理出对工作的意见、看法、观点,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60余条,有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成本。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1、提高员工素质。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劳动竞赛、青工比武、创新创效、四手建功”活动,注重发挥党员标兵、能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真正作到了艰苦岗位有党员、困难任务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党员对生产技术清楚、对责任清楚;党员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党员亮身份、亮义务,比贡献,通过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同时激励了广大职工学技术、学文化、争当技术能手,形成了催人奋进、勇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全市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公司有12名员工被评为市岗位能手。公司团委被评为州青工“创新创效、四手建功”示范单位,华康片剂车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组织保障范文篇10

一、总结成绩,提升经验,不断保持组织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县组织工作主动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出实招,求实效,组织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

一是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得到了新优化。圆满完成了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按照中组部、省、市委组织部门要求,在县广播电视局、团县委开展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考核评价试点工作。配合上级公安部门在我县公安局开展了公安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成果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肯定,省委组织部也对改革经验进行了积极推介。

三是干部教育培训实现了新飞跃。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干部约1300余人次。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干部调训任务。拓宽干部培训渠道,选送优秀干部上派跟班、下派挂职。创新培训方式,开创了“干部夜校”,其做法和经验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好评和推介。全县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取得了新进展。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任免备案制度,加强了对村主要干部的管理。制定了全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3年培训规划,着力提高村干部的领富带富能力。狠抓了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重点抓好了白云示范片党建工作。圆满完成了48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场所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基层党建跃上了新台阶。通过严格考核,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创“三型”机关先进单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大了“两新”组织党建力度。全县1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均建立了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保先进,为民服务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党员发展六项制度,出台了农村党员发展由县委组织部预审制度,有效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党员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举办了“喜迎*”农民党员拔河比赛。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并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34个样本站点建设任务和96个新建站点的建设规划,远程教育“学、管、用”水平明显提高。

六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得到了新加强。在全县组工干部队伍中开展了“比业务、比技能、比实绩”综合素质大比武活动和“树形象、作表率,喜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出20个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名优胜组工干部。编写了《组织工作手册》,出台了《20*年度*县组织工作量化目标考核评分细则》和《*县委组织部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创办了*党建网站,健全了全县组工信息员队伍,举办了第一期全县组工信息员培训班。组工干部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组织部门公信力不断增强。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组工干部奋发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支持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已成过去,经验必须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受:组织工作的发展得益于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组织工作的价值体现于服务中心的实际成效;组织工作的活力源自于创新创优的积极探索;组织工作的规范取决于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组织部门的形象关键靠从严治部来建树和提升。这些经验必将成为进一步保持我县组织工作良好发展态势的精神财富。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县委的要求和全县干部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对基层党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办法还不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今年全县组织工作新局面

20*年全县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树立品牌,创建特色,围绕发展,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经济的新一轮飞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打牢新一轮发展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和总开关,事关根本,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一是要在深入学习*精神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和新《党章》。协调和组织县处级干部参加市委举办的“县处级干部学习党的*精神轮训班”;指导乡镇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对农村党员进行轮训;坚持党支部“”制度,抓好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县委决定,四月份,将在县委党校分2期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精神集中轮训。二是要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思想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要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举办好科干班和中青班。尤其是新任职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适应新工作岗位的需要。继续办好“干部夜校”。不断创新夜校的管理、教育方式方法,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把“干部夜校”向乡镇、科局单位延伸,力求把“干部夜校”办成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品牌工程。三是要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等制度中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县委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换届后调整的各级领导班子运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和督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推行重大事项社会征询、公示听证、专家论证等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扎实开展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统一。

第二,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是突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主线。当前,我县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如何实现从农业小县向工业强县的新跨越,特别需要我们领导干部提高自身引领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要通过专题学习、外出参观、深入调研等,引导领导干部把发展的意识树得更强一些,把发展的思路理得更清一些,把发展的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发展的机遇抓得更牢一些。要注重提高广大干部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的感知力,从而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鼓励敢想、敢闯、敢冒、敢干,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要坚持把干部放到社情复杂的地方去锻炼,放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去实践,放到抗灾救灾一线去挑重担,不断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是开创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可以激发一批干部干事创业。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的教育培养。根据我县实际,拟在4、5月份举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调选聘工作,各单位要根据单位工作需要、编制等情况,做好申报计划。继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试用等办法,年内将组织开展一次副科级职位公开选拔。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宏观管理。选取3—4个综合性的县直机关单位进行股级干部任免试点,规范股级干部任免程序;进一步规范借调、跟班的相关条件和程序;组织开展在编在职不在岗人员的清理。要结合去年在我县开展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综合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综合目标责任考评、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与任职考察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考评体系,激励竞争,择优汰劣。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诫免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坚持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信访等部门联系制度,积极探索考察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办法。

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由于乡镇、机关新进人员较少,特别是经过换届之后,一批后备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乡镇“人难选、选人难”问题比较明显。做好后备干部人选的补充调整、考察遴选工作尤为重要。要制定好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干部培养措施,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到信访、各级综合部门、沿海发达城市等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选调生的培养和管理,组织一次选调生座谈会,对那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表现好、群众评价好的80后年轻干部要加大培养力度。各级各部门也要从领导班子建设的长远考虑,制定适合本单位实情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落实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措施,让他们在多岗位得到锻炼,为他们营造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

四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各乡镇、各单位要真情关注老干部,真正重视老干部工作,真心支持老干部工作,进一步抓好老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确保老干部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享受非生产性福利待遇,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做好退休干部的摸底工作,建立和完善退休干部信息库,积极探索退休干部管理新模式。继续完善联系老干部制度。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加大对老干活动场所投入、支持力度,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真正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第三,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推进新一轮发展的人才支持。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的生命线,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责,着重抓好宏观指导、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环境优化等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坚持“凡进必考”制度,推进依法考录、公平考录、科学考录;继续加强对公务员考核、培训、奖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聘、续聘及档案管理等工作。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的安置。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三是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要大力宣传各类人才的突出成就和模范事迹,做好人才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让高层次、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在我县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要鼓励企业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建立起自由、顺畅、有序的人才通道。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实到实处。

第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坚强堡垒。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例会、督查和讲评制度。继续采取“领导办点、机关联点、干部蹲点”的方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指导,力求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要建立健全《关于全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方案》和《关于全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办法》,年终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组织工作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大村主干的教育培训力度和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干部自富、带富能力。8月份,举办新任村主干履职培训班。落实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职补偿等长效机制。要抓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落实党的*关于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和省、市委的要求,改进村干部选任方式,运用“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经验,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行“一肩挑”和交叉任职,调整配强村两委班子。对软弱瘫痪的后进村党组织换届,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先整顿,后换届。在换届前,举办一次村主干换届业务培训班。要继续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切实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三是不断创新机关、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要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和联系;结合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建设,对全县党委、党组、总支、支部的组织设置进行摸底和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在继续开展“三型机关”创建、评比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争当“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机关党员评比活动。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企业工委要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书记和企业主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实现党建和企业发展双赢。选取2—3个党建基础比较好的非公企业开展“党建主导、四建互动”的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作试点;不断探索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办法和新模式。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健全社区党组织网络,整合社区各种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党建示范创建活动。

四是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远程教育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功能和成效。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发挥远程教育在党员教育管理、农村产业调整、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确保今年96个新建站点在4月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抓好站点日常学用管理。积极探索“站点+基地+农户”等结合方式,实现“一站多用”,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站点”评选活动。扶持1—3个实践基地,树立远教品牌。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的实施。

第五,积极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不断凝聚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关注民生、扩大民主、尊重民意已成为*的主题。一是继续探索完善党代会常任制。1992年,我县就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县,开展了党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到1997年停止。今年,市委又要求我县继续抓好这方面的试点工作。今年全县经济工作会和中共*县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合并召开,就是党代会常任制的一个探索和创新。今年,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代表联系党员、视察调研、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建言献策和批评建议等制度,不断探索党代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二是积极推进基层组织科学民主管理。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步推进,不断健全基层民主决策制度,积极推行“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民主听证会”等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党务公开,探索建立党员议事会、党员听证会等制度。不断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以党内民主推进整个基层民主管理的科学化。今年,我们要结合政务公开,在沿国道的各乡镇(村)、企业、社区中开展党务公开制度的试点,有效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三是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的发展教育管理。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认真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六个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设岗定责保先进、为民服务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及时总结评比,推介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科学规范发展党员。制定发展党员的指导性计划,全面落实省委出台的《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制的意见》以及发展农村党员预审制度,着力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优化结构,优先发展一批3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党员。不断加强党员管理。组织全县党员开展学习*和新党章知识竞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在*党建网上开辟“网上党支部”栏目,切实加强党员的管理。开展党内关怀活动,探索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帮扶的有效途径。抓好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年底在全县评选2—3个示范性党员服务中心。

第六,不断强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形象。中组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今年是集中活动年,明年是深化拓展年,后年是巩固提高年。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作为组工干部一员的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县直机关单位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人、组织人事政工干部,都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强力打造组工干部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崭新形象。一要勤于学习不放松,以新素养塑造新形象。学习是思想之基、素质之基、人生之基。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静下心来多学习,潜下心来多研究,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熟悉业务、提升能力,通过学习来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开阔心胸,通过学习来养神、养劲、养心。二要敬业干事不懈怠,以新作为塑造新形象。干部成就事业,事业造就干部。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以“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勇于创新,勇于创优”的精神,勤奋工作,高效工作,高标准工作,宁可做一件精品,决不做十件粗品,更不做任何次品。要继续加强全县组工信息员队伍建设,每月下发组织工作信息需求要点和信息报送情况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信息员经验交流座谈会。抓好*党建网站建设,增强网站综合功能,发挥网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大组织工作宣传力度,多层次、多介质、多形式地宣传好的先进典型,推介新的工作机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扩大我县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影响。下半年将开展组工干部“调研信息月”活动。三要牢记宗旨不动摇,以新品格塑造新形象。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细心、精心地维护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形象。广大组工干部要坚定党性原则,始终以自重铸品格,以自省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要牢记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职业操守、职业禁忌,带头讲政治、讲纪律、讲服务;要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气量、虚怀若谷的心胸,进一步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

三、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在新的起点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

工作安排了,并不等于就做好了。制度出台了,并不等于就落实了。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思想决定思路,方法体现能力,落实就是水平。20*年全县组织工作能否跨越发展,关键取决于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和全县组工干部是否倾力抓落实。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要解放思想。思想通,一通百通;思想新,一新百新。要着眼于时势和目标任务的变化,切实增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自觉把*精神作为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把组织工作放在时代大背景下来审视,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解放的思想,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来研究分析组织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二要虚功实做。目前,全县党务工作者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有部分党务工作者,把党的建设视作可有可无的工作,党建工作在党委(党组)会上摆不上位置,只能是“搭车”,最后“插几句话”讲党建。上面抓、下面动,上面松、下面停,工作缺乏主动性。平时不抓,出了问题就抓;平时不做,上面检查就做。要学会虚功实做,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根基打牢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就会增强;只有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提高了,他们思发展、做工作的积极性就提上来了。三要合力联动。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树立整合组织工作资源意识,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模式,摒弃“组织工作只是组织部门的工作”的观念,形成组织部门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党建工作有人主管、有人协管;有人主抓、有人协抓,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大组织工作格局。

(二)要注意方法。有效的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一要借鉴历史,前瞻未来。对过去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继承和创新。对未来的工作,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比如说,“”等制度,就需要在形式、内容和操作层面上创新。比如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规划、布局等要结合今后的合村并乡等。二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越是难点、重点、热点问题,越容易出亮点、创特色。对于难点、重点问题,要学会分解任务,找准切口,把握尺度,务求取得实效。三要统筹兼顾,平衡发展。组工干部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一定要把握大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工作协调发展。在矛盾多的情况下,学会抓主要矛盾;在事情多的情况下,善于抓工作重点;既要善于打造品牌、创造亮点,又要善于学会“弹钢琴”,注重整体推进,实现工作平衡发展。四要转化成果,注重运用。随着组织工作研究、宣传的深入,我们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出了很多调研成果。但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调研报告,不过是实现了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要完成第二次飞跃,还必须把调研成果返回到实践中去。要善于在形成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把这些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形成指导工作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