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3:08:43

专业村

专业村范文篇1

村农民打井队,始于年月,当时该村徐建军、赖根生、郑瑞跃三青年农民利用在地质队打工时学到的地下水勘探开采技术,合伙投资1.2万元,买来一台旧钻机,开始经营打井业务,不到个月,就收入3.5万元,不仅收回全部投资,而且每人还赚了7000多元。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地刺激了该村农民的打井热情。年下半年,村民赖买来钻机跟着干,接着现任支部书记张也拉起队伍干了起来,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在这些先遣创业者的启发和带领下,全村打井队伍日趋壮大,到目前为止,打井队发展到72个,钻机72台,固定资产达335万元,足迹遍及北京、河北、辽宁、广东、浙江等全国大部分省份,年打井净收入近500万元,人均1.6万多元,负责的工头年收入5-6万元,甚至10多万元。山民们风趣地说:“我们掘出来是‘水’,可捧回来是‘金’呀”!

通过对打井专业村的调查,给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培育新兴产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一项新兴产业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有其发生、发展、壮大的过程和规律,就看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是否有“伯乐”识马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并善于总结、扶持和培育。大街乡打井专业村从最初3人开始,从小到大,发展到全村乃至全乡1100多人的一支打井队伍,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因素,但也不乏与其所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和支持帮助。前几年,随着打井队伍的不断壮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起来,打井队之间为招揽生意互相压价,加之市场运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经济效益每况愈下,部分外出打井人员渐渐承受不住,陆续返乡歇业,一时造成打井产业的萎缩和萧条。面对如此境地,村所在乡党委政府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规范行业行为,于年月成立了以村为基础的大街乡打井行业协会,由村支部书记张出任会长,制定了章程,对领导机构的确立及其权利、协会正常运作的经费来源、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何时开展业务交流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针对外出打井人员作业流动性大、工种危险、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及家庭牵累等实际,乡党委政府还着重为他们提供信息、参保投保、照顾家庭、调解矛盾等多种配套服务,有效地稳定了这支队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春节刚过,乡党委政府按照惯例召开外出打井人员代表座谈会,乡领导不仅问寒问暖,关心外出打井人员的生活和家庭情况,而且还勉励他们要大胆走出去,多多赚钱,做大做强打井新兴产业,带动更多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紧接着,乡党委政府又专门聘请专业人员为钻井机械操作人员举办了打井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除深井钻探技术外,还有经济合同法、劳法、安全生产技术及人身财产保险等,通过培训,既增强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又使他们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街乡党委政府这种追踪管理和服务,被外出打井人员称之为“新兴产业的保护伞”。

[思考之二]培育新兴产业,是转移劳力、解决“三农”难题的有力举措。要解决“三农”难题,核心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而要使农民真正富起来,最关键的是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村有男女劳动力596个,以前,因无转移门路,大批劳动力被困守在山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生活。自村里发展外出打井这项新兴产业后,全村就有310多个劳动力外出转移,占全村总劳力的52%,加上因打井业带动的其它外出转移劳力,劳动力转移达80%以上,现在当你进入该村时,看到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村干部,且这些人都有事干,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由于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年提高,到年底,仅打井纯收入就达468万元,人均5318元,占全村收入的80%以上。加上山林、竹笋等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未开展打井业时的年近10倍。随着村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该村的各项公共社会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先后修建了总长5.8公里的进村公路,安装了有线电视,装上了程控电话,还整改了低压电网等。同时,农户的住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全村80%以上的农户翻建了新房,其中40多户建造了别墅型洋房。不仅如此,不少村民还跳出山门,到城镇建造新房。据调查,大街乡政府所在地的生活小区,50%以上的新房是由村农户建造的。另外,全村还有各种汽车10多辆,电脑、摩托车已进入一般农户家庭。村在自身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地方打井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现在,大街乡打井队发展到140多个,钻机280多台,从业人员达1100多人,仅打井一项,就为全乡增加收入1200多万元。

专业村范文篇2

*乡*村是部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的所在地,也是全市名副其实的李广杏专业村和旅游专业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223户,845人,1887亩耕地,*年人均纯收入5006元。现有党员49人,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10人,35岁以下的党员6人。近年来,*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发挥能人优势,健全管理制度,探索党建促发展新路子。人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近年来,*村党支部针对本村带头致富的能人较多的实际,在使用干部上突出了“支部引好路、能人当干部”的工作特点,尤其在发展党员时把致富能人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实行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村级管理体制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村支部在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认真开展了以“选好一条富民路子、发展好一个集体经济项目、培育好一名种养大户、帮扶一名贫困党员和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以“带头学会一门种养技术、带头成为一名科技示范户、带头落实一个增收项目、带头兴办一个加工企业、带头帮扶一户贫困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全村涌现出了秦作仓、吴建忠、丁孝、马建兵等一批带动群众致富的明星党员。

二、发挥自然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打造敦煌特产新品牌。思路决定出路,优势产生效益。村支部在客观审视村情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立足优势,做大做强李广杏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了扩大李广杏产业规模,支部要求党员和干部带头栽植的同时,采取政策激励、典型带动等方式,动员近200户村民扩大李广杏面积。近年来,全村新定植李广杏1700多亩,户均8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94%,人均纯收入中有1700多元来自李广杏,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为了把李广杏打造成能代表敦煌的特色品牌,村支部牵头成立了李广杏协会,并指导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协会积极推广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完成千亩无公害李广杏示范片建设任务,提高了李广杏品质,还对李广杏进行了统一包装。每年通过举办杏花节、李广杏质量品尝会等节会,挖掘宣传李广杏的文化内涵,让李广杏真正成为敦煌的特色产品,并在每年李广杏的销售高峰期,协会以市场保护价收购李广杏,组织协会会员销售到拉萨、兰州等城市。协会成功注册了“飞将军”李广杏商标,去年开办了航空货运李广杏业务,安全快捷的货运渠道实现了当天采摘当天送达目的地,成功了北京、兰州等地一些客户的李广杏货运业务。协会每年组织销售的李广杏都在30吨以上,占到李广杏总产量的60%以上。

三、发挥地理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开拓农民增收新途径。*村靠景、沿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党支部本着集体投资占大股、村民出资占小股的原则,组建了*旅游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建成了沙疗所、工艺厂、停车场、*沙生植物园等村办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多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员干部的典型引路,*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认识到“揪了柿子打豆豆,日子过在人后头;卖包包拉羔羔,生活水平天天高”。一个家家参与旅游服务业的浓厚氛围已在*村兴起,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拉骆驼、滑沙、摄影、餐饮、娱乐、工艺品销售等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490多元,占到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5%以上。村集体有了积蓄后,村党支部先后投资完成了*停车场和沙生植物园的扩建工程,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进行了水渠衬砌、村组道路硬化、农电线路改造、高标准小康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免费为群众配发农用三轮摩托车134辆、手机82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2台。

四、发挥政策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村新农村建设以“二十字”方针为目标,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基础设施立村、林果产业强村、旅游产业富村、绿色生态建村、和谐发展稳村的“五村建设”工作思路,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了五改(改房、改路、改厨、改厕、改水)、五治(治理柴草乱堆、畜棚乱建、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同时,抢抓敦月公路拓宽和山门广场征地拆迁的有利时机,按照“汉唐风格、中式建筑、清水墙面、青瓦盖顶”的建设理念,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放线施工,统一硬化街道,统一安装上下水,投资374万元建成2个高标准小康住宅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全村已建成示范户34户,散建样板户9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8%。*村连续3年被酒泉市确定为小康住宅建设示范村,*年先后被确定为酒泉市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专业村范文篇3

一、专业村的概念及在推进乡村经济开展中的主要效果

(一)专业村的概念

所谓的专业村,是指在市场的指导下,村民自觉或有组织地加工统一类型的产物,一村一品、互相协作,搞专业化出产,构成了规划优势、特征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政村或天然村。

专业村普通应具有以下根本前提:专业村主导财产或产物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比重到达50%以上;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财产或产物出产运营运动;专业村农户从事主导财产或产物运营运动的收入占农户家庭运营收入的比重到达70%以上。A、运营方式:从事粮、棉、油等大宗农产物出产的,必需是优质专用种类,并与财产化组织树立相对不变的关系。B、主导财产的规划:从事栽种、水产养殖的,栽种面积或水产养殖面积要到达本村农用地上积(指耕地、林地、场地、牧地、滩涂或水面等)的70%以上;从事家畜、禽类养殖的,要有规划化的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养殖量要到达总养殖量的50%以上。C、主导财产或产物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比重到达50%以上。D、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财产或产物出产运营运动。E、农户从事主导财产或产物运营运动的收入占农户家庭运营收入的比重到达70%以上。

(二)专业村在推进乡村经济开展中的主要效果

1、专业村发生规划经济、规划效益,具有较强的实力培养市场、占据市场。专业村的开展和强大是财产集群化的初级阶段。财产集群化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方式,它以区域收集为根底,经过强化专业细分,促使每个企业把产物做精,最大限制地发扬财产联系关系和协作效应,构成财产之间的协同开展。这既有利于降低财产的开展本钱,又进步企业出产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

2、专业村是完成农业财产化的必经之路。农业财产化综合地发扬出产专业化、结构区域化、运营一体化、效劳社会化、治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胜性,能有用处理农户小规划运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出产比拟效益低与进步农业劳动出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残剩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条理矛盾的问题。全市良多种、养、加方面的专业村完成了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技的有机连系,构成了一条龙的运营机制,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奠基了农业财产化的坚实根底,是完成农业财产化的必经之路,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例建立具有主要的意义。

3、专业村催生乡村公司的构成和企业家的发生。专业村出产户较多,他们在产供销的进程中既互相进修,又互相竞争,在这个进修和竞争的情况中,一些出产户开展强大,公司便应运而生,村民也成了企业家。他们往往是从叫卖、直销开端,把产物直接推销给用户,一步一个足迹地占据市场。

二、专业村开展的近况

经过开展,当前全市专业村规划化效益初步展现,特征化基地不时扩展,品牌化出产日益显效,市场化辐射逐渐拓宽。此次查询的77个专业村中,个中:蔬菜专业村8个,果树专业村2个,养殖专业村15个,腐竹专业村4个,花草专业村3个,烟叶专业村4个,其他触及运输、加工、制造等类型的专业村41个,专业村不只数目多,并且规划大,有的影响普及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从查询的77个专业村来看,农人人均纯收入到达6144元,比全市均匀程度5841元凌驾303元,近5.2个百分点;均匀每村拥有小汽车27.7辆;均匀每村拥有农用车137.6辆;均匀每村外出务工人员(指外出务工地址在本乡镇以外)到达267.6人。

(一)涌现出的几品种型专业村

专业村的构成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有着本人的开展规则,专业村类型的构成显示了经济开展有了必然水平的成熟性,以及本身的指点性。首要有以下三品种型:

1.传统承继型。前史上人们就从事这种产物的出产,但多是手任务坊式的,变革开放今后有了较大的开展和立异。如县河街乡白兔寺等豆成品专业村,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花草栽种专业村,禹州市古城镇桐树张村“三粉”加工专业村,禹州神垕镇东大社区钧、陶瓷出产专业村,襄城县汾陈乡双楼张烟叶栽种专业村,襄城县丁营乡沟刘蔬菜专业栽种村,长葛市董村镇高庄衡器制造专业村,等等都是这品种型。这种专业村的特点是村民有传统的技能,产物在乡村有广阔的市场,但普通利润较低,只要进行较大的立异,才干发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2.强人带动型。县椹涧乡蜜蜂张村的张振有、鄢陵县柏梁镇六湾村的李亮堂、襄城县十里铺乡仝庄村的李汉伟、禹州市范坡乡范坡村的娄建伟、长葛市石象乡胡庄村的谢玉生等,有的是技能妙手,有的是商海搏击的强者,他们的举动对村民都有较大的影响,然后带动乡邻从事这种专业,于是构成了一个强壮的经济群体。

3.当局指导型。县小召乡党委、当局组织该乡崔庄社区的党员、群众到进步前辈地域观赏进修生态建立的进步前辈经历,进行效益比照、经济比照、市场比照,使群众充沛看法到开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益处,积极探究地盘流转向规划运营集中的新方式,调整栽种构造,进步生态建立的质量,在统筹业主、群众好处的根底上,执行市场化运作,清楚林木产权,搀扶有栽种技能的农户进行适度规划运营,鼓舞没有栽种技能的农户从地盘上解放出来,专心投入到其他致富路径上。该社区已于2006年栽植了1000亩速生丰登林;2007年,购进1.2万株6春秋的梨树,无偿发放给广阔居民,栽种在社区内街头巷尾,天井表里,使该社区成为推进区内最典型的“一村一品”梨树生态社区。2008年,积极指导业主或在林下栽种花草、蘑菇、抗癌红薯、土豆、油菜、小尖椒等特征农作物;或在林下开展散养鸡、鸭、兔等特征养殖业;或开展旅行旅行、农家小餐饮项目,走出了一条在生态林里立体种养殖成功形式。

(二)开展专业村的经历

近年来,全市各地把开展“一村一品”作为新乡村建立和开展现代农业的打破口,在有力推进专业村建立和开展方面积聚了一些好的经历和做法。

1、指导注重。以“一村一品”为打破的新乡村建立路子,是经由选择扶植主导财产而逐渐构成的。一段期间以来,传统农业栽种形式与市场经济前提下开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很不顺应,一家一户涣散运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凸起。要处理好这一矛盾,最有用的路子就是走规划运营的路子,扶植一批主导财产,让一些本地有优势、市场有潜力、经济效益高、农人能赚钱的财产和产物开展起来,构成规划效应。为此,全市各地依据本地农业资本、传统优势、技能人才和市场需求,对乡村各个财产一一进行论证,从中确立了蔬菜栽种、食用菌、苗木花草、畜牧养殖、经济林等三十多个以村为区域的主导财产,区域化结构初步构成。

2、办法妥当。全市各级党委、当局借鉴现代工业的治理形式,经过抓龙头、建基地,扩市场、联农户等办法,指导、组织农人向主导财产挨近,向“一村一品”开展,完成财产化运营。一是抓好基地建立,扩展规划运营。二是积极开展乡村经济协作组织建立,为农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效劳。三是抓好龙头,强化牵动功用,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征资本挨近、向主导财产接近、向规划运营推进,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开展。四是施行规范化出产,环绕特征产物,在产地情况契合国度规范要求的根底上,严厉依照无公害农产物、绿色食物、有机食物出产技能规程操作,进步了农产物质量。到当前,全市农产物加工企业到达1057家,规划以上加工企业到达115家,完成发卖收入280亿元,已初步构成市场竞争力强、产物联系关系度高的农产物加工财产集群,为农业增产、农人增收和乡村昌盛做出了积极奉献。

三、专业村开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和制约要素

从查询的状况看,各地专业村开展有了优越初步,但与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规范和要求比拟,还有很大差距,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1、看法不到位,资金投入缺乏。单个当地关于专业村开展在推进农业财产化运营晋级、建立现代农业、推进新乡村建立中的主要效果和位置,缺乏应有的看法和足够的注重,理论中形成注重水平不敷、任务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缺乏,制约一村一品疾速安康开展。

2、主导财产规划小,区域结构涣散,开展不服衡。就全市而言,局部财产已初步构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户开展格式,但无论是财产基地开展规划、财产产物区域集中度等,远远不顺应现代农业开展的要求。依照严厉规范意义上的专业村来说,与区域化结构、专业化出产、一体化运营财产化开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单个当地地盘流转进度慢,专业村财产规划难于进一步扩展和膨胀。还,单个行业存在不合理竞争,企业之间缺乏协作。

3、农人科技文明低,运营治理跟不上。近年来,大大都青丁壮外出务工,留守乡村搞栽种养殖的多是白叟和儿童,科技文明本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重,思维保守掉队,只求数目不求质量,只求温饱不求敷裕,而真正要搞好专业村建立,必需有多量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善治理,勇于进步的新型农人。还,当前良多好技能不克不及被充沛地使用,农业出产不是短少技能,而是短少技能推行的人员、渠道与载体。

4、农产物流畅难、发卖难仍是困扰农人及农业财产化开展的大问题。除了定单农业处理了农人流畅难、发卖难的问题外,固然“一村一品”规划逐渐扩展,然则市场经济前提下农产物的发卖,不断是困扰农人及至农业财产开展的大问题。

四、对策建议

当前,专业村面对着产物由低质量到高质量,利润由低效益到高效益,设备技能治理由低条理到高条理开展的严重问题。他们如何才干愈加顺应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如何才干疾速接近农业现代化?如何才干愈加顺应于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需求?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加速专业村的开展,必需以科学开展观为指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环绕开展现代农业和财产强村富民目的,充沛发扬资本、传统和区域优势,出力培养主导财产和优势特征产物,增强指导,强化搀扶,优化情况,完美机制,做优龙头,培养载体,推进专业村向纵深开展,确保农业增效、农人增收,然后为加速全市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和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开展。

1、进一步进步看法,实在增强组织指导。各级指导要充沛看法到开展专业村是推进新乡村建立的严重行动,是往后农业任务的主线,是促进农人增收开展区域经济的宏大共振点。要进一步解放思维,立异开展,要鼎力开展有当地特点的特征财产,使新“品”新“业”不时涌现。为此,有关部分应协调停决好专业村开展中呈现的严重问题和坚苦,既定的财产开展不不坚定,持之以恒,起劲干好,确保财产继续不变开展。要制订鼓励政策和推进办法,鼓舞农人安心勇敢的开展财产。

2、容身资本优势,搞好规划结构。一是发扬本地的特征财产。要容身当地资本和传统产物的特点,开展有竞争力的主导财产和特征产物。二是进步出产规划和加工技能。以“公司+协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首要方式组织出产运营。三是效益第一。但凡有用益的、给农人带来最大好处的财产、产物,只需司法答应,社会需求,都应支撑开展。四是科技立异。不时推行新种类、新技能,打造名牌产物。五是以报酬本。抓好乡村生意人、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的步队建立。

3、增强科技投入,提拔产物科技含量。专业村开展中,“一村一品”不是权宜之计,必然要做到可继续开展,必需高规范定位于现代农业。应依托科技高起点、高程度开展种养加一体化,依托科技开拓新产物、进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托科技进步农人的本质、培育新型农人;在农业出产、农产物研发、加工贮运及市场发卖各个环节都要加大科技投入,依托科技完成农产物高产、优质、高效出产;存眷轮回经济出产方法的使用,做到无害化出产;充沛应用得天独厚生态情况,自加压力,真正出产出绿色无公害产物,提拔特征产物在的知名度和市场据有率,为全市农产物辐射扩张奠基优越根底。

专业村范文篇4

(一)规模发展,科学推进蚕桑专业村建设

建设蚕桑专业村,走成片栽植,集约发展,是立足我县“三农”工作实际,加速蚕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建设双庙乡九贤寺蚕桑专业村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从浙江调回“农桑14号”嫁接良桑苗82.5万株,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芝麻沟村、福善镇牌坊村等蚕桑专业村,栽植成片密植桑园817.5亩,使专业村新发展良桑面积**到了1200亩。蚕桑专业村桑树基础和桑树质量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激发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专业村今年春季发种量在全县发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普遍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基本实现了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重点突破,由分散种养向规模发展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集中共育,科学推进蚕桑生产技术更新

“养好小蚕七成收”。养好小蚕是突破我县养蚕单产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的瓶颈的关键措施。今年在巩固福善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又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三合寨村、芝麻沟村、科技园新增小蚕共育室9个,共育小蚕515张,使全县小蚕共育室**到了13个,共育量**到了755张,实现了专业村村村有共育,重点社小蚕共育化。严格操作技规,共育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龄期经过缩短,解决了蚕农年龄偏大、技术缺乏、养小蚕难,养蚕与农活打斗等问题,降低了养蚕成本,深受农民欢迎。

(三)改良簇具,科学提高蚕茧质量

针对双庙乡养蚕数量大,蚕茧质量差,农村劳动力紧缺,推广使用方格簇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资金投入多,农民难以接受的实际情况,着重加大了操作简便,省力省时省投入的塑料折簇的普及推广力度。今年,已调回并发放塑料折簇20000个,在重点村社开展了大蚕饲养、上簇方法、簇中管理等技术培训,并派出专业技术员8人,在簇中逐村逐户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使双庙乡蚕茧质量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建示范园,科学探索蚕业发展新模式

百节蚕桑科技示范园,自去年4月筹备建设以来,已培植规范化桑园50余亩,优质果桑1500余株,修建了标准化蚕房和蚕台,配备了空调、切桑机等先进养蚕设施。今年已养春蚕40张,预计产茧1500公斤,已散养土鸡1000余只,投放鱼苗800余尾,接待乡村旅游人员近1000人次,接待行业职工和专业大户参观学习5次。目前,蚕、鸡、鱼生长发育良好,第二批1000只土鸡苗即将入园。一种以栽桑养蚕为主线,以桑地散养土鸡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和技术培训为特色的科研教学、试验示范、立体开发、旅游观光的现代蚕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形成。做精做强、做出知名度、做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五)技术培训科学讲座深入人心

在送“科技四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抽调专业技术干部14名,分成三个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到10个蚕桑基地乡镇和蚕桑重点村社开展科技培训和讲座。把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省力饲养作为主要内容,把提高蚕农养蚕技术水平,提高蚕农经济效益作为目标任务。为了确保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挤出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科学养蚕手册5000余本,配送消毒药物福尔马林1000瓶,灭蚕病2000袋,蚕安王1000瓶。举办了养蚕技术讲座10期,受训蚕农**5000余人次,整个活动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协助**省美好丝绸有限公司做好全年四季蚕种的收订和蚕茧的收购工作,坚持蚕茧收购不打白条,不压级压价。

(二)继续坚持蚕桑专业村小蚕共育化,逐步扩大共育量。

(三)做好夏秋季养蚕技术的跟踪指导工作,提高蚕茧产质量。

专业村范文篇5

一、抓观念更新,鼓励党员兴办厂场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该镇党委不断帮助和引导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敢于争当致富带头人、干大事创大业、敢于冒尖不怕困难的观念。鼓励党员树雄心,大胆创业、带头致富,使全镇党员信心倍增,积极投入,兴办专业村,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群众勤劳致富。目前,该镇拥有工艺企业7家,其中4家工艺企业老板是党员,2003年新上的3家工艺企业,老板都是党员,18家工艺作坊,有7家是党员创办。如共产党员廖建新同志通过创新思想观念,在办好工艺作坊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与兄弟廖文新引资创办了拥有20名固定职工的新祥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有1000多种产品发至水声、**、居委、安和、安尾、先锋等村农户进行编织,既当致富带头人,又让群众致富。共产党员何远青通过更新观念,把原有企业做强做大,工艺产值在去年1000万元的基础上,增至今年的1500万元,税收可达80万元。该镇在党员的带动下,工艺编织业得到迅速发展,从事编织工艺的农户有609户,从业人员1180人,其中党员120人,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

二、抓技术培训,提高党员致富技能

该镇党委还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今年以来,该镇聘请了市、县有关专家、农技人员,举办了编织工艺技术、水产养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党员群众共500多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党员群众的信心和致富技能。如通过工艺编织技术培训,党员群众的工艺编织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每人每天编织收入由原来的7—8元增加到现在的30多元。据统计,今年工艺产值可达45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00万元,增长42.8%。

专业村范文篇6

第一条本标准所指“一村一品”(乡、镇),主要是指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的专业村。乡(镇)要以专业中心村为载体,形成专业乡(镇)。

第二条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乡、镇)认定,旨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推进“一村一品”更好更快发展,提高“一村一品”的覆盖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条推荐范围

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营农业产业、涉农产业和非农产业的专业村(乡、镇)均可申报。产业或产品主要为特种种植业、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业,以及其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产业或产品。

第四条评选原则

1、自愿申报原则;

2、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3、优中选好原则;

4、以村为主,乡镇兼顾原则;

5、产业化经营优先原则。

第五条评选标准

(一)产业或产品标准

1、有一个具备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好、竞争力较强、品质优良、按标准化生产或加工、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拥有自主品牌的主导产业或产品。

2、主导产业或产品种植或生产规模要占全村(乡、镇)产业或产品总规模的80%以上。

3、主导产业或产品8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包括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食用农产品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

(二)收入标准

4、专业村(乡、镇)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要占全村(乡、镇)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

5、专业村(乡、镇)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经营活动的收入要占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

6、专业村(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

(三)组织形式

7、专业村(乡、镇)8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专业村范文篇7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关键在于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于指导我们搞好农业及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搞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法宝。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去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18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当前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经济、政治问题。只有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推动全县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因此,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是我们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并要深入村、户进行宣讲,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掌握文件精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上来,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调整思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筹措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搞好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通过切实增加收入,调动和焕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发挥他们增收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要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一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比、与十六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建设延安经济强县和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形势、审视县情、寻找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敢于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勇气和胆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树立新的条件观。甘泉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县份,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努力转变观念,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教育和鼓舞了全县的干部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能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因此,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三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市场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必不可少的链条。当前,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具体讲,就是要做到抓思想转变,发动农民寻找市场;抓优势项目,依靠效益引入市场;抓科技投入,依靠质量赢得市场;抓行政推动,依靠服务开拓市场。从而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要树立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思想观念。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参与农业。形成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合力,努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见实效,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农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到“坚持一个思路,推行两种模式,突出三大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坚持一个思路,即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两种模式,即菜牧复合型经济和果牧复合型经济。突出三大产业,即突出蔬菜业、畜牧业、林果业。抓好四个重点,即一是大力建设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全县116个村,要按照菜牧复合型和果牧复合型两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蔬菜专业村和畜牧专业村(养猪、养羊、养鸡、养牛专业村等)。蔬菜专业村要力争做到户均两座大棚菜、两座弓棚菜、两亩露地菜,10—20头猪或10—20只羊,使70%以上的农户走上农业生产以菜为主、以牧为辅、以菜带牧、以牧促菜、相互补充、良性发展的路子。拐沟村要大力发展畜牧专业村,凡是发展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牧专业村的专业户,必须达到农户总户数的70%,养猪专业户户均养猪不得少于40头,养鸡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2000只,养牛专业户户均不得低于4—5头,养羊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50只。通过大力加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户小基地、区域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格局,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和建设专业村密切联系。菜牧复合型的专业村,蔬菜面积粮经比例要调整为2:8。以饲料畜牧业为主的拐沟养鸡专业村、养猪专业村户数和畜种数量达到建设专业村要求的,粮经比例调整不受限制。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羊、养牛专业村,70%以上的户达到建设专业村数量发展要求的,要大面积发展种草,保证饲草有充足来源。三是制定户、村、乡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116个村都要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制定户、村、乡三级发展规划,切实做到规划落实到户、产业实施到户。四是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现已组建的蔬菜公司、乡镇农工商公司,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和社会自然人组建龙头公司,带动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生产与市场用合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各种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使各类公司和协会、农户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大兴领导实抓,干部实帮,群众实干的“三实”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具体问题。二是实行部门(单位)一把手包村工作责任制,机关工作实行“三三制”,即抽出三分之一的领导、三分之一的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村组开展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包村工作责任、强化包村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为每家每户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至两项致富的产业项目、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的生产技术、落实一套帮扶的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实施到户、服务落实到户、增收体现到户的“五到户”工程。四是实行部门(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包户责任制。部门(单位)包村负责抓好一至两项主导产业,突出建好专业村。部门(单位)领导实行“531”结对子包户,即正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5户,副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3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子包建1-2户,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包村工作责任制。五是严格考核奖惩,落实目标责任制。按照《甘泉县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等9个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对70%以上的村实现专业村的乡镇实行重奖。对工作不扎实、完不成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严格处罚,公开兑现奖惩,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功过分明、人人平等的奖惩激励竞争机制,激励全县上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自己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更需要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一是要强化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农村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化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农村的各项工作,要靠农民去完成,要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三是要强化一切相信群众的观点。我们应坚信大多数农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不能因少数人素质不高就否定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一味埋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不听话,错误地视他们为“刁民”。四是要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颠倒主仆关系,以“官”自居,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群众中去,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我们的压力和动力,把农民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把农民群众的好建议好办法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

专业村范文篇8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关键在于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于指导我们搞好农业及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搞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法宝。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去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18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当前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经济、政治问题。只有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推动全县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因此,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是我们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并要深入村、户进行宣讲,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掌握文件精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上来,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调整思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筹措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搞好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通过切实增加收入,调动和焕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发挥他们增收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要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一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比、与十六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建设延安经济强县和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形势、审视县情、寻找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敢于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勇气和胆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树立新的条件观。甘泉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县份,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努力转变观念,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教育和鼓舞了全县的干部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能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因此,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三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市场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必不可少的链条。当前,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具体讲,就是要做到抓思想转变,发动农民寻找市场;抓优势项目,依靠效益引入市场;抓科技投入,依靠质量赢得市场;抓行政推动,依靠服务开拓市场。从而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要树立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思想观念。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参与农业。形成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合力,努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见实效,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农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到“坚持一个思路,推行两种模式,突出三大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坚持一个思路,即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两种模式,即菜牧复合型经济和果牧复合型经济。突出三大产业,即突出蔬菜业、畜牧业、林果业。抓好四个重点,即一是大力建设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全县116个村,要按照菜牧复合型和果牧复合型两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蔬菜专业村和畜牧专业村(养猪、养羊、养鸡、养牛专业村等)。蔬菜专业村要力争做到户均两座大棚菜、两座弓棚菜、两亩露地菜,10—20头猪或10—20只羊,使70%以上的农户走上农业生产以菜为主、以牧为辅、以菜带牧、以牧促菜、相互补充、良性发展的路子。拐沟村要大力发展畜牧专业村,凡是发展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牧专业村的专业户,必须达到农户总户数的70%,养猪专业户户均养猪不得少于40头,养鸡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2000只,养牛专业户户均不得低于4—5头,养羊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50只。通过大力加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户小基地、区域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格局,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和建设专业村密切联系。菜牧复合型的专业村,蔬菜面积粮经比例要调整为2:8。以饲料畜牧业为主的拐沟养鸡专业村、养猪专业村户数和畜种数量达到建设专业村要求的,粮经比例调整不受限制。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羊、养牛专业村,70%以上的户达到建设专业村数量发展要求的,要大面积发展种草,保证饲草有充足来源。三是制定户、村、乡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116个村都要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制定户、村、乡三级发展规划,切实做到规划落实到户、产业实施到户。四是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现已组建的蔬菜公司、乡镇农工商公司,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和社会自然人组建龙头公司,带动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生产与市场用合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各种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使各类公司和协会、农户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大兴领导实抓,干部实帮,群众实干的“三实”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具体问题。二是实行部门(单位)一把手包村工作责任制,机关工作实行“三三制”,即抽出三分之一的领导、三分之一的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村组开展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包村工作责任、强化包村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为每家每户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至两项致富的产业项目、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的生产技术、落实一套帮扶的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实施到户、服务落实到户、增收体现到户的“五到户”工程。四是实行部门(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包户责任制。部门(单位)包村负责抓好一至两项主导产业,突出建好专业村。部门(单位)领导实行“531”结对子包户,即正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5户,副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3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子包建1-2户,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包村工作责任制。五是严格考核奖惩,落实目标责任制。按照《甘泉县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等9个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对70%以上的村实现专业村的乡镇实行重奖。对工作不扎实、完不成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严格处罚,公开兑现奖惩,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功过分明、人人平等的奖惩激励竞争机制,激励全县上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自己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更需要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一是要强化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农村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化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农村的各项工作,要靠农民去完成,要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三是要强化一切相信群众的观点。我们应坚信大多数农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不能因少数人素质不高就否定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一味埋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不听话,错误地视他们为“刁民”。四是要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颠倒主仆关系,以“官”自居,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群众中去,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我们的压力和动力,把农民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把农民群众的好建议好办法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

专业村范文篇9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关键在于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于指导我们搞好农业及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是我们搞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法宝。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去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18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当前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经济、政治问题。只有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推动全县经济腾飞,才能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因此,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是我们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县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并要深入村、户进行宣讲,让广大农民群众理解和掌握文件精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上来,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调整思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筹措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搞好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通过切实增加收入,调动和焕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发挥他们增收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要全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一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比、与十六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建设延安经济强县和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形势、审视县情、寻找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敢于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勇气和胆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树立新的条件观。甘泉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县份,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努力转变观念,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事实教育和鼓舞了全县的干部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能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因此,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三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市场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必不可少的链条。当前,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收入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具体讲,就是要做到抓思想转变,发动农民寻找市场;抓优势项目,依靠效益引入市场;抓科技投入,依靠质量赢得市场;抓行政推动,依靠服务开拓市场。从而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要树立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思想观念。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参与农业。形成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合力,努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见实效,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农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用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到“坚持一个思路,推行两种模式,突出三大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坚持一个思路,即菜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两种模式,即菜牧复合型经济和果牧复合型经济。突出三大产业,即突出蔬菜业、畜牧业、林果业。抓好四个重点,即一是大力建设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全县116个村,要按照菜牧复合型和果牧复合型两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发展蔬菜专业村和畜牧专业村(养猪、养羊、养鸡、养牛专业村等)。蔬菜专业村要力争做到户均两座大棚菜、两座弓棚菜、两亩露地菜,10—20头猪或10—20只羊,使70%以上的农户走上农业生产以菜为主、以牧为辅、以菜带牧、以牧促菜、相互补充、良性发展的路子。拐沟村要大力发展畜牧专业村,凡是发展养猪、养鸡为主的畜牧专业村的专业户,必须达到农户总户数的70%,养猪专业户户均养猪不得少于40头,养鸡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2000只,养牛专业户户均不得低于4—5头,养羊专业户户均不得少于50只。通过大力加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户小基地、区域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格局,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要和建设专业村密切联系。菜牧复合型的专业村,蔬菜面积粮经比例要调整为2:8。以饲料畜牧业为主的拐沟养鸡专业村、养猪专业村户数和畜种数量达到建设专业村要求的,粮经比例调整不受限制。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羊、养牛专业村,70%以上的户达到建设专业村数量发展要求的,要大面积发展种草,保证饲草有充足来源。三是制定户、村、乡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全县116个村都要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乡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制定户、村、乡三级发展规划,切实做到规划落实到户、产业实施到户。四是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现已组建的蔬菜公司、乡镇农工商公司,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和社会自然人组建龙头公司,带动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生产与市场用合同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各种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使各类公司和协会、农户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大兴领导实抓,干部实帮,群众实干的“三实”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具体问题。二是实行部门(单位)一把手包村工作责任制,机关工作实行“三三制”,即抽出三分之一的领导、三分之一的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村组开展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包村工作责任、强化包村工作措施。三是围绕为每家每户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至两项致富的产业项目、掌握一至两门适用的生产技术、落实一套帮扶的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政策宣传到户、思路调整到户、产业实施到户、服务落实到户、增收体现到户的“五到户”工程。四是实行部门(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包户责任制。部门(单位)包村负责抓好一至两项主导产业,突出建好专业村。部门(单位)领导实行“531”结对子包户,即正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5户,副科级领导结对子包建3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子包建1-2户,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包村工作责任制。五是严格考核奖惩,落实目标责任制。按照《甘泉县乡镇工作考核办法》等9个目标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对70%以上的村实现专业村的乡镇实行重奖。对工作不扎实、完不成任务的乡镇、部门、单位严格处罚,公开兑现奖惩,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功过分明、人人平等的奖惩激励竞争机制,激励全县上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自己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更需要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准。一是要强化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农村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化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农村的各项工作,要靠农民去完成,要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三是要强化一切相信群众的观点。我们应坚信大多数农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不能因少数人素质不高就否定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一味埋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不听话,错误地视他们为“刁民”。四是要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颠倒主仆关系,以“官”自居,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群众中去,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我们的压力和动力,把农民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把农民群众的好建议好办法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参与的条件,有监督的权利。

五、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专业村范文篇10

我汇报的题目是: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XX镇位于九河下梢,多年来水成为制约我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四年来,我镇连续遭到旱灾,全镇3.5万亩水田基本上绝产、半绝产。镇党委、政府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痛下决心,跳出“靠天吃饭”的思维模式,改变老祖宗留下的种田方法,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工程农业、转型农业、精品农业,走特色农业之路。从而使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全镇3.5万亩水田基本上实现了三改,其中水改旱2万亩、水改园7,500亩、水改水7,500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又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业,从而形成了XX特色“三大主导产业”。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具体体现是:

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全镇蔬菜面积达8,000亩,其中蔬菜保护地面积达4,800亩,蔬菜产量实现3,600万斤,比上年增长10%,产值实现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建立蔬菜专业村7个分别是:-----------村。台田面积完成8,000亩,主要分布在------------------等村。

畜禽养殖实现新突破。借助XX集团和xxx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全镇养殖合同鸡达160万只、养奶牛310头、生猪2万头、养黄牛3,500头、养羊8,500只、养鸭6,000只、养鹅3,000只,已建立养殖专业村二个,一是xx村黄牛专业村,二是XX奶牛专业村。全镇畜禽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7.5%。

农业园区建设有新突破。三个农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园区。XX农业现代千亩示范园中新建10栋高标准“四位一体”的日光温室(沼气、养猪、种植、滴灌四位一体),现在已申报部级农业园区。

水产养殖业有新发展。在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同时,引导养殖高、新、特、奇品种,并且从养殖食用鱼向养殖观赏鱼转变。XXXX养殖金鱼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他利用台田养殖金鱼,亩收入在3,500元左右,他是粗放型养殖,如果精养效益会更好,从前景看市场好、需求量大、货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哈尔滨、鞍山等地。他被镇政府聘为观赏鱼养殖协会会长。

由于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大、效果好,2004年被市政府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镇受到了不彰。

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这么大的力度,取得了突破性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作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产调规划,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根本、是基础。镇党委、政府从摸底调查入手,派多个工作小组,深入各村作好摸底调查工作,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多次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立足我镇的资源和镇位优势,聘请专家开论证会,科学地制定了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规划出了五大区域的总体框架。一是蔬菜保护地生产区域:二是水产养殖区域;三是畜禽养殖区域;四是经济作物种植树区域;五是林业生产区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需求,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世间一切事物他都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劳永逸的。产调也是如此。有它的时间性、适应性和区域性,所以要求我们在规划上也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到2003年末,在五大区域的基础上,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规划为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二是加快发展畜禽养殖业;三是稳定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作好结构调整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盯住市场干、围绕餐桌转,这样才能使调整真正实现增收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

就我镇而言,客观条件逼着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动大手术,进行大调整。但有的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着有水的幻想,不愿意丢弃老的生产模式,不愿意进行调整,对此,我们一是多次召开全镇村干部大会,吸纳部分种养大户参加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让他们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明白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我镇近年来的水情实际,用事实来说话,使村干部的群众认识到不调不行、不快调还不行;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开拓干部的群众的视野,我们先后组织到XXXXXXXXXXXX等地参观,让村干部和群众亲眼看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从而消除他们头脑中的思想阻碍,转变观念,使他们与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达到共识,在行动上达到步调一致;三是通过效益对比法,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以水田和旱田的效益为例,农民种一亩水稻,亩产1,100斤。按市场价格计算,亩收入600元左右,除去生产费用500-550元左右,亩收入仅在50-100元之间。如果亩产水稻产量低于1,000斤,不但不赚钱还赔钱。相对比较旱田的效益还是不错的,以玉米为例,一亩玉米,可产1,000斤,按现在市场价格0.41-0.42元,亩收益400-420元,扣除生产成本200元(包括承包费、种子、化肥、农药等)亩收入200元左右。不但效益好,而且省工、省力,多余时间还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算帐比较,农民的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从而在全镇掀起了产调的热潮;四是合理流转土地,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把一家一户的土地合理地流转出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集约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靠产调致富的典型,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批过得硬、推得开、叫得响的典型,能够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作用。我们分别在蔬菜、畜牧、水产上抓了几个叫得响的典型,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为我镇产调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蔬菜生产上,我们树立了XX棚菜种植状元XX。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多年的积累,摸索出一套过硬的种植技术,为使蔬菜保护地生产在前山村迅速发展起来,她无偿地把经验传授给大家,不无偿上门指导。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搞蔬菜保护地生产,XX村成为棚菜生产专业村,她本人被镇政府聘为棚菜生产协会会长。现在的XX村不但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户一棚的标准,而且达到一户二棚的目标。在水产养殖上,我们树立了XX村养殖能手XX,他依靠本村靠近盐场的优势,大胆地尝试,掌握了海淡水配比养殖的技术,并取得较高的效益。在他的带动下,靠盐场河的11个村,开发海淡水配比养殖水面2,600多亩,已初步形成月牙型养殖基地。在畜牧养殖上,我们树立了XX村养猪状元XXX,他有一个占地40多亩的养猪厂,年养生猪2,000头、母猪700头,产仔猪10,000头,年销售额达160万元。他主要是为全镇养猪户提供优良的仔猪品种,主要品种有杜洛克、皮杜、约克、长白等新品种,而且他的养猪厂成为全镇养猪新品种试验基地。现在他的仔猪在镇内供不应求,而且XX、XX养殖户也来购买,他首先保证镇内养殖户的需求,然后才外销。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养猪已达2万多头,仅养猪一项,全镇人均增收100元左右。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是巩固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重要保证。

抓住龙头,发挥龙头的作用,是巩固产调成果的保证。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抓住龙头,发挥龙头作用,才能让农民看到效益,树立产调信心。在水产养殖上,我们抓住XXXX这个养殖销售龙头,发挥他的带动作用,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施一条龙销售。XX这个龙头直接服务的养殖户达60多户,他为养殖户赊饲料并帮助销售,他每年为全镇养殖户销售各类鱼500多吨,为养殖户赊销饲料2,000多吨。他不但服务镇内,还为周边的乡镇服务。有XX的一分厂、XXXX村等,还有XX的XX,最远的有XXX等地,实实在在为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畜禽养殖上,我们一是抓住XX村XX这个生猪屠宰龙头,他年屠宰销售生猪达1.6万头,年收入达90多万元。他扶持养猪户102户,遍及全镇18个村。XXX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的结果。在98年,镇政府与区商业局研究将XX食品站承包过来,目的是要为全镇养殖户服务,经过考查后,在98年将食品站承包给有经验的XX经营,使他有了用武之地。几年来,他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全镇养殖户实行一条龙的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并收购生猪,收购的价格比市场的价格高出1角钱,为我镇的养猪事业作出了贡献。XXX这个龙头的作用不仅于此,他还为家庭和睦作出贡献。在XX村有一户鞠姓的人家,因三年遭灾,生活无来源,导致小两口闹离婚。XXX知道后,主动找到他们,拿出钱,为他们建猪舍,扶持两口子把猪养起来,当年就获利7,000多元,小两口不闹离婚了,而且齐帮对手奔小康。现在他家年出栏生猪200余头,年收入2万余元。二是抓住XX村XX这个养殖黄牛龙头。他直接服务养殖户50多户,帮助他们购牛、销售,经他手年出栏黄牛400多头,出售额达100多万元,每头获利500元。通过他的带动,全村养殖积极性非常之高,发展迅速XXX村已形成养黄牛专业村。三是抓住XX村XX这个养鸡龙头,他扶持的养殖户基本上覆盖了全镇24个村。镇内他扶持的养鸡户100多户,年销售量达100多万只,占镇养殖量的62%。而且他现在已经开拓国际市场。并实现网上销售。

五、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财富,谁拥有了特色产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掌握主动权。在农业产调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在打造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上练好内功。我们建立了蔬菜专业村,发展绿色蔬菜。我们先后引进以色列西红柿、铁皮元葱、甘兰等系列品种18个,打造我们的蔬菜特色,争吃国际饭,同时还建立黄牛专业村、奶牛专业村、养殖专业村,养鸭专业村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显示了我镇特色经济的实力,富了一方群众。

回顾近年来的农业产业调整工作,效益和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在产调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引导是前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党委、政府的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很好的引导,在已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上加大引导力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只有政府引导得好,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科技支撑是关键。没有科技支撑就没有市场的竞争,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关键在科技,只有不断地引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

第三、资金投入是保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资金的投入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资金好比催化剂、酵母菌一样,有了资金作保证,就向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活力和动力,就能调动积极性,加快产调的步伐。

第四、行业龙头是载体。龙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注重龙头的发展和培养,已形成的有8大龙头,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基础设施是根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近二年来,我们下大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镇村两级,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00多万元,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示范引导是良法。示范引导就是典型带动,典型的带动作用是无声的命令。农民群众愿意跟着典型往前走,我们在全镇树立了八面旗帜,聘请八位龙头大户作农产品行业协会会长。又建立了几个专业村,通过这些典型示范引导,调动农民产调的积极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第七、全程服务是保障。在农业产调中,全程服务就是在某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不出现一点差错,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保障。近几年来,我们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30多个,从事中介人员200多人,他们为农民的产供销做到全程服务。镇政府还新上了益农网站,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

总之,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但是要着眼于长远发展,还不能满足现状,要跳出XX看XX,面向未来看XX,要不断调优、调强、调大农业产业结构,来适应国内、国际二大市场的需要。

2005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实施五大战略。

一实施以菜立镇的战略。我镇是多年来的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有着雄厚的生产技术和人才,实施以菜立镇是我们的重点。一是要扩大蔬菜保护地生产面积。蔬菜面积全镇准备发展到10,000亩,其中蔬菜保护地面积实现5,000亩,并建立8个蔬菜专业村,逐步实现一户一棚的标准。二是要加强工程农业建设力度。我镇西南靠盐场包围河的11个村,土地盐渍化程度较高,只有开发工程农业,才能解决盐渍化高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全年完成台田面积10,000亩,同时推广二位一体生产模式。前段时间,我们又派专人随区组团一赴山东等地考察,经过考查论证结合我镇的实际,确定我镇开发的台田第一年种植大豆、茄子等作物,并逐渐推进蔬菜保护地生产。

二实施畜禽大镇战略。近二年来,我镇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实践来看,畜禽养殖业是农业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2005年准备建立黄牛专业村2个,发展黄牛5,000头;建立合同鸡养殖专业村3个,发展合同鸡170万只,力争达到200万只;建立奶牛专业村2个,发展奶牛500头;建立养猪专业村2个,养殖生猪达2.5万头,还要建立养鸭、养羊、养鹅专业村,主要是想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尽早实现畜禽大镇的战略目标。

三实施水产品调优战略。在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把功夫下在调整品种结构上,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逐步淘汰老品种,向精养、立体养殖方向发展,向观赏鱼养殖方向转变,提高养殖效益。

四实施农业园区调精战略。重点要加强已初具规模的农业现代示范园区、金土地园区、水产养殖园区的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园区的投入,保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上形象。同时要按照土地流转的原则,合理的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出来,用于开发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优势作用,实现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