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6:06:30

证券业

证券业范文篇1

大家好!我竞聘的岗位是****。

我叫******,从93年开始从事证券业,94年被派往深交所,任场内红马甲,当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出市代表;96年回来后,就一直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2001年取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证券业范文篇2

关键词:证券业;银行业;合作

我国证券业在近年来迫于竞争的压力与追逐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开始逐步与银行业联手,开展了诸种形式的非股权合作。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业开放正式启动,外资投资银行势将大量涌入我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角逐。因此,在此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也开始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和国内银行业“握手”,展开了诸多合作。

一、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动力

1.追逐利润化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

从美国证券业和银行业融合的进程来看,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证券业的利润最大化,我国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也来自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行业的飞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衍生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突出,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架设融通渠道。我国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少,外源资金更少,融资渠道狭窄易诱发证券市场的支付性风险,因此,为证券商建立合法的融资渠道关键是要打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同时,加快与银行业的合作,可以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证券公司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

2.加入WTO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外部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将逐步履行开放国内金融证券业的承诺。加入WTO后,我国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权,3年之后可增至49%;同时外资投资银行亦可持有我国证券公司33%的股份。因此,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而言,意味着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审视国外诸如花旗集团之类的大型跨国金融控股公司,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模式。如果我国证券业继续按部就班地发展,则在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形成有效的竞争实力恐怕是镜花水月。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与银行业合作的步伐,拓展证券业的业务空间。

3.资本市场的发展所隐藏的潜在风险是推动证券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规范的竞争规则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竞争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世界。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隐藏着潜在风险日趋暴露。即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相对稳定的融通渠道,形成时而分立,时而融通的不规则的局面。没有危机就没有合作的需求,合作的初衷是弥补各自的缺陷,共同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同时,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和新的运行平台,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本身也需要金融体系内部的合作,融合和沟通。惟有如此,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才能发挥其核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升级和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现状

1.我国证券业与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合作。

从目前看来,我国证券业与外资投资银行的合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成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目前已经付诸实施,2001年12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规则详细规定了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设立条件;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也已于2002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对于后者,目前法律层面的规范工作也已进行,如《投资基金法》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规定》也将出台。

从实际操作看,目前法国巴黎银行与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在北京分别签署了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及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境内首家正式对外宣布的此类合作。法国巴黎银行委任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兼亚太区(除日本外)投资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代表,全力落实成立该合营公司。该合营公司已初步定于在上海设立。合营公司的客户对象,是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中国企业及在华投资的海外企业。这就在实践上为我国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开创了先例。对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工作也已有条不紊地付诸实践。

这种我国证券业与外国投资银行之间的战略性合作其目的已从过去单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逐渐向“双赢”的目的转变。合作的本质不再是零和博弈,而转变为了正和博弈,合作双方均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并从合作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中方无疑最为看重的是外方先进的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能力,以求在合作过程中向外方学习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外方则求先了解中国市场,为其以后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奠定基础。

2.我国证券业与国内银行业的合作。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处于各自的需求,开始了各种形式的业间合作。其主要内涵有两种,其一则是证券业在经纪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外部一般型非股权合作,该合作在我国的主要方式即是推出“银证通”业务。开展该业务对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而言可以实现“双赢”:证券公司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而商业银行则可以借助与证券业的合作拓展其业务领域,并收取适度的“费”或“手续费”。这种合作一方面是为了绕开分业经营体制的“藩篱”,另一方面也是对产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本能反应。

另一种较为广义的银证合作则是指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之间进行的股权关系的合作,该合作方式由于受到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而未能充分展开。但是该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初始的萌动,或者说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已经有所松动。譬如我国目前出现的“光大”模式、“中信”模式、“招行”模式等。

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目前该集团初步形成了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又在同一主体下互相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中信控股责任有限公司旗下包括四个全资子公司,即中信实业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三个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证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它涉及证券、商业银行、期货、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三、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趋势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金融机构之间交叉持股与以子公司形式进行金融业务的适度交叉经营并未做出明确的禁止性条款。我国“中信”模式与“光大”模式控股公司均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以金融业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特殊背景,在综合化方面更为有利,该模式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历史产物。因此,走该模式道路限制重重。

借鉴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证券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可以认为,组建数个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可供选择的方案。目前我国已有的“中信”模式、“光大”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均以商业银行为控股母公司,这就导致证券业务的发展缺少足够重视。有鉴于现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组建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十分迫切而且十分必要。这对于我国证券业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稳定和吸收更多客户并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势力与竞争能力,并最终直接增强证券业的赢利能力,尤其必要。

实现控股公司制的集团化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国内券商、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首先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对证券公司来讲,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已使他们得到历炼,因而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证券公司却在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实施集团化战略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另外必须注重在此过程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大而不强的企业同样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考虑如下三个方案:(1)鼓励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与国内地方性商业银行合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2)鼓励国内信誉度较高、资本资产规模较雄厚的证券公司出面组建控股的民营银行;(3)对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改组,使证券业务部门成为其母公司。

同时,证券业必须认真修炼内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在市场中占得先机的关键;(2)注重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任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证券业的生命力的源泉。墨守陈规、没有新意,肯定要被具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淘汰;(3)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竞争从根本上争的是人才。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证券业效益的源泉和证券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求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知识,有效率意识,有实践本领,有理论素养,有团队精神。

最后,在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藩篱”以及监管层面的诸多问题,只有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均配套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旺.券商国际化的挑战.资本市场,2002,(9).

证券业范文篇3

大家好!我竞聘的岗位是****。

我叫******,从93年开始从事证券业,94年被派往深交所,任场内红马甲,当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出市代表;96年回来后,就一直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2001年取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证券业范文篇4

2、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3791.70亿股,市价总值达48090.9亿元,相当于GDP的57%。10年中,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累计筹资近10000亿元。其中,2000年境内筹资1541亿元,加上境外上市公司和红筹股筹资,我国上市公司当年筹资金额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3%。宝钢等特大型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顺利发行上市,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承受大盘股的能力明显增强。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国有企业海外路演、和发行上市成功,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已经消除。

3、投资者开户数大量增加,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步壮大。截止2000年底,投资者开户数达到5801.1万户。其中机构投资者2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0%。尽管散户投资者仍占到开户数的99.5%,但机构投资者队伍在证券市场的影响正在稳步扩大。一是证券投资基金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到目前为止,已设立基金管理公司10家,另有4家获准筹建,发行封闭式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33只,总规模达560亿元。去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试点工作将在今年展开。二是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稳健推进。在清理整理证券公司的基础上,26家证券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其中13家成为我国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现有101家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5753亿元,比1999年的3081亿元增长87%;净资本236.4亿元,比1999年的24.6亿元增长8.6倍。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情况看,2000年底,余额总计3037亿元,比上年末的1642亿元增长127%。三是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融资渠道得到解决。经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一部分证券公司还允许以股票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进行质押贷款。四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获准有条件进入股票市场。五是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4、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到2000年底,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主要有:2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多件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150多件部门规章。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同时,根据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定和1998年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中国证监会在全国中心城市设有9个证券监管办公室,2个直属于中国证监会的办事处,25个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并直接管理2家证券交易所和3家期货交易所。

5、证券市场风险进一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从1998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市场开展了五项清理整顿工作,即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清理整顿证券经营机构、清理整顿证券交易中心、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清理规范原有投资基金。到目前为止,期货交易所由14家撤并为3家,交易品种由35个压缩到12个,179家期货经纪公司完成增资和重组,69家证券公司完全归还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由于各项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证券市场的风险与隐患得到了有效化解和消除。与之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妥善解决中。2000年4月,中国证监会允许转配股在2年内分期分批上市流通。目前,已有128家公司的29.85亿转配股上市流通,没有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为我国进一步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经历了从多头到统一、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到1992年5月,在国务院的部署下,主要由上海、深圳市两地地方政府管理的阶段。

1981年7月,财政部重新发行国债,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起步。接着,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企业开始以股票、债券的形式集资,如深圳宝安、北京天桥、上海飞乐等。1986年,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开办窗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静安区营业部开始证券柜台交易,有价证券转让市场恢复。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等七个城市进行国库存券上市交易试点,国库券交易市场的形成。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分散的柜台交易迅速转变为场内集中竞价交易。

在这一阶段,我国对证券市场没有集中统一的管理,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决策下,主要由上海、深圳市两地地方政府管理。首先,证券发行与交易限于上海和深圳两市试点,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决策的。其次,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上海、深圳地方政府充当了主要管理者的角色,两地人民银行分行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对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进行规范。

第二阶段:从1992年5月到1997年底,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予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199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证券管理办公室,7月,国务院建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制度,代表国务院行使对证券业的日常管理职能。中央政府参与证券市场的管理,是证券发行与交易规模日益扩大,要求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必然结果,但这种由中央银行代管证券市场的格局没有持续多久。8月10日,百万人拥至深圳争购1992年新股认购表,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风波”。这一“风波”,反映了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狂热心理,也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到了需要按国际惯例设立专门的机构的时候了。为此,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同时将发行股票的试点由上海、深圳等少数地方推广到全国。这种制度按排,事实上是将国务院证券委代替了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制度,代表国务院行使对证券业的日常管理职能,将中国证监会替代了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

与之同时,国务院赋予中央有关部门部分证券监管的职责,形成了各部门共管的局面。国家计委根据证券委的计划建议编制证券发行计划;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审批和归口管理证券机构,报证券委备案;财政部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从事与证券业有关的会计事务的资格由证监会审定;国家体改委负责拟订股份制试点的法规,组织协调有关试点工作,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中央企业的试点。

另外,地方政府仍在证券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由当地政府归口管理,由证监会实施监督;地方企业的股份制试点,由省级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审批。为了把对证券和期货市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中国证监会向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地方证券期货监管部门授权,让它们行使部分监管职责。获授权的地区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陕西省、江苏省、四川省、吉林省、湖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西省、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南京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武汉市、深圳市、成都市、广州市、西安市、长春市。

第三阶段:从1997年底到现在,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

1997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形势,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这次会议决定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垂直领导,加强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统一监管。1999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从而以证券市场基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总体上看,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将证券交易所由地方政府转为中国证监会管理。证券交易所肩负着一线监管的重任,对交易所的监管是政府证券监管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我国证券交易所是由地方政府建立起来并管理的,因此,初期的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由地方政府直接任命,“证券交易所由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管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总经理由证券交易场所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同证监会提名,理事会聘任,报证券委备案”,随着沪、深证券市场由地方性市场发展为全国性的市场,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对交易所管理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就此作过调整。1995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在《1995年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中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的正副理事长和正副总经理人选,由中国证监会提名,商所在地人民政府后推荐给交易所会员大或理事会任免”。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正式作出决定,沪深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经修改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同时“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接受证监会的监督管理”,交易所“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证监会任免”、“证券交易所中层干部的任免报证监会备案,财务、人事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报证监会批准”;同时增加了“对会员的监管”、“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内容,对其它内容也进行了修改。《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朝着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其次,将原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证券业监管职能划入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市场初期,法律曾确定了双重管理的证券监管体制,即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为“全国证券市场的主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证券委的监督管理执行机构”,并规定“证券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归口管理,业务活动接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1998年4月,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国务院证券委被撤销,其职能归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归口管理也划转到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的职能得到了加强。

证券业范文篇5

关键词:证券业;银行业;合作

我国证券业在近年来迫于竞争的压力与追逐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开始逐步与银行业联手,开展了诸种形式的非股权合作。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业开放正式启动,外资投资银行势将大量涌入我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角逐。因此,在此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也开始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和国内银行业“握手”,展开了诸多合作。

一、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动力

1.追逐利润化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

从美国证券业和银行业融合的进程来看,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证券业的利润最大化,我国证券业合作的内部推动力也来自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行业的飞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衍生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突出,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需要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架设融通渠道。我国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少,外源资金更少,融资渠道狭窄易诱发证券市场的支付性风险,因此,为证券商建立合法的融资渠道关键是要打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同时,加快与银行业的合作,可以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证券公司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

2.加入WTO是加快证券业合作的外部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将逐步履行开放国内金融证券业的承诺。加入WTO后,我国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权,3年之后可增至49%;同时外资投资银行亦可持有我国证券公司33%的股份。因此,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而言,意味着将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但是审视国外诸如花旗集团之类的大型跨国金融控股公司,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模式。如果我国证券业继续按部就班地发展,则在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形成有效的竞争实力恐怕是镜花水月。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与银行业合作的步伐,拓展证券业的业务空间。

3.资本市场的发展所隐藏的潜在风险是推动证券业合作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规范的竞争规则要求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竞争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世界。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隐藏着潜在风险日趋暴露。即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相对稳定的融通渠道,形成时而分立,时而融通的不规则的局面。没有危机就没有合作的需求,合作的初衷是弥补各自的缺陷,共同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同时,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和新的运行平台,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本身也需要金融体系内部的合作,融合和沟通。惟有如此,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才能发挥其核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升级和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现状

1.我国证券业与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合作。

从目前看来,我国证券业与外资投资银行的合作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成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目前已经付诸实施,2001年12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征求对《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规则详细规定了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设立条件;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也已于2002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对于后者,目前法律层面的规范工作也已进行,如《投资基金法》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规定》也将出台。

从实际操作看,目前法国巴黎银行与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在北京分别签署了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及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境内首家正式对外宣布的此类合作。法国巴黎银行委任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兼亚太区(除日本外)投资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为代表,全力落实成立该合营公司。该合营公司已初步定于在上海设立。合营公司的客户对象,是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中国企业及在华投资的海外企业。这就在实践上为我国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开创了先例。对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工作也已有条不紊地付诸实践。

这种我国证券业与外国投资银行之间的战略性合作其目的已从过去单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逐渐向“双赢”的目的转变。合作的本质不再是零和博弈,而转变为了正和博弈,合作双方均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并从合作中获得了各自的利益。中方无疑最为看重的是外方先进的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能力,以求在合作过程中向外方学习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外方则求先了解中国市场,为其以后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奠定基础。

2.我国证券业与国内银行业的合作。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处于各自的需求,开始了各种形式的业间合作。其主要内涵有两种,其一则是证券业在经纪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外部一般型非股权合作,该合作在我国的主要方式即是推出“银证通”业务。开展该业务对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而言可以实现“双赢”:证券公司借助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实现低成本、跨越式的扩张;而商业银行则可以借助与证券业的合作拓展其业务领域,并收取适度的“费”或“手续费”。这种合作一方面是为了绕开分业经营体制的“藩篱”,另一方面也是对产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本能反应。

另一种较为广义的银证合作则是指证券业与商业银行业之间进行的股权关系的合作,该合作方式由于受到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而未能充分展开。但是该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初始的萌动,或者说我国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已经有所松动。譬如我国目前出现的“光大”模式、“中信”模式、“招行”模式等。

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又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目前该集团初步形成了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又在同一主体下互相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中信控股责任有限公司旗下包括四个全资子公司,即中信实业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三个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证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它涉及证券、商业银行、期货、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三、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趋势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金融机构之间交叉持股与以子公司形式进行金融业务的适度交叉经营并未做出明确的禁止性条款。我国“中信”模式与“光大”模式控股公司均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以金融业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特殊背景,在综合化方面更为有利,该模式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历史产物。因此,走该模式道路限制重重。

借鉴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证券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可以认为,组建数个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可供选择的方案。目前我国已有的“中信”模式、“光大”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均以商业银行为控股母公司,这就导致证券业务的发展缺少足够重视。有鉴于现资银行或证券公司在现代金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组建以证券公司为母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十分迫切而且十分必要。这对于我国证券业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稳定和吸收更多客户并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势力与竞争能力,并最终直接增强证券业的赢利能力,尤其必要。

实现控股公司制的集团化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国内券商、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首先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对证券公司来讲,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已使他们得到历炼,因而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证券公司却在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实施集团化战略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另外必须注重在此过程中的规模经济问题,大而不强的企业同样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考虑如下三个方案:(1)鼓励一些大型证券公司与国内地方性商业银行合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2)鼓励国内信誉度较高、资本资产规模较雄厚的证券公司出面组建控股的民营银行;(3)对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改组,使证券业务部门成为其母公司。

同时,证券业必须认真修炼内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在市场中占得先机的关键;(2)注重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是任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证券业的生命力的源泉。墨守陈规、没有新意,肯定要被具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淘汰;(3)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竞争从根本上争的是人才。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证券业效益的源泉和证券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求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知识,有效率意识,有实践本领,有理论素养,有团队精神。

最后,在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藩篱”以及监管层面的诸多问题,只有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均配套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有利于我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旺.券商国际化的挑战.资本市场,2002,(9).

证券业范文篇6

大家好!我竞聘的岗位是****。

我叫******,从93年开始从事证券业,94年被派往深交所,任场内红马甲,当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出市代表;96年回来后,就一直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2001年取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证券业范文篇7

大家好!我竞聘的岗位是****。

我叫******,从93年开始从事证券业,94年被派往深交所,任场内红马甲,当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出市代表;96年回来后,就一直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2001年取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证券业范文篇8

一、西方国家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关系

纵观西方国家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以及保险业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证券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此时,就美国而言,证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现代的证券市场法规多未出台,因此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相互交叉,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一状况一方面对证券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迫使西方国家认识到银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从而改变银证混业经营的状况。

1933年,以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银证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分业经营阶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制度上建立了杜绝风险的防火墙,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彻底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管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由此,美国走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按美国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证券法,也确立了银证分业制度。英国、韩国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的证券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传统区分逐渐消失,银证又出现再次融合的趋势,成为第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体现在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实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交易报从事证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佣金的规定,公司与客户可以直接谈判决定佣金数额;3、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的股票;4、取消经纪商和营业商的界限,允许二者的业务交叉和统一;5、实行证券交易手段电子化和交易方式国际化。”2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从而拆除了银证之间的防火墙。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的大量资金,提高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面对英国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国从80年代以后,对银证分业制度逐步松动。1987年,美联储授权部分银行有限度地从事证券业务,并授权一些银行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募集资金活动。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银证融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家对证券业自由化动作给予了配合和响应。可以这样看,银证分业经营是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政府为保护金融市场所采取的干预行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强大,政府必然要逐步减少和放宽对这一领域的干预。这是证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最初都是由银行全资设立或控股设立。但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银证混业经营的许多问题。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很不成熟,投机成分过大,市场泡沫过多,价格起伏剧烈,若实行银证混业,势必将广大储户置于高风险之中,不利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和储户利益的保护。1995年《商业银行法》通过,该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成为我国银证分业经营的法律依据。

我国证券业与保险业也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我国《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由此,证券业与保险业的分业经营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新近出台的《信托法》并未像《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那样明确规定证券业与信托业的分业经营,而是较为宽泛地规定了受托人的诚信义务。由于信托并不像银行与保险那样牵扯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法律给予了信托业更广泛的空间,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从事信托活动,而将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对“信用”的保护,强调受托人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管理义务。

三、关于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

我们知道,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采取哪一种制度,关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状况下,无论采用分业或是混业都会各有利弊,立法者权衡利弊从而决定分业或是混业,这种利弊的权衡也当然会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采取分业经营制度,多数学者认为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虽然采取混业经营,使业务范围扩大,形成规模经济,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大量资金置于高风险之中,一旦证券价格下跌,势必牵连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其它业务,甚至面临支付困难的境况。同时,我国金融立法尚不健全,《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都只对相关方面作了较为抽象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面临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细则法规定。因此,法制环境也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另一因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在2002年4月11日举行的“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应当继续执行。同时指出,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对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是出于对金融市场的稳定的考虑。但笔者认为适当的分业虽有利于保险业、银行业自身的安全,但完全将证券业与保险业、银行业人为阻断,并不利于金融业的繁荣。

首先,我们不应只注重分业经营管理的优点,而忽视混业经营也有其优势。实行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银行、保险资金混入,增加证券市场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引发国际融资手段的进一步证券化,另一方面也将更有力地推动证券市场朝着国际化目标迅猛发展。这些都是金融业繁荣壮大的积极因素,也是提高本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仍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由于呆、坏账比例较高,使银行不得不提高对贷款人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普遍贷款困难,银行也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从而又制约了银行的发展。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相当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这就使呆、坏账比例大大降低,银行也不用停留在争夺居民小额储户的低水平竞争层次上了。怎样拓展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笔者认为目光应放在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上。

其次,我们应该仔细考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分业经营在我国是否行得通,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利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很成熟,市场投机比率过大,而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是否就完全不具备适当混业经营的客观条件,或者说,实行适当混业经营是否会完全破坏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呢?答案并非如此。

就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言,实行分业经营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大危机的爆发。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有些选择战争转嫁危机,而另一部分(尤指美国)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由于在资本主义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次实行了这一政策,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摸索。虽然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在金融业里选择了完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制度就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放入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应是这样。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先后松动了原本完全隔离的证券业与银行业。这一行动表明西方国家在探索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过程中改进了自己的做法。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学习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应该考虑方法改进的原因。由于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界限不可能十分明显,必然有所交叉,那么完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来看,原则上应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应当逐渐松动分业的限制,采纳适当的混业经营。单就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关系来说,国际上保险业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已十分普遍。“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增加保险收益,降低费率,减轻投保人负担,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3自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7次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由于保险资产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经历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保值能力却不断缩小。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10月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循序渐进地间接进入股市,但这已表明适当混业经营是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的,我国今后必然要向这一趋势发展。在信托业方面,也必然出现委托进行证券投资的需要,可将信托的相关制度引入证券投资领域,从而使证券监管的法律渊源进一步扩大、完善。

若向银行业引入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方式。由银行设立控股公司,下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相互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可以使子公司的业务不至相互影响,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资金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

证券业范文篇9

一、西方国家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关系

纵观西方国家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以及保险业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证券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此时,就美国而言,证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现代的证券市场法规多未出台,因此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相互交叉,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一状况一方面对证券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迫使西方国家认识到银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从而改变银证混业经营的状况。

1933年,以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银证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分业经营阶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制度上建立了杜绝风险的防火墙,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彻底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管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由此,美国走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按美国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证券法,也确立了银证分业制度。英国、韩国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的证券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传统区分逐渐消失,银证又出现再次融合的趋势,成为第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体现在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实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交易报从事证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佣金的规定,公司与客户可以直接谈判决定佣金数额;3、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的股票;4、取消经纪商和营业商的界限,允许二者的业务交叉和统一;5、实行证券交易手段电子化和交易方式国际化。”2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从而拆除了银证之间的防火墙。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的大量资金,提高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面对英国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国从80年代以后,对银证分业制度逐步松动。1987年,美联储授权部分银行有限度地从事证券业务,并授权一些银行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募集资金活动。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银证融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家对证券业自由化动作给予了配合和响应。

可以这样看,银证分业经营是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政府为保护金融市场所采取的干预行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强大,政府必然要逐步减少和放宽对这一领域的干预。这是证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最初都是由银行全资设立或控股设立。但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银证混业经营的许多问题。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很不成熟,投机成分过大,市场泡沫过多,价格起伏剧烈,若实行银证混业,势必将广大储户置于高风险之中,不利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和储户利益的保护。1995年《商业银行法》通过,该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成为我国银证分业经营的法律依据。

我国证券业与保险业也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我国《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由此,证券业与保险业的分业经营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新近出台的《信托法》并未像《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那样明确规定证券业与信托业的分业经营,而是较为宽泛地规定了受托人的诚信义务。由于信托并不像银行与保险那样牵扯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法律给予了信托业更广泛的空间,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从事信托活动,而将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对“信用”的保护,强调受托人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管理义务。

三、关于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

我们知道,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采取哪一种制度,关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状况下,无论采用分业或是混业都会各有利弊,立法者权衡利弊从而决定分业或是混业,这种利弊的权衡也当然会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采取分业经营制度,多数学者认为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虽然采取混业经营,使业务范围扩大,形成规模经济,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大量资金置于高风险之中,一旦证券价格下跌,势必牵连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其它业务,甚至面临支付困难的境况。同时,我国金融立法尚不健全,《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都只对相关方面作了较为抽象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面临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细则法规定。因此,法制环境也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另一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在2002年4月11日举行的“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应当继续执行。同时指出,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对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是出于对金融市场的稳定的考虑。但笔者认为适当的分业虽有利于保险业、银行业自身的安全,但完全将证券业与保险业、银行业人为阻断,并不利于金融业的繁荣。

首先,我们不应只注重分业经营管理的优点,而忽视混业经营也有其优势。实行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银行、保险资金混入,增加证券市场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引发国际融资手段的进一步证券化,另一方面也将更有力地推动证券市场朝着国际化目标迅猛发展。这些都是金融业繁荣壮大的积极因素,也是提高本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仍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由于呆、坏账比例较高,使银行不得不提高对贷款人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普遍贷款困难,银行也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从而又制约了银行的发展。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相当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这就使呆、坏账比例大大降低,银行也不用停留在争夺居民小额储户的低水平竞争层次上了。怎样拓展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笔者认为目光应放在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上。公务员之家

其次,我们应该仔细考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分业经营在我国是否行得通,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利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很成熟,市场投机比率过大,而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是否就完全不具备适当混业经营的客观条件,或者说,实行适当混业经营是否会完全破坏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呢?答案并非如此。

就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言,实行分业经营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大危机的爆发。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有些选择战争转嫁危机,而另一部分(尤指美国)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由于在资本主义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次实行了这一政策,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摸索。虽然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在金融业里选择了完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制度就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放入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应是这样。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先后松动了原本完全隔离的证券业与银行业。这一行动表明西方国家在探索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过程中改进了自己的做法。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学习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应该考虑方法改进的原因。由于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界限不可能十分明显,必然有所交叉,那么完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来看,原则上应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应当逐渐松动分业的限制,采纳适当的混业经营。单就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关系来说,国际上保险业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已十分普遍。“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增加保险收益,降低费率,减轻投保人负担,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3自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7次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由于保险资产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经历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保值能力却不断缩小。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10月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循序渐进地间接进入股市,但这已表明适当混业经营是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的,我国今后必然要向这一趋势发展。在信托业方面,也必然出现委托进行证券投资的需要,可将信托的相关制度引入证券投资领域,从而使证券监管的法律渊源进一步扩大、完善。

若向银行业引入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方式。由银行设立控股公司,下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相互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可以使子公司的业务不至相互影响,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资金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

证券业范文篇10

一、西方国家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关系

纵观西方国家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以及保险业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证券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此时,就美国而言,证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现代的证券市场法规多未出台,因此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相互交叉,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一状况一方面对证券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迫使西方国家认识到银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从而改变银证混业经营的状况。

1933年,以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银证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分业经营阶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制度上建立了杜绝风险的防火墙,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彻底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管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由此,美国走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按美国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证券法,也确立了银证分业制度。英国、韩国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的证券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传统区分逐渐消失,银证又出现再次融合的趋势,成为第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体现在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实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交易报从事证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佣金的规定,公司与客户可以直接谈判决定佣金数额;3、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的股票;4、取消经纪商和营业商的界限,允许二者的业务交叉和统一;5、实行证券交易手段电子化和交易方式国际化。”2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从而拆除了银证之间的防火墙。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的大量资金,提高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面对英国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国从80年代以后,对银证分业制度逐步松动。1987年,美联储授权部分银行有限度地从事证券业务,并授权一些银行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募集资金活动。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银证融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家对证券业自由化动作给予了配合和响应。

可以这样看,银证分业经营是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政府为保护金融市场所采取的干预行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强大,政府必然要逐步减少和放宽对这一领域的干预。这是证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最初都是由银行全资设立或控股设立。但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银证混业经营的许多问题。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很不成熟,投机成分过大,市场泡沫过多,价格起伏剧烈,若实行银证混业,势必将广大储户置于高风险之中,不利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和储户利益的保护。1995年《商业银行法》通过,该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成为我国银证分业经营的法律依据。

我国证券业与保险业也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我国《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由此,证券业与保险业的分业经营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新近出台的《信托法》并未像《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那样明确规定证券业与信托业的分业经营,而是较为宽泛地规定了受托人的诚信义务。由于信托并不像银行与保险那样牵扯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法律给予了信托业更广泛的空间,允许自然人作为受托人从事信托活动,而将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对“信用”的保护,强调受托人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管理义务。

三、关于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

我们知道,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其本身并无优劣可言。采取哪一种制度,关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状况下,无论采用分业或是混业都会各有利弊,立法者权衡利弊从而决定分业或是混业,这种利弊的权衡也当然会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采取分业经营制度,多数学者认为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虽然采取混业经营,使业务范围扩大,形成规模经济,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大量资金置于高风险之中,一旦证券价格下跌,势必牵连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其它业务,甚至面临支付困难的境况。同时,我国金融立法尚不健全,《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都只对相关方面作了较为抽象的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面临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细则法规定。因此,法制环境也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另一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在2002年4月11日举行的“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应当继续执行。同时指出,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仍将对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是出于对金融市场的稳定的考虑。但笔者认为适当的分业虽有利于保险业、银行业自身的安全,但完全将证券业与保险业、银行业人为阻断,并不利于金融业的繁荣。

首先,我们不应只注重分业经营管理的优点,而忽视混业经营也有其优势。实行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银行、保险资金混入,增加证券市场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引发国际融资手段的进一步证券化,另一方面也将更有力地推动证券市场朝着国际化目标迅猛发展。这些都是金融业繁荣壮大的积极因素,也是提高本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仍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由于呆、坏账比例较高,使银行不得不提高对贷款人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普遍贷款困难,银行也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从而又制约了银行的发展。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相当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这就使呆、坏账比例大大降低,银行也不用停留在争夺居民小额储户的低水平竞争层次上了。怎样拓展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笔者认为目光应放在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上。

其次,我们应该仔细考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分业经营在我国是否行得通,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利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很成熟,市场投机比率过大,而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是否就完全不具备适当混业经营的客观条件,或者说,实行适当混业经营是否会完全破坏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呢?答案并非如此。

就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言,实行分业经营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大危机的爆发。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有些选择战争转嫁危机,而另一部分(尤指美国)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由于在资本主义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首次实行了这一政策,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摸索。虽然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在金融业里选择了完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制度就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放入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应是这样。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先后松动了原本完全隔离的证券业与银行业。这一行动表明西方国家在探索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过程中改进了自己的做法。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学习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应该考虑方法改进的原因。由于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界限不可能十分明显,必然有所交叉,那么完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来看,原则上应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应当逐渐松动分业的限制,采纳适当的混业经营。单就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关系来说,国际上保险业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已十分普遍。“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增加保险收益,降低费率,减轻投保人负担,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3自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7次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由于保险资产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里,经历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保值能力却不断缩小。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10月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虽然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循序渐进地间接进入股市,但这已表明适当混业经营是有其优势和合理性的,我国今后必然要向这一趋势发展。在信托业方面,也必然出现委托进行证券投资的需要,可将信托的相关制度引入证券投资领域,从而使证券监管的法律渊源进一步扩大、完善。

若向银行业引入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相对折衷的方式。由银行设立控股公司,下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相互独立的子公司。这样做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可以使子公司的业务不至相互影响,母公司可以根据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资金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