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5:53:32

政府统计

政府统计范文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进行修门的过程中,遵循的是不仅仅要使新的体系与1993SNA统一的原则,同时还考虑到则政分析家不断扩大的需要、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对《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介绍的体系做了大量更新和扩展,其中主要修改的有以卜几个方而:对政府则政统计体系记录的单位和经济事件的范I、记录经济事件的时间、定义、分类和平衡项日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论文联盟

1.单位的范围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单位的范围侧重于《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界定的广义政府部门,其定义以机构单位的概念为基础。广义政府部门包括全部居民政府的一位和由政府控制井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的全部居民非营利机构。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体系的范围是在职能的基础上界定的,它包括履行政府职能的全部单位。在原则上,只包括与政府职能自接有关那此交易。这意味着不包括那此不代表则政政策实行的交易,特别是,与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金融机构的职能有关的所有交易都不包括在内。

另外由于修改前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定义的基础不同,从而两者对超国家当局的处理也存在着不同。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超国家当局不包括在在何国家当中;而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由超国家组织在一国履行政府职能带来的交易包括在该国的统计数抓中。

2.记录经济事件的时间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记录交易和其他经济流m:的时间由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也就说,流量在经济价格被创造、转换、交换、转移和消失时记录。而在《1986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交易在收到和支出现金时记录。相比而言,权责发生制的记录时间与资源实际流动的时间相符能够很好反映政府收支情况;而现金收付制的记录时间可能严重偏离有关经济话动和交易的时间。另外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之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与SNA1993保持一致,在SNA1993中记录经济事件的时间也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3.事件的范围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事件的范围比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更为广’泛,因为修改后的体系包括影响资产、负债、收入或开支的全部经济事件,而不是仪仪包括由现金交易代表的那此事件。例如,将易货交易及商品和服务的赠与包括在内。《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仪有选择地包括一此实物交易,并且是作为备忘项日。

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包括其他经济流量,所谓其他经济流量是指除交易外影响一个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值存量的所有流量。为了使会计期初的资产负债表与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完全协调,必须包括其他经济流量。根据定义,其他经济流量是非现金事件,因此它们井不作为《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

4.定值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资产和负债按当前市场价格定值,包括可能具有不同名义价伯的债券。而贷款由于一般不进行交易,因此不具有市场价伯,它们按名义价值记录。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债券总是按债务到期时政府须支付的数额定值,这可能既不同于名义价值,也不同于当前市场价值。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规定将债券的名义价值作为备忘项日记录。

5.记录流量的总额和净额

关于流量是按总额表述还是按净额表述,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和《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大部分处理是相同的。主要不同在于市场基层单位的销竹和开支。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市场基层单位的销竹和生产成木按总额分别表示收入和开支。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如果销竹减去生产成木的净额为正数,则作为收入记录;如果为负数,则作为支出记录。

6.流量和存量的统一

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是完全统一的体系,因为可以从会计期初的存m:数抓与该期间发生的流量中得出会计期末的存量:数抓。由于这种统一,影响广义政府部门的则务业绩、则务状况和流动性状的全部事件都包括在内。《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所包括的存量数抓限于债务,债务存量的变化往往不能与所记录的流量相互协调,需要提供补充性表格来说明完成这种协调所需要的其他数抓。

7.定义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收入是交易带来的净伯增加。因此,收入包括赠与,但却不包括来自处理非金融资产的所得。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收入定义为除赠与外所有不需偿付的款项。因此,收入包括来自处置非金融资产的所得。

类似地,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开支是交易带来的净伯卜降。购买非金融资产不影响净信不视为开支交易。“开支”一词取代了《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的“支出”,因为它与权责发生制记录的联系更为密切,并表明非金融资产交易不包括在内。《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将支出定义为所有不需偿付的款项,包括购买非金融资产。

8.分类

修改前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对收入的分类有很大不同。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收入分为税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赠与构成单独的非收入类。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收入进一步分为税收、社会保险交款、赠与和其他收入。

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和《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开支/支出都按两种方式分类:按职能和交易的经济性质。在两个《手册》中,按职能进行的分类都采用联合国颁布的《政府职能分类》。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对由交易带来的非金融资产变化进行了新的分类,因为它们不划为收入或开支。新的分类采用《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的相应分类,以交易涉及的资产类别为基础。

贷款减还款是《1986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代表出于政策日的获得的金融资产净额的一个交易类别,与支出划在一起以计算总额的一个交易类别,与支出划在一起以计算总赤字/盈余。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这此交易与其他金融资产交易划在一起。

9.平衡项日

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尽昔规定了其他平衡项日,但是分析框架仪侧重于一个平衡项日(总赤字/盈余)。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的分析框架以几个平衡项日为特色,其中,《政府运营表》包括净运行余额(它定义为收入减开支,代表交易带来的净伯变化)和净贷款/借款(它定义为获得的金融资产净额减产生的负债净额,获净运行余额减获得的非金融资产净额);《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包括现金盈余/赤字,以反映政府运营表带来的现金流量的余额以及获得的非金融资产净额。除了不剔除贷款和还款交易带来的现金净流出以外,它类似于((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的总赤字/盈余。在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另一个平衡项日是总余额定义为因重新安排出于公共政策日的而进行的资产和负债交易从而经过调整的净贷款/借款。伯得汁意的是,私有化的全部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出竹)。

中国论文联盟作为金融项日包括在内;以贷款形式提供的补贴确定为开支。它相当于《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的总赤字/盈余,但却采用权责发生制确定。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手册》的其他平衡项日包括净伯、金融净伯、基木余额和储蓄,而在《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却没有类似的平衡项日。

10.与其他统计体系的协调

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与其他国际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相互协调。也就是说,在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为则政分析服务这一日标卜,基木概念、定义和管理.与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体系尽可能相同,与政府则政统计体系相互协调的其他统计手册有《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和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主要遵循1968年《国民帐户体系》,但是两者协调的程度要低得多,主要是由于《1986年政府则政统计手册》采用现金收付制记录。

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和与之相互协调的宏观经济统计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它们所采用的分类以及随之而来的平衡项日。例如,修改后的政府则政统计体系的税收分类和《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有较大的不同,但两个体系的税收定义相同。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对退休计划和外商自接投资收益再投资的处理不同于《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的处理,结果,两个体系中的净贷款/借款不同。

此外,由于涵盖范围不同,但是,其内涵在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比在《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中要小

二、与1993年国民帐户体系之间的差异

尽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修门政府则政统计体系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其与1993SNA保持一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两者还是存在着一此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两个体系对生产相关交易的登录不同

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不把中间消耗或产出作为开支类别,但是在1993SNA中,却把中间消耗或产出列为开支以扣除、虽然政府则政统计支出类别“货物和服务的用途”与1993SNA中的中间消费最接近,但它与库存的处理以及则政和保险服务的消费有根木的区别。此外,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对自给性资本形成的处理影响到对一此项日登录的比较。1993SNA将自给性资本形成中的支出、固定资木消费和雇员报酬登录为中间消费,而政府则政统计系统则登录为购置固定资产。

2.两个体系对社会保险的处理不同

在1993SNA中,社会保险计划收到的所有社会缴款都被视为经常性流入(资源),社会保险计划支付的所有社会福利都被视为经常性流出(使用),尽答提供退休福利的计划的收支相当于计划的负债变化。在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对提供退休福利的计划的缴款和这此计划支付的福利被视为是负债的变化,而不是收入和支出。此外,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以同样方式处理向政府雇员提供退休福利的无基金计划和有基金计划,确认为米来提供福利所负的债务,而1993SNA不承认这此债务。

3.两个体系对数字是否合井汇编的处理也不同

1993SNA不把统计数字合井汇编,但政府则政统计体系把统计数字合井汇编。因此,在为各级政府汇编统计数字时,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不开列政府部国内两个机构单位间的所有债务人一债权人的则务状况和政府部门两个机构的-位间的所有交易,这样从统计数字来看,似乎政府部门只有一个的一的机构的位。因此,政府则政统计体系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总额可能比1993SNA少得多,即使这两个体系之间井没有其他差异。

4.两者在关键的平衡项上可能存在着不同

借出和借入净额是政府则政统计体系和1993SNA中的一个关键的平衡项。但是由于对一此交易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主要是社会保险缴款和退休计划的福利,政府则政统计体系中这一平衡项的价伯与1993SNA中同名的平衡项也许不同。为了避免混淆不清,将《政府则政统计手册》中的平衡项或分类类日标明为「政府则政统计1,以显示这此项日在政府则政统计系统中与1993SNA中的项日名称相同,但覆盖的内容不同。

三、我国与国际准则的差距

1.政府则政统计内容不够完整

相比国际准则以及其他国家而言,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长期以来一自都存在着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都是政府则政收支,理应全部纳入政府则政统计的范围,但是日前我国政府则政统计仪仪对政府预算内收支进行统计,对预算外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数抓信息则是的独另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大部分社会保障缴款收入和支出没有反映在则政预算收支中,对其他社会保障的资金支出也分散在抚恤和社会保障救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预算科日中。实行则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也循环于国家预算之外,甚至由各自的主答部门自编核算,这使得国家各级政府的则政总收入和总支出情况无法准确反映,对政府的则政业务话动因指标缺乏很难进行完整精确计算。

2.分类标准不规范

按照CDDS建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则政统计分类方法,政府收入按收入性质分类,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和职能进行分类。与之相比,我国政府则政统计分类不够规范,未按收入性质分为经常性收入、资木性收入、转移和赠与收入;政府则政支出未能够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和“政府职能分类”进行分类,用来说明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下资.答理费用等)和所达到的目标(如教育、科技等)。目前我国政府则政支出分类标准很不统一,部分支出按照功能分类,如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等,部分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如社会保证补助支出、国内外债券付息支出等。由于收到统计范围和统计指标分类的影响,造成统计分类框架不清晰,内容的协调,统计数抓质量较差。

政府统计范文篇2

一、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增强统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一)完善地区GDP核算方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8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75号)文件精神,不断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建立GDP核算下管一级和下算一级制度,加强对全市和各区、县(市)GDP数据时间和方式的管理。

(二)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大统计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运用领域,提高统计调查的时效性和数据质量,降低统计调查成本。大力推行基层单位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减少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扰。改革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反映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内容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常住人口等方面的统计制度。研究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重要原材料、水资源消耗和土地使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统计监测,探索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三)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市委办发[2005]68号)文件的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在人、财、物上给予保证,尤其是八大服务产业工作的牵头部门,要积极配合市统计局做好八大服务产业统计的牵头、协调工作,保证我市服务业统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市统计局要不断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准确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情况,为加快我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

二、加强规范与管理,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

(一)强化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各级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的统计业务活动要依法进行规范管理。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业主等,都应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依法如实向当地政府统计机构提供统计资料。各地对外公布社会经济地区统计总量指标,必须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审定后的数据为准。对政府统计机构未公开的数据,各部门及新闻媒体在使用前,必须征得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统计数据,应由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统一对外提供,防止数出多门,以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部门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间的沟通协作,完善部门统计信息报送机制,畅通各部门、各行业协会依法向当地政府统计机构报送本部门、本行业统计、会计、业务资料的渠道。进一步巩固统计、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制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机制,为开展统计调查和行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各部门制发统计报表和开展统计调查,必须依法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或者备案。

(三)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巡查、检查等管理制度。要加强对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收入,价格指数等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全程监控和评估工作,确保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三、强化统计法制建设,切实提高统计执法检查水平

(一)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为契机,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以《统计法》、《行政许可法》、《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深入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和统计法制宣传活动,认真抓好“五五”统计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促使统计调查对象自觉接受统计调查,及时、如实提供和上报各类统计资料,为统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统计执法队伍,强化统计、监察、法制、司法等部门在统计执法检查中的配合机制,要加大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全面实施统计稽查和统计巡查制度。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者,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予以查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挠统计执法检查。对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三)切实维护统计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自觉遵守《统计法》、《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统计违法行政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各级政府要支持和保障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对干扰统计工作,默许、暗示、授意、胁迫下属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予以查处,追究其法律责任。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涉及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要依法做好保密工作。

四、夯实基层统计基础,不断提高统计的服务能力

(一)健全统计机构和统计网络。各区、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和完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04]53号)精神,进一步理顺统计管理体制。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等6城区政府要做好区政府统计机构的单独设置工作。各乡镇(包括由乡镇改设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2001]19号)要求,设立财政统计办公室,配备与本乡镇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综合统计员及专职统计人员。各街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可参照乡镇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统计员。要明确社区的统计职能,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以进一步完善基层统计网络。

(二)巩固和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杭州市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和《杭州市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验收办法》的要求,认真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市统计局要认真抓好对区、县(市)的检查验收工作,要总结经验,巩固成效,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把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三)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着力推广应用杭州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大力推进统计网上报表工作,不断提高基层企业网上报表的直报率,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各级政府要把统计信息工程建设作为政府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尽快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贮的现代化。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统计工作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强对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以整合、开发和管理好统计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政府统计范文篇3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许可统计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1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4〕328号)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府法制统计工作的通知》(渝府法发〔**〕4号)的要求,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认真填报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及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行政许可统计报表(以下简称政府法制统计报表),保证了政府法制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但统计报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法制统计工作的质量。现将加强政府法制统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填报政府法制统计报表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开展政府法制统计报表工作,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机关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重要内容和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希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工作切实抓好,落到实处。

二、政府法制统计报表种类

(一)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见附件1(政府适用)和附件2(部门适用);

(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见附件3(政府适用)和附件4(部门适用);

(三)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统计表,见附件5;

(四)行政许可报表:

1、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表,见附件6(部门适用);

2、行政许可投诉、责任追究及行政争议情况年度报表,见附件7(部门适用)。

三、严格执行报表时间和要求

(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实行半年一报,上半年报表应于本年度7月20日前、下半年报表应于次年1月20日前准时上报。

(二)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行政许可统计报表实行一年一报制度。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统计报表应于次年1月20日前准时上报;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于次年2月5日前将上年度行政许可统计报表报送县政府法制办的同时,将本部门本单位上年度行政许可实施情况以统计报告的形式报县政府法制办(联系电话:43720045)。

以上各类统计报表应严格按填表说明进行填报。

四、落实报表责任和考核

政府统计范文篇4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创先争优的贯彻落实

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即行政绩效管理制度、行政成本控制制度、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这是省政府继2007年推行法制政府、2008年推行责任政府和2009年推行阳光政府制度建设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提高机关效能的迫切要求。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是我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也是行政机关自身建设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又一次实践。我局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意义,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摆上了局机关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局机关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确保此次活动收到实效,我局及时成立了县统计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党支部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为开展了这次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局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这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是确保活动收到实际成效的关键。学习动员阶段,我们结合我局机关干部队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学习了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省政府《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实施办法》原文和县人民政府县长和慧军在全县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系统干部大会的有关领导讲话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规定、办法和意见。通过学习,我局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应有的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三、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1、根据全省、市、县级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会议精神、《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县级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玉政发(2010)10号)决定要求,结合我局各项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统计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行政绩效管理方案》、《行政成本控制方案》、《行政行为监督方案》和《行政能力提升》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和监督管理方式。把任务细化到各股室,作为股室基本工作内容列入日常管理。公务员之家:

2、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查找本单位、本部门以及自己本身在工作、学习、思想、纪律、作风、服务、生活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的查摆,大家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这项工作,可以说是认清症结点、确立改进点、找准突破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贯彻执行,增强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挂在墙上,而且深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3、为了进一步规范局机关行政支出、公务支出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务公开透明度,我局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经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审批和办理的各个环节。按照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公务卡申请、登记、办理工作。

4、为进一步加大行政行为监督力度,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督促全局各股室、各岗位、各专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我局严格按照《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局行政监督实施方案,成立了局机关行政行为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督促行政效能四项制度工作推行的全过程。根据方案要求认真排查我局机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并在部门内加以公示和征求意见,通报、张贴了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同时通过局机关宣传栏和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示《县行政部门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接受社会监督。

5、针对个别工作人员中存在的纪律作风涣散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八条禁令”和逐日签到、请销假制度;针对局机关存在的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过错追究制等提高行政效能的规章制度;重设和规范了局机关内设股室,明确了股室负责人和工作职责,管理专业范围和目标任务。

四、初步成果

一、高度统一了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这次开展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对我们局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触动是较大,通过集中学习和进一步查摆问题,大家的精神面焕然一新,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大家都能够紧紧围绕省、市、县各级政府系统“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干部大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能够高度统一到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和局机关本年度工作计划上来,统一到全力以赴重点完成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农业和能源各项工作指标,统一到全策全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上来,统一到全县政治社会大局的稳定上来。

二、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领导干部出满勤、干满点的人多了,干私活、闲聊天的人少了;自觉下乡的人多了,跑趟回城的人少了;主动服务解疑难问题的人多了,指手画脚回避矛盾的人少了;创新工作、出谋划策的人多了,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人少了。

政府统计范文篇5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级统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乡级统计工作、建立稳定长效的乡级统计工作机制通知如下:

一、努力改善乡级统计工作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级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乡政府要把开展乡级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解决好统计工作的办公用房,按要求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等必需的办公用品。

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乡级政府要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乡级统计组织和统计网络。各乡(镇)、办事处要配备业务能力强、具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乡镇不少于3人,办事处不少于2人,并指定一名乡级领导负责统计工作。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乡级政府调整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事先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要关心统计专业人员的成长,凡在统计工作岗位工作多年、确实做出了成绩的,要及时给予奖励。以第二次经济普查为契机,逐步建立乡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名录库。

三、强化乡级统计人员培训

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统计专业、统计调研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市统计局统一安排组织对统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统计人员依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强化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乡级统计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培训计划参加培训,乡级政府在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上给予保障。

四、大力推进乡级统计信息化建设

县、乡政府要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前没有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的乡级统计机构,相关县、乡政府要尽快给予解决。乡级统计机构尽快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建立县—乡联网报送系统,实现乡级统计资料网上向县级以上统计部门直接报送。

五、规范乡级统计业务工作

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按照《河南省乡级政府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和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目的,制定乡级统计业务基础规范化有关制度,规范基层统计工作流程。乡级统计机构要组织本辖区统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对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统计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指导统计调查对象如实填报统计报表。

六、坚持依法统计

县、乡政府要加强对乡级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统计,正确使用统计数据,充分发挥统计职能。县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职权,实事求是填报统计报表,防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盲目攀比。要防止和纠正不依法如实填报统计报表或篡改基层统计数据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政府统计范文篇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但是,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

一、我国现行政府统计体制引发的问题如下:

1.直接导致地方统计数据不准

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为提高和改进数据质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如此。数据质量较差仍是困扰当前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2.限制了政府统计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为政府服务,为领导服务。这种做法本没有错,但却是不全面的,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体系决不只是政府和领导,占绝对多数的是广大公众和企业。政府统计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从观念到服务方式上都限制了对统计数据信息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限制了统计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3.统计过剩

当今政府综合统计中,统计过剩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复统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统计内部,工业统计、建筑统计、房地产统计、贸易外经统计、第三产业统计等,这些专业统计中对所属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情况等都要进行统计,而作为综合性质的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仍要对上述情况进行统计,另外各种大型普查,即使是现时展开,也都要分别对被调查单位进行摸底统计。二是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重复统计现象更为严重。第二多余统计。如工业统计中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统计。第三过时统计。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旧的统计指标仍在沿用。第四,虚设统计。如“人口年龄分段,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的年指标等,数据收集困难,实际效用不大。由于“虚设”,统计人员就“虚推”,结果就出现统计工作的“虚忙”。

4.统计的巨大浪费

我国整个社会的统计经费和人力资源并不充裕,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却因统计组织关系和不和谐而被浪费在重复。调查上了,用了数倍的投入只获得了同一个结果。

5.县、乡两级政府统计部门难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在我国现行政府统计体制中,县、乡级统计部门是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由于县、乡级统计部门直接面对调查对象,因此,不论是全面统计,还是大型普查、各种抽样调查都离不开县、乡级统计部门,都得以县级统计为基本动作点。但是由于统计体制的问题,目前县、乡级统计部门却难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了整个政府统计的运行质量。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应实行分级垂直管理体制。

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仍是主流趋势,我们设想应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垂直管理体制。即:国家、省、市地级的统计机构垂直领导,由国家统计局实行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同时,根据抽样调查的需要,在不同的县市设立垂直管理的抽样调查队伍。这样,国家、省、市地的多数调查可以实行国家、省、市地三级一套样本,进行超级汇总,达到“快、精、准”的目的,并能够避免多个环节对统计数据造成的误差,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省、市地一级宏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质量。

第二,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套表”,应该按“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工作流程来设计政府统计内设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人进行统计而不是以专业进行统计的要求。按照正常的统计工作流程,即规划设计、采集加工、开发应用、协调保障设置政府统计部门的内部机国统计体制同题构,并将其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分开,形成“小机关、大调查机构、多中心”的格局。“小机关”是指行政机关要小,其职能是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统计工作进行管理,主要是进行统计的规划设计、管理、统计信息的对外以及统计执法和后勤保障工作。“大调查机构”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机构要庞大,其职能主要是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数据的采集调查;“多中心”是指在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的内部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职能。

第三,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第四,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行为日益社会化,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必然要求统计组织类型多元化,统计体制改革也必然要向建立“社会化大统计体系”方向发展。民间统计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产生,其作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的必要而又有益的补充,是社会经济统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和加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府综合统计很难全面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微观信息的多样化的需求。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由民间统计来更多地承担微观信息的调查和咨询服务职能,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且可使政府综合统计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方面,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

第五,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要实现合理分工,建立起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全社会大统计体系”。

在集中管理前提下的“分散型统计”是我国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必须正确划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四者之间的统计范围、职能和权限,实现四者之间的合理分工。合理分工的先决条件是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搞好统一规划,要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原则规范四者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应该由政府综合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部门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企业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民间统计负责,并要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

第六、消除统计调查各自为政、多头对下、主观随意的行为,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

统计调查是政府统计的最基本职能,政府部门在行使统计调查职能时,必然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开展统计调查时是严格依法进行,一般来讲有法定填报义务的调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据,通常要在调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据,并且将统计调查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调查一般都分为强制性统计调查与自愿性的统计调查,强制性统计调查填报的对象一般是企业,调查的内容是经济类,要求被调查者必须要填报的,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愿性调查对象一般是公民个人,调查内容是社会类,被调查者可以填报也可以拒绝填报。公务员之家

政府统计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问题,还得从改革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入手,摆脱地方政府干扰,确保统计独立性,同时认为在现行框架下增加诸如消费价格指数权重、房屋销售价格及房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统计透明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当前很多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不必要和不公正的质疑。

近年来,中国政府数据统计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应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和衡量标准、统计数据失真的作用机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评估方法和管理理论,同时还有针对中国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实证方面的评估以及改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政策建议方面的讨论。

一、引言

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而根据2010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相比前一年均价上涨约24%。

改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部门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总体看来,统计体系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实,统计工作显然还有更大的改进余地,而且当下更显迫切。中国下一步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改善宏观经济决策、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改革现有的经济统计体系,这就必须要涉及到统计部门的改革。由于现有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献很多,评述所有学者的贡献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笔者只回顾了其中极具影响力的文献(当然,疏漏也在所难免),根据“理论--实证--政策”这一主线对其进行梳理,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学界和业界对中国统计体系的关注及其改革方向和对策的讨论。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研究了统计数据质量理论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研究了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经验证据,第四部分研究了改进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第五部分是一个简单的小结。

二、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际上针对统计数据质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考察,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共有11个,即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可衔接性、可取得性、可解释性、客观性(或诚信)、方法专业性(或健全性)、有效性、减轻调查负担。

(一)统计数据失真机理

统计部门的行为会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如统计数据搜集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设计误差、调查误差、汇总误差等(王强,1990;颜德纶,1990)。统计主体间的博弈是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诱因,如企业和统计部门、上下级、区域间基于利益的博弈(朱秀君,2000;卢冶飞,2003;朱文兴、张继良,2005);官员业绩博弈、干预基层博弈和干预统计博弈(林勇、杨言勇,2008);地方官员在经济竞争当中的政治晋升博弈(周黎安,2004)。

以上文献主要从统计部门、统计体系和统计外部体制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事实上,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外部体制环境对统计部门的影响这一因素在中国尤为显著。很多时候,统计部门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以及同级部门之间源于考核指标的竞争,而牺牲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尤其是地方政府源于升迁和争取中央政策支持而产生的数据攀比和赶超,不能不引起公众对其所公布的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怀疑。

基于对以上三个方面因素作用机理的理解,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给出了控制、评估和管理方法。

(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主要是数据搜集和整理过程中对误差的控制,针对统计误差所开展的理论研究,涉及测量误差的统计分布和检验、抽样误差以及非抽样误差、缺失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汇总数据的误差等。基于这些研究,产生了抽样调查方法和非抽样误差控制技术(金勇进、陶然,2010)。Neyman(1934)关于分层抽样最优分配及回归、比率估计的研究是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统计数据质量评估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一方面可以检验所搜集到的数据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检验数据搜集过程中质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刘孝新等(1997)运用事后预测和反常结果判断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评估和推断。成邦文和董丽娅(2002)从一致性误差和非一致性误差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误差,关于前者的分析内容有趋势性分析、机构对比分析和相关指标关联分析,而对后者的分析则包括分布形态一致性检验和异常数据的识别。刘洪和黄燕(2007,2009)先后运用趋势模拟评估法和相关指标分析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张德然(2003)给出了根据各数据点的跳跃度所提供的信息来检验异常值的方法。

可以看出,在数据质量的评估方面,国内学者的关注点是(政府)统计数据(statistics),而国外学者提出的方法则针对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数据(data)。因此,将国外的研究方法引入国内来评估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是可行的,同时还需结合数据体系的特点和兼容性进行具体的评估分析。

(四)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在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评估的同时,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改进和统计工作全过程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金勇进、陶然,2010)。颜德纶(1990)将质量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理论与统计工作相结合,提出了覆盖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统计数字质量全面管理的思想;傅德印和刘晓梅(1994)分析了在我国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建立数据质量体系的可行性,给出了统计数据质量体系的结构和要素及其建立和实施步骤。

国外关于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很多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则、方法、指南,也继承了IS09000系列标准的框架(Wang,StoreyandFirth,1995;Wang,1998;Wang,AllenandHams,2003)。Ryu和Park(2006)构建了数据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来评估组织数据质量管理能力,共分为初始、已定义、已管理和优化数据管理级四个等级。如同数据质量评估,国外关于数据质量管理的研究也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数据(data)。

三、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经验证据

理论层面上关于统计数据包括失真机理、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管理的研究给出了一般性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针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内外学者也进行大量的实证层面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绝大多数直指国际上争议颇大的GDP及其增长率的准确性问题。

(一)来自国外的证据

国外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正式研究成果,大多数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率一定程度上偏高。这些研究从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质疑。

1997年的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1978~1995年期间经济增长率实际应为8.2010。Maddison(1998)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应为7.5%,而同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增长率为9.9%。不过,余芳东(2004)指出世界银行按汇率转换的中国GDP数据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中国实际经济规模,而由于受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的限制,世界银行公布的购买力评价结果明显高估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不能反映现实的支出结构、消费结构和商品价格水平。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31%下降到了2000年的3%,Park和Wang(2001)认为这一数据低估了农村贫困率,高估了贫困减少速度。Scharping(2001)也分析了人口数据,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导致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存在严重问题。这一分析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由于中国人口统计体系统计项目和统计标准的不完善,导致了很多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的漏统。

Klein和Ozmucur(2002)利用中国1980~2000年的年度数据,根据包括电力、煤炭、货运等在内的15个基本经济变量来解释GDP的增长,结果表明这些变量与中国官方的GDP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1997~2001年中国进口额增长了70%,财政收入增长了90%,Lardy(2002)通过解释这两个经济指标数据不可能被高估的原因,认为中国官方的1997~2001年GDP增长率为7%以上是可信的,并没有被高估。

利用价格指数法,Szirmai和Ren(2005)发现1980~1987年间工业总产出高估了1个百分点;在1986~1994年间,CDP的增长率高估了3.8个百分点(Ren,1997)。

利用生产指数法,Wu(1997)发现1978~1994年间工业增长高估了3.4个百分点,1978~1997年间高估了3.3个百分点;Maddison(1998,2001)发现1978~1994年间GDP增长率高估了2.4个百分点,而1995~1998年间高估了2.1个百分点(官方数据为8.7%)。

需要指出的是,价格指数法和生产指数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增长率的两种方法,前者对于工业增长率和服务业增长率的计算都是适用的。而后者则主要适用于工业增长率的计算,对绝大多数的服务业增长率并不适用。

(二)来自国内的证据

近年来,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讨论在国内也相当热烈。国内学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评估和检验。

孟连和王小鲁(2000)通过168种工业产品产量指数,货物运输业增长、电力和能源消费量增长各自与工业增长之间的相关分析,以及生产函数分析三种方法,得出结论:改革前的1953~1977年间和改革后的1978~1991年间,工业增长率没有明显虚增,但1992~1997年增长率明显过高,应从16.2%调整到12.2%。GDP增长率在1953~1977年期间可能有2.2个百分点的虚增,在1978~1991年期间可能有1.0个百分点的虚增,在1992~1997年期间可能虚增了2.5个百分点。

成邦文、董丽娅和杨峻(2000)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检验法,对1998年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资产、活动、成果、技术交易六个方面共86个指标数据进行评估,结论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数据质量是比较好的。同时,在对全国4806个研究院所的统计数据评估中,86个指标有65个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占76%,包括主要指标),表明全国研究与开发机构主要调查指标数据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不同文献使用的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差异,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外学者大量的实证研究从多个角度证明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确存在。那么如何解决现有问题,改革现有统计体系?

四、统计数据质量改进的对策探讨

针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中国政府统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改革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汇总方法、工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方法及扩充统计调查范围等,逐步细化统计的产业部门分类(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和支出项目分类,建立经常性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建立各专业分季度统计调查制度,完善价格统计,弥补未被观测的统计缺口,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管理体制来完善GDP核算(许宪春,2002)。

在具体指标数据准确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课题组(2006)认为中国应当尽快建立剔除了自然因素、行政控制、垄断定价等影响的CPI指数即核心CPI,以反映消费价格的中长期走势,并由国家统计局按月编制,定期,更好地为制订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任若恩(2002)则认为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准确性,最终要依赖于国家统计局所使用方法的改进和日常工作中测量中国增长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的改善。

五、结语与展望

政府统计范文篇8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20*年度,我局在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统计局域网、政府门户网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抓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和各项制度的建设,使互动服务、网上办事功能进一步增强,保证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构。自2007年12月以来,我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温南其为组长,分管局办公室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纪检组长、机关党支部书记、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局中层干部和办公室文秘人员为成员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20*年4月,我局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信息公开工作保密审查小组,健全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二是规范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等文件精神,我局先后制订了《*县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统计局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进一步形成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三是积极配合政府门户网站改版。20*年10月,县信息公开办对*县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局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加班加点上传500余条各类信息资料,无一泄密失密,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严格按保密审查制度及《县政府门户网站操作指南》,对上传的各类信息,依程序予以审核,严把信息规范、保密关。

一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对凡涉及政府行为管理的职能职责、政策权限、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和时限、服务项目和分类、收费依据和标准,以及事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统计数据,只要不违反保密规定的,一律予以公开。截止目前,我局已主动公开各类信息640余条。

二是完成了《目录》、《指南》的编制与工作。20*年,我局及时编制和完善了《*县统计局信息公开指南》和《*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并报政府信息公开办备案,同时在*县门户网上予以。

三是及时更新信息。要求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每天随时关注*县门户网,对符合公开条件的信息随时予以上网。

三、政府信息申请公开情况

20*年,我局按照县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制定了依申请公开样表,规范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流程,明确了依申请受理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期限,并通过网络依申请公开平台、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信函等方式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和申请.

20*年度我局未接到任何申请件。

四、复议、诉讼的申诉状况

20*年度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等案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年度,我局未接受任何申请公开件,不存在收取和减免费用的情况。

六、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信息公开情况

在第一时间内,我局通过政府门户网,及时反映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信息公开情况。

政府统计范文篇9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对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区政府动员会后,及时成立我局效能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郑宏江局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丁冀新、普春平为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局综合科负责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的组织协调,办公室人员由局办公室、综合科、法规科局党支部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在4月28日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会上,郑宏江局长作了题为《以建设效能机关为目标、努力推进我区统计“三个提高”》的动员讲话,就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和安排。

二是提高对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性、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动员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的具体行动,是提高统计调查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机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局、队在提高2007年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2008年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2009年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又一次实践。实施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政府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实现政府工作最佳绩效;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厉行节约、节俭理政;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其目的在于以监督促效能,以制度推动廉政建设;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其目的在于提升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实践的广泛性、推进的实效性、任务的艰巨性的特点。

二、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主要做法。

1、结合统计调查部门实际,制定并印发了《XX区统计局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由局办公室牵头并组织实施,由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工作人员,并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做到事事有人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严格监督检查。要按照上级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对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让大家准确领会制度的精神实质,使四项制度人人皆知、深入人心;通过宣传,让人大家理解、支持、参与四项制度的实施,形成推动制度落实的强大合力;通过宣传,强化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营造制度落实的良好氛围。

3、配合审计部门搞好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的落实。深入学习贯彻区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相关会议精神及文件,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年度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协调推进工作。

4、配合财政部门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今年区政府要求区级行政机关做到因公出国(境)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一律不新建楼堂馆所,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等措施,每季度均按时向区财政局报送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我局大力压缩会议经费,会议费比上年同期减56.22%,切实做到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5、进一步加大我局行政行为监督力度,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围绕综合科、法规科、办公室3个关键岗位,人、财、物管理使用、行政审批职能和数据认证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一是按照《XX区统计局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工作方案》,把制度的内容具体化、明细化,并及时上报区监察局备案。二是积极履行职责,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监督在主体、内容和程序上合法、规范。同时,充分运用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并规范行政行为监督情况统计、违反行政行为案件的受理等项工作。四是主动开展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确保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贯彻实施。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五是把贯彻执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6、进一步加强我局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各科室、中心、队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一是在制定《XX区统计局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和开展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等各类学习培训。制定了本局建立学习型机关培训专题计划,明确年度重点培训计划8个培训专题,目前已实施2个。通过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在学风上有新转变、观念上有新突破、能力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成效。二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程序和条件,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按照《XX区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局实际,积极进行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按照《统计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职能权限,将原有的三项行政许可中取消2项,只保留1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权)。但由于我局所审批的统计调查项目较少,所以向区政府法制办提出申请,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将本行政审批权在本机关集中办理,并指定办理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三是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我局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法律方面有《统计法》,行政法规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积极普查条例》,地方性法规有《XX省统计管理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确定本单位行政处罚事项,将行政处罚主体名称、处罚依据、处罚权限、办公地点、联系方式和投诉渠道等事项报区政府法制办审查后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四是按照《XX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具体裁量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时限等。

7、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我局选取XX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XX区能源统计工作2个项目作为本单位实施目标倒逼管理的重点工作项目。人口普查工作:针对我区承担着全市50多万人口的普查登记的繁重任务,区政府也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列为2010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人普办根据普查工作实际,确定了今年度14项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人口普查前期工作的机构组建、经费落实、工作流程等做得较充分,为普查后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是我区完成节能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使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做到有依有据,从源头保证数据质量,我局把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作规范化,当作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结合重点工作目标倒逼,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扎扎实实抓好乡镇、街道统计站的统计基础工作。我们每月对各乡镇、街道统计站上报的能源统计报表审核后,及时将审定的数据返给各乡镇,做到各乡镇的数据与我局上下一致;机器与表的数据一致。二是我们对企业下发能源统计台账,并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规范了统计基础工作。三是层层制定了统计数据报送规程,完善统计数据上报签收制度。我局与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统计站、9个直接收表的企业建立报表签收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上报,确保全区能源统计报表按时上报。四是加强对乡镇统计站的培训。针对乡镇统计人员工作任务多,能源统计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岗位变动等情况,我们于6月18日对乡镇统计站统计人员进行了一天的能源统计知识及数据处理程序操作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大家对能源统计知识、报表制度、填报方法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数据处理操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五是对新增企业和统计员变动的企业分别采取面对面和电话进行业务指导,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了报表的填报方法。确保全区能源统计数据的高质量。

8、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科室、中心、队紧紧围绕本部门年度确定的8项重点工作(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区重大投资项目工作,区季度、年度gdp核算工作,节能统计工作,红塔统计信息网络维护和更新工作,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下基层、到一线,认真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推动服务方式由“守门员”向“运动员”转变,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做好痕迹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目前,我局的一线工作法成效明显。

9、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一是汇总填上报了《XX市XX区行政机关行政许可项目信息采集表》。5月31日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梳理出本局机构职能、统计信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办事指南5大类32个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了公开时限、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责任科室、指定专职人员,上半年累计主动公开信息数为628条。网上咨询数25人次、现场接待咨询人数31人次,咨询电话接听数53人次。对本部门首次处理不满意的行政申诉数为0件。二是规范听证、通报、公示事项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规范系统账号密码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信息程序与格式要求。三是认真受理并解答行政机关常见问题。上半年行政机关常见问题及解答信息共15次15个问题,涉及对外事务、国民经济管理金融财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固定资产监管、农业与林业5类问题。进一步完善96128政务信息查询系统专线服务功能,进一步明晰部门业务及服务事项目录,明确承办科室,公开服务电话,提升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主要特点。

我局始终树牢创新意识,以创建红塔统计服务红塔经济,全力打造品牌服务为目标,在深入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过程中,表现出一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大局服务、协调服务、指导服务、倾情服务意识。在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和行政问责等制度等方面,力求做到“四个办”:即重大事项特事特办、一般事项立即办、领导交办事项限时办、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抓紧办。

二是注重“树形象,转作风”。做到对待群众“四个到位”:即把群众在自己心中摆到位、把群众想知道的事讲到位、把群众想办的事办到位、把群众有益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位。

三是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坚持“四个不让”: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自己这里受到冷落;做到“四个一样”:即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礼貌,干部、群众一样接待,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切实接待好每一位来办事的群众。

四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服务技能和业务水平。树立工作无小事的意识,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确保工作零差错,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五是突出强化规范建设,建立完善工作职责、办事指南、办事程序、运行流程和服务规范。全面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通过区政府网、红塔统计网以及“统计分析”、“统计资讯”、“红塔统计工作动态”信息、政务公开栏等载体,公布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监督途径,公开政策法规、职称评聘、招考信息等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有关情况,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是大力弘扬“爱干是勤,善干是能,多干是德,干好是绩”的红塔统计精神,苦练内功,培养内涵,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整改措施

我局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按照区政府的工作要求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解还不够深入,配合程度还不够高,宣传工作需要加强等。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力度,把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有机结合,使全局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提高。

一是要按照区政府要求,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对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四项制度人人皆知、深入人心,营造制度落实的良好氛围。公务员之家:

政府统计范文篇1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政府统计体制改革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但是,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我国现行政府统计体制引发的问题如下:

1、直接导致地方统计数据不准

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为提高和改进数据质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如此。数据质量较差仍是困扰当前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2、限制了政府统计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为政府服务,为领导服务。这种做法本没有错,但却是不全面的,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体系决不只是政府和领导,占绝对多数的是广大公众和企业。政府统计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从观念到服务方式上都限制了对统计数据信息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限制了统计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3、统计过剩

当今政府综合统计中,统计过剩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复统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统计内部,工业统计、建筑统计、房地产统计、贸易外经统计、第三产业统计等,这些专业统计中对所属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情况等都要进行统计,而作为综合性质的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仍要对上述情况进行统计,另外各种大型普查,即使是现时展开,也都要分别对被调查单位进行摸底统计。二是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重复统计现象更为严重。第二多余统计。如工业统计中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统计。第三过时统计。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旧的统计指标仍在沿用。第四,虚设统计。如“人口年龄分段,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的年指标等,数据收集困难,实际效用不大。由于“虚设”,统计人员就“虚推”,结果就出现统计工作的“虚忙”。

4、统计的巨大浪费

我国整个社会的统计经费和人力资源并不充裕,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却因统计组织关系和不和谐而被浪费在重复调查上了,用了数倍的投入只获得了同一个结果。

5、县、乡两级政府统计部门难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在我国现行政府统计体制中,县、乡级统计部门是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由于县、乡级统计部门直接面对调查对象,因此,不论是全面统计,还是大型普查、各种抽样调查都离不开县、乡级统计部门,都得以县级统计为基本动作点。但是由于统计体制的问题,目前县、乡级统计部门却难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了整个政府统计的运行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应实行分级垂直管理体制。

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仍是主流趋势,我们设想应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垂直管理体制。即:国家、省、市地级的统计机构垂直领导,由国家统计局实行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同时,根据抽样调查的需要,在不同的县市设立垂直管理的抽样调查队伍。这样,国家、省、市地的多数调查可以实行国家、省、市地三级一套样本,进行超级汇总,达到“快、精、准”的目的,并能够避免多个环节对统计数据造成的误差,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省、市地一级宏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质量。

第二,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套表”,应该按“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工作流程来设计政府统计内设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人进行统计而不是以专业进行统计的要求。按照正常的统计工作流程,即规划设计、采集加工、开发应用、协调保障设置政府统计部门的内部机国统计体制同题构,并将其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分开,形成“小机关、大调查机构、多中心”的格局。“小机关”是指行政机关要小,其职能是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统计工作进行管理,主要是进行统计的规划设计、管理、统计信息的对外以及统计执法和后勤保障工作。“大调查机构”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机构要庞大,其职能主要是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数据的采集调查;“多中心”是指在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的内部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职能。第三,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第四,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行为日益社会化,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必然要求统计组织类型多元化,统计体制改革也必然要向建立“社会化大统计体系”方向发展。民间统计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产生,其作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的必要而又有益的补充,是社会经济统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和加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府综合统计很难全面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微观信息的多样化的需求。而大力发展民间统计,由民间统计来更多地承担微观信息的调查和咨询服务职能,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且可使政府综合统计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方面,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

第五,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要实现合理分工,建立起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全社会大统计体系”。

在集中管理前提下的“分散型统计”是我国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必须正确划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四者之间的统计范围、职能和权限,实现四者之间的合理分工。合理分工的先决条件是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搞好统一规划,要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原则规范四者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应该由政府综合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部门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企业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民间统计负责,并要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公务员之家

第六、消除统计调查各自为政、多头对下、主观随意的行为,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

统计调查是政府统计的最基本职能,政府部门在行使统计调查职能时,必然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开展统计调查时是严格依法进行,一般来讲有法定填报义务的调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据,通常要在调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据,并且将统计调查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调查一般都分为强制性统计调查与自愿性的统计调查,强制性统计调查填报的对象一般是企业,调查的内容是经济类,要求被调查者必须要填报的,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愿性调查对象一般是公民个人,调查内容是社会类,被调查者可以填报也可以拒绝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