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1:20:41

子宫切除

子宫切除范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及手术指征,分析如何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相关因素分析与孕产次、分娩方式等有关。结论子宫切除术是产科急症子宫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加强计划生育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前及时诊断等能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的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产科出血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子宫切除术成为治疗产科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和手段。过去一般都是在药物治疗、子宫按摩和宫腔纱条填塞等方法无效时实施子宫切除术,随着新型宫缩剂的出现,血管栓塞技术及介入治疗的成熟与应用,产科子宫切除率已明显降低,但近几年来,又有增多的趋势。现对我院6年来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的16例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相关因素、手术指征及如何降低其发生率进行总结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的孕产妇6325例,其中产科行急诊子宫切除术16例,发生率为0.25%,占阴道分娩的0.09%(4/4236),占剖宫产的0.57%(12/2089)。16例产妇的年龄为21~33岁,中位年龄26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8例;平均孕次(3.6±1.3)次,产次(2.4±0.7)次;孕周为33~41周;有人工流产史9例,中孕引产史4例,剖宫产史3例。

1.2分娩情况、手术方式及手术情况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4例(占25%),剖宫产时切除子宫11例(占68.75%),剖宫产术后切除子宫1例(占6.25%)。4例经阴道分娩后即发生大出血,积极止血治疗无效后即行子宫切除术;11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经药物治疗、子宫按摩和宫腔纱条填塞等保守方法止血无效时实施即行子宫切除术;1例前置胎盘患者术后24h取出宫腔内填置的纱条后再次出现大出血导致DIC,随即行2次手术切除子宫。

1.3出血量6例行子宫全切除术,10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出血量为1500~7000ml,平均出血量为2465ml。

2结果

2.1子宫切除术指征16例均因子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由于胎盘因素的7例(43.75%),其中前置胎盘3例,2例为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2例,均合并子宫卒中;胎盘植入2例;其次子宫收缩乏力3例(18.75%);子宫破裂2例(11.11%),2例均为剖宫产疤痕引起;宫腔感染、羊水栓塞、子宫内翻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各1例。

2.2手术并发症术前并发症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发生8例,术中因出血迅速而多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心肺复苏、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后抢救成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盆腔血肿2例。

2.3母婴预后所有产妇均于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住院8~15d,平均(10.25±3.12)d。16例患者中有1例双胎妊娠,围产儿总数为17例,其中轻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2例,存活新生儿14例,占82.35%,围产儿死亡3例,病死率为17.65%,其中胎死宫内1例,2例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2.4手术的相关因素

2.4.1分娩次数6年间我院收治孕妇共6325例,发生子宫切除术16例;其中经产妇3624例,发生子宫切除术12例,占0.33%;初产妇2701例,发生子宫切除术4例,占0.14%。经产妇急症子宫切除率明显高于初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2分娩方式6325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的4236例,发生子宫切除术4例,占0.09%;剖宫产2089例,发生子宫切除术12例,占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3流产史6325例孕产妇中,有流产史的1347例,发生子宫切除术9例,占0.67%;无流产史的5005例,发生子宫切除术7例,占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4产前检查6325例孕产妇中,行产前检查的4688例,发生子宫切除术8例,占0.17%;未行产前检查的1637例,发生子宫切除术8例,占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指产前、产时(含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发生子宫大出血时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一些因素引起的顽固性子宫出血,其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保健预防及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密切相关[1]。

3.1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胎盘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产科子宫出血的首要原因。其中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胎盘早剥是急诊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这与人工流产、中期引产及剖宫产的增加造成子宫内膜层损伤、炎症、内膜修复不全,使内膜、蜕膜发育缺如致胎盘前置、粘连、植入有关。本组资料中7例因胎盘因素致胎盘剥离面出血不止而行子宫切除,其中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2例,均有人工流产、刮宫及引产史;胎盘植入2例,为剖宫产术后再孕。故应加强计划生育的宣教,重视孕产妇保健、降低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同时应重视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理妊娠合并症。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其中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继发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妊高症等使子宫肌纤维发生病理变化导致宫缩乏力;以上均为子宫收缩乏力的高危因素,最终引起顽固性宫缩乏力大出血。本组资料中子宫收缩乏力3例,1例为双胎,1例为羊水过多,1例为妊高症,产程中发现宫缩乏力出现大出血,立即行药物治疗,子宫按摩,热敷子宫,宫腔纱条填塞,结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等,仍未能有效止血即行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是解除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不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惟一措施,不能单靠提高剖宫产率来改善母婴预后,有资料表面当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时,母婴预后比较理想[2]。据国外文献报道,剖宫产后子宫切除率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发生率的23倍[3]。有剖宫产史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的35倍[4]。本组资料中剖宫产子宫切除12例,阴道分娩子宫切除4例,前者为后者的3倍。

3.2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产科大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达不到完全止血者,则应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不失时机地挽救产妇生命。手术尽量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力争缩短手术时间[5]。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16例,宫腔纱条填塞10例,2例行子宫动脉结扎,2例行髂内动脉结扎,均未起效后,即行子宫切除术。还有2例因子宫破裂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予以肝素、输血及补充凝血因子、心肺复苏,并行子宫切除后抢救成功。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以次全子宫切除为主,可保留宫颈、峡部组织及适量的子宫内膜,这样术后能维持周期性出血,保留了部分内分泌功能。但对于子宫破裂及累及宫颈者,则应行全子宫切除术。本组16例患者13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因子宫破裂,撕裂口至宫颈;1例因胎盘植入位置过低,次全子宫切除后保留部位仍出血不止而行全子宫切除术。

急症子宫切除术虽然保全了患者的生命,但是也给年轻的患者带来的身心的伤害,使她们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做好孕前产前的各项保健工作,对不宜继续妊娠的患者及时终止妊娠;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减低人流及引产率;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手术的技能;做到以上各点才可有效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萍,王咸英,冯钢.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52.

[2]刑淑敏,盖铭英,项小英.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研讨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31):134.

[3]RadekaG,MilasinovicL,VejnovicT,etal.Cesareanhysterectomyinmodernpracticefrom1968to1993.MedPregl,1997,50(9-10):375.

子宫切除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36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阴式全宫切除18例,年龄35~56岁,平均43岁;其中子宫肌瘤12例,子宫腺肌瘤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常规腹式全子宫切除18例,为对照组,年龄32~52岁,平均45岁;其中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瘤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两组患者均有一胎以上生育史,两组子宫均<12周,活动度好,除术前常规妇检外,所有患者均作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对于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分段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1.2手术方法

1.2.1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操作:病人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导尿、暴露宫颈。在膀胱沟下与后穹窿与宫颈交界处中间粘膜下注射立止血1u加生理盐水混合液20ml。于膀胱宫颈沟下方约3mm处环绕宫颈切开宫颈与阴道交界粘膜,深3~4mm达宫颈粘膜,电刀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宫颈直肠间隙,达前后腹膜反折,打开前后腹膜靠宫颈一次性钳夹骶主韧带,切断后缝扎近端的断端,宫颈侧不缝。此时再次触摸子宫,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肌瘤位置等,视具体情况再进一步处理。子宫大难牵出者,可用宫颈绀绀夹宫颈两侧,自宫颈始将子宫对半切,如见瘤体影响子宫下降随时将肌瘤挖除,同时结合行子宫分碎术,去核术等,可望有效缩小子宫体积后牵出。子宫不大者,则以食指触摸附件拉出,直视下断两侧卵巢固有韧带。如附件有病变,则断卵巢悬韧带,亦可切下子宫后再处理附近件;各残端线尾保留,但避免牵拉,检查无出血后剪断线尾,将腹膜与阴道粘膜一层连续交锁缝合,阴道塞纱团压迫止血。

1.2.2经腹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按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步骤操作。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阴式全宫组16例单纯子宫全切除,1例单侧附件,1例双侧附件切除。腹式全宫组15例单纯子宫全切除,2例单侧附件,1例双侧附件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需镇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等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下腹坠痛,性生活满意,阴检及盆腔检查,阴式全宫组阴道残端愈合好,无息肉,盆腔无炎性包块及血肿。

3讨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不需作腹部切口、体表不留瘢痕、手术时盆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由于术野狭窄,暴露和操作相对困难而致手术时间稍长,平时应用少导致对局部解剖不熟悉等因素,未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一些子宫脱垂患者。在推崇微创手术、以人为本的今天,患者更容易接受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本研究表明,阴式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术中出血稍多(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开腹组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与经腹手术比较,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稍多,但不影响其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对手术满意度阴式组满意度明显高于腹式组(P<0.01),而两组性生活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患者更容易接受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范文篇3

【关键词】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临床护理

阴式子宫全切除手术适应证以往仅限于年老子宫脱垂者。本院近年来开展的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扩大了传统的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有文献报道[1-2],欧美国家阴式全宫的比例达61%~90%,国内最高比例达92%。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手术36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49.8岁。其中子宫肌瘤20例(子宫≤孕3个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宫颈不典型增生4例,宫颈原位癌2例,宫颈肉瘤2例,慢性宫颈炎2例。有2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理诊断或阴道镜检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炎。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它可以通过心理上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康复产生影响[3-4]。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降低手术对患者情绪影响的敏感性,启动家庭支持系统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基本的支持形式。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特别是配偶的支持,能唤起患者的自尊和被爱感,进一步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5]。2.2阴道准备:常规术前3d,每天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或1/20消灵溶液冲洗阴道1次,或用0.5%络合碘抹洗阴道2次。有宫颈炎症者,上药时,应先用干棉球粘干溃疡面然后再上药,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周围黏膜,每次上药前应观察疗效。术日晨行阴道冲洗后,用龙胆紫涂宫颈,便于术中掌握宫颈位置[6]。2.3皮肤准备:入院后行皮肤评估,对高危因素的患者积极做好防压疮措施,老年患者腹部皮肤松弛,有较多妊娠纹,应绷紧皮肤备皮,防止刮破。备皮范围:包括耻骨联合、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下面、大腿上1/3内侧面。2.4营养及饮食:针对患者情况,分别给予营养支持,贫血者补充铁剂,如叶酸,营养不良致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术前1~5d服全能营养素。术前3d吃少渣半流质饮食,术日晨禁食、水。2.5肠道准备:术前遵医嘱给予口服20%甘露醇200mL,中餐前后1h各服100mL导泻,既可减少灌肠次数及患者痛苦,又可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深受患者欢迎。患者解大便次数较多者,应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发生虚脱。术日晨用20%肥皂水行清洁灌肠,少量多次,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2.6健康宣教: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交流,耐心细致的介绍手术方式的目的,必要性及安全措施,手术的优点等,并介绍同病室成功病例及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片,指导阅读与自身手术有关的“手术简介”,消除术后焦虑情况。2.7术后护理2.7.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可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8~12h,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吸氧6h,禁食6h后给予流质饮食,平卧6h后鼓励患者勤翻身,以防褥疮的发生。2.7.2伤口及阴道流血的观察:术后24h取出阴道内纱条,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每日用1/5000pp溶液擦洗外阴2次,并用红外线或频谱照伤口每日2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2.7.3引流管的护理:留置尿管48h拔除,若需长时间留置尿管,则定时夹闭、开放,训练膀胱括约肌,预防术后发生尿醋留,拔尿管后需测残余尿量时,应嘱患者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判断,减少再次置管,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每日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或1/5000pp溶液擦洗尿道外口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预防泌尿系感染[7-8]。2.8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休息,2~3个月内禁性生活及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注意加强盆底肌肉张力的锻炼,定时来院复查,若发现下腹疼痛,阴道有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应随时就诊。

3讨论

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较传统的阴式全宫及腹式全宫有更多的优点[9-10],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腹壁无切口,阴道创伤小,邻近器官干扰小,不易发生阴道内及腹腔粘连和感染,患者恢复快。通过对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6例的成功临床护理,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即要有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又要有熟练的临床护理技术,把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小,并积极的、主动的,做好一切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在住院治病的同时,对生理卫生、心理卫生、自我保健都有新的认识,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11-13]。

作者:李冰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龙阳,唐杰,师政.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30-31.

[2]GitschG,BergerE,TatraG.TrendsinthirtyyearsofVaginalhysterectomy[J].SurgGynecolObstect,1991,172(3):207-210.

[3]满江红,江山,苏畅.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31-33.

[4]田圣.实用妇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1-117.

[5]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9-133.

[6]郑修霞,周昌菊.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2-218.

[7]柳晓春,郭晓玲,谢庆煌.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86-187.

[8]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0-119.

[9]段金良,付翔,卿荣珍.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95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5,24(3):163-166.

[10]陆以佳.外科学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188.

[11]袁文清,王玉玲,时永梅.住院手术患者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1(1):21-22.

子宫切除范文篇4

近年来随着妇科腹腔镜在临床上的迅速开展,且因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较其他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已成为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较广泛的术式。作者就CIS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诊治进行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1月至2005年5月,本院共施行CISH手术303例。定期随访中发现CISH术后易并发宫颈残腔潴留囊肿、宫颈息肉、周期性阴道出血及宫颈残腔脓肿。将并发症研究后进行手术方法的改进,对改进前216例患者分为甲组,改进后87例分为乙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及肿瘤五项检查(CA125、CA153、CEA、AFP、CA199)、宫颈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及阴道镜检查,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者行分段诊刮术,以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表1甲组与乙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方法

(1)甲组:气腹形成后,在脐部、左下腹、耻上正中、右下腹共4个小孔,前两孔为10tra''''a,后两孔为5tra''''a。腹腔镜下经阴道放入子宫导引杆达宫底浆膜层外依次套上刻度管及锯齿刀管,套管的直径根据宫颈大小分别选择15mm或18mm的套管,旋转推进锯齿刀管剜切宫颈,宫体中央部达宫底肌层部固定之,用以操纵子宫。电凝切断双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如行附件切除则切断骨盆漏斗韧带),剪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至宫颈下段峡部,放入套扎线圈至宫颈峡部,助手从阴道旋转推进锯齿刀管至穿透浆膜层,将子宫剜切器与其中剜切组织经阴道向下抽出,同时抽紧套扎线圈,0号Dexcon线经阴道间断缝合宫颈残腔3针,填放碘仿纱条。10mm的套管转换成15mm的套管,用电动旋切器分次将套扎线圈上的宫体肌层分次剜切并取出腹腔外。电凝宫颈残端,着重电凝残端双侧子宫动静脉处,宫颈外鞘残端再套扎2次,连续缝合膀胱反折与宫颈后壁段腹膜,包埋宫颈残端,双侧宫旁及附件区后腹膜不予缝合。术毕创面常规涂放防粘连剂透明质酸钠。出院前常规B超检查术后盆腔情况。(2)乙组:改进手术方法宫口松弛者,选用与之相适应直径的套管进行剜切,并注意切下的宫颈组织是否完整(为中心有孔的柱形),如缺如则锥切或电凝残留的宫颈内膜组织,宫颈残端彻底止血后,于宫颈管及宫颈口处用0号Dexcon线分别行荷包缝合。余同甲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和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术后1、3、6个月随访。以后随访1次/年。

甲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5例(16.20%),其中宫颈残腔潴留囊肿18例、宫颈息肉8例、宫颈残腔脓肿3例、周期性阴道出血6例。乙组经改进后仅发生3例(3.44%)并发症,均为周期性阴道出血。

宫颈残腔潴留囊肿在术后0.5~1年余发现,大者约5cm×6cm×5cm大小,于宫颈残端膨出处横行切开放出囊液,梭形切除部分宫颈残端组织使之开放,以后复查宫颈未见囊肿发生。宫颈息肉在术后3个月~1年余发现,可为单个或多个。用电波刀切除息肉并送病理检查,未见恶性病变。宫颈残腔脓肿经阴道切开引流及抗生素联合治疗后未复发。

3讨论

3.1CIS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CISH是子宫切除的理想手术方式。其既有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又能于术中切除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部防止宫颈残端癌的发生,保持盆底、韧带、宫颈外鞘及阴道的完整性,使手术在去除疾病的同时保留了器官功能,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关于其并发症情况,文献报道[1,2]平均为12.2%,Morrison等[3]报道术后并发症为4.35%(19/437)。李斌等[4]报道1.77%(5/283)宫颈残端脓性分泌物,4.24%(12/283)宫颈囊肿。程忠平等[5]报道0.47%(1/217)发生宫颈囊肿,3.69%(8/217)宫颈残端出血。

3.2CISH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

(1)术后宫颈残端潴留囊肿:CISH术后尚有8%的患者有残留的宫颈腺体[6]。原因是剜切宫颈时套管直径不够大,以致切下的宫颈组织不够完整。而残留的宫颈管粘膜的腺体仍具有分泌功能,其产生的宫颈粘液积聚于一个闭合的腔隙中,形成囊肿。针对宫颈囊肿的发生,作者对宫口松弛者改进了手术方法,选用直径的套管进行剜切,并注意切下的宫颈组织是否完整,如缺如则锥切或电凝残留的宫颈内膜组织,这样即使术中切除宫颈组织后仍有少量腺体残留,也能通过电凝使之变性坏死,避免了术后宫颈囊肿的发生。(2)宫颈息肉:CISH术后宫颈残端息肉的原因与术后缝合宫颈残端时未将残端组织对合整齐有关。作者将宫颈残端修剪整齐,后将组织对合整齐后缝合,并尽量将残端创面包埋于内可避免残端息肉的发生。(3)宫颈残腔脓肿:CISH术后发生宫颈残腔脓肿与术中行宫颈剜切后未将残端创面彻底止血即行缝合,致术后残腔积血而并发感染。作者改进了手术方法:剜切宫体肌层后,套扎宫颈外鞘一次后拉紧套圈,再次套扎,且第2次套圈尽量靠近宫颈外口水平。电凝宫颈残端,着重电凝残端两侧的双侧子宫动静脉及宫颈残端出血部位,彻底止血。经阴道于宫颈残端创面电凝止血后,于宫颈管及宫颈口处用0号Dexcon线分别行荷包缝合,封闭残腔。此法避免了此并发症。(4)周期性阴道出血:此并发症多见于子宫腺肌症患者。此类患者子宫肌层增厚明显,子宫球形增大,血运丰富,不易剜切,易有异位的子宫肌层残留,所以会有如月经周期样的阴道出血。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手术方法避免此并发症。

【参考文献】

1MalikE,SchmidtM,plicationsafter106laparoscopichysterectomies.ZentralblGynakol,1997,119:611~615.

2NezhatF,NezhatC,CeanalH.Laparoscopicinjuriesandcomplicationsovera10-yearperiod.SurgEndo,1994,8:533~540.

3MorriosonJE,JrJacobsVR.437classic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Hysterectomiesin8years.JAmAssocGynecolLaparosc,2001,8(4):558.

4李斌,楮黎,郭春霞,等.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69~270.

子宫切除范文篇5

关键词:妇产科;阴式子宫切除术;应用效果

在医院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当中,子宫切除术并不少见,其中主要包括子宫全切术和子宫部分切除术以及扩大子宫切除术等三个类型[1]。临床中常采用该术式治疗某些原因导致的子宫出血和附件出现病变以及子宫肿瘤等。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的子宫切除术通常采用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但是该方法的创伤性相对较大,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恢复也相对较慢,使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因此,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弊端。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本文对需要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详细研究数据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这一期间收治的6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3.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29~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3.8)岁,以上两组患者均为已婚患者,同时均符合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指征。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权,并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展本次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指征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本文对其具体治疗方法不做详细赘述。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医护人员在手术前3天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和阴道冲洗,通过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处理。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切口形状,在手术过程中,应将阴道和直肠间的间隙以及膀胱宫颈间的间隙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当需啊哟在阴道粘膜和宫颈交接的位置进行环切操作前,应采用生理盐水和1:250的40ml肾上腺素AD进行注射。在分离子宫前后腹膜阴道直肠间隙和宫颈间隙之前,应需要将其反折和结扎,采用手术钳夹将子宫血管、圆韧带、骶韧带和主韧带等相关附件进行切断,将存在病变的子宫取出。最后通过吸收线对其进行缝合处理,放置引流条。

1.3观察指标。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完成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中,3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技术,该方法具有多种优点,如:术后恢复快、美观性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2],因此,容易被女性患者所接受。同时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3],阴式子宫切除术还适用于有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以及对开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在方便患者的同时,可以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得到有效的减少。但是阴式子宫切除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患者的子宫体应<14周,子宫附件具有较好的活动度,盆腔无粘连或者轻度粘连,无生殖器恶性肿瘤,有阴道分娩史,同时排除手术禁忌症。经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看出,该方法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住院时间缩短,间接的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且大力推广。

作者:黑红梅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王浩.10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的临床观察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3):3459-3460.

子宫切除范文篇6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适应证

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中越来越深入人心,探讨创伤小、手术质量高、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的手术方式已成为妇科界的目标,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施行切除手术,近几年来不断兴起,且常见报道,但如果不掌握好适应证,极有可能造成中途开腹或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分析子宫肌瘤阴式全宫切除术222例术中的情况,探讨手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因子宫肌瘤在本院施行经阴道切除术共222例,其中术前无盆腔黏连199例,诊断轻中度黏连23例。在无黏连的199例中分组,子宫≤孕12周大小154例,作为A组;子宫大小为>12周,≤18周45例,作为B组,其中子宫如孕16~18周大小的5例;术前诊断盆腔黏连的23例为C组,且子宫≤孕14周,主要是腹部手术史和盆腔炎病史,如剖宫产、卵巢囊肿切除、阑尾切除、宫外孕手术、慢性盆腔炎等,A组年龄在40~52岁,B组年龄在43~57岁,C组年龄40~55岁。三组年龄差异无显着性。所有患者术前作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单纯子宫肌瘤或合并子宫腺肌瘤,无附件疾病及生殖器恶性肿瘤,无严重的盆腔黏连。

1.2方法术前按常规检查,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取膀胱截石位,用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宫颈12、3、6、9点作水垫。在膀胱附着于宫颈处(宫颈膀胱沟处)下0.2~0.5cm处环形切开阴道壁。锐性及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子宫直肠间隙达膀胱腹膜反折处、子宫直肠窝处。紧贴宫颈钳夹、切断、缝扎双侧主韧带、骶韧带。打开前、后腹膜,触摸子宫大小、肌瘤部位及双附件情况、是否黏连,如有黏连则先分离黏连。钳夹、切断及双重缝扎两侧子宫血管。用固有韧带拉钩(长臂,头部呈问号形,由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设计)暴露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及圆韧带,钳夹、切断及双重缝扎之。当子宫较大不能取出或不易钩取固有韧带时,先采用缩小子宫体积的方法,如将子宫劈开、肌瘤剔出。再钩出韧带,将子宫取出。取出子宫后用2-0肠线缝合前后腹膜、阴道前后壁。术中用聚血盆及负压瓶收集血液,再用量杯测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结果

2.1三组的手术情况A组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B组2例中转开腹,均为子宫较大,1例如孕18周大小,1例如孕14周,且为前壁单个肌瘤,瘤体较大,膀胱腹膜反折上移未能打开而改开腹。1例膀胱损伤。腹部手术史的23例中,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因为黏连,打开前后腹膜反折困难,子宫周围组织黏连造成手术困难,为了避免损伤其它脏器而改开腹,1例术后出血开腹止血。1例膀胱损伤,膀胱损伤均经阴道修补成功,阴式手术均在术后5d出院,开腹则在术后7~9d出院。

2.2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的比较子宫大小及有否腹部手术史造成手术难易程度不同,B、C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见表1。

表1三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略)

Tab.1Comparisonofoperationtimeandbleedingvolumesinthethreegroups

与A组比较:*P<0.01(t检验)

3讨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由于不存在腹部切口,具有体表不留疤痕、手术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顺应了当前微创手术的潮流,在国内不少医院采用,近年来手术术式的改良[1],使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手术难度也随之增大,所以适应证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马秀清[2]等报道了巨大子宫肌瘤成功施行阴式切除术37例。本研究发现,子宫≤孕12周的子宫肌瘤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子宫>12周,≤18周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且子宫>12周,≤18周组术中可能中转开腹,本组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肌瘤位于子宫前壁且瘤体较大,使膀胱腹膜反折上移,造成膀胱腹膜反折未能打开而中转开腹,此外,肌瘤位于宫角部,或者子宫双侧角部较宽,用固有韧带钩形钳钩取韧带困难,同时子宫越大,手术难度也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出血必定增多。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术野小,操作困难时,有可能发生膀胱及输尿管的损伤。虽然子宫体积大小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而主要是取决于子宫的解剖和医生的经验,而瘤体部位更为关键[3]。

有腹部手术史的23例患者中,术中中转开腹主要是由于黏连,解剖不清,术中分离膀胱腹膜反折及黏连困难,手术时间延长。为避免损伤邻近器官,避免失血增多,改为腹式手术。有下腹部手术史者一般认为开腹手术会更好。笔者认为如果术前检查仅轻度黏连,且为经产妇,子宫活动良好可以考虑阴式手术,但术中不能强行分离,以免导致剥离面出血,最终需开腹探查止血。对于子宫活动度差,与周围有严重黏连等患者不宜行阴式手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比较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笔者认为:①术前要认真作妇科检查;②无严重的盆腔黏连;③排除恶性病变;④宫体肌瘤子宫小于孕14周,手术一般能顺利进行。大于14周可能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主要是术中先将子宫肌瘤剔出或子宫分解使时间延长,出血增多。但柳晓春[1]等认为子宫<18孕周大小也可施行阴式手术,术者应依据自己的手术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途径。阴式全宫切除术虽有诸多优点,但不能忽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黏连的子宫及大子宫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比单纯阴式手术安全。如果有中转开腹可能者,应选择腹式术式更为稳妥。如果片面追求阴式手术,很可能中转开腹或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时,确保手术顺利、安全是关键。所以术前充分把握手术的适应证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柳晓春,郭晓玲,谢庆煌.新式非脱子宫经阴道切除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186-187.

子宫切除范文篇7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手术室护理;对策;护理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子宫切除术成为切除子宫肿瘤和附件病变的普遍治疗方法[1]。全子宫切除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症,提升术后治愈率。但全子宫切除对患者身体机能有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并提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率[2]。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全子宫切除患者40例,年龄37~55岁,平均(38.22±6.73)岁;所有患者经入院检查后全部确诊为子宫肌瘤合并宫颈糜烂;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90min。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基础护理内容等。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手术前,很多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惧怕心理,害怕疾病恶变,害怕手术风险以及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导致其存在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以上问题,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措施,如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全子宫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解释有关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另外,在手术前1d应让患者洗澡、洗头、修剪指甲、更换衣服、剃去阴毛和腹部汗毛;还需进行胃肠道护理,术前12h禁食,术前8h禁水,避免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必要的胃肠道护理还能够预防术后腹胀。术前进行灌肠1次排空肠道,术前30min给予苯巴比妥钠1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无菌操作,杜绝感染事故发生。从患者进入手术间开始,首先是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待麻醉后给予导尿管插入,从而消除因导尿管带来的疼痛感;在手术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并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如有意外发生,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手术完成后,第一时间将手术成功的消息告知患者,以减轻心理负担,同时给予静脉镇痛泵减轻伤口疼痛感,指导患者采取平躺姿势6h,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避免因平躺过久而导致血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若2d内未发生并发症可将尿管移除。术后应注意患者外阴清洁,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若发现有夹杂血液现象应立即上报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饮食护理中应加强营养支持,多食用高蛋白和粗纤维食物。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手术护理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感明显改善;②有效:术后仍有轻微疼痛;③无效:术后疼痛感强烈。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人们对疾病防治观念的逐步加强,以及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防癌意识不断增强,子宫颈筛查也逐渐得到广泛普及。子宫颈筛查能够帮助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得到早期防治,从而提升宫颈癌的治愈率。而全子宫切除手术是切除子宫肿瘤和附件病变的普遍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症,提升治愈率。但全子宫切除术的成功与否也受到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影响,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强化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与心理压力,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费菲.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206-207.

子宫切除范文篇8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1]广泛在临床上使用,评价不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比较其优缺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35~55岁,体重45

~75kg,身高148~165cm。

1.2方法

术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肌注。随机分成3组(n=20),Ⅰ组2点式持续硬膜外阻滞组,分别T11~12\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分别头向上、向下置管3~4cm,各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无腰麻征象后,相隔5min各注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10~15ml,每隔45~60min各追加5ml。麻醉效果明确,手术开始后进腹前给予适

量麻醉性镇痛药,防牵拉反应,使患者入睡。Ⅱ组单点式腰硬联合麻醉组,经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自硬膜外穿刺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5s1ml)注入局麻药(0

.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根据患者情况注入2.5~3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向头留置硬膜外导管3~4cm,固定导管,让患者平卧调节手术所需要的平面(5~10min内调节

),控制阻滞平面在<T6。但应该注意扩容补液体,同时准备麻黄碱、阿托品及其他抢救准备。手术开始后根据麻醉平面消退情况,约1.5~2h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BP、HR阻滞平面变化,根据患者酌情用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8~12ml。Ⅲ组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组,先取T11~12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然后头向置硬膜外导管3~4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无腰麻征象后,再取L2~3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5s1ml)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根据患者情况注入2.5~3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患者平卧,或头略抬高,依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追加麻醉药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5~10ml,控制平面在T6以下。间隔45~60min追加3~5ml混合药,患者BP下降时应先扩容林格氏液300~500ml静滴。血压下降>30%予麻黄碱10~15mg。准备麻黄碱、阿托品及其他抢救药物。术中监测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术后患者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

记录整个时间段BP和HR,并统计整个观察期收缩压(SBP)变化<基础值30%和HR<60次/min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统计询问手术医生对肌肉松弛的整体评价。记录麻醉操作开始至允许手术开始时间。

所有操作均由熟练掌握该技术的麻醉医师实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3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操作时间Ⅰ组>Ⅱ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3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略)

3组麻醉后15min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SBP均比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同时,Ⅰ、Ⅱ组DBP比基础值也有下降(P<0.05)。Ⅱ组SBP与Ⅰ组、Ⅲ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3组HR变化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3组病例HR、BP变化(略)

整个观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Ⅱ组相对较多,Ⅲ组居中,Ⅰ组最少。见表3。表33组患者观察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略)

3组优良总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优秀率。Ⅰ、Ⅲ组比Ⅱ组腹肌肌松好(P<0.05)。Ⅱ、Ⅲ组比Ⅰ组子宫更易提升(P<0.05)。见表4。表4手术医生对3组患者肌松的评价(略)

3讨论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较成熟[2],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亦同样。3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从满足手术角度看,无实质性优劣之分,更为重要是麻醉医生掌握该技术的熟练程度。但是,从具体操作来讲,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长,子宫提升度无其他两组腰硬联合麻醉完善,可是,它无头痛等腰麻副作用,循环也相对稳定。而其他两组腰硬联合麻醉副作用相对较多[3]。单点式腰硬联合麻醉,需要及时调节麻醉平面,循环影响较其他两组大,平面有过高和过低的担忧,腹肌肌松有时差,从手术时间讲,联合硬膜外阻滞无必要,单独即能完成,即使使用平面上升也有限,主要用于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可控性更强,可达到循环稳定和肌松良好的满意结合点,操作也易掌握。作者倾向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具体采用何种麻醉方法主要取决于麻醉医生掌握该技术的熟练程度[1]。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人民出版社,2004.825~828,1089~1094.

子宫切除范文篇9

病房里人杂,有些话我不好说,也许写出来更容易一些。

××,看你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好难过!

我知道,切除子宫对你我意味着什么,你我是那样的爱孩子!但不如此,我将失去你,在两难选择中,除了选择你,我还有什么办法呢?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如巨雷轰顶,一夜未能成眠。××,我知道你的痛楚更甚于我。要说不在乎是虚伪,但问题是,在乎又能如何?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让我们共同承受吧。

庆幸的是,癌细胞并未扩散。失去子宫,却保住了可爱的你,别胡思乱想,要和医生积极配合,这样手术会顺利得多。我是想开了。如果我们想有个宝宝,就收养一个好了,我们像亲生的一样爱他、疼他,好不好?

至于我,你还不了解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对你的感情吗?别相信他人的议论。

我想,等你出院了我们就办结婚手续。别怪我性急,本来我们就是计划好了的嘛!要不是该诅咒的疾病,我们早在一起了。结了婚,我一定会更好地待你、疼你,补偿一下这么多天来你受的苦。

真想让我替你生病。你病在身上,而我疼你在心上!

手术时疼得忍不住,就骂我几声好吗?你不说骂我最解气吗?

子宫切除范文篇10

随着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在妇科领域腹腔镜下手术不仅限于附件切除术,还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等。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共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8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年龄38~52岁,平均43.2岁。其中子宫肌瘤27例、子宫腺肌病11例。妇科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12周31例、子宫增大>12周7例,有下腹部手术史11例。

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脐孔用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达15mmHg,置镜后,取头低脚高位,然后两侧下腹部各置入5、10mmTrocar,此两孔作为操作孔。再从阴道置入举宫器,镜下操作步骤同开腹手术。操作方法:用超声刀及双极电凝处理双侧园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及阔韧带前、后叶,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至宫颈峡部下2cm,双极电凝子宫动、静脉,用1号肠线套扎宫颈中段3道,子宫切除器切除子宫体,若附件有病变则作相应处理,冲洗盆腔,检查有无出血,无异常手术完成。

2结果

2.1围术期情况观察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0~120min,出血量10~50ml,术后6h进食,术后当天下床活动,恢复肠蠕动功能,不需应用止痛剂,术后24h拔除尿管后小便均能自行排出,术后1d内体温最高达38.1℃,平均37.5℃,第2、3天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7d。对照组手术时间60~125min,出血量50~150ml,术后6h进食,2d后下床活动,恢复肠蠕动功能,需应用止痛剂,术后48h拔除尿管后小便均能自行排出,术后1d内体温最高达38.1℃,平均37.5℃,第2、3天恢复正常体温,术后平均住院日4d。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x±s)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Hb住院天数观察组95±2518±10121±15.63对照组90±3070±5092±13.77P值>0.05<0.05<0.05<0.05

2.2术后随访情况随访38例,随访率100%,分别于术后1、6个月、1年复查,术后无一例有腹痛、切口疼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腹部切口无一例感染,盆腔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包块。

3讨论

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占腹部手术的第3位,近年来腹腔镜下手术在妇科领域迅速发展,已开展了附件切除、卵巢囊肿剔除、子宫全切、次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的指征同开腹手术[1],包括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附件肿瘤。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炎症粘连者,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本组有多例盆腔粘连,肠管粘连,道格拉窝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经分解粘连后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对身体创伤小,对盆腔干扰少,痛苦小,恢复快,腹部切口疤痕小,住院时间缩短。(2)由于气腹形成,镜下对病灶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盆腔视野更为清晰,不易损伤盆腔脏器。(3)出血少,由于镜下操作是先电凝止血后电切或超声刀凝切,故术中出血少,本组中22例出血<10ml,这样减少了术前合并贫血患者的输血机会,避免了输血所致风险。(4)开腹不易发现的病灶可在镜下电灼清除,本组有数例术中发现膀胱区有火焰状改变,予双极电灼后成黑色,这些病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改变,这样使诊断和治疗一次性完成。(5)术后盆腔粘连减少,传统的开腹手术中,腹腔粘连的发生率50%~90%,复杂的腹部手术术后粘连率>90%[2],本组粘连发生率72%,腹腔粘连可引起不孕、肠粘连、肠梗阻、慢性腹痛等并发症,也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2]。腹腔镜下手术对盆腔干扰少特别是肠管,术中反复冲洗可去除凝血块,稀释炎症物质,改变腹腔内环境,从而减少粘连,同时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可增加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6)腹腔镜手术可反复施行,本组有数例患者曾有异位妊娠或附件肿瘤手术史。但腹腔镜下手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实物的触及感,盆腔粘连镜下操作难度明显增大,易损伤脏器或病灶清除不彻底,需转开腹手术。子宫增大特别是>16周,腹腔镜下暴露子宫后壁困难,影响手术视野及操作,易造成肠管损伤,应选择开腹手术为宜。

总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虽不能完全代替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但也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