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深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3:23:34

政务深化

政务深化范文篇1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办公室牵头,全员充分参与”的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发挥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问题,深入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局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建立以办公室负责、各科室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强化了全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按季度通报政务公开完成情况,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二是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工作扎实。我局在严格遵守《统计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局工作中实际情况,完善了信息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由办公室对各科室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后定期进行通报,并由科室分管领导、局办公室适时进行督察。

三是规定公开形式。主要有4种,即:召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职工大会进行公布;在州政府政务网上、更新统计数据、统计资料、工作动态等网上公布;在办公场所设置示意图和办公室标示牌,在办公室放置岗位标示牌进行公布;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布,阶段性工作分段公布,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布。

四是规范服务,按程序公开。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通过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科室、具体人员,切实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由政务公开系统管理员根据信息填报、初审、复审的权限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并报经分管领导复审后,提交州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复审,再向社会公布。对公开的信息按照“谁生产、谁、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涉密信息向社会主动公开。

政务深化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结合市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进一步拓宽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层政务公开。局机关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通报制度,总结推广基层政务公开的成功做法,完善基层信息公开目录,大力推进各股室及二级机构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局机关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深化。

(二)深化办事公开。拓展办事公开领域,扩大基层办事公开范围,依法推进各股室及二级机构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要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办事公开目录和指南,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工作规范、办事纪律、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

三、活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9月30日前)。主要任务是落实区政务公开办的部署,制订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进行动员部署。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深化落实阶段(2012年10月至11月)。主要任务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照拟定的工作任务,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化落实。局政务公开办公室每季度进行1次督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深化年”活动由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并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局政务公开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深化年”活动的各项工作,各股室及二级机构要积极配合,确保“深化年”活动取得实效。

(二)落实工作任务。各股室及二级机构事业单位要制定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公开责任体系、目标任务、落实措施,全面提升办事公开和服务水平。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于2012年9月30日前报送局政务公开办公室。

政务深化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城管和文明征地拆迁为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内容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利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实效,积累群众满意度,提升城管执法、市容管理和征地拆迁水平。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中心(局)成立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的“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领导班子小组,领导班子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薛小平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督检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项目部、中队、站、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推进郊区科学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城市大建设等重点工作,及时公开我中心(局)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实施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公厕改造升级、户外广告规范提档、渣土车辆规范管理五大项目工程以及开展各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落实措施和执行情况;拓宽政务公开领域,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公开各类政务信息,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拓展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三)健全监督机制

本中心(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对政务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聘请城管特邀监督员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积累群众满意度;中心(局)内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做好结合文章

把深化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与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相结合;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相结合,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央、省、市领导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认清政务公开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的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政务公开的内容在上报区政务公开办公室备案的同时,本机关对政务公开的有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政务深化范文篇4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适应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要求,通过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不断拓宽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科普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气象工作的满意度。

二、主要内容

(一)市局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主要职责,办事程序、条件、依据、结果、纪律及联系方式,监督、举报的途径、方法及处理情况;

(二)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三)机关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情况;

(四)市局实施社会管理的行政许可(初审)、备案等行政事项的责任部门,办理程序、方式、条件、时限、结果及责任和监督制度,行政行为的依据、目的和结论等情况;

(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三、方式、形式和基本要求

(一)政务公开的方式分为: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

(二)政务公开的形式有:1、局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2、政务公开栏;3、市气象局简报、局文件;4、其它有效形式。

(三)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是凡需公开的内容,必须按规定的范围、程序、时限、要求及时公开。为做好政务公开“深化年”工作,要重点抓好三项基础工作。一要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做好局门户网站的安全维护。二要确定政务公开时间。原则上重要工作随时公开。三要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现有的规章制度,随时开展抽查自查。

四、实施步骤

市局推行政务公开“深化年”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8月31日前)。一是深入学习,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统一部署,制订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二是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深化年”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推行政务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深化落实阶段(2012年9月至11月)。主要任务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政务公开的深化落实工作。准确把握政务公开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破解政务公开新难题,推动全市气象部门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各县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将活动总结于年底前报市局监审室。市局监审室总结上报市政务公开办并做好迎接活动检查和年度考评工作。

五、组织领导

实行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是我局加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务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件大事。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局、单位要把“深化年”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深化年”活动取得实效。

政务深化范文篇5

不断拓宽公开领域,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政务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理解、参与、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

二、活动内容及职责落实

(一)升级市统计局信息公开网站。围绕政务公开载体,不断强化统计信息公开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群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强统计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督力度,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坚实的载体平台。(责任单位:数管中心)

(二)向社会公众编印通俗易懂的信息公开宣传资料。将统计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公开方式、获取途径等相关常识,结合本地实际,以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形式,编印成册,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免费发放,促进公众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责任单位:综合科)

(三)开辟政务公开“深化年”宣传专栏。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子站点建立政务公开“深化年”栏目,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充实内容,推进政务公开“深化年”取得实效。(责任单位:数管中心)

(四)积极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及时公开部门预算和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行政经费支出。(责任单位:办公室)

(五)推进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在统计局网站开设问政互动平台,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对群众意见的收集、整理及回复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处理问题的透明度和时效性,稳妥化解社会矛盾。(责任单位:数管中心)

(六)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凡涉及重要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在决策中要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决策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办公室、综合科)

(七)开展全市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调研督查。在下半年对“深化年”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督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确保“深化年”活动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办公室)

(八)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宣传。结合统计业务特点组织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报道统计局政务公开工作的进展、成果和经验。(责任单位:办公室、数管中心)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年”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强化部署,量化落实。及时制定“深化年”活动方案,确保“深化年”活动取得实效。

政务深化范文篇6

“深化年”活动。现结合我中心(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城管和文明征地拆迁为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内容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利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实效,积累群众满意度,提升城管执法、市容管理和征地拆迁水平。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机构

(二)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推进郊区科学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城市大建设等重点工作,及时公开我中心(局)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实施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公厕改造升级、户外广告规范提档、渣土车辆规范管理五大项目工程以及开展各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落实措施和执行情况;拓宽政务公开领域,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公开各类政务信息,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拓展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三)健全监督机制

本中心(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对政务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聘请城管特邀监督员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积累群众满意度;中心(局)内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设在郊区征迁执法中心六楼大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做好结合文章

把深化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与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相结合;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相结合,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央、省、市领导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认清政务公开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的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政务公开的内容在上报区政务公开办公室备案的同时,本机关对政务公开的有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三全面推进我中心(局)政务公开工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办事效率,促进我中心(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区政府《关于开展全区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的通知》(郊政办[2011]45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现结合我中心(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城管和文明征地拆迁为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内容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利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实效,积累群众满意度,提升城管执法、市容管理和征地拆迁水平。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中心(局)成立由薛小平同志任组长,张高洁同志任副组长,顾社教、周建华、董辉、吴传军为成员的“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领导班子小组,领导班子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薛小平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督检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项目部、中队、站、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推进郊区科学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城市大建设等重点工作,及时公开我中心(局)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实施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公厕改造升级、户外广告规范提档、渣土车辆规范管理五大项目工程以及开展各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落实措施和执行情况;拓宽政务公开领域,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公开各类政务信息,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拓展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三)健全监督机制

本中心(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对政务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聘请城管特邀监督员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积累群众满意度;中心(局)内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设在郊区征迁执法中心六楼大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做好结合文章

把深化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与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相结合;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相结合,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相结合。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央、省、市领导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认清政务公开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的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政务公开的内容在上报区政务公开办公室备案的同时,本机关对政务公开的有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政务深化范文篇7

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县委有关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制度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决定在全镇进一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运作的有效监督,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的工作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开创柳山经济社会新局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无正文公开要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明确责任,强化监督。

二、党务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1、党务政务公开的范围:镇党委政府及各中心村。

2、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凡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除涉密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党务政务公开事项和办事公开事项。

2.1公开事项主要有: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镇区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和物资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为抵御灾害而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

2.2办事公开事项主要有:部门(单位)、乡镇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人员的责任和办事结果,以及办事过程中的监督制度。在单位内部还要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交流、考核情况及其他重要事项向干部职工公开。

三、公开的形式党务政务公开的形式要按照简明醒目、格式规范、便于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主要采用在设立的党务、政务公开栏上定期或不定期公布党务、政务信息的形式

同时,积极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公开,对阶段性的工作逐段公开,对临时性的工作随时公开。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做到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公开,并根据群众要求,实行事中、事后公开。

四、党务政务公开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高效、透明政府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二)切实规范公开程序。有规定程序的按规定程序公开。

政务深化范文篇8

一、关于政务公开的理念问题

总结这十几年推行政务公开的经验,我们感到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仍然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需要深化对政务公开内涵、本质和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

目前,我们不少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还停留在前些年"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低水平上,使政务公开缺少向前发展的动力,满足于出一期公开栏就万事大吉,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政务公开的实质。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权力行使公开,这是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我们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自然权力行使应当向人民公开而不能搞神秘化。因此,政务公开应该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的体现,应成为推行政令,管理社会的必经程序,应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消除矛盾互相沟通的桥梁,是公权公用,公平公正的象征。只有提高对政务公开实质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推进政务公开的深入发展。

所谓政务公开的内涵是指政务公开的主体(谁公开)、客体(对谁公开)、内容(公开什么)、程序(如何操作)、法律制度等等应当明确的内容。应当看到,我们对政务公开内涵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一是不但要向服务对象公开而且要向内部职工公开发展;二是不但要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要向全面公开政务内容发展;三是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程序、办事过程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公开主体的层次低。即目前只是政府所属部门政务公开,而领导机关公开尚未提上日程。因为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重大款额的的调拨权并不在办事机构。同时,办事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公开也势必要求其领导机关重大事项决策、重大事项审批公开。因此,仅有部门的公开还不能算彻底的公开。二是公开尚未触及到核心--权力的援予和行使。与政务公开的体制透明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在如何方便群众办事方面搞得不错。然而,政务公开最重要、最根本的是透视权力让权力运行透明,让权力体制透明。因此,由方便群众办事向权力运用权力体制的公开是深化政务公开内涵的重要方面。

政务公开的社会价值是什么?怎样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笔者认为:

首先,政务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政治观念、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方式要与开放性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经济发展对上层建筑完善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观念应当向前发展。权力私有、人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神秘是人治的文化思想基础。在我国,虽然封建社会灭亡已近百年,但神秘化的遗毒并未完全消除。虽然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公开是公共权力属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仍然把神秘用权当正常,并且很少受到责难。在这种文化遗素毒中,普通百姓也常把官员的神秘用权当成无力改变的现实。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关心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当前的政务公开是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举措。二是社会管理体制应当向前发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提高,中央提出了在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基层管理模式的发展势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在这种模式下,为民做主将转变为由民做主,精英政治将变化为公民政治,公民参与管理必然要求权力存在形式和运转程序、运转方式透明,必然要求用制度保证公开的实行。可以说,政务公开顺应了政治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三是社会管理的操作方式应当向前发展。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操作技术不解决,人民做主就说不清楚。人民群众对委托人的情况不了解,就无法对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监督;也无法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务公开是社会管理操作方式的重大发展。

其次,应当从解决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上把握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第一,从加强廉政建设上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滥用权力的条件是暗箱操作。要制约权力,遏制腐败,除了完善权力分配、控制举措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把权力放在阳光之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使人们了解权力运行的规定,看清权力运行的程序和结果,也便于群众知情参与监督。第二,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中国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有长足的发展。它集中表现在基层民主和国家政体民主二个方面。发展民主政治既是中央的大政方针,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村注。政务公开有助于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有按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从加强法制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其一,法制是政务公开的保证。如果将政务公开纳入法律程序,那么政务公开便成为一种必须实行的强制性措施,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其二,政务公开能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贯彻执行。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哪些法律需要创设,哪些法律需修改完善,哪些法律需要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最清楚。所以,一旦立法事项向群众公开,人民群众会毫不吝啬地献地献策,贡献聪明才智。第四,从促进政权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保证人民政权不变颜色,能够高水平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并强有力地对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专政。政务公开既促进了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巩固人民政权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又把各级干部的职责、任务目标、服务承诺公开,这就加大了社会对干部完成任务的压力,也使干部产生了要向上级向人民群众交满意答卷的动力,这无疑能够促进官员勤政和行政效率的提高。造就一支廉洁从政的干部队伍,这是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关于政务公开的实体(即制度)问题

制度一经制定,大家必须遵守,不能随意变更,这是制度的基本特征,所以制度是政务公开的保证。但是,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方政务公开的制度健全并能认真执行,有的地方就不完全这样。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是对制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制度的制定不科学、不合理。而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制度研究不够。

从政务公开的实践来看,在制定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任何制度的制定都需要在吃透中央政策精神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现实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规范性设计,再经群众讨论和有关国家机关、有关单位批准而制定出来。(2)无论哪项制度,它所调整的不应是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和行为,而是全局性的利益和行为。政务公开既要制定全局性的制度和规范性的长远计划,如确定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形式等等,又要制定若干单项的专业性程序性制度。如,怎样对外对内公开,怎样考评,怎样追究责任等等。从整体上看,这些制度到期可在制定主体的级别上区分若干层次,也可在内容上区别为若干层次。制度的层次性规定了制度起作用的范围和针对性。(3)制度之间互相冲突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一个大忌,往往使下级单位在执行上无所适从,要么谁的权力大,就执行准制定的制度,要么哪个制度后制定,就执行那个制度。同时,制度调整对象状况千差万别,有的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干扰制度执行,也是制度难于落实的原因。

政务公开要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要完善制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对外公开制度,亦即制定和完善国家机关向服务对象的公开制度。(1)公开办事的依据和办事的程序以方便群众办事;公开办事的结果,以显示公平、公正,让当事人放心。(2)公开重大事项的决策,以便于群众参与讨论,献计献策,使群众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3)公开收费项目财务状况,使群众参与监督,防止不廉行为发生。(4)公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干部的廉洁自律状况,干部选拔任命、就业、住房的政策等等。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对内公开制度。由于内部职工最知情,所以监督最有力量。内部公开的制度,同样需要对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阵地、管理进行规范。第三,制度的落实和刚性执行。要落实制度,首先要解决好内动力问题。其次要解决好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顾虑、困难和各种干扰问题。再次要解决执行制度的监督问题。最后是解决好检查、考核、责任追究问题。第四,制度的滚动发展。这种滚动发展,既包括对过时无效制度的废除,也包括现有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还包括各种新制度的创设和创新。特别要注意的是,如何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应成为制度滚动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关于政务公开的技术操作问题

所谓政务公开的技术,就是在政务公开活动中,实现目标的操作方法。政务公开的技术与政务公开的制度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没有政务公开的原则和制度,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技术。同样,不解决政务公开的操作方法和技术问题,政务公开的理想、制度就难变为现实。

我们要提高政务公开的技术水平,就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技术创造和供给。要供给技术必须寻找技术资源。外地经验固然是一种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造创新也是一种技术资源。目前,如何用技术手段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应当除了重视制度建设外,还应多在技术创造和创新上下功夫,使我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政务深化范文篇9

一、关于政务公开的理念问题

总结这十几年推行政务公开的经验,我们感到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仍然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需要深化对政务公开内涵、本质和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

目前,我们不少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还停留在前些年"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低水平上,使政务公开缺少向前发展的动力,满足于出一期公开栏就万事大吉,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政务公开的实质。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权力行使公开,这是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我们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自然权力行使应当向人民公开而不能搞神秘化。因此,政务公开应该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的体现,应成为推行政令,管理社会的必经程序,应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消除矛盾互相沟通的桥梁,是公权公用,公平公正的象征。只有提高对政务公开实质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推进政务公开的深入发展。

所谓政务公开的内涵是指政务公开的主体(谁公开)、客体(对谁公开)、内容(公开什么)、程序(如何操作)、法律制度等等应当明确的内容。应当看到,我们对政务公开内涵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一是不但要向服务对象公开而且要向内部职工公开发展;二是不但要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要向全面公开政务内容发展;三是由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程序、办事过程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公开主体的层次低。即目前只是政府所属部门政务公开,而领导机关公开尚未提上日程。因为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重大款额的的调拨权并不在办事机构。同时,办事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公开也势必要求其领导机关重大事项决策、重大事项审批公开。因此,仅有部门的公开还不能算彻底的公开。二是公开尚未触及到核心--权力的援予和行使。与政务公开的体制透明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在如何方便群众办事方面搞得不错。然而,政务公开最重要、最根本的是透视权力让权力运行透明,让权力体制透明。因此,由方便群众办事向权力运用权力体制的公开是深化政务公开内涵的重要方面。

政务公开的社会价值是什么?怎样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笔者认为:

首先,政务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政治观念、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方式要与开放性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经济发展对上层建筑完善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观念应当向前发展。权力私有、人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神秘是人治的文化思想基础。在我国,虽然封建社会灭亡已近百年,但神秘化的遗毒并未完全消除。虽然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公开是公共权力属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仍然把神秘用权当正常,并且很少受到责难。在这种文化遗素毒中,普通百姓也常把官员的神秘用权当成无力改变的现实。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关心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当前的政务公开是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举措。二是社会管理体制应当向前发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提高,中央提出了在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基层管理模式的发展势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在这种模式下,为民做主将转变为由民做主,精英政治将变化为公民政治,公民参与管理必然要求权力存在形式和运转程序、运转方式透明,必然要求用制度保证公开的实行。可以说,政务公开顺应了政治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三是社会管理的操作方式应当向前发展。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操作技术不解决,人民做主就说不清楚。人民群众对委托人的情况不了解,就无法对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监督;也无法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务公开是社会管理操作方式的重大发展。

其次,应当从解决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上把握政务公开的重大意义。第一,从加强廉政建设上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滥用权力的条件是暗箱操作。要制约权力,遏制腐败,除了完善权力分配、控制举措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把权力放在阳光之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使人们了解权力运行的规定,看清权力运行的程序和结果,也便于群众知情参与监督。第二,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建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中国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有长足的发展。它集中表现在基层民主和国家政体民主二个方面。发展民主政治既是中央的大政方针,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村注。政务公开有助于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有按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从加强法制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其一,法制是政务公开的保证。如果将政务公开纳入法律程序,那么政务公开便成为一种必须实行的强制性措施,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其二,政务公开能促进法律的完善和贯彻执行。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哪些法律需要创设,哪些法律需修改完善,哪些法律需要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最清楚。所以,一旦立法事项向群众公开,人民群众会毫不吝啬地献地献策,贡献聪明才智。第四,从促进政权建设方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保证人民政权不变颜色,能够高水平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并强有力地对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专政。政务公开既促进了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巩固人民政权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又把各级干部的职责、任务目标、服务承诺公开,这就加大了社会对干部完成任务的压力,也使干部产生了要向上级向人民群众交满意答卷的动力,这无疑能够促进官员勤政和行政效率的提高。造就一支廉洁从政的干部队伍,这是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关于政务公开的实体(即制度)问题

制度一经制定,大家必须遵守,不能随意变更,这是制度的基本特征,所以制度是政务公开的保证。但是,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方政务公开的制度健全并能认真执行,有的地方就不完全这样。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是对制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制度的制定不科学、不合理。而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制度研究不够。

从政务公开的实践来看,在制定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任何制度的制定都需要在吃透中央政策精神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现实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规范性设计,再经群众讨论和有关国家机关、有关单位批准而制定出来。(2)无论哪项制度,它所调整的不应是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和行为,而是全局性的利益和行为。政务公开既要制定全局性的制度和规范性的长远计划,如确定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形式等等,又要制定若干单项的专业性程序性制度。如,怎样对外对内公开,怎样考评,怎样追究责任等等。从整体上看,这些制度到期可在制定主体的级别上区分若干层次,也可在内容上区别为若干层次。制度的层次性规定了制度起作用的范围和针对性。(3)制度之间互相冲突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一个大忌,往往使下级单位在执行上无所适从,要么谁的权力大,就执行准制定的制度,要么哪个制度后制定,就执行那个制度。同时,制度调整对象状况千差万别,有的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干扰制度执行,也是制度难于落实的原因。

政务公开要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要完善制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对外公开制度,亦即制定和完善国家机关向服务对象的公开制度。(1)公开办事的依据和办事的程序以方便群众办事;公开办事的结果,以显示公平、公正,让当事人放心。(2)公开重大事项的决策,以便于群众参与讨论,献计献策,使群众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3)公开收费项目财务状况,使群众参与监督,防止不廉行为发生。(4)公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干部的廉洁自律状况,干部选拔任命、就业、住房的政策等等。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对内公开制度。由于内部职工最知情,所以监督最有力量。内部公开的制度,同样需要对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阵地、管理进行规范。第三,制度的落实和刚性执行。要落实制度,首先要解决好内动力问题。其次要解决好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顾虑、困难和各种干扰问题。再次要解决执行制度的监督问题。最后是解决好检查、考核、责任追究问题。第四,制度的滚动发展。这种滚动发展,既包括对过时无效制度的废除,也包括现有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还包括各种新制度的创设和创新。特别要注意的是,如何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应成为制度滚动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关于政务公开的技术操作问题

所谓政务公开的技术,就是在政务公开活动中,实现目标的操作方法。政务公开的技术与政务公开的制度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没有政务公开的原则和制度,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技术。同样,不解决政务公开的操作方法和技术问题,政务公开的理想、制度就难变为现实。

我们要提高政务公开的技术水平,就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技术创造和供给。要供给技术必须寻找技术资源。外地经验固然是一种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造创新也是一种技术资源。目前,如何用技术手段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应当除了重视制度建设外,还应多在技术创造和创新上下功夫,使我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政务深化范文篇10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政府网站的联接,但是服务的内容很少。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内容更多、搜索更方便而功能也更为强大的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它由“英国在线”网站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新闻天地。“生活频道”向用户设置了11个主题的服务,用户无须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让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而进行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在线办理行政事务。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中,包含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内容。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又一种“前台———后台”关系。

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该网站有一项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业务,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没有像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

“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三)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就省级层面来说,要对那些厅、局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那些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厅局来说,一定要放在省级门户网站的规划内加以统筹,不应鼓励各职能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整合各部委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总之,要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来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