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5:56:49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美术;素描学习

素描学习是大学美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人认为它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造型练习。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长期的素描专业训练中,搞好素描宜从以下几个面进行。

1.千方百计调动兴趣,找到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自己的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那么如何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欣赏优秀作品,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悟透艺术精髓-优秀的素描作品看起来简单,但是却作为经典流传的根本所在,从而加深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艺术大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要跃欲试。其次,虚心向老师学习,看老师的作品,从而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对自己要高要求,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素质。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这更能激发自己的素描兴趣。

2.虚心求教,感悟精髓,加强训练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学好绘画的关键。在作画的训练中,经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要虚心向老师学习,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由表及里地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比如:当发现形不准时,科研向老师求教,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方法,以便老师给予相应的微观指导,从而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多种方法并举,加强科学性

素描因素分析法。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要进行认真把握,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从而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移位、组合学习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训练方法的新的手段。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有时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可以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检验自己的成果

专业技能范文篇2

【关键词】模具;培养计划;技能竞赛

1前言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毕业生可从事企业生产所需的模具及其工装的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模具专业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实践能力要求较强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接触企业一线岗位机会不多,对模具专业具体岗位不清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高职模具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各类针对性技能竞赛训练,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模具各类技能人才。

2宁波模具行业状况

宁波是我国主要的模具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宁波市模具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宁海的大型塑料模、北仑的压铸模、余姚的精密塑料模、慈溪的家电模、象山的铸造模和鄞州的汽车零部件模等特色模具在国内外已有较大影响。国家有关部门还分别授予宁海为“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余姚为“中国轻工模具生产基地”,北仑为“中国模具之乡”。也有按各地模具特色称北仑为“压铸模之乡”,余姚、宁海为“塑料模之乡”,象山为“铸造模之乡”等。随着上海大众整车项目、吉利研究院和吉利多个分工厂等大型汽车项目纷纷落户宁波,以及国产特斯拉汽车落户上海对模具产业的需求,2019年宁波提出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汽车及配件产业是万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是千亿级产业集群。宁波模具产业为汽车、电器、文具和通信等产业提供大量零件,涌现出了大批专业优质的模具公司,模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

3高职模具人才培养技能

模具行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和中职学校,要培养的目标是面向企业一线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定位在:(1)模具设计工程师,需要主要学习机械基础、工程制图、产品造型设计、各类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模具设计、模具CAE和数控加工等知识;(2)模具编程工程师,主要学习机械加工工艺、金属材料、CAM编程和机床操作等知识;(3)装配钳工和数控操作工,主要学习各位机床加工操作,加工程序传输、刀具磨削、量具和工具等使用知识;(4)注塑工艺师,主要学习注塑机和其它成型设备操作等知识;(5)生产、设备管理工程师,主要学习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动等知识,维护车间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转。专业学生具体岗位技能要求如表1。这些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能在模具专业培养中,仅仅通过课堂、基础实验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进入企业也很难适应企业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加工工艺。因此在专业培养中,针对企业岗位的特点,设置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有专业特色和能力学生尤为重要。

4模具培养计划中技能竞赛方案的设置

在培养计划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大量模具企业调研和自身多年的建设总结,进行大胆改革,成立校企专业委员会,按照企业对学生技能的需求,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同时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设置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大赛训练和参与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各项技能,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校还通过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参与“卓越技师”等项目培养。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实验实训的条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技能学习,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4.1基础技能竞赛

对于一年级模具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的知识,熟悉制图、机械基础和传统机械加工专业知识,主要的技能竞赛也是围绕基础知识学习和巩固。专业设置了二维CAD绘图员、三维造型设计和大学生机械设计比赛。二维CAD绘图员主要是按照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正确地表达出机械零部件的图样。三维造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三维软件和机械设计能力。大学生机械设计比赛参考每年的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学生组队参赛参加校级选拔赛,推荐优秀的作品参加省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参与基础专业类比赛见表2。学生通过专业基础技能比赛锻炼工程制图、机械加工、机械设计和三维软件运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4.2专业技能大赛

模具专业技能大赛主要是模具设计大赛。每年的模具设计大赛要求学生根据命题,完成模具三维设计、二维出图、模具CAE分析、零部件的数控加工、模具装配、调试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一般学生设计样品都是校企合作工厂提供的实际开发产品。同时企业工程师参与到整个比赛的评展活动中来,分析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中难点。通过整幅模具完成的设计和分析,学生加深了专业课程中学习的方法,为后续顶岗实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极大地提高,让学生更早地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个人人生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参与综合专业类比赛见表3。

4.3专业群的技能合作大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电大类专业中一个专业。学生主要技能能力体现在机械设计、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和装配等偏机械设计和制造类。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学生与其它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和应用电子等专业学生多次组队参加省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完成智能寻迹搬运机器人、无碳小车和自动垃圾分类等竞赛。在与其它专业合作中,学生完成小车制作、装配和调试任务外,还学习了3D打印、激光切割、电子电路和控制程序调试等技能,加深了机械与电子合作知识。这些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模具智能制造中需要的机械、电子电气、液压和气体控制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参与智能制造群类比赛见表4。

4.4校企合作技能训练

学校位于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从事模具行业的企业众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之初,就抓住模具行业发达这一特色,加入模具协会,成立协会领导和企业专家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模具协会和企业也资助优秀的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企业顶岗实习来学习技能训练机会。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培训和工作,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竞赛,成长迅速。2008届一位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生,2013年通过参与浙江省劳动人事厅组织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凭借在校期间打下的良好技能基础和扎实功底,一举斩获了“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三个荣誉称号。

5结束语

对于高职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来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全体社会的责任。只有通过课程建设和校企合作,通过竞赛加强技能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培养适应企业、社会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洋.浅谈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20(12):50-51.

专业技能范文篇3

大家下午好!

今天,县妇联、县扶贫局联合举办“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本期“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县妇联、县扶贫局和××市石油工具厂的领导和同志们为这期培训班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国务院扶贫办一直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2006年10月24日,在某正式启动了“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全县有农业人口32.4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中贫困剩余劳动力占60%。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差,仍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瓶颈”,通过对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有利于从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针对今天的培训班和今后如何抓实“雨露计划”这项工作,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智能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县的培训规模、劳动力转移层次还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尽快把我县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出去,确保每个参加培训的对象能高质量、高薪水、相对稳定地就业,县政府成立了“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各相关部门也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谋划好、规划好我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妇联组织要发挥网络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优势做好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员就业率,确实让富余劳动力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乡镇党政领导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

二、突出特色,抓好落实

要想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形成签单、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五统一”的格局。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劳务输出资源档案。各乡镇妇联组织要对贫困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档案。提前做好培训,确保用工单位招工时,能够随时组织,随时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要积极探索“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张光盘、一个基地、一本证书、一个岗位”的培训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前提,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开展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就业形势、劳动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以及城市生活常识等内容。同时要强化培训管理,建好培训档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既降低了参训成本,也方便了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三是做到服务到位。为解决外出人员信息渠道少,信息面窄,甚至盲目外出无功而返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做到服务到位。各乡镇的妇联组织要注意考察整理用工信息,做到及时反馈。要与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合,提高培训的输出能力;要坚持跟踪服务,及时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次“雨露计划”开展的技能培训一定要保证质量,达到上岗的初级水平,不能流于形式。此次培训就是让出去的人员到岗就挣钱,选择的单位必须是经得起考察、信誉好、合法权益有保障的企业,这样才不失我们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

三、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雨露计划”××专业培训班选择在石油工具厂举办,这是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意见》,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严格把关的要求而选定的。××市石油工具厂始建于1993年5月,1998年7月由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生产石油井下工具的专业厂,是集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化、规范化企业。希望此次培训的主体——石油工具厂能够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任课,同时要指派专人协助任课教师工作,把这次培训班办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努力提升自已的劳动价值。

专业技能范文篇4

一、目的意义和基本目标

1、目的意义。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各乡镇、各部门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中,也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层次低,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手段单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其目的就是通过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加快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基本目标。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到年,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750人,60%以上取得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结合全县现有农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到年需参加农职称评定的农民人数为5250人。加强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生产能手总量达到2800名左右;按照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培训和提升企业经营人员、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经营水平,发展壮大农村经营能人队伍,农村经营能人总量达到2名左右。

二、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3、培训时间。实行学年制,要求每个专业一个学年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50课时,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延长培训时间。

4、培训内容。要求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农民进行理论知识授课和现场技术操作指导。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县农业局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围绕产业、方便学习、布局合理”的要求,制定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认定标准,经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批准后,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招标的方式认定一批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类农广校、教育培训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并积极鼓励各类社会培训力量参与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

6、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可以聘请专家进行集中面授,也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授课。可以一学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培训,也可根据农事变化开展间断性弹性培训。可以由县统一组织培训,也可由乡镇组织培训。还可采取“公司+农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等多种培训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

四、加强培训管理服务,开展农民职称评审

7、加强培训基础工作。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进行登记造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等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帐,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培训结束后,对达到专业知识要求的,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8、强化培训监督管理。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县农业局要组织相关单位,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等方式,对每个培训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实,了解农民的满意程度。对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弄虚作假、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资金的培训单位,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

9、完善职称评审服务。对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掌握了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成效显著,符合相应农民技术职称标准的,给予相应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要及时调整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专业考评小组,规范评审程序,健全评审档案。县科协要认真履行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对农民职称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根据实际分批分专业及时组织评审。各培训机构要积极做好农民职称申报服务工作,帮助参加培训的学员申报农民技术职称。

五、加强分工协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10、落实工作责任。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是当前全县正在实施的“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内容之一,是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委办〔4〕38号)明确分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和管理,农业局具体负责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参加培训后符合条件人员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和晋升。

专业技能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融合路径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推进,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国家的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开发新的战略支点,由于其面向南亚及东南亚等开放地区,当地诸多国家以英语为主要语言,为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对懂英语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紧跟“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承担培养专业人才使命,实现高职英语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进而为专业学科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英语人才的新要求

建设“一带一路”对国际化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英语人才作为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资源,明确高职英语教学多元融合内容,且以此为基础寻找英语教学多元融合路径,以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支持。而英语课程作为学生掌握世界文化的窗口,学习英语是高职学生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途径,教学中应当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以培养更多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不仅促进双方交流沟通,还应当帮助各国开展有关业务,人才不仅需具备交流沟通能力,还应当具备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方能正确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结合合作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以提高合作成功性。二是要求英语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建设“一带一路”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其追根究底在于竞争创新人才,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则需要有创新性英语人才支撑,以占领高端市场,开拓业务领域,扩大企业优势。三是要求英语人才具备管理能力。英语人才具备管理能力,不仅保证能够与其他国家顺畅交流,还能深刻理解企业长远战略规划,争取更多权益。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职英语教学应当多元融合,依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面向“一带一路”,高职英语教学应当在关注传统词汇与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实用性、社交性及针对性,培养具备理论知识素养、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专业融合不足

高职英语教学中,通常仅注重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有所忽视。高职英语教学定位一直以来并不明确,导致教学中经常模仿本科教学,在不同专业中应用同一套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也延续本科做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以考试过级为主要目的。由此导致英语教学缺乏专业内容,针对性不足,无法将高职英语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得学生难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未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甚至有热门专业学科未能开设英语课程,更加制约了英语与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融合。

(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仍需改进,需跟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步伐,以满足社会对专业英语人才需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课堂主体,且衡量学生英语水平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以过级率作为评判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导致各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仅注重考试是否及格。通过大量时间做题的方式学习英语,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也一成不变,此种情况不仅未能实现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更无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导致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较为薄弱,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三)语言环境欠缺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各专业人才英语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具备相应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作为一种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方能完成学习的课程,要求学生投入诸多精力,主动积极地投入英语练习之中,要求教师为各专业学生学习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但是,当前英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为达成职业教育目标,对语言环境创设有所忽视,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技能,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地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专业技能、交流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当结合各专业情况及实训室建设现状,营造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三、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实现路径

(一)融合专业课程

高职英语教学中,当前院校设置教学目标存在功利性,且教材内容未能与学生专业课程相联系,导致学生经常为完成学习任务被动进行英语知识学习。为此,高职院校应当重组英语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及认知,按照不同专业内容与职业英语知识相融合,将职业英语特色凸显出来,构建与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养相符的英语教材。在此过程中,可将英语教材分为基础教学教材与课外拓展教材两种。其中,基础教学教材根据英语教学目标编制而成,属于英语课堂教学重要参考内容,该内容选择中注重应用语言规律,将内容侧重点放在语言交际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外拓展教材则不拘泥于课本形式教材,可借助习题册、报刊、教学视频及书籍等内容,弥补基础英语教材不足之处。并且,教师可结合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如商务专业学生,可应用商务类英语资料。教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商务英语词汇,能够将自身观点与看法通过英语完整表达出来;酒店专业学生应当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服务意识等;物流专业则培养学生书写英语单证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商务礼仪等,通过多样化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借助两种类型材料相互补充与配合,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发展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助力。

(二)结合岗位要求

中国职业教学目标在于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应当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满足岗位需求,实现毕业即就业。因此,为了将高职英语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推动英语教学转型,可实施项目化教学法,其作为根据正式项目所展开的教学模式,可推动英语教学融合岗位工作,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学生,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设置实用性强的项目,保证项目难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项目训练,且为学生创设证实工作场景,借助设备或教学道具,将课堂打造为工作场景,能够顺利转化英语知识。如在医学专业学生学习“effect”知识中,可让学生扮演医生与患者角色,在创设环境中展示与表达自我,且此过程中可以了解注重扮演医生的学生是否拥有相应服务意识,医学流程是否完整等,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怎样应用所学短语与词汇,当完成对话表演后,教师还可借此分析学生所用语句,评价与总结学生职业表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此种项目探索的方式,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进而完成整体英语教学目标。

(三)构建语言环境

在英语学习中,环境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对师生沟通与互动造成一定阻碍,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了解不足,进而无法保证教学针对性。并且,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则无法解决学习问题与困惑,进而降低了学习质量与效率。因此,应当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与监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探索实用性更强的教学方式,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英语表达提供环境与场景,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夯实学生专业英语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营造专业英语语言环境,如酒店专业英语教学,可对酒店专业实训室进行精心设计,能够处处看到英语,时时听到英语、使用英语,予以学生语言熏陶。可在实训咖啡台、餐厅和走廊墙面贴上有关英语的图片,在图片中展示酒店趣味性知识,协助学生举办酒店英语比赛;在校园娱乐或公共场所摆放酒店英语报纸杂志;校园广播每日设置某时段英语广播;设立英语角等。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设置课外学习任务,参与和监督学生课外活动开展,为专业学生构建英语环境,培养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四)多元化测评机制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考核与测验是掌握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下,教师测评可从以下方面出发。一方面结合职业能力与知识体系评价。考核中加强测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听力能力,如岗位入职面试将会测试学生英语口语,对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一定要求,方可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应当关注最终结果,还应当注重学生针对性评价,客观充分地点评学生,帮助其了解“一带一路”对人才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要求,便于后续学习更具针对性。并且,除了教师点评,还应当在此过程中融入学生互评与自评,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以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则结合学校、行业及企业评价。高职院校当前多用“2+1”学习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外出实习1年,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教师应当积极联动企业,通过结合不同场景的学生实际表现,采取更具意义,更有深度的评价方式。以往企业评价中通常采取回访或调查问卷模式,为了更好地落实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师可与企业人事部积极联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表现,评价后教师也应当将自身作用与力量发挥出来,核算成绩,寻找学生在岗不足问题,实施针对性教学。只有与不同部门实现联动,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长远发展。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国家对各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和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英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融合专业课程、结合岗位要求教学、构建语言环境和多元化测评机制的方法,实现高职英语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融合,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能力较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舒逸.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高职机械行业英语课程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1).

[2]田宏.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0(22).

[3]陈卫红.基于职业素养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2020(17).

[4]谢媛媛.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

[5]韩雪平.职业能力目标导向下“双融合、多元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9).

专业技能范文篇6

专业技能养成系统主要由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技能测评四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实习为钳工、金工、数控等各工种实习;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技能比赛等;技能测评为职业资格考证或其他考证及企业级试题的测评等。具体组成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1课堂教学安排了为本专业技能培养所必备、必须的课程。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度,要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如本专业中对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技能)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针对制图、识图能力的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加上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技能得到了初步训练,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1.2专业实习,即工种实习。以06级机电专业培养计划来看,工种实习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中分别安排如下:

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说,高职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训教学搞得好不好。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以上的工种实习,可对学生的机械制图及机械工程基本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维修能力、机械加工制造能力、生产管理基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养成。

1.3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和技能比赛的形式进行。其中兴趣小组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学习兴趣小组,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尖子生和技能骨干为主,安排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可安排在校内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工或副教授、教授进行指导,也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本专业和宁波东睦公司合作的安排学生双休日实习,就是在各班中挑选学习、工作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校外实习兴趣小组,学习该公司一些先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另一类兴趣小组则以学习互助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改善学风,培养尖子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比赛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内部的技能比赛,一种是院级技能比赛,如学院技能节时安排的相关技能比赛,还有一种是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1.4技能测评主要有考证和企业级试题测评为主。考证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工作,通过考证促使学生在相关技能上的突破和养成。如本专业中安排的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CAD中级、Pro/E高级考证等。企业级试题测评是指用企业所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拟面试的形式进行,也可对收集的企业级试题通过整理后在校内进行。由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所提供的考核内容应该作为整个专业技能培养的指导意见。

2技能养成系统的实施

有了以上对系统组成的认识后,可以对具体的技能养成进行针对性的实施,现结合06级培养计划,介绍部分技能养成的实施方案。

2.1机械制图、识图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2机械制造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3电工应用基本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3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师资保障在整个系统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实施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教师的方针,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实现所有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的目标,使理论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熟悉职业技能考证内容和训练要求,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这一中心任务,完成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3.2经费保障一切活动都需要经费的保障,专业应对系统的实施,拟定一个经费预算表,并报学院教务处批准,确保经费的合理、正常使用。

4结束语

通过专业技能养成系统,对本专业所要求的任何一项技能的培养不再孤立,而是一个整体式的养成,类似于“反复训练、直到精通”的教学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专业技能范文篇7

关键词: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挑战;培育措施

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关注重视程度的一个重大转变。《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这是国家对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和历史研判,是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谁来支撑中国农业的问题,更是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突出成效。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对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此就需要我们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有效筛选,构建完善的培育方案,短时间内提升农民群众的专业技能,更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1白银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甘肃省白银市的农业生产总值呈现逐渐增大的态势,农民群众的收入连年增高,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有效的改善。但是农村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结构性不平衡、结构矛盾突出、综合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强、农民群众增收不平衡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典型代表,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更好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有很大帮助。2019年,甘肃省下达白银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训任务2580人。其中生产经营性合作社负责人630人,专技型贫困户650人,专服型村级动物防疫员670人,专技或专服型厅包抓督导队示范培训300人,生产经营性国家分行业示范培训(养殖大户、种植大户)330人,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培训任务。

2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

2.1从农民群体角度来看

从农民群众角度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期间还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行业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从近些年甘肃省白银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来看,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相对较少,低于全国水平,而很多农民群众大多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中专、高中学历以上占比相对较低。通过对近些年农机的使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能够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和农机维修操作方面。关于农业加工生产经营、农村经纪人、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种类分布极不均衡。从结构来看,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外出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加,村集体实用性人才逐渐趋于老龄化,并且这一现象会呈现越来越加重的态势[1]。另外,农村高中以上的人才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很多农民群众的思想较为陈旧,无法顺应时展潮流,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职业技术,造成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一定的制约。在农村地区尤其缺乏那些高技能高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

2.2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来看

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来看,还普遍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学习内容上的单一。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本质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能够系统地掌握一门基本的农业技能。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型至少培训20d以上,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至少培训10d以上。但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真正达到相关标准的人数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尤其是很多年龄较小的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由于受到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开展专业技能学习,愿意外出务工。而很多中老年人主要以家中务农为主,年龄较大,日常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如果要求其离开10d~20d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势必会造成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造成绝产绝收的局面,培训时间与农民群众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能够有效开展职业培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学习内容上来看,由于留守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和妇女儿童为主,这部分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新技术学习过程中也缺乏一定耐心[2]。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主要以提高农民群众自身专业技术为出发,需要进行系统性长时间的培训学习,这就造成了学习内容和农民群众自身专业素质之间的矛盾,引发培训效果不佳。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采用短期培训为主,虽然快餐式的培训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培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一定的隐患,并不能够系统性地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生产素质。

3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措施

3.1精心制定方案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市县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按照省、市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实际,遴选培训机构,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市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备案,由市统一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备案。培训机构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必要的培训场所、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配套设施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培训目标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二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在市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依据本级实施方案及培训规范,自主组合教学模块、自行设计培训课程,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报经县农业农村局审核批复后实施。

3.2优化培训方式

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其中,线上培训16学时);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8学时(其中,线上培训8学时)[3]。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3.3完善培训条件

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培训基地建设,优先选择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将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主阵地。鼓励培训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充分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加强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3.4创新培育机制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班主任制度、外出观摩学习制度、学员守则、道德规范、考场规则、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依托甘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培训资源,聘请农林方面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对学员开展理论基础知识集中培训。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按照培训类型和产业类别,组织培训学员,在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现场示范指导训练,“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指导。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查看、集中培训、大众媒体培训、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召开学员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跟踪服务工作,为学员提供创业建议和技术指导。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不断扩大产业经营规模。使学员真正成为懂政策、能创业、善经营、会管理、觉悟高的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

3.5强化宣传带动

一是广泛发动宣传,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白银市肃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启动时,采取以会代训、远程教育、集中办班等方式,组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科技副乡(镇)长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开展了专题培训,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落实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培育工程实施统筹协调开展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在电视、网络发送信息,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认知,借助媒体、网络进行宣传,依靠12316市级短信平台、白银市人民政府网站、白银市农业信息网、白银市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有关政策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效应用其中,大大缩短了农业生产进程,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托专业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来发挥作用,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实现技术的快速推广快速普及,并能够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群众开展生产。所以新时期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要从群体筛选完善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培训方案,确保在短时间内提高农民群众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俊荟.“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2):17-19.

[2]付鹏.基于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目标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26-127.

专业技能范文篇8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类进出口企业的迅速增长,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因此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和岗位资格标准,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方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

关键词:报关;国际货运;人才培训

重视报关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单设实训即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5、组织课程知识竞赛

专业技能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随着时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在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中,对其工匠精神展开有效的培养策略,成为各个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培养策略之一。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而工匠精神的引入,可以有效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和艺术专业素养,以此促进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

所谓工匠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基础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1]。其一,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崇敬忠于职守的人员。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经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自古发展至今,敬业精神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二,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其三,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其四,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

二、培养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战场之一,必须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2]。对于培养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来说,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其一,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工匠精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在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中,只有中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日后的工作中,将“工匠精神”有效传承;其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人才的发展,加强对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其具备更强的创新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从而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促进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三,有效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当工匠精神与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完美结合后,可以让企业等相关部门看到中职教学的有效成果,感受到中职艺术专业教育的魅力,从而间接提升中职艺术专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基于此,对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教学举措,对中职教育、乃至于国家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三、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传统工匠精神中职校园,使中职艺术

专业技能型人才树立工匠精神意识传统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品格,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研究自己的艺术作品,不断更新自己的加工工艺,充分享受艺术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3]。因此,传统工匠对作品细节都有很高要求,较之其他更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产品质量有自身坚持和追求的目标。基于此,对于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首要要求就是构建传统工匠精神的中职校园,使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可以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作为中职院校,首先,可以引入更多的大师级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受到艺术作品熏陶的同时进行细致的观察,看到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作品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启迪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艺术思维;其次,在日常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展示传统手工匠人的产品制作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受到传统工匠精神的感染,初步树立起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最后,为构建传统工匠精神中职校园,学校还可以聘请艺术大师定期开展特色艺术讲座活动,通过工匠大师的艺术典范作用,从而促进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形成。

(二)传承学徒制教学模式,树立榜样型力量,在言传身教中体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可以有效衡量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奢侈品品牌香奈儿的首席鞋匠曾经说过:“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基于此,在对于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传承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树立榜样型的力量,在传授艺术形式手艺的同时,将敬业、精益、专注以及创新精神融入其中,使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体悟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化工业发展进程中无法取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兼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在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实现传统师徒教育和现代化学习教育的完美结合,教师以身作则将日常教学活动对于产品的追求精益求精,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中职学生的艺术追求,提升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艺术专业知识,同时对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行职业精神的感召,让中职艺术技能型人才得以全面发展。

(三)优化中职艺术专业课堂体系,提升工匠精神从业者的地位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4]。“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但从对于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很高,为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从业者的地位,在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艺术专业的课堂体系,加强其职业资格认定。在优化中职艺术专业课堂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提升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水准,同时需要让从业者对职业资格认定证书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规划好未来自身的艺术专业技能从业之路,促进工匠精神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社会化的存在,让工匠精神成为艺术专业行业的金标准,从而提升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提升其职业追求。(四)创新艺术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践行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为人们当前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一定的问题,其中现代人的心浮气躁就是主要体现之一。当今社会心浮气躁,部分人追求“短、平、快”所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艺术产品的品质灵魂。中国很多企业的艺术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究其根本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现代化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来说,其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践行工匠精神的有效做法就是:第一,热爱你所做的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而爱岗位的精神享受过程胜过爱岗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将艺术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其价值;第三,专注,在工作岗位中专心致志,而心无旁骛;第四,创新,在岗位中不断对产品进行观察、研究,找到其产品的细节,使艺术品在创新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对于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来说,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创新艺术教学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让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现代工匠精神。就现代艺术品企业来说,其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总结

综上所述,对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是当前中职艺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中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全面分析中职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从构建传统工匠精神校园出发,传承学徒制教学模式,同时优化中职艺术教学模式,创新艺术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真正践行符合时展的工匠精神,促进中职教学工匠精神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邓惠俊.基于工匠精神下的高职艺术专业素质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11):95.

[2]王克祥,徐倩倩.信息时代的工匠精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238-239.

[3]李俚.谈艺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J].艺术教育,2019(08):209-210.

专业技能范文篇10

成功地解决这迫在眉睫的难题才会让青年专业教师真正地成为技师学院的未来,也只有这样,技师学院才能健康发展。以下仅以笔者所在学校南京化工技师学院为例,探讨技师学院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思路与对策,希望对其他技师学院的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有借鉴之用。

二、技师学院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措施

青年教师须借助校本优势、同行参悟及进企业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1.青年专业教师在本校老教师的指导下能增进专业技能水平

充分发挥本校资深教师专业技能的优势,以“传,帮,带”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以此达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深“老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授课方式方法得到了延续。尽管不少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不错,专业理论课程也上的有理有据,但上课风格明显“学院派”——理性有余,技能传授欠缺。要真正地将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专业技能并能灵活应用,恐怕青年教师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每所技师学院都有“双高”类(职称高,专业技能高)的教授级别老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理论过硬,而且专业技能也是炉火纯青,可以说达到“知,行”统一的境界。让他们“传,帮,带”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恐怕想不提高都难。狭义地讲,青年教师只是从老教师那里学到技能。其实,无形中老教师是将授课方式方法及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如果青年教师用心的话,将受益匪浅。对老教师而言,这是进一步总结提高自己教学经验的好机会;同时,年轻教师也会以新的视野向老教师表达他们眼中的新技术潮流,老教师更乐意倾囊相授。南京化工技师学院具有教授级别或正高级职称的老教师约占15%,在他们的热心指导下,到目前,一些上进的青年教师已经获得中级讲师职称,并且这些青年教师深受学校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可见这种方式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也有利于学校新老教职工的团结教学、交流。

2.青年专业教师间的学习、参悟同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同行间的学习和相互参悟也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其实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早有先见之明,每年的寒假或暑假全省甚至全国技工类教育系统都会举行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让青年教师参加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和参悟让青年教师更全面地看到自己在专业技能的真实水平及目前在本系统中本专业主要的技术技能形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行(几乎是同年龄人)的沟通,或许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无论是对青年教师个人,还是区域性的教育教学,甚至是本系统的专业教学都会有影响。笔者所在学校各个专业每年都会派青年教师去各地有影响甚至是全国知名的院校和单位参加像这样的培训和学习,已经去过的技师学院和单位有盐城技师学院、苏州技师学院和常州技师学院及浙江天煌教仪等。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许多青年教师不再刻板教条地传授专业技能,而是强调这样的技能适用的场合和注意点,也能注意到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将专业技能传授到何种程度。可以说,青年教师能将专业技能的传授拓展到这种境地也达到了学校领导层的预期目的和要求,而且效果很不错。

3.青年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更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

让青年教师深入到对口企业学习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今后毕业有很大部分是直接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让青年教师深入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不仅能让青年教师明确所教学生今后毕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小部分学生上学时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有旷课倾向,以这种态度是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的,青年教师在课堂讲课时有意涉及企业现实的制度和规定有助于这部分学生的提前认知和理解,对今后毕业适应企业也是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从自身看到目前相应专业领域主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做法,既有利于自身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也有利于一些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的认知。南京化工技师学院每年暑假都会外派一些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也是学校相应专业毕业学生工作较多的单位或企业)去学习、实践。近10年机电类青年教师去学习过的企业主要有: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检维修车间和南京扬子石化公司检维修车间、南京上科机电工业公司、南京中圣集团等等。这样的做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更深入,而且所传授的专业技能更贴近生产实际、更加实用,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与理解(相对于学校,在企业经常性迟到、早退等行为是致命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的去留)。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