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2:06:25

整体观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996年在内三科、外一科正式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试点工作,至2000年各科室全部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方法:

⑴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展开的,只重视严格执行医嘱及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忽略了患者的要求。现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护理工作既要完成多种操作技术,同时也应注意对患者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思想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整个护理工作就无法展开下去。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全员培训(培训率100%)、组织整体护理相关知识理论考试等措施,加强护士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反映整体护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广、总结、完善,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使整个护理得以顺利开展。

⑵领导重视是整体护理工作实践的关键:医院成立了整体护理实施与应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对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给予全力支持。2004年2月26日,开始实施“二项社会承诺”服务:

①开设方便门诊,免费进行健康咨询和就医指导,为患者办理复查性的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免收挂号费。

②建立绿色通道,开展导医服务,对老、弱、病、残、急重进行全程陪同就医,实行优先挂号、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取药。

③为就诊患者免费供应纯净水,在所有候诊、候检、交费、取药大厅设置纯净水饮用点。

⑶将健康教育行为贯穿于护理程序实施的全过程: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行为往往易停留在卫生宣教水平,简单地对患者宣读一下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和出院宣教内容。鼓励护士每次与患者接触中都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着想,帮助患者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同时在医院门诊及住院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并按季度更换内容;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健康处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义诊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相关药物知识、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出院指导的内容,使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80%以上;护士长在查房时及时了解患者对自身保健与疾病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功能锻炼的效果,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⑷不断完善和改进支持系统,保证整体护理落实:创造一切条件,切实发挥后勤支持系统完善,解除临床的后顾之忧,让护理人员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整个护理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如药剂科将药液送到病区;供应室、被服室实行下收下送;陪护人员送患者标本及检测报告单;担架队护送患者进行各种检查;为患者增加热水供应等,这些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保证了专业性护理工作的进行。

2.结果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从开展整体护理前的77.5%上升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后的97.9%,提高了20个百分点。经问卷调查,7项综合满意度平均97.75%,其中,门诊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96.71%;住院患者问卷调差发出100张,收回100张,满意度98.8%;患者征询意见卡,满意度97.9%;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了相关疾病及健康知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去年同期相比,住院患者增加9.9%,门诊患者增加10.2%,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讨论

整体观范文篇2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发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该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我觉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了,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因为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第二,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二)结构形式。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三)整体训练。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四)整体效应。整个教学是一个学生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悟”的阶段。这是第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所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有所领悟。其主要活动为:(1)由导读引出教学目标;(2)由预习导出操作步骤;(3)由课例中的思考、练习找到默读思考的“纲”;(4)以思考题为导向,自学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那么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就是先要知道本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步骤,然后按照提纲边读边想。经过反复揣摩,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个初步认识,最后按照课后提示,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阅读课文。(二)“懂”的阶段。这是第二大教学环节,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例”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这一环节先是重温课例有关内容,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特点,最后达到理解的境界。(三)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放手让学生练习,这个练不是盲目地练,而是按读写训练项目的要求定向练;这个练也不是少量地练,而是大量地练。通过练,将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化为技能技巧。由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结构是一个以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适应训练组教学的一种训练结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第三,要重视时间的再分配。要把教学课时变为可用课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随着教学组训练的需要,教学课时要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总的趋势是,压缩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增加第二阶段的课时,即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做到真正的由扶到放。在实验班里,教师根据其经验强调讲读课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的教时不超过一课时,强调要打通课时,统筹安排,并且对课时进行一个原则规定。如一课时教完的课文,上半堂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下半堂为第二阶段;两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第二课时为第二阶段;三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教第一阶段,第二、三课时教第二阶段。这样的安排,为读写训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如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时数由11节压缩为7节,这7节中,用之于第一阶段的只有2节,用之于加强读写训练的就有5节。时间宽裕了应该怎样利用?我认为,只有按照训练组的过程来练,才有可能使这些时间成为有效时间,达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目的。

整体观范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怎样读书。阅读即通过“看”和“诵”意义上的“读”达到对课文含义的理解。阅读教学中语言的理解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阅读方法和技能技巧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对课文的分析。语文教学实际是语文整体观的教学。那么,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主体,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从解词释义到课文分析都应考虑整体性对部分的制约关系。如解词释义,任何一个词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都是从整体结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一”字,孤立的看无所谓准不准确。而在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一”,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早”字,又描摹了孤梅独放的奇特景象,用得准确。又如“闹”字进入宋代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中,以动写静,传神如化,引人联想地渲染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诗人也因此得到了“红杏尚书”的美名。

第二,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抓点睛之笔。在艺术品的整体结构中,常常有一个和作品整体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它的表现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体质的表现是否充分。也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关键句,抓能体现文章主题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抓作品的“文眼”、“诗眼”,在这些上面大做文章,其他的读一读也就可以了。比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文眼”就在“活该”二字上,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两字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文章。为什么“活该”?文章全文论的就是一个“该”:雷峰塔“该”倒,白蛇娘娘“该”解放,玉皇大帝“该”拿办法海,法海“该”做“蟹和尚”、“该”出不来。“活该!”真的“活该!”

第三,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是由组合成整体的部分决定的,符合这种整体性的组合,就显示出和谐协调的特性,反之则不能。例如,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白朴的《天静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进行对比教学。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组自然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凄凉的景色,暗淡的色泽,衰败的意味,低沉的格调。它们很容易组成一个整体,表现一种和谐、统一的情调:游子思乡的情怀。白朴的《天静沙·秋》提供了落日、残霞、老树、寒鸦和青山、绿水、红叶、黄花两组意象,情调意味不一致。前组是萧条衰败的情调,后一组是充满生机和朝气的景象。两组自然景观又不存在从整体出发的对比关系,不像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的自然景观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反衬,体现出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思。白朴的《天静沙·秋》的意象组合不能构成协调完整的整体。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批评其“松散零乱,看不出内在联系,好似散金碎玉、断线珍珠。”

整体观范文篇4

首先,从解词释义到课文分析都应考虑整体性对部分的制约关系。如解词释义,任何一个词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都是从整体结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一”字,孤立的看无所谓准不准确。而在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一”,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早”字,又描摹了孤梅独放的奇特景象,用得准确。又如“闹”字进入宋代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中,以动写静,传神如化,引人联想地渲染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诗人也因此得到了“红杏尚书”的美名。

第二,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抓点睛之笔。在艺术品的整体结构中,常常有一个和作品整体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它的表现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体质的表现是否充分。也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关键句,抓能体现文章主题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抓作品的“文眼”、“诗眼”,在这些上面大做文章,其他的读一读也就可以了。比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文眼”就在“活该”二字上,教学中就应该抓住这两字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文章。为什么“活该”?文章全文论的就是一个“该”:雷峰塔“该”倒,白蛇娘娘“该”解放,玉皇大帝“该”拿办法海,法海“该”做“蟹和尚”、“该”出不来。“活该!”真的“活该!”

第三,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作品结构的协调完整性是由组合成整体的部分决定的,符合这种整体性的组合,就显示出和谐协调的特性,反之则不能。例如,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和白朴的《天静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进行对比教学。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组自然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凄凉的景色,暗淡的色泽,衰败的意味,低沉的格调。它们很容易组成一个整体,表现一种和谐、统一的情调:游子思乡的情怀。白朴的《天静沙·秋》提供了落日、残霞、老树、寒鸦和青山、绿水、红叶、黄花两组意象,情调意味不一致。前组是萧条衰败的情调,后一组是充满生机和朝气的景象。两组自然景观又不存在从整体出发的对比关系,不像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的自然景观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反衬,体现出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思。白朴的《天静沙·秋》的意象组合不能构成协调完整的整体。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批评其“松散零乱,看不出内在联系,好似散金碎玉、断线珍珠。”

整体观范文篇5

论文摘要:斯坦纳创建的华德福教育发展至今,其课程已形成突出的整体观,斯坦纳完备的“人智学”理论,提出“身”、“心”、“灵”整体发展,将人看为一个整体;整体教育的理论也将华德福教育纳入其中,并提出整体课程传递、交换和转化的特点。

奥地利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于1913提出“人智学”的概念,并与奥地利创立了“人智学学会”。依托于“人智学”这一理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工厂主依弥尔·莫特(EmilMolt)支持,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至今具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华德福教育,截至2006年12月的统计结果,已经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发展了921所完整的12年制华德福学校、98所华德福教师培训机构、还有其他分布世界各地的幼儿园、成人教育机构以及特殊教育机构实施华德福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之初,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在欧洲逐步盛行,“新教育运动”作为一种思潮通过近一个世纪理论与实践的更新和考验,依旧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华德福教育就是其一。华德福教育尊重“人性化”发展,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和解放。它构建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主张个体“身”、“心”、“灵”三个维度均衡和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它反对压迫的学习,并为学生在自主真实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一直以来,华德福教育倡导的整体观念,在其课程中显露无遗,重视“身”、“心”、“灵”整体发展,将人看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的课程观,总其理论基础,有斯坦纳的“人智学”思想和后人系统的整体课程理论。

1华德福教育整体课程的“人智学”基础

20世纪初,斯坦纳曾提出,一种真正的教育思想必须有其哲学思想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因此,斯坦纳坚持其人智学研究直至去世。斯坦纳研习吸收了歌德(Goethe)、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genstein)、以及精神科学的相关知识之后,将研究转为探索人类心灵、认识自我本质的一种特别的“精神科学”即“人智学”(Anthroposophy)。这是一套完整的理论,是斯坦纳的华德福教育学的教育思想、课程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并在其他领域如建筑,艺术、医学和农学中加以应用。

人智学的字面释义可以为“人类的智慧"(wisdomofthehumanbeing),但是斯坦纳在1924年曾对人智学做出下列解释:“人智学不等于人的智慧,而是‘对人的本质的意识”,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身体(body)、心灵((soul)、精神((spirit)”的统一体,人智学探讨的是人的本质,人与宇宙以及世界的互动关系。课程与教学应当理解认为人作为“整体的人”和“全面的人”的发展,充分而且均衡的对自身创造潜力挖掘。人智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人类超越现象、寻求本质,并针对意志的转变、认知的经验和时代命运的共同经历,提供一个的独立的认知途径。

斯坦纳认为在十五世纪中叶(1413年)开始,人类的意识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个文化纪元”(thefifthepoch)。在这第十五个文化纪元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意识已经觉醒,每个人都可以独立的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有能力通过个体活动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人的自由和独立,成为精神发展的首要条件。这种自由和独立超越个人情感,血缘、地缘、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和限制,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自我转化来达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协助个人身、心、灵三重方面的发展。

人智学认为在人的发展中,人的身体、心灵、精神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配合(见表1-1)。人以身体的感官认识外在的物质世界,这几种感官包括:大脑/头、胸部/}L和四肢/手;在感官系统收到外界信息之后,通过意志(willing),感觉(filling)和思考(thinking)将外在的现象转换成与内心相关的意识,追求真理的行动。而在精神层面,精神指引生命的方向,而这种最高的境界,通过发展人的潜在能力才能加以感知,如冥想训练(meditativetraining),每一个体都可以获得这种进人更高的宇宙世界(higheruniversalplane)的能力。人的意识状态在此阶段中包括清醒、半青识的梦幻和无章识的睡眠。

与此同时,斯坦纳否定自我对世界的感知的有限性,相反,这是并无界限((boundary)可言的,这一感知的过程恰恰是通往自然世界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我们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阎。了解自然世界的必然道路,即是通往自我和精神世界的。而在斯坦纳的观点看来,走向精神世界必须通过心灵活动来实现。他认为,自我(ego)意识不是直接作用于人走向精神世界的过程的,而是通过心灵活动对身体和自我欲望的控制平衡形成的。深人心灵的教育是儿童在无意识的状况下进行心灵训练,在自我(ego)的影响下进行自身改造,无意识的改造自己个人的习惯、气质、个性和记忆力,以达到改造整个生命体的目的(见图1-2)。

2华德福教育整体课程的“整体课程论”基础

整体课程不是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理想和愿景,整休教育观关照下的课程应该是“受探究驱动的、跨学科的和整合的,基于相互关联、完整、多维存在等明显假设的课程。时间进人20世纪后期,华德福教育也被囊括在这广博的愿景之中。米勒曾赞誉斯坦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为人智学作为一种事关精神的科学被引入到教育学中,他比其他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更多地扩展了整体教育的概念”。

整体教育从自然、社会、人三个维度出发,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全”的整体教育观。作为整体教育者的安德鲁·约翰森(AndrewP.Johnson)曾使用这样一个隐喻,“真实的教学是从个人内化的哲学出发,用别人的哲学实施教学就如跳踢踏舞的猴子’}fal。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体主义教育者不可避免的被迫使用一些与其宗旨原则并不一致的哲学框架,对此安德鲁提出他对整体教育的理解:教学即传递(teachingastransmission);教学即交换(teachingastransaction);教学即转化(teachingastransformation。以转化的观点看待教育,是一种整体主义的原则,这与建构主义的基本元素并不吻合但赋予整体教育意义、直觉和联结的意义。

事实上,灵性(精神)教育在整体教育之中特定地位的提出,研究者给予灵性(精神)在教育中作为一种研究的重视并不出乎意料。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机械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开始对人心灵的伤害以一种渐进式、渗透式、全面式的方式进行着。我们对于灵性(精神)的现实诉求从工业进程开始的那一天就没有停步。罗恩·米勒在90年赋予“教育中的灵性(精神)(spiritualityineducation)”的概念内涵:“……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自我引导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不应压制的……是对生命的崇敬((reverenceoflife)、好奇的态度和面对至高无上的物种的敬畏……”时隔十六年罗恩仍然坚持这个意义的阐述,但是明确了一种选择即认同“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自我引导的力量”还是保持“自我兴趣,自我认同的思想意识或者文化条件下的信仰系统。为此,整体教育给予灵性(精神)教育直觉力的培养作为实践的意义,帮助自我创设的成长。

整体观范文篇6

章建跃博士指出:“数学具有‘追求最大限度的一般性模式的倾向’,有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思考结构.”[2]这里的“一般性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路径,也是章先生提倡的研究问题的“基本套路”.纵观数学教材,可以发现,虽然章节内容各不相同,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数学知识的呈现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研究不同类型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学会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并沿袭普适性的研究路径展开学习.案例1《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系统学习平面几何,从知识内容来看,它是今后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从研究方法和路径来看,可以为今后研究其他图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研读本节课教材编排的内容,也要熟悉整个初中阶段平面几何的学习内容,找出“一般性模式”,按照“背景—图形—定义—表示(三种语言)—性质—联系和应用”的逻辑路径展开教学,尤其在课堂小结时,要求学生自已回顾总结研究的步骤,从而明晰研究几何对象的“基本套路”,达到“示以学生思维之道”的目的.在接下来学习《角》时,首先问学生:我们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时,是按照怎样的研究思路进行的?引导学生回顾后,指出:今天我们将借鉴这样的路径研究《角》.同样地,在平行、垂直、余角和补角等内容的学习时,也都可以用相同或相近的思路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是“有路可走”的.案例2法则教学.章建跃博士认为:数学的命根子是推理,数学的童子功是运算.[2]法则教学兼具了培养学生推理和运算能力的功能.以“有理数的加法”为例,它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一条运算法则,教学时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将其放置于整个体系中去思考,理出法则教学的基本套路,按“背景—数学式子—法则—联系和应用”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与前面几何教学相似,在全课总结环节,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为后续学习提供可以借鉴的学习路径.同样地,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也都有其共性.教学中,教师要梳理出研究学习的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沿袭以往的学习路径,从而能够顺利探得新知、挖得宝藏,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珠穆朗玛峰”虽然离自己很远,但“登山”的路就在脚下,从而切实体会到数学的悠远之境.

2学会融会贯通,感受数学的融通之美

数学知识的形成是自然拓展的结果.比如数的演变过程,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的需要,先产生自然数,接着产生分数,然后是有理数、无理数……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融会贯通,特别要注意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数学知识的自然拓展,原有的很多规定、法则等都会有相应的升级、更新.案例3《幂的运算》.这一章节内容,教材中先安排了四课时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1)》的运算法则,这几种运算都建立在幂的指数为正整数的前提下.在第五课时学习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组题目:第一组①(-3)2÷(-3)-2;②(-3)2×(-3)3;③12()-1×12()2;④12()-1÷12()-2.要求学生先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①和②,③和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与除法运算性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第二组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1)(4-2)3=4-6;(2)(-2×3)-2=(-2)-2×3-2.学生依据负整数指数幂的规定,分别计算等式的左右两边,确定出这两题都正确.然后教师提问:这两个式子给你们什么联想?设置这两组习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知道,幂的运算性质扩展了,使得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性质实现互通,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二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整体美.事实上,基于整体观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像案例1、案例2那样反映一个板块的联系,也可以像《幂的运算》一样,体现在一个章节的前后融通中.这两组习题其实也是新知学习后的“回头看”,它就像一个控制键,按下它就是打开了新旧知识联结的阀门,新知得以与旧知自然连通,旧知也得以更新与升级,学生眼中的数学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融通之美.

3加强类比迁移,感受数学的灵巧之意

类比迁移是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通过类比,可以有效地将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正向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细心研读教材我们便会发现,有不少知识点虽然所在章节不同,但内容非常相近或类似,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实行“点对点”的迁移,在沿袭“路径”中探究新知,在纵横比较中加深理解.案例4教学《分式》可以类比《分数》进行.比较看,分数和分式同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板块,它们都可以按照“背景—对象—定义—性质—运算—应用”的设计线索展开(图1);从章节编排体系横向比较看,它们的知识脉络是一致的(图1):它们的定义形式类似、基本性质的内容类似、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及依据类似、四则运算的法则类似,实际应用的范围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类比《分数》进行《分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应用已有学习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生长链整体性的认同感.像这类体系相同、知识点类似的章节还有很多,都可以进行类比教学.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之间,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之间,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等.同样地,概念是种属关系的知识之间也可以进行类比迁移.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它的特殊情形———全等.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也可以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展开.新旧知识的沟通与类比,让学生发现,对于不同章节里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由于它们的知识结构有相似之处,此时的探究学习并不需要另辟蹊径,而是有窍门的,是可以“巧学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灵巧之意.

4尝试多题归一,感受数学的凝练之态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两个阶段.[4]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两个阶段:在每一节课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研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找到本节课内容的“生长点”和“延伸点”,领会教材所蕴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及可借鉴的学习路径等,这就是学习的第一阶段———“由薄到厚”;当我们将一章乃至更多的内容学完时,就需要进行梳理归类,找出相关问题的共同点,归纳总结相同的解题方法和经验,用几句话或一个图表简洁地将知识进行串联,这就是学习的第二阶段———“由厚到薄”.要做到“由厚到薄”,教师就要善于整合教材,追本溯源,做到“多题归一”.案例5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由一道实际问题变式得到四个题目,根据这四个题目可画示意图(图2),解答后引导讨论.图2问题1这四个图形是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它们的解题过程有何类似之处?师生共同小结,归纳出解题基本思路(图3):图3问题2这四个图有何联系?学生讨论后明确:通过高线CD可将第一个图形中的△BCD沿CD翻折得到第二个图形,将第二个图形中的CB平移会得到第三个图形,将第三个图形中的△BFD沿BF翻折可得第四个图形,所以后面的三个图形都可以由第一个图形变化而来(图4).图4教材中,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里的大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对应到以上四种图形,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由第一个图形转化而来,就相当于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掌握一个基本图形的解答,再稍加变化就可以了.这样的整合概括性强、思想性高、数学味浓,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了多题归一,让学生对整章知识有了全面又简洁的深刻认识,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凝练之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悠远之境、融通之美、灵巧之意、凝练之态,只是“基于整体观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初衷.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教师能站在整体观的高度去审视教材、实施教学,摸清不同类型知识的研究路径,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有路可走”;加大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度,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及时升级”;加强横向与纵向联系,让学生的新知学习“一马平川”;拓展对多题归一研究的深度,让学生的后续学习“一通百通”.

参考文献

[1]郑金宾.高中数学教学要树立整体观[J].天津教育,2012(12).

[2]章建跃.核心素养统领下的数学教育变革[J].数学通报,2017(4).

[3]阳小宝.浅谈类比联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Z].2018(11).

整体观范文篇7

首先要重视整体感知文章,将文章看作是完整性的艺术,在整体意识上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分析文章局部在整体中的含义和地位,将文章的部分和整体之间进行联系。其次是强调文章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整体阅读观就是要将文章当作是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最后加强阅读主体的个性考验。整体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具有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文章的理解,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和文章进行交流对话,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在自我完善。

二、整体阅读观在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目标任务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要运用整体阅读观时老师必须首先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整体阅读观的教学一般有三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三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体验式阅读方式。传统的散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对文章的剖析忽视了情境的交流,一般最后学生对文章一些词句段落的理解胜过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在散文教学中要懂得使用整体阅读观,在分析完文章中一些措辞的意义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涵。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秋叶》是,就从单一的词句上分析,文章显得非常的平淡,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却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无可奈何。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2.遵循基本原则

整体阅读教学观要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发挥其优势,提高中学生散文教学的阅读效率。整体阅读教学观在实际运用是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联系性,在对文章分层进行讲解时不能脱离的文章整体意义,要在文章表现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2)划分清楚文章的主次结构,对于重点表达的内容要侧重进行分析,对文章中心含义做到正确的把握;(3)合作性,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和散文内容进行沟通,老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要深入研究散文内容,在教学中创建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空间;(4)模糊性,散文本身就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5)留白性,在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让学生自己对文章情感进行把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需要结合全文整体上面淡淡的幽思的情绪来分析文章描绘出的美景。老师在课堂上还要留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讨论思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这几项基本原则,才能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整体阅读观的含义。

3.实施有效的策略

当有了可行的教学目标和需要遵循的整体教学原则之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首先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其次就是要对散文仔细的阅读,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之后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凭借课堂上的散文阅读和学习是不够的,散文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在课外有散文知识的扩充,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但是文章实际在抒情,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陋室铭》中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在拓展学生散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在对散文进行评价时要体现总—分—总的整体阅读观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

三、结语

整体观范文篇8

随着“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实质已从过去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对已患病或未患病“人”的护理,也更多的考虑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如何遵照天人相应论,对已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估,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使中医护理得以发扬光大是值得护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1天人相应在人体的生理反应

作为自然界中组成部分的人类,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和支配,如《灵枢·邪客》所云:“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洲,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2]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又可归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同时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四季、五时相关:平旦为肝木所主(7:00~9:00),日中为心火所主(11:00~13:00),脾主日(13:00~15:00),肺主下晡(15:00~17:00),肾主夜半(23:00~1:00)[3]。这些均说明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2人体病理反应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人体的生理节律与时间变化相应而协调,一旦这种协调被破坏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即病情的变化也同样具有时间节律性,《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2]。即“夫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如肝病在夜半(23:00~1:00)多相对安静,此时为肾水所主,木得水养;病情加重在下晡(15:00~17:00),因金旺而乘木,患者神志转清易在平旦(7:00~9:00),因木旺于寅卯而相助机体正气。

现代医学研究人体病情变化与季节、时间的关系,陈阳春等[3]对1986—1989年郑州地区20余万自然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进行了4年前瞻性的动态监测,发现脑卒中脑出血发病以小寒最多,大暑患者数最少;脑血栓形成总的患者数以小暑最多,处暑最少。王永涓等[4]对464例死亡患者进行分析显示,以12月与6月(冬月和夏至月)死亡最多,以季节分布冬季死亡最多,夏季次之,节气日死亡率高于普通日死亡率;死亡与时辰关系看出卯时、巳时死亡最高,次为午时、子时、寅时,这与卯时、午时、子时为阴阳交替之际有关,亦说明阴阳消长交替之时对死亡影响明显。患呼吸道疾病死亡者以冬季、仲秋较多。患消化道疾病死亡以冬季、夏末秋初为多。侯俊[5]对6338例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一年之中消化性溃疡在冬季、秋季以及冬春之交好发。一日之中溃疡病出血易发生于0:00~4:00及12:00~16:00的时段内。这些现象均可看出人体发病与自然节气及气候变化无不关联。

3天人相应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3.1因时、因地、因人全面评估

根据疾病发作周期,观察患者阴阳气血旺衰分布部位有昼夜的不同,合之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影响到疾病,使不同的阴阳属性病变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中发生或改变,观察病情加重或减轻的时间,进行正确评估。

同一症状其时间不同评估目标就不同,如从正常脉象反应,春季多浮脉,夏季多洪脉,秋天多毛脉,冬天多沉脉。疾病多根据其阴阳属性不同在一日内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患者时可根据疾病在昼夜不同时间发病的规律,进行正确评估,尽早护理加以预防。又如血压的观察,人体的血压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变化规律。首先,从季节变化上,一般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季由于天热,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其它季节偏低,由于冬季天冷,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偏高;其次,血压在一日中也具有典型时间生物学规律,6:00血压开始升高,至10:00达最高峰,12:00开始下降,通常称此时段为血压第一高峰,至16:00血压又逐渐上升,至18:00达相对高值,即血压第二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3:00血压降至一日内最低值[6]。我们在对护理对象的血压评估时要考虑到这些正常的节律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评估,其时间选择在2个周期的起始点(即6:00和16:00)之前30min,这样才能更准确评估这一生命体征的变化。

据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清晨的心肌缺血占全部缺血时间的46%,清晨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较24h平均增高40%,中风发生危险较24h平均高30%,因而人们常把6:00~12:00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7]。在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证的正确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潜在护理问题和危险因素。

3.2辨证审因、顺时应势确定护理措施

临床护理中将评估所采集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从根本上实施护理,解除病痛,促进健康。如午后发热患者,如见蒸蒸发热(体温最高达39℃)、大汗、头重体困、胸闷乏力、苔黄、脉数,说明为湿温症(有感染),即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护理手段使热随汗出。同为发热,如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则为阴虚有热,阴虚有热则不可采用物理降温,以免伤阴助热。

3.3重视天人相应观,选择“良辰吉时”用药

“良辰吉时”即时间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时间医学体系—子午流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和月亮与人的生活节律息息相关,人的脏腑、心理和情绪的变化都有其时间节律。择时护理的关键就是找出这些规律并加以运用。应当按照人体的生物节律在最佳时间给予最佳剂量,以便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发汗解表可上午用药,以利人体阳气于上午升发之势,发挥药物解表作用;攻下逐里可下午用药,以利用人体午后阳气内敛,阴气沉降之势发挥药物攻下作用;滋阴养血、滋养肝肾的方药多主张黄昏、夜晚服,因夜晚时阴气渐生而盛,药可乘人体阴气欲盛之势,发挥更大作用;脾阳虚泄泻患者服健脾药主张清晨、上午服,因上午阳气渐生而旺,补气温阳药可借助人体阳气欲盛之势发挥药物作用[8]。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更应注重时间性,有学者主张由原来的餐前或餐后30min给药,改为8:00~9:00和15:00~16:00给药,这是因为此时用药可使药物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规律相适应,如氯磺丙脲口服4~6h血药浓度达高峰,而人体在进食后1h左右,体内血糖浓度可达高峰,3h后血糖浓度逐渐趋于正常,如在饭前或饭后30min服药,血糖浓度达高峰时,氯磺丙脲的药效尚未发挥作用,而待药效达高峰值时,血糖浓度已趋于正常或下降,所以将其服药时间改为饭前3h服用。同时,胰岛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糖尿病患者有“拂晓现象”,即4:00左右是对胰岛素最敏感的时间,此时给予最低剂量,能获得最满意疗效[9]。

临床药理学研究证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00用药产生的皮质激素最多,机体反应快,疗效最佳;心脏病患者对强心甙药物的敏感性4:00最高,为其它时间的4倍,而下午最差。降血脂药物睡前1次服用,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这样既减少服药量,又避免副作用的发生,远比1日3次服药效果好。抗胆碱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夜间需给较大剂量,因18:00~6:00肺通气指标最差。局部麻醉药8:00所需治疗剂量最大,维持时间最短,15:00同样剂量可延长1倍时间,此时使用局麻进行手术最佳。治疗头痛清晨服药3片和晚间服药1片所起的止痛作用完全一样[10]。

糖皮质激素如果每日7:00~8:00一次给药,不但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对长期用药者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此外,对作用时间长的糖皮质激素,如氟美松、去炎松等,还可采用隔日疗法,即将2日的总量于1日7:00-8:00一次给药,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11]。消炎痛7:00给药,其达血药浓度的时间较19:00用药快40%;阿司匹林早晨用药,其生物利用度比晚间用药显著增大[12]。

由于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癌细胞的分裂存在着昼夜的节律变化,如果顺应这种变化择时给药,可增强抗癌药物的作用并减少其不良反应。如用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时,8:00和11:00给最大剂量,20:00和23:00给最低剂量,此种给药法较以前的常规给药法(没有时间区别),可使动物的存活率提高50%,且药物毒性亦明显降低[13]。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到各种药物的不同时效关系及其不良反应,正确把握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并注意药物在不同时间的使用剂量,这直接对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起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明天人相应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遵循因时制宜的护理法则,促进护理效果。

3.4综合分析系统评价

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护理对象的生命体征、证候的变化要结合时间节律的不同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价,以便客观、准确的判定病情的转归。

4小结

天人合一是中医整体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脏腑功能活动相互关联,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息息相关,临床护理中综合分析护理对象的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护理对象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程士德.内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104,92.

[2]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6.92.

[3]陈阳春,李震生,侯勇,等.从天人相应学探讨郑州地区脑卒中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J].中医研究,1994,7(1):136-137.

[4]王永涓,潘小英.《内经》天人相应观与死亡关系刍议:附464例分析[J].吉林中医药,1995,(6):152-153.

[5]侯俊.消化性溃疡6338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16(7):580-581.

[6]童建.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J].自然杂志,1995,17(4):204.

[7]干颢,原卫清,吕卓,等.人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治疗[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3):224-226.

[8]赵晓山.论天人相应与时间治疗学[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1):632-633.

[9]姚菊峰,薛原,赵春红,等.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实用价值[J].护理学杂志,2003,18(4):318-319.

[10]王大平.常用药物临床用药时间与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7):523-524.

[11]洪黎民.生物学教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76-678.

整体观范文篇9

[摘要]探讨整体护理及整体护理内涵,整体护理组成,临床应用依据,在临床应用时人为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时需各部门协调完成。

[关键词]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护理人员正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为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1整体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内涵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与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整体护理的内涵:强调入的整体性,将护理对象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的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强调护理的整体性,要求为护理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强调护理专业的整体性,要求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主动的计划性护理,体现护患合作过程。

2整体护理的组成

整体护理包括五大体系:一般及专科护理常规;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及抢救流程;住院须知及健康教育。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整体护理是依靠全面控制护理质量来实施的。

3整体护理临床应用依据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的以现代护理观,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特色,以基础护理为突破口,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是决策者、实施者、护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联络者,护士应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病人对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求在临床实施整体护理时,医院无论是门诊各护理治疗科室,还是整体护理工作最集中的住院病区,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病人喜忧的共感者、病人的代言人、医患间的沟通者。

4整体护理临床应用

例1,我科曾收治一胃癌患者,入院时神智清醒,精神好,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经过3d的术前准备,决定与第4天进行胃癌切除术。可是在手术前0.5h,患者突然面色潮红、站立不稳,血压升至195/110mmHg,采取降压等处理后,经过询问才知道患者害怕手术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经过家属安慰,医护人员的开导、讲解才稳定下来,于第2天顺利进入手术室,并且手术成功。

例2,我科一位50岁的患者,由于对环境及出入身边的护理人员陌生,出现了失眠、意识模糊等现象,经过整体护理对环境、医护人员逐渐熟悉,患者终于意识清楚。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认识到对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而是以患者及其健康为中心,运用医学及护理专业知识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层面提供整体护理。

护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面临着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作为护理专业实践的主体,作为维护、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力量,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随着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人们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也使得护理人员在素质、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等方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例如高血压当突然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为病人测血压,若血压显著增高,即为高血压危象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做好处理,这样就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护士的临床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大量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总结、不断学习,才能为整体护理提供系统、和谐的实施环境。护士和病人的接触十分密切,面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护士普遍有知识不够用之感,病人提出的问题有时能回答;有时模棱两可;有时的确一无所知。因此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关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给病人以信赖感。新技术的熟练使用是现代医学的特点,反映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设施已日益广泛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操作技能。总之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促进护理学科向前发展。

5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整体关注疾病,对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人文关怀包括树立关爱生命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注重护患的的沟通交流,推行聆听服务、以听为主、让患者充分表达其意愿和感受,制作出院爱心联系卡,设立温情提示园,对终末期病人开展临终关怀,开展使用护理手术。

6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注重协调医护及相应部门的工作,从而使整体护理得以顺利的发展。科主任与护士长密切配合,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在各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明确责任,医护共同管理好病人。医护共同查房,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护理内容。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健康生活有缺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要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指导等,医技要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理病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且直接反映护理质量,具有和医疗病历同等重要的作用。

整体护理是一种观念,观念的延伸就是整体医疗。尽管护理人员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培训,整体护理理念也不是朝夕就能领悟的,无论是医院的领导、医生还是护理管理者、护士,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用系统的、整体的方法来进行护理临床实践管理、教育改革,这才是整体护理的真谛。整体护理不仅是护理学科的转变,也是医院及至整个医疗机构应向社会做出的承诺。

整体观范文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对法律基础教学的整体观起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其时效性,我们必须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观,从思想上坚持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实质。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观念”占了首位。学校以育人为本,但是必先要育德。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学校的教育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所有的教学中。在法律基础教学中我们也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法律基础教学。第二,所有课程中都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实践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仅仅将教学当作谋生的工具,只看中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在本课程教学中给学生思想教育的职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由专门的教师来教授。现在高校的教学已经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为一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校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相辅相成,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充分地提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三,老师除了教授知识以外,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这已经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课老师、学校共青团干部和党政干部以及班主任的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将所有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可以以课程设置的方式教授伦理知识,从而从根源上对同学们的道德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整体观由法学教育的使命所决定

有学者指出,“法学是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由此可见,道德与法律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在教授同学们法律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站在道德和价值的角度去体会和学习法律精神。法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解析正义。所以在“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需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观。实现道德价值包含于法治的目标中。历史上,法律与道德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康德所说,法是道德的外在化。而道德是法的精神之所在。没有道德就没有法,正因为有道德才有了法。思想道德提现了法律职业的精神和品格,在法律中包含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等价值的判断,所以法律的教学是避免不了道德等内容的。法治的客观目标是公平与正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必须要有人的主观因素参与其中。仅仅是法律自身制度的完善,并不能诠释法律的生命意义。法律的生命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法律工作者的素养和资质。司法过程实际就是法律工作者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去证明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根据已经制定的法律加以判决,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必须要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加以体现,这样法律工作这的思想道德素质便直接对法律公正产生影响。作为法律工作者,其职业道德素养便决定了公平正义实现的程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法治的基础是法律工作者的道德思想内涵。所以在法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思想道德的培养。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法学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教授“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时,我们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所以本校在“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设计时要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观念,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本文作者:刘青工作单位:江夏区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