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体系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2:37:59

运行体系建设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通过将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化,强化各流程环节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网络,在城市管理的每个步骤贯穿精心、每个环节做到精细、每项标准达到精确、每个景观力争精致,每项工作做成精品,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不合理、机制运行不顺畅、职责分工不明晰、执法力度不到位、工作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起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标准统一、奖惩科学、运行高效的良性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按照《*市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创新完善城市管理手段、强化层级考核奖惩力度、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等,建立起制度严密、统一协调、高效透明、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一)整合城市管理力量,继续加大重心下移力度,将城市管理拓展到城区政府管辖的各个层面。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发挥区级政府管理城市的主体性作用。一是在去年对城区“四横”(槐安路、裕华路、中山路、和平路)主干道以外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权下放的基础上,待“四横”主干道整修完工后,立即组织将其设施维护、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对应的各区政府。二是督导各区政府根据管理范围发展趋势,将区级城管力量合理分配到乡镇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中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居委会为辅助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实现城中村、石环公路内、城郊结合部等管理网络无盲区。三是强化市对区、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的层级督导考核力度。通过业务培训、建章立制、经验交流等方式,健全完善层级管理、层级指导、层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区级政府管理城市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健全规章制度,精心在细节管理中打造健康有序的城市新环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省会“三年大变样”新格局的逐步建立,必须更新理念、完善规章制度,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是开展城市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是提升城管工作水平的目标。目前全国只有宁波、昆山、常州市城管局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市城管局决定自今年6月份起开展城市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行政执法、市政养护、市容环境、清扫保洁、公用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范运行。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城管体制改革,修订完善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的层级考核办法,制订层级执法监督考评制度,切实把制度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制度建设促进城管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局领导包道路、干部包街道责任制建设。在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管理部门中实行领导包街责任制,每名城管干部职工分包一条(段)道路,保证每周两次徒步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层级考核,对难点、重大问题四级联动,协调解决。

(三)搭建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手段,以长效化、科学化的管理保障“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成果。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长效、科学的管理手段保障城市的建设成果。一是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万米单元网络化信息平台,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高效反应机制,实现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个个受监督,推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二是成立*市城市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大虎同志任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董玉辉同志、市城管局局长崔金刚同志任副主任,市规划、建设、公安、工商、环保、房管、卫生、水利、民政、园林、文化、电力、电信、联通、移动等部门和单位主管领导为委员会委员,定期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彻底解决仅靠城管一家单位难以彻底根治的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小广告等城市顽症。三是市城管局成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城管局局长崔金刚同志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区城管局长、市城管局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纪检组、市容处、市政处、广告处、公用处、法规处、督察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落实,各区城管局、局属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保证工作取得实效。

(四)严格城市管理奖惩,通过实施层级市容考评,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严格的考评奖惩是精细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要制订办事处(乡镇)、社区(居委会)的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使基层各级城管部门定人员、定职能、定经费,落实岗位责任制。同时,完善市对区、区对办事处(乡镇)、办事处(乡镇)对社区(居委会)的层级考评制度。市考评办对市内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园林绿化、夜景亮化、户外广告等,做到每周一评比,每月一公示,严格考评,严格奖惩。在城管执法方面,全面推行“路街长负责制”,通过市考评办检查、领导包街巡查、数字化城管监督员等发现的各类违章行为,每发现一处对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预留1000万元环卫作业经费作为各区清扫作业奖励资金,按照日常检查结果,每扣1分,扣除1000元作业经费。要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对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等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人。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通过将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化,强化各流程环节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网络,在城市管理的每个步骤贯穿精心、每个环节做到精细、每项标准达到精确、每个景观力争精致,每项工作做成精品,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不合理、机制运行不顺畅、职责分工不明晰、执法力度不到位、工作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起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标准统一、奖惩科学、运行高效的良性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按照《*市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对城市管理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创新完善城市管理手段、强化层级考核奖惩力度、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等,建立起制度严密、统一协调、高效透明、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一)整合城市管理力量,继续加大重心下移力度,将城市管理拓展到城区政府管辖的各个层面。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发挥区级政府管理城市的主体性作用。一是在去年对城区“四横”(槐安路、裕华路、中山路、和平路)主干道以外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权下放的基础上,待“四横”主干道整修完工后,立即组织将其设施维护、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对应的各区政府。二是督导各区政府根据管理范围发展趋势,将区级城管力量合理分配到乡镇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中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居委会为辅助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实现城中村、石环公路内、城郊结合部等管理网络无盲区。三是强化市对区、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的层级督导考核力度。通过业务培训、建章立制、经验交流等方式,健全完善层级管理、层级指导、层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区级政府管理城市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健全规章制度,精心在细节管理中打造健康有序的城市新环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省会“三年大变样”新格局的逐步建立,必须更新理念、完善规章制度,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是开展城市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是提升城管工作水平的目标。目前全国只有宁波、昆山、常州市城管局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市城管局决定自今年6月份起开展城市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行政执法、市政养护、市容环境、清扫保洁、公用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范运行。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城管体制改革,修订完善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的层级考核办法,制订层级执法监督考评制度,切实把制度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制度建设促进城管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局领导包道路、干部包街道责任制建设。在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管理部门中实行领导包街责任制,每名城管干部职工分包一条(段)道路,保证每周两次徒步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层级考核,对难点、重大问题四级联动,协调解决。

(三)搭建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手段,以长效化、科学化的管理保障“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成果。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长效、科学的管理手段保障城市的建设成果。一是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万米单元网络化信息平台,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高效反应机制,实现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个个受监督,推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二是成立*市城市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大虎同志任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董玉辉同志、市城管局局长崔金刚同志任副主任,市规划、建设、公安、工商、环保、房管、卫生、水利、民政、园林、文化、电力、电信、联通、移动等部门和单位主管领导为委员会委员,定期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彻底解决仅靠城管一家单位难以彻底根治的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小广告等城市顽症。三是市城管局成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城管局局长崔金刚同志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区城管局长、市城管局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纪检组、市容处、市政处、广告处、公用处、法规处、督察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落实,各区城管局、局属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保证工作取得实效。

(四)严格城市管理奖惩,通过实施层级市容考评,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严格的考评奖惩是精细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要制订办事处(乡镇)、社区(居委会)的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使基层各级城管部门定人员、定职能、定经费,落实岗位责任制。同时,完善市对区、区对办事处(乡镇)、办事处(乡镇)对社区(居委会)的层级考评制度。市考评办对市内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园林绿化、夜景亮化、户外广告等,做到每周一评比,每月一公示,严格考评,严格奖惩。在城管执法方面,全面推行“路街长负责制”,通过市考评办检查、领导包街巡查、数字化城管监督员等发现的各类违章行为,每发现一处对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预留1000万元环卫作业经费作为各区清扫作业奖励资金,按照日常检查结果,每扣1分,扣除1000元作业经费。要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对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等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人。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3

一、推进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加强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从制度创新入手,以岗位权力运行要素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风险管理和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责任追究为保证,在部门内部建立健全岗位职责体系、制约体系、监控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探索性实践。

全市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的要求,推进分权制约、风险制约、流程制约、问责制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全市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保证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提升行政效能,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二、推进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推进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

1、科学界定内部权力。坚持职权法定,对照中央、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参照“三定”方案,对本部门(单位)各项职能进行认真梳理。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边界,加强对权力使用的规范和限制,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进行合理分权,明确“决策—执行—监督”、“审批—办理—监管”、“征收—办理—稽查”、“推荐—考察—任用—监督”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形成权力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2、优化权力运行流程。遵循依职能理事项、依事项绘流程、依流程明岗(位)职(责)的思路,按照互不相容的要求,对每个权力事项的分布、结构、重点及运行规律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廓清权力运行的轨迹。按照直观、简明的要求,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明晰岗位职责和权力的基础上,优化流程,保证下道程序对上道程序的控制和每道程序之间的相互制衡,实现用权力制约权力的目标。

3、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注意针对不同的权力结构和用权方式,采取限权、分权、制权等多种权力配置方法,实施对权力运行的风险制约。认真排找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对可能构成的权力风险点、政策风险点、管理风险点和人员素质风险点等,健全预控措施。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坚持层级管理原则,细化裁量梯度,固化裁量标准,压缩裁量空间,有效限制自由裁量权,防止权力滥用。

4、建立电子监控平台。积极导入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十全”的网上电子监察系统,即功能全实现、网络全互通、风险全可控、标准全固化、裁量全细化、考评全自动、材料全必审、痕迹全保留、附件全电子、系统全可扩,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投诉处理、能力提升、绩效考评和政务公开等主要功能。通过上下联动的电子监察平台,加强对部门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控,保证权力在网上廉洁、透明、规范、高效运行,真正起到超前防范、动态监管和硬性约束的作用。

5、完善内控配套制度。结合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进展,将梳理出的权力运行监控流程、风险点和预控措施,以及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部门权力内控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确保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权力内控体系建设。2008年,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计局、国土局、建设局、房管局、交通局、民政局、水务局等28个部门(含下属单位),已完成清理权力、优化流程、风险控制、完善制度等工作。2008年11月,市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房管、环保、交通和质监四部门已实现行政权力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

2009年上半年,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权力的部门必须全面推进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确保6月底前实现行政权力在市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各镇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同时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确保在2009年底全部实现行政权力在市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

三、切实加强对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遵照中央、省和扬州市的要求,所有公共权力都要做到在阳光下运行,每个部门都应该替人民掌权,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

1、切实加强领导。各镇、各部门要坚持把推进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经常过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发挥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协调,强化业务指导,建立督查机制。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相应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各单位“一把手”是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带头厘清自己主管、分管和监督的职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职责。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4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服务设施,提高全社会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度,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着服务单一性的问题,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落后,其覆盖人群范围窄,惠及群体较少,从而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从地域的分布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差异性,同时在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从城乡结构来看,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后于城镇地区,同时农村已有的体系缺乏足够的运行保障,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为了保障人们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维护人们的基本人权,而进行的一种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公平性,每个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任何人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隶属于政府部门领导,服务体系的范围和标准与政府有直接关系。但是当前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刚性支撑系统,从而造成公共服务建设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部分地区的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失,文化教育等工作难以开展,从而造成了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此外,由于政策的缺失,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的现象。

(三)融资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并加大了其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预算,但是资金预算的增长速度依然远低于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建设资金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公共文化建设的矛盾将长时期存在。公共文化建设应当鼓励当地企业的参与,但是政府主导的体制限制了融资渠道,民间资本很难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融资渠道不畅造成体系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升级,当前很多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机构设施落后,服务能力逐渐减弱,在农村经济落后的地区,文化设施处于真空地带,民俗文化服务功能很少,因此造成了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流失和灭绝。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同时人才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团队的工作能力也难以满足文化服务需求的发展要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广播电视等不能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工作模式的转变,陈旧落后的设备和服务方式造成服务水平落后。再者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偏低,行政人员比例过高,甚至很多文化机构严重依赖志愿者的参与,专业工作人才匮乏影响了体系的建设水平。例如,在民俗文化浓厚的城市中,应当加强对特色民俗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但是专业服务人才的缺乏造成搜集整理工作开展较难,优秀的民俗文化开发效率低下。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运行机制,实现体系建设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健全运行机制,给予社会力量均等化的建设权利,政府部门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部门的建设任务,制定长期的规划方案,保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稳步增长,避免决策者的意愿左右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再者要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模式,当前文化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也应当顺应发展,实现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保持文化服务和时代创新的吻合,形成时代烙印明显、文化传承感突出的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要继承区域内的民俗文化传统,升华当地的特色优秀文化,打造优良的文化品牌。

(二)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地域差距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地域差距,实现公共文化的全社会覆盖,尊重全体人员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体系建设要遵循群众化的原则,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质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带动整体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再者要重视城乡发展的差异性,政府在主导服务体系建设中,要适当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侧重于农村偏远地区的文化服务建设,保证广大农村人民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资金投入,逐步扭转东西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差异性,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西部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企业,以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落后地区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三)扩展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支撑

从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来看,资金的匮乏是制约建设推进的瓶颈之一。以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的投入为例,国家提供的免费开放政策在广大农村还远远不够,乡镇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过重。因此国家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固的投入机制,保证建设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同时要扩展融资渠道,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民间资本进行文化服务建设的机会,鼓励企业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建设中来,并根据企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进行税收政策的优惠,形成当地企业和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的局面。

(四)创新人才机制,实现资源整合

创新人才机制是优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文化服务部门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转变其人才引入机制,注重优秀文化人才的引进,如文化名人、文化爱好者等,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落后的地区,要发挥业余爱好团队的作用,建设全方位、深层次的文化队伍。再者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发挥群众的艺术才智,打造具有地区色彩的文化品牌,形成大品牌带动小品牌发展、小品牌逐渐壮大的发展局面,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内文化服务工作的发展。科学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持文化资源整合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通过科学的引导来维持文化活动的开展热潮,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参与性。

(五)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文化馆建设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的建设工作,增加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同时各个文化馆要发挥其组织优势,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再者文化馆要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形成民俗文化理论体系。此外,城乡文化馆(站)之间要保持信息交流,城市文化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服务经验传播到农村文化馆(站)中,推动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形成全民共享文化服务的工作局面。

三、结语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5

一、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树立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理念,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

1、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县(市、区)政府负总责及相关部门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作用。

3、建立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察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加强标准宣贯,做好诚信管理培训。

1、组织我市重点食品工业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地方主管部门参加省工信委举办的诚信标准、制度培训。

2、市工信委将举办1—2期培训班,重点培训辖区内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诚信管理及食品安全管理岗位人员。

3、选择2—5家诚信体系基础较好的企业,启动我市第二批诚信体系运行和评价工作。

1、开展企业诚信建设自查自纠,推动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督促企业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和能力,提升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加强原料管理,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3、跟踪做好试点企业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的服务工作,配合国家认监委、省工信委等单位,为我市的试点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和督促美庐乳业有限公司今年必须完成诚信管理体系运行和评价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各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县(市、区)食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加强对辖区内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员及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辖区内企业诚信标准宣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时常会遭受洪涝、台风、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民政部门统计,2001~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各国所面临的一道难题。然而突发公共事件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突发事件尚无法避免及准确预测,那么应急管理体系和各类应急预案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损失的唯一手段。交通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类应急预案顺利开展的基础。如何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交通应急管理机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从管理、运行、保障、善后处理等方面对体系进行合理构建,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挑战。

2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代表性研究成果。

2.1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

部分地区在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公路应急管理体制、多部门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联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强化我国公路应急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

(1)运转高效的多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

(2)跨区域应急联动是保障公路网畅通的有力举措。

(3)加强信息采集与共享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4)训练有素的应急保障队伍与合理的物资及装备储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保障。

(5)创新性地应用了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路发展过程中更为关注速度和规模的增长,但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尤其是有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尤为不足,公路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项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2)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3)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4)交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应急处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资金尚未保障。

2.2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

国外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发展虽历经时间不算太长,且同其他成熟的应急体系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仍表现出了相当特点。

(1)充分发挥相关应急立法的先导作用。

(2)注重交通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建立健全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组织体系。

(4)普遍建立了以ITS为基础的公路交通应急系统。

(5)重视做好人力、资源、设施等多方面的保障工作。

2.3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从目前各省建立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来看,总体可分为应急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两个部分。应急保障能力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前,交通主管部门所做的保障工作,包括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处置平台建设、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后,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灾害的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包括应急灾害预警和评估能力、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图1公路管理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四个关键环节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2.4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专项预案(3)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预案

2)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物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路抢通物资,第二类是架设桥梁所需材料,第三类是除雪所需材料。公路交通应急装备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公路疏通装备;二是公路修建装备;三是除雪装备;四是运输设备,五是应急保障装备。

3)公路应急管理与处置中心建设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由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和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其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4)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公路应急演练培训投入,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制。

2.5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必须包含四个因素,即预案、人、物和钱。因此,确定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框架如图3所示:

2)公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公路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手段,建立有效的公路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省级“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从而提升公路网运行监管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公路应急演练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公路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在平常工作中比较少碰到的应急情况,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有五类演练必须引起关注。隧道火灾、危险品事故应急演练,桥梁损毁应急演练,水毁路段坍塌应急演练和凝冻雨雪路面应急演练。

3主要结论

本研究从我国公路应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总结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借鉴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设计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确定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对交通应急管理关键环节的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

(1)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几乎每次突发事件的救援,都需要交通应急保障。而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全,这方面工作积累经验少,薄弱环节多。这极大的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所以建立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和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3)解决好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问题,实现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4)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公路应急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公路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4政策建议

(1)完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分门别类地科学制定应对性较强的公路应急保障预案和专项处置预案,完善公路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与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和国家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相结合,适量储备应急保障所需装备、工具、物资、生活用品等。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政府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推动力”的总原则,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我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第二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提高食品安全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综合抓好我市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的建设,从我市实际出发,用两年时间抓好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我市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加快形成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搞好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工作原则

试点工作要坚持如下八大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的原则;

──坚持褒奖守信与惩戒失信并举的原则;

──坚持信用建设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

──坚持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

──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

这些工作原则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各成员单位、各试点区、各试点行业、各试点企业要认真领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做好经验总结,逐步完善提高。

三、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加大食品安全信用宣传教育工作:要全方位、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活动,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到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过程的始终,利用各种会议、各种新闻媒体和培训、讲座,介绍食品有关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宣传典型经验和“食品放心店(市场)”及优质产品,公布守信企业和优质产品,对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违规企业,特别是对典型假冒伪劣商品和制假者进行曝光。着力营造一个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增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二)突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把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产品、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作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期间的抓手和推进器,同时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抓好。

(三)制定信用制度规范。在全市通过信用征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披露制度、分类管理制度等的制定和实施,规范种植、养植、加工、经营行为,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包括能如实全面综合地反映试点行业和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的各类信息、内容、标准和要求等。

2、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主要包括各部门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等级、评价方法及评价效力等。

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主要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的披露机构、披露原则、披露方式以及披露要求等,形成让加工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知晓的信息披露机制。

4、制定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确定不同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差异对企业的奖惩功能。

(四)初步建立信用体系管理服务系统。

1、加强立法建设。要利用我市的立法地位的优势,逐步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安排到法制化建设体系中,做好依法推进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三个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程序。

3、探索和培育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服务系统,明确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等。

4、应用初步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管理服务系统,逐步推行食品生产基地公布制度和外埠基地注册制度,完善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管理。

5、建立市场准入系统。推行上市食品检验合格证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对检测合格的肉品、禽类产品、蔬菜、水产品、豆制品等食品给予市场准入资格的管理机制。进入市场的食品(生猪、蔬菜等)必须提供检测证明,市场开办单位要严格把好进货质量关,建立食品索证索票、台帐制度,拒绝不符质量安全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入市。逐步完善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实行召回、退市和销毁处理制度。

6、建立诚信建设机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依法经营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应诚信经营,对食品的质量承担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认证活动,并继续开展“放心食品示范店(市场)”评选活动。定期诚信信息,引导消费,鼓励诚实,惩戒和打击失信行为。

四、实施步骤

从20*年4月起至20*年4月,通过两年时间的试点,探索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信用活动与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年4月~6月)

1、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召开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动员会,全面部署试点工作。

4、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围绕食品安全信用基础知识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要求等进行专项具体部署。

第二阶段:(20*年7月~20*年11月)

1、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理清思路。要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摸清食品安全和信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2、选择试点单位。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选择两个试点区,两个试点协会、100多个试点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见附件)。

3、检查试点单位工作方案。各试点行业、企业根据“*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行业、本企业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7月15日前提交试点办备案。

4、制定“*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办法”,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法制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职责分工和法律责任。

5、各部门要在对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价和披露制度,并开始启动工作。

6、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试点企业和单位的各项食品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定期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省有关部门汇报我市试点工作情况,并自觉接受指导、督查,以突破和解决试点单位存在的问题。

8、适时召开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调度会、工作例会、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11月至20*年3月)

1、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会同各区对试点协会、企业的工作进行验收和评价,重点总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是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上取得的成效,重点体现在长效机制的建设上,及时全面准确地把两年试点成效总结表现出来,为下一步三年推进打下基础。

2、召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大会,并对食品安全信用卓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3、制定出台“20*-20*年三年实施工作方案”,对接国家、省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五、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相关责任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贸发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部门、各试点协会、各试点企业也应成立相应工作班子,切实承担工作任务。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涉及诸多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我市有关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进行。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信用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信用宣传活动,形成人人讲信用,人人重信用,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依法经营的活动,倡导文明经商,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食品行业协会要积极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经费保障

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财政要把试点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给予适当保障,重点是保障信用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等手段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支持和鼓励食品安全信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科技水平。

(五)加强企业信用,强化信用基础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进一步提高对信用价值的认识,结合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HACCP、GMP和ISO9000等认证体系的建设,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重视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加强经营行为自律,把维护自身形象和提升企业价值有机联系起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8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党反腐倡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昭示着我党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质的飞跃。中央颁发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后,各地在惩防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当前形势下,更多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推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效举措。

惩防体系建设要吸纳系统的整体性理念,优化各个要素的综合效能。首先,要正确领会体系的实质,准确定位各要素功能。惩防体系至少由教育、制度、监督、查案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教育侧重于教化,是基础,解决“不想”腐败的问题;制度侧重于规范,是保证,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监督侧重于制约,是关键,解决“不敢”腐败的问题;查案侧重于惩戒,是手段,解决打击腐败的问题。体系总的功能定位是预防腐败。其次,要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预防和惩治的整体合力。教育要取得经常性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要靠制度、监督作保障;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需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思想教育来推动;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监督的权威性,还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监督工作的制度化,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发挥查案的重要作用,通过惩治功能的发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效能。第三,要正确认识系统的动态性,推动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前进。惩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运行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惩防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在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既要总结和推广体系建设中已经形成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又要认真研究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体系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惩防体系建设要吸纳系统的控制理念,完善体系运行的配套机制。我们要学习借鉴系统运行的控制理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运行的配套系统,用以控制系统的运转,改善系统的行为,监测系统的动态,最终实现系统的最优目的。一要建立健全信息畅通的预警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预警系统,扩大体系建设的信息来源,建立廉政预情网络,组建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和政风行风监督员为主的廉政预情观察员队伍,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反腐倡廉信息资料。深入分析收集的信息,动态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势,及时预测党风民情动向,设定“廉情指数”,为修正和改善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建立预情反馈制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提供预警信息和改进建议。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惩防体系建设既有阶段任务,又有长远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体系建设实施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使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要研究制订测评办法,确定评估标准,通过量化廉政评价指数,开展问卷调查、民主测评、行风评议等方式,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三要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严格责任考核的基础上,对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抓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将惩防体系建设不力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重点之一。把体系建设绩效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领导干部自觉担负起抓体系建设的神圣职责。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PDCA循环;火电厂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知识

(一)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论知识1、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海因里希法则和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辨识、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管理缺陷),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管住“冰山”下面的违章和未遂事件,切断事故因果的链条,防范事故发生,进而实现生产安全的。2、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由15个单元组成,包括总要求、安全生产方针、风险预控体系策划、体系文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持续改进。15个单元再细分为66个管理要素,各单元管理要素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3、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由三步骤组成。第一步:统计硬性指标完成情况,即安全指标、生产指标、环境指标完成情况;第二步: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标准,评审专家对被查评单位的15个评价单元、66个管理元素的开展情况逐项进行检查评分;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第二步查评结果,对照表2,两步得分同时满足某一级别时,说明被查单位本次检查结果达到了这一级别。(表2)(二)PDCA循环原理。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不断循环下去的科学程序。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质量水平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经济成效。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本文采用PDCA循环原理为火电厂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流程

按照PDCA循环理论,火电厂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可按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设计。(一)计划阶段。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计划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主体,计划的生成、控制和管理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基础。它关系到体系建设工作能否成功地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计划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有明确目标和定位,成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1、确定体系建设目标。第一步:聘请专家,按照体系评价标准,对火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全面了解其安全生产基础情况;第二步:对照评级标准表,确定火电厂当前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处于XX级别;第三步:按照持续改进提升的原则,制定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详见表3。火电厂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结合电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体系文件,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工作,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全面展开生产、安全、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促使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标准,通过不断循环最终达到体系建设一级单位标准,逐渐趋于本质安全。2、建立体系建设管理机构。火电厂应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并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印发至全厂。3、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体系建设项目启动期间的培训学习主要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公司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学习体系建设有关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培训方式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到已开展体系建设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进行考察、交流学习,重点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各阶段工作如何展开。4、制订活动实施方案。(1)工作目标和组织机构确定后,制定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明确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计划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重点要求;(2)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体系建设工作内部考评标准,成立内部评审小组;(3)制定体系建设工作奖惩细则,加强体系建设过程管控;(4)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图,让员工对体系建设过程有更加直观的感觉,有助于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5)制定体系建设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计划完成时间。(二)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根据已制定体系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的。执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体系宣贯和培训,编制体系文件,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1、开展体系知识宣贯和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分层级组织开展体系知识的宣贯培训,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公司的体系建设工作尽快开展起来。(1)第一个层级的宣贯培训: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以及专兼职安全员进行培训;(2)第二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部门组织对本部门管理人员、各班组班组长以上员工进行培训;(3)第三个层级的宣贯培训:各班组班长组织对本班组员工进行培训。2、制定体系文件。第一步:根据各部门职责,按照体系建设要求,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体系文件编写任务进行分工,制定体系文件编写进度计划;第二步: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编写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受训对象掌握体系文件编写方法、格式等要求;第三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标准等文件;第四步:对于制定完成的体系文件,组织会签征求意见,经公司总经理签发后,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系文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被全面执行和落实;第五步:针对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各部门要及时向体系文件编制部门反馈,体系文件编制部门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完善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第一步:制定年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工作计划;第二步:对全体生产岗位员工进行风险预控相关知识培训;第三步:对生产系统固有风险、人员行为风险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第四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危险源从设备故障风险评估、区域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第五步:风险评估工作结束后,由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汇总、审核并形成风险评估表,编制全厂风险概述;第六步:制定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第七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控,消除或减弱人、机、环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控制危险物质能量,从而实现安全生产。4、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进行安全管理。从不安全行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系统运行控制、综合要素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隐患和事件、安全信息、承包商、安全检查与评价九个方面规范安全管理,每一个要素的管理都是按照PDCA循环原理和“五定”原则进行闭环管理。(三)检查阶段。检查阶段需要完成完善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企业自查、内部评审,整改提高后,做好迎接定级评审有关工作。1、企业定期检查。为促进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各责任部门应根据年度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制定体系建设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对各部门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班组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协调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推进公司体系建设。2、企业自查阶段。体系文件实施和风险评估成果运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逐条进行检查,对查出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形成闭环管理。3、内审阶段。自查整改完成后,应按照体系评价标准要求,梳理各单元、各管理要素检查内容,整理资料,迎接公司组织内部评审。对内部评审查出问题,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4、评审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火电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成立迎检小组,召开迎检准备会议,准备迎检资料,开展一次自查评活动,撰写迎检汇报材料,做好各评审员工作期间劳动防护用品、食、宿等安排。在评审验收工作过程中,评审员按照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准则对各项指标及管理要素进行考评,并出具评审报告。(四)改进阶段。持续改进阶段的主要工作,根据年度评审结果,一是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二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做好整改提高工作;三是制定下一年度体系建设提升工作计划。

三、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水平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建设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火电厂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结合企业实际,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其他单位。下面结合火电厂实际,为推动体系建设,提供几点建议:(一)强化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总经理要高度重视体系建设工作,为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资源保障。安全监察部要科学组织,认真谋划,各部门、各班组要层层落实,确保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体系建设到位。(二)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全员参与。安全监察部牵头,各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层层组织全面学习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知识,深刻领会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大力宣传贯彻体系的理念和机制,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加大风险预控管理理念和有效做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宣贯培训,努力营造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良好氛围。(三)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知识培训。开展体系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体系建设工作流程,熟悉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四)强化体系建设过程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对各部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对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虽然考核不是万能的,但是安全管理是离不开严厉的考核的,火电厂应合理地使用规则来调动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实现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五)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要实现安全生产就要根治人的不安全行为,让员工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安全文化强调“将安全监督管理与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相结合”,有效调动员工实施安全行为和参与安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凝聚作用、导向功能宣传普及安全文化,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石。(六)注重闭环管理。安全生产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PDCA循环原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在经历了各个环节以后,各项工作有所提高。

作者:田芳 单位:山西鲁能河曲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泽荣.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J].2014年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2014.11.

运行体系建设范文篇10

一、明确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一)推动体系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县委《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2016年度惩防体系建设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并分解到各单位党委(党组)及每名班子成员,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建立主体责任清单,并作为述责述廉报告、任职谈话提醒、年度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以及实施“一案双查”的重要依据。层层压实预防腐败工作监督责任,推动同级党委(党组)及其班子成员抓紧抓实预防腐败工作。

(二)严格督促检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专门工作台账,加强对牵头部门指导督促。积极推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掌握体系建设推进情况,特别是重点领域建章立制情况,适时开展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加强督促检查、考核通报,及时发现问题,督导整改问题,对工作不落实、任务推进迟缓的乡镇和部门,严肃问责追究,确保体系建设工作落在实处。

二、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深化科技防腐制度防腐

(三)大力推进行权平台和监察平台监督管理。深入推进权力目录清理、行权流程优化、自由裁量权规范、监察点位设置等工作,完善平台升级改造,优化系统运行,强化功能提升,着力打造综合科技防腐平台。深入落实《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电子监督办法》,督导推动“三重监督”体系有效运行。强化行权管理部门日常监督巡查力度,采取约谈函询、监察建议、典型问题查处等执纪问责方式,严肃查处对网上行权要求不落实、日常监督不到位以及行权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同步运行。

(四)健全完善重点领域监督体制机制。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重点领域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继续强化房屋征收、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政法、教育、卫生、交通、住建、国土资源、民政等系统,要制定出台配套制度和监管意见,强化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五)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专题调研,全面查找、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完善有关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督导各单位进一步查找廉政风险点,确定防控等级,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重点检查与专门抽查相结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三、实施“积极预防”战略,系统化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六)积极实施系统化防治腐败项目。今年在教育、卫生、住建、民政系统立项开展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在行业系统内各类信访反映、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剖析、查找廉政风险点,积极推进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公开,项目管理更加规范,风险防控更加深入,惩防体系运行更加健全完善。

(七)积极推进预防腐败创新项目。重点围绕源头治理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财政资金分配、农林水利资金管理等领域,着眼于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加强“一把手”监督、有效根治诱发腐败的共性因素和共性问题,研究确定和深入实施一批预防腐败创新项目。

(八)加强项目效果评估和成果转化。坚持把系统化防治腐败项目、预防腐败创新项目作为探索预防腐败工作有效方法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务实推动工作。组织开展有关项目效果评估工作,探索建立效果评估指标和体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加强项目成果转化工作,认真总结和提炼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四、深化统筹联动,加强与省、市驻安单位纪检机构的协作配合

(九)严格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日常工作联动、自身建设联动、监督执纪联动、党风廉政(洁)建设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信访反映双向移送、纪律审查协作配合、执纪审理规范运行等工作,推动省、市驻安单位纪检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和实效。

(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配合。强化县纪委对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的省市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统筹指导,加强对党组织关系不在地方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力度,畅通与省、市驻安单位纪检工作联系渠道,构建“工作一盘棋、队伍一家人”的良好格局。深入开展走访调研驻安单位纪检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统筹推进。分层分类组织培训驻安单位纪检干部,积极采取跟班学习,抽调参与监督执纪等形式,助推干部履职能力提升。

五、加强组织领导,增强预防腐败工作整体合力