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2:58:34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范文篇1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规范

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审计机关实施政府投资审计的依据,也是政府投资审计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准则。研究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既有助于完善审计法制理论,又具有指导政府投资审计实践的现实意义,促使政府投资审计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涵义

(一)国家审计规范的涵义

审计规范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规范和社会审计规范三大类。国家审计规范是指由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中,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其他各方都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和工作标准。国家审计行为规则包括国家审计的组织规范、国家审计工作行为规范以及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是国家审计行为在组织、职责、行为、道德上的要求。国家审计工作准则是指国家审计人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如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

(二)政府投资审计规范

1.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定义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国家审计规范的一个重要分支。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指在政府投资审计活动中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其他各方都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和工作标准。同样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反映政府投资审计组织规范、工作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规则。二是政府投资审计人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

2.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基本特征

(1)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国家或者有关部门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加以规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对政府投资行为实施审计监督,其监督的对象、范围、权限、程序的确定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需要通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加以确定。

(2)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国家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行为规范主要明确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中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3)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参与政府投资审计活动的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政府投资审计活动参与人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审计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审计活动的有关组织或个人。故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不仅规范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行为,也规范被审计单位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行为,参与政府投资审计活动的各方当事人都应当遵守。

(4)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是对审计人员的指引,是审计工作的标准。在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中,为防止审计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规避审计风险,国家制定一定的审计标准,用以指引审计人员的工作,通过技术规范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

二、政府投资审计规范内容

(一)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基本内容

由于政府投资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分支,因而政府投资审计规范被包含于国家审计规范之中,国家审计规范适用于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但政府投资审计有其特殊性,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行业性规范作为补充,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机构设定、人员配置、职责权限、审计程序、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工作标准等,内容广泛,涉及到宪法和审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

(二)政府投资审计规范框架

政府投资审计规范大致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宪法和法律,第二层次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第三层次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

1.《宪法》。1982年《宪法》明确了我国实行国家审计制度,并对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的设置的领导体制、审计监督基本职责、审计长的地位和任免等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

这是我国国家审计规范体系的基础,当然也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基础。

2.《审计法》。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是国家审计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体系的核心。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审计法》进行了修改,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3.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1988年国务院颁布《审计条例》,1997年颁布《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重新修订了《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进一步明确了新《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是指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资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和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建设项目。同时,将审计机关对上述建设项目设计、施工、供货等相关单位的监督范围和方式,从原来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调整为对其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调查。

4.地方性法规。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专门规定政府投资审计的地方性法规。如2004年深圳市人大党常委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

5.审计署的部门规章。这些部门规章包括有关政府投资审计方面的命令、指示等。如《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2001年审计署令第3号)《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审投发[2006]11号)等。

6.地方政府规章。指地方人民政府依法颁布的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行政规章。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2001年自治区政府令第5号)《湖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2008年省政府令第234号)《南京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宁政发[2005]233号)等。

7.规范性文件。在一些没有立法权的地市,为了有效开展政府投资审计监督,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规范性文件,作为政府投资审计上位法的补充。如广西的柳州市、四川的南充市都出台了政府投资审计办法。

三、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作用

(一)明确参与政府投资审计活动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规范审计行为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确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规定了政府投资建设单位接受审计监督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明确了各有关单位和人员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起到规范政府投资审计活动的作用,使政投资审计活动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提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政府投资审计规范对政府投资审计的范围、内容、目标、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审计人员必须实施哪些审计手续,完成对哪些项目的测试,采取什么样的审计方法,达到何种质量目标,既是对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的反映,为政府投资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规避审计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促进政府投资活动依法开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确立了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审计监督的制度,有力地威慑了参与政府投资活动的各行为主体。同时,审计机关依据政府投资审计规范进行审计,依法揭露政府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起到规范财经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思考

(一)政府投资审计规范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1.政府投资新趋势给原有政府投资审计规范带来挑战近年来,政府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集的多渠道和建设方式多样化,给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由原来的相对单一的财政投资主体转变为民营资金、捐赠资金、公益资金等多元化参与的格局,资金筹措渠道也呈现相当灵活的趋势,建设方式不断引入了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这些变化在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中难以找到有效的规定和表述,给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带来一些制度性缺陷。

2.政府机构设置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投资逐年增加,也给国家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证国家投资资金的安全有效,国家审计机关强化投资审计力度,在揭露和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财政资金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近年来政府投资额度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态势,政府投资审计监督的要求与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事业编制的投资审计专门机构(投资审计中心),而这些机构不属国家审计机关,不能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权,使得这些审计机构处于职责难以明确、工作难以独立开展、成果缺乏公信力的尴尬境地。

3.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完善

如前所述,在现行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中,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分别于2006年及2010年进行了重新修订,有关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内容并未能及时进行调整,出现脱节现象,大大制约了第二、第三层次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作用的发挥。

(二)健全完善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思路

一是修订现有的地方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要将各地方新成立专门投资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在政府投资审计规范中增加投资审计专门机构的法律地位的相关内容,力求在立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是补充出台地方政府规章,特别是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形式灵活、针对性强,既是对上位法的贯彻落实,又是对上位法的解释和补充,立法中突出可操作性,可有效解决地方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失为当前健全政府投资审计规范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政府投资范文篇2

第二章权利义务第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组织,可以向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申请代建单位资格:(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三)具有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四)具有相应的资金实力。第九条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本着“竞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代建单位资格评审的具体规定,组织代建单位资格评审和资格认定。第十条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一)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确定代建单位;(二)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审批初步设计;(四)下达年度投资计划以及资金调整计划;(五)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六)依法进行稽查和监管,查处违规行为;(七)组织代建项目的竣工验收。第十一条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一)负责项目建议书编制及办理立项、规划等报批手续;(二)负责提出建设标准和使用功能等;(三)参与确定代建单位及项目招标活动,监督工程建设;(四)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与结算;(五)提出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经批准后,下达给代建单位;(六)对工程设计变更的合理性提出建议;(七)组织审核工程决算,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第十二条代建单位的权利义务:(一)工程前期征地、拆迁和建设条件落实、协调;(二)根据合同要求办理或协助办理项目报批的相关手续;(三)在全过程代建中,负责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和报批工作;(四)负责办理开工报告、建筑许可证等工程实施中有关手续;(五)负责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标工作;(六)负责有关合同的洽谈、签订以及合同履行的全过程管理;(七)按项目进度要求上报年度投资建议计划,并按月向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上报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八)审核、签证工程进度报表及提出进度拨款意见;(九)负责施工中出现的工程设计变更的报批手续;(十)协助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编制工程决算,负责项目竣工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整理汇编。

第三章代建程序第十三条对省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在批复项目建议书中,确定该项目是否实行代建制,并明确具体代建方式。第十四条采用全过程代建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后,由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代建单位采用分阶段代建的,由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和初步设计批复后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招标等方式分别确定代建单位。第十五条代建单位应遵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项目代建合同》要求开展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第十六条代建单位根据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决算的原则,按中标的投资估算,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可研报告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代建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估认证后,根据评估结论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核批复。使用单位根据批准的概算确定相应的代建合同约定投资额,并作为代建单位控制投资和对其考核管理的依据。第十七条代建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工程的招标、设计、采购、监理和施工等。第十八条代建项目建成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进行竣工验收。第十九条自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代建单位应在三个月内按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价值向使用单位办理资产交付手续。第二十条代建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有关档案。项目筹划、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向使用单位办理移交手续时,一并将工程档案、财务档案及相关资料向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移交。第二十一条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代建项目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二十二条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审批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标准,并下达年度投资计划;政府拨款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年度支出预算、工程进度、相关合同等,直接拨付给代建单位或施工企业以及其它相关单位;自筹资金及其它配套资金由使用单位根据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的年度投资计划直接拨付给代建单位。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进行监督。第二十三条代建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设立专项工程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严格资金管理。第二十四条代建项目管理费为代建单位在项目前期、实施、验收阶段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代建单位自行承担代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监理等咨询服务费用。代建项目管理费计入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以此取代原建设单位管理费。代建项目管理费的指导性标准另行制定。第二十五条核定的投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代建单位提出,经使用单位同意,并由政府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一)不可抗力;(二)国家重大政策调整;(三)因使用单位要求,内容、标准等设计方案有重大变更,累计额超过项目概算10%的或投资超过金额在500万以上的;(四)因受地质等自然条件制约,施工图设计时有重大技术调整。

政府投资范文篇3

1、“代建制”含义

“代建制”作为目前政府主推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等模式,选择一些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建设公司代为建设,直至建设完毕后交付使用。此种模式关键之处在于将以往的“建用合一”改为“建用分离”,同时强调了其作为“制度”的存在,为此,建设部于2004年7月16日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2004年11月16日出台的《建设攻城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此两种规范性文件的推出,使得“代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有了其较为系统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运作流程。

2、推行“代建制”之前的政策以及“代建制”的意义

就以往的情况来看,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是一种很单一的模式,即以政府的建设资金为中心,集建设、管理、使用等为一体,而由于参与建设管理人员的经验、专业技术等的不足以及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而最终导致超预算、超标准、工时延期甚至于拖欠工程款等等。

而推行代建制后使得政府建设投资更加科学,一方面,在机制上代建单位享受不到项目使用的利益,因而在建设的规模等方面基本不存在扩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其建设过程中,如若资金的使用超出了批准的投资部分,代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赔付责任,因而在法律上有了限制;同时,由于代建单位的的承揽是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因而在其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水平以及后期的工程质量等问题受到市场的监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迫使着代建单位在设计、造价、质量等领域进行更加精细、合理的规划。

二、代建制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代建制目前还处于一种探新、摸索的阶段,一方面在这期间确实出现了很多新颖优秀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也存在这诸多的问题。

1、关于投资项目建设中体质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项目法人的问题,而这便关乎到项目委托单位的职责问题。具体上来说,项目的委托单位指的是委托方的代建部门,如承包商等。对于项目法人或是项目委托单位来说,他们应对政府负责,在工程方案设计的前期,对项目的预算、策划、管理以及施工单位等应有着其具体细致的规划,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委托单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2、细说代建制下承建单位的责任及问题

对于承建方来说,在工程开始之前的勘察、规划设计等必要工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过也有承建方对于这些前提条件不够重视,因为勘察、设计的不全面性或者不细致性导致项目预算的超支时有发生。同时如前文所提,在总承建方下包子项目过程中,招标和管理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多下属项目的相互制约,不能系统完善的进行工程建设,从而造成工程的延期等。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可行性的辩证中,某些单位也不够科学具体,因而也造成了工程开始后一些审批工作的拖沓。而在建设过程后,代建方还需协助政府完成项目的资产交接、对于使用者的专业操作培训以及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和投资效益等的后评估等。在这方面很多代建方也存在着问题。或是对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进行草草培训,或是不对项目的建设和效益等进行评估等,这都会造成一些政府汇报工作的难度或是拖延工程使用方的入驻时间等,这也可以归位承建方的办事效率问题。

三、对于代建制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

现今情况下虽然“代建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在基于目前没有更好的建设模式下,我们也应当去更好的建设、探索它,力争在完善的基础下再进行新的创新。

1、对于项目投资过程中体质问题进行的探索

这个问题如前文所提,是目前“代建制”下的典型问题之一,它导致了工程施工的混乱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错位、缺位等问题,为此北京石景山区政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石景山政府实行了“总承包代建制”,将此问题详致的剖析为投资和建设环节。在投资的环节中,石景山区政府明确了项目的法人。在投资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的是质量、速度、节约和透明。而对照社会投资的项目来看,资本纽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点,而作为资本投资的最大执行者项目法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规定,从未完善的去约束、监督其行为规范。

2、对于代建方责任问题的探索

代建方作为政府的受雇人,理应受到政府更多方面的约束,而就目前来看这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来说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承包混乱等方面可以设置一个分包商硬指标等,从而解决分包单位大小不一、组织不一等问题;同时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监管不力的问题,政府也可以委托咨询公司来协助项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上也较为通用,此种模式的有点在于其管理方法成熟、对相关程序熟悉,政府可以对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从而节约成本。

政府投资范文篇4

20*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安排264.5亿元,比20*年计划增长15%。

二、20*年政府投资安排指导思想

20*年市政府投资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保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在政府投资安排中要坚持“三个原则”:

1.坚持集中力量、分阶段解决一批重要问题。按照“十一五”规划发展要求,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地解决一批涉及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环境和改善民生的实际问题。

2.坚持“三个倾斜”。一是政府投资向郊区倾斜,力争全年投向郊区的政府投资比例较上年有一定提高;二是政府投资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倾斜,重点加强文化、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项目建设;三是向奥运和涉及城市运行长远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倾斜。

3.坚持统筹四类功能区协调发展。按照四类功能区不同定位,差异化安排政府投资,适当加大对生态涵养区的投入。

三、20*年政府投资安排重点

1.保障奥运,全力以赴做好奥运相关项目建设收尾工作。

奥运会前建成奥运场馆周边道路。

确保奥运中心区热力、燃气、全市电网消除隐患整治、架空线入地等能源保障项目。

及时完成机场二通道、民族大道、中华世纪坛、长安街及延长线等区域的绿化改造工程,完成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作。

确保奥运会前奥运安保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2.完善交通,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的城市交通体系。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合理安排好建设时序。20*年建成2条线路(10号线一期、机场线),续建7条线路(4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6号线一期、大兴线),力争新开工2条线路,实现11条线路同年建设。

建成朝阳路和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大容量快速公交达到52公里;建成机场二通道、*南站外部路网等道路工程;力争奥运会前建成一亩园、西客站南广场、东直门公交枢纽,启动宋家庄等客运交通枢纽。

建成京平高速、京津二通道、京承三期、西北货运通道(京包路与110国道),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00公里的规划发展目标。

3.改善民生,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居住条件改善、食品安全保障等社会薄弱领域和环节建设。

着力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全面完成城区社区服务卫生中心(站)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覆盖;继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完善消防设施,合理布局消防站点。

继续推进一批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完成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等工程建设,增强优质卫生资源的服务能力。

建设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大力推进首都图书馆二期暨*方志馆、*市新少年宫、中国科技馆新馆以及*美术馆项目建设。

推进社会福利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扩建、救助管理总站等项目,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条件。

实施以前门、大栅栏为重点的危改、文保区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前门开街”;加强旧城区市政设施改造和平房区修缮,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城南。

加快“城中村”、“边角地”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项目。

4.统筹城乡,重点抓好新城、重点镇和市级推进村建设。

突出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新城、新城与乡镇之间的联络线建设,在年底前实现每个区县都有一条高速路与中心城连接。

在新城建成一批优质卫生、教育设施,实现每个远郊区县都有一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继续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和农业节水工程,20*年全部解决全市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到2010年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5%以上。

继续实施重点乡镇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到2010年实现所有乡镇集中供水、41个重点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着重在生态涵养区重点镇实施“五个一”工程,使每个重点镇都至少有一个露天体育场所、一个休闲公园、一个达标幼儿园、一条与主干道的联络线、一个垃圾转运站。

在市级整体推进村中继续实施改厕、道路硬化、安全供水、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工程。

5.加强资源保障能力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确保可持续发展。

整合新城区域供热资源,分三年逐步实现11个新城全部实行大规模集中供热,20*年重点实施顺义、通州、延庆、平谷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大兴、房山、门头沟分散锅炉整治;启动三河热电厂输热主干线工程(一期)建设。

推进绿色照明和节能改造。20*年全面完成奥运定点宾馆饭店、奥运场馆、奥运周边道路、全部市级政府机关、二级以上医院的绿色照明。到2010年前实现核心区所有公共建筑基本实现绿色照明。继续加大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推广利用新型节能技术。

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段)建成通水,完成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南干渠、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改造等配套工程,消纳河北四水库来水。

全面实现六环路以内河湖水系还清目标。20*年完成二道沟、清河下段、凉水河下段、北环水系等六环内河道治理,完成东部北运河(温榆河)、西部永定河及朝阳、丰台两区的区管河道治理。

进一步加快再生水厂建设。在2010年前完成中心城全部9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20*年重点实施清河再生水厂二期、卢沟桥、小红门再生水厂;在2010年前实现每个远郊区县都至少有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20*年重点实施怀柔、平谷、昌平、门头沟和延庆再生水厂。同时,加大再生水利用能力建设。

重点推进大屯垃圾转运站、董村垃圾综合处理厂、安定垃圾填埋场、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阿苏卫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建设,完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垃圾处理能力。

新建万亩郊野公园,形成城市公园环;推进高速路绿化隔离带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工程和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

6.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

重点支持六大高端功能区、金融后台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积聚区等各类产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硬件环境,增强功能区的承载力、吸引力。

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中筛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继续推动房山、门头沟区等煤矿关闭整顿地区的产业转型。

四、20*年政府投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试行全过程监理制;进一步拓宽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后评估试点范围;推进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招标选择贷款银行的工作;不断探索适合本市实际情况的代建制管理新模式;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管理,实现政府投资由“粗放”管理向精准化管理迈进;探索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约束。

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实现规划和项目的全面衔接;继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筹划一批”的良性滚动;对入库重点项目,安排专项前期资金,尽早启动前期工作。

3.在规范基础上提高效率。坚持严格履行政府投资管理程序,对实施过程从严监管;坚持政府投资管理“三个机制”、“九项制度”,加强政府投资科学决策;在科学决策和严格监管基础上,研究探索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投资建设项目,要变“管”为“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政府投资范文篇5

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境外、市外自然人、企业和组织(以下称“外来投资者”)来本市投资置业,除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外,同时享受本规定中的有关政策。

第三条全方位放开投资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令禁止外,外来投资者可以在本市各个领域,以各种有效形式投资兴业。

投资实体的设立与管理

第四条申请设立各类企业或变更企业登记手续,包括其经营范围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前置审批手续的项目,均由政府政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申请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前置审批手续的项目,工商部门受理后,在2个工作日内转达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联审批;对不予审批的,5日内作出不予审批的书面答复。工商部门在收到并联审批同意的意见后,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登记手续。

申请企业经营范围不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前置审批手续的,工商部门受理后,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登记手续。投资重点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企业设立,由市计委协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应办手续。

第五条投资于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各类社会事业的机构审批手续涉及几个部门的,由第一个受理的部门负责转达相关部门,对照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时限办理。

第六条允许各类企业申请直冠市名或省名。对母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同)以上,有不少于3家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允许申请办理企业集团登记。

第七条凡申办生产型、科技型公司制企业,法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经批准注册资本可分3年到位。其中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首期出资可为5万元;科技开发为主的公司和咨询、服务性公司首期出资可为3万元。

第八条对属于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中限制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的项目,经批准,其设立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举办合资企业的,境外投资者出资额占合资企业注册资本25%以下的,可按内资企业登记。

第十条通过专职、兼职等形式创办科技企业的各类人员的高新技术成果,经股东协议约定,作价入股可达注册资本的35%。

第十一条鼓励医疗服务、药品经营等服务业投资者优化布局,对其选址的同业距离不作限制。

第十二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供水供电和各项服务价格与本市企业同样对待。

第十三条外来投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主分配,其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侵犯。外来投资企业的投资各方,按照《合同》、《章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投资各方遇有争议或纠纷时,可以通过协商或依法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

第十四条在外来投资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资格或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试,由管理其人事档案的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按照本省职称改革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对来本市的境外高层次人才、投资者和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提供入境及居留便利,给予办理2—5年居留证件及相同期限多次返回Z字(工作类)签证,1—5年多次入出境签注、暂住加注;在本市投资数额巨大或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有重大贡献的外国人,给予居留旅行便利,并呈报批准授予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在本市取得合法居留权的境外各类人员的子女上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视同本地学生办理。

第十六条吸纳下岗职工就业的外来投资企业,享受本地企业有关优惠政策待遇。

土地使用

第十七条除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提供外,对外来投资者实行多种供地方式。对投资者支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在依法、尊重土地所有者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租赁、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使用土地。

第十八条经市有关部门核准,生产加工型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厂房部分)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其合理用地以成本地价提供。

第十九条外来投资者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批准,首付出让金达50%后的余款,可分期缴付。其中,支付款达500万元—1000万元(含500万元)的,工业用地3年,其它用地2年内缴付;支付款为1000万元—3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工业用地5年,其它用地3年内缴付;付款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经批准,缴付期限还可放宽。

第二十条外来投资者以租赁方式取得用地的,按年度支付租金,具体付款方式和比例在土地租赁合同中约定。

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按年度给付土地收益。

第二十一条兼并、收购、控股本市国有、集体企业的,在不改变原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按权限经市或区(县)政府批准后,可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外来投资者来本市投资新建扩建学校,在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可无偿提供办学用地,并免收校舍配套费用。

第二十三条外来投资者投资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只收取成本地价中的三项补偿费和国家规定缴纳的税金及基金。

第二十四条外来投资者投资兴建城市基础设施或公用配套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以成本地价提供建设用地。对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经同级政府批准,可分1—5年付清。

第二十五条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发荒山、荒水、荒坡、荒滩及国有废弃土地用于农、林、畜、牧、渔等产业,经批准可无偿使用,最高年限为50年。

财税

第二十六条除执行国家和省规定收费项目及标准外,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摊派或收费。对符合“二高三型”(高税收、高就业;实用技术型、产业拉动型、快速增长型)的生产性企业行政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属一次性的免收,属常年性的3年内按50%收取。

凡生产性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二十七条外来投资者在本市新办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企业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后,2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以其所缴纳的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全额奖励企业,后3年再以30—50%的比例奖励企业。

第二十八条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经申请,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由税务部门审批免征营业税。

第二十九条生产性项目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除享受本规定的优惠待遇外,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符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大工业项目,经批准,可给予特殊优惠。

第三十条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垦国有荒山、荒水、荒坡、荒滩、荒地,投资开发性农业、林业、畜牧业,投资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达到10公顷以上(含10公顷);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投资达到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参照本规定第二十七条执行后,五年内,再由同级财政以10—30%的比例奖励企业。

第三十一条外来投资者投资从事农、林、牧科研,或在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从事农林特产生产的,自有收入时起,3年内免交农业特产税。

第三十二条对进入新建集中贸易市场的经营业户,可选择方便纳税人的缴税申报方法。

第三十四条并购本市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者可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向转让股权的股东,或出售资产的境内企业支付全部对价。对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可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支付全部对价的60%以上,1年内付清全部对价,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

并购本市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25%的,投资者以现金出资的,可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投资者以实物、工业产权等出资的,可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

基础设施项目

第三十五条外来投资者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享有一定期限内的广告经营权;鼓励结合所建基础设施项目开发教育、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产业。

第三十六条外来投资者投资从事公路建设经营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在公路沿线开发房地产、经营服务设施和从事公路运输的优先权。

第三十七条外商投资以合作方式从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外合作者在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的,经企业申请,财政、税务和企业设立审批部门批准,允许以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方式优先收回投资。

第三十八条对于投资规模大并在短期内难以回收资金的基础设施项目,经申请,政府可投入一定数量股本金,并为投资者协调项目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的外部相关事项。

第三十九条外商投资企业经招标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府可协助投资企业申请国外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并支持投资企业资本证券化的运作。

园区

第四十条鼓励在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内兴办企业,投资者在享有以上各项优惠的基础上,享有以下各项优惠。

1、对园区内企业除征收国家税收和政府基金外,不征或全额返还应收费用的同级财政分享部分。

2、园区内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期满后,3年内,属同级财政收入分享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或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出口创汇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可再延长3年。

政府投资范文篇6

关键词:政府投资效率消费者剩余真实需求

政府投资是政府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资的总和。

一、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

市场失灵包括:第一,不完全竞争。比如,具有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部门会形成垄断,减少产量、提高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损害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第二,外部性。比如,一个私人企业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努力会使得社会整体的福利增加,而企业自身的收益却可能不足以补偿其治理污染的成本。这种外部性会造成企业只顾自身效益、不顾社会利益的行为。第三,公共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也不排除他人的共享,因而只靠市场的力量会使得公共品的供给不足。

为此,需要政府规制垄断,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提供公共品。在各种政策工具中,政府投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一些公益性行业和基础性行业具有外部性或公共品的特征,这些行业就需要政府投资。

2.政府投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如果说政府投资于公共品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在总供给中的作用,那么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总产出、价格水平和就业的剧烈波动则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总需求而实现的。

二、我国政府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投资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绝对数额在不断上升,2009年仅中央投资就近1万亿元之巨。这些政府投资对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末提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一年之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2009年GDP增长率达到8.7%。

但是,政府投资效率还是有待提高。

1.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1)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

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投资来进行建设。一国的基础设施恰当与否有助于决定其在从事多样化生产、进行国际竞争、解决人口增长问题、减少贫困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成败。良好的基础设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改善生活标准。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是同步增长的,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长1%。

然而,在我国西部,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2)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足

人类依托自然而生活,但是自然现象有时会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给人们带来损害和痛苦。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

政府显然应该当仁不让地加大投资,提高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尽量阻止悲剧的发生。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必须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2.政府投资未能有效地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指家庭、个人、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以获取未来收益为主要目的,用其积累资金或融入资金在国内外经济领域及部分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资本投入。广义的民间投资还包含民间消费性投资。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主导和基础,而民间投资是政府投资的扩展和延伸。

我国GDP的增长主要受惠于政府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靠政府自身来维持。政府投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时,就需要启动民间投资。

从逻辑上来讲,政府投资的基本投向是民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道路、通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而促进民间投资。

现实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国有经济在这些产业中占的份额大,民营经济在这些产业中不占主体地位)——的增长,而民营经济——基础设施的“消费者”之一——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我国民营经济目前令人担忧的投资状况说明,政府投资并没有能够充分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所以民间投资未能跟进政府投资。或者说,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待提高。

三、政府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投资效率是指投资所取得的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入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投资活动的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有效率的投资即在投资收益一定时使得投资成本最小,或在投资成本一定时使得投资的收益最大。为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时,要认真计算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政府投资的成本相对容易计量。

政府投资的收益要以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计算。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不能以政府本身可以从投资项目中取得的赢利来衡量,而要用该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来衡量。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与私人投资相比,政府投资更注重社会效益的高低,更注重保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以及保证社会其他经济主体能够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这具体表现为居民和企业的福利的增加。居民和企业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居民和企业福利的增加可以用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衡量。

例如,政府考虑是否改造一个社区的排污设施。它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在改造之前,这个社区的居民和店铺都把污水泼在街上,否则就无处可倒。为了说明的方便,假设这个街区的排污设施会影响到10000个人,而且假定这10000个人的偏好是相同的。经过测算,每个人愿意为这个排污设施支付300元,这或者是因为他不想趟在脏水里走路,或者是因为她不想闻脏水的气味,那么这个排污设施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万元,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300万元减去实际支付的金额0。如果改造这个排污设施的总成本小于300万元,那么这项投资就会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在分析一项政府投资计划的成本与收益时,如果这个项目的总消费者剩余大于它的成本,就应该进行这项投资。对成本的考虑要包括机会成本。这种成本收益方法还可以用来评价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的效率。为了尽量准确估算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加强纵向和横向沟通,科学计算,最大限度地获取居民和厂商的真实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网消息.国家公布政府投资条例征求民意.

[2]甄诚.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347).

[3]http:///policy/jzxd/2009-05/11/content_17755648.htm.

政府投资范文篇7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法律程序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建设的飞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数量与数额也随之日益增长,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已经成为审计机关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由于审计机关常常将除建设单位以外的施工、监理、设计等所有参建单位(以施工单位为主体)列为单独的被审计对象,使得审计人员必须向所有对象履行发送审计通知书、报告征求意见书以及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等程序,而某些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所涉的参建单位常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这就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沉溺于繁琐的程序事项,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率,而且还常常影响审计的质量与水平。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因政府投资审计程序不规范、不统一问题而涉诉的审计机关,其败诉的机率也是相当高的。因此,如何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法律程序,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笔者拟运用法学与审计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南京市政府投资审计的实践,就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的简化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乞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分析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一般法律关系

一般而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涉及三方法律主体与两种法律关系。其中,三方主体包括:审计方、建设方和以施工方为主体的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以施工方为例);两种法律关系包括(如图1所示):

(1)审计方与建设方之间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审计方即为行政主体,而建设方即为行政相对人,适用国家审计法规。因而,审计机关所作的审计结论或审计决定,仅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建设方产生拘束力。如果建设方不能依法接受审计,就应当承担《审计法》、《行政处罚法》上的行政法律责任。

(2)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建设方即为民事主体一方,而施工方则为民事主体另一方。双方各自依照建设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因而,建设方一般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款的数额支付给施工方,否则应当承担《合同法》、《民法通则》上的违约法律责任。

由图1可知,由于审计方与施工方一般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虽然根据审计法规的规定,审计方可以直接对施工方进行审计,但在审计认定的工程价款与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不一致时,建设方支付给施工方的工程款应以合同约定为准。这是由于施工方多数是通过招投标的竞争方式获得的建设项目,其与建设方所签订的建设合同受《合同法》等国家民事法律的保护。在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司法案例中,法院几乎都不主张以审计所认定的工程价款(即政府的行政行为)来否定原建设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即民间的市场行为)。

图1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一般法律关系图

审计方(审计机关)

审计行政法律关系

建设方(被审计单位/民事主体)施工方(民事主体)

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二)变化后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

鉴于此,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当出现审计认定的工程价款与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不一致时,为了使得施工方也认同审计认定的工程款数额,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1条第2款的规定,审计机关常常将各施工方视为单独的被审计单位,即审计过程中像对待建设方一样向施工方发送通知书、审计决定等,从而使得法律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2所示)。

在变化后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中,涉及三种法律关系:两个行政法律关系与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与图1相比,增加了审计方与施工方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施工方也成为独立的被审计单位。

图2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变化图

审计方(审计机关)

审计行政法律关系之一审计行政法律关系之二

建设方(被审计单位/民事主体)施工方(被审计单位/民事主体)

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对于变化后的关系,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一般游离于行政关系之外的施工方也纳入进来,即增加了图2中的“审计行政法律关系之二”。这样,只要审计机关对施工方认真履行了法定程序(例如依法送达通知书、审计决定等),作为单独被审计单位的施工方一般不得不认同被审计所核减的工程款。当然,即便如此,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时间还不长,国家立法还不够健全,使得审计风险不可能完全得以化解。例如,《合同法》上有“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的规定,但与其具有同等法律等级效力的《审计法》上却没有国家建设工程的合同价款“应当以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果作为价款结算的依据”的规定。这就不能避免仍会有个别施工方因不服审计决定中核减的工程款,而提起复议或诉讼的可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2001]民一他字第2号)规定:“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因而,审计人员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应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变化后关系的最大弊端在于程序的繁琐,在《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署6号令)出台后尤甚。从近年来的审计实践来看,如果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项目涉及的施工方只有几家或十几家,审计人员尚能从容应对,但一些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所涉施工方就多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这客观上就使得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完全依法定程序泰然处之。

三、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经审计后由建设方与施工方变更价格条款

此种解决方式要求,在审计核减行为结束时,由建设方按照《合同法》(而不是《审计法》)的规定,与施工方补充合同条款,补充的条款仅需类似写明:“建设方与施工方协商一致同意,该工程的价款以审计机关所最后认定的ⅹⅹ万元为准”,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可。该补签的合同条款具体形式,可简化为类似《工程造价审核单》的固定格式,交原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以表格形式出现的《工程造价审核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送审金额、增减金额与最后核定金额等,当然应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一致同意,双方按照审计机关所最后核定金额进行结算”。

此种情况下,适用的法律关系仍属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上述图1),即审计机关不与施工方直接发生法律关系。因为,施工方一旦书面同意并认可审计机关审核建设合同的工程价款,一般可以视为其已实际认同原建设合同所定的工程量或工程款有所细化或调整。根据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变更的规定,原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并履行后又重新细化或约定了新合同条款的,应按变更后合同履行。此外,对于核减工程款的,由于审计人员有确凿证据的,加之又是施工方自行同意核减的,审计决定认定的价款和合同的价款也趋于一致,建设方按照审计决定支付价款时施工方一般也不会再有异议,这实际上已经避免了未来纠纷的发生。

这样,现行普遍的做法(上述图2)就可被简化为(上述图1):(1)仅需向建设方发送审计通知书,通知书上写明可延伸至相关的施工方,并将该通知书抄送给实际接受审计的施工方。(2)在对施工方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将作为补签合同条款的《工程造价审核单》交有核减的施工方签字盖章,之后再交由建设方签字盖章。需要说明的是,此环节对在法律上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3)仅需向建设方发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可不再征求相关施工方意见。(4)仅需向建设方发送正式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也可将审计决定抄送给涉及到有核减工程款的施工方。

此外,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极个别拒不在补充合同条款上签字的施工方,可以根据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第7条的规定单独补发审计通知书,与该个别施工方之间形成审计行政法律关系(上述图2),在审计职权范围内进行处理处罚。情节较为严重,超越审计机关职权的,可根据审计署、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的《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相关职能部门加以处理。

(二)通过合同解决并上升为法律法规层面

此种解决方式要求,修改现行《审计法》等审计法律法规,增加规定以明确“若审计机关对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的,应当以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果作为价款结算的依据”。但在国家法律层面,尚需依赖于审计法在未来的修改。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有地方人大结合地方审计实际,先作一些有益的立法探索。如汕头市人大于2005年4月29日通过的《汕头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第22条就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方在与施工方签订承发包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如审计机关对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应当以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果作为价款结算的依据。”这样,即使审计机关仅按照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上述图1),不向施工方送达通知书、审计决定等,由于该《条例》的地方性法规的地位,施工方一般也不得不认同审计结论所认定的工程价款。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通过较为繁琐的立法程序才能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世成、曲炜:“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行政法学思考”,载《审计研究》2007年第6期。

[2]郭明瑞、房绍坤著:《新合同法原理(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耿建新、宋常主编:《审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政府投资范文篇8

关键词:政府投资效率消费者剩余真实需求

政府投资是政府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资的总和。

一、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政府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

市场失灵包括:第一,不完全竞争。比如,具有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部门会形成垄断,减少产量、提高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损害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第二,外部性。比如,一个私人企业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努力会使得社会整体的福利增加,而企业自身的收益却可能不足以补偿其治理污染的成本。这种外部性会造成企业只顾自身效益、不顾社会利益的行为。第三,公共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也不排除他人的共享,因而只靠市场的力量会使得公共品的供给不足。

为此,需要政府规制垄断,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提供公共品。在各种政策工具中,政府投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一些公益性行业和基础性行业具有外部性或公共品的特征,这些行业就需要政府投资。

2.政府投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如果说政府投资于公共品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在总供给中的作用,那么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总产出、价格水平和就业的剧烈波动则主要是通过作用于总需求而实现的。

二、我国政府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投资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绝对数额在不断上升,2009年仅中央投资就近1万亿元之巨。这些政府投资对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8年末提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一年之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2009年GDP增长率达到8.7%。

但是,政府投资效率还是有待提高。

1.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1)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

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投资来进行建设。一国的基础设施恰当与否有助于决定其在从事多样化生产、进行国际竞争、解决人口增长问题、减少贫困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成败。良好的基础设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改善生活标准。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是同步增长的,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长1%。

然而,在我国西部,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2)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足

人类依托自然而生活,但是自然现象有时会危及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给人们带来损害和痛苦。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

政府显然应该当仁不让地加大投资,提高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尽量阻止悲剧的发生。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必须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2.政府投资未能有效地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指家庭、个人、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以获取未来收益为主要目的,用其积累资金或融入资金在国内外经济领域及部分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资本投入。广义的民间投资还包含民间消费性投资。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主导和基础,而民间投资是政府投资的扩展和延伸。

我国GDP的增长主要受惠于政府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靠政府自身来维持。政府投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时,就需要启动民间投资。

从逻辑上来讲,政府投资的基本投向是民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道路、通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而促进民间投资。

现实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国有经济在这些产业中占的份额大,民营经济在这些产业中不占主体地位)——的增长,而民营经济——基础设施的“消费者”之一——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我国民营经济目前令人担忧的投资状况说明,政府投资并没有能够充分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所以民间投资未能跟进政府投资。或者说,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待提高。

三、政府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投资效率是指投资所取得的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入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投资活动的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有效率的投资即在投资收益一定时使得投资成本最小,或在投资成本一定时使得投资的收益最大。为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时,要认真计算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政府投资的成本相对容易计量。

政府投资的收益要以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计算。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不能以政府本身可以从投资项目中取得的赢利来衡量,而要用该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来衡量。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与私人投资相比,政府投资更注重社会效益的高低,更注重保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以及保证社会其他经济主体能够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这具体表现为居民和企业的福利的增加。居民和企业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居民和企业福利的增加可以用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来衡量。

例如,政府考虑是否改造一个社区的排污设施。它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在改造之前,这个社区的居民和店铺都把污水泼在街上,否则就无处可倒。为了说明的方便,假设这个街区的排污设施会影响到10000个人,而且假定这10000个人的偏好是相同的。经过测算,每个人愿意为这个排污设施支付300元,这或者是因为他不想趟在脏水里走路,或者是因为她不想闻脏水的气味,那么这个排污设施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万元,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300万元减去实际支付的金额0。如果改造这个排污设施的总成本小于300万元,那么这项投资就会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

在分析一项政府投资计划的成本与收益时,如果这个项目的总消费者剩余大于它的成本,就应该进行这项投资[5]。对成本的考虑要包括机会成本。

这种成本收益方法还可以用来评价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的效率。

为了尽量准确估算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消费者剩余,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加强纵向和横向沟通,科学计算,最大限度地获取居民和厂商的真实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网消息.国家公布政府投资条例征求民意./hqcj/2010-01/08/content_9287210.htm,2010-01-08.

[2]甄诚.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347).

[3]/policy/jzxd/2009-05/11/content_17755648.htm.

政府投资范文篇9

为贯彻实施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定和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的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2009年为我市的“项目建设年”,全年力争完成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的工作目标。为全力推进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的工作,规范我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权责。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当前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落实中央新增投资、扩大内需政策和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建设年”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领导,及时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扎实推进各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展,确保各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全市“1180”项目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审批速度,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创新工作方式,研究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和项目限时批复制度,落实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市发改委、财政局、建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要明确职责,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确保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度。

三、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各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顺利开展。一是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提高办事效率,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审批工作;二是积极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有关部门要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安置等问题;三是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四、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各部门、各项目业主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管,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效益。

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进行项目建设,严禁计划外投资或未经批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标准。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结算审核,努力节约政府投资。

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会计核算。各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应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对中央新增投资资金要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核算要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政府投资范文篇10

提要:本文侧重围绕政府投资的若干理论、政策、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以及提高投资效益的几项措施,并结合胶西镇政府投资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借鉴性的做法和理论。

政府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仍不完善,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确定我国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一方面需要了解和借鉴国际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一、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职能定位

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辖73个行政村庄,6.2万人。同(江)三(亚)高速公路胶州市出入口、胶新铁路胶州市货物中转站就在胶西镇镇内,胶王、胶高、朱诸等省道横贯全镇,是连接华南、华北、西北、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一直是由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依靠其特有的行政权力和职能来管理和运作。政府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对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资金调拨、落实施工企业到建成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直接管理的模式。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政府投资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财力保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支持自主创新等四大领域。

(一)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三农工作的总路线,也是各级政府支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主轴,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切实承担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在资金安排上确保存量逐步调整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增量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新农村建设,胶西镇坚持“二十字”方针,大力进行“五化”建设,到目前,全镇完成道路硬化面积达35万平方米,美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美化墙体10万平方米,建成垃圾池80个,配备垃圾桶300多个,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对投资工程实行专业化统一管理,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分离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支持节能减排,促进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奋斗目标,并强调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节能减排关系到能源安全和环境友好,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支持节能减排,胶西镇一直坚持“五项”措施:一是“限”、“促”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工程;三是加强管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四是大力宣传,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百姓的节约意识;五是政府带头,及时淘汰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三)继续支持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服务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国际经验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

近几年,胶西镇先后投资20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和设施配套;投资400万元,新建了中心小学,修建了中心幼儿园,并实施了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争取投资6,000多万元,对胶王、胶高和二支路三条公路实施了翻新建设,目前三条路已全部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交通和生活。

(四)支持自主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两年胶西镇约有20多个企业增资扩产,其中如青岛康威化纤有限公司,增资6,000万元,扩建厂房10,000平方米,新上5万吨帘子聚纺项目,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省内空白。从青岛市农业部门评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也可以看出,共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胶西就占了两家,分别是春明和品品好。这两家企业还分别获得了省、市及全国的知名品牌称号,2005年全市仅有4家品牌企业上榜,胶西镇就占了两家,这些成绩说明,乡镇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

由此可见,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科技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及国产化、资源节约技术研发和推广等的示范等。

三、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一)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全过程监管。一是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审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的事前控制,控制投资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高估冒算”现象;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审查,严格控制投资资金使用,及时掌握各方面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为财政资金拨付提供参考;三是通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核减各种不合理开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问题,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最大的投资效益。

(二)规范政府投资资金拨款管理。一是要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减少拨款的中间环节,避免挪用和挤占,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建设单位,全部使用在项目建设上;二是积极探索新的拨款方式,比如借鉴世界银行的拨款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将建设资金拨付到具体施工单位。这种拨款方式对于确保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当前特别要针对近两年国债投资中暴露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建设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促进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加强相应的监督检查,扭转财务管理弱化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谷书堂等著.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人民日报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