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3:15:06

资源库

资源库范文篇1

1引言

在一架飞机中,绝大多数零件都属于航空结构件,其热处理具有材料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多样、检验控制严格和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1]。因此,设计一个基于航空材料与热处理标准以及生产实践经验的热处理工艺资源库,实现工艺设计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航空工业热处理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2]。

2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库的整体规划

2.1工艺资源库的开发平台SQL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的、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MBS),它具有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系统和数据库的管理更加直观、简单。SQLServer可以与Internet紧密结合,综合考虑数据量、兼容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是基于网络的大中型业务首选数据库平台.网络数据库模式,用户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操作请求,Web服务器通过调用ADO组件与相应的数据库进行连接,数据操作在后台服务器中进行,然后将结果反馈给Web服务器,最后再发送至客户端、以HTML页面形式显示给用户。2.2工艺资源库的整体规划管理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航空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与控制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库,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库的结构设计

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库主要包括工艺规则资源库、工艺决策资源库、工艺参数数据库和工艺装备图片库等4部分,每部分又分成若干个子库。3.1工艺规则资源库3.1.1热处理质量检验与控制规则库热处理质量检验与控制规则库主要是根据相关的航空热处理标准制定的,包括热处理制件检验类别、化学热处理(渗碳、碳氮共渗和渗氮等)金相组织检验标准和渗层深度测定方法等内容[4]。以航空渗氮处理为例,热处理质量检验分成ⅠN、ⅡN、ⅢN、ⅣN共4类,检验的主要项目包括渗层硬度、非渗层硬度、金相组织和渗层深度等,其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3.1.2热处理硬度与强度换算规则库硬度和强度是航空结构件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准确地测量硬度及强度,是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验和制定合理工艺的重要手段。在航空热处理生产中,有相当一部分零件由于尺寸太大、太小、太薄或几何形状不规则,要想直接测量其强度是不现实的,即使通过同批零件破坏性试验的抽查,也无法直接反映实际零件的性能。在此情况下,往往采用直接测量零件硬度,来换算成强度[4-5]。在所有力学性能测试中,硬度测试是最迅捷、简便的。以黑色金属为例,热处理硬度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四大类:洛氏硬度、布氏硬度、表面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经验,这些硬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4]。基于这种换算关系,设计一个热处理硬度与强度换算规则库,以洛氏硬度中的HRC作为基准硬度检验方法,将设计图纸中提出的强度及硬度换算成HRC硬度值,用于计算某些热处理参数,并最终落实到热处理工艺中。3.2工艺决策资源库在构建热处理CAPP系统时,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基于航空标准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艺决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例如热处理回火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的设定等。3.2.1热处理回火温度决策库航空结构件在淬火后,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即将热处理制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至室温。回火有降低脆性、消除应力的作用,其温度取决于热处理制件最终所需的力学性能[4-6]。在热处理回火温度决策库中,应首先根据HB/Z136-2000、HB/Z80-1997等航空标准以及生产中积累的经验数据,建立针对航空结构钢和航空用不锈钢/耐热钢等材料的硬度与回火温度对照表,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工艺决策,其步骤是:(1)将热处理结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强度或任意一种硬度表达方法)的上、下限值换算成用HRC表达的硬度范围;(2)计算出硬度上、下限值的算术平均值,从相应的硬度与回火温度对照表中查询出其上、下各两档硬度及对应的回火温度,再利用计算程序对这四组数据进行3次插值运算,计算出准确的回火温度,并按5℃靠档;(3)回火温度通常是有一定范围的,其范围的大小可根据硬度值波动范围(即硬度上限减下限的差值,以下称为硬度的“公差值”)的大小来确定的。工艺决策时可以这样规定:若零件的硬度公差值小于4个HRC单位时,将回火温度的范围设定为±10℃;若零件的硬度公差值在(4~8)个HRC单位时,将回火温度的范围定设为±20℃;若零件的硬度公差值大于8个HRC单位时,将回火温度的范围定设为±30℃。3.2.2热处理保温时间决策库以常规热处理为例,其保温时间通常取决于工艺类型(有时还包括工艺参数)、加热设备(或加热介质)以及热处理制件的条件厚度(或最大厚度)等因素,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则主要取决于工艺类型及渗层深度等因素[4-6]。在热处理保温时间决策库中,应包括航空结构钢常规热处理保温时间计算表、航空用不锈钢/耐热钢常规热处理保温时间计算表、航空钢弹簧制件淬火和回火保温时间计算表、真空热处理保温时间计算表、航空用不锈钢/耐热钢固溶和时效处理保温时间计算表、航空用钢渗碳/碳氮共渗保温时间计算表和航空用钢渗氮保温时间计算表等。以30CrMnSiA制件调质处理为例,假设最终的硬度要求为(30~36)HRC、制件的最大厚度为28mm。则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决策过程为:(1)根据航空结构钢硬度与回火温度对照表,通过计算、决策出回火的温度范围为555±20℃;(2)根据航空结构钢常规热处理保温时间计算表,如表2所示。得到盐浴炉加热淬火的保温时间为(16~35)min、空气电阻炉回火的保温时间为(70~120)min。3.3工艺参数数据库工艺参数数据库包括预备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最终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和化学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等3部分内容。预备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包括正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低温退火、高温回火和不完全退火等热处理工艺控制中的主要参数,如加热温度、冷却方式等。此时需要注意,不同材料进行不同处理时的冷却方式有较大的区别:有的材料需随炉冷至650℃以下出炉、有的材料需转入另一温度热处理炉内进行等温后再出炉第7空冷、有的材料则需按一定的速率缓冷至某一温度后再出炉空冷。最终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主要是指淬火、回火工艺控制中的主要参数,如淬火的加热温度、淬火以及回火的冷却方式等[5-6]。其中,淬火冷却方式需兼顾加热设备的影响和限制;回火冷却时还应兼顾回火脆性等因素的影响。化学热处理工艺参数数据库包括渗碳、碳氮共渗和渗氮工艺控制中的主要参数,其中渗碳工艺参数中还应包括渗碳后淬火和低温回火的参数、渗氮工艺参数中应包括一段法和二段法渗氮的工艺参数。航空用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复杂,大部分航空用钢都需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但有些情况还需引起特别注意[4]:(1)对于15CrA、20CrA、12CrNi3A、12Cr2Ni4A这四种材料,为了细化晶粒,可以采取一种“双重淬火”工艺,即连续进行两次淬火,再进行低温回火;(2)对于18CrNi4A这种材料,需要在820±10℃保温结束后,炉冷至780±10℃保持30min后,再进行油冷(油温为(40~60)℃);(3)对于18Cr2Ni4WA这种材料,为了减少热处理制件变形或降低心部硬度,可以采取一种“复合等温淬火”工艺,即在855±15℃保温结束后,转入(200~250)℃的硝盐或碱浴中,保持(3~8)min后迅速转入(500~550)℃的硝盐槽或电炉中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油冷或空冷。此外,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提高渗层硬度,在渗碳、淬火后还可进行一次深冷处理,同时还能起到稳定制件尺寸和形状的作用[5-6]。3.4工艺装备图片库在生产过程中,制件在炽热状态下进行各种热处理操作时,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装夹具。这种为满足生产要求、保证热处理质量和生产安全而使用的工装夹具及辅助装置统称为热处理工艺装备,简称热处理工装。因此,汇集航空热处理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各种特定的热处理工艺说明书,以及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建立一个热处理工艺装备图片库,并添加到热处理工艺资源库中是十分必要的。

4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库的特点及应用

综上所述,工艺资源库涵盖了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过程所涉及到的大部分数据,如材料牌号、热处理工艺类型、热处理质量检验与控制要求、航空材料硬度与强度换算、常规及化学热处理工艺参数、热处理辅助工道,以及热处理专用工艺装备等内容。总体上说,工艺资源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及应用:(1)汇集近200种航空结构钢、航空不锈钢和耐热钢等材料的热处理数据,实现航空结构件热处理工艺资源的信息化管理。(2)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录入、查询和更新工艺资源信息的功能。(3)涵盖了部分航空制造企业在热处理生产中取得的相关经验和数据,建立了丰富的工艺装备图片库。(4)以工艺资源库为基础,为航空结构件热处理CAPP系统的开发提供丰富的信息。

资源库范文篇2

校本资源库建设现状与现实意义

从早期的K12资源网、武大素材库、科利华、浙大网络、中教育星等教育资源库,到现在广泛使用的商用教学资源网平台,如学科网、金太阳新课标、高考资源网、学优网等,表面上内容都非常多,动辄几百G,甚至上千G的资源,但教师们使用一段时间后普遍认为,虽然资源库的容量非常大,但在开展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真正实用的资源严重不足,很多资源网的内容都是重复的。这种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资源质量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教师们渐渐疏远这些资源平台,开始自己搜集、整理资源。学校也渐渐意识到,要让教师习惯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热衷于使用教学资源平台,就必须要创新思考,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学校师生的真正需要出发,建设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这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原则

校本资源库的内容包罗万象、层次多,体系较为庞大,因此在管理资源库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统筹规划和配置各类资源,既要方便教师检索资料,又要遵循一定原则,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校本资源库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合理配置和管理使用资源的目的。1.管理坚持标准化现阶段,各学校在实施与推进新课程时,都会在各自的校园网大量的教育信息,推送相关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教学资源库的丰富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些信息及资源的格式、标准不统一,这就不可避免地给资源库的资源收集、整理、共享带来麻烦。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是异常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实现校内外知识资源的共享。2.管理坚持智能化不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教师缺乏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资源库又缺乏合理的信息组织结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迷航”现象就极易发生。因此,在对校本资源库进行管理时,应当在各学科、知识点的关系中突出导航方式的智能化运行,清晰地将学科知识方位与知识点标识出来,形成直观、形象的效果,实现资源查询的便捷化和高效性。3.管理坚持制度化校本资源库的管理是以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为基础的,必要的制度保障对于克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校本资源库自身的特点,应当着力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保障资源库能够沿着制度化的轨道发展。制度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避免资源库在管理方面的混乱,确保各项管理能够有章可循,并且有助于资源库安全性的提高。4.管理坚持人本化在对校本资源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在管理效能方面有所提高。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适宜的人才的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部资源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中,确保资源库能够有序运转。

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策略

资源库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与检测;微课;移动教学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学习的进步,泛在学习教学氛围浓厚,微课教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热点,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都积极加入了相关课程的微课制作,并将不断的将微课运用于课程移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际理论课程教学中。对如何制作微课方面出现了研究热潮,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微课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教学应用评价研究,目前关于微课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学科实训教学实际应用的评价研究非常少。通过制作课程微课并进行教学研究,评价在相关学科实际教学中应用效果,探究微课在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中的创作原则,分析出课程微课在教学资源库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可以找改善教学队伍建设和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效率以及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方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思考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内涵、路径研究与实践,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路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土建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专业课程,建筑材料课程对于学生在工作中严格合理的把握建筑材料的选材标准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论内容是基于数学、物理、材料、力学、化学、检测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1]。《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是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化为具体验证,同时培养初步的动手实践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实践基础。工程实践中,建筑材料品种众多,涉及的材料种类和性质繁杂,因而在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较广,知识点分散,记忆点较多。跟其他的基础理论课不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概念性和实践性更强,逻辑性较弱,实训内容更多的来源于理论知识结构和知识来源,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践[2]。因而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从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实践入手,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建设为例,图1微课的选题来源对微课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移动教学资源库构建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基于泛在学习理念的高职移动教学资源库构建通过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优化课程内容,能够一定程度更新《建筑材料与检测》传统实训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边教学、边总结、边改进,得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案,探索出移动教学资源库在高职课程授课中的最佳应用方案。

1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选题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主要是以课程视频拍摄为主要任务,将视频作为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播载体,通过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简出的解释和阐述,同时扩展知识层面。针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将传统课本知识章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拆解,将原有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分类重组为以下6大模块:混凝土、砂浆试块性能、钢材性能及砖砌块性能检测模块,水泥、砂石、掺合料性能检测模块,混凝土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及外加剂性能检测模块、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模块、土工及无机结合料检测模块、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模块等。每一模块中根据实际工程检测需求和检测检验试验难度确定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课本中的不同试验制作相关实验实训微课资源,例如,第四章混凝土: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作为混凝土基础原材料组成的水泥、砂、石等的品质好坏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本章微课团队根据重难点共选择水泥、砂、石拍摄了数个微课,包含了建设用砂粗细程度的评定、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混凝土用石子强度的评定方法、水泥的凝结时间的测定、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等。以其中小节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其选题意图如图1所示:表观密度是混凝土用石子质量性能重要评定指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空隙率计算的必要数据。但在实验实践中很多同学没有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本部分内容试验操作实践性较强。针对以上原因来制作微课,在实验室内实地操作完成录制,帮助学生理清试验思路、掌握检验方法,提高学生对试验技能学习的兴趣。2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教学目标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微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观密度测定的概念及检验意义、试验条件及仪器设备、试验结果进行评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移动教学资源库微课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理解规范标准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试验、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情感目标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职业素养。

3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在做好知识点的分析和课程资源准备后,做试验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引入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石子的概念,并逐步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普通混凝土中砂石的体积约占混凝土体积的70%。而石子的体积约占40%,与砂子共同在混凝土当中起到了一个支撑骨架的作用,就像我们人体的骨骼一样,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粗骨料。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抑制混凝土收缩的骨架作用。这里我们添加了一个人体骨骼的动画,生动的解释了石子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紧接着,本微课解释了粗骨料即石子的概念,同时引出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的技术要求。采用图文及动画,带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的意义。在预拌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碎石的表观密度是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粗骨料品质优良评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正确而且快速地对碎石的密度进行检测,对碎石骨料的合理应用和拌后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石》(GB/T14685-2011)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对普通混凝土拌制用卵石、碎石的表观密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参数,要求建设工程用卵石、碎石的表观密度要求不小于2600kg/m3。然后,提出问题,石子的表观密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判断工地进场的石子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那么什么是石子的表观密度呢?石子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质量的概念我们非常熟悉,表观体积就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对于形状非规则的石子材料,一般无法直接测量表观体积,可用排液法来测定其表观体积,从而计算表观密度。通常,测定方法有广口瓶法和液体比重天平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国家标准《建设用石》(GB/T14685-2011)规定的石子的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广口瓶法)。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检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介绍。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通过实际完成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检测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获取检测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微课进行课程内容的小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提升学生认识。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重点和易错点巧设提问,引发思考,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习题的方式引导复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4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设计特点

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实验室内,真实录制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的检测过程微视频,并对结果评定方法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真实感触来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极大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仪器设备损坏率。通过巧设课堂思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生动新颖的学习方式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视频结合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通过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小组协作实训教学中,学习模式单一组员之间互动的局限模式。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内容设计可以得到优化。基于微课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形式的多样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移动教学资源库平台的互动性,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得以信息化、移动化创新。

参考文献

[1]孟琳,罗碧玉.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全国职业院校首届“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为例[J].陕西教育,2018(8):52-53.

资源库范文篇4

关键词Web;医学;教学;资源库

Abstract:AWeb-basedteachingresourcesinthemedicallibrarysystem,discussedthebasicsystemcomponents,architectureandtheproblemsfaced.Thesystemcanbeusedformedicalteachinginstitutions,multi-medianetwork,hasacertainvalue.

KeywordsWeb;Medicine;teaching;resourcebase

1引言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网络只是基础,资源建设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1],因此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也越来越普及。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研究基于Web的教学资源库正成为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首要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从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发展来看,国内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2]。本校也构建了医学影像学多媒体素材库、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等素材库。

本校在本科评估期间整合了部分教学素材,建设了涉及学科超过50门,有3万余条各类素材的教学资源库。该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系统开发工具采用:ASP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DreamweaverMX和Photoshop等开发工具;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Web和Ftp采用IIS5.0。

2医学教学资源库基本组成及体系结构

2.1医学教学资源库资源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基础等7个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类,具体到每个学科[3]。每一学科下再分为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子类,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

2.2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包括4个模块,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该系统包括:

(1)资源库系统资源浏览模块。各种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库。基于Web的资源库系统允许网络上多个用户同时登陆,正常地、安全地使用资源库系统,并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全文检索功能、提供论坛、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

图1资源库系统构成示意图

(2)资源库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可在线管理多媒体资源,增、删、改、上传多媒体素材。这几种操作都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操作完成,不必到服务器端进行操作。各个用户通过认证后,管理系统授予对应的管理权限,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各个用户的操作都是独立的,所做的操作并不影响其他用户,各个用户也不能对其他用户的资源记录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除外)。

(3)资源库系统管理模块。通过数据库软件对SQL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课程管理对整个系统的课程、章节、知识点进行设置。

(4)资源库用户管理模块。资源库系统对用户进行细分,各种用户有不同的权限,不能越权使用系统:普通用户,不需要认证,有资源的使用权限;教师用户,需要认证,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增、删、改等权限;审核员,需要认证,有对资源的改、删和资源等权限;系统管理员,需要认证,具有最高权限。

2.3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看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和运行以CERNET、Internet等已有的网络环境为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图片库、视频库、音频库等库在整个资源库中是最基础的,是通过资源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维护。客户端使用通用的浏览器工具,无需增添其它工具,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管理员三类。所有用户都使用IE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对资源库进行操作。最终构建一个WebServer服务平台,使得资源库系统能够利用ASP功能软件模块解释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的请求,连接SQL数据库,完成数据操作并将其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中显示出来。

3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3.1课堂教学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浏览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这就摆脱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坐在电化教室里观看教学片的形式,赋予教师对教学媒体控制的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2个性化教学

由于教学资源库系统上的资源可被任何一台连接在校园网上的计算机浏览,这就为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里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也可给教师留言以获得教师的辅导,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3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搜索、选取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教学资源库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本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的体会: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是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资源已经过时,部分资源内容大同小异,部分资源教学意义不大,因此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以保障所上传的资源的质量。

教学资源如何从学习者角度考虑资源的结构编排对入库资源的教学性设计也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保持资源库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补充,丰富资源库内容,紧跟学科和技术发展步伐,提高教师利用素材库设计教学

的能力是使素材库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把教学改革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开发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能力的提高、积极性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资源库内容的繁荣和形式的多样性,资源库容量的增大也自然会引起质量的改变和提高,从而达到适应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加强组织领导,协作攻关,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5]。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耗费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首先领导要重视,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号召其它单位积极配合。建设过程中分工要明确,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定期接受领导的检查验收,确保资源库建设顺利完成。

5结束语

本校教学资源库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有各类素材3万余条,访问量已逾14万次,为全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

[2]林周梦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2,57

[3]刘元勋.基于校园网的医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50-52

资源库范文篇5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1]。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但因其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加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多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典型案例分析等都是独立完成的,教学素材重复严重,缺乏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2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移动泛在学习”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进行建设。(1)资源尽可能以最小学习素材、碎片化方式存储,便于学习者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课程中的视频、音频等尽量控制在3~5分钟(为3~5分钟的学习碎片)。(2)课程是资源库的支撑,资源库要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内容整体结构化,应尽量涵盖课程内容,根据学习者特点制作微课。(3)系统化设计是提升资源库适用性的保证,资源库应针对不同学习者,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移动泛在学习。

3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方法

(1)教师深入学生中做调研,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重点,采取和学生交流、谈心及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需求,以构建更适合推广应用的资源库。(2)教师深入学习课程资源库知识点、模块、内容并进行论证,构建一个合理、适合推广应用的知识树。(3)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资源库建设,采用个人设计、团队论证的方法,逐步完成资源库建设。(4)已经完善的课程资源库,先在学校校园网运行,主要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护理专业推广应用,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供更多学习者应用,实现资源共享。

4内科学资源库建设目标

通过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拟建成一个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学大纲、考核方式、课程标准、自测题、教学日历、典型教学图片、学习指南、动画、音频及教学视频等在内的完整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内科学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9个模块,37个项目(或章节),234个知识点和技能,800余条资源,并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设置在线自测题。

5内科学资源库的应用与评价

5.1内科学资源库的应用。内科学资源库是对内科学教学资源的汇总和整合,因其教学资源类型多,使用方便、快捷等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内科学资源库主要使用者为医学生、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及广大临床医师或内科学学习爱好者。(1)学生通过观看内科学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可以快捷地学习和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进行课后学习和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库提供的丰富的内容,方便快速地完善教学资料;(3)广大内科学学习爱好者或临床医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内科学资源库的内容进行学习、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目前已经完善的内科学资源库开始在学校校园网运行,根据学生评价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5.2内科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5.2.1评价方法。对我校2016级8个班1125名学生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班、4班、5班、8班,共562名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内科学学习;实验组:2班、3班、6班、7班,共563名学生,教师课前布置问题,学生利用内科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完成资源库里设置的相关作业,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直接和教师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期末通过两组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5.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6分析讨论

实验组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内科学资源库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说明内科学资源库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限于教师单纯的口头表达、板书等,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3]。通过建设一个内容丰富的内科学资源库,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共享,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及交流空间。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一个优质的资源库可以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决了边远山区或相对落后地区缺乏先进教学资源的问题;创新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资源库中有大量的课件、动画、录像、图片和教案文字等素材,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疾病的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等,学生可以在线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并可感受到网络学习中的方便、快捷,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4]。

参考文献:

[1]张嵩,杜庆峰.内科学资源库模块构建与初步应用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8(7):193-194.

[2]谭泱,曾锦荣.内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应用[J].华夏医学,2012(4):594-595.

[3]和水祥,王渊,任牡丹,等.谈消化内科学CBL教学病例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1):32-34.

资源库范文篇6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我国旅游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中职在内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其中高等院校967所,中等职业学校1001所。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08.6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为59.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为49万人。在全国高等旅游院校的专业构成上,旅游管理、旅游外语专业占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而酒店管理在教育部2011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上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目前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开设。全国54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仅为14.5万人。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在全国旅游院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严重偏低。我国酒店行业刚开始形成时,因酒店比较少,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竞争重心是数量。所以,我国酒店业初期的发展水平与酒店设施的数量规模有关。在酒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行业的发展水平就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酒店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力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影响酒店业的竞争力。我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关键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员素质问题。从整体看,本土酒店人才在素质与培养模式上与国际酒店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我国现有高级酒店管理人才70%来自国外,或者有在国外酒店培训的经历。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第一,优质资源少,资源开发程度低。据统计,全国高职院校开始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约540所,其中办学时间在20年以上的不足5%,在10年至20年之间的不足10%,绝大多数为新建、改建专业。软硬件建设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程教材、场地、设施及合作的企业资源差距较大,优势教学资源不丰富。在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上,各院校教师对教学资源收集、管理、保存和处理上比较散乱,教师们大多是需要用时才努力寻找或制作,等用完后随即抛弃,然后需要时又重新来寻找,未能较好地保存和管理好这些资源。同时,网络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分类管理不科学,适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和专业教学特色相结合。第二,现有资源共享度低,社会服务能力差。即使在同一院校,教师们收集、管理使用资源时往往也是各自为政,无法分工合作、实现共享。院校收集、开发的教育资源也未能与兄弟院校共同分享。同时,酒店从业人员在自主学习提高时也难以有合适的途径从院校获取教学资源。这些现象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网络平台功能不全,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相应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相应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凸显,教学资源建设简单化、重数量、轻质量、网络及现代教学设施利用率低,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符合教育部教学改革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通过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收集、整合、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要求。

(二)进一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平台。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并更新教学资源库内容,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良好的推动。同时,开放互动的网络资源平台,师生可以实时了解酒店行业前沿成果,动态交流行业信息。

(三)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合理有效地开发并利用酒店管理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来说,通过利用教学资源库丰富的素材,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开发、组合,同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

(四)可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对酒店及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人员来说,教学资源库既是一个自主学习专业提升的资源中心,又能提供教师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帮助酒店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为酒店提供软件支持。这项建设将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良好效益。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则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酒店管理专业长期以来探索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实验、实训、实习“三实合一”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做”一体化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以专业课程建设及行业培训建设为两大核心内容,以数字载体及实物载体为平台,最终建成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立体教学资源库。具体见图1。

(一)专业课程模块。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人才培养方案及行业岗位需求为基准,并随着行业需求变换而及时调整更进,是一个合理而动态的课程管理过程。与行业进行及时沟通,结合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选择核心课程,以核心课程为主覆盖到其余专业课程建设的专业课程资源模块,包括具体的课程教材及参考教材、教学大纲、教案、网络课件、课程案例资源、课程考核模式及试题等,其中强调本课程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吻合,与其余专业课程设计的衔接。

(二)行业培训模块。行业培训模块包括职业资格培训及专项培训两部分。其中,职业资格培训又包括职业资格岗位及分级培训两部分资源,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合作,以适应目前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及岗位晋升要求,建设完成各类岗位的职业资格培训资料库,具体包括岗位取证标准,试题库、案例库。专项培训包括相关行业、企业培训以及院校师资培训两部分资源,具体需要建设完成各类培训的目标要求、培训大纲、培训课件、案例库等。

(三)资源库的平台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最终形式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以网络为核心的数字载体和以校内酒店实训基地为核心,含有酒店博物馆建设在内的实物载体,这两大载体形成了资源库平台建设两大组成部分。1.以网络为核心的数字载体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数字载体实际上是将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及行业培训模块中的资源,以数据库、图片、视频、图表、教学课件、网页等形式通过网络服务器连接组合成一个数字载体平台。专业教师通过网络服务器把教学资源递交入库,即以数据库、图片、视频、图表、教学课件、网页等形式通过网络服务器完成教学资源的递交同时产生资源共享。数字平台管理人员辅助教师递交并进行资料分类及管理,或更新或删除,保证数字载体里的教学资源具时效性特征。与此同时,数字平台管理员需对站点进行设置及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客户端形成良好链接与互动,教师与系统、学生与系统、企业与系统的顺畅对话,一方面实现教师所递交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实现酒店行业各岗位的取证培训和提升培训及高职、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数字载体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最终目的是方便有需求的客户,因此在平台管理上要强调资源检索功能,同时为了体现资源的共享性及优化性,在系统中设置好资源下载与评价功能意义重大。2.以校内酒店实训基地为核心的实物载体建设。(1)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资源收集与资源共享服务,而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能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功能的完善,又是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库进行教与学的一个全方位实物载体。校内酒店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校内小型高星级酒店,包括前厅、客房、中餐厅及后厨、西餐厅及后厨、酒吧、面点室、形体房等,是专业教学、岗位培训及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可发挥模拟岗位优势实现情景教学,同时,资源库中专业课程资源应用将得以优化体现,更好实现资源库的价值。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是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效显现的一个最核心的实物载体,将校内的酒店实训基地建设成集生产、教学、技能培训、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的贡献,同时代表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先进性及全面性。(2)小型酒店博物馆的建设。酒店博物馆是一个直观的针对性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场馆。博物馆收集了酒店发展史、各酒店集团介绍、有代表性的酒店介绍,其中包括图片、教材、酒店手册、特色酒店客房用品等,学生在这个小型博物馆里能直观体验到酒店的演变与发展,结合现代酒店运作模式,让学生既有对于酒店发展时间隧道的体验,又有身临其境的现代酒店体验。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小型的专业资料阅览室,师生共享资源、自由交流的场所,学生及教师可以在此查阅资料,满足自主的现场专业学习的需求。

四、酒店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于行业与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更进。酒店管理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深入开展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酒店企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制定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同时在对酒店工作岗位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细致分析酒店业务操作层、业务督导层和管理层等三大岗位群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参照酒店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对高素质技能型酒店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成了资源库建设中决定方向的重中之重。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也是一个调整、更进的工作,专业负责人需定期与行业沟通,根据行业及岗位需求进行反馈并及时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时效性。

(二)从制度上提高教师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酒店管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最终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师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实际也是打造一支强大的师资团队的过程,是一个以培养高层次“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为重点、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核心,打造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的过程。传统的大学教师教学资源以个体的教学资源储备为主,建设酒店教学资源库需将以往教师独立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个人行为转化为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团队行为,提高收集教学资源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个转变过程初期阶段首先需从制度上要求并鼓励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参与,构建符合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要求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资源库范文篇7

[论文摘要]分析了当前教学资源库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五层体系结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对教学资源库使用WebLogicServer群集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的功能。

1.教学资源库存在的问题

教学资源库指广义的资源库概念,它不仅包括教学资源存储功能,而且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访问、教学资源评价等功能,即广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和管理系统。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库多采用传统的B/S三层体系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其主要事务是在服务器端发生,极少部分事务在前端实现;数据多采用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的模式。随着教学资源的增加以及资源需求服务的不断增长,教学资源库逐渐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负载不均。目前多数教学资源管理采用的模式是集中存储与管理。在教学资源库中多媒体素材以视频素材居多,数据流量大;校园网中数据访问时间相对集中,容易造成服务器负载不均,出现数据访问瓶颈。

(2)数据与业务耦合度高。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中,业务层承担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两大任务,造成业务逻辑与特定的数据库访问之间的高耦合,导致系统维护吃力,不利于系统业务的扩展,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3)可靠性不高。教学资源库中一旦出现服务器故障,易出现服务中断、服务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2.群集的概念

群集(Cluster)是一个逻辑概念,用于对用途相同的服务器实例进行分组。当其为客户工作站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时,对客户来说是透明的;即对于外界用户来说,使用某个提供的服务时,服务器群集似乎是一个服务器。客户并不知道是哪台服务器为他提供服务群集中的应用服务器实例可以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也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

群集通过在服务器的多个实例之间分配工作负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1)可伸缩性。群集可以在不影响应用程序运行和客户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动态添加服务器实例到集群中,增加应用程序容量满足客户访问需求。

(2)可靠性。应用程序可以部署到集群中的多个服务器实例,由于服务器实例的选择对客户端透明,因此,即使某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继续执。

3.网络教学资源库群集部署方案

基于传统B/S三层架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存在负载不均、可扩展性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若是采用增加普通服务器,其处理能力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若采用高速、高性能服务器,不但价格高昂,而且不一定能满足Web服务的高强度并发处理要求。群集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案。

3.1体系结构设计

传统的B/S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其数据与业务耦合度高。可通过对其进一步适当分层解决各层之间的高耦合问题。分层架构具有松耦合、伸缩性、重用性和扩展性等优点,但分层同时也带来了性能影响,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库设计采用了多层体系结构,在传统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两层,共分为五层,即表示层、Web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数据层,如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五层体系结构中增加的web层将应用的逻辑处理和表现相分离,使得系统具有逻辑流程清晰、功能代码复用性强、分布式部署的特点;而数据持久层位于数据库之上,隐藏数据读取和操纵中的所有数据访问代码细节,将客户应用程序与底层存储机制隔离开,完全抽象出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数据物理细节。

3.2教学资源库主要功能模块

网络教学资源库广义上来讲是个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系统,一般包括5个模块:资源管理、资源访问、资源需求、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如图3所示。

(1)资源管理功能主要进行资源审核和资源维护工作。包括对上传资源进行审核入库;管理员对资源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2)资源访问功能主要包括用户对资源的检索、下载、评价、收藏等功能。

(3)资源需求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需求请求、资源需求回复、资源交换等功能。

(4)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管理、资源上传、已上传资源列表、用户投诉等功能。

(5)服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建议反馈、游客访问、评价管理等功能。

3.3群集设计

BEAWebLogic是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的JAVA应用服务器。WebLogic还拥有出色的集群技术,既实现了网页集群也实现了EJB组件的集群,并且不需要任何专门的硬件或者操作系统支持。

在WebLogic中域(Domain)是配置了管理服务器(AdministratorServer)的WebLogicServer实例管理的逻辑单元,在域中可以包含了多个服务器实例以及服务器群集引域和服务群集问的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一个域中必须配置一台管理服务器,并且只能配置一台;而服务实例1、服务实例2、服务实例3和服务实例4可以运行于同一台机器也可以是运行于不同的机器;一个域中可以有多台物理机器。

在教学资源库中使用WebLogic群集技术,通过一组相互协作的服务实例,在多台机器间复制和应用表示层和逻辑层的能力,从而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负载分布,消除个别故障点。

(1)故障转移的实现

简单的说,故障转移是当应用程序组件正在处理某个特定作业时,某些处理任务部分由于任何原因而变得不可用已失败对象的副本将结束此作业。由于群集中的所有服务实例执行同一服务请求,同一服务在多个服务实例上同时存放,并且服务实例问可以复制状态信息。故当某个服务实例发生故障,另-N务实例可以接管,服务自动切换到正在运行的服务实例上。群集故障转移的处理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并不知道发生了故障转移。

(2)负载均衡的实现。群集由来实现负载均衡。通过将请求转发到不同的管理服务器上来实现。将负载按比例分配到群集中所有的服务实例,使每个服务实例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群集对加入其中的服务实例的性能没有限制。并且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启动多个服务实例,充分利用机器的资源。因此,当教学资源库客户端的请求突然大幅增加时,可以通过动态增加服务实例来提高性能。

资源库范文篇8

关键词:校园网、资源库、远程教育。

泉州七中位于著名侨乡和文化名城--福建省泉州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她由一个普通校成长为省一级达标学校。近年来,力图将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树立榜样。因此学校做出了全面建设校园网的决策。

早在二年前,我校就响应国家教育部"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号召,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成员由来自各个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负责全校的现代教育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学校同时制订了教师通过计算机等级和制作课件的奖励措施,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培训,已有约80%的教师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建设校园网的软环境,但校园网的初建成,还是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备课室成了一些教师上Internet看新闻和聊天甚至玩游戏的好去处,办公电脑也还只是打打字,保存资料,校园网的建成,对办公人员而言,只意味着数据共享。

对此,作为校园网管理人员更多地是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校园网,为教学和管理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提供面向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应用,那么校园网将只是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无法真正地融入校园,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从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

而如何建设好资源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的做法是:①购买:市场购买,人为我用。随着近几年校园网的建设热潮,在国内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的优秀的公司加盟校园网的软件开发和资源建设,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产品,我校择优购买了:CSC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K12教育资源库、北京国之源"Chinaschool2000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清华同方的"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等将近150G的内容,迅速地丰富了校内的资源,使教师轻松查询所需素材。②网络下载和校际交流,充分发挥网络的基本功能。互联网中教育教学信息众多,并且一些网站如(及等)有许多有用的资源,而我校有很好的上网条件(光纤上网),教师可自己从中筛选中学科中所需要的内容,方便快捷地下载到本地并上传到校内服务器。同时与一些先进的学校建立联系,互相交换课件及自主的资源库,以此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③自主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和懂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优势。我校由教研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各科的一些年轻骨干教师参与学科的资源库的建设,把近些年我校教师的论文录入,建立数据库以供查询检索。并把一些精典的课件,放在VOD服务器上,供其他教师点播学习。一些教师也自发地在进行学科资源的建设。如有三位年轻物理教师,都曾获得省市级课件比赛的一等奖,他们在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指导下已着手把初高中物理的所有重点章节制作成课件,并用Flash、3DMax把所有的实验制作成动画提供给教师使用。另外,我校图书馆子网也已实现了图书资料目录的检索,正着手建设以全文信息检索为核心的数字化图书馆。④开展教师远程备课,开展学生远程学习。鉴于我校年轻教师多,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特点,大胆引进了101远程教育教学网,依托著名的北京101中学,每周接收其多种版本的同步教学内容如:本周课程进度,重点、难点、例题,疑难分析,同步练习等。同时针对我校的择校生多、基础差,课堂教学往往无法完全顾及的特点,鼓励学生自愿参加101网校学习,真正地实现了"校校通"的核心-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一方面能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另一方面也照顾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通过以上做法,基本上缓解了我校校园网资源的匮乏,并促使我校教师制作课件的热情高涨,原来制作一个课件,可能需要一周或者半个月的周期,现在,在资源库的支撑下,制作周期缩短为两、三天,目前,在我校,要求在所有教室都装上液晶投影机的呼声非常高,校长也承诺近期将所有教室的液晶投影机都配上。

我们同时也认识到校园网的建设,是一项校园的再造工程,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粉笔、黑板换成了计算机、投影仪,还是沿袭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当然,可能灌输给学生的东西更多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得更牢了),教学模式并没有质的变化,那么校园网的作用同样不能很好地发挥。素质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的提出,呼唤着教学模式必须一改过去课堂集中演示型、专业训练型等的单调和唯一模式,转而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并适应网络的新形式,即自主式学习。为此,结合我校近年来一些年段开展的"指导-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教改。我们发现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研究性学习和指导自主学习水平上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到互联网及校内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目前,我们利用节假日,对学生开放电脑教室及电子阅览室,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学生的"网络自习中心",提供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测试、专题指导、第二课堂、模拟实验、问题咨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方面的支持。使每个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并可在网络上就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及教师展开讨论,真正体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上区别。

当然,对资源库的建设,我们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经常感觉到了资源的匮乏,同时感觉到存在着以下一些:①向公司购买的资源,更新及软件升级缓慢。有些资源库只是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简单地堆积和分类。②内容良莠不分,虽有许多我们急需的资源,但是目前网络中网络病毒及网络黑客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给我校的校园网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校际交流,往往由于存在着现实的校间竞争,较难得到急需的素材。③各科教师机水平参差不平,再加上迫于升学的压力,课任教师也无法在资源库建设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资源库建设重任还是落在某几个教师身上,往往不堪胜任。④目前远程中存在较多的是面向"应试教育"的各种题库和练习,有些只是简单的"教案"+"题库"的形式。而没有生命力的题库与当前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显然是不相吻合的,因为,它容易导致在课堂上好不容易才取消的"题海战术",以出现在网络教育中。⑤缺乏相应的校园网应用软件。比如目前办公管理平台五花八门,互不兼容。我们试用其中一些管理软件,但仍感觉到无法满足我们多方面的管理需求及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造成校务、学籍、人事、财产等方面的管理各自为阵。

资源库范文篇9

关键词:美术信息资源库选择与利用

美术信息资源利用之意义

由于现代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美术信息资源,促使现代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成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①现代的美术教学不应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教师个体的水平是有限的,而应充分利用美术信息资源,用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探索艺术。“历史上一切美术家的创作,无一例外都包含着曾经看到的或向之学习过的其他美术作品的模仿或转义。也正是通过这种对潜在图式信息的转义,显现出他们的作品自身的独特性。”②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信息进行教学,等于是把大师请进了教室,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代世界所有著名的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统一的产物。不管是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知道大量的“同”,没有大量的“同”的美术信息,思维便是无源之水。“我们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为一棵大树,人的思维、感受、想象等活动促使‘树枝衍生’,树枝越多与其他‘树枝’接触的机会越多,产生的交叉点也就越多。每一个接触点都可以产生变化,新的想法就会层出不穷。人类的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是依照这种模式进行思维活动的。”③学生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思维就会活跃,创造能力就会提高。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在美术信息的海洋里收集信息之精华,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术信息资源库,并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来说,这样的美术信息是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美术信息资源。

美术信息资源库之含义

“美术信息是建立在美术的基本特征之上的一种信息形式,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这种形象是以图像符号的形式显现出来,因此,形象或符号是美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信息的基本特征。”④美术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有关绘画、雕刻、工艺、设计、书法、篆刻及现代媒体艺术等门类的原作、图片及影像资料。美术信息资源库可分为美术作品原作库、美术作品印刷图片库、数码——美术图像库。美术作品原作库包括名家原作、民间美术作品原作、教师范画、学生优秀作业等。美术作品印刷图片库包括仿真印刷的美术作品,以及各种美术书刊中的美术作品。数码——美术图像库就是教师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电脑扫描、网络下载、购买收藏等多种手段所收集的,并以电脑形式储存或播放的美术信息资源,它包括美术作品的图像以及美术方面的音像制品等。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原则

美术教师作为美术信息的传授者,不但掌握着传授的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取舍选择,决定着美术信息传播的效果。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随时将对教学有用的优秀美术信息资源收集起来,并对其分类整理,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的美术教学信息资源库。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象选择不同的美术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选择美术信息,还要根据不同课程及学生选择适宜的信息量。

经典型原则:经典型原则是指美术教师要选择和利用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的美术信息资源,建立美术信息资源库。教师首先在信息的来源上把关,由国家学术权威部门或机构举办的展览、出版的书刊及电子出版物等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美术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美术课堂教学所用的信息量与之相比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慧眼识珠,选择最佳的美术信息用于教学。

系统性原则:美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收集的美术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不断补充完善,使资源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代表性原则:教师应选择同类美术信息中最典型的美术信息建库并用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说明某个问题或观点时,可选择一幅或一组特征最明确,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就是在美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上要注意内容、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美术图像的选择除静态的图片外,还可结合动态的图像,甚至文字及声音的综合运用。教学时,要尽量注意美术信息的风格、形式及品类的多样性。

时代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利用最新的美术资源进行建库和教学。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要求不断地创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每天都在创造数以万计的新的优秀美术作品。作为教师,始终要带领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接受新的观点,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美术信息资源,使教师的美术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注释:

①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33页

②罗一平主编《中外美术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03页

资源库范文篇10

关键词:资源库;“互联网+”;医学检验专业

2012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应该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指出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要求。教学资源库提供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平台,融合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总结并固化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前阶段成果。基于互联网思维,建设高效、智能的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准确把握“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代表高职院校在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的高度和水平,带动了信息化认识的提升,引导用户实践创新,提升人才素养,增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价值。

一、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2006年,中国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倡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2010年,教育部启动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到2018年底,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平台,包含111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了部级教学资源库体系。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经验,各种问题逐渐凸显。(一)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库资源包含海量资源,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为一体。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是形成高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键途径。大多数资源库在最初设计时缺少框架整体性的思考,章节之间、课程之间是静态的,课程体系照搬书本,各种素材简单堆叠,标准化程度不够,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模块的粘连性有待调整,太紧致不利于教师们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重组,太松散导致学生无法把握知识体系和理解内在逻辑。(二)资源库日常使用率低。在资源库建设中期和末期验收时,大数据追踪发现,临近验收期,资源库使用率暴涨,而平时使用率低,为了敷衍验收,短期内刷点击率,甚至挂机,匆忙勉强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和教师平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完成任务而短期使用资源库,费时费力耗财去建设,没有长期充分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三)资源库功能欠缺。教育部对于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是能学和辅教。这个功能定位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要求。“能学”是指学生使用资源库开展个性化学习。“辅教”是指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库,选取灵活优质的教学内容,辅助教学顺利进行。[1]目前大约85%的教学资源库都把智慧职教云平台作为载体,[2]平台功能有待开发和完善。个性化学习的愿景没有完全实现,对于过程性学习记录有限,无法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形成规律性总结归纳。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存在割裂现象,未深度融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机会较少,缺乏合理设计。

二、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项目于2016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立项,2019年验收结题。资源库项目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检验专业岗位需求,总结形成了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标准化原则。教学资源库包含专业介绍、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环境、在线课程、培训项目和教学评价系统等。立项后,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2016版的要求,控制对资源的理解,维持优良资源的制作质量。符合“互联网+”时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涵盖专业教学标准内容,覆盖检验工作岗位的所有基本知识点和技能,颗粒化程度高,资源多元化,各种素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云平台的统一标准,方便上传、下载、应用和按时更新。(二)科学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设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顺应认知规律,达到“能学”和“辅学”的目标。资源库的应用效果是资源整体质量的外在表现,长期统计学生使用频率、使用时间、学习人数,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反馈评价机制,达到交互性要求,改进信息技术处理方式,执行硬性技术规范,平台功能不断更新,从智慧职教1.0改版到2.0,功能更加全面,资源重构和平台设计体现了启发性、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资源库建设在宏观层面上,搭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微观层面,按照知识碎片化、课程结构化、设计系统化的原则,进行资源库建设。[3]根据医院和企业工作的对象、场景和过程来设计教学,教学过程对接岗位需求。资源库中包含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业务流程、企业案例、教学文件、最新行业技术等,根据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的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化重组,提供多维度的网络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三)共建共享原则。资源库是研究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实践。[4]一是多方参与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由政府、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共同参与开发,以高职教学团队作为资源库建设的中心,其他单位进行辅助。把握互联网医学检验行业发展趋势,融合医院和企业最新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二是资源共同应用。资源库由学校、医院、企业共同建设,为教师、学生、检验行业人员提供学习平台,在保证版权的前提下,教学资源共享,开放应用权限,充分发挥资源库的教学和助学功能,实现服务社会的效果。

三、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资源库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持建设,全国20多家院校和企业、医院联合申报立项建设,目前已经建成16门标准化课程,碎片化资源18106条,题目15126道,资源库的素材都源于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实景,每一幅图像,配合着细节和标注,现象对应的机理和临床作用,形与义结合,使学生辨析并且记忆不同图片的含义。资源库的每一个视频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微课和实训操作视频都由老师们录制,视频清晰,可看性与实用性高。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标准化课程已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全国检验专业教师和学生均可实名注册免费学习,专业教师可以从资源库调用资源,自行组建个性化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学习和考试。(一)标准化资源库项目架构。随着“互联网+”程度的提高,传统课堂转变成了在线课程(SPOCs)和智慧课堂。资源库的架构多元化,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资源汇聚中心、专业学习与指导中心、教研教改成果展示中心。教学资源汇聚中心分为课程中心、培训中心、微课中心、素材中心、MOOC学院、云课堂。专业学习与指导中心包含教学服务、在线测试、社会服务,教学服务从专业信息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技能训练库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习题库在线测试,及时反馈评价学习效果。社会服务包含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继续教育提供技能提升培训,紧跟职业资格考试热点和工作需要,政策法规包含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管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操作规程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作为标准,让学生在工作中规范操作。资源库建设小组前期深入研讨,以统一建设标准。专业层面研讨: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怎么用。整合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考试要求,研制统一的教学标准;构建共识的专业课程体系,解构课程,构建知识点树,重组课程,防漏防重复,统一分配任务,明确工作进度与质量标准。课程层面研讨:每个知识点最佳的表现形式,录屏或者拍摄,操作视频或者虚拟动画。项目团队层面的研讨:项目任务推进、应用、后期保障等。(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的课程建设有四个要素:内容、活动、评价、认证。医学检验专业16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以标准化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基础,融合多种在线教学活动,系统可以收集学生动态的过程性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将学习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构建模型,包括分析搜索关键词提取兴趣度,计算访问时间和次数了解用户需求,行为模式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5]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可以预测和跟踪学生未来发展情况,学习完所有内容,最终可以拿到优秀或者合格证书。(三)资源库校园应用和社会服务。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边建边应用,学习任务,学生及时学习反馈。一是教师率先使用,项目主持学校相应专业教师使用资源库进行专业教学的学时数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达60%以上,项目联合建设学校该比例达40%以上;各类素材合理使用,课程使用率达100%,题库题目使用率达60%以上。二是学生广泛使用,项目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的本专业学生使用率达100%,用户活跃度高且学习行为符合认知规律。为了实现教育的长周期性,避免短时间即时性管理,[6]资源库要进行可持续性建设,制定规则资源库每年更新率超过10%。基于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将学校和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有效弥补了教师们长期脱离临床工作的现状,使知识更新速度跟上检验技术发展,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更新。医院为资源库提供临床案例和前沿的技术分享,在平台上新技术和相关培训课程,项目联合建设行业企业把资源库平台纳入职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系统,检验岗位员工应用资源库累计学习时间达到每周2小时以上。在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学习者使用资源库累计达到每周1小时以上学习时间,具有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媒体宣传报道。

四、医学检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成果

(一)教学形态的变革。将书本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和重组,将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放在资源库每一个模块的前面,知识和技能的梳理、预习放在课前,课程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实际的分析项目为载体,引发学生兴趣,按照“项目分析任务—相关知识学习—项目分析实施—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拓展”的教学设计,依托课程库资源和智慧职教云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灵活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7](二)编写资源库配套教材。为了应用、固化和推广资源库建设成果,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质量,学校、医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依托资源库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丰富资源,结合教学标准,综合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规划系列教材,正在编写资源库里16门课程对应的教材,预计2020年出版教材,并参与申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三)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资源库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资源库边建边用,及时更新,部分内容实现了SPOC混合式教学改革,开放课程的使用频率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了智能化可视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专业改革。医学检验技能习题库和培训室,每半个月进行模拟竞赛,以考促学,已连续开展多个学期教学和考核,学习效果良好,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在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四)促进院校资源共建共享。医院、学校、企业三方交流合作,共同建设资源库。资源库的所有素材与兄弟院校共享、交流、讨论,建设过程中互相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优势互补,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为搭建部级的医学检验继续教育平台奠定基础,为学生、教师、社会人员提供优质检验专业相关资源,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漪.基于“互联网+”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8(26):46-49.

[2]严启荣,詹春青,田世锋,李正凯.基于SPOC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3):49-54.

[3]郭福春.泛在学习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91-94.

[4]杨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99-102.

[5]叶波,刘怀恩.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8):49-53.

[6]张国民,周建松,孔德兰.基于资源、平台、机制三协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