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1 07:22:37

政务云调研报告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1

全球开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红帽公司(NYSE:RHT)宣布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技术提供商。这是红帽公司旨在促进开源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应用而发起的开源协作创新力计划(OSCI)项目的一部分。

广东云计算中心是由佛山市南海科枝局依照中国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创建的。中心设在广东金融服务与高科技区,为当地汽车、家具和陶瓷等行业的公司提供服务。

红帽公司总裁兼CEO卫赫士说:“红帽对于成为中国第一家由政府牵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的平台提供商深感骄傲。在全球范围,红帽因为其红帽企业Linux极为适合云计算环境而在云计算中具领导地位,同时也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态系统。当前,多数顶级云提供商都选择了开源,而且像广东云计算中心那样,采用了红帽技术。”

红帽技术为中国第一家政府云计算中心提供动力

2009年8月1 5日上午,由《银行家》杂志推出的“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在北京盛大。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盛况空前的会。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等权威专家为获奖银行颁发了奖项,到会嘉宾还就“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由《银行家》杂志主编,自2005年首份评价报告以来,该评价指标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等日益受到业内外的关注和认可。

上海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

目前,权威调研机构中怡康时代市场调研公司了2009年1-5月空调市场销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三倍于外资品牌;在国产品牌中,美的以24.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为格力与海尔两品牌之和,在国内外品牌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在变频空调畅销型号排行榜中,美的占据了四强。由于2009冷年即将结束,业内普遍认为此时出炉的这份报告显示2009年变频空调行业大局已定,国产品牌以绝对优势完胜。

根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显示,美的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登录数据显示:截至6月50日,美的空调以33.53%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家电下乡空调销售额第一位,河北,山西、江苏等众多市场美的下乡空调份额高达50%以上,吉林等地占有率更是突破80%,实现绝对垄断。近日公布的家用空调运行研究报告(北京智信道咨询公司)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期间,格力电器销量为1184万台,美的电器达1135万台,青岛海尔307.8万台。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2

8月10日,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文中提到,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从国内大环境来看,当前的中国企业不仅积极上云,而且为了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表现出新的特征,越来越多上云企业从单一的采购公有云转变为采用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架构,企业的云架构正在逐步向混合云、多云等更为复杂的系统转变,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云并存的大格局初现端倪。其中,由于混合云既具备公有云弹性伸缩,又可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要求,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混合云的使用状况和发展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开展了2017-2018中国混合云发展状况的调查。最新成果《中国混合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于2018年8月15日举办的“2018可信云大会——混合云论坛”现场正式公布。

报告显示,行业用户上云比例升高,混合云市场接受度提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915家企业中,目前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有2142家,占比达到54.7%,相比于2016年上升了9.9%。其中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占比为6.6%,与去年相比提高了1.3%。由于各行业用户整体上云比例越来越高,预计未来几年应用混合云的企业占比将持续上升。

企业选择混合云主要是为了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和提升资源扩展速度。报告显示,已经应用混合云的企业中,54.7%的企业出于减少基础设施投资目的选择使用混合云,占比最高;其次,因资源扩展速度快而选择混合云的企业占比为44.2%。

据介绍,上述两类企业通常将业务变化较快的部分迁移到公有云,用私有云支撑对安全性和可控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既可以减少一次性投资成本,又可满足业务弹性伸缩。

此外,企业应用混合云的其他原因还包括:提高平台的安全性(25.6%)、同业内已有典型应用案例(24%)、增加平台的可靠性(22.5%)以及政府/上级部门要求(9.3%)。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3

2008年,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相继下发了《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和《关于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有关任务的通知》,要求对干部选拔任用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即: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今年以来,贵阳市在修文县、息烽县、白云区、云岩区、清镇市、小河区、乌当区、花溪区等地相继开展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 确保规范运行

贵阳市各地党委及组织部门把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作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切实发挥全委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贵阳市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有关任务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

为确保“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规范开展,云岩区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2008年云岩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关于2008年提拔的8名正科级干部选拔使用情况说明》,经区委研究,专门召开了一次区委全委会落实此项工作;乌当区成立了测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评议工作的方案和程序,区委决定召开一次“一报告两评议”专题全委会;清镇市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纳入每年度全委会的重要议题。同时,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切实加强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派出人员到各地进行专门指导,确保整个工作规范开展。

坚持公开透明 作好专题报告

贵阳市紧紧围绕《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要求以及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监督措施,切实保障委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报告内容的“透明度”,分别形成了数据详实、实例丰富、说明细致的2008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

息烽县、自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在县委全委会召开前送交全委会委员事先征求意见和建议。清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勇在谈到此项工作时说:“专题报告在全委会前广泛征求意见,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一个重要举措。”

今年1至2月,白云区、小河区、息烽县党委书记和其他区(市、县)党委组织部长分别在全委会上作了专题报告。白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书平说:“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是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进党内民主的有效措施,必将对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乌当区、息烽县将听取专题报告的范围扩大到县纪委委员、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及纪委书记、区(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曾经担任过区(县)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离退休老同志、驻区(县)有关单位和部分企业代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省市党代表。参加评议的区(市、县)党委委员普遍认为,“一报告两评议”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发挥全委会在重大决策包括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作用。让每个委员都参与评议,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使干部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行使代表权利 扎实开展评议

各区(市、县)党委委员在认真听取工作报告的基础上,本着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2008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委员们充分行使表达权和话语权,真正使评议、测评工作的过程成为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促进工作的过程。

息烽县委委员对该县2008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满意率均达到97%以上,对新提拔的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云岩区参会委员普遍认为,区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干部选任工作程序,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较好地完成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

新提拔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乡长班举明说:“我认为这种评议形式非常好,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区委选人用人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参评人员对我们新提拔干部的总体评价。测评结果是压力也是动力,不理想则要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总结提高;如果令人满意,要作为工作动力,再接再厉。”

目前,从测评、分析结果看,贵阳市各区(市、县)党委委员对本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可度普遍较高,充分体现了区(市、县)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扬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强化结果运用 提升工作水平

对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情况及评议结果,贵阳市及时进行通报,并认真研究,制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具体举措。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4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出席2010年全省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协调会议并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出席全省第五批省管专家表彰培训会并讲话。

6日 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贵阳出席“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

7日 林树森在省教育厅和部分省属高校新校区选址地调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陪同。

8日 林树森在省水利厅调研。

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在贵州分会场出席2010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启动年仪式暨电视电话会议。

9日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遵义看望慰问因公殉职的省交警直属支队贵遵四大队民警石健成同志家属。

11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毕节地区黔西县太来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群山陪同。

王富玉在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考察工作。

11日至13日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在北京参加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和全国省(区、市)纪委书记会议。

12日 林树森在省交通厅调研。

王富玉在贵阳市清镇市考察工作。

黄康生出席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并讲话。

13日 张少农出席省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并讲话。

黄康生出席全省监狱工作会议并讲话。

崔亚东出席全省公安局长会议并讲话。

14日 石宗源、石晓(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出席省军区党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石宗源讲话,石晓作工作报告。

王富玉出席春晖行动工作推进会并讲话。

龙超云在贵阳出席著名军事和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金一南少将作的《近期安全形势演变及应对》专题报告会并讲话;出席尹珍塑像揭幕仪式并为塑像揭幕。

15日 十届省委召开第74次常委会议。(一)讨论了省政协党组关于成立政协第十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请示。(二)听取了省纪委关于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三)听取了省委宣传部关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四)听取了省委统战部关于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五)听取了省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全国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的传达及我省贯彻意见的汇报。(六)讨论了省政府党组报送的《关于命名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情况汇报》。(七)讨论了其他有关事宜。

石宗源在贵阳会见美国传统基金会会长福伊尔纳一行,张群山陪同。

王晓东出席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并讲话。

黄康生、崔亚东出席省武警总队党委三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崔亚东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在省文化厅调研;出席省社科联2010年新春联谊会并讲话。

16日 王晓东出席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会并讲话;出席全省税务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龙超云出席省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并讲话。

17日 中共贵州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向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中的非中共党员干部,各派省委、省工商联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和各群众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报补选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有关情况并进行民主协商。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龙超云、张少农出席。石宗源主持并讲话,张少农就候选人建议人选有关情况作说明。

黄康生出席全省县级司法局长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作首场专题讲座。

18日 石宗源、林树森、王富玉、王正福、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石晓出席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式。

龙超云、李军、谌贻琴出席贵阳市“三创一办”动员大会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倒计时600天启动仪式。龙超云、李军讲话,谌贻琴宣布倒计时启动。

19日 省委召开省“两会”党员会议。石宗源讲话并宣读《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成立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委[2010]2号)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成立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党的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委[2010]3号),林树森主持,王富玉、王正福、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出席。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5

>> 对“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对策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探析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创新驱动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我国旅游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发展新范式 我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与扶贫机制创新 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EB/OL〕.(20111116)〔20151109〕.http:///politics/201111/16/c_111171617.htm.

〔3〕Peter Townsend.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A Survey of Household Resources and Standards of Living〔M〕.London:Allen Lane and Penguin Books,1979:915.

〔4〕Carey Oppenheim, Lisa Harker.Poverty:The Facts (3rd ed)〔M〕.London: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1996:52.

〔5〕奥斯卡・刘易斯.贫穷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一日生活的实录〔M〕.丘廷亮,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4:107.

〔6〕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6-34.

〔7〕王春萍.可行能力视角下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9-41.

〔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M〕.林万里,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6-17.

〔9〕徐贵恒.文贫困的提出及其内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4-97.

〔10〕郑晶.中国农业增长及其效率评价――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5.

〔11〕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8.

〔12〕姚云云.基于人文贫困维度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逻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9.

〔13〕徐勇.中国农村调查:百村十年观察(2006年卷)〔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282-283.

〔1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1-12,16-17.

〔1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293-295,387,34.

〔16〕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80225)〔20151109〕.http:///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5_402464279.htm.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741.

〔18〕民政部.社会服务统计季报(2015年1季度)〔EB/OL〕.(20150429)〔20151109〕.http:///cws/201504/20150429113520825.htm.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743.

〔20〕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2.

〔21〕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3-15.

〔22〕邱耕田,张荣洁.论包容性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1,(1):53-57.

〔23〕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论发展与政策体系――兼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问题〔J〕.领导科学,2010,(12):12-14.

〔24〕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2007,(1):11-19.

〔25〕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2009:5-7.

〔26〕张映芹.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J〕.思想战线,2010,(5):34-40.

〔27〕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4-14.

〔28〕高传胜.论公共服务供给与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J〕.东岳论丛,2011,(12):67-72.

〔29〕陈宪.包容性增长: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增长〔N〕.文汇报,20101014(5).

〔30〕张新文.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我国农村扶贫〔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

〔31〕FingerJ M. Poor Peoples Knowledge:Helping Poor People to Earn from Thei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J〕.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the Business Disciplines,2006, (5):21-34.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6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云南省2007年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形成了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协调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资源环境审计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专门针对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调查分析并不多见。通过本项研究探究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内15个政府审计部门,20个内部审计部门以及8个社会审计部门为研究对象。其中政府审计部门主要是云南省审计厅,昆明市审计局及其下辖的5个区审计局以及大理、曲靖市审计局和红河县、永胜县等6个县审计局;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云南铜业、云南锡业等20家大型企业的审计处;社会审计部门是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等8家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内容包括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资源环境审计内容、资源环境审计方式与方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等6个方面。

2.研究方法

“云南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对策”专题调研从2010年6月开始,历时3个月,经历了工作筹备、问卷编制、调查与访谈、数据汇总、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六个阶段。(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向,通过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电子检索工具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源环境审计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云南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对策专题调研”调查问卷,问卷分为7个部分56题,采取由调查员携带问卷联系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3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93%(见表1)。(3)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访谈了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专家和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者,重点访谈了云南省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处和昆明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处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就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4)数理统计法将调查问卷数据运用excel进行处理,并将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现状

1.审计类型以财务审计为主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组织(INTOSAI)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指出,政府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以及绩效审计应应用于环境审计。经过调查,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类型以财务审计为主,财务审计在全部被调查单位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5%,其次为合规性审计,所占比例为25%,绩效审计为22.5%。此情况与我国传统的审计观念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审计工作局限于财务、财政方向,审计工作人员认为资源环境审计只是传统的财务、财政审计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和延伸,其实财务、财政审计只是资源环境审计系统下的一个审计方向,是资源环境审计众多内容中的一项,资源环境审计不应是资源环境审计外表下的传统审计。

2.审计对象以环保资金使用和环保法规执行为主

资源环境审计的对象应当包括很多方面,如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等。目前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对象以环保资金的使用和环保法规执行为主,合计占到全部被调查单位审计对象的45%,而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所占比例不到18%。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传统观念的制约以及资源环境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具有自身的特点(投入数额大、管理部门多、使用分散),故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对象出现了以上述两方面为主的情况。

3.审计实施方式以自主实施为主

根据审计实施方式不同,可将资源环境审计划分为强制实施和自主实施两类。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实施方式以自主实施为主,占全部被调查单位的57.5%。但在对重大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管理、环保工程以及重大资源环境政策进行审计时,根据上级要求进行审计的强制审计占到了37.5%,自主进行定期审计的仅有12.5%。国家在对资源环境实行宏观管理时完全依靠自主审计是不现实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一系列因素,只有实行强制审计才能确保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

4.审计项目确定以重大环境问题为主

调查显示,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以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五年计划目标责任、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资源环境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生态和地质环境等为主,2009年参与了审计署组织的长江上游水环境审计。

三、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资源环境审计相关认识不足

数据显示,在被访单位对其所属地区资源环境状况了解程度的调查中,65%的被调查单位选择了不了解或不太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5%。其中68.42%的内部审计部门和100%的社会审计部门选择了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政府审计部门稍好,为46.7%(见表2)。同时有5%的被访单位认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事情,审计部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75%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群众对其开展的资源环境审计并不关注,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素质(65%)、审计报告的可懂性(55%)、审计报告的可信度(52.5%)以及审计报告的公告制度(52.5%)。审计部门和社会群体对资源环境审计较低的认识及关注程度已成为开展相关工作的严重障碍。

2.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单一

调查显示,被访单位主要审计的资源环境领域为:水资源(45%)、土地资源(40%)、生态环境建设(37.5%)、大气污染防治(35%),对生物多样性、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等资源环境领域审计力度明显不够(见表3)。虽然审计了经济活动是否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却并未涉及资源环境审计更深层次的内容,资源环境审计仍局限于消极防范,远未起到积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3.资源环境审计投入较少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1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1305亿元支持节能环保能力等建设,但在对这些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检查的资源环境审计上的投入却不大,有90%的被访单位资源环境审计投入占其审计工作总投入的比例少于5%。资源环境审计支出在审计工作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小,且越到基层越为严重,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

4.缺乏法律支撑和明确的工作标准

资源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可以约束社会各部门的行为,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撑,而相关的工作标准则可以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操作依据和衡量指标。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一系列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但调查显示,被访单位工作中引用最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60%)、《环境保护法》(62.5%)和《水污染防治法》(42.5%),对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则很少用到甚至并不了解。92.5%的被访单位认为目前的法律体系不能或不够充分以规范资源环境审计工作,97.5%的被访单位认为国家没有具体的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现行法律法规覆盖面不够,很多细则有待明确,且与实务操作有一定差距。而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审计评价标准,审计人员难以实施、报告和落实责任,审计风险大,这都给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带来了很多不便。

5.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不健全

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应该包括审计部门内部组织协调机制、审计部门之间以及审计部门与主管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审计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等很多方面。调查显示,95%的被访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时75%的被访单位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划分;80%的被访单位从来没有和其他审计部门开展过联合审计。在开展过联合审计的部门中,审计结果分别提交给人民政府并进行互相通报的仅占12.5%;87.5%的被访单位没有建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协调机制;审计中得到的数据从不或者很少与相关主管部门(如环保部门)数据进行对比的占到了全部被访单位的62.5%;从未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单位占到了87.5%;65%的被访单位从不或很少将资源环境审计纳入平时的传统审计工作中。制度上的缺陷降低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落后

资源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要求更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因为除传统审计知识外,资源环境审计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源环境知识,如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工程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知识。被访单位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占45%,专科以下的占35%,学历构成不高,这种趋势越到基层越为严重(见图1)。70%的被访单位没有配备资源环境相关专业的人才(见图2);77.5%的单位没有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培训;42.5%的被访单位对国际常用的资源环境审计信息技术与方法不熟悉;有50%的单位在审计过程中从来不参考国外先进经验;87.5%的被访单位没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共同使用专业人才。现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环境资源审计相关专业人才,对自有审计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资源环境审计培训,不了解国际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和经验等原因,造成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审计实务的需要,资源环境审计效率低、绩效差、覆盖面窄,阻碍了资源环境审计向纵深发展。

四、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发展对策

1.扩大宣传,增加资源环境审计的影响

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扩大其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将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提高其对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上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资源环境项目和有关资金的审计,促使项目实施单位和管理部门合法、合理、合规地使用资源环境资金。对资源环境项目实施和管理单位履行职责过程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促使其承担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资源环境审计,评估其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促使企业从社会和自身长远利益出发,注重资源环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通过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以及群众的接触,宣传资源环境审计,同时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制度,提高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懂性,提高全社会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2.审计内容上加强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

由于目前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资源有限,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落后,故应强化对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例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审计、地质审计、生物多样性审计等。通过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对资源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进行审计,保证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规范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提高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

3.加大资源环境审计方面投入

发达国家资源环境审计的成功都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量的环保投入上。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在投入上应对资源环境审计做适当的倾斜,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专项资金,在保证传统审计投入的基础上增加资源环境审计投入力度,同时应建立资源环境审计投入长效机制,保证资源环境审计投入的持续性,定期对资源环境审计投入资金进行审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4.尽快建立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和工作标准

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和工作标准。首先要通过法律明确政府审计机关在资源环境审计上的监督权利,规定社会各部门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地位、权限和职责。修订现有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使其适应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资源环境审计在监督、执行和处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强制性。其次要加紧制定资源环境审计操作准则和审计标准。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14000环境体系标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组织(INTOSAI)《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环境审计与合规性审计》以及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环境会计公告》,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准则和国内有关行业规范,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操作准则和审计标准。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并突出其可操作性,使工作人员在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5.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

首先,建立审计部门内部组织协调机制。建立专门的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并针对资源环境审计的特点设置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协调机构,实现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内部的资源合理配置,加强部门内部沟通,保证人才、信息、设备等的充分、合理利用,缓解资源环境审计资源不足的现状。其次,建立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之间以及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与主管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促进跨区域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之间、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与主管部门之间加强合作联系、协调配合与信息沟通,建立合作审计工作制度、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第三,建立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服务。第四,建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使上级单位及时了解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情况,并让全社会参与到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监督中,扩大资源环境审计的社会影响。同时还应建立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等等。

6.强化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

强化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专门的资源环境审计机构。队伍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外部招聘。招聘熟悉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工程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和审计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外部招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人才缺乏的问题,且能保证队伍业务素质。但是目前资源环境相关人才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没有足够的相关人才,且容易造成成本上升和机构臃肿,对原有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也有消极作用。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7

2014年我和文产办的同志一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宣传部领导的带领下,按照“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以项目工作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履职、廉洁自律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了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精神,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认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学习,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做到把自己摆进去,加强学习,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实进行整改。活动期间,通过广泛征求部门、县区、群众的意见,领导指出存在的问题,自己对照《党章》、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学习、生活实际,查找了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共查找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7条。找到了不足的突出表现,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并进行认真整改,目前大部分已整改完毕。

二、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工作,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抓文化创意、拓展产业空间

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创意产业 ,面对诸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要转化为产业,核心是创意。

一是2014年6月24――30日,由玉溪市文产办主导,玉溪市博物馆、玉溪日报社主办,玉溪占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了“创意生活 好在玉溪”为主题的 2014首届玉溪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成为全省首家举办市级文博会的地区。文博会展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左右,汇聚了90多家来自玉溪本土及省内外的参展商,展品涵盖珠宝玉石、动漫、陶瓷、红木、根雕、民间民俗工艺品等,分为动漫视界展区、民间民俗文化展区、陶瓷文化展区、旅游休闲展区、创意生活展区和新媒体科技展区等。文博会参展人员近2.8万人次,成交额达1000万元。

二是助推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云南省金属工艺发展论坛,并协调争取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云南首届金属工艺发展论坛在江川县“古滇国城”举行。14名来自国际、国内和省级的工艺大师齐聚江川,共商金属工艺创新发展大计。提升了江川青铜器的名气,提供了许多发展思路,寻找到了许多商机。江川青铜器厂的杨绍华厂长说,通过这次论坛后,我的订单签都签不完。

三是2014年12月5日,在华宁举办“华宁陶.工美杯”拉坯邀请赛,邀请全国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人员、陶瓷产品设计师、国内外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学生、设计机构人员共50余名陶瓷工艺大师及陶瓷制作爱好者参赛。为国内的陶瓷艺术专家提供一个专业的陶瓷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展现华宁陶艺术领域风采,推动陶艺术家的创业热潮。实现了从“制陶”向“玩陶”的发展,开发了华宁陶的旅游商品和发展陶业工业旅游。                        

四是与玉溪师院美术学院、传习馆研究,在校地合作,文化产品开发都有了新突破,如青铜器造型、华宁陶文化含量,帽天山古生物与青铜器、陶瓷的结合,走出了一条学校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成功举办“创意花腰傣”大学生毕业作品设计展、“创意帽天山、认识寒武纪”创意活动的基础上,策划了“美丽玉溪、创意江川”创意活动。

五是策划并协调工艺美术大师落户华宁,打造华宁陶大师陶艺村。利用闲置、半闲置场所,接纳高端文化人才与艺术家,发挥大师效应,引进邓红锦、徐秋燕、刘也涵、刘三池等陶艺家,努力使之成为启动文化产业的范例和创新案例,陶艺村内已经发展陶企业(作坊)9家。

(二)抓产业规划 理清发展思路

一是玉溪文化资源丰富,核心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调查分析玉溪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市文产办与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研究编撰了《玉溪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并于2014年10月24日,组织完成《规划》结题评审。

二是组织开展《玉溪市发展陶瓷产业(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和《玉溪市发展铜产业(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课题研究,现已完成课题报告。

三是联合省工艺美术协会在认真分析华宁陶、通海民族工艺刀具、通海银饰品、江川铜工艺、通海石雕、新平傣绣,华宁通红甸刺绣等的前提下,提出“2014年至2016年玉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实施草案”。

四是采取多次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调查题要等方式,全面了解华宁、易门、玉溪、新平、元江陶瓷产业,撰写“玉溪陶(瓷)产业调研报告”,上报省文产办和市委政府相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撰写《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并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实施。

五是完成“云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普查”玉溪市普查工作,撰写上报《玉溪市特色文化资源普查报告》及各县区《特色文化资源普查报告》,完成相关图片资料收集制作工作。共普查统计特色人文历史文化资源12大项,民族文化资源3大项,山水文化资源4大项,节庆文化资源10大项,民族民间工艺5大项。

六是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经验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守着民族文化有饭吃---新平县平花腰傣花腰傣刺绣工艺品传承发展调查”,被《云南工艺美术》作为经验刊登于2014.1期;撰写“玉溪市‘布’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玉溪市‘布’产业发展调查表”,上报省文产办。

(三)抓文化会展  张显产业活力

一是探索文化产业“走出去”工作。组织华宁陶、易门陶、新平刺绣、峨山刺绣、玉溪窑等28家文化企业,参加“创意云南2014文化产业博览会”,布置46个展位。在文博会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峨山的肖会玉、李莲英、李绍萍被评为刺绣工艺大师,江川的付云龙被评为石雕工艺大师。在“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评选中,我市大师展区获1银、1铜,普通展区获4金、10银、9铜、12优秀的好成绩。峨山彝绣、元江县仆拉土陶制品等多件作品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在“针尖上的云南刺绣大赛”评选活动中,新平县戛洒平寨村获得“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乡)”荣誉称号,市文产办获得“优秀组织奖”。据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实现销售额110多万元,订单130多万元。

二是组织华宁‘沁心陶艺工坊”、江川“精湛铜艺参加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春到河畔”第2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将玉溪工艺美术品推出国门。展会上,华宁传统绿白釉陶等 700多件展品,仅两天就被抢购一空。江川参展的280多件展品,大部分已售出。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对玉溪工艺品展出情况进行了报道。新加坡总理、卫生部部长、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次长等领导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均参观了华宁陶、江川铜展位。

三是组织华宁县宁州舒氏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四是邀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领导赴玉溪调研考察玉溪文化产业。推荐5家文化企业参加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授权交易会,经组委会筛选,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云南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云南玉溪滇鉴陶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被选中参会。

五是搭建文化平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与红塔区一道在2013中秋国庆举办大型灯会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策划“龙马腾宵﹒花灯流彩”2014年春节大型灯会文化活动,尤其在宣传和推介灯会中,创新文化产品宣传推介方式,除在云南电视台、云南公共频道、云南都市频道、云视机场频道、市区电视台及百色、攀枝花、安顺、FM91.8交通台媒体播放灯会宣传广告及进展情况,借助文博会、南博会等重大活动,发送灯会宣传材料;在昆玉、昆曲、昆楚、昆石、长水机场等主要交通节点悬挂灯会宣传标语、播放灯会宣传片外,协调并全程参与2014新春昆明、楚雄、曲靖灯会推介。宣传推介活动发挥了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仅2014年1月28日至2月10日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9148.75万元。

为把“玉溪灯会”打造成为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我们还完成“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品牌打造策划方案”、“2015年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策划简案”,拟写成立2015年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组委会文件及向市委汇报的材料。

(四)抓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推动陶瓷市场主体发展。截至2014年11月,全市各类陶瓷企业90户(红塔区1户,华宁县45户,易门县44户),带动解决城乡劳动就业人口6269人(红塔区198人,华宁县1608人,易门县4463人),累计完成产值15.5623亿元(红塔区1271万元,华宁县1.9352亿元,易门县13.5亿元),实现利税5324万元(红塔区141万元,华宁县222万元,易门县5401万元)。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书,各县区目标任务完成进度为红塔区63.55%,华宁县96.76%,易门县90%。

二是推动铜制品市场主体的发展。铜制品形成以云南江川铜器工艺制品、李家山青铜器工艺制品等为代表的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江川有一定规模的铜铸造加工企业10家,小作坊37家,比上年增加6家,纯手工加工户由原来较为集中的新河咀村向周边村庄,特别是澄川路沿线的渔村、三皇寺等自然村发展。据测算产值已接近2亿元,与2013年预计增加4000多万元。

三是推动银制品市场主体的发展。银制品形成以通海孔雀银楼为龙头的一批制银企业。银制工艺品企业从2013年的30多家发展到2014年的40多家,从业人员从原来的100多人发展为200多人,年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

四是培育刺绣产业市场主体。刺绣产业形成有刺绣骨干300多人,积极参与者3000多人的传习队伍。其中,峨山2600多人,骨干200余人,省级刺绣工艺大师3名,1名省级民族民间美术艺人、5名市级民族民间工艺师和10名县级民族民间工艺师,2014年实现收入85万元。新平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产品展销室,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产品类型从原来的自穿自用花腰傣服装服饰发展到各式手提包、电脑包、女性时尚饰品、挂件、家居饰品共6大类上百种产品。通红甸民族刺绣16件绣品参加云南省第八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评选,7件绣品荣获优秀奖。

(五)、抓重点项目建设,凸显产业特点

一是推进(园区)项目建设。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通海县银饰创意产业园、华宁县陶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川金属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平“彝族文化产业园”和戛洒“花腰傣文化产业园”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上拉开序幕。新平县“彝族文化园区”、“花腰傣文化园区”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澂江县“樱花谷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完成投资3.5亿元;华宁县“抚仙湖水质保护治理研发中心及抚仙湖水资源保护博物馆”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展馆室外绿化、展厅布展等工作。华宁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已投资4100万元。华宁陶文化产业园已投资1760万元,完成土地收储工作,正与省文投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复观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完成近3000多万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申报重点项目(园区)。经认真筛选,向省文产办申报我市2014年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7个。按照《云南省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相关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产业园区相关情况摸底、资料收集工作,向省文产办申报花腰傣文化产业园、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华宁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三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做好全省文化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督查调研材料准备、实地检查等相关工作。9月、10月,分别推荐上报17项、14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申报、管理。结合玉溪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状况,联合市财政局向财政部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个,向省文产办、省财政厅申报两批 14个项目,申请资金2540万元。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580万元。

(六)围绕中心工作 参与其他事务

一是圆满完成“第三届云台文创产业合作对接会”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稿、宴会致辞,组织文化企业参展和文化产业推介等工作。

二是实现招商引资1.02亿元,完成工作目标1亿元的102%;实现向上争取资金600万元,完成工作目标445万元的135 %。

三、严以律己、构筑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中央颁布的《廉政准则》,深刻理解准则的意义,切实把握准则的精髓,深入掌握准则的内容,强化准则意识、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我经常对照《廉政准则》,严格规范从政行为、切实加强自我约束,带头廉洁自律,接受考验。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言,剔除不良欲望,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在工作中注重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单位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系统的作用发挥好,就要发挥好每一个同志的作用。我经常和同志们一起,研究政策,商量工作,使大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8

人们不曾知道的问题:

“财权圈”里有黑幕

普洱市检察院查办的这一伙“财神爷”的腐败犯罪案件不是窝案,但它“拔起萝卜带出泥”,查办一案,牵出一串,暴露了“财权圈”里的黑幕,让人们看到了不曾知道的问题。

2008年11月,普洱市纪委在办理孟连县发生的一起重大案件中,发现了该县财政局局长刘宏涉嫌贪污和行贿犯罪的问题,遂于当月27日将刘宏的案子移送普洱市检察院依法查办。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刘宏案件涉及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刘宏的行贿对象普洱市财政局原副局长兴;一个是与刘宏有“利害关系”的3个人物云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云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肖晓鹏(另案处理),云南省财政厅评审中心干部陈锐萍(副处级)、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许继宏(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处聘请的项目评审专家)。据此,同年12月9日,普洱市检察院决定对兴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并于当月24日将其逮捕。检察机关侦查查明如下事实:

被告人肖晓鹏,在担任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期间,伙同他人骗取巨额财政补贴资金数百万元;在担任省财政厅副厅长、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等职务期间,先后收受贿赂和礼金338万元及金条。

被告人周华清,在担任西双版纳州财政局长及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在办理企业项目资金申报、拨付、借款及工程建设等过程中,利用本人现有职务和职务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共收受12人贿赂的款项共计人民币126.3117万元、美元1万元;伙同肖晓鹏、陈锐萍、许继宏等人,入股成立“西双版纳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套取国家专项资金人民币277万元,共同占有。

被告人兴,利用担任普洱市财政局副局长及调研员(正处级)的职务之便,于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期间,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先后骗取公款共计250548元,将其中的12.85万元占为己有;于2003年至2008年期间,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贿送的财物共计33.1万元;2007年12月,擅自批准豁免了孟连县财政局150万元的借款,致使该笔国有资金无法收回。

被告人刘宏,在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期间,利用担任孟连县财政局局长的职务之便,贪污公款2005.94万元;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30万元;为谋取利益,向其多个顶头上司分别贿予财物,数额较大。

被告人陈锐萍、许继宏,与他人合谋,采取利用陈锐萍和肖晓鹏经管和审批项目资金的权力,内外勾结,上下串通,让他人用公司名义向省财政厅申报项目,发文件下拨资金给自己经营的公司的手段,骗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595万元;利用职权,安排转移国库资金,异地提取75万元;收受孟连县财政局长刘宏贿送的人民币20万元,其中陈锐萍分得6万元,许继宏分得7万元,肖晓鹏分得7万元。陈锐萍、许继宏的行为已触犯刑律,分别构成共同贪污罪和共同。

手段之一:采用骗取方法贪污公款

先说,肖晓鹏、陈锐萍、许继宏、周华清。

2004年初,肖晓鹏由陈锐萍陪同,到西双版纳出差,看中了州财政局一块6亩的闲置土地,就叫陈锐萍给局长周华清打电话说,要买这块地。周华清讲,地是国资公司的,卖给个人不行,要买地必须先立一个项目,并告诉陈锐萍另找时间商量。

过后不久,按照肖晓鹏的旨意,陈锐萍、许继宏、周华清和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局长陶双寿(另案处理)4人按约在景洪某酒店商量买地之事。陈锐萍说:“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省林业厅为扶持林下产业发展安排有项目资金,我们可以许继宏老师云南大学的名义来申报这些项目。”周华清说:“必须成立一个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公对公地来买地。”陈锐萍说:“我们注册成立一家公司,申报项目,项目资金下来后用来买地,但不能直接支付,必须变换个形式,以加大成本或者套出资金来支付。”并叫陶双寿收集几个农村人的身份证,交给许继宏。陈锐萍接着说:“公司有6个人参加,在座的4位(陈锐萍、周华清、许继宏、陶双寿)和财政厅肖晓鹏副厅长、财政部某某某。周局长、陶局长一定要参加,否则领导(肖晓鹏)不放心。注册资金要60万元,一个股东交10万元股金。”许继宏说:“注册公司的手续我去办。”一切谈妥后,考虑到公务员不能开办公司,许继宏就以自己还在读高中的儿子的名义,于2004年5月24日在景洪市工商局存入60万元验资款,第二天就被景洪市工商局核准并发放了以其儿子和徐某为股东、其儿子为法人代表的《西双版纳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当天,许继宏就以周某某的名义与周华清签订了年租金3万元、租期15年的《租用土地合同》。

公司注册后,陈锐萍安排许继宏编写了所谓的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和一个建设经费报告、3个项目资金报告,让周华清签发,由西双版纳州财政局和林业局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给予扶持扶助资金。

云南省财政厅先后5次将408万元资金发文下拨给了西双版纳州财政局。收到省财政厅下拨的资金后,州财政局先后6次将277万元资金发文下拨给了《西双版纳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资金到位后,许继宏首先清退了他们6人为公司注册所垫付的款。

没多久,陈锐萍许继宏等人又想出了歪点子,搞了一些鬼名堂,于2005年8月19日与周华清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书,以135万元的价格,将《西双版纳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土地转让给了国资公司,又另买了土地,谋划发财。

在这期间,许继宏还以各种名目,虚构人员名单、虚列支出的手段,套取“赛尔公司”的项目资金100万元。

综上,陈锐萍、许继宏等人在这一勾当中,骗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595万元;同时利用职权安排转移国库资金,异地提取75万元,共侵吞国家资金652万元。

此外,肖晓鹏、陈锐萍、许继宏还勾结元谋县财政局局长杨晓丽(另案处理)、县林业局局长唐建华(另案处理),演示了在西双版纳州的伎俩,共骗取了国家项目扶持资金318万元。

再说,刘宏。

刘宏曾在部队当兵4年,1986年退伍到孟连县财政局工作。他从当驾驶员开始,一步步当上了该县财政局县乡企业开发公司经理、县财政局副局长、局长。刘宏深谙“做‘财神爷’的权力和‘油水’”,因之,“能力”特别强,“胆子”非常大,玩着诡计地贪污了2000余万元。

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时任孟连县财政局局长的刘宏,借乡镇企业改制之机,采取“以他人名义购买,实则自己经营”的手段,用其弟“刘杰”之名,以59.6万元的价格(刘宏出资31万元,其余28.6万元用茶厂公款支付),购买了孟连县芒信镇政府所有的班顺茶厂(后相继改制为班顺利民茶厂、班顺利民茶叶有限公司)。

购买的茶厂到手后,刘宏利用职务之便,整天马不停蹄地到处跑,向省里、市里要钱,结果要来了巨额款项。他有计划地采取用公款为个人买班顺茶厂、豁免其自己所有的班顺茶厂借款、将孟连县财政局的资金拨入自己所有的班顺茶厂、将有关部门的国家资金协调拨入自己所有的班顺茶厂的手段,共贪污了公款2005.94万元。

在这一过程中,刘宏还利用职权,6次决定将孟连县财政局县乡企业开发公司的公款575万元借给自己所有的班顺茶厂使用。其中,他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175万元,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充抵前次挪用的公款90万元,向上级申请批准豁免了80万元(被其贪污),实际挪用了230万元公款。

三说,兴。

被告人兴在担任普洱市财政局副局长和调研员期间,虽然能够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贪污的条件不多,但他硬是寻找机会,指使他人巧立名目,骗取公款,并分3次将其中的12.85万元占为己有。

2007年间,兴利用财政局副局长分管教科文工作的职务之便,在为普洱市辖区两小学上报争取建设资金过程中,将自己女儿在酒店摆婚宴的餐票,共计3.58万元,拿到下属某县的一个乡财政所报账获取现金,占为己有。

2008年初,兴利用自己分管本单位基建工程资金的机会,伙同其他3人,采取以绿化费和购汽油支出等名义,指使别人虚开发票,自己签字,套取基建工程账户资金160048元,4人平分,兴分得4万元。

2008年2月至5月间,兴又指使下属人员以支付维修材料费的名义,虚开发票,自己签字,套取基建工程资金5.2万元,扣除发票税金2千元,将5万元占为己有。

手段之二:通过为人谋利收受贿赂

从已揭开的案情来看,在“财权圈”里似乎存在一种现象:掌握着“收支”财政大权的“财神爷”,他要到上面去要钱,就必须向上面“送”;他在往下拨钱,就自然会接受下面“送”;而且,他们所行贿受贿的钱都是把公家的钱或拿出去或装进兜。

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时任孟连县财政局局长的刘宏凭着“熟人”的关系,通过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肖晓鹏、厅农业处林业科科长陈锐萍(副处级)及厅里聘请专家许继宏帮忙,先后要得了数百万元项目资金。这就产生了彼此间的“利害关系”:对于刘宏来说,他应该“感谢啦!”对于肖晓鹏等人而言,他们觉得应该得点“好处啦!”于是,2007年4、5月间,刘宏向陈锐萍表明了要“感谢”的意思,陈锐萍便“接受”了,并让刘宏将钱打到许继宏的个人银行账户上。刘宏安排本单位工作人员将20万元打入许继宏的账户后,许继宏等3人分赃,肖晓鹏、许继宏各要了7万元,分给了陈锐萍6万元。

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时任普洱市财政局副局长及调研员的兴,利用职务之便,挥舞财政大权,给予他人“资金上的支持”,多次收受他人贿送的财物共计人民币33.1万元。其中典型案例是:兴与孟连县财政局长刘宏关系甚密,给予刘宏特大的“关照”,也收受了刘宏贿送的近8万元的财物。兴在担任普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普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期间,擅自将普洱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国有资金200万元借给孟连县财政局用后,有150万元刘宏还不上时,刘宏想让兴给予豁免,兴便答应,未经调查核实也未经普洱市财政局研究,就擅自批准豁免了孟连县财政局150万元的借款,致使该笔资金无法收回。在得到如此大的好处后,刘宏于2007年11月将3万元送到了兴的办公室,并明确表示这钱是感谢兴批准豁免孟连县财政局向市财政局的150万元借款。之后,刘宏又分别给兴贿送了价值1.7万元的黄秧木地板条100平方米、价值3.2万元的花梨木茶桌两套。刘宏共给兴贿送了7.9万元的财物。

1998年5月至2008年4月,周华清在西双版纳州当了10年的财政局长。期间,他在办理项目资金申报、拨付、借款及工程建设过程中,11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126.3117万元人民币和1万元美元,一次最多的25万元,最少的5000元。有人为他算过一笔账:周华清10年非法收受这么多钱,每年平均12.6万元之多,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双版纳州的正处级干部工资水平中,周华清一年所收受的贿赂是他工资收入的近3倍。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彝族;彝族宗教;研究综论。

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彝族宗教文化研究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西南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巫术在内的彝族宗教研究作大致的回顾和评述,这无论对彝族宗教文化知识谱系的梳理,还是对学科学理方法的总结,显然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开创时期: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的彝族宗教文化考察。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外国旅行家纷纷进入西南彝区游历考察,对彝族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毕摩文献发生浓厚兴趣,肇彝族宗教文化研究之先河。对彝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最早甚至可追溯至元代马可波罗(Marco Polo)著《东方见闻录》(Travels of Marco Polo),书中记述了建都州和云南大理的见闻。[1]随着鸦片战争后,到西南彝族地区的旅行者、探险家逐渐增多。1860年,布拉克斯顿旅行四川、湖南、湖北各地, 1862年出版《扬子江五月考察记》[2],书中详述了彝族民风民俗。1882年到1884年,英国亚历山大·浩熙率队考察西南三省少数民族地区,著《华西三年纪》。1867年法国人杜布益和罗毅也来西南考察,著《云南史》和《云南亲王史》,书中介绍了云南彝族习俗。随后还有其他外国学者纷纷赴中国西南考察,出版了彝族历史文化的著作。法国澳尔良亲王曾赴四川大凉山和云南思茅、蒙自一带等地考察,搜集了大批彝文手稿返送回国,现为巴黎东方语言学会图书馆珍藏。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保禄·维亚尔在云南路南彝族地区传教三十年,对彝族文化有较深的造诣。[3]随后法国传教士利埃达尔在云南路南、昭通彝区传教著《阿西倮倮地区》、《云南倮倮泼──华南的一个土著部族》等书,记述了云南彝族的风俗。法国传教士马尔丹在四川彝族地区传教,搜集了大量彝族风物和彝文文献。[4]1907年至1910年,法国人吕真达率考察队先后两次来四川彝区和云南彝区,著有《建昌罗罗》、《在云南和东京的崇山峻岭中》。这一时期,还有英国人李特根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考察著《滇西北旅行》一文,对滇西北小凉山区彝族作了介绍。这一阶段是彝族宗教文化的开创性研究。主要是外国旅行家、传教士等在彝族地区游历时对彝族人口的来源、经济状况、宗教文化和习俗考察和描述。这是为后人对彝族宗教、习俗进行较为客观而系统研究的重要资料。

二、民国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的彝族宗教文化考察及研究。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是人类学边疆研究风行时期,中国学者杨成志、丁文江、凌纯声、芮逸夫、庄学本、徐益棠、高伦、林耀华、雷金流、马学良、陈宗祥等分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写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著述。其中不乏介绍彝族宗教文化、巫术活动方面的著作。

1928年7月12日,杨成志赴四川大小凉山、云南昆明及河口调查。翌年著有《云南民族调查报告》。[5]该报告中搜集了彝族宗教资料。他于1930年春在云南昆明县东乡大麻苴村调查,翻译毕摩经书《太上清净消灾经》,后来发表《罗罗<太上清净消灾经>对译》[6]; 1931年又撰写《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7],文中考察搜集了130部彝族经书并将其分为十六种类。1934年春,雷马峨屏考察团深入云南、四川两省彝区考察,次年发表《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8],是现代学者研究凉山彝族问题重要的参考资料。丁文江收集整理《爨文丛刻》[9],收录彝族神话传说故事及毕摩经典数种,被认为是研究彝族宗教文化、彝族历史文化等的重要文献。随后,凌纯声、芮逸夫等赴云南曾经调查滇东南的彝族。

抗日战争期间,北方学术机构和大批学者相继迁往大西南,由于图书资料的匮乏促使他们转向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研究,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1938年11月1939年7月,庄学本在宁属周围的十二个彝族村落考察,此后,他将调查结果整理撰写《西康夷族调查报告》,该报告中搜集有彝族宗教丧葬、婚姻生育文化的情况。[10]1937年马长寿根据凉山彝族调查资料,撰写《凉山罗夷系谱》,遗憾的是,此数十万言的调查报告未曾公开发表。[11]后来他又撰写《凉山罗彝的族谱》。1939年至1943年期间,魁星阁社会学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费孝通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有许烺光的《滇西巫术与科学》[12],这本著作用一整章来阐述宗教与巫术的概念差异。1940年,金陵大学徐益棠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边区施教团”,赴雷波、马边、峨边等彝族地区考察,著《雷马峨屏纪略》[13],随后他《雷波小凉山倮族调查》,此文探讨了彝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彝族巫教的神灵、宗教法器、宗教仪式等,是研究彝族宗教文化的必要参考资料。张云波著《雷马屏峨边区之夷务及倮倮文化概论》,也涉及彝族宗教文化内容。这些学者对彝族社会和文化作了不同程度的记录和研究,并用相当篇幅对大凉山彝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作了描写,他们对体验彝族文化感到自豪。1941年夏,高伦考察大凉山彝区,著有《大凉山彝区见闻录》[14]。1943年7月2日至9月26日,林耀华学成归国后率燕京大学边区考察团赴大凉山彝区腹心地带进行民族学考察,并于次年撰写《凉山夷家》[15]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有彝族社会组织、家支、宗教观念、巫术习俗等情况的介绍,这是建国前首屈一指的一份凉山彝族调查的学术专著。1939年,雷金流在云南彝区调查,发表《云南澄江罗罗祖先崇拜》[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43年陶云逵根据云南彝族调查材料,著有《大寨黑彝之宗教与图腾制》和《西南部族的鸡骨卜》[17],这是在彝族地区发现并首次报道了图腾制的遗留,长期以来都被学界不断引用。马学良在云南从事彝族语言调查时,发表数篇有关宗教文化方面的论文,如《黑夷做斋礼俗及与祖筒之关系》、《黑彝风俗之一──除祸祟》、《倮族的巫师“呗髦”和“天书”》,《从倮倮氏族名称中所见的图腾制度》,《倮倮的招魂和放蛊》,《倮民的祭礼研究》[18]。1946年冬,陈宗祥对大凉山彝族社会组织和宗教的调查,撰写《倮倮的宗教》[19],文中探讨了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具体面貌。江应樑于1948年发表的《凉山夷族奴隶制度》,亦是与彝族文化研究有关的重要学术著作。

另外,外国学者在这一时期对彝族宗教研究也作出了贡献和成就。主要是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和美国葛维汉。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率考察团的中国西南之行,于1905年撰《倮倮的神话》,1926年出版《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他用科学的方法记录了中国西南诸族群的生活文化实况,其中有彝族族群的调查。[20]20世纪20至40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D. C. Graham),多次赴四川的藏族、彝族、羌族等地区进行考察,对彝族宗教研究也有见地。1928年夏,发表《四川的倮倮》,其中记述了今西昌、汉源附近彝族的宗教活动。

概括来说,民国时期的研究,研究者都意识到了田野调查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主,融合了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对彝族宗教的原始面貌和基本精神进行了讨论,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加之,由于诸多学者的积极参与,他们治学独到,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也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著,从而开辟了彝族宗教研究的良好途径。这阶段大多数著述的内容涉及彝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政治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历史渊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见地。客观地说,这些前辈学者能在当时深入到经济社会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生活状况相当艰难的彝区进行长期的实地调查,并整理出这些成果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其间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他们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由此,我国彝族宗教研究也取得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为后人的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彝族宗教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宗教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与20世纪前半期相比,毕竟有了比较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彝族宗教研究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有价值成果。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强调的是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调查,加上意识形态反对宗教活动的存在,彝族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遭受以“扫除封建迷信”等为名的社会运动的抑制与涤荡,文化活动大多转入非公开或停滞状态。因而国内的彝族宗教研究因历史原因一度中断。

1956年,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国家民委的领导下,组成八个省(区)的社会历史调查,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识别调查、民族语言调查、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并提出在调查基础上编写55个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民族简史、简志的任务。其中云南、四川、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获得了彝族社会和民俗方面的大量材料。后由研究工作者整理出卷帙浩繁的调查报告,其中有不少关于各地彝区民族宗教、民俗、巫术活动方面的有价值材料,为以后彝族宗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一批专家分赴云南彝族地区,在继续完成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同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彝族简志》,书中介绍有彝族宗教方面的内容。1959年,马长寿撰写《彝族古代史》初稿,次年方国瑜教授写出《彝族史长编》。在上述论著的基础上,结合彝区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云南社会历史调查组联合组织编写《彝族简史》,于1987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之后,有关彝族宗教的研究得以复苏,并逐渐走上正轨。1978年出版了马曜主编的《云南各族古代史略》, 1979年出版了尤中的《中国西南古代民族》,这些著作包含了彝族宗教文化的内容。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彝族宗教研究开始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获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随彝族宗教研究的迅速发展,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研究队伍的壮大,新生力量的成长,为彝族宗教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一时期国外对彝族文化研究的学者较多,其中涉及彝族宗教方面的著作有日本白鸟芳郎著《关于四川省彝族独立地域的特殊社会结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次考察———彝族和苗族》、君岛方子《虚幻的夜郎国———论竹王神话的原乡》等等。这些著作都是后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多元化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彝族宗教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经过30年的沉寂后,我国的彝族宗教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步入了她的成熟期,达到了一个研究高潮。从以外国学者、汉族学者为主的客位立场的研究,转为有彝族本土学者参加的近乎主位立场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侧重于巫术仪式研究,学者在这方面发表了系列成果: 20世纪80年代,马学良、于锦秀等先后在川、滇、黔彝区对彝族原始宗教专题调查,出版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民族志资料《彝族原始宗教调查报告》,其内容有丧葬、祭祖、作斋、作祭、招魂、咒术等仪式记述和研究。马学良从彝族语言和宗教文化的关系角度发表《彝族经典和彝族的原始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80年8月第2集),《明代彝文金石文献中所见的彝族宗教信仰》(《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于锦秀《从彝文<指路经>看现存彝族原始宗教系统的类型》(《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4期)。王丽珠《彝族祖先崇拜研究》,探讨了彝族祖先崇拜在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朱文旭《彝族招魂习俗初探》(《彝族文化研究论文集》1993年7月);巴莫阿依1994年著《彝族祖灵信仰研究──彝文古籍探讨与彝族宗教仪式考察》,以彝汉文本与调查相结合研究凉山彝族祖灵信仰,目前该书是此领域最权威的著作。《凉山彝族的“晓补”反咒仪式》(《毕摩文化论》1993年);巴莫阿依发表《彝文仪式经书与彝文<驱鬼经>》(《凉山民族研究》1998年年刊);巴莫曲布嫫发表《巫术咒仪于鬼板符画? ?大凉山彝族鬼灵信仰于巫祭造型之考察》(《艺术研究》1998年第2期),该论文有关彝族鬼灵信仰、咒仪、咒经、鬼板等探讨非常有见地;巴莫曲布嫫《“画骨”传统与文化渊源? ?彝族毕摩巫祭造型艺术探源》(《艺术研究》1998年第3期);巴莫曲布嫫《神图巫符与仪式象征──大凉山彝族毕摩宗教绘画中的神话原型》(《民族艺术》1998年第1期);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山民的仪式生活》(《人文讲坛》2003年第2期);巴莫阿依《凉山彝族的疾病信仰与仪式医疗》(上、下) (《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1、2期);特此指出,巴莫阿依、巴莫曲布嫫、巴莫乌萨嫫组成的“巴莫姊妹彝学小组”是新时期彝族宗教研究中有影响的学术楷模,注重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研究动态和西方理论推动彝族宗教的发展研究。为彝族宗教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蔡富莲《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宗教学研究》, 2003年第1期);《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1期);张祺亚《论民间巫术信仰的符号象征》(《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马长寿著《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上、下册)由李绍明、周伟州整理于2006年出版,这是马长寿在1937年和1939年两次考察凉山彝族获得的大量第一手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完成于1940年年底。该书是目前国内外内容最为丰富的凉山民族志,加以调查时间较早而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第九章《凉山罗彝巫术、祭祀与信仰》分别详细探讨凉山彝族对待自然的态度、罗彝巫术、祭司毕摩、祭祀生活、招魂与祈禳、诅咒敌人、解毁与修餐、占卜、苏尼与师娘、喇嘛咒敌仪式、民间巫术等内容。[21]樊秀丽《大凉山彝族的民族表象和宗教仪礼──-种动态的归属集团表象的租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文旭、余丽丽的《彝族“咒语”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该文也有涉及彝族巫术咒语的论述。

第二类侧重巫术占卜研究,主要有刘尧汉《彝族占卜与西方未来学》,安伍合《彝族虎星占的科学和哲学意义》;汪宁生《彝族的羊骨卜──再论古代甲骨占卜习俗》(《毕摩文化论》1993年);张纯德《彝族的占卜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龙倮贵《滇南彝族尼苏人的占卜》(《凉山民族研究》1998年年刊)。

第三类侧重巫傩文化研究,如庹修明《彝族傩戏撮泰吉的原始形态》,唐楚臣2000年著《中华彝族虎傩》,该书介绍彝族虎傩源于古氐羌虎傩。其中以云南彝族保留最多,又以双柏县小麦地冲彝族保留的最为原始、最为完整。和晓蓉《巫傩逐疫──彝族虎节仪式的巫术文化研究》

(《学术探索》2007年第1期);杨甫旺《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2006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四川大学朱飞的2005年硕士论文《彝族地区的巫文化探析》。此外,这时期关于彝族宗教与巫术的研究也取得可喜成绩,其主要有吉克·尔达·则伙(口述),吉克史伙、刘尧汉等著《我在神鬼之间──一个彝族祭司的自述》。杨学政1991年著《原始宗教论》,该书有关于彝族宗教观念、巫术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左玉堂、陶学良1993年编《毕摩文化论》,该论文集收集论文59篇,其中有探讨彝族宗教、毕摩文化、占卜文化、丧葬与婚俗习俗、经书翻译等内容。李世康1995年著《彝巫列传──禹步、巫步;步虚声、巫歌声》,书中详细地列举了24名著名彝巫的传记和从事巫术活动的情况,是研究毕摩文化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于1996年编写《美姑彝族毕摩调查研究》,此调查报告详细介绍当代美姑彝族毕摩、毕摩宗教活动、经书、法器等内容,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一手材料。

第四类侧重彝族毕摩文化研究。孟慧英《彝族毕摩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毕摩彝族宗教神职人员的体系。(《毕摩文化论》1993年)起国庆2003年著《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该书广泛援引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一定的实地考察撰写而成。图文并茂地介绍滇、黔、川、广西四省区彝族的原始宗教,毕摩及其文字经籍、神秘的原始巫术,以及无处不存在的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类侧重彝族宗教的比较研究。如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普珍《道家混沌哲学与彝族创始神话》,其二位学者开拓了彝族宗教比较研究的学术思路。蔡华著《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探讨了彝族宗教与道教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专门研究彝学的机构也成立,包括很多学术刊物的创办,如《云南彝学》、《贵州彝学》等,彝族宗教文化研究这期间是既充满活力又硕果累累。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呼声日益强劲,中国政府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艺术大师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命名等一系列保护与建设工程,从而形成了政府与民间互动、保护传承与经济开发并举的格局,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另外除了对传统研究领域继续进行深入发掘外,还开辟出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至此,彝族宗教研究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我们所看到的资料显示,学者们已经运用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展开对彝族宗教的研究。并提出了独到见解,丰富了彝族宗教研究的视野。

彝族宗教文化是奔流不息的河流,无法摆脱时间一维性的掌控。在现代社会,彝族宗教文化的重建不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再生,只能在现代性的时空坐标中探寻栖息的方式。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彝族宗教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道教和佛教已经深深地对彝族文化产生了影响。“现代性在其发展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里,一方面它在消解传统,另一方面,它又在不断重建传统。”[22]中国彝族宗教文化与现代性的整合及其现代重塑过程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其“现代性的后”尚未呈现,此时作价值判断为时过早。

政务云调研报告篇10

2011年9月13日,《平板电脑设计趋势报告》新闻会在京隆重举行。该报告由赛迪传媒和洛可可设计集团联合编制,是业界首个平板电脑工业设计趋势报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秘书长宋慰祖、中国计算机报(赛迪传媒旗舰媒体)执行社长兼总编辑李树、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据悉,《平板电脑设计趋势报告》为“昆山杯”中国笔记本电脑设计评比大赛推出的系列报告之一。此前,赛迪传媒还推出了《中国笔记本工业设计竞争力白皮书》,并与洛可可设计集团联合推出了《笔记本电脑设计趋势报告》。中国计算机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李树表示,此次的《平板电脑设计趋势报告》是应计算机产业发展所需,趋势报告对平板电脑的未来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首次•北京

2011年9月27日,由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研究院主办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会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研究院院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等出席会。

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由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研究院通过建立数据库、问卷调查等方式研发编制的反映我国一线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及就业情况的指数。指数包含劳务用工实际聘用量增长率和劳务用工人员月平均实际劳动报酬指数两大部分,并按城市和行业分组,对15个城市、4个行业的劳务用工实际聘用量增长率和月平均劳动报酬指数进行分类报告。该指数旨在为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引导,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全完善。

Sybase 助力企业步入云计算时代

日前,Sybase对外宣布,新型Sybase IQ PlexQ平台将助力企业步入云计算时代。

Sybase IQ PlexQ平台显著提高了计算机高度复杂查询的速度,提升了计算机性能级别,帮助未来生活实现通过互联网就能获取我们需要的一切。相比于传统的“行式存储”的关系型数据库,Sybase IQ使用了独特的列式存储方式,其速度可达到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百倍甚至千倍。由于这些特性,Sybase IQ 15.3继续成为事务关键型、高性能的和低本高效的最佳业务分析信息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这一可在计算和数据资源等技术之间实现共享的业务平台,企业将能够打破用户与信息壁垒,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帮助企业进入更为便捷、高效、快速的云计算时代。(刘新洁)

大爱无疆捐资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