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原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9:28:07

运行原理

运行原理范文篇1

关键词:电机启动;软起动器;制浆设备

电机直接启动时,起动电流高达额定电流的5~7倍,长期的大量的大电流冲击将会影响电器设备控制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起动转矩可达正常转矩的2倍,对负载产生冲击,增加传动机械部件的磨损,增加额外的设备维护开支;另外,若配置传统的起动设备,成本高,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与负载匹配的电机转矩很难控制。ABB全数字式交流电动机软启动器作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设备,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控制模式对电动机,尤其是一些大功率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平稳地降压起动。

一、电动机的启动

原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方式的特点:控制线路简单、启动转矩固定不变、启动效率差、故障频繁,并且存在起动电流的二次冲击问题,影响相关设备的电压和转矩。而ABB软起动器具有较好的起动性能,各种参数随机可调,它由先进的晶闸管器件组成,体积小、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靠、安全、免维护。在使用中,根据要求进行调压起动,控制它的起动电流,使整个启动过程平滑无冲击。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晶闸管的移相控制原理,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达到控制输出点电压大小,以满足控制负载的起动要求。整个起动过程,软起动器按照预先的起动曲线增加电机端电压,使电机能平滑地加速完成其起动过程。

二、软起动器的应用与调整

2.1的合理的调节控制参数ABB软起动器与其它电子式软起动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它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加速转矩及延长起动时间来降低起动电流,以减少大电流对电机负载的冲击,从而使电机设备达到平滑起动。所以在应用软起动器的时候,现场应了解负载的特性,准确地调整各种参数。

2.2的调整基准电压,优化起动电流基准电压是设备能否起动的基本条件。对于所调整的基准电压是要求电机在加电压后应立即旋转,负载设备开始工作。如果电机在加入电压后不旋转,应调高基准电压的整定值;当电机启动速度太快,则应调低基准电压整定值。在调整基准电压时应重复多次,直到加上电压后,电机负载设备立即起动为止。对双盘磨浆机185kW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ABB软起动器的调试过程中,基准电压调节在额定电压75%时,起动电流278A,电机即快速起动。基准电压调至额定电压40%时,电机开始慢速起动,起动电流均匀地由140A升至370A,电机起动完毕,电流随后回落在运行工作的290A左右。完全达到了软起动的要求。

运行原理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运行原理;有效应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研发与使用进程中,数字技术被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数字化电视逐渐取代以往的模拟电视,给人们提供众多的信息和满足感,所以数字电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数字电视已经初步走进诸多家庭中,为人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但是数字电视仍没有十分融入到每家每户中,也就是说数字电视的发展速度有待提升,因此分析数字电视技术的运行原理十分必要,国家应关注数字电视的使用和运行,争取将数字电视的存在效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数字电视技术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数字电视,就是把以往的电视信号在抽样量化与编码转变为二进制代表的数字形式信号,之后借助多种功能的处理、压缩、传输和记录,或者使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处理和检测,也可以理解为数字电视为以拍摄、制作、传输和接收为基础的现代化电视技术。和以往的模拟电视进行对比,数字电视技术具有十分鲜明的优势。以往的模拟电视中图像与视频的传输过程主要是在模拟体制的形势下加以完成,且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模拟电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且出现噪音或者画面不清晰的问题。而数字电视具备几点优势:其一,画面清晰。结合图像视频自身的清晰程度,数字电视主要的存在形式为标清数字电视和高清数字电视,且高清数字电视中存在的画面可以比得上小规模影院中的画面效果。其二,内容丰富。数字电视中出现的内容比较丰富和精彩,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电视节目,还能够提供多种电视咨询服务等,这样用户可以借助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自由的收看对应的节目,甚至多次观看节目中存在的精彩片段。其三,服务全面。数字电视相关用户既能够收看电视或者广播节目,还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定制多种类型的电子游戏或者杂志,所以延伸了电视自身的服务范围,体现出数字电视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便于数字电视今后的使用和发展。其四,传输可靠。和以往的电视类型比较,数字电视自身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画面不清晰或者雪花调动的现象。其五,信号保存容易。因为数字电视信号保存的时间与信号自身的特征没有较大关联,且最近几年优质的半导体保存机器可以保存多种多样的信号,数字电视具备的特点与优势标志着其代替以往的模拟电视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代表着数字电视的产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以往观看电视的习惯与方式。

2.数字电视技术运行原理

结合数字电视技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将数字电视技术总结为三种技术类型:2.1数字电视技术类型。其一,数据压缩技术。和以往的模拟类型电视进行对比,针对应用方面上的技术,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为数据信息视频信号压缩技术。数据信号的传播在1920*1080的显示基础上将码率增加到一秒钟为995兆字节,远远大于以往电视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因此促使数字电视中存在的图像与视频传输途径和以往模拟类型的电视图像与视频传输途径不同,数字电视需要以压缩数据信息为前提实现传输过程。对于数字电视的压缩技术而言,其重点分为视频编码技术以音频编码技术。同时,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的核心是压缩图像,促使信号在传输时的速度降低;音频压缩技术的核心为降低图像中的声音量,将声音信号加以数字化处理,消除图像中的冗余内容。其二,信道编码和调制编码。数字电视中存有的信道编码技术目标是通过纠正错误的编码和网络错误编码强化信号的传输效果,防止信号在传输期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调制编码技术的目标是在调制现有的信号,促使其和脉冲串相结合,为信号的发送做好准备。现阶段,国外研发的数字电视中制式与相应的标准不够统一,原因是各个国家不科学的纠正错误编码与网络编码所造成。其三,数字电视的复用技术。数字电视中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空间为复用体系,针对信息的传输方向,复用体系能够将视频图像的编码器与音频图像的编码器等加以结合,促使信号传输的方向转变为单路串行流动,之后将信号传输到信道编码和电视中设计的调制编码中,这样增强了数字电视具有的实效性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促使电视节目的信号传输足够及时且有效。2.2数字电视技术的运行原理。对于数字电视而言,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复用编码器、调制编码器和传输信道与接受器。对于信源编码器的作用,是借助二进制数字电视信号加以编码,再将信号进行压缩转变为电视节目的信号,在压缩之后形成的视频、辅助信息和音频作为数字电视的信号来源。信源编码的本质为数字化处理信号。复用编码器的作用为结合数字电视中的信号源,将其加以分包,且在分包期间对每一个包进行标记,直到将信号源的信息加以合成与优化。这一过程的发生能够实现复用单一形式的数据流。信道编码器的作用为防止在信号传输期间出现数据信息流出的事物,全方位的对数据信息进行检验与纠正,这一流程至关重要,信道编码器可以将数据传输在高频波中,促使传输的信号发生变化。传输信道的作用为以免在传输期间出现信号的漏洞,导致无法整体的将信号准确的传输到各个接收端口。接收器的作用为确保信号的传输与接收,作为以上过程的逆环节。本质上来讲,数字电视的接收器为数字电视中机顶盒的安装与设计。数字电视重点是借助数据信息压缩技术加以运行,所以数字电视的使用原理为数据信息压缩技术原理的基本特征。凸显数字电视的诸多优势的前提为有效的应用数据压缩技术,包括压缩编码与改进编码。此外,借助数字机舍设备转换声音信号和视频信号,之后将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中,也就是用户的接收器中,将此过程理解为数字电视技术的传输要点。接收压缩信号之后,接收端口能够解码传输的信号,且将解码完成之后产生的数字信号转变为图像和视频,总结为:首先把图像和视频产生的信号转变为数字类型的信号,之后把数字类型的信号转变为图像以及视频。数字电视技术可以实现将以往的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化,以往的电视信号主要是0和1构成的二进制数字。在网络的基础上把基带传输信息运送到网络中,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不同类型的频率当作区分多种节目的依据。要想防止产生没有经过调制便形成脉冲串的情况,需要对数据流加以处理,防止影响到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速度,且保证冗余字节的编码正常性。

3.数字电视技术的有效应用

3.1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思路。因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时期晚于其他先进国家,且主要来源于数字电视广播台。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且不仅可以给予人们提供更加清晰的画面,还可以提供更加美妙的音效。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下,电脑与网络的推广促使诸多人们意识到电视逐渐被取替,借助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到多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自身占有的地位。因此怎样将数字电视技术有效应用,促使电视载体长久发展需要被重点关注。数字电视应在现有的电视爱好者基础上,引进更多的人们,前提是创新电视节目增强电视对人们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可以将数字电视和网络进行结合创新出新颖的电视节目。由此数字电视技术应在三个方面加以应用:首先是高清数字电视的应用。数字电视教较于以往的模拟形式电视清晰度更高,高清数字的电视更加具有前进与发展的空间,且高清数字电视眼球技术十分高超,传送端口的信号应比较强。其次是网络电视的应用,网络数字电视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加以播放与呈现,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节目,包括转播、直播以及点播节目,同时网络数字电视能够结合用户的自身需求适当的整合网络节目的制作。最后是手机电视,手机数字电视的产生会受到诸多年轻人的热爱,给予人们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与个性的服务,提高人们自身的享受感与身心良好体验。3.2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对于电视领域中存在的多项技术,都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电视一定会取替以往的模拟类型电视。数字电视存在较为清晰的画面内容,且内容十分丰富与服务性比较全面。这些都是大多数观众比较喜爱的地方。借助数字电视,人们能够自由的选取自己喜欢的节目加以观看,便于实现观众和电视节目中人们的交互,进而给予用户身心满足的需求。在时代的前进进程中,数字电视汇集了高清电视、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优势,也可以汇集了无线数字和卫星电视的优势,特别是高清电视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因此数字电视的发展一定会将电视领域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电视的产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朝着高清电视、网络电视以及手机电视的方向发展,进而引起电视领域的最大变革。所以数字电视技术运行原理及应用探究开展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数字电视技术的基本特征和数字电视技术运行原理,了解到数字电视存在的优势,包括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服务全面和传输可靠,通过研究数据压缩技术、信道编码和调制编码、数字电视的复用技术,创新出数字电视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式,因此我国研究者需要深入的创建数字电视内部完善的结构体系,不断为数字电视的长久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韩春生.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9):80-80.

[2]姜守龙.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实践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15):76-76.

[3]赖圣.浅谈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7):147-148.

[4]魏洪燕.浅谈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5).

[5]姚玉成.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记录材料,2017(10).

[6]任博晟.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电应用中的实践[J].中国有线电视,2017(5):591-593.

[7]安羽中,李连辉.数字电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内燃机与配件,2017(5):127-127.

[8]高祥荣.数字电视技术新进展与校园数字交互电视系统的构建[J].电视技术,2018(9).

运行原理范文篇3

【关键词】EDI;环境;工作;原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尤其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家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必将对整个生产方式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表现在EDI的产生。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EDI的运行环境与工作原理总结如下:

一、EDI概念

EDI就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国际数据交换协会(IDEA)定义为:是指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处理。它的基本特点是:(1)定义的主体是“经济信息”,况且所涉及的经济信息一定是“具有固定的格式”,这也是其他所有在网上进行交流的电子信息所不可比拟的一点。(2)交换的信息是按照“协议”形成的,且“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即信息资料必须是“标准的”。EDI相关的标准的建立是以国际上所达成的“协议”为基础的,以“结构性”为特点。标准可以说是EDI的技术灵魂,有无格式是区分EDI与其他电子通讯手段的关键。(3)毋需人工处理,完全用计算机进行国际货物买卖。

二、EDI的运行环境

(一)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为了传递文件,必须有一个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数据通信网作为其技术支撑环境。由于EDI传输的是具有标准格式的商业或行政有价文件,因此除了要求通信网除具有一般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之外,还必须具有格式校验、确认、跟踪、防篡改、防被窃、电子签名、文件归档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并且在用户间出现法律纠纷时,能够提供法律证据。

(二)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EDI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标准数据文件,它还要求对接受和发送的文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因此,EDI的用户必须具有完善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从EDI的角度看,一个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EDI密切相关的EDI子系统,包括报文处理、通信接口等功能;另一部分则是企业内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一般称之为EDP(ElectronicDataProcessing).

(三)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EDI是为了实现商业文件、单证的互通和自动处理,这不同于人-机对话方式的交互式处理,而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应答和自动处理。因此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的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四)4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

EDI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要加强EDI的法律保障就必须健全电子商务法规以及网络安全法规。特别是EDI的使用必将引起贸易方式和行政方式的变革,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例如:电子单证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发生纠纷时的法律证据和仲裁问题等等。因此,为了全面推行EDI,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如此,才能为EDI的全面使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保障。

三、EDI的工作原理

在EDI中,EDI参与者所交换的信息客体称为邮包。在交换过程中,如果接收者从发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换的邮包中,则认为语义完整,并称该邮包为完整语义单元(CSU)。CSU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统称为EDI的终端用户。

在EDI工作过程中,所交换的报文都是结构化的数据,整个过程都是由EDI系统完成的。EDI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以下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做以说明:

(一)用户接口模块

业务管理人员可用此模块进行输入、查询、统计、中断、打印等,及时地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二)内部接口模块

这是EDI系统和本单位内部其它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的接口,一份来自外部的EDI报文,经过EDI系统处理之后,大部分相关内容都需要经内部接口模块送往其它信息系统,或查询其它信息系统才能给对方EDI报文以确认的答复。

(三)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

该模块有两个功能:

1.接受来自用户接口模块和内部接口模块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标准生成订单、发票等各种EDI报文和单证,经格式转换模块处理之后,由通信模块经EDI网络发给其它EDI用户。

2.自动处理由其它EDI系统发来的报文。在处理过程中要与本单位信息系统相联,获取必要信息并给其它EDI系统答复,同时将有关信息送给本单位其它信息系统。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经双方EDI系统多次交涉后不(下转第248页)(上接第244页)能妥善解决的,则把这一类事件提交用户接口模块,由人工干预决策。

(四)格式转换模块

所有的EDI单证都必须转换成标准的交换格式,转换过程包括语法上的压缩、嵌套、代码的替换以及必要的EDI语法控制字符。在格式转换过程中要进行语法检查,对于语法出错的EDI报文应拒收并通知对方重发。

(五)通信模块

该模块是EDI系统与EDI通信网络的接口。包括执行呼叫、自动重发、合法性和完整性检查、出错报警、自动应答、通信记录、报文拼装和拆卸等功能。

除以上这些基本模块外,EDI系统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功能。

1.命名和寻址功能。EDI的终端用户在共享的名字当中必须是惟一可标识的。命名和寻址功能包括通信和鉴别两个方面。在通信方面,EDI是利用地址而不是名字进行通信的。因而要提供按名字寻址的方法,这种方法应建立在开放系统目录服务ISO9594(对应ITU-TX.500)基础上。在鉴别方面,有若干级必要的鉴别,即通信实体鉴别,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相互鉴别等。

2.安全功能。EDI的安全功能应包含在上述所有模块中。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终端用户以及所有EDI参与方之间的相互验证;数据完整性;EDI参与方之间的电子(数字)签名;否定EDI操作活动的可能性;密钥管理。

3.语义数据管理功能。完整语义单元(CSU)是由多个信息单元(IU)组成的。其CSU和IU的管理服务功能包括:IU应该是可标识和可区分的;IU必须支持可靠的全局参考;应能够存取指明IU属性的内容,如语法、结构语义、字符集和编码等;应能够跟踪和对IU定位;对终端用户提供方便和始终如一的访问方式。

(六)EDI的操作过程

当今世界通用的EDI通信网络,是建立在MHS数据通信平台上的信箱系统,其通信机制是信箱间信息的存储和转发。具体实现方法是在数据通信网上加挂大容量信息处理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建立信箱系统,通信双方需申请各自的信箱,其通信过程就是把文件传到对方的信箱中。文件交换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发送文件时,用户只需进入自己的信箱系统。

【参考文献】

[1]吉庆彬,刘文广.EDI实务与操作[M].

运行原理范文篇4

摘要: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政府在职能上日趋“掌舵”而非“划桨”,社区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学者的认同与重视。文章在分析社区公共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着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揭示社区公共管理互动机制的运行原理。

近年来,社区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迄今我们对社区公共管理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仍然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社区公共管理互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在理论上,一方面是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是对公共管理体系与研究方法的丰富与发展;而在实践上,对中国社区公共管理体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在分析社区公共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着的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力求揭示社区公共管理互:动机制的运行原理。

公共管理就是对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组织与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分配。王乐夫将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同时,他还将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公共事务区分为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王惠岩则根据不同的公共事务在阶级性和公益性特征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认为在理论上公共事务可分为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两类。作者认为二者对公共事务的划分并不存在本质差别,只是区分的角度不同,前者以管理主体对象进行区分,后者则以管理客体进行区分。社区公共管理是指社区组织凭借社区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一、在以上对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及区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把握社区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含义。

(一)管理主体是拥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的社区组织

一般来讲,社区组织包括政府基层政权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以及社区中介组织。政府基层政权组织在社区公共管理中发挥着方向性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城市社区的街道办事处及其他职能部门。社区自治组织,伴随着社区成员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而出现,是对社区内部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组织,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中介组织主要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介于社区主体组织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如志愿者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

(二)管理客体是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

并不是所有的社区事务都是社区公共管理的对象,只有其中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才属于社区公共管理的范围。具体而言,包括国家层面的公共事务与社区内部自生的公共事务。

(三)管理目的是维护社区成员的公共利益,促进社区发展

任何公共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公众的公共利益,并确保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分配,社区公共管理也不例外。社区公共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更好地组织与社区成员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以达到社区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管理基础是社区组织凭借的社区公共权力

二、社区公共权力是社区公共管理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大致有三种:(1)组织授权的公共权力,如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党组织等,是社区公共权力最重要的来源。(2)社区成员授权的公共权力,它是社区公共权力的源头。社区成员通过选举等民主形式产生业主委员会,使其拥有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3)以经济为基础的公共权力,它体现在社区内的企业通过提供资金等形式影响社区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

(一)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比较

本文所讨论的政府公共管理,是特指政府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全社会公共事务所实施的管理,并不包括政府的内部事务管理。社会公共管理是指社会性的公共组织对一定领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相比较,其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共管理内容的服务性。政府公共管理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多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诸如国防、财政、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等;而社会公共管理则大多活跃在政府公共管理触及不到的领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更多的是一些区域性、分散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与政府公共管理相比较而言,社会公共管理更贴近公民的生活需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第二,公共管理的非政治权威性。政府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含有政治权威的作用,波茨曼认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质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权威的行使,但它是基于利益共同体和自由联合体而产生的权威,一般不具有强制性,更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第三,公共管理主体的多样性。政府公共管理的主体很明确,即国家的代表—政府。而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更趋于多样化,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彼此独立,这是由社区发展的多元动力机制所决定的。

(二)社区公共管理的互动机制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公共事务组织与管理的唯一组织,政社关系属于“强政府,弱社会”。那时候人们居住在社区,各种利益关系却在单位。可以说,还不存在社区公共管理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区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而产生的。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使得社区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社区自治权力的确认和认可,构成了社区公共管理的权力来源。社区中介组织的成长为社区公共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社区公共管理存在着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互动机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与协作、相互制约与监督,共同维持社区的稳定与运转,共同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

1.社区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公共管理

任何一个社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的约束。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因此许多国家层面的公共管理事务都要落实到社区。如维持社会治安,保护弱小群体的利益,计划生育等,通常在社区中执行和实施。这一部分的社区公共管理事务我们可以视之为政府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因为政府或其派出机构是这部分职能的执行主体。当然,在政府管理更多地引人市场竟争、降低管理成本、追求高效率的时代,政府也可以选择将这部分职能外包给适合的社区组织甚至个人来承担。

2.社区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公共管理

任何一个社区公共管理事务中还涉及到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如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发展社区经济,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等。这部分公共事务是社区公共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区公共管理的实质与核心。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社区自治,即社区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相比较于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它更侧重于服务而非单纯管理,更贴近社区居民的日常需要,而且一般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因此,在理论上,属于王乐夫所说的社会公共管理的范畴,或者说属于王惠岩所说的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3.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互动

以社区组织(目前多指社区自治组织)为管理主体的社会公共管理,是社区公共管理的核心与实质,也代表着未来社区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亦尚未完成,政府在社区公共管理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在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中不是两个互不干涉的独立部分,而是一个互动整体。只有通过二者的良性互动,使政府与社区组织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的公共服务、利益代表、管理成员等公共管理职能,促进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在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中,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是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是社区组织。

社区公共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互动机制,正是通过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的互动关系体现出来的。

(一)政府与社区组织的相互协作

从政府与社区组织的相互合作关系看,当双方面对共同的社区及社区公共管理事务时,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方面,政府把部分社会公共管理权力委托或让渡给社区组织,特别是在“市场不为、政府又不能”的领域内大力扶持这些组织,从而依赖它们在社区内更有效地推行政府的行政决策,实现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社区组织也要借助于政府的授权或委托,获得实质性的管理权限或政策与财政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赢得社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强调“互惠”与“协作”,共同成为社区公共管理的主体。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政府与社区组织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共同为增进社区公共利益而努力的局面,使社区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主体。

(二)政府与社区组织的相互监督

政府与社区组织还存在着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关系。一方面,政府依法对社区组织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则作为社区成员的代表对政府及其公共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1.政府对社区组织的制衡

首先,任何组织都会受到“自治”与对组织的“控制”这对矛盾的困扰。对社区组织而言,保持独立性、自治性是它有效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然而独立和自治有时也会成为产生危害的隐患。比如说社区组织可能会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助长狭隘的团体主义或个人主义。若仅仅靠社区组织内部的章程与规则来防止其滥用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其次,社区组织所代表和维护的是一个群体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那么,社区组织维护的群体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如社区组织不顾社会公共利益的违章搭建现象的存在等。因此,为了防止社区组织公共权力被滥用,狭隘的社区意识或个人意识的滋长,以及出于维护全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对社区组织的监督必不可少。当然,政府对社区的监督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要以不损害社区组织的自治性为原则,既要保证政府对社区组织的有效监督,又要保障社区组织得到充分的自由。

2.社区组织对政府的制衡

运行原理范文篇5

关键词: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载波通讯;微波通讯;光纤通讯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运行原理范文篇6

1.1安全工程原理定义

安全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的科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互相联系的工程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工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测量方法来达到系统安全的学科[8-9]。安全工程原理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思想。它以安全学和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和技术设施等为手段,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改进、优化等,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准则,是安全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工程原理是研究安全系统中设备设施的设计、操作应遵循的准则,如何保障人体行为活动的舒适高效安全,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机器装备研发和运行当中应考虑的人体工效机理以及各种物质信息的能量和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固有的基本原则。

1.2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

原理是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归纳,是学科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律,利于人们立于更高的思想高度、更深的层次来掌握所研究的对象,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本质规律[10-11]。安全工程原理作为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准则,有它本身的研究对象,一个安全系统通常包括3个组成部分,即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机器装备、仪表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及工作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等。这3部分构成的人-机-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作业结果就会对安全系统安全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安全工程原理就是从这3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辨别、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解决这些危险因素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原则机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系统工程中人为主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因素与安全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工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是否符合人的特性,是否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分析人体在安全工作中的生物能量变化、运动动作和活动空间等各方面的适应标准,以及其对劳动效率和安全行为的影响。2)对安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工效,从设备的材料、形状、强度、大小、工艺、可靠性等方面来研究其与安全作业的关系,以及其对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从人体测量学、工效学、生理心理特征等要求来对仪器和部件的设计提供要求和标准。3)研究人体劳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条件和环境的适宜性,分析各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人健康和劳动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职业因素危害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高温高湿、噪声、照明不适、振动、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辐射等因素。

2安全工程原理二级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与各种工程技术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即进行实时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科[12-13]。安全工程原理[14]是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之间的转变规律,分析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的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和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和思想。基于安全工程原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一个工程系统的基本特征,笔者提炼出了安全工程原理主要涉及的下属原理有:①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②人造物宜人原理;③环境安全原理;④人造物稳固原理;⑤合理空间尺度原理;⑥最小能量原理;⑦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2.1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

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是指机械设备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应考虑到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的人身伤害,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超载运行、人的误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等,能保障人身安全,指导设备设施安全功能的科学设计。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要求设备通过自身的功能、结构来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些危险运动,或限制其运动速度、振幅、压力等危险因素,以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或减小危害程度。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或故障状态,甚至在操作者失误犯规或有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下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其特征下面举例加以说明:1)防止机械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机械设备的超限运行是指超速、超温、超压、超载、超位等,当设备处于超限运行状态时,相应的设备安全装置可以使设备卸载、卸压、降速或自动停止运行,从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2)防止设备设施因人的误操作、犯规或不安全动作而引发事故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设备中相互制约、相互干涉的功能来避免危险的发生。当机器正常运行时,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到设备运行的危险区域,或接触到危险有害因素,设备的安全功能此时应能阻止人进入危险区,或在危险区令人免遭伤害。3)通过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来排出设备故障产生的危险。通过监测监控仪器及时发现出现的故障,通过自动报警装置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险,并通过诊断系统自动排出产生的故障和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2人造物宜人原理

人造物宜人原理是指各种人造物包括建筑物、车船飞机、仪器设备,设计的核心都必须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体的各种需求,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造物在进行设计研发时,为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特点,让人在工作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体各种生理测量参数特征。在设计工作空间、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时,特别是设计各种运动式机械时,驾驶舱、座位等的相关尺寸时,也是由人体尺寸及其操作姿势或舒适的动作来确定的。人造物宜人原理要求各种人造物符合人的特点,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指导人造物的设计,以人为中心来设计人造物,使物的设计与人的特点更加匹配,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目的。人造物宜人原理也指明了在人机系统中,应当以人为主体,机器设备为客体,注重人的主体感觉,要求客体必须符合主体特点,明确了主客体的地位作用。

2.3环境安全原理

安全生产与人所处的作业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安全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工效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15]。安全合理的环境条件不仅可保障人的生理健康和安全作业,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减小失误率。环境安全原理是指在劳动作业过程中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对作业环境进行改善和设计,形成一个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作业环境。不论在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工作还是地下工作,人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度、压力、风速、光照、辐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安全原理是研究如何保证这些环境条件处于最适宜的状态,避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危害,使得劳动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感,保持高效率的劳动作业。环境安全原理要求对作业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把有害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使各项环境指标处于最佳水平,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而在这种无毒无害、无辐射、温湿度和照明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人体工作效率提高,可长时间持续作业而不感到疲劳,也避免了各种恶劣环境因素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2.4人造物稳固原理

人造物稳固原理是指在人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和接触到的建筑物、公路、桥梁、机器设备等设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稳固性,结构设计及材料强度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造物的稳固性与人造物的设计、材料强度、使用时的承载负荷强度密切联系,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标准设计施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人造物的质量水平和稳固性,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下面列举一些人造物稳固性原理的应用例子:1)在设计阶段,确定人造物的使用对象群体,根据使用对象的特征来规定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参数符合安全标准。2)施工工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工序和材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严禁偷工减料而降低了人造物的质量。3)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实时监测人造物的运行状况和质量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2.5合理空间尺度原理

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指人从事各种工作时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作业空间上的活动范围设计应该与人体的功能尺寸密切相关,符合人或人群的活动特点,有足够大的空间来供人施展各种作业姿势。作业空间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操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设备设施的布置应当满足为作业人员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提供舒适的作业条件,以达到提高人体工作效率、保障作业者安全和减轻作业者精神与体力负担的目的。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在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与设备布置应符合人的生理活动特征,利于作业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和使用机器设备。为了合理地提高作业空间利用率,作业中的人流和物流的移动距离应尽可能符合最短距离原则,以扩大作业者的有效活动空间,从而提供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2)合理的作业空间尺度不仅要使作业者在工作期间操作、活动方便,并且当较长时间保持某种作业姿势时,应尽可能使其少地产生疲劳感,同时还有利于整个作业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设计作业空间时,应合理考虑作业群体的人体尺寸、活动极限与作业范围等。3)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性,充分考虑作业空间对作业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作业空间的通道设计必须保证人流的顺利通行,设备距离足以避免行人无意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或机器的意外触发。

2.6最小能量原理

最小能量原理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尽量保持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生物能等能量的总和达到最低,保持能量密度的最小化。当生产体系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时,其系统的能量状态保持为最低水平。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产品设备研发、劳动作业轮换时应尽量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各种机器设备运行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减少能量的消耗,保障安全效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人体进行运动或作业所消耗的总能量称为能量代谢量,它的大小与作业类别、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评价作业负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最小能量原理体现了能量与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当人体在作业中消耗的能量越小,劳动强度越低,则消耗的体力减少,疲劳度降低,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7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输入输出畅通原理是指在安全作业空间里必须有物质、信息、能量等的通道并保证人员能够安全进入和疏散撤离等。物质、信息、能量等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动就是输入,而由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则是输出。输入的主要是人所需要的物质和信息源,而输出则是经过人处理操作后的各种形式的完成品和信息。作业过程中,人在一定场所里使用机器设备和物质材料来完成生产任务的。作业场所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将作业需要的机器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生产任务和操作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给人、物等提供合理的区域和最佳畅通路线,为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措施。作业空间要保证作业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与所控制的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其次,应确保在同一作业空间内的相关作业者之间能够实现语言或视线的沟通交流。在各种机器及生产系统中,人必须准确地获得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信号参数等信息,并将工作指令舒畅地传至机器,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畅通,这样才能实现人机系统的平衡。

3安全工程原理应用分析

3.1安全工程原理应用机理

安全工程原理的7个二级原理在安全工程整个原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级原理相互联系作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论支撑。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别从人、物、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属原理也从不同方向来指导人-物-环系统的发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从人的角度来对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提出指导要求;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稳固原理则是从物的安全角度来对各种设备、建筑物的设计标准、操作制度进行指导;环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环境发展必须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证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健康;最小能量原理则分别从人和物的角度来对安全作业中各种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从能量方面将人因素与物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输入输出畅通原理在人、物、环3方面都得到了体现,物、环境方面的信息根据输入原理的基本准则传入至人体,而在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通过输出原理将指令下达至物和环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环系统之间的运转。

3.2安全工程原理实际应用例子

笔者在设计研发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装备时,曾根据安全工程原理对装备的功能、空间、材料和内部仪器设备进行规划与布置,使其运用起来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效果。深井受限空间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是旨在模拟深井作业空间环境,研究人体在特殊作业环境中工作时人体各种生理、心率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安全行为和劳动效率的影响。根据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试验系统内均采用本质安全性的电气设备,而且设有专门的人员操作区,人体无需与机器设备近距离接触,即使出现机器故障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人造物宜人原理,该试验装备采用的是全自动化操控模式,人体只需在操作平台上即可完成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从而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根据环境安全原理,该试验装备从温度、湿度、噪声、照度、空气压力、风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来模拟深井作业环境,目的在于研究恶劣环境对人体生理健康和安全行为的危害,从而预防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在环境模拟试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环境因素都在人体忍受极限范围之类,保障环境的安全性。整个试验舱采用钢制材料建造,使其牢固可靠,并且整个舱体内外喷涂具有隔热、消音、防辐射功能的涂料,可保证舱体放置在室外长时间不受损害,符合人造物稳固原理。试验舱设计为正方体舱型,,长8.2m,宽2.5m,高2.2m,设置有专门的操作区、试验区和储存区,空间充足能供人自由地操作活动,满足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各环境模拟参数仪器均采取的智能化控制,即当参数水平值低于设定值时,仪器可自动启动运行,当水平值高于设定值时仪器则自动停止来维持稳定值,从而避免了资源能量的浪费,达到了最小能量原理的标准。整个试验系统安装有声音、图像的监测监控系统,并舱体4面设有观察窗,利用内外进行沟通交流,舱体前后都设有安全通道利用人员正常的进入和疏散等,保证了信息、人员、物质的输入输出畅通性。

4结论

运行原理范文篇7

关键词:斩波内馈调速功率控制效率

序言

动力耗电是供水行业的主要成本,通常可达总成本的40-50%。造成动力耗电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水泵电机不能按工况变化的需求自行调节,如果能采用高效率、低投入的交流调速取代阀门或运行台数的调节方法,可以使供电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还可以使管网压力保持稳定。

斩波内馈调速是我国首创的新型交流调速技术,与高压变频调速相比,具有效率高,价格低,谐波含量少,功率因数高等许多优点。沈阳水业有限公司砂山四水厂经过对各种调速设备进行理论计算、节能效果、性价比等多方面的比较分析,2000年底在砂山2#机组调速节能改造工程上,选用了斩波内馈调速设备。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而且运行可靠。

1斩波内馈调速的原理及特点

1.1功率控制调速原理

深入的理论分析表明,电机调速的实质在于控制电机的机械功率,转速则随机械功率正比变化。功率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电磁功率控制,即控制电机的主电功率,它所改变的是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调速机械特性为平行曲线,调速性质是高效节能型,典型调速有变频调压,斩波内馈,串级,双馈等;另一种是损耗功率控制,即增大电机的损耗,它所改变的是电机的转速降,调速特性为汇交的下垂曲线,调速性质为低效率耗能型。典型调速有转子串电阻,滑差离合器,恒频调压等。

交流调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调速的原理,而不取决于调速的具体方式。相同原理下的不同方式,调速性能基本是一致的,例如,变频调速与斩波内馈调速在效率、机械特性等方面几乎没有区别。

斩波内馈调速系统是基于异步电动机转子的电磁功率控制调速,由于转子和内馈绕组都是低压的,因此控制装置回避了变频调速定子控制的电源高压问题。通常,调速控制装置的实际工作电压在200—400V之间,克服了电力电子器件耐压条件对高压异步电动机调速发展的限制,提高了电力电子器件在应用中的可靠性。

1.2内馈调速原理

内馈调速是根据功率控制调速理论创建的新型交流调速系统,通过将转子的部分功率(即电转差功率)移出来,以电能的形式反馈给电机定子上安装的内馈绕组,来实现的功率控制。转子反馈给内馈绕组的功率越多,电动机的机械功率越少,转速就越低;反之,转子反馈给内馈绕组的功率越少,电动机的机械功率越多,转速就越高。内馈调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与变频调速相比,内馈调速采用的是转子控制,因此避开了定子控制的高压问题。两者同属于高效率的电磁功率控制,并无本质区别。

内馈调速的上述技术原理决定了其以下特点

高压电机,低压控制。

成本、价格低低,投资回收期短。

可靠性高。

内馈电机必须有电力电子控制相配合才能实现调速,斩波技术是最佳的控制方式。实际上,斩波是强电的数字控制技术,与传统的改变移相角的控制技术相比,斩波具有功率因数高、谐波分量小、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是公认的电力电子先进技术。将内馈电机与斩波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就是斩波内馈调速,其特点

有源逆变器的功率因数可以高达0.9,且恒定不变。

逆变电流的谐波有效值可以降低到移相控制的15%左右。使内反馈电机的定子电流畸变小于4%。

有源逆变器的额定容量仅为电机容量的14.8%,容量小,触发简单,使可靠性大为提高。

附加电源容量亦为电机容量的14.8%,对于内馈调速电机,可大大减小内馈绕组所占的铁心空间,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2斩波内馈调速设备的应用

2.1设备构成

斩波内馈调速设备是由YQT内馈调速电机和ZNK-01斩波控制装置组成。

斩波内馈调速装置与调速电机恒速运行装置成为并联关系,当调速控制装置意外故障时,自动保护装置可以自动将电动机切换成恒速运行,不至于造成电动机停运。此时电动机只是不能调速而已,可将故障影响缩小到最小限度。

2.2砂山水源改造前日供水情况

砂山水源始建于1974年,自1987年泵房机组改造后,一直采用3#机组24SA-10A水泵连续运行方式工作,高低峰供水和控制水位都依靠调节出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由于砂山、夹河系统供水能力逐年降低,每日缩紧水门时间达10小时以上,水门最大缩紧度达40%,造成大量电能浪费。

2.3改造前2#机组测试数据

根据生产记录统计,开3#机组时,供水耗电量日均8310kwh,平均单耗为0.429,年均电费约为145万。

2.4改造后2#机组测试数据

2#机组改造调速运行一次成功,根据生产记录统计,开2#机组时,机组耗电量日均4700kwh,平均单耗为0.353。

3运行结果对比分析

由改造前3#机组与改造后2#机组耗电对比可以看出,改造后,整个砂山机组供水总量未发生变化,日平均水量基本未发生变化。生产耗电量(排除天气情况、非生产用电减少等因素,日均好耗电大浮下降。平均日节电3610KW,日均单耗降低76%。节电率在整个砂山供水系统中占到20%左右。

若以单台机组之间相比,2#机组调速运行比3#机组全速运行日节电率约为40%。经两年的使用,其运行的可靠性得到检验,节能效果明显,达到了改造目的。

由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在目前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开2#调速机组运行与过去开3#机组缩水门运行相比日可节电3600KW,若按每kwh电能0.48元计算,日可节约电费支出约1720元,全年可节约电费支出约62万元。整个改造投资为60万元计算,一年内即可收回投资。

运行原理范文篇8

关键词J2MEGCF多线程网络连接

0引言

J2ME(Java2MicroEdition)是Java2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J2SE、J2EE并称。J2ME是一种高度优化的Java运行环境,主要针对消费类电子设备的,例如蜂窝电话、可视电话、数字机顶盒和汽车导航系统等等。即J2ME是为消费电子产品和手持设备量身定制的Java专用版本。

J2ME的出现使开发跨平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应用软件成为可能。Java语言的与平台无关的特性移植到小型电子设备上,允许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共享应用程序。它提供了基于HTTP的高级Internet协议,使移动电话能以Client/Server方式直接访问Internet的全部信息,从而使得不同的Client访问不同的资源。

在将来的无线通信时代中,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将被开发出来去满足无线移动通讯的要求,而要充分的发挥无线移动通讯设备的通信能力,J2ME网络编程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为了高效地进行网络编程,就要利用Java语言的多线程编程机制。

1J2ME的网络连接框架(GCF)

通用连接框架(GenericConnectionFramework,GCF)为资源有限的设备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通用的I/O框架。GCF是一组在javax.microedition.io包中定义的接口。图1显示了GCF的类层次结构。

图1GCF的类层次结构

在GCF中共定义了七个接口,其中Connection是最基本的连接类型。且同时提供了对数据包和流连接的支持。沿着层次结构向下派生出提供更多功能的接口。例如,StreamConnection接口支持输入流和输出流,ContentConnection接口又扩展了StreamConnection接口以支持对流的内容类型、数据长度和编码格式的确定,HttpConnection接口又扩展了ContentConnection接口以支持对于标准的HTTP请求。如在框架层规定的适用于手机或双向寻呼机的移动信息设备框架MIDP(MobileInformationDeviceProfile)在其MIDP1.0规范只要求设备支持HTTP连接协议,而更新的MIDP2.0规范要求同时支持HTTP和HTTPS,后者提供了对更安全的网络连接的支持。

2网络编程中的多线程

由于目标设备具有内存小,计算能力弱和电池供电等特点,所以如何使应用程序高效的运行就成为开发中的一个大问题.尤其针对手机等移动信息设备时,无线通讯的特点又对我们的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代码优化的角度,在网络编程中引入多线程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程序运行的时候,ApplicationManagementSoftware(应用管理软件)首先初始化一个MIDlet,然后调用它的startApp()方法使得MIDlet进入active状态,这条程序分支就是主线程,它执行其他的方法后都会返回到这个分支上来继续执行。然而网络连接是个可能堵塞的操作,意味着它可能长时间都不返回。

在SUN公司的无线开发包WTK中模拟一段网络连接程序运行时,WTK会提示网络连接工作可能会堵塞用户输入,需要创建另外一个线程去进行联网操作。针对以上情况,引入多线程的处理机制。

2.1利用Thread类与Runnable接口

编写J2ME网络连接应用程序的时候往往借助Command显示部件,调用其事件处理函数完成网络的连接工作,代码框架如下:

publicvoidcommandAction(Commandc,Displayables){

if(c==sendCommand){

requestConnect();//连接方法

}

elseif(c==backCommand){

display.setCurrent(mainForm);}

else{destroyApp(false);

notifyDestroyed();}

}

//获取一个HTTP的连接

privatevoidrequestConnect(){

Stringurl=URL.URLString

HttpConnectionhpc=null;

try{

hpc=(HttpConnection)Connector.open(url);

intstatus=hpc.getResponseCode();

if(status!=HttpConnection.HTTP_OK)

content="联机失败!";

else

content="已联机!";}

catch(IOExceptione){System.out.println(content);}

try{

if(hpc!=null)hpc.close();}

catch(IOExceptione2){}}

上面的程序工作原理可用图2的工作原理图a来表示。

图2工作原理图a

分析图2可以得出,如果这样的网络连接程序在手机上运行,那么将可能长时间得不到响应。因为连接工作只有一个主线程,所有的应用都是在这个主线程当中进行的,如果此主线程不返回,那么就不能进行后面的行为,用户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下面改进一下程序,创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ConnectPipe类来创建多线程。代码如下:

//实现Runnable接口

classConnectPipeimplementRunnable{

……

publicvoidrun(){

requestConnect();}

}

修改commandAction函数:

publicvoidcommandAction(Commandc,Displayables){

if(c==sendCommand){

//创建新线程

newThread(newConnectPipe()).start();

}

elseif(c==backCommand){

……

}}

修改之后程序能够较为顺利的运行,当处理网络连接的时候,启动一个线程后主线程会立刻返回,两个线程并行,不会引发在此地堵塞。其工作原理可用图3的工作原理图b来表示。

图3工作原理图b

详细分析图3,又发现尽管程序可以正常工作,但是每次用户按下按钮的时候都会有新的线程产生,这样显然不够高效,同时,异步的行为又有可能使两个线程间产生死锁。幸好java中提供了wait()和notify()/notifyAll()来进行线程间的通讯,协调同步问题。那么对应本程序中的线程同步问题,设计思想如下:启动线程后,让其进入等待的状态,当用户激活Command事件的时候唤醒线程,才让其继续运行。代码类似如下:

publicsynchronizedvoidrun(){

while(dealing){

try{wait();}//线程等待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ie){}

if(dealing)requestConnect();}}

publicsynchronizedvoiddeal(){

notify();//唤醒线程}

其中dealing变量用于定义一个锁,当其为true时,当前线程等待,直到用户激活Command事件之后,调用deal()方法中的notify()唤醒当前线程继续运行。这样程序就显得相当的高效,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线程间的死锁问题。其工作原理可用图4的工作原理图c来表示。

图4工作原理图c

2.2利用系统类Timer和TimerTask

系统类Timer类是一个计时器,和TimerTask类结合可以来实现在MIDlet中定时执行特定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Timer对象实际上都是一个后台运行的独立的线程。这是因为调度一次的任务都是由TimerTask类的实现对象负责,TimerTask类是一个抽象类,它的主要特点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因此扩展了必须实现的publicvoidrun()方法。

所以,在J2ME的网络编程中,我们可以利用Timer类和TimerTask类来建立线程,完成网络连接等工作。设计思想如下:创建一个Timer类计时器,一个完成网络连接功能的TimerTask类,在系统空闲时,反复调度任务要求连接,直到连接成功,再调用TimerTask类的cancel()可以停止一个具体的调度任务。核心代码类似如下:

classConnectTimerimplementTimerTask{

ConnectTimer(){

m_Timer=newTimer();//定义Timer

m_Timer.schedule(this,500,5000);//调度任务

}

……

publicsynchronizedvoidrun(){

requestConnect();//连接方法

cancel();//取消任务

}}

publicvoidcommandAction(Commandc,Displayables){

if(c==sendCommand){

newConnectTimer;}

elseif(c==backCommand){

……}}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J2ME的应用开发中网络程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编程的关键又在于编写高效友好的J2ME网络连接程序。通过Java语言内置的多线程处理机制,利用线程进行同步并行处理,解决了网络连接时的阻塞问题,达到了程序高效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军.J2ME应用程序开发:手机、PDA程序开发捷径[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黄聪明.Java移动通信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美)JamesKeogh.J2ME开发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运行原理范文篇9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理念;节能环保

现阶段,节能已经成为了所有行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我国的重点行业,机械制造业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这样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理念的优化,减少各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这样的机械设计方式,充分迎合了我国当前的节能理念,同时,也可以缓解现阶段的能源压力。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机械设计节能技术的原理

地球上任何机械运动都要遵循牛顿的力学定律,机械设计的节能原理,就是以能量守恒为理论基础,通过能量的高效运用,实现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在机械运动的过程中,各种能量之间可以实现互相转化。在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势能与动能之间往往不能实现完全转化,势能在向动能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动,这样就造成了能量的损耗,从而产生能源的过量消耗。而机械节能设计,就是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势能波动进行控制,使势能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提升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率,从而达到节能的设计效果;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动能是保证设备运行的主要能量,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许多因素都会对设备的动能造成影响,产生了能量的消耗。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着重减小设备构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能量的损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少设备对能源的需求,首先,对设备的各种配件进行检查,保证配件之间运行的默契程度,保证配件的精确度与设计精度充分吻合,减少运行问题的发生;其次,要在配件的材料上下功夫,选择性能优良的材料来制作各种构件;最后,要对机械设备的启停程序进行优化,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对能源的消耗,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2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的运用

机械节能设计对于社会和行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机械制造行业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这种先进设计理念的导入,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压力。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种类的不同,其中的结构和运行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也存在不同。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把节能理念带入其中,实现各种能量之间的高效转化,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损耗。2.1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升降设备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设备主要是负责垂直运输的,升降设备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压力传导方式和链条动力传导方式。由于升降设备运行轨迹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动力,才能驱动设备运行到指定的高度,实现垂直运输作业。升降机械在运行中,主要是把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的转化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对链条等动力传输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提升能量之间的转换率,达到节能的目的。2.2机械加工设备设计中应用节能原理。机械加工就是把机械设备由图纸上的方案,转化为真正的设备。这也是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工序,所有的机械设备都要通过这项工序才能形成具体的实物。在机械加工设备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节能的设计理念,要对机械加工设备的节能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节能的目的。2.3调节功率匹配节能。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能源消耗的差异性,合理制定设备的运行功率,通过设备功率的优化,发挥出节能理念的重要作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与实际的需求功率相一致,例如出现小马拉大车或者功率输出过大等情况,都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在实际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对设备的用途和设备在使用时承受的荷载进行精准的分析,合理地对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保证设备的输出功率与实际的需求功率相匹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节能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基调,所有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循节能的理念,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把节能理念带入其中,通过设备结构的优化和功率的调整,实现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提升设备运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率,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利用节能理念,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运行原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水泵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串联并联

1引言

在设计计算中,尤其在使用计算机编制程序选择水泵时,要求有水泵的特性曲线的数学公式作为基础资料。考虑实际工程的精度要求,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单台水泵的拟合曲线,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五种类型的水泵特性曲线公式的数据库。并对水泵的串、并联及调速的联合运行情况给出了水泵组的特性曲线通用公式。

2单台水泵特性曲线的拟合原理

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根据水泵特性曲线形状,考虑用多项式作为拟合基函数,选择基函数的前三项、、。形成水泵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1)。不同型号的水泵对应着不同的公式系数a、b、c。通过不同型号水泵特性曲线的样本,对每一台水泵在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曲线上查得12组数据,代入公式(2)、(3)、(4)得出该型号单台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曲线的数学公式。拟合曲线公式和公式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4)

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部分水泵特性曲线的数据库。对于多级泵,建立的水泵特性曲线数据库为该型号水泵的级数为一级时的曲线,同时给出最低级数和最高级数。在选水泵时本文按同型号水泵串联的方式处理水泵的级数及公式系数。为便于后续对水泵组工作情况的分析,不同型号单台水泵的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曲线拟合系数分别设定为A0、A1、A2、B0、B1、B2,拟合公式分别为:

H=A0+A1×G+A2×G2(5)η=B0+B1×G+B2×G2(6)

式中:

H——水泵扬程

η——水泵效率

G——水泵流量

由于篇幅所限,现仅列出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水泵型号

额定转速

流量扬程系数A0

流量扬程系数A1

流量扬程系数A2

ISR50-32-125

2900

21.7667

1.57542

-0.582978

ISR50-32-125

1450

4.9528

0.96535

-0.539651

14Sh-6

1470

132.08847

0.09601

-0.00034429

14Sh-9

1470

88.90096

0.02387

-0.00019932

D6-25(多级泵)

2950

25.36922

0.89792

-0.66107458

流量效率系数B0

流量效率系数B1

流量效率系数B2

最低级数

最高级数

1.38953

32.9142

-4.46052

1

1

4.78232

48.4926

-11.3437

1

1

4.82404

0.39593

-0.00556

1

1

-11.01316

0.53633

-0.00078

1

1

-0.9028862

41.5298

-8.7872

3

12

3水泵联合运行工作方式的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将水泵并联或串联在管路系统中联合运行。目的在于增加系统中的流量或提高压头。在需要大幅度改变流量的系统中,增开或停开部分并联水泵可以调节流量;在扩建工程中要求增加流量时,采用加装水泵与原有水泵并联工作的方案,有可能比用一台大型水泵替换原水泵更为经济合理。

3.1水泵并联运行

当需要增加系统中的流量时,可采用并联方式运行。这时可以认为水泵入口与出口是处在相同的压头下运行的。而且在总管中的输出流量则为各个水泵流量之和。按此原理可以绘制出各个水泵并联运行的性能曲线(G—H曲线)。

3.2水泵串联运行

当管路系统的性能曲线较陡,单机不能提供所需的扬程时,就应当按串联方式联合运行。这时第一台水泵的出口与第二台水泵的吸入口相连接,串联运行的特点是通过两台泵的流量相等而扬程或压头等于两台水泵的扬程或压头之和。在此原理上,通过进一步推导,得出多台水泵串联运行的通用公式。

4水泵组拟合曲线公式的推导

4.1同型号水泵组特性曲线的拟合

前面已经建立了不同型号单台水泵的拟合曲线公式,在上述水泵串并联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导,得出实际应用中方便实用的通用公式如下。

对多台同型号水泵串联时有下述公式:

H=a0+a1×G+a2×G2(7)

式中:

a0=nA0

a1=nA1

a2=nA2

n—同型号水泵串联的数量

对多台同型号水泵并联时有下述公式:

H=a0+a1×G+a2×G2(8)

式中:

a0=A0

a1=A1/n

a2=A2/n2

n—同型号水泵组并联的数量

4.2不同型号水泵组拟合公式的探讨

由于不同型号水泵组串并联难以推导出统一的公式,本文考虑用分段函数表示的方法来表示水泵组的流量—扬程曲线。基于水泵串、并联的基本原理,对于串联水泵组直接将水泵的特性曲线叠加,通过编制程序表示出水泵组的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对并联水泵组采用分段函数表示的方法,在计算机程序中调用不同型号单台水泵特性曲线的数据库,通过判断各台水泵扬程的极值,进行分段表示,将水泵特性曲线表示出来。如图2所示:

5调速运行水泵组的拟合公式

管网的参数由于各种因素,是时刻在变动的,当水泵所连接的管网的流量和压力变化时,为保证管网的参数要求,可改变水泵出口阀门开度来达到要求。但是这样做浪费了大量的电能,不经济。目前国内外管网中都在大量采用变频技术,通过采集管网的参数信号,对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使水泵运行工况适应管网参数的要求。在经济分析中这种方案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水泵组并联运行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水泵组并联调速时的公式:

(9)

式中:

n0—同型号水泵的额定转速

ni—同型号水泵调速时的转速

a0=A0

a1=A1/n

a2=A2/n2

n—同型号水泵并联的数量

6结语

在目前广泛应用计算机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计算程序实现对各专业工程的计算和分析。计算机计算和分析的专业知识的基础是要有数学模型。通过对单台水泵和水泵组拟合公式的整理,推导出通用公式。通过此公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泵特性曲线数据库,在水泵各种运行方式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些数学模型是设计、运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周谟仁.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王昭俊.采暖循环水泵的性能回归曲线方程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

[3]王瑛.变频调速在循环水泵上的应用.冶金动力,2001

[4]刘军.循环水泵调速运行的经济分析.技术交流,TH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