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3:54:34

专题片

专题片范文篇1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表现手法;多元化

电视专题片,是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比较有非凡特色的一类节目,既不同于新闻,也不同于电视纪录片,是我国电视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它突破了电视纪录片固化的拍摄模式和情景表达,又结合了新闻真实性表达的优点,将趣味性、丰富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通过画面语言、音效语言、环境渲染等多重表现手法的搭配与堆叠,力图将专题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核心感染到每一个受众[1],实现教育的启示意义,这也是每一部电视专题片策划创作主题的基础和前提。大多数电视专题片一般来说,都是以挖掘具有艺术价值和保护意义的传统风俗为主题,也有一部分是以历史事件为主题进行专题片的制作。“舞火狗”作为瑶族的传统舞蹈,是已经濒临失传的极具民族艺术价值的舞蹈形式,是瑶族少女进行成年礼时的必备形式之一,现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火狗:正在老去的瑶寨少女成年礼》,是为了宣传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精心策划拍摄的专题片。在片中,作品摒弃了传统、冗长的纪实片的表现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和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觉画面,将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仅用不足17分钟的片长完整的诠释出来,并指出当前“舞火狗”濒临消亡的原因与困境。

一、唯美视角解读传统习俗,多元化表达拓宽专题内容

任何一部专题片从策划到制作,其中的整个过程都是费尽心思和心力的,是去粗取精、火炼真金的过程。《舞火狗》尤为如此,从确定“舞火狗”这一传统习俗开始,围绕主题而开展的资料搜集、走访研究、现场考察便从未中断,继而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剧本结构、风格影调、画面音效的构思,最终呈现出这一部特色鲜明、形式独到、内涵丰富的电视专题片。作为一部挖掘瑶族传统习俗内在精神的专题片,《舞火狗》并未以艺术展现的形式来进行专题片的制作,而是通过树立典型人物的手法与故事化的表达,来进行全片的结构铺排。在片中,作者给“舞火狗”赋予了三个不同的意义,“舞”以谭松娣为代表,象征老一代瑶族女性代表,是舞的极致与艺术的代言人;“火”以林何娣为代表,象征中年瑶族女性代表,是火的传承与精神的向导;“狗”以杨秀娣为代表,象征青年瑶族女性代表,是“狗”的继承者与传承的希望。通过这三条明线,作者再以她们三人与“舞火狗”的故事为暗线,来进行整部片子的表达。除此之外,本片在传统的解说词加画面表现的表现手法上,又通过环境对比、语调节奏的安排与变化,增强了整部片子的可欣赏性,使全片好看而有深度。以片中某片段举例:在专题片中,分别呈现了瑶族不同时期的生活住所,一个呈现的是原始而纯朴的“围屋”式的大家庭村落生活方式;一个呈现的是因为公路的修建,而把“围屋”的形式破坏而产生的“自立门户”的洋楼生活方式。通过这两种形式的对比,作者旗帜鲜明的表明自身对于“围屋”这种体现“水土交融、自然圆满”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通过这种主观情感的代入,引发观众思考。不难发现,解说词以这种略带遗憾的语调,将“舞火狗”的发展轨迹与兴衰原因浓缩其中,并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让受众自发地陷入深思,感受专题片所要表达的深意。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通过画面对比而引发受众思考的方式,对于解说词与配音解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而言,专题片打动观看受众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画面语言、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解说词便是文字语言的一部分,在专题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舞火狗》中,便是通过散文一般的解说词,给全片带来一股诗一般的韵律和哲学的思辨色彩,将片中所要展现的人文情怀极富节奏型的展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专题片的三种语言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客体,往往一种语言的展现需要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以一部分解说词为例:(解说词)以前瑶族女性在参加舞火狗仪式时,天空中的满月,是纪念其生命中最美好时刻的象征,仰望天空的那一刻满眼都是家乡的美丽;如今身处“钢铁森林”的城市,仰望天空,不知道一眼望到的,是眼中的摩天大楼亦或霓虹灯光,还是心中的那一轮满月?注:瑶族舞火狗仪式举行时的月景。通过满月以及周边乌云的镜头,暗示着“舞火狗”正在遭受外部环境的威胁而濒临失传,同时以仰望的视角引人深思以反问结尾,片中最后再以极富总结性的字幕加以概括:(字幕)蓝田瑶族乡境内有流洞水、倒流水这两条河顺流?倒流?民俗文化正在拔河……通过这一系列的阅读,一股感慨历史传统文化受现展冲击,而濒临消亡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但仅从字幕上的排列无法打动观众内心。为充分的发挥专题片的文字效果,一方面我们通过邀请部级配音老师进行文字配音,确保将解说词的感情与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大量的后期时间花费,对整个画面语言及字幕设计进行非线性设计,并加入特效、色彩处理等技巧,希望能以赏心悦目的画面语言加上细腻动人的文字语言,有效激发观众的欣赏情趣,增强专题片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内容本质上来讲,专题片的功能也侧重于文化教育与历史纪录功能,同一般的电视纪录片的目的并无太大区别,但从表现形式来讲,电视专题片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耐看元素更多,《舞火狗》尤为如此。虽然《舞火狗》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瑶族这一传统习俗,但《舞火狗》突破了一般的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手法,通过采用类似电影叙事蒙太奇的手法,进行了电视专题片一次拍摄手法与构思上的创新突破,加强了电视专题片的情节冲突,由此吸引观众可以从始至终带着浓厚饱满的兴趣进行观看,便于观众更容易感受和理解专题片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二、画面语言的多样化以及镜头细节描写对表达深度的影响

法国著名剧作家马赛尔•马尔丹说过:“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3]。为了成功地实现画面语言在《舞火狗》中的构建,节目制作成员参照对比了大量的节目素材,并对瑶族地区色彩构成强烈的景点进行取景,力图将瑶族地区的原始风貌,与达成节目效果所需的画面语言成功构造出来。以此部电视专题片的片头为例:注:参加舞火狗仪式的瑶族少女。通过斗笠、燃香、瑶族少女这三者的结合构成镜头,营造出“舞火狗”仪式的庄严感与肃穆感,暗示“舞火狗”仪式对瑶族少女的重要性月圆———配上笛音,短暂性尖厉,以达吸引之效黑夜,一瑶族少女出场,头戴斗笠,无面部镜头,开始点香阿婆类似歌谣的呢喃声响起篝火腾空———伴随鼓声响起脚步特写,由慢到快,越来越快,快到光影效果产生———鼓点开始强而有力舞火狗舞蹈中的特色部分特写———鼓点依旧强而有力舞火狗的少女歌谣开始伴随场景出现老-谭松娣、中-林何娣、青-杨秀娣———三代瑶妹依次进行面部特写(出字幕)跳过火狗舞蓝田阿妹才配谈婚论嫁(推出片名)舞火狗正在老去的瑶寨少女成年礼……通过镜头画面的描写,不难发现,在镜头画面中最能引起和带动观众情感的,不是画面的整体构造,而是某一局部的细节描写,这是镜头画面的点睛之笔,也是神来之作。“细节表现是电视专题片表现手法的共性与创新基本理念。”[4]基于这一电视专题片的理论基础,在进行《舞火狗》的拍摄过程中,尤为注重镜头的细节描写,但也没有过分抓取过多的镜头,仅对人物的面貌神态以及舞动动作等进行了细节渲染,例如“老一代瑶族女性的眼神”、“满月与残月的镜头特写”、“舞火狗时三代女性不同的面部神态”等。通过这些特写,希望能将“舞火狗”这一传统习俗的兴衰轨迹,以及不同年代的瑶族女性对“舞火狗”的看法表现出来,通过观众解读引起反思。同时,也注重镜头细节描写的创新性表达,希望能使得《舞火狗》这部作品,充满人文情怀与电视美感。事实证明,细节表现的成功运用,将使得电视专题片的可看性与耐看性大大提高,也更容易使观众接收到专题片中所隐藏的节目主旨与精神宣扬,达成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目的,实现社会价值。

三、主题思想多样表达,专题力度逐步推进

电视纪录片更多的是一种客观上的描述与介绍,而电视专题片作为与纪录片有所区别的电视题材,它允许在片中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与价值取向,倡导纪实的同时也呼吁“情景”的呈现,一部专题片的价值呼吁与宣传意义,也正是藉由这种主观情感而产生的[5]。《舞火狗》中并没有对片中人或事做主观的是非判断,而是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隐含在解说词与旁白语言当中,供有相同感受的读者共鸣,这类可以产生共鸣的观看者便是专题片的受众群体,也是专题片主要的教育人群和宣传对象。以“商演”一节为例:(解说)从村寨跃上舞台,歌声动听多了,舞步也华丽多了,但是,您是不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背弃了与大地的亲密契约,高攀上了三尺舞台;放弃了一年一度的月圆之约,让时间像糍粑一样随意捏来捏去;抛弃了对于责任和感恩的表达,让仪式成为一场让外人猎奇的民俗秀。解说词中,蕴含的对于追求商演,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继承的观点随处可见,道出了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的看重的是利益的那一部分,而忽略了文化艺术与责任的部分,使传统文化艺术陷入濒临失传的困境。由此我们也只能无奈的喟叹:(字幕)惠在眼前谁耕蓝田竞跳龙门谁舞火狗但我们仍要发出自己微弱的呼吁:(解说)注:舞火狗片头字幕。用红色艺术字体来展现“舞火狗”,是一种警醒,也暗含“舞火狗”仪式如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字体的“舞蹈性”也是在展现“舞火狗”这一传统仪式的艺术价值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的“舞火狗”传承更多的只是将舞蹈的形式继承下来,“舞火狗”习俗中内在的那种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思想深度,并未被传承者所理解和感受。但是越来越光鲜亮丽的舞蹈服装和舞台背景,到底同传统简单的舞蹈形式相比,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现代的迷惑?这只能交给每个人的内心去拷问了。通过这整整16分钟余的专题片制作,叙事与对话的双重结合,画面语言的多极化表达,文艺语言的情感渲染,使得《舞火狗》这部电视专题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情感一览无余,让观众在欣赏专题片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惊奇、喜悦、遗憾、惋惜、反省等多重心理感受,由此更加加深对于专题片的印象,加深与主题共鸣的程度,进而在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实现作品对于文化、对于传统习俗的社会价值。

通过此次《舞火狗》专题片的拍摄,我充分地体会到一部专题片要想取得成功,除了选材的重要性之外,掌握多样化的表达方法也是重中之重。唯有掌握多样化的表达方法,才能增强专题片的吸引力,吸引受众进行观看;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专题片的内容才能变得更有欣赏价值,也才能引起受众的推荐。也只有成功的实现了这第一步,专题片的意义和目的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4][5]李若愚,张艺馨.对电视专题片表现手法的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

[2]董浩.电视专题片创作浅谈[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3]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第一章“电影画面的基本特征”[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

专题片范文篇2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策划;包装

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它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回顾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她身上的时代烙印。而今的电视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一、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

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我曾经拍摄过的《小布鞋大市场》、《小葫芦做出大产业》、《松鸣岩花儿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们能动地介入到片子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

在专题片题材的选取上我们要注意选取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我们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二、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

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而实际上,在地方台,我们经常遇到的困扰是常会不知不觉地带着某种主题思想去“强制执行“,其结果往往表现的不是被拍摄对象,而是自己,即不经意间把被拍摄对象当成自己的思想载体,这就与我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了。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观众在平等、能动、投入的状态中获得。绝没有强求的痕迹。因此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观念上找准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力保专题片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专题片才有魅力,真实的专题片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和处理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使电视专题片诸要素及构成诸要素的子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为突出主题服务。

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归根到底要从创作的方式上寻求突破。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策划与包装的专题片是暗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无奇的。电视片排斥人为的虚构却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人才和声画资源,全方位进行包装。

电视策划首先是一种智力投入,策划的前提是厚积。“电视策划不仅仅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个点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的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员应当是一个多面手,他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擅长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同时,还要要注意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

三、要注意表现细节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

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片范文篇3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企业研发的产品层出不穷,对于新产品的和宣传,企业会请广告公司制作广告投放于电视、电影、网络或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这样的广告一般昂贵而且简短,视频广告通常时间不超过30秒,有的甚至10秒不到。平面广告更是如此,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并不能让客户详细了解你的产品。

笔者所在企业每年研制生产出大量新产品,很多产品由于保密原因并不适合对外宣传,无法请广告公司制作媒体广告对外,但我们的新产品还是要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进行宣传的,所以我们企业每年都要制作许多产品专题片。笔者每年就承担大量这些产品的音像制作工作,在这里谈一下我自己制作产品宣传片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借鉴。

二、产品专题片制作流程

一般电视节目专题制作流程为:策划-撰稿-拍摄-配音-剪辑-包装-合成,而产品专题片制作流程区别与其它电视专题制作,在前期素材收集拍摄过程中,往往脚本还没有撰写,这就需要拍摄者心里有“底”,根据以往制作经验,哪些一定要拍,哪些是重点自己要清楚。产品电视专题片制作流程一般为:拍摄(前期素材收集)-策划-撰稿-补充拍摄(补拍前期遗漏的素材)-配音-剪辑-包装-合成。与普通电视专题片不同之处就在拍摄阶段,产品在研制生产阶段,许多试验都要拍到,否则错过了重要节点后期制作就没有相关素材了。

三、产品专题片内容要求

一般情况产品专题片主要分五大内容:

(1)研制原因及市场需求

这部分主要内容为:市场上现有哪些同类或近似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一定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经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为新产品的进行铺垫。

(2)产品的性能特点

这部分为该专题片的重点,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和优异的性能要在这里集中体现,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部分。

(3)系统组成

详细介绍该产品的系统组成、操作单元和各分系统的结构特点。有时产品系统过于庞大复杂或者想用更加直观的表现方式,可使用三维动画。

(4)研制概况

介绍企业项目组团队的的研制情况,突破的关键技术等。

(5)性能对比

可以用企业产品和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在性能、价格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突出反映产品优越性的价比。

四、产品专题片制作要求

(1)专题片长度要求

专题片长度最好限制在20分钟内,一般十分钟左右为宜,专题片太长显得罗嗦冗长,观众观看也比较吃力。所以这要求解说词简洁明了,语言精辟。在策划撰稿阶段制作人员要经常与撰写人沟通,专题片脚本不要“大、全、满”,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2)拍摄要求

产品视频拍摄与正常电视节目拍摄一样,操作要领简单概括为五个字:平、稳、匀、准、清。平:画面的水平线要平,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画面应该是横平竖直;稳: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匀:施加技巧的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推拉摇移都应当匀速进行,否则就会破坏节奏的连续性;准:拍摄的画面要准。拍摄或制作的画面范围与要求的范围应该一致;清:画面力求清晰。拍摄人员可以先使用特写聚焦,然后再拉到要求的景别。

(3)画面指标要求

拍摄最好使用扫描线400以上的数字摄像机或BetacameSP摄像机以SP模式录制,否则后期制作时画面衰减后图像质量会降低。笔者所在单位使用DVCAME和MPEGIMX数字摄像机。

(4)录音要求

在成片中,如果条件允许,解说词配音最好请专业配音员,一个专业的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声音可以提高专题片质量几个数量级。配音一般录制在一声道,效果声录制在二声道,应使用现场录音声。两声道不应混合录制。

配音一般可选择动圈式或电容式传声器。为了减少周围噪声干扰,控制混响,宜使用单指向传声器。在具体配音时,拾音距离一般控制在10~30cm左右,位置略低于口部,拾音时要保持拾音距离的相对稳定。

(5)剪辑要求

进入后期剪辑阶段,一般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已成为主要的数字视频后期编辑方式。笔者所在单位使用SOBEY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剪辑。剪辑中,对于不同景别画面,一般情况下远景长度不超过8秒,全景不超过6秒,中景在5秒左右,近景在3秒左右,特写在2秒内。对于运动镜头,起幅、落幅要留1~3秒,而起幅、落幅中间的运动部分长度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和节奏的把握灵活确定,一般来说不宜过长。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要合适,尽量避免一直使用运动镜头或者一直是固定镜头。

五、对产品专题片制作的思考

企业产品专题片与电视广告不同,它比影视广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其由于不一定在媒体上,故受众面比较狭小。企业由于商业保密,有时也不能将产品专题片拿给社会上广告公司或电视台委托制作,所以这对企业音像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播电视领域技术设备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音像制作人员经

常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企业的科研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兰,《数字化电视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

[2]梁小山,《电视节目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专题片范文篇4

关键词:多媒体;电视专题片;营销策划

市场的需求是电视专题片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改变了我们思维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因而电视专题片也应以受众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电视专题片的传统营销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应时展的营销模式,注重广大受众的感受与体验,让专题片节目走进受众的心中,留下美好,创造美好,不断提高受众的关注力与节目的收视率。

一、电视专题片营销策划的动力

营销策划是产品进入市场,赢得市场的必须手段,这是每个行业进行改革创新的最原始的动力。电视专题片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虎视眈眈地盯着有限的市场,从节目的品质抓起,增强节目的营销策划力度,希望以创新突围,获得胜利。(一)吸引受众之动力。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常常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与多元化,而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各个行业都努力地把脉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这成了各行各业积极探索、创新的动力。电视专题片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它以纪实的方式深入地揭示现实生活与社会文明,给予人们丰富的精神给养。电视专题片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也要适应市场环境,把受众的需求转变为专题片节目创新与市场营销策划的动力。专题片制作组应根据不同阶层的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以此为依据,做好营销策划,以便于制作精良的节目在推向市场之际,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打动受众的心,从而在市场脱颖而出,赢得市场的好口碑。(二)技术创新之动力。满足广大受众的内心需求和欲望是电视专题片营销策划的核心。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以其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便利性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迅速占据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半壁江山,传统电视的王者之位岌岌可危。新时代有新气象,“保守”只能被动挨打,只会被市场淘汰,创新才能获得发展,赢得市场,这也是各行各业构建新型营销平台,积极做好营销策划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多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传统电视以及专题片制作组也应迎合时代的发展,加快技术革新,加大与博客、微博、微信等多媒体融合的力度,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作为节目创新的原点,深化专题片的营销策划,整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拓宽营销渠道,构建节目传播平台,有效解决广大受众被动收视的问题,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电视专题片营销策划的策略

在多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中,面对受众越来越高的品味,越来越挑剔的眼光,电视专题片应加强营销策划,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策划与包装,拒绝枯燥乏味,增强节目的观赏性、故事性与趣味性,赢取受众的“芳心”。(一)革新观念,增强节目观赏性。保证节目的真实性是专题片的核心思想,制作人更应对节目进行准确定位,呈现真实的节目内容,突显专题片的特色与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专题片的营销策划应革新观念,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从广大受众的角度来考虑,增强节目观赏性,“取悦”于受众,让他们对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实现专题片制作的根本目标。增强专题片节目的观赏性不是片面地增强其娱乐性与故事性等,不能像电视剧一样用悬念、打斗场面、特技镜头等手段来引发受众的兴趣,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那么,专题片应怎么营销策划来提高它的观赏性呢?众所周知,专题片本身所蕴藏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很值得人们去深深品味,这种文化底蕴也彰显了专题片的特有魅力。因此,制作人应根据节目的目标对专题片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处理好解说词以及一些镜头表现的细节等,节目的观赏性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共筑中国梦》,这个节目讲述了中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节目改变了观念,加深了“中国梦”文化的内涵,将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之路的中国梦精彩地展现给广大受众,既传播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加深了专题片的深度与广度,赢得了受众们的喜爱。(二)关注社会焦点,精心选材。要专题片节目别具一格,散发迷人的魅力,就不能走大众化的路线,要另辟蹊径,精心选取题材,抓住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剖析问题,以此满足受众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好题材,这需要我们用独到的眼光去发掘。当前观众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我们选取的题材既要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更要能传播知识与正能量,这是我们电视人必须具备的创作态度。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焦点问题都能够成为专题片的题材,这要求我们要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热点中,有选择性地选取节目题材,这是专题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大型公益电视专题片《畅游中国》,该节目以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正能量-打造精准文化-推出品牌城市为主题,向人们讲述了中国5000年灿烂、悠久历史文化,960万平方公里壮美的河山,并把各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名胜古迹呈现出来,让全世界都能全面地了解中国,这极大地满足了一些想要了解中国的受众群体的需求,因而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三)细节生动,手法新颖。在这个“眼球”时代中,电视专题片的营销策划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要注重电视表现能力,注重细节表现,而且手法要新颖,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国外的一些专题片的创作方式和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有效杜绝了枯燥乏味的现象,满足了新时期观众的品味。比如专题片《10分钟让你了解中国》,创作人从外国人的角度出发,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容易、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壮美辽阔的河山,在英文同声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了生动有趣的动画,从而使节目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激发广大受众的浓厚兴趣,全方位地策划和包装专题片。在细节表现上,创作人要根据节目的需求,运用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人或者事物进行烘托,向人们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比如在抗洪救灾中,对灾后老百姓的眼神、表情、衣服等进行镜头特写,打动观众,激发人们的同情心,进而纷纷伸出援手,热心帮助灾民,达到节目预定的目标。(四)构建网络平台,拓宽营销渠道。电视专题片应在原先市场渠道的基础上建立销售网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同时应积极创新,加快与“两微一端”等多媒体的融合,拓宽营销渠道,实现多渠道传播,使节目得到全面的推广。在媒介融合中,传统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专题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各种媒介之间的联动,构建了多个营销平台,逐步形成庞大、坚固的营销阵营。因此,专题片应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既要不断完善原有的营销渠道,更应尽快建立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营销网络,从而有效地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增强电视专题片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人们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与多样化,这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创作人对专题片的营销策划应改变观念,增强市场敏感度,加强创新意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电视表现力,以及拓宽节目的营销渠道,提高专题片的推广能力,从而既使节目具有生动的趣味性,又能传播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海荣.媒体融合时代电视专题片的审美价值体现[J].新闻知识,2015,04.

[2]何茜.电视专题片制作中如何把握好细节[J].大众文艺,2014,04.

[3]莫亚娟.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画面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7,05.

专题片范文篇5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在这里与各位领导和省内外的新闻记者朋友们一起参加大通杯《大理山友》系列专题片新闻会。在这里,我首先代表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全县10万多各族人民,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漾濞彝族自治县的基本概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漾濞位于点苍山之西,于公元1912年设县,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核桃之乡”,漾濞大泡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1979年在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的殊荣;1995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3年被国家国外专家局命名为“部级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4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漾濞大泡核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标记产品。目前,全县泡核桃面积达32.9万亩,产量482.7万公斤,到2005年全县泡核桃面积将达到40万亩。

漾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共融的乐土。漾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著名的博南古道、茶马古道、盐米古道及史迪威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形成“井”字形古道文化。神奇美丽的点苍山,雄险奇秀的石门关,碧波荡漾的漾濞江,横跨漾江数百年之久的古云龙桥、碧水环绕的县城、遍布田野的核桃果树、争奇斗艳的脉地野生杜鹃大花园,苍山西坡千年古崖画等人文自然,为漾濞瀛得了“山关水桥城,峰峡园林画”的美誉。

漾濞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商家投资生才的好去处。漾濞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大理石、金、梯、锌、铜、墨石等30余种矿藏,水能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仅漾濞江等8条主要河流水能蕴藏量就达45.21万kw,其中可开发量26.42万kw。目前全县已建成、在建和规划拟建的电力装机总量达1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6.39%,到2007年小水电年发电量可达5亿度,将有力支持众多企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立足资源优势,寻求重点突破,力作“三篇文章”的总体思路,不断强化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大批水电开发企业和矿冶企业落户漾濞。去年以来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21个,引进意向性协议投资22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漾濞还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距州府下关29公里,“大保”高速公路横跨县境,是集铁路、交通公路、民航于一体的大理市的“卫星城”和“后花园”。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到漾濞投资发财。

专题片范文篇6

一、价值倾向性的不同

电视新闻专题片遵循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一般通过价值要素来评判,比如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等,时效性是新闻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新鲜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个层面。重要性是往往与群众的工作、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兴趣和广泛关注。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与新闻受关注程度的关系。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强的新闻其价值就大,否则其价值就小或者根本没有价值。比如: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的《“鲜”火腿遭遇“污染”》,报道的了不法商贩在没有任何质量保障的情况下,私自加工不合格的火腿的问题。这个专题在当时引起很大凡响而且获了一等奖就是因为其新闻价值大,首先这个新闻具有新鲜性是不用说的,主要是重要性是很强的,食品质量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容易形成重大事件,还有接近性也是很强的,报道的内容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事,和老百姓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的。而纪录片则不同,纪录片可以不要时效性,有的纪录片拍摄十多年后才播出,纪录片可以不要新鲜性,几千年的历史事实或传说都可以纳入纪录片的拍摄范畴,纪录片也可以不要重要性,即纪录片可以不引起广泛关注,小众的观众来接受它就可以了。纪录片也可以不考虑和受众的接近性,它可以记录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原始村落和野兽王国。当然有的电视纪录片也有新闻价值,但那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它所追求的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比如纪录片《故宫》追求的就是历史文化价值,纪录片《幼儿园》和《敬老院》追求的就是人文价值。纪录片可以表现历史传说,或没有经过证实的故事,因为他们符合历史文化价值,而电视新闻专题片则绝不可能报道传说或未经证实的事实。纪录片可以拍摄一个人一天中的琐事,表现一个人或一种人的生存状态,符合纪录片的人文价值,而且可以一拍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电视新闻专题片不可以这样拍,它拍摄的内容首先必须是新闻,而且要遵循一般的新闻价值,要以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价值倾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二、画面表现方式的差异

首先,表现在画面的拍摄方式和剪辑方式上,画面的拍摄方式包括固定画面的拍摄和运动镜头的拍摄,运动镜头又包括推、拉、摇、移、跟、甩和升降拍摄。画面剪辑方式一般包括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狭义上指镜头的切换和场景的组接,长镜头是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镜头里,通过综合运动摄像的场面调度,完整地记录一个事件段落的全过程。在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主要运用的镜头是固定画面,固定画面具有客观纪实,平衡稳定的特点,符合新闻的特点,此外还会用到推、拉和摇等运动镜头,以弥补固定画面表现事物的不足。电视纪录片有的也以固定画面为主,而有的以跟镜头为主,大量跟镜头的运用可以造成长镜头的剪辑效果,长镜头本身就是纪录片的御用镜头,它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客观地展现生活原貌,时间上保持事物完整的流程,给人以深入的参与感、逼真的现场感和强烈的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片却不会大量使用跟镜头,因为新闻专题片不需要展现被拍摄者的所有细节和过程,只要拍到新闻点即可,在剪辑方式上也不会大量使用长镜头,而往往是蒙太奇的方式。蒙太奇式主要体现在单义性画面的造型与连接,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头组接产生出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含义,而不同的组接方法又会创造新的时空或意义。在电视新闻专题片中,蒙太奇不仅可以使它的结构具有自然而严密的逻辑性,而且能使专题片富于表现力,增强说服力,将所要传达的理念阐发得淋漓尽致。其次,电视新闻专题片一般不会运用情景再现,情景再现是由演员来进行“历史情景再现”或“场景再现”,尽管情景再现是以真实为基础,但是电视新闻专题片是不能使用的,因为新闻要保证绝对的真实,新闻发生过了不能再去模拟或演绎。电视纪录片是可以运用任何艺术手段的节目形态,在史料真实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模拟表演的,电视纪录片《南京》的部分历史情景就是让好莱坞演员表演再现的,演员饱含感情的“讲述”,不仅没有削弱史料的真实性,反而强化了要表达的主题。情景再现除了上面的表达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的技术来模拟历史场景或历史人物,比如电视纪录片《故宫》中故宫从打地基到运材料,再到建设雏形直至建成整个过程就是运用了三维动画的技术来重现的。使用三维技术重现某个场景,电视新闻专题片也是不能运用的。由此可见,两个节目形态的真实性在画面表现方式上也是有差异的。

三、审美表达的区别

专题片范文篇7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策划;包装

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它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回顾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她身上的时代烙印。而今的电视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我曾经拍摄过的《小布鞋大市场》、《小葫芦做出大产业》、《松鸣岩花儿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们能动地介入到片子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

在专题片题材的选取上我们要注意选取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我们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其次,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而实际上,在地方台,我们经常遇到的困扰是常会不知不觉地带着某种主题思想去“强制执行“,其结果往往表现的不是被拍摄对象,而是自己,即不经意间把被拍摄对象当成自己的思想载体,这就与我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了。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观众在平等、能动、投入的状态中获得。绝没有强求的痕迹。因此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观念上找准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力保专题片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专题片才有魅力,真实的专题片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和处理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使电视专题片诸要素及构成诸要素的子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为突出主题服务。

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归根到底要从创作的方式上寻求突破。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策划与包装的专题片是暗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无奇的。电视片排斥人为的虚构却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人才和声画资源,全方位进行包装。

电视策划首先是一种智力投入,策划的前提是厚积。“电视策划不仅仅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个点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的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员应当是一个多面手,他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擅长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同时,还要要注意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三、要注意表现细节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务员之家:

专题片范文篇8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策划;包装

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它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回顾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她身上的时代烙印。而今的电视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我曾经拍摄过的《小布鞋大市场》、《小葫芦做出大产业》、《松鸣岩花儿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讲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们能动地介入到片子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

在专题片题材的选取上我们要注意选取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我们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其次,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而实际上,在地方台,我们经常遇到的困扰是常会不知不觉地带着某种主题思想去“强制执行“,其结果往往表现的不是被拍摄对象,而是自己,即不经意间把被拍摄对象当成自己的思想载体,这就与我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了。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观众在平等、能动、投入的状态中获得。绝没有强求的痕迹。因此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观念上找准定位,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力保专题片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专题片才有魅力,真实的专题片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在“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指导下,协调和处理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方面的关系,使电视专题片诸要素及构成诸要素的子要素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为突出主题服务。

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归根到底要从创作的方式上寻求突破。马克思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策划与包装的专题片是暗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无奇的。电视片排斥人为的虚构却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人才和声画资源,全方位进行包装。

电视策划首先是一种智力投入,策划的前提是厚积。“电视策划不仅仅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个点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的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员应当是一个多面手,他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擅长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同时,还要要注意解说词的写作,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

要注意表现细节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片范文篇9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的职能就是服务于主题。第一,解说词应尽量写得亲切、自然、朴实。一部电视专题片要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个距离的“连接点”就是朴朴实实的语言,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方法万万要不得。在撰写解说词时,作者最好将自己摆在同观众平等的位置上,采取与观众拉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观众感谢到亲切自然。例如专题片《豫东人从容面对苹果之战》的开头,作者的解说词是:“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播报》。这两年,在社会上,苹果的话题变得有些沉重。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有句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豫东大地的苹果又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采取应对的措施呢?对此,豫东人民是处惊不乱,从容应变。”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二,解说词要写得要口语化,生活化。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能打动人的,因为口语明了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在写作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富有感情的语气词,观众听了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第三,解说词要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听后催人奋进。例如专题片《百万亩果园引水工程》中末尾的一段话:“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几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勤劳智慧的豫东人民在面临干旱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里,要完成近一百亩的果园引水浇灌工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巨大的劳动,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相信,有党的政策的指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豫东人民一定能完成这一工程,走向胜利的明天。”这段话铿将有力,感情豪放,能够释放出一股巨大的感染力。

2解说词的形象性

形象化的语言用在电视专题解说词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最容易打动观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解说词什么时候写得像从带有情绪的人物和激动的剧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什么时候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句话是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的最高要求。一位新闻界的前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作了这样一个评价:“解说词为泥塑补充了许多情节和内心独白,强烈地感染观众。”的确如此,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鲜活的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即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电视专题片,既是画面艺术,又是语言艺术,是视听语言的具体应用,只有将美的语言溶为一炉,才能创作出感人之作。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话说长江》里写葛洲坝大江截流,共填了八千万土石方。为了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写道:“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堆成高宽各一米的墙,有八万多公里长,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多。”真谓主题鲜明,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叫绝。

3解说词的喻理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中,精心地选择使用格言,不仅能给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够深刻地提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大受裨益。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格言和警句。这些警句蕴含了深深的哲理,它给人以警示,教你如何做人。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每句格言和警句都给人们喻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台去年拍摄制作的反映我市神火集团先进事迹的专题片《抓住机遇,稳速发展》,作者在写到他们加大投入搞好新设备的引进时,开头用了这样这样一句格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使决策者懂得,要想使企业步入一个新天地,获得较大的发展,引进先进设备,改变现有生产条件是关键的一步。决策者看得远,目标高,决心创造出新辉煌。这句格言用得恰到好处,催人泪下,同时也使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4解说词的声韵协调性

讲究调配解说词的声韵是汉语的一大优点。在写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时利用好语言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四声的相互配合,使之平仄交错、此起彼伏,就会产生轻松活拨、出神入化的韵律感。如:“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一个又一个大家庭。到来深秋季节,他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旅行。”这段电视片解说词,注意了词组和句子末尾声调的配合与呼应,仄声“恋爱”和平声的“成亲”、“家庭”相配;“季节”仄声,“儿女”平仄,“旅行”仄平,三者前后呼应,有起有落,有抑有扬,收到了声韵协调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解说词的可听性和亲切感。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一种声音表现手段,是一种听觉语言。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声画并茂,入心入耳的解说词,可使一部专题片身价倍增,达到最佳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所以说,解说词的语言特色在专题片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专题片范文篇10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语言特色

一部有感染力的电视专题片,除了内容深刻,画面真实,音乐和谐之外,解说词是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声音因素。

每一位前台电视工作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有的如雷电交加,气势磅礴;有的似行云流水,清高气爽;有的委婉缠绵,耐人寻味;有的节奏铿将有力,粗狂豪放。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人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要写好电视解说词,并使其特色鲜明,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解说词的生动性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的职能就是服务于主题。第一,解说词应尽量写得亲切、自然、朴实。一部电视专题片要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个距离的“连接点”就是朴朴实实的语言,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方法万万要不得。在撰写解说词时,作者最好将自己摆在同观众平等的位置上,采取与观众拉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观众感谢到亲切自然。例如专题片《豫东人从容面对苹果之战》的开头,作者的解说词是:“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播报》。这两年,在社会上,苹果的话题变得有些沉重。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有句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豫东大地的苹果又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采取应对的措施呢?对此,豫东人民是处惊不乱,从容应变。”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二,解说词要写得要口语化,生活化。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能打动人的,因为口语明了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在写作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富有感情的语气词,观众听了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第三,解说词要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听后催人奋进。例如专题片《百万亩果园引水工程》中末尾的一段话:“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几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勤劳智慧的豫东人民在面临干旱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里,要完成近一百亩的果园引水浇灌工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巨大的劳动,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相信,有党的政策的指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豫东人民一定能完成这一工程,走向胜利的明天。”这段话铿将有力,感情豪放,能够释放出一股巨大的感染力。

二、解说词的形象性

形象化的语言用在电视专题解说词中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最容易打动观众。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解说词什么时候写得像从带有情绪的人物和激动的剧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什么时候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句话是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的最高要求。一位新闻界的前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作了这样一个评价:“解说词为泥塑补充了许多情节和内心独白,强烈地感染观众。”的确如此,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鲜活的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即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电视专题片,既是画面艺术,又是语言艺术,是视听语言的具体应用,只有将美的语言溶为一炉,才能创作出感人之作。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话说长江》里写葛洲坝大江截流,共填了八千万土石方。为了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写道:“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堆成高宽各一米的墙,有八万多公里长,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多。”真谓主题鲜明,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叫绝。

三、解说词的喻理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

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中,精心地选择使用格言,不仅能给整部片子增色,而且能够深刻地提示专题片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大受裨益。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格言和警句。这些警句蕴含了深深的哲理,它给人以警示,教你如何做人。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每句格言和警句都给人们喻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台去年拍摄制作的反映我市神火集团先进事迹的专题片《抓住机遇,稳速发展》,作者在写到他们加大投入搞好新设备的引进时,开头用了这样这样一句格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使决策者懂得,要想使企业步入一个新天地,获得较大的发展,引进先进设备,改变现有生产条件是关键的一步。决策者看得远,目标高,决心创造出新辉煌。这句格言用得恰到好处,催人泪下,同时也使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公务员之家

四、解说词的声韵协调性

讲究调配解说词的声韵是汉语的一大优点。在写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时利用好语言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四声的相互配合,使之平仄交错、此起彼伏,就会产生轻松活拨、出神入化的韵律感。如:“许许多多的候鸟在这里恋爱,在这里成亲,在这里发展成一个又一个大家庭。到来深秋季节,他们就带着在这里出世的儿女,到遥远的南方旅行。”这段电视片解说词,注意了词组和句子末尾声调的配合与呼应,仄声“恋爱”和平声的“成亲”、“家庭”相配;“季节”仄声,“儿女”平仄,“旅行”仄平,三者前后呼应,有起有落,有抑有扬,收到了声韵协调的最佳效果,大大增强了解说词的可听性和亲切感。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中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一种声音表现手段,是一种听觉语言。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声画并茂,入心入耳的解说词,可使一部专题片身价倍增,达到最佳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所以说,解说词的语言特色在专题片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